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

      時(shí)間:2022-07-09 13:37:53 古籍 我要投稿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集錦11篇)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1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己種,時(shí)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士。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疏。

        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fù)何如?

        [注釋]

        (1)這旨詩自詠隱居耕讀之樂,是組詩的序詩。初夏之季,耕種之余,飲酌春酒,觀覽圖書的詩人的神情伴隨著美妙的神話故事邀游宇宙,樂趣無窮。

        (2)盂夏:初夏,農(nóng)歷四月。扶疏:枝葉茂盛紛披的樣子!俄n非子?揚(yáng)權(quán)》:“為人君者,數(shù)披其木,毋使本枝扶疏。”

        (3)欣有托:因?yàn)橛辛艘劳卸吲d。托:依托、指寄身之處。廬:住宅。

        (4)窮巷:僻巷。隔深轍:謂距離大路很遠(yuǎn)。隔:隔開,相距。轍:車轍,代指大路。頗回故人車:經(jīng)常使老朋友的車子掉轉(zhuǎn)回去。頗:很,這里指經(jīng)常;兀夯剞D(zhuǎn)。故人:熟人,老朋友。

        (5)周王傳:指《穆夫子傳》。山海圖:指《山海經(jīng)圖》。《山海經(jīng)》原有古圖及漢代所傳圖,晉代郭璞曾為《山海經(jīng)》作注,有圖及贊。后原圖均失,今所見圖是清人補(bǔ)畫。

        (6)俯仰:俯仰之間,形容時(shí)間很短。終窮,盡。

        [譯文]

        夏初草木競生長,

        葉茂枝繁樹繞屋。

        眾鳥歡欣有住處,

        我也喜愛我茅廬。

        耕田播種事已畢,

        有空還家讀我書。

        僻巷距離大道遠(yuǎn),

        友朋無奈轉(zhuǎn)回路。

        我心歡快飲春酒,

        摘取園中好菜疏。

        微雨濛濛東面來,

        好風(fēng)與共使心舒。

        《穆天子傳》泛觀覽,

        《山海經(jīng)》中翻畫圖。

        頃刻邀游遍宇宙,

        我心不樂又何如?

        作品賞析:

        《讀山海經(jīng)》是陶淵明隱居時(shí)所寫13首組詩的第一首。詩的前6句向人們描述:初夏之際,草木茂盛,鳥托身叢林而自有其樂,詩人寓居在綠樹環(huán)繞的草廬,也自尋其趣,耕作之余悠閑地讀起書來。情調(diào)顯得是那樣的安雅清閑,自然平和,體現(xiàn)出世間萬物、包括詩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來描寫讀書處所的環(huán)境。詩人居住在幽深僻遠(yuǎn)的村巷,與外界不相往來,即使是前來探訪的老朋友,也只好駕車掉轉(zhuǎn)而去。他獨(dú)自高興地酌酒而飲,采摘園中的蔬菜而食。沒有了人世間的喧鬧和干擾,是多么的自在與自得!初夏的陣陣和風(fēng)伴著一場小雨從東而至,更使詩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與愜意。

        詩的最后4句概述讀書活動(dòng),抒發(fā)讀書所感。詩人在如此清幽絕俗的草廬之中,一邊泛讀“周王傳”,一邊流覽《山海經(jīng)圖》!爸芡鮽鳌奔础赌绿熳觽鳌,記敘周穆王駕八駿游四海的神話故事;《山海經(jīng)圖》是依據(jù)《山海經(jīng)》中的傳說繪制的`圖。從這里的“泛覽”、“流觀”的讀書方式可以看出,陶淵明并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只是把讀書作為隱居的一種樂趣,一種精神寄托。所以詩人最后說,在低首抬頭讀書的頃刻之間,就能憑借著兩本書縱覽宇宙的種種奧妙,這難道還不快樂嗎?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2

        [魏晉]陶淵明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diào),所說圣人篇。

        或有數(shù)斗酒,閑飲自歡然。

        我實(shí)幽居士,無復(fù)東西緣。

        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

        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

        君其愛體素,來會(huì)在何來?

        作品賞析

        這首五言詩與另一首同題的四言詩皆作于同一年,當(dāng)為宋少帝景平二年(424),本年八月改元,為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淵明六十歲。詩題中的龐氏,為當(dāng)時(shí)荊州刺史劉義隆的鎮(zhèn)軍參軍。這年春天,他由得陽出使江陵,有詩贈(zèng)淵明,淵明即以此詩作答。

        從詩序及詩中可以看出,盡管陶淵明與龐參軍相識(shí)并不太久,但相同的志趣使他們結(jié)為知交;盡管他們?cè)诔鍪伺c歸隱之間有所分歧,但也并不影響他們之間淳真的友誼。所以這首詩不僅表達(dá)了詩人對(duì)龐氏的深摯友情,而且也申明了自己隱而不仕的決心。

        序:三復(fù)來貺,欲罷不能。自爾鄰曲,冬春再交,款然良時(shí),忽成舊游。俗諺?∶「數(shù)面成親舊」,況情過此者乎?人事好乖,便當(dāng)語離;楊公所嘆,豈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復(fù)為文,本既不豐,復(fù)老病繼之;輒依周禮往復(fù)之義,且為別後相思之資。

        三復(fù)來貺(1),欲罷不能。自爾鄰曲(2),冬春再交(3),款然良對(duì)(4),忽成舊游(5)。俗諺云:“數(shù)面成親舊”(6)況情過此者乎?人事好乖(7),便當(dāng)語離(8),楊公所嘆(9),豈惟常悲(10)吾抱疾多年,不復(fù)為文(11);本既不豐(12),復(fù)老病繼之。輒依《周禮》往復(fù)之義13)。且為別后相思之資(14)。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15)。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16)。談諧無俗調(diào),所說圣人篇(17);蛴袛(shù)斗酒,閑飲自歡然(18)。我實(shí)幽居士,無復(fù)東西緣(19)。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20)。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21)。君其愛體素,來會(huì)在何年?(22)

        〔注釋〕

       。1)三復(fù)來貺(kuàng況):再三展讀所贈(zèng)之詩。貺,贈(zèng)送。

        (2)自爾鄰曲:自從那次我們?yōu)猷。爾:那,如此。鄰曲,鄰居?/p>

       。3)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橫跨兩個(gè)年頭,實(shí)際只一年多。再,第二次。

        (4)款然:誠懇的樣子。良對(duì):愉快地交談。對(duì):對(duì)話、交談。

       。5)忽:形容很快。舊游:猶言“故友”。游;交游,游從。

        (6)數(shù)面:幾次見面,成親舊:成為至親好友。

       。7)好(hào耗)乖:容易分離。這里有事與愿違之意。乖,違背。

       。8)便當(dāng):即將要。語離:話別。

        (9)楊公所嘆:楊公,指戰(zhàn)國初哲學(xué)家楊朱!痘茨献?說林訓(xùn)》:“楊子見逵路而泣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备哒T注:“道九達(dá)曰逵,憫其別也!彼鶉@:指所感嘆離別之意,亦寓有各奔前程之意。

       。10)豈惟常悲: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

       。11)為文:指作詩。六朝以有韻為文,無韻為筆。

        (12)本:指體質(zhì)。豐:指強(qiáng)壯。

       。13)輒依:就按照!吨芏Y》往復(fù)之意:《禮記?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非禮也。”

       。14)資:憑借,寄托。

       。15)相知:相互友好,互為知音。舊:舊交,舊友。傾蓋:《史記?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鄙w指車蓋,狀如傘。諺語的意思是說:有些人相互交往到老,卻并不相知,如同陌路新識(shí);有些人一見如故,即成知音。后遂以“傾蓋”代指一見如故。定前言:證明前面所說的“數(shù)面成親舊”、“相知何必舊”是對(duì)的。

       。16)客:指龐參軍。顧:光顧。林園: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17)談諧:彼此談話投機(jī)。說(yuè月):同“悅”,喜歡。圣人篇:圣賢經(jīng)典。

        (18)或:有時(shí),間或。閑:悠閑。

       。19)幽居士:隱居之人。東西:指為求仕而東西奔走。緣:緣分。

        (20)物新人惟舊:《尚書?盤庚》:“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蔽镄拢菏挛锔,詩中寓有晉宋易代之意。人惟舊:人以舊識(shí)為可貴,謂繼續(xù)保持我們的友誼。弱毫:指毛筆。多所宣:多多寫信。宣,表達(dá),指寫信。

       。21)這兩句是說:盡管我們遠(yuǎn)隔千山萬水,但可以通過書信傳達(dá)情意。形跡:形體,指人身。

        滯江山:為江山所滯。滯,不流通,謂阻隔。

       。22)體素:即素體,猶言“玉體”,對(duì)別人身體的美稱。來會(huì):將來相會(huì)。

        〔譯文〕

        我再三展讀您的贈(zèng)詩,愛不釋手。自那次我們成為鄰居,至今已是第二個(gè)冬春了,誠摯愉快地交談,很快使我們成為了老朋友。俗話說:“幾次見面便成至親老友”,更何況我們的交情又遠(yuǎn)比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與愿違,現(xiàn)在又要彼此話別,正如楊朱臨歧而嘆,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患病多年,不再寫詩;體質(zhì)本來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禮》所說“禮尚往來”的意思,同時(shí)也作為別后相思時(shí)的慰藉,而寫下此詩。

        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傾蓋如故足證此言。您能欣賞我的志趣,經(jīng)常光顧我的林園。談話投機(jī)毫不俗氣,共同愛好先圣遺篇。偶爾釀得美酒數(shù)斗,悠閑對(duì)飲心自歡然。我本是個(gè)隱居之人,奔走求仕與我無緣。時(shí)世雖變舊友可貴,常常寫信以釋懸念。情誼能通萬里之外,雖然阻隔萬水千山。但愿先生保重貴體,將來相會(huì)知在何年?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3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

        孤鴻號(hào)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dú)傷心。

        注釋:

        【1】夜中不能寐: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詩》詩句:“獨(dú)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币馑际且?yàn)閼n傷,到了半夜還不能入睡,就起來彈琴。夜中,中夜、半夜。

        【2】薄帷鑒明月:明亮的月光透過薄薄的帳幔照了進(jìn)來。薄帷,薄薄的帳幔。鑒,照。

        【3】孤鴻:失群的大雁。

        【4】號(hào):鳴叫、哀號(hào)。

        【5】翔鳥:飛翔盤旋著的鳥。鳥在夜里飛翔正因?yàn)樵旅鳌?/p>

        【6】北林:《詩經(jīng)·秦風(fēng)·晨風(fēng)》:“鴥(yù)彼晨風(fēng),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shí)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詞表示憂傷。

        【7】鑒:照。這里指月光照在帳幔上。

        譯文:

        一個(gè)清涼的夜晚,時(shí)已夜半,一個(gè)人輾轉(zhuǎn)反側(cè),久不能眠,于是索性起來彈琴。明亮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帳幔上,寒氣逼人,清冷的夜風(fēng)徐徐吹來,撩動(dòng)著我的的衣襟。一只離群的大雁在野外哀鳴,林子里的鳥兒因驚恐兒而竄飛不停,叫聲不時(shí)地從林子里傳來。一個(gè)人在夜色中徘徊不定,可是徘徊又能見到什么或解決什么問題呢?只有憂傷陪伴著我獨(dú)自傷心。

        賞析: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魏末晉初文學(xué)家、思想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竹林七賢之一。阮籍是魏晉時(shí)代的名士,思想上崇尚老莊哲學(xué),行為放蕩,反對(duì)虛偽的禮教!稌x書·阮籍傳》說阮籍“本有濟(jì)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由此看來,他的行為放蕩乃是政治壓抑下的一種消極反抗。

        阮籍的《詠懷》詩共有八十二首,是詩人生平詩作的總題,不是一時(shí)所作,有感即發(fā),類似于“雜詩”。用曲折隱晦的筆調(diào)抒寫了詩人在亂世之中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內(nèi)心苦悶,其中有的反映了當(dāng)時(shí)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shí),有的是對(duì)虛偽的.禮教的批判,也有的是抒感慨,發(fā)議論,寫理想,但是也不免帶有消極頹廢的色彩。本篇是第一首,寫詩人彈琴的情景,抒寫了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孤獨(dú)、落寞、憂愁和不安。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痹娙艘砸粋(gè)“夜”字領(lǐng)起,給讀者提供了一個(gè)明確的時(shí)間概念。雖然描述的是一種極為平常的動(dòng)態(tài)現(xiàn)象,但是卻委婉地表達(dá)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極為復(fù)雜的感受,詩人展示的動(dòng)作行為、所見所聞、心理狀態(tài)等全部場景都發(fā)生在這個(gè)特定的時(shí)間里。從字面看,詩人是在寫自己在一個(gè)清涼的夜晚,時(shí)已夜半更深,卻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成眠,無奈之下,索性起來彈琴。前面我們知道,詩人原本是一“不與世事”、“酣飲為!敝,而此夜卻久久不能入眠,索性起來彈琴,從這一動(dòng)態(tài)過程中,我們不難想見詩人此刻極度不安的心境,理也理不清的萬端愁緒?梢娺@個(gè)“夜”字在結(jié)構(gòu)上又具有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給讀者留下了一個(gè)內(nèi)涵深厚的懸念。

        “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边@里當(dāng)為寫前兩句詩人起坐彈琴時(shí)的所見所感。“薄幃”上的清冷月光,撩動(dòng)衣襟的徐徐“清風(fēng)”,月色之下,清風(fēng)之中,獨(dú)自彈琴,內(nèi)心苦悶無人可訴。所見氣氛肅殺,寒氣森森;所感獨(dú)孤凄冷,落寞至極。

        “孤鴻號(hào)外野,翔鳥鳴北林”兩句鏡頭從近景推到遠(yuǎn)景,從視覺、觸覺轉(zhuǎn)為聽覺,從狹小的室內(nèi)月光和清風(fēng)的特寫推到空曠的室外“外野”、“北林”大背景中的“孤鴻”哀鳴、“翔鳥”驚叫,更加增添了幾分凄涼迷惘的氣氛。此情此景不但未能排遣作者心中的孤獨(dú),反而更加深了作者的憂思、傷心。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dú)傷心。”“明月”、“清風(fēng)”、“孤鴻”、“翔鳥”就是所尋找到的知音吧,至此,詩人不由得“徘徊”了起來,既便如此,可有“將何見”?唯有“獨(dú)傷心”罷了。寫到,詩人啞然止筆,從這結(jié)句里我們不難體會(huì)到,詩人的情感思緒仿佛滯留在那無邊無際的憂愁哀傷的心理狀態(tài)之中了。

        這首詩在表現(xiàn)藝術(shù)手法上有很多可取之處,在此,只就動(dòng)作行為和意象排列的描寫做以簡要分析。作品總體看起來,就是在動(dòng)作行為和意象排列上的描寫組合,但是在結(jié)構(gòu)上卻層次竟然,有條不紊,在情感抒發(fā)與完善主題方面更是順乎自然,水到渠成。這主要取決于詩人對(duì)所描述對(duì)象的精心設(shè)值與安排。開篇描寫的是詩人的主觀動(dòng)作行為,先是“不能寐”,繼而才“起坐彈鳴琴”,進(jìn)而才有中間的所見所聞和篇末的所感;中間四句所排列的則是前兩句基礎(chǔ)上的所見、所聞的不同意象,“明月”、“清風(fēng)”、“孤鴻”、“翔鳥”,有室內(nèi)的,有曠野的,有所見的,有所聞的;最后兩句又歸結(jié)到詩人的主觀動(dòng)作行為上來,抒寫了心中的感受,構(gòu)成了全篇的首尾照應(yīng),使所有的動(dòng)作行為和意象描寫邏輯性強(qiáng),聯(lián)系緊密,渾然天成。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4

        [魏晉]陶淵明

        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

        秋草雖未黃,融風(fēng)久已分。

        素礫皛修渚,南嶽無馀云。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

        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

        神州獻(xiàn)嘉粟,西靈為我馴。

        諸梁董師旅,芊勝喪其身。

        山陽歸下國,成名猶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樂不為君。

        平王去舊京,峽中納遺薰。

        雙陵甫云育,三趾顯奇文。

        王子愛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練九齒,閑居離世紛。

        峨峨西嶺內(nèi),偃息常所親。

        天容自永固,彭殤非等倫。

        [說明]

        這首詩約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淵明五十七歲。晉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為零陵王,自己稱帝,改國號(hào)為宋,改年號(hào)為永初。次年九月,以毒酒授張袆,使鴆王。袆自飲而卒。繼又令士兵越墻進(jìn)毒酒,王不肯飲,士兵以被褥悶殺之。故陶淵明此詩以“述酒”為題。詩中運(yùn)用隱晦曲折的語言反映此事,表達(dá)了詩人對(duì)篡權(quán)丑行的極大憤慨,同時(shí)也表現(xiàn)出詩人不肯與當(dāng)權(quán)者同流合污的抗?fàn)幘瘛?/p>

        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2)。

        秋草雖未黃,融風(fēng)久已分(3)。

        素礫皛修渚,南岳無余云(4)。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5)。

        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6)。

        神州獻(xiàn)嘉粟,西靈為我馴(7)。

        諸梁董師旅,芊勝喪其身(8)。

        山陽歸下國,成名猶不勤(9)。

        卜生善斯牧,安樂不為君(10)。

        平王去舊京,峽中納遺薰(11)。

        雙陽甫云育,三趾顯奇文(12)。

        王子愛清吹,日中翔河汾(13)。

        朱公練九齒,閑居離世紛(14)。

        峨峨西嶺內(nèi),偃息常所親(15)。

        天容自永固,彭殤非等倫(16)。

        [注釋]

        (1)逯本于題下有“儀狄造,杜康潤色之”八字,并注云:“上八字宋本云舊注。曾本、蘇寫本此下又注,宋本云,此篇與題非本意,諸本如此,誤!

        (2)重離照南陸:寓言東晉之初,如日麗大,得以中興。重離:代指太陽。離為周易八卦之一,卦形為,象征火。重卦(離下離上)后又為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卦名仍稱離。《周易?說卦》:“離為火、為日!惫省爸仉x”代指太陽。又暗喻司馬氏!稌x書?宣帝紀(jì)》謂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是說晉代皇帝司馬氏是重黎的后代。而“重離”與“重黎”諧音。南陸:《周易?說卦》:“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彼栽娙苏f“重離照南陸”。南陸又暗指東晉所統(tǒng)治的南部中國。鳴鳥聲相聞:比喻東晉之初人才濟(jì)濟(jì),名臣薈萃。鳴鳥:指鳴叫的鳳凰。鳳凰喻賢才;鳳凰嗚喻賢才逢時(shí)!对娊(jīng)?大雅?卷阿》:“鳳皇于飛,翙翙(huì,鳥飛聲)其羽;亦集愛止,藹藹王多吉士!保ǖ谄哒拢傍P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第九章)

        (3)融風(fēng):立春后的東北風(fēng)。《說文?風(fēng)部》:“東北曰融風(fēng)。”段玉裁注:“調(diào)風(fēng)、條風(fēng)、融風(fēng),一也!薄痘茨献犹煳挠(xùn)》:“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fēng)至!卑础短接[》卷九引《易緯》:“立春條風(fēng)至!比谟职抵杆抉R氏。融為火,火神即祝融。相傳祝融為帝嚳時(shí)的火官,后人尊為人神。而祝融實(shí)即司馬氏先人重黎!妒酚?楚世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又見注(2)所引《晉書?宣帝紀(jì)》。所以融風(fēng)又代指司馬帝風(fēng)。分:分散消失。這兩句說,秋草雖然沒有完全衰黃,但春風(fēng)久已消失。同時(shí)暗喻東晉王室運(yùn)柞已經(jīng)逐漸衰弱。

        (4)素礫(lì力)皛(xiǎo小,又讀jiǎo皎)修渚:暗喻奸邪得勢(shì)。素礫:白石。古人常用礫與玉并舉,礫指好邪,玉比忠賢!冻o惜誓》:“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范曄《后漢書黨錮傳贊》:“徑以渭濁,玉以礫貞蘭獲無并,消長相傾。”皛:皎潔,明亮。修渚:長洲。這里是以江陵九十九洲代指渚宮江陵。湯漢注:“修渚,疑指江陵。”桓玄自稱荊州刺史后,曾增填九十九洲為一百,為他稱帝制,造祥瑞。素礫顯于江清,則喻好邪得勢(shì),同時(shí)也暗指桓玄盤踞江陵陰謀篡權(quán)。南岳無余云:暗喻司馬氏政權(quán)氣數(shù)已盡。南岳:即衡山,五岳之一,在湖南。晉元帝即位詔中曾說“遂登壇南岳”,而且零陵就在南岳附近。所以“南岳”代指江左司馬氏政權(quán)。云:指紫云,即古代數(shù)術(shù)家所謂王氣。《藝文類聚》引晉瘐闡《揚(yáng)州賦》注云:“建康宮北十里有蔣山,元皇帝未渡江之年,望氣者云,蔣山有紫云,時(shí)時(shí)晨見云云!庇帧稌x書元帝紀(jì)》:“始皇時(shí)望氣者,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氣”;“元帝之渡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之應(yīng)在于此矣。”則“無余云”即指司馬氏政權(quán)氣數(shù)已盡。

        (5)豫章抗高門:暗指劉裕繼桓玄之后與司馬氏政權(quán)分庭抗禮。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稌x書?桓玄傳)載,太尉桓玄諷朝廷以“平元顯功封豫章公”。又《晉書》義熙二年(406),“尚書論建義功,奏封劉裕豫章郡公”。抗:對(duì)抗,抗衡。高門,即皋門,天子之門。《詩經(jīng)?大雅?綿》: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泵珎鳎骸巴踔T曰皋門!保ㄘ,通“鬧”,高貌)孔疏:“皋高通用!庇帧抖Y記?明堂位》:“天子皋門!编嵶ⅲ骸案拗疄檠愿咭病!敝厝A固靈墳:暗指晉恭帝己死,只剩墳?zāi)苟。重華:虞舜名。這里代指晉恭帝。晉恭帝被廢為零陵王,而舜墓即在零陵的九嶷山。固:但,只。固靈墳:只剩一座靈墳。這兩句意思是說,劉裕繼桓玄之后與晉工室相抗衡,晉恭帝只有死路一條。

        (6)抱中嘆:內(nèi)心嘆息。抱指懷抱、內(nèi)心。司晨:指報(bào)曉的雄雞。這兩句是說,內(nèi)心憂傷而唄息,徹夜難眠,側(cè)耳聽著雄雞報(bào)曉,等待天明。

        (7)神州:戰(zhàn)國時(shí)鄒衍稱中國為‘赤縣神州’,后來用‘神州’作中國的代稱。這里指國內(nèi)。獻(xiàn)嘉粟:嘉粟又稱嘉禾,生長得特別茁壯的禾稻,古人認(rèn)為是吉瑞的象征。晉義熙十二年(417),鞏縣人得粟九穗,劉裕把它獻(xiàn)給帝,帝又歸于劉裕。西靈:西當(dāng)為“四”之誤。《禮記):“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義熙十三年,進(jìn)封劉裕為宋王,沼書中曾說:“自公大號(hào)初發(fā),愛暨告成,靈祥炳煥,不可勝紀(jì)。豈伊素雉遠(yuǎn)至,嘉禾近歸已哉!”又晉恭帝《禪位詔》中也說“四靈效瑞”。為我馴:為我所馴服,即歸屬于我。“我”代指劉裕。這兩句是說:劉裕假托祥瑞之兆,圖謀篡位。

        (8)諸梁:即沈諸梁,戰(zhàn)國時(shí)楚人,封葉公。董:治理,統(tǒng)帥。師旅:軍隊(duì)。芊(qiān千)勝:楚太子的兒子,居于吳國,為白公!妒酚?楚世家》載:白公殺楚令尹子西,趕走楚惠王,而自立為楚王。月余,葉公率眾攻之,白公自殺,惠王復(fù)位。按:桓玄篡晉建立楚國,劉裕籍彭城,也為楚人。所以這兩句以葉公、白公征戰(zhàn)之事,影射桓玄篡晉后又為劉裕率眾部所滅。

        (9)山陽歸下國:山陽指漢獻(xiàn)帝劉協(xié)。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魏王曹丕稱帝,廢獻(xiàn)帝為山陽公。山陽公十四年后壽終,年五十四。下國,即指遜位后歸山陽(在今河南懷州)。成名猶不勤:指零陵王被殺。(周書?溢法解):“不勤成名曰靈!惫糯弁醪簧平K者,即追溢為“靈”。不勤:不勞,不安慰。成名:指受到追謚。這兩句的含義是,零陵王雖然被迫禪位,但仍不免被殺害,死后也得不到安慰,他的命運(yùn)還不如山陽公的善終。

        (10)卜生善斯牧:卜生,指卜式!稘h書卜式傳》:“‘式’布衣草(jué,,草鞋)而牧羊 上(漢武帝)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dú)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shí)起居,惡者輒去,匆令敗群。上奇其言,欲試以治民。”善斯牧:善于牧羊。卜式善牧的特點(diǎn),即在于“惡者輒去”,這一點(diǎn)也同樣適于施政,漢未許芝在奏啟曹丕應(yīng)代漢稱帝時(shí),就曾引《京房易傳》說:“凡為王者,惡者去之,弱者奪之,易姓改代,天命應(yīng)常!蹦敲刺諟Y明此詩用卜式善牧的典故,則暗指劉裕鏟除晉室中異己,為篡權(quán)作準(zhǔn)備。安樂不為君:安樂,漢昌邑王劉賀的臣僚。不為君,不為君主盡職盡忠,《漢書龔遂傳》載,昭帝死,劉賀嗣立,日益驕溢。而安樂身為故相,并不盡忠勸戒。此句以安樂不盡忠劉賀事,暗指晉臣僚不忠于晉室。

        (11)平王會(huì)舊京:東周的開國君主周平王,于公元前七七○年東遷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之事。去:離開。舊京:舊都鎬,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這里是借平王東遷事,指晉元帝建基江左。峽中納遺薰:峽同“郊”,指郟鄏(jiárǔ頰辱),即今洛陽。薰,薰育,亦作嚴(yán)狁。獫狁、葷粥、獯鬻、葷允等。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名。殷周之際,主要分布在今陜西、甘肅北境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部,春秋時(shí)被人稱作戎、狄,后亦稱為匈奴。劉聰為匈奴遺族,曾攻陷洛陽,晉元帝因此東遷。這兩句是說,晉元帝離開舊都東遷江左之后,洛陽一帶中原地區(qū)就被匈奴占領(lǐng)了。

        (12)雙陽甫云育:雙陽,重日,寓言“昌”字。指晉孝武帝司馬昌明。甫云育:開始有了后嗣!稌x書孝武帝紀(jì))載:“初,簡文帝見讖云:‘晉祚盡昌明’!贝溆谛⑽涞劢瞪,無意中竟取名為“昌明”。于是流涕悲嘆,以為晉柞已盡。但孝武帝死后,子安帝又嗣位,晉朝并未盡于“昌明”。這句是說,孝武帝既已有了后嗣,便可延長晉朝江山。三趾顯奇文:三趾,三足,即三足烏。晉初曾用它作為代魏的祥瑞!稌x諸公贊》:“世祖時(shí),西域獻(xiàn)三足烏。遂累有赤烏來集此昌陵后縣。案昌為重日,烏者,日中之鳥,有托體陽精,應(yīng)期曜質(zhì),以顯至德者也!憋@奇文:是說讖緯之言,本為晉代魏之祥瑞,而今又成為宋代晉之祥瑞,故曰“奇”!端螘?武帝紀(jì)》:晉帝禪位于王,詔曰:“故四靈效瑞,川岳啟圖? .瞻烏愛止,允集明哲,夫豈延康有歸;咸熙告謝而已哉!”這句意思是,三足烏又成了劉宋代晉的祥瑞征兆。

        (13)王子愛清吹:王子,即王子晉!读邢蓚鳌份d,周靈王太子名晉,好吹笙,年十七,乘白鶴,白日升仙而去。清吹,即指吹笙。此句以王子晉托言東晉,謂已亡去。日中翔河汾;日中,即正午,有典午之意。典,主其事,即“司”;午,屬馬,典午托言司馬,暗指晉。翔:邀游。河汾:晉國地名。遨游河汾,暗指禪代之事。《梁書?武帝紀(jì)》載禪位策說:“一駕河汾,便有窅然之志;暫適箕嶺,即動(dòng)讓王之心!庇帧肚f子?逍遙游》:“堯往見四子于汾水之陰,窅然喪其天下焉。”這兩句是以王子晉年十七而仙逝喻晉朝在劉裕的控制下十七年而亡,司馬氏政權(quán)以禪代而告終。

        (14)朱公練九齒:朱公指戰(zhàn)國時(shí)范蠡。范蠡佐越破吳后,變姓名游于江湖,至陶(地名),號(hào)陶朱公。這里是以朱公隱“陶”字,是陶淵明自稱。練九齒:修煉長生之術(shù)。九與“久”諧音義同;齒,年齡。九齒即長壽。世紛:世間的紛亂。這兩句說,我要修煉長生之術(shù),退隱閑居,離開紛亂的世界。

        (15)峨峨:高大的樣子。西嶺:即西山,指伯夷、叔齊隱居之地,不食周粟,采薇充饑,終于餓死。偃息:安臥。《詩經(jīng)?小雅?北山》:“或偃息在床,或不己于行。”親:“這里有欽慕、敬仰的.意思。這兩句是說:那高高的西山之中,安臥著我所仰慕的伯夷、叔齊兩位高人。

        (16)天容:天人之容,即出眾人物的形象,指伯夷、叔齊。永固:永久保持。彭:古代傳說中的長壽者彭祖。殤(shāng傷):指夭折的兒童。等倫:同等,一樣。這兩句是說,伯夷、叔齊那出眾的節(jié)操將會(huì)永久存在,正如長壽的彭祖同夭折的兒童不能等量齊觀。

        [譯文]

        重黎之光普照南國,

        人才眾若風(fēng)鳴相聞。

        秋草雖然尚未枯黃,春風(fēng)早已消失散盡。

        白礫皎皎長洲之中,

        南岳衡山已無祥云。

        豫章與帝分庭抗禮,

        虞舜已死只剩靈墳。

        心中悲怨嘆息流淚,

        傾聽雞鳴盼望清晨。

        國內(nèi)有人獻(xiàn)上嘉禾,

        四靈祥瑞為我所馴。

        葉公帥軍討伐白公,

        白公兵敗已喪其身。

        獻(xiàn)帝被廢猶得壽終,

        恭帝雖死不得存間。

        卜式善牧惡者輒去,

        安樂失職不為其君。

        平王東遷離開舊都,

        中原皆被匈奴入侵。

        司馬昌明已有后嗣,

        三足烏顯成宋代晉。

        王子吹笙白日仙去,

        正午遨翔汾河之濱。

        陶朱修煉長生之術(shù),

        隱居避世離開糾紛。

        高高西山夷叔所居,

        安然仰臥為我所欽。

        天人之容永世長存,

        彭祖長壽難與比倫。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5

        [魏晉]陶淵明

        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凄凄歲暮風(fēng),翳翳經(jīng)日雪。

        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shè)。

        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

        歷覽千載書,時(shí)時(shí)見遺烈。

        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jié)。

        平津茍不由,棲遲詎為拙!

        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作品賞析:

        癸卯歲是晉安帝元興二年(403),陶淵明三十九歲。敬遠(yuǎn)是淵明的堂弟,

        他們自幼關(guān)系親密,成人后亦志趣相投,感情融洽。這一年敬遠(yuǎn)二十三歲,

        同淵明住在一起,并一道讀書躬耕。然而一年的收獲不足自給,使他們過著

        貧困饑寒的生活。這首詩就是在年終臘月之時(shí),淵明寫給敬遠(yuǎn),以寄托深刻的慨嘆之情。

        寢跡衡門下,逸與世相絕(1)。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2)。

        凄凄歲暮風(fēng),翳翳經(jīng)日雪(3)。

        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4)。

        勁氣侵襟袖,革瓢謝屢設(shè)(5)。

        蕭索空字中,了無一可悅(6)。

        歷覽千載書,時(shí)時(shí)見遺烈(7)。

        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jié)(8)。

        平津茍不由,棲遲詛為拙(9)?

        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10)!

        【注釋】

        (1)寢跡:埋沒行蹤,指隱居。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居室。逸:遠(yuǎn)。世:指世俗。官場。

        絕:斷絕往來。

        (2)顧盼:猶言看顧、眷顧。莫:無,沒有。荊扉:用荊條編成的柴門。

        (3)翳翳(yì縊):陰暗的樣子!敖(jīng)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4)傾耳:側(cè)耳細(xì)聽的樣子。無希聲:沒有一點(diǎn)聲音!独献樱骸奥犞宦劽幌!焙由瞎。l

        注:“無聲曰希!

        (5)勁氣:猛烈的寒氣。簞(doān丹)瓢:即簞食瓢飲。簡:竹編的盛飯容器。瓢:剖開葫蘆做

        成的.舀水器!墩撜Z?雍也》:“子曰:賢哉;匾!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

        不改其樂!被兀缚鬃訉W(xué)生顏回。謝:辭絕。屢:經(jīng)常。設(shè):陳設(shè)。簞瓢謝屢設(shè):意思是說,像顏

        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的日子也很難得,我(們)簞瓢?眨瑹o食可陳于面前。

        (6)蕭索:蕭條,冷落?兆郑嚎帐幨幍姆课荨P稳菀粺o所有。了無:一點(diǎn)也沒有?蓯偅嚎梢

        使人高興的事情。

        (7)遺烈:指古代正直、剛毅、有高尚節(jié)操的賢士。

        (8)謬:誤,謙辭。固窮節(jié):固守窮困的氣節(jié)!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

        斯濫矣!

        (9)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義為渡口,這里指道路。茍:如果。由:沿看,遵循。

        棲遲:游息,指隱居!对娊(jīng)?陳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痹n(jǜ巨):豈。

        (10)契:契合,指志同道合。別:識(shí)別。

        〔譯文〕

        隱居茅舍掩蹤跡,

        遠(yuǎn)與世俗相隔絕。

        無人知曉來眷顧,

        白日柴門常關(guān)閉。

        歲暮寒風(fēng)正凄冷,

        陰沉整日天降雪。

        側(cè)耳細(xì)聽無聲響,

        放眼戶外已皓潔。

        寒氣猛烈侵襟袖,

        無食簞瓢?赵O(shè)。

        蕭條冷落空室內(nèi),

        竟無一事可歡悅。

        千年古書皆歷覽,

        常常讀見古義烈。

        高尚操行不敢攀,

        僅能守窮為氣節(jié)。

        平坦仕途若不走,

        隱居躬耕豈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

        志趣相合準(zhǔn)識(shí)別!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6

        [魏晉]陶淵明

        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飔。

        不駛亦不遲,飄飄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閑雨紛微微。

        流目視西園,曄曄榮紫葵。

        于今甚可愛,奈何當(dāng)復(fù)衰。

        感物愿及時(shí),每恨靡所揮。

        悠悠待秋稼,寥落將賒遲。

        逸想不可淹,猖狂獨(dú)長悲。

        作品賞析:

        由詩中后六句可見,詩人已經(jīng)躬耕,但仍有盛時(shí)難再,欲及時(shí)有為的志向,說明此詩為初躬耕時(shí)之作。詩人開始躬耕在晉安帝元興二年癸卯(403)。這首詩疑即此年所作,時(shí)陶淵明三十九歲。

        此詩前八句描寫仲夏五月的田園風(fēng)光,清新自然之中,流露著歡欣之情;后八句由感物之盛衰而聯(lián)想到自身的`盛時(shí)難再,故希望能及時(shí)有所作為,然而面對(duì)困頓的生活,卻不免悲恨交加。

        注釋:

        蓑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颶(2)。

        不駛亦不遲,飄飄吹我衣(3)。

        重云蔽白日,閑雨紛微微(4)。

        流目視西園,燁燁榮紫葵(5)。

        于今甚可愛,奈何當(dāng)復(fù)衰(6)!

        感物愿及時(shí);每恨靡所揮(7)。

        悠悠待秋稼,寥落將賒遲(8)。

        逸想不可淹,猖狂獨(dú)長悲(9)。

        注釋:

        (1)胡西曹、顧賊曹:胡、顧二人名字及事跡均不詳。西曹、賊曹,是州從事官名!端螘?百官志》:“江州又有別駕祭酒,居僚職之上? .別駕、西曹主吏及選舉? .西曹,即漢之功曹書佐也。祭酒分掌諸曹兵、賊、倉、戶、水、銷之屬!笔荆航o某人看。

        (2)蕤(ruí)賓:指仲夏五月!抖Y記?月令》:“仲夏之月… …律中蕤賓!惫糯詷仿傻氖芡轮?dāng)?shù)相配合,十二管之一的蕤賓與五月相合,故稱五月為蕤賓。清朝:清晨。飔(sī思):涼風(fēng)。

        (3)駛:迅捷,疾速。遲:遲緩,緩慢。

        (4)重云:層層烏云。閑雨:指小雨。

        (5)流目:猶“游目”,隨意觀覽瞻望。燁燁(yè葉):光華燦爛的樣子。榮:開花。

        (6)奈何:無可奈何。

        (7)感物:有感于物。靡所揮:沒有酒飲。揮,形容舉杯而飲的動(dòng)作。

        (8)悠悠:長久。待秋稼:等待秋收。寥落:稀疏。賒(shē奢)遲:遲緩,渺茫,引申為稀少。

        無所獲。

        (9)逸想:遐想。淹:滯留,深入。猖狂:恣意放縱,這里指感情激烈。

        譯文:

        時(shí)當(dāng)仲夏五月中,清早微覺南風(fēng)涼。

        南風(fēng)不緩也不疾,飄飄吹動(dòng)我衣裳。

        層層烏云遮白日,濛濛細(xì)雨紛紛揚(yáng)。

        隨意賞觀西園內(nèi),紫葵花盛耀榮光。

        此時(shí)此物甚可愛,無奈不久侵枯黃!

        感物行樂當(dāng)及時(shí),常恨無酒可舉筋。

        耐心等待秋收獲,莊稼稀疏將空忙。

        遐思冥想難抑制,我心激蕩獨(dú)悲傷。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7

        原文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釋:

        【1】南山:指廬山。

        【2】。合∩佟

        【3】興:起身,起床。

        【4】荒穢:指野草之類。形容詞作名詞。穢:骯臟。這里指田中雜草。

        【5】帶:一作“戴”,披。

        【6】荷(hè)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7】狹:狹窄。

        【8】草木長:草木叢生。

        【9】夕露:傍晚的露水。

        【10】沾:打濕。

        【11】足:值得。

        翻譯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雜草叢生,豆苗卻長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來到田里鋤草,晚上披著月光扛著鋤頭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蓋了狹窄的田間小路,露水打濕了我的衣裳。衣裳濕了倒不重要,只要不違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賞析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號(hào)“靖節(jié)先生”,晉潯陽柴桑(今屬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作過幾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歲任彭澤縣令,僅八十余日即棄官歸隱田園,直到老死。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為后人所稱贊。他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其詩的藝術(shù)成就很高,對(duì)我國后來的詩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廣泛而又深遠(yuǎn)的影響。有作品《靖節(jié)先生集》傳世。

        《歸田園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寫的是詩人的勞動(dòng)生活情況和隱居田園的決心。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边@兩句寫詩人歸田園后在南山的山腳下種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長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實(shí)自如,如敘家常,就像一個(gè)老農(nóng)在和你說他種的那塊豆子的情況,讓人覺得淳樸自然,而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為了不使豆田荒蕪,到秋后有所收成,詩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來了才扛著鋤頭回家。雖說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這是詩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樂趣。正如詩人在《歸田園居》(一)中所說的那樣:“少無適俗韻,本性愛丘山。誤入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痹娙藚捑肓俗龉伲笆刈練w田園”才是最愛。從“帶月荷鋤歸”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來,他非但沒有抱怨種田之,反而樂在其中。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豹M窄的小路被齊腰深的蒿草封蓋著,晚上掛的露水打濕了詩人的衣裳,但衣服濕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初衷就足夠了!耙抡床蛔阆А币痪湓捒此破降,但這種平淡恰好映射了結(jié)尾這一句“但使愿無違”,使得“愿無違”強(qiáng)調(diào)得更為充分。這里的“愿”蘊(yùn)含了詩人棄官歸田以潔身自好的愿望,從另一個(gè)側(cè)面看,也更能突出當(dāng)時(shí)社會(huì)官場的腐敗與黑暗。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白自然!胺N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帶月荷鋤歸”,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粉飾。然而正是這自然平白的詩句創(chuàng)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形成了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shù)特色。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8

        [魏晉]陶淵明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

        賢圣留馀跡,事事在中都。

        豈忘游心目,關(guān)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

        聞君當(dāng)先邁,負(fù)疴不獲俱。

        路若經(jīng)商山,為我少躊躇。

        多謝綺與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誰復(fù)采?深谷久應(yīng)無。

        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

        清謠結(jié)心曲,人乖運(yùn)見疏。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作品賞析:

        序: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

        [說明]

        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東晉大將劉裕北僥后秦,破長安,滅姚澀,駐軍關(guān)中。駐軍京都的左將軍朱齡石得到捷報(bào)后,派遣長史蘋松齡前往祝賀。陶淵明寫此詩贈(zèng)給他,時(shí)年五十三歲。

        長安已破,九州統(tǒng)一,詩人是為之高興的,希望可以了卻游歷中原、瞻仰先圣遺跡的夙愿。然而劉裕的勝利,陶淵明并不為之樂觀,詩歌在靈復(fù)抒發(fā)對(duì)上古盛世和古代圣賢的仰慕之中,透露著令不如昔的慨嘆,暗寓著對(duì)現(xiàn)實(shí)的憂心忡忡,并表示了隱居的決心。此詩曲折深婉,含蓄蘊(yùn)藉,感事憂時(shí)而不露痕跡,被清代方東樹譽(yù)為“陶詩當(dāng)以此為冠卷”(《昭昧詹言》卷四)。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1)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黃虞(2)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3)

        賢圣留余跡,事事在中都(4)

        豈忘游心目?關(guān)河不可逾(5)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6)

        聞君當(dāng)先邁,負(fù)疴不獲俱(7)

        路若經(jīng)商山,為我少躊躇(8)

        多謝綺與角,精爽今何如(9)

        紫芝誰復(fù)采?深谷久應(yīng)蕪(10)

        駟馬無貫患,貧賤有交娛(11)

        清謠結(jié)心曲,人乖運(yùn)見疏(12)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13)

        [注釋]

        (1)左軍:指左將軍朱齡石。羊長史:指羊松齡,當(dāng)時(shí)是左將軍的長史。長史:官名,將軍的屬官,主持幕府。銜使:奉命出使。秦川:指關(guān)中一帶。

       。2)愚:自稱的謙辭。三季:指夏、商、周三個(gè)朝代的末期。《漢書?敘傳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紛。”顏師古注:“三季,三代之未也。”黃虞:指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和虞舜。

       。3)千載上:指千年以前的事情。賴:依賴,依靠。

       。4)余跡:猶遺跡。中都:中州,泛指洛陽、長安一帶的中原地區(qū)。

       。5)游心目:游心并游目的.合稱。游心:猶涉想,謂心神向往。游目:謂目光由近及遠(yuǎn),隨意觀覽瞻望。逾(yú于):越過。

        (6)九域:九州,指全國。甫:開始。一:統(tǒng)一。逝:發(fā)語詞,無義。舟輿:船和車。這兩句是說:全國已經(jīng)統(tǒng)一,我將整理車船到中原去。

       。7)先邁:先行,指去關(guān)中。負(fù)疴(kē科):抱病。不獲俱:不能同往。

        (8)商山:在今陜西省商縣東南。少:稍。躊躇:駐足,停留。

        (9)綺與角(1ù路):指崎里季和角里先生。角亦作角”。他們同東園公,夏黃公為避秦時(shí)亂而隱居商山,至漢初時(shí)都有八十多歲,須眉皆白,被稱為“商山四皓”(事見晉?皇甫謐《高士傳》)。

        精爽:精神魂魄!蹲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為魂魄!

       。10)紫芝:蕈的一種,跟靈芝相似,菌蓋和菌柄皆呈黑色。傳說四皓在商山隱居時(shí)常采而充譏。

       。11)駟(sì四)馬:四匹馬拉的車。貰(shì世):赦兔,免除;迹旱溁。交娛:連接不盡的歡樂。交,前后相接,《高士傳》記“四皓”作歌說:“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飲。唐虞世遠(yuǎn),吾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碧諟Y明此詩以上四句。就是用此歌之意,是說四皓已亡,紫芝無人再采,深谷也久已荒蕪;但富貴不能免禍,不如貧賤為樂。

        (12)清謠:清新的歌謠,指上引《四皓歌》。結(jié)心曲:牢記于內(nèi)心深處。乖:違背,相離。運(yùn)見疏:謂因時(shí)代相隔而被疏遠(yuǎn)了。運(yùn):指時(shí)代。

       。13)擁懷:懷有感慨。累代,許多代。意不舒:意未盡。舒:舒展。

        [譯文]

        左將軍長史羊松齡奉命出使秦川,我作此詩贈(zèng)給他。

        我處三代衰微后,古之盛世我思慕。

        了解千年以前事,全靠閱讀古人書。

        古代圣賢留遺跡,樁樁都在中州處。

        豈能忘記去瞻仰?無奈山河遠(yuǎn)隔阻。

        九州今始定一統(tǒng),我將整裝登征途。

        聽說你先奉命去,我今抱病難同赴。

        如果路途經(jīng)商山,請(qǐng)你為我稍駐足。

        多謝商山賢四皓,未知精魂今何如?

        紫芝有誰還在采?深谷應(yīng)是久荒蕪。

        仕途難免遭禍患,豈如貧賤多歡娛?

        四皓歌謠記心內(nèi),不見古人嘆命苦。

        數(shù)代之下懷感慨,言不盡意難傾訴。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9

        [魏晉]陶淵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一士常獨(dú)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fā)言各不領(lǐng)。

        規(guī)規(guī)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dāng)秉。

        作品賞析: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2)。

        一士長獨(dú)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fā)言各不領(lǐng)(3)。

        規(guī)規(guī)一何愚,兀做差若穎(4)。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dāng)秉(5)。

        【注釋】

        (1)這首詩以醉者同醒者設(shè)譬,表現(xiàn)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在比較與評(píng)價(jià)中,詩人愿醉而不愿醒,以寄托對(duì)現(xiàn)實(shí)不滿的憤激之情。

        (2)同止:在一起,同一處。取舍:采取和舍棄,選擇。取:逯本作”趣”,今從曾本、蘇寫本、焦本改。邈異境:境界迎然不同。

        (3)領(lǐng):領(lǐng)會(huì),理解。

        (4)規(guī)規(guī):淺陋拘泥的樣子!肚f子?秋水》:“于乃規(guī)規(guī)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睖Y明即用此典,故接下說“一何愚”。兀(wù務(wù))傲:倔強(qiáng)而有鋒芒。差(ch ā叉):比較上,尚,略。穎:才能秀出,聰敏。

        (5)酣中客:正在暢飲的人。燭當(dāng)秉:逯本作”燭當(dāng)炳”,曾本、焦本皆注一作“燭當(dāng)秉”,從后者。秉:握持,拿著!豆旁娛攀?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保ò矗哄直緩摹氨币茇А杜c吳質(zhì)書》“古人思炳燭夜游”為據(jù),此語當(dāng)本胡刻本李善注《文選》卷四十二。李善注云:“古詩曰:‘晝夜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蜃鞅!眲t知李善所見《文選》原本當(dāng)作“秉”,正文之,“炳”,乃后人刻入。查《四部叢刊》影宋本六臣注《文選》卷四十二即作,“古人思秉燭夜游”。)

        [譯文]

        兩人常常在一起,

        志趣心境不同類。

        一人每天獨(dú)昏醉,

        一人清醒常年歲。

        醒者醉者相視笑,

        對(duì)話互相不領(lǐng)會(huì)。

        淺陋拘泥多愚蠢,

        自然放縱較聰慧。

        轉(zhuǎn)告正在暢飲者,

        日落秉燭當(dāng)歡醉。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10

        [魏晉]陶淵明

        凄厲歲云暮,擁褐曝前軒。

        南圃無遺秀,枯條盈北園。

        傾壺絕馀瀝,窺灶不見煙。

        詩書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閑居非陳厄,竊有慍言見。

        何以慰我懷,賴古多此賢。

        其二(1)

        凄厲歲云暮,擁褐曝前軒(2)。

        南圃無遺秀,枯條盈北園(3)。

        傾壺絕余瀝,窺灶不見煙(4)。

        詩書塞座外,日昃不遑研(5)。

        閑居非陳厄,竊有溫見言(6)。

        何以慰吾懷?賴古多此賢(7)。

        (1)這首詩與第一首都是這組詩的概括,前一首自嘆孤獨(dú),世無知音;這一首自詠貧居之狀,并向古代尋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

        (2)凄厲:凄涼寒冷。云:語助詞,無意義。擁褐(hè賀):圍裹著粗布短衣。曝(pù鋪):曬。軒: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

        (3)圃(pǔ浦):種植蔬菜瓜果的園子,即菜園。秀:指菜苗。盈:滿。

        (4)余瀝(lì力):指剩下的.殘酒。瀝,液體的點(diǎn)滴。(史記?滑稽列傳):“侍酒于前,時(shí)賜余瀝。”窺:看。

        (5)昃(zè厭):太陽西斜。遑(huáng皇):閑暇。研:研讀。

        (6)陳厄(è餓):在陳國受困。事見《論語?衛(wèi)靈公):孔子“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厄:困苦,危難。竊:謙指自己的意見。溫(yùn運(yùn)):含怒,怨恨。

        (7)懷:內(nèi)心。賢:賢士,指安貧樂道的古代貧士。

        寒冷凄涼已歲末,

        裹衣曬暖在廊前。

        南園不?墒巢耍

        枯萎枝條滿北園。

        壺內(nèi)未余一滴酒,

        灶爐不見有火煙。

        詩書堆滿在身邊,

        過午腹饑沒空看。

        我與孔丘困陳異,

        心中不免有怨言。

        如何安慰我心情?

        幸賴古時(shí)多圣賢。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11

        [魏晉]陶淵明

        有客有客,爰來爰止。

        秉直司聰,于惠百里。

        餐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由。

        載言載眺,以寫我憂。

        放歡一遇,既醉還休。

        實(shí)欣心期,方從我游。

        作品賞析:

        [說明]

        柴桑縣是陶淵明的家鄉(xiāng),柴桑縣令劉程之于元興二年(403)棄官歸隱,接替他的便是詩題中姓丁的縣令。由此可以推知此詩約作于義熙元年(405)前后,陶淵明約四十一歲左右。

        這首詩分為兩章,首章頌揚(yáng)丁柴桑的賢良美德,其中也寄寓了詩人的'殷切期望;次章寫他們?cè)谝黄痖_懷暢游的情形和情酣意暢的心態(tài),濃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諧的喜悅。

        [注釋]

        (1)酬:以詩文相贈(zèng)答。如唱酬,酬對(duì)。

        (2)愛:乃,是;拢鹤龉。止:語助詞。

        (3)秉直:秉公持正。秉:持。直:正直。司聰:為朝廷聽察民情。司:

        掌管。聰:聽聞。惠:恩惠,好處。百里:指一縣所管轄的區(qū)域。

        (4)飡冶:同“餐”,吃。勝:勝理,至言,指正確的道理、中肯的言論。

        飡勝如歸:意思是采納正確的意見就像回家一樣喜悅。聆:聽。始:開始,

        這里有“新鮮”的意思,表示認(rèn)真的態(tài)度。

        (5)匪:同“非”。匪惟:不只是,不僅僅。諧:和諧,融洽。良游:指

        愉快地游賞。

        (6)載:且,又。寫:宣泄,抒發(fā)。

        (7)放歡:放開歡暢的胸懷。

        (8)心期:兩心契合,知心。

        [譯文]

        有客來自他鄉(xiāng),

        來到此地做官。

        秉公正,察民情,

        恩惠遍及鄉(xiāng)縣。

        欣然采納至理,

        虛心聽取善言。

        彼此豈只投緣,

        常常攜手暢游。

        且歡言,且眺望,

        消除內(nèi)心煩憂。

        放開歡暢胸懷,

        不醉怎能罷休?

        知音令我欣慰,

        愿得與我共游。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11-27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11篇11-27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11篇)11-27

      魏晉全文注釋翻譯及賞析集合11篇11-28

      還舊居(魏晉 陶淵明)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6-12

      擬古 其一(魏晉 陶淵明)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0-16

      詠三良(魏晉 陶淵明)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21

      歸園田居 其四(魏晉 陶淵明)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4-12

      月夜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