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歡迎來到瑞文網!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時間:2022-01-08 11:31:02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特征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tǒng)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精選20篇),歡迎大家分享。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閱讀課文,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誦讀能力。

        2、了解作者、寫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賞析課文熔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重點:

        1、品味寫雪語句的精妙。

        2、學習白描寫情手法。

        難點: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消極避世的意緒。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西湖名勝,自古都是文人墨客們入題的首選。同學們,請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寫西湖的詩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一下吧。(學生展示完畢,老師多給鼓勵。)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西湖雪景的散文——《湖心亭看雪》。

        由用背古詩的方式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

        1、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年),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寓居杭州。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學家、史學家。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過著游山玩水的“風雅”生活。明朝亡后,他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披發(fā)入山”以消極避世表示其民族氣節(jié)。明亡后,專心著作。他在明末清初堪稱大散文家,其小品文聲譽極高,文筆干練,豐神綽約,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著有百科全書《夜航船》,本文選自張岱的《陶庵夢憶》。

        2、寫作背景

        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從中窺知一二。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時間是“崇禎五年十二月”,作者仍舊使用明代的紀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

        3、知識鏈接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亭為樓式建筑,四面環(huán)水,亭西為南高峰、北高峰,景色壯觀。今亭為1953年重建。湖心亭舊為湖心寺,湖中三塔,湖心亭為其中一塔。

        4、生字積累

        拏一小舟(ná)毳衣(cuì)

        霧。╯ōng)沆碭(hàngdàng)

        強飲(qiǎng)一芥(jiè)

        更定(gēng)

        疏通文意

        一、重點實詞

        霧。核畾饽傻谋。

        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是日更定矣:結束打更。

        余拏一小舟:撐(船)。

        擁毳衣爐火:帶毛皮的衣服。

        人鳥聲俱絕:消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竟然,還。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盡力,勉強。

        客此:客居此地。

        二、一詞多義

        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詞,這)

       、谑墙鹆耆耍ū砼袛啵

        一:①上下一白(副詞,全)

       、陂L堤一痕(數(shù)詞)

        更:①更有癡似相公者(副詞,還)

       、谑侨崭ㄒ樱ü糯归g的計時單位)

        白:①強飲三大白而別(古人罰酒用的酒杯,這里代指酒)

       、谏舷乱话祝ò咨

        三、詞類活用

       、俅笱┤眨~用作動詞,下雪)

        ②客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客居)

        四、古今異義

        1、余住西湖:古義:我;今義:剩下。

        2、三大白:名詞,酒杯。今義:白色。

        3,余拏一小舟[古義:撐(船);今義:拿東西,捉拿]

        五、譯文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初更時,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從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個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著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著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呢!”

        文本探究

        1、讀文章第一段,作者交待了哪些要素?把它們都找出來。

        明確: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

        人物地點:余住西湖

        起因: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作者是怎樣描寫湖心亭的雪夜景色的?

        明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3、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保瑳r且文章末尾還出現(xiàn)了舟子,顯然不止一人,這與“獨”是不是相矛盾?

        明確:作者去賞雪,帶著閑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記一切俗念,只想著賞雪,這是一種脫俗的想法,所以“獨”字表現(xiàn)他的超凡脫俗。

        他認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進不了他的內心,舟子對“相公”的行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獨”字表現(xiàn)他的孤傲清高。

        4、如何理解文中“莫說相公癡”中的“癡”,他的“癡”表現(xiàn)在何處?

        交流點撥:

       。1)“癡”于行:不尋常的天氣,不尋常的時間,不尋常的行蹤。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獨往湖心亭看雪——與眾不同、不隨流俗。

       。2)“癡”于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煦缫黄谋┦澜纾松斓亻g如“滄海一粟”,既癡迷,又備感孤寂落寞。

       。3)“癡”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鄉(xiāng)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主題探究文章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藝術特色

        一、精練準確的語言技巧

        體會“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的表達效果。

        明確:“一痕”寫出了作者視野的開闊;“一點”顯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瓏;“一芥”讓人耳目一新;“!弊指屓搜矍耙涣痢_@些夸張之語使描寫更加貼切自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天地的空曠,人物的渺小。

        作者的視角好像在高處在遠處。由“痕”到“點”到“芥”到“!,量詞一個小似一個,給人一種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間茫茫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這是其他詞語無法達到的表達效果。

        二、樸實無華的白描寫手法

        體會“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的表達效果。

        明確:三個“與”字,不加任何修飾,卻營造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癡迷境界,給人天地之間茫茫一片渾然一體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顯的界限似的。

        補充: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如:魯迅先生筆下的豆腐西施:“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拓展延伸西湖是古文人經常描寫的對象,而雪景更是文筆下借以表情友達意的載體。本文是散文,但卻被張岱寫出了詩的意境。請同學們課后收集一些優(yōu)美的描寫西湖或雪境的句子(詩、文皆可),與同學們共享。

        培養(yǎng)學生課后收集名句的習慣。

        課堂小結本文是張岱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歷,寫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點,表現(xiàn)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后,小舟獨往。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

        作業(yè)布置

        1、給加點字(藍色)注音,給拼音寫出漢字。

        更定()毳()衣

        沆碭()霧sōng()

        一jiè()qiǎng()飲

       。╣ēngcuìhàngdàng凇芥強)

        2、解釋句中加點(藍色)的詞。

        1、湖中人鳥聲俱絕()

        2、是日,更定矣()()

        3、獨往湖心亭看雪()

        4、上下一白()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及下船()

       。ㄏЫY束獨自完全哪里等到)

        3、翻譯下面句子。

        (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3)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欣賞西湖奇景,體會白描手法的運用。

        3、學習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的寫法,感受作者的情懷。

        學習重點

        積累文言詞匯;體會白描手法的運用。

        學習難點

        學習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的寫法,感受作者的情懷。

        學具教具

        搜集西湖美景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師生搜集的西湖的詩展示。

        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同學們是否感受到了: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學生回應)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和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探究新知

       。ㄒ唬┞犠x課文,初步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課件,檢查預習情況,幫助正音。

        3、指名讀,檢查朗讀的正確熟練情況。

        (二)譯讀課文,理解內容

        學生對照注釋和工具書小組合作翻譯課文,教師個別指導。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時間去的?

        是:這;更定:晚上八點左右,更:古代的計時單位。

        3、作者是怎樣去的?幾個人去的?

        引導學生明確:

        拏:撐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擁:穿著、帶著;獨:獨自。

        第二步(出示兩張圖片,然學生配上原文內容,并說明理由)

        第一幅圖:幫助學生理解——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第二幅圖:幫助學生理解——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出示第二段的翻譯,設5處錯誤,讓學生尋找。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更會有你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痛)喝了三大碗(杯)就告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做客(客居)。急忙(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ㄈ┵p讀課文。

        1、這篇短文中作者犯了一個頗嚴重的錯誤------前后矛盾,請你把它找出來。

        預設:文中開頭是說“獨往湖心亭”,應該是一個人,可是后文又出現(xiàn)了一個舟子在說話。

       。▽W生討論)

        2、文中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張岱的形象,請你找出來。(癡)

       。ń處熞龑W生分析)

        3、你看“天與云與山與水”,一連用了四個“與”,如果去掉,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這四個“與”并不多余,它讓“天、云、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們就有界限似的。

        四個“與”字就造成了一種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有這四個“與”,后文的“上下一白”才顯得更有氣勢。

        4、分析“惟長堤一道,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湖中人兩三個而已!

        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原來癡人眼中有癡景,是因為有個“天人合一”。

        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張岱《自題小像》

        請結合你今天品讀到的張岱,嘗試思考:張岱的困惑:之人耶有用沒用。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美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敘事、抒情,渾然一體;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zhèn)涞男∑肺,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作業(yè)設計

        1、背誦課文。

        2、(選做)思考與探究一、二、三。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

        方面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情感

        態(tài)度

        方面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能力

        方面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冬季中最溫暖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體顯示“西湖雪景”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䦃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教師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ōnɡ)沆碭(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學生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疑。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余拿一小船(撐、劃)

        客此(動詞,客居)

       。4)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四、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一位同學翻譯,學生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想像畫面。教師可顯示課本中的配套插圖,幫助學生再現(xiàn)形象。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4.師生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寫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學生明確:《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峽》中三峽春冬秋景的描繪、《答謝中書書》對四季常景和一日變景的描繪、《記承天寺夜游》中對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寫、《觀潮》中四幅畫面的描寫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5.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于寫人的范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魯迅《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兩位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自己的同桌,其余同學評點。

        6.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總結作者的語言特色。

        學生明確: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五、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背課文。

        2.提問: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游蹤“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記敘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歷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

        3.學生齊背課文。

        六、課堂練習

        提問: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學生共同回憶《江雪》,背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課堂小結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敘事、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zhèn)涞男∑肺,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形成性評價試題:

        1.“看雪”的時間是(---五年十二月)地點是(余住-- )

        2.寫雪大的句子是(大雪---)寫冬雪寒冷威嚴的句子是(湖中--- )

        3.寫西湖雪景:(霧凇---,天與-與-與-,上下--,惟長堤--,湖心亭---,與余舟---,舟中人--而已。)

        4.來到亭上,看到了什么?(到--,有兩人-對坐,一童子-爐正-。)

        5.那人對我的態(tài)度是(見-,--曰:“湖中--有此人?”拉余--。 )

        6.我的態(tài)度是(余---飲三大-而別)

        7.舟子對作者的評價(“莫說相公--,更有--似相公者!”)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板書設計湖心亭看雪張岱

        事:湖心亭看雪

       。ㄈ耄┚埃貉┖蠛耐て婢

        (含)情:雅趣,超凡脫俗,孤芳自賞

        言簡意豐

        課后記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游記中,作者的態(tài)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癡”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于心而難以言說,亦令讀者有會于心而已。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4

        課文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淡淡的筆觸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從中窺知一二。

        朗讀背誦和文言詞語的積累是教學重點,而背誦要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寫法特點等的基礎上才能達成。本文寫景的特點是使用白描手法,這是一種基本的寫作手法,要把它講清楚。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是本課教學難點。學生對張岱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對張岱的情況作簡要介紹,這樣學生才能理解文中淡淡的哀愁。而敘事與寫景的關系,讓學生明白西湖奇景與游人的雅趣相互映襯就可以了。

        文言詞語的積累,不單獨講,而將其放在學生閱讀和師生教學活動過程之中,學生已經理解了的,就不再講;學生沒理解的才作強調。

        至于對比閱讀,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手法。本課與柳宗元《江雪》的對比閱讀,其主要目的也在于理解、學習本課白描的手法,同時也要區(qū)別張柳二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欣賞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文人雅趣。

        2.知識和技能:了解作者有關情況,積累文言詞語,培養(yǎng)閱讀能力;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感情,學習白描手法,理解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體的寫作特點。

        3.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形象、生動、精美的語言特點,感受詩情畫意,學習白描手法。

        教學重點:

        朗朗背誦,積累文言詞語,學習白描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設計: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湖心亭看雪》生字注音、形似字多音字辨析

        1.搜集學過的或自己知道的關于描寫雪景的詩文句子。

        2.對照注釋并查閱工具書,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回顧小學已學的柳宗元《江雪》內容和含義。

        版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指名學生談自己積累的描寫雪景的詩文名句。

        教師準備:如毛澤東《沁園春·雪》的上片“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绷砣纾好讽氝d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艷。(呂本中)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李白)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2.導入,并簡介作者張岱。 湖心亭看雪詞語解釋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在教材P.205,指名學生朗讀或齊讀。)

        教師補充: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

        2.播放朗讀,學生聽讀,再跟讀。留意文章敘了什么事,寫了什么景。

        3.思考回答幾個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告訴了我們什么?(點明時間、地點。)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從哪種感覺來寫?(從聽覺來寫。)湖心亭看雪中心思想、層次分析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突出天氣的嚴寒;也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筆,突出游興強烈。)

        “俱”和“絕”各是什么意思?(“俱”指全、都;“絕”的意思是停止、消失。)

       。3)“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這么冷的天氣,才凌晨時分,作者獨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嗎?(孤懷雅興,孤高自賞。)

        “是”字怎樣理解?(是代詞,這。)

       。4)“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幾句寫雪景,有什么特點?(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齊讀第一段。

       。5)齊讀第二段。

        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已經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

        作者看到了什么?和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即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翻譯這段內容。)(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作者和這些人相遇飲酒共話的情境,使我想起兩句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作者不善飲酒,卻“強飲三大白”,真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6)“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是尾聲,你怎樣理解這個“癡”字?(舟子說作者“癡”,又說還有像作者一樣“癡”的人,實際上是突出作者的“癡”。)

        “喃喃”一詞,你看出了什么?(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的狀態(tài)。)

        4.學生齊讀全文。

        三、問題研討文言文精細復習--《湖心亭看雪》

        1.關于白描手法:

        讀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作者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簡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嗎?(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點”“一芥”“兩三!,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幾筆,卻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作者為什么要強調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壯觀景象。正是這種滿世界都白的奇觀,才使他覺得眼前的具體景物都變小了。)

        文章開頭說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里又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不矛盾。在作者看來,蕓蕓眾生不足為伍,一個“獨”字表現(xiàn)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2.文章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

        文章用白描手法寫要西湖雪景,敘述了湖心亭奇遇,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作者是一個超凡脫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課文表達了他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

        四、對比閱讀

        1.朗讀課文及柳宗元的《江雪》。

        2.《江雪》也描寫雪景,也寫了人的活動,它和課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有什么異同?(先說同,再說異。)

       。ㄏ嗤幨牵憾加写笮〉膶Ρ。本文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眮硗怀觥疤炫c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壯觀景象;《江雪》中千山萬徑是大景,獨釣漁翁是小景,通過強烈的對比,突出雪景的無邊無際,雄奇壯麗。相異之處是:描寫手法上,本文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在表達的感情上,本文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而《江雪》表達的是作者柳宗元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五、小結 湖心亭看雪閱讀訓練

        課文的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間山水,寥寥幾筆,卻能傳達出景物的開與神。在課外試著用白描手法寫一種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來寫。

        另外,課外可搜集一些描寫西湖的古詩文,學習古人的描寫手法。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體會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會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體會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學難點:

        1.兩體會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教法學法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墒,如果,詩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隨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賞雪景并體會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作者簡介: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更(gēng)定毳(cuì)衣

        霧。╯ōng)沆(hàng)碭(dàng)

        一芥(jiè)喃喃(nán)長堤(dī氈(zhān)

        2.學生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聽讀課文,疏通文句。

        (2)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3)齊讀課文

       。4)請同學試譯課文(對譯課文)

        四.課堂小測:重要句子的翻譯.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背誦并默寫本文.

        第二課時

        一.課前提問;上節(jié)課的重點實詞.

        二.新課:問題探究:

        問題一: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何作用?

        問題二:找出寫景的句子并體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寫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點?

        問題三: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筆墨寫人,對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話作結,有何意義?

        問題四: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問題五:從小品的角度,試分析此文的特點。

        三、小結

        四.課堂小測理解性背誦.:

        五、作業(yè)

        閱讀柳宗元的《江雪》,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出哪些?

        代表作:《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

        是日更定:是,這。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從晚上八算起。定,開始.

        比較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點”的“一”的區(qū)別。)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教學回顧: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4.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學習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學習難點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簡介作者:張岱(1597—1679),字(),又字(),號(),浙江山陰人。明末清初()。明朝滅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隱居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主要作品有()和()。書中緬懷昔日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獨樹一幟。

        2、掌握體裁:小品是一種寓有抒情意味和諷刺性的短小(),也是隨筆、雜感等雜文的別稱。形式比較活潑,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從時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本文是(),同時也是一()。

        3、讀準注音:

        崇禎更定拏毳衣霧凇沆碭一芥氈更有喃喃

        4、解釋實詞:

        絕拏毳衣霧凇沆碭一白惟一芥

        焉得更強飲大白客此及

        二、合作探究

        1、歸納記敘要素

        A時間:B地點:

        C人物:D事件:

        2、找出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

        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中哪個字寫得最傳神,簡要說明理由。(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幅畫面嗎?)

        4、“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古人寫文惜墨如金,此處卻連用三個“與”字,是否拖沓重復?

        5、把“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备某伞昂嫌白樱╅L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北磉_效果有何不同?

        6、問:文中“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

        7、大雪三日后,天寒地凍之時,作者為何深夜獨行去西湖看雪?反映他什么志趣與追求?

        8、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保瑳r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xiàn)了,這是不是矛盾?

        9、飲酒之前不問姓氏,之后才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卻不寫名字,不留地址,這樣寫有何深意?

        三、拓展延伸

        在古代文人中為張岱覓知音,至少舉兩個例子。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選一處鐘情的景致,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飽含深情的誦讀全文。

        3、收集并積累關于“西湖”及“冬雪”的詩詞句。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7

        一、檢查預習

        1.請生交流收集的寫西湖的詩句

        2.“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彼木爸,雪為最盛。

        3.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嬛文集》《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張岱: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寄橐粍t,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短这謮魬涀孕颉

        二、疏通文意

        質疑、討論、交流(詳見學案)

        三、課文賞析

       。ㄒ唬┩ㄗx

        1.聽讀課文,初步感受情感氛圍

        2.自讀課文,用心體會課文意境

        3.思讀課文,找出敘事的句子,理清記敘要素

        4.理解關鍵句

        (1)崇禎五年十二月

       。2)獨往湖心亭看雪(文中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xiàn)了,這是不是矛盾?“獨”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全文看,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生活態(tài)度在《愛蓮說》中也有相似的語句,請寫出來。)

       。ǘ┟雷x

        1.找出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語句,美美地讀一讀,并談一談如此讀的理由。

        2.關鍵詞句:

        “絕”

        “霧凇沆碭”

        “一痕、一點、一芥、兩三!保

        3.講解寫景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手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4.資料鏈接

       。ㄈ┢纷x

        1.找出文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思的語句,用心讀一讀,并談一談如此讀的理由。

        2.關鍵語句

       。1)“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舟人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四)小結

        本文敘事是線索,寫景是重點,抒情是靈魂。作者在文中做到了敘中有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四、延伸拓展

        1.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

        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1.說人品“癡”:你還知道哪些如作者張岱一樣的“癡”人?你有過這樣的“癡”舉嗎?

        閱讀下文,完成9~15題。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花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

        石簣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庇鄷r為桃花所戀,意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9.選出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

        10.翻譯句子。

        (1)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2)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1.文中描寫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12.本文最后一句話中的“此樂”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為什么用這句話結尾?

        13.具體描寫“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從文中找出原句,概括這段文字的內容。

        15.用現(xiàn)代漢語描繪下列景色。

        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二、9.A

        10.(1)我當時被桃花之美迷戀,竟然不忍心離開湖上。

        (2)綠柳如煙,桃花似霧,一片濃艷,長達二十多里。

        (3)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語形容。

        11.春景:今歲春雪甚盛……尤為奇觀,由斷橋至蘇堤……艷冶極矣。月景:月景尤不可言……別是一種趣味。

        12.“此樂”指游湖賞景的樂趣!八资俊卑抵该τ诠γ摱鴽]有雅興的人。作者用這句話結尾,是為了抒寫自己游湖賞景的樂趣和體會,表達自己寄情山水,憤世嫉俗的感情。

        13.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ɡ)末下,始極其濃媚

        14.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附課文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sōng)沆碭(hàngdà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ǎ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gèng)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好幾天的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停止了。這一天初更以后,我劃著一只小船,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冰花一片彌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點,我的船像一片飄在湖中的芥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米粒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面對面坐在那兒,一個小書童燒著火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癡情賞雪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告別。我問他們的姓名,(他們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我到達自己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癡,還有像你一樣癡的人!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白描寫法

        能力目標:學習文中寫景敘事的技巧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尋求人生的啟示

        教學重點

        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質疑點撥法

        一、導入:

        老師昨天布置同學們去查找有關描寫西湖的詩句,能背多少?

        學生熟悉的有: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墒侨绻娙说男闹泻黄,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初讀課文

        1、請一男一女同學初讀課文,看看他讀音和停頓正不正確(音樂、幻燈)

        2、再請以同學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放音頻

        學生活動,可分成兩組,每組一段,疏通課文,提出疑問

        (幻燈)

        3、齊讀課文

        思考:①、找出課文頗為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

        明確:“獨往湖心亭看雪”之“獨”與“舟中兩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一下讓他改改?

        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鉆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說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

       、、課文中那個詞形象的概括出張岱的形象?

        朗讀: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③、“癡”字通俗的講是什么意思?

        呆、傻、笨,舉止不同常人

        三、研讀課文

        問:課文哪些的方寫出了張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什么聲音都沒有。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

        萬籟俱寂。

        問: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聽覺

        問:讓人想起柳宗元什么詩句?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從什么感覺器官描寫的?視覺

        師: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并且是晚上八點以后,也許你正在看電視,也許在做作業(yè),也許已準備睡覺了,可我們的張岱,居然在這時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癡人首先是行為癡

        歸納:-------癡行

        2、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我們一起看看景物描寫有沒有怪異之處?

        齊讀“西湖夜雪圖”:“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問:請問,這段對“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明確:

        景物特點:空寂、悠遠、脫俗

        手法:白描手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用了什么寫法:白描寫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舉例:(齊讀)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保ǔ樽x)朱自清《背影》“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铱匆娝橎堑刈叩借F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來寫,“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备叨瘸橄蟾爬,長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空寂、悠遠、脫俗的意味。

        在這幅空寂、悠遠、脫俗的“西湖夜雪圖”中,張岱把自己融入了蒼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癡人眼中有癡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罷了

        歸納:------------癡景

        3、問: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問: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請?zhí)畛鰜?/p>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師:看來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強飲三大白而別”,雖然不會喝酒,但還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猴嬀浦安粏栃帐希嬀浦蟛艈;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為什么?

       。▽W生討論回答)

        明確:因為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祿高低、姓甚名誰,只知他是他鄉(xiāng)游子,今日相逢,后會難期。不愿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內心世界里

        師:我們現(xiàn)在來看最初我們發(fā)現(xiàn)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shù)不清楚人數(shù)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

        師: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明確: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于自然的。

        歸納:-------癡心

        四、走進作者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為什么有寒冰呢?請看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注釋一。

        明確:“崇禎”“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大明已亡,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余生罷,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帶有淡淡的哀愁。

        五、總結拓展:

        同學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透過癡行癡景觸摸到了并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癡人之癡心。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xiàn)實中透不過氣來了,于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宿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癡吧:(幻燈)

        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六、作業(yè)設計

        1、背誦全文

        2、利用白描寫法寫人或物的片斷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與課堂檢測,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大意。

        2、通過誦讀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課文融情于景的寫作特點。

        3、反復朗讀以至成誦,體味美麗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課文融情于景的寫作特點。

        【教學設想

        一、文學常識

        本文是張岱的代表作,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淡淡的筆觸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從中窺知一二,引導學生從注釋中簡單了解其生平,從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脫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學思路

        作為文言文教學,朗讀背誦和文言詞語的積累是重點。本課以讀導學,通過五讀環(huán)節(jié),達成教學目標。

        文言詞語的積累,不單獨講,而將其放在預習檢測部分。學生已經理解了的,就不再講;學生沒理解的才作強調。避免教學的枯燥乏味。

        本文寫景的特點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畫出融為一體的蒼茫天地間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朧的美麗畫面,引導學生體會和賞析。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誦讀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課文融情于景的寫作特點。要引導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基礎上,體會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體悟作者的遺世獨立、孤芳自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預習

        1.搜集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文句子。

        2.對照注釋或查閱工具書,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上課之前,我想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己學過或看見過的描寫雪景的詩文名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過渡語:很好,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讀一讀這幾句詩歌。

        導入語:美麗雪景在我們的誦讀中顯得更具魅力了。看來在不同的人的眼中與筆下,雪景各具特色。有人也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二、一讀課文,知大意

        過渡語:現(xiàn)在我們就進入課文。

        1、讀準字音句讀

       。1)自由朗讀

       。2)全班齊讀

        2、檢查預習情況

       。1)字音拼讀

       。2)字義解釋

        (3)句子翻譯

        三、二讀課文,曉內容

        過渡語:很不錯?磥泶蠹叶际怯眯娜ヮA習了課文的,F(xiàn)在,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思考本文敘寫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在書上勾畫出時間、地點、人物等,然后用一句話來進行概括。

        1、整體感知

        思考: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明確: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作者去西湖湖心亭看雪。

        3、文本分析

        第一自然段:

       。1)寫雪大的句子是寫雪后寒冷寂靜的句子是

        (2)寫湖心夜景:

        第二自然段:

       。1)作者到了湖心亭,有何奇遇?

       。ǖ糜鲋簦

        在前一個問題后追問此人性格如何?

       。ê浪崆;由“見余大喜”及“拉余同飲”等描寫可見)

        (2)作者見到金陵人心情如何?

       。ǜ吲d;由“強飲三大白”可見)

        四、三讀課文,品雪景

        過渡語:大家對課文內容把握得很不錯。現(xiàn)在我們再次讀課文,重點關注寫景部分。

        齊讀課文。

        過渡語:讀罷此文,我們仿佛真的見到了那美麗的西湖雪景。請大家將寫景的句子讀出來,品一品……

        1、請學生出讀出寫景的句子。

        明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通過朗讀,賞析雪景。

        過渡語: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兩句,希望大家能讀出氣勢和感情。

       。1)賞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提問:“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币痪渲,三個“與”顯得拖沓應去掉,你們認為呢?

        明確:不能去掉!芭c”字寫出天、云、山、水萬物融為一體,難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話,仿佛物與物之間有了界線似的,分開了,沒有那種天地蒼茫的意境。

        說明:讓學生將原句和去掉“與”字的句子來讀一讀。

       。2)賞析“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提問:可不可以改成“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船一艘、舟中人兩三個”?

        明確:不要改。這樣寫,更能夠表現(xiàn)景物的渺小和朦朧。更好地表現(xiàn)了霧凇沆碭,天地蒼茫的意境。。

       。3)再次朗讀寫景這兩句。

        過渡語:分析后,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要讀出天地蒼茫的氣勢和事物朦朧渺小的輕柔。

       。4)了解白描手法

        過渡語:讀得不錯。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間,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讓我們頓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張岱就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為我們勾畫出美麗雪景的寫法叫什么呢?

       。A設)生:白描。(如果學生答不出來,教師直接點出。)

        說明:教師補充介紹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白描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抓住事物最根本的特征來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

       。5)試背誦這兩句。

        過渡語:如此精彩的文字,讓我們一起試著背誦一遍吧!

        五、四讀課文,悟情懷

        過渡語:“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筆下的雪景為何是那樣的“白”,沒有任何色彩的點染呢?因為張岱將他的情感體驗融入到他見到的景色中。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張岱。

        1、學生結合注釋了解張岱其人。

        展示: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學家。他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子弟。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學、戲劇、音樂方面有很深的修養(yǎng)。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

        代表作:《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明亡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本文選自張岱的《陶庵夢憶》。就是一篇追憶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

        過渡語:那么,你們能否在文中找一個字來評價張岱呢?

        2、分析癡行

       。1)在文中找出一個字評價張岱?

        明確:癡

       。2)癡在何處?背后蘊含著一種怎樣的情懷?

        明確: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看雪

        癡迷于山水,卻不隨流俗,不愿與俗世之人同賞雪景,只愿獨自品嘗那一份雅趣

        過渡語: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面前不得說夢矣!弊屛覀兛吹搅四莻遺世獨立、孤高自賞的張岱。

        3、討論:文章中還有哪些地方能反映出作者的這種孤高自賞的情懷?

       。1)“獨往湖心亭看雪”和“舟中人兩三粒”是否矛盾?

        明確:不與俗人為伍

       。2)湖上得遇知音,為什么作者卻最終不言其姓氏?

        明確:在作者眼里,或許那兩個人只是追求在雪白一地間煮酒論英雄,并非真正體驗張岱的這種心情。所以,哪怕是巧逢知己,故國的思念讓他內心孤傲,不與俗人同行,使這金陵人不可能成為其真正的知音,無須言其姓名。

        六、熟讀成誦,體景情

        過渡語:好一個遺世獨立、孤芳自賞的張岱!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見的景色中,而要真正體悟這番景這份情,需要我們反復地細細地誦讀……

        1、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過渡語:西湖美麗的雪景、張岱孤傲的身影在我們的誦讀聲中漸漸清晰,又在我們的吟誦聲中漸行漸遠,在我們的心田上留下深深地烙印……請大家關上書、閉著眼,用心去體驗,大聲吟誦本文。

        2、學生有感情地大聲吟誦。

        在背誦聲中結束教學。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0

        學習目的:

        1、誦讀積累,理解課文大意,提高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品讀賞析,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學習難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背誦。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課前準備

        1、借助注釋、工具書,對作者、課文有大概的了解。

        2、預習課文,疏通文義,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學習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同學說雪,激趣引讀。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簡介作者: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學、戲劇、音樂方面有很深的修養(yǎng),明亡后隱居山中著書,有《陶庵夢憶》、《西湖尋夢》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讀一讀:

        ①教師范讀小品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

        教師指導:首先要讀得清楚,一要句讀分明,二是節(jié)奏合理;

        其次要讀得流暢,一是語句要流利,二是音韻鏗鏘;

        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讀的基礎上自然成誦,切忌“硬背”。

        ②學生多種形式朗讀,體會文章樸實的語言。

       、蹖W生根據(jù)自己情況即時背誦。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疏通文意,試譯小品文。

        擁毳衣:擁,圍裹。毳衣,細毛皮衣。,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還,大白:酒杯名

        客此:客,客居,作動詞用。,及:等到。

        3、說一說:③

        ①作者為什么“獨”往湖心亭看雪?

        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谧髡咴诤峡吹皆鯓拥难┚埃

        A、“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B、“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三、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你覺得作者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什么作用呢?

        交代這些都是為了突出“獨”字!蔼殹保粌H強調數(shù)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心態(tài)與情趣。

        你能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并體味作者的感情嗎?在寫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點?

        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落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后西湖全景,設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一種人生情緒。

        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近遠、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既然是寫景,作者為什么又用近一半筆墨寫人,最后還用舟子的話作結,說到了“癡”,這樣有何意義?

        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

        結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一個“癡”字,說明了張岱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這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贊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贊賞。

        四、賞析拓展,互動釋疑。

        1、賞析拓展: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試將與本文作比較,兩者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有何異同?

        描寫手法,表達感情

        《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賞,淡淡愁緒

        《江雪》,烘托,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2、課外延伸:

       、俦痴b默寫課文。

       、谡n外搜集描寫西湖的詩文作品,并相互交流。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積累詞語。

        2、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重點:

        體會文中意境。

        難點:

        文中數(shù)量詞使用的特色。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積累有關雪的詩句。

        詩中雪

        1.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5.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出示課題

        先出示教學目標(略)

        然后了解作者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仕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再走進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jù)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整體感知課文

       。ㄒ唬⒔柚⑨尰蚬ぞ邥灾魇柰ㄗ衷~

        注音

        岱崇禎更定毳衣爐火

        霧凇沆碭一芥鋪氈

       。ǘ、讀課文,疏通字詞,了解文章大意

        重要句子

        1、是金陵人,客此。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四、研讀賞析課文

       。ㄒ唬┛囱┚埃

        找出描寫雪景的語句,并說說它的描寫順序,(上到下、遠到近、整體到局部、總到分)突出了什么特點?

       。ㄇ逍、淡雅、悠遠、脫俗)

       。ǘ、品雪情

        從全文看表現(xiàn)出作者什么情感?(超凡脫俗、孤芳自賞)

        五、探究課文

        1、對“一白”、“一痕”、“一點”、“一芥”、中的幾個“一”,你是如何理解的?

        2、如何理解文中“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和“更癡”?

        六、小結(板書)

        環(huán)境:

        湖中人鳥聲俱絕

        看雪

        寒夜獨舟

        全景——廣漠

        (大)

        情景對比

       。ㄐ。

        特寫——渺小

       。ɡ洌

        孤獨

        人

        爐旺酒沸

        拉余同飲

       。幔

        七、拓展延伸作業(yè):你心中的雪景是什么樣的呢?

        請用你手中的筆描繪出你心中的雪景。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了解作者及寫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過程方法目標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學習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疑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學語文有一個好處,就是足不出戶,卻能坐觀天下美景。本單元所選的文章全是寫景的佳作。前段時間我們欣賞了三峽的水,錢塘江的潮,陶弘景筆下的人間天堂和蘇東坡筆下的月夜小景。今天我們就跟著明末清初的作家張岱,一起去欣賞湖心亭的雪。(板書:《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簡介

        請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表明這是一部回憶錄。作者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三、檢查預習

        (一)朗讀課文

        1.指名朗讀。讀完后請學生指出讀錯得字音,老師將讀錯的字及字音寫到黑板上。

        2.再點人朗讀。這一次請同學指出字音和停頓上的錯誤。

        3.老師范讀。老師用慢速讀,力求學生聽清字音和節(jié)奏停頓。

        4.學生齊讀。要求讀音準確,節(jié)奏停頓清楚。

       。ǘz查預習

        1.請學生解釋文中的一詞多義字:是、更、一、白。(板書)

        2.請學生解釋詞性活用字“客”,通假字“拿”,文眼詞“癡”。(板書)

        3.請學生解釋:毳衣、霧凇、沆碭、焉得、強飲。(板書)

        4.質疑:同學們對課文的字句還有沒有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ㄈ┰诶斫庹n文內容的基礎上,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

       。ㄒ唬┱垖W生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課文寫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二)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明確:(展示板書)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地點——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ㄈ┰谡w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品讀賞析

       。ㄒ唬┛囱┑臅r間——更定時分。冬天的夜晚,是一天中最冷也是最靜的時候。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干嘛?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

        ——反映他擁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ǘ┤宋铩髡呤且粋人去賞雪的嗎?(不是)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他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塊看呢?——他認為舟子看不懂。)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嗎?——有,湖心亭對坐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是金陵人,客此!保

        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金陵人”,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知道明朝開國時定都哪里嗎?(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點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

        ——崇禎五年十二月。說明他身在清朝還念念不忘明朝時候的事情。

       。ㄈ┦录囱。作者更定時分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誦讀。

        2.翻譯。

        3.雪后奇景的賞析(討論: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

       、俜治鰧懢暗捻樞颉9矁删湓,第一句是對什么進行描寫?第二句又是對什么進行描寫?(這是從整體到局部地描寫。)

        在整體描寫部分,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順序。

        在局部描寫部分,采用了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

       、诓捎玫男揶o——夸張,排比,比喻。

        ③分析寫景的方法。哪些詞語既生動傳神,又抓住了景物特征?從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孤獨落寞之感。)

       、芩伎迹鹤髡哌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來寫景?看誰預習得最仔細。

        明確:白描。什么是白描?白描手法有什么作用?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法就是白描。(見習題一2)白描手法能通過寥寥數(shù)筆,勾勒景物的外部輪廓,使人有一個整體印象。文字樸素,筆墨簡省。

        四)品讀課文,讀出湖心亭雪景之美、作者的情趣之雅。

        六、歸納小結

       。ㄒ唬┨釂枺和ㄟ^學習課文,你認為張岱是個什么樣的人?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好一個的張岱!

       。▽W生自由表達:好一個遺世獨立的張岱!好一個清高孤傲的張岱!好一個不忘故國的張岱!……)

       。ǘ┨釂枺耗阏J為課文中哪個詞最能生動傳神地體現(xiàn)張岱的性格特點?(癡)文人墨客對景物的“癡”,怎樣理解才對?(“癡”是喜愛、酷愛的意思。)

        (三)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使用白描手法,寫一景物,200字左右。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敘事、寫景、抒情交融的寫作特色。

        3.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理解文章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請學生先交流自己積累的有關雪景的詩詞)前幾天,我們隨酈道元游了“三峽”;跟蘇軾“夜游承天寺”;同周密一起“觀錢塘潮”,今天就讓我們和張岱到“人間天堂——西湖,去《湖心亭看雪》”。

        (多媒體顯示:背景西湖雪景。教師提示: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張岱的世界。)

        多媒體顯示張岱相關資料: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䦃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明白:張岱乃異鄉(xiāng)之客;亡國之人。

        二、朗讀感知

        1.設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提示:

        更(gēng)定毳(cuì)衣霧凇(sōng)

        沆(hàng)碭(dàng)一芥(jiè)喃(nán)喃

        2.學生自由朗讀,揣摩領會朗讀技巧。

        3.學生個讀,要求讀得正確流暢,師生點評。

        4.學生分組讀,相互點評。

        5.學生分組展示,要求讀得抑揚舒緩,并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疑。

        關鍵詞如:俱絕、更定、獨往、強飲、癡……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常識,學習概括課文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的情懷。

        2、過程、方法:在“疏通文字——熟讀文章——理解內容——想象風景——體味情味”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歸納提煉本文“不敘常事、不繪常景、不抒常情”的寫作特點,并嘗試以它為標準來評價作文,或進行寫作實踐。

        3、情感、態(tài)度:能體會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及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能感受作者古人“天人合一、渾然忘我”的賞景境界、并能深切領會古士子的故國情懷。

        教學方法:

        讀出悟,議中思

        教學過程:

        一、憶詩詞,導入學習

        憶一憶寫西湖的詩詞,學習本文

        二、讀文字,理解學習

       。ㄒ唬┏踝x,了解常識與文意

       。ǘ┰僮x,讀出故事,感受景致。

        1:看雪的事情。本文究竟寫了怎樣一件“往事”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然后用古文把它們連貫地表達出來,看誰寫得最完整,最連貫。

        看雪的時間新奇

        看雪的地點新奇

        看雪的過程新奇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讀)請問后一句是實寫嗎?請問作者在哪里才能看到這樣的景致?

       。ㄈ┥钭x,討論交流,分析人物,領會情緒情感、精神氣質,學習在文章中巧妙運用旁人形象。

        文中哪一個字最能形容“湖心亭看雪”中的張岱?

        “癡”。

        感傷的,雖遇知音,但轉眼東西。(“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張岱為什么要以舟子和他說的這段話收束全文呢?

        你認為張岱當時聽到舟子這番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在舟子這個旁人看來,也知張岱遇見了知音,可在張岱聽來不會喜反而悲,產生的應是雖遇知音,但轉眼東西的孤獨、落寞和惆悵之感。起到的是振起全篇的作用。

        綜上所讀,可見《湖心亭看雪》表現(xiàn)出的是一個孤獨落寞,清高拔俗的明朝士子在普通的一個冬日雪天經歷的一番并不普通的心路歷程。這可以說是本文的第三大特征,我們可以概括為“不抒常情”。

        三、思內涵,悟出人生

        作者的“癡”好不好?我們如何對待?

        四、固成果,布置作業(yè)

        課后思考題與文科愛好者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5

       。ㄒ唬⿲胄抡n

        (出示四幅西湖風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ê芎茫磥泶蠹曳e累了不少古詩文,善于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ǘ┝私庾髡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么了解到張岱的?(你表現(xiàn)很棒,因為你懂得借助工具書、注解來預習課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jié)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ㄈ┏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讀順,讀通

        下面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老師來考考大家,這些字音你都讀準了嗎?

        橈 毳衣 霧凇沆碭 一芥 鋪氈 強飲 (幻燈)

        下面老師請一個學生讀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一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jié)奏。

        好,你不僅讀得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有板有眼。

        2、讀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我們來齊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一個字,一個評價張岱的字。

        “癡”

        “癡”說通俗點就是什么?

        傻,笨,舉止異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為就是古怪,顯得呆氣。比如:有一位老師,研究數(shù)學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數(shù)學題。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電線桿,他忙道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現(xiàn)在,我們說張岱也很癡,舉止也有些異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難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

        想到了哪首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為什么這時會鳥飛絕,人蹤滅?

        天太冷。

        可以說是天寒地凍呀,作者還選擇了哪個時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點

        天寒地凍時晚上8點,你會做些什么?

        躲在空調房看電視,躺在被窩看書。

        張岱卻選擇去湖心亭看雪,你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嗎?

        有著與眾不同情趣的人,是個孤獨的人。

        張岱說是獨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嗎?有沒有同行的人?

        舟子。

        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說同往看雪。另外張岱很清高,孤傲,不愿與舟子為伍。

        是呀,蕓蕓眾生不可為伍,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ㄋ模┵p析雪景,體味白描

        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請讀出文中集中描寫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讀出氣勢和感情。

        寫雪景的有兩句。我想請男、女同學合作來讀一遍。男生讀前句,女生讀后句。大家想想,為什么請男生讀前句?

        因為這句顯得很有氣勢,而男生就很有氣勢。這句寫的景很大氣,應該男生讀。

        很好。那就請男同學讀出這種大氣、讀出氣勢來。

        你們說讀好哪幾個詞,就能讀出浩大的氣勢來?

        讀好“上下一白”。

        三個“與”也要讀得舒緩點。男生再讀一遍。

        這次讀得真好。不過,我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中的一個問題。

        (屏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個“與”顯得拖沓應去掉,你認為呢?)

        我認為不能去掉!芭c”字寫出天、云、山、水萬物融為一體,難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話,仿佛物與物之間有了界線似的,分開了,沒有那種天地蒼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艺娴暮芘宸,F(xiàn)在女生讀一讀后句,你們說說要讀出什么意

        味?

        輕柔點、渺小的味道。

        女同學讀得很好,尤其是量詞讀得真好。只是這些量詞用的妥當不妥當呢?我們一般會選擇這樣的量詞來形容這些物呢?

       。ㄆ溜@:“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是不是要改成“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為什么?)

        不要改。這樣寫,更好地表現(xiàn)了朦朧。

        更好地表現(xiàn)了霧凇沆碭,天地蒼茫的意境。

        景物的渺小。

        這些景物為什么會顯得這么渺小?

        天地一片蒼茫,顯得很空曠、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間,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讓我們頓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

        聽到你們這樣精彩的發(fā)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們描寫一段雪景,你會怎么描寫?

        我會用上一些比喻和優(yōu)美的詞句。

        張岱用了修辭手法沒有?

        沒有。

        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勾畫景物的寫法叫什么手法?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Section targeting

        白描。

        (屏顯:張岱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之浩大蒼茫,人物的渺小輕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隱隱約約感到作者具有怎樣的品性嗎?

        超凡脫俗、孤獨

        你已經觸碰到了張岱的內心。我們看看張岱對自己的敘述,進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自為墓志銘》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陶庵夢憶〉自序》

        經歷國破家亡的重大變故,張岱的心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不再追求繁華靡麗,因為這一切都是過眼云煙。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轉而注重自身的內心世界了,追求與自然的融合了。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天地蒼茫,感受天人合一。

        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學們讓我們背起來吧!

        (五)解讀張岱之癡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獨脫俗的張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誰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見到張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詞表述:大喜。

        同學們你們揣摩一下這個大喜,用朗讀來表現(xiàn)大喜之情。

        讓學生朗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聽出了欣喜和激動啊。你現(xiàn)在可以把這句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嗎?

        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這樣的人。

        這樣?怎樣?文言文翻譯中有時可以增添成分,讓意思表達的更明確,現(xiàn)在就請你在這樣 的人間加上詞語。

        有此雅興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脫俗之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張岱,喜悅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張岱也和他們一樣滿心歡喜嗎?

        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字做什么解釋?

        盡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強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辭。

        張岱為什么沒有金陵人那份喜悅激動呢?

        張岱是孤傲的,他選擇這一特殊時間出行,本想獨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擾了清凈。

        另外,我們要學會“知人論文”,結合張岱的生平,我們或許更能理解張岱當時的心情。讓我們把目光投注到課文注釋一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

        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陶庵夢憶》,憶什么?憶前塵影事。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

        1、 閱讀課文,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誦讀能力

        2、 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3、 體味文章的寫作手法及語言風格,體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 本文寫景的白描手法

        2、 寫景、抒情、寫人、敘事的關系

        教學內容:

        1、 解題: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 整體感知課文,熟悉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

        3、 拓展閱讀,深化理解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新課: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出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薄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钡鹊。寫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悅,六月西湖荷花的艷麗。(展示圖片)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墒牵绻,詩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紹湖心亭,展示圖片。

        三、走進作者,介紹背景,強調作者的故國之思,滄桑之感。

        串詞:下面,我們就去湖心亭,看看張岱在雪中的湖心亭深埋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感知文意:

        1、 聽配樂朗讀。

        2、 聽了范讀,也通過早自習的預習,請一個同學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全班評析)

        3、 齊讀,要求流暢自然,充滿感情,盡量感受作者的孤寂落寞。

        五、品讀文本:

       。ㄒ唬┮蛔x:走進作者心中的湖心亭。(理解課文大意)

        1、張岱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去的湖心亭?

        2、他是怎樣去的?

        3、沿途所見何物?

        4、在亭上有什么奇遇?

        5、舟子是怎樣評價張岱今晚的舉動的?

       。ǘ┒x:

        1、其實,作者在文中犯下了一個頗為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能找出來嗎?

        2、是張岱大意了,寫錯了人數(shù)?是否要讓張岱改改呢?

        獨:表現(xiàn)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現(xiàn)他孤高自賞,自命清高,潔身自好,不與俗人為伍的孤獨。在他眼里,舟子等人根本不存在。

       。ㄈ┤x: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張岱形象的一個字。

        2、“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說?作者的呆氣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1)癡行:找出來,如何理解他的行為?(天寒地凍,夜深人靜時跑到湖上看雪實是怪異)

        表現(xiàn)他不愿看見人,不愿人看見 的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孤獨避世的憂憤。

       。2)癡景:A,天寒地凍,夜深人靜,他看到的湖心亭的雪景是怎么樣的?……

        B,這是一種美嗎?怎樣理解這種美?(結合圖片,講解白描)

        天地蒼茫,人物渺小,這種對比,創(chuàng)設出一種悠遠脫俗的意境,透出一種白晝看不到的夢幻般的朦朧美。也反映出他不同流俗的審美趣味。(與眾不同之處,癡之所在)

        C,作者鐘情這樣的景色,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樣的湖山夜雪圖的蒼茫悠遠,暗合了作者的清高避世的心理。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孤寂無依、傷感茫然的思想感情,這時,天地人情已完全融為一體了。情景交融,景成了情的載體,成了情感寄托的對象了。

       。3)癡心:作者不愿見人,不愿人見,卻為何在亭上有如此表現(xiàn)?

        A,為什么大喜?(遇到和他一樣有雅興、脫俗、孤傲清高之人,當引以為知己)

        B,為何“同飲”“強飲”?(自己本不會飲,又不可不飲,酒逢知己千杯少,酬謝知己。)

        C,為何臨別時才問姓氏,也不留下電話號碼,聯(lián)系方式?(君子之交淡如水,同是性情中人,最關注的是朋友見心靈的溝通,精神的契合。這反映出作者不同流俗,只以得莫逆為快的作風和性格。正可謂癡心一片啦。)

       。ㄋ模┬〗Y:癡:作者癡迷與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與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六、拓展: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睂懢安荒軆H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應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悅,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我們也試著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之情寄托在景物描寫中,讓我們在景物描寫中感受你當時的思想感情。

        七、在樂聲中再聽錄音,結束全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自讀課文,疏通文句。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场⒊醪搅私獍酌璧膶懽魇址。

        【教學重點】

       。、雪后奇景的賞析。

       。、描寫手法──白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程序】

        一、導入

       。、課前多媒體循環(huán)播放西湖雪景。

       。病胝Z。

        冬季,最浪漫的無疑是下雪,最美麗的無疑是銀妝素裹的雪世界,讓我們隨張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紹湖心亭與作者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據(jù)說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閣,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環(huán)水,花柳相映,綠水盈盈環(huán)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張岱: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耪n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谱髡叩募亦l(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恰懊魍龊蟛皇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教師補充: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體把握課文

       。、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與多音字的朗讀:

        崇禎(chóng zhēn)毳(cuì)衣霧。╯ōng)

        沆(hàng)碭(dàng)鋪氈(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強(qiǎng)飲

       。病⒆宰x課文質疑問難:

        疏通文句,可同桌間討論交流,然后圈畫出還不解的文句,進行質疑問難。(同學們對課文的字句還有不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知識存儲)

       、乓蛔侄嗔x:

       、儆嗄靡恍≈郏簱,劃;上下一白:全白。

       、谑侨崭ǎ菏牵@; 是金陵人:是,判斷動詞。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焉得更有此人:更,還。

        ⑵詞類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詞作動詞。

       。础R讀課文,讀準字音。師評價學生誦讀情況。讀古文要正確流暢,還要有韻味。

        5、請一同學用現(xiàn)代漢語講述本文主要內容。

        四、品讀賞析

        1、提問: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保┮粋字概括呢?(“癡”)

       。、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癡”

       、拧笆侨崭ā暴ぉふf明時間之早。

       、啤笆隆薄按笱┤,湖中人鳥聲俱絕”──說明這是冬季最冷的時候,而且大雪連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沒什么好看的,按理說,應是躲在家里,圍著火爐取暖,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的“癡”。

        追問:“湖中人鳥聲俱絕”從哪種感覺來寫?(聽覺)“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寫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作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了。突出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⑶“獨往湖心亭看雪”──說明張岱是獨自一人挑在這么冷的天,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見他的“癡”,表現(xiàn)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的情趣。

        追問: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說是“獨往”呢?(去湖心亭賞雪只他一個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為什么不拉舟子一塊看呢?這樣也好有個伴,不會獨自一人。(他認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會理解他來湖心亭看雪的心情,從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觀念。)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尋找“癡似相公者”。

       、胖圩硬欢哪欠莩撌浪椎那槿,那有人懂嗎?(有,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兩個金陵人懂。)

       、谱髡呤窃趺唇榻B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

        ①老師發(fā)現(xiàn)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后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作者寫錯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這個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問;可實際上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內容,“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強調“金陵人”“客”,他鄉(xiāng)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②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xiàn)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等,當時已是清朝,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來紀年,就說明他身在清朝卻還念念不忘明朝。)

       、亲髡吲c兩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袤@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發(fā)之于二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足見作者構思之巧,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才“拉余同飲”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之情了。

       、阢皭、感傷。知己難覓,難求。為此古人曾發(f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意之間,卻遇到了,但緊接著卻又是無奈的分別并且難有后會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悵!

       。础⑵访谰埃

       、旁凇俺绲澥隆薄按笱┤蘸蟆钡摹案ā睍r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癡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們的“癡”嗎?(值得)

       、普页雒鑼懷┚暗恼Z句,讀一讀!办F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⑶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但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請你結合朗讀體會,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

        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由大到小,由遠到近,不僅表現(xiàn)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緩緩行進,展現(xiàn)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學生再朗讀體味)。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爐。淡淡寫來,情致深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取耙话住薄耙缓邸薄耙稽c”“一芥”“兩三!边@些語言生動形象、華麗優(yōu)美嗎?(不,相反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方法就稱之謂白描)

        補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展示圖畫)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赡窃趺蠢斫狻鞍酌琛暗氖址?你們可曾聽過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詩。 “白描”就是“淡妝”,有時“淡妝”比“濃抹”更見風韻。

       、蔬w移訓練,判斷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妝”(白描),并說說白描的作用。如:

       、倏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白描)

        評述: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xiāng)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彌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長途跋涉的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诋吘刮骱轮校L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厶覙洹⑿訕、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芩脙墒峙手厦,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評述:朱自清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臺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xiàn)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xiàn)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將永遠定格在讀者心中。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只是白描,只是寫實,乍讀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訥,細細品味,卻情真意濃,蘊藏著一股深情。這就是白描的力量。

       、莘狡溥h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周密《觀潮》)

        五、鞏固與拓展

       。、背誦課文;

       。病⒈容^本文與《江雪》一文的異同?(從寫法、表達感情兩方面)

        ──前者屬白描,西湖奇景與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屬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前者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后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

       。、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校園的清晨》,可寫人,可繪景,可敘事。

        〖板書〗

        作者超凡脫俗清高孤傲(清高自賞)

        淡淡愁緒思戀故國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薄⒅R目標: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寫景和敘事的技巧,

       。场⑶楦心繕耍豪斫庾髡叩木袷澜,評價作者的性情。尋求人生的啟示。

        【教學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領略了錢塘潮的雄奇壯麗,今天,讓我們再到杭州,去領略西湖的秀麗風光。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夢縈魂牽,在西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這些詩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今天讓我們隨著張岱的文筆,去欣賞雪中的西湖。

        二、學生誦讀課文

        誦讀指導:首先要讀清楚,一要句讀分明,二要節(jié)奏合理;其次要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暢自然,一語句要流利,二是音韻鏗鏘;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讀的基礎上自然成誦,切忌“硬背。

        三、學生分組探究

       。、語詞破譯組:負責解決文章中生字、文言詞語以及文言翻譯等方面的問題。

        2、心靈探密組:走進作者心靈,體會他游西湖時與眾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產生這種感情的原因。

       。、性情評價組: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評價作者這樣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還是不可取。

       。、寫法賞析組:對文中的寫法以及表達方式的運用進行賞析。

        四、交流探討的結果

       。薄⒄Z詞破譯組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 詞語: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定,完了,結束。

        拿:撐,劃。

        擁:圍裹。

        毳(cuì)衣:細毛皮衣。

        霧。╯ōng)沆(hàng)碭(dàng):冰花一片彌漫。 霧。核畾饽傻谋。 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一白:全白。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痕:指斑跡,跡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還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停途,作動詞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⑵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當時連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聲、鳥聲都絕跡了。這一天,更聲剛剛完絕,天將凌晨,我劃了一葉小船,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爐火,獨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霧夜里霧氣濃重浩茫,天空與濃云與遠山與湖水渾然連為一體,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長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點,以及我的像一根細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個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毛氈對坐飲酒,一個童子在煮酒,爐上的酒正冒著熱氣。他們見到我非常高興,說:“湖上怎么還有你這個人?”硬拉著我一同飲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才告別。問他們的姓名,說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語:“不要說您相公癡呆,還有像您一樣癡呆的人呢!

        2、心靈探密組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 作者與眾不同的表述:

       、 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滅亡,可是他為什么要用明朝的年號?

        對故國的留戀。

       、 天寒地凍他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獨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嗎?

        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獨行于茫茫的雪夜,頓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的人生徹悟之感。他脫俗喜歡寧靜,遺世獨立。不隨流俗的性情。

       、 “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自命清高,潔身自好,不愿意與那些俗人為伍。在作者眼里這些人并不存在。

       、 一切景語皆情語,他筆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狀況?

        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⑤ 金陵人請他喝酒的時候,他連姓氏都沒有通報,只是離開的時候才問,也沒有記下來,有什么深意?

        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沒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溝通,心靈的交融。

        ⑵ 能夠總括作者形象特點的一個詞是“癡”,怎么理解這個的深意?

        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癡”字點題,表現(xiàn)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濁孤獨的獨特個性。

       。、性情評價組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 古代文人中有許多曾經有過遺世獨立的文人雅士:

        例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于句曲山中,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又如:陶弘景,曾經掌朝廷機密文書,后來不仕隱居,娛情山水,作起了“山中宰相”。

        再如:劉禹錫,住在陋室,“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辯論:

       、 可取的地方:他們品德高尚,潔身自好,不與腐朽的官場為伍。他們性情高雅,娛情山水,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絕妙奇文。

       、 不可取的地方:他們消極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統(tǒng)治階級,可是另一個方面他們沒有為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作出自己應該有的貢獻。他們的獨善其身,使他們的杰出才干沒有了社會的價值。

        4、寫法賞析組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 本文寫景的句子;寫景的方法;景物的特點;折射出人物的情感。

        寫景的句子: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白描的方法:

        此時湖上冰花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帶來亮色,映入作者眼簾的“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币缓、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tǒng)一與和諧。

        預備資料:關于白描手法的解釋。

       、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督分饕褂煤嫱惺址,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 寫作方面,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的?

        敘事是行文的線索,須用儉省的筆墨交代,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蹤。

        寫景是游記的表現(xiàn)重點,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景物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xiàn)出來,景中含情。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yōu)閺娜说慕嵌葘懢,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五、總結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現(xiàn)了自己遺世獨立的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而又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

        〖板書設計〗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

        地點:西湖

        天氣: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

        湖心亭看雪 獨往湖心亭

        一幅山水模糊的湖山夜雪圖

        湖心亭奇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9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作者張岱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以淺淺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以窺知一二。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實則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或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寫出了作者超凡脫欲的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2、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文言詞匯的掌握積累,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2、領悟文章所運用的白描手法和對比映襯手法,領會兩種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情感的把握及作者的品性風格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于西湖的詩句,我們耳濡目染的詩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钡鹊取懗隽擞曛形骱拿匀,春游西湖的喜悅,六月西湖荷花的艷麗。(展示圖片)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簡介作者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教師補充: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ǘ┱b讀課文,疏通文意。

        一)師范讀,生聽讀;生自讀;生齊讀。

        崇禎(chóng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

        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

        氈(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

        二)同桌合作,疏通文意

        (1)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2、是日更定是:這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細毛。

        5、霧松sōng沆hàng碭dànɡ:寒氣彌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淞是從湖面蒸發(fā)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里指船。

        9、鋪氈對坐坐: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還。

        1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強: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nán:小聲地不斷念叨。

       。2)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橈”撐船。

       。3)一詞多義。

        1:①上下一白全②長堤一痕數(shù)目,最小的正整數(shù),大寫是“壹”

        2、①更定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②更有癡似相公者還

        3、①是日更定這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4、①絕消失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4)古今異義。

        1、余住西湖古:我。今:剩余,多余。

        2、余挐一小船古:撐、劃。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調

        3、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酒杯。今:顏色、光亮、沒有效果、無報償

        4、是日更定古:這,代詞。今:用于判斷,或與“非”相對

        (5)詞類活用

        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2、與余舟一芥像小草一樣微小

        三)檢查合作效果,重點字詞講解(穿插文化知識,“毳”字的會意構造,“更”字的計時文化,“白”的酒杯文化)。

       。ㄈ┢肺蜃髡咧鞍V”。

        師問: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敝圩铀韵喙V“癡”在哪里?文章是怎樣來表現(xiàn)“癡”的?

        學生先自行思考,再交流討論,后全班交流。

        明確:“癡”表現(xiàn)在癡人、癡景、癡心,“癡”在寄情山水,“癡”在超凡脫俗‘“癡”在閑情雅致,“癡”在清高孤傲。文章通過環(huán)境渲染、人物映襯、性情之舉來凸顯“癡”,構思精巧,渾然天成。

        穿插介紹“崇禎五年”的紀年方法,講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ㄋ模└惺芪娜酥鞍V”。

        明亡后,張岱不再做官。他寓居杭州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看雪”,此乃性情之舉。王徽之“雪夜訪戴”亦為性情之舉。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像他們這樣的性情文人有很多,他們有著一種特立獨行的個性,不隨流俗,所以在官場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受到排擠,遭到訕謗,不被人理解。他們只有通過親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寄情于闊大寧靜、清寒靈動的山水,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心智的獨一。“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陳子昂登臺長吟,杜甫登高作嘯,陶淵明采菊東籬,柳宗元寒江獨釣,劉禹錫陋室言志,體現(xiàn)了文人的一種氣質,一種風度——鐘情山水、超凡脫俗、閑情雅致、清高孤傲。這就是文人的“癡”也。

       。ㄎ澹┙Y語。

        以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結束課文。

       。┳鳂I(yè)。

        1、背誦《湖心亭看雪》,并搜集描寫西湖的詩文,至少五首。

        2、文人的氣質雖相似,但詩文中所采用的描寫手法、所寄寓的感情卻不盡相同。比較閱讀《江雪》和《湖心亭看雪》,體會兩文的不同。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20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張岱把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全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構成了一種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了解作家作品,正確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熟讀課文,自主疏通文意。

        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悟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審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出示四幅西湖風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很好,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善于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ǘ┝私庾髡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么了解到張岱的?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他的小品文可謂名副其實,長的不過千把字,短的僅一二百字,筆墨精煉,風神綽約,洋溢著詩的意趣。以雋永見長,寥寥幾筆,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無捉襟見肘之窘。他擅長寫景和表現(xiàn)士大夫的閑情逸致,文筆清新活潑,趣味盎然。他繼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遠,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較高的“殿軍”。他一生著作頗豐,今存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jié)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二、檢查預習

       。ㄒ唬、生字讀音

        更(gēng)定擁毳(cuì)衣崇禎(zhēn)霧。╯ōng)

        沆碭(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鋪氈(zhān)對坐

        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

       。ǘ、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2、是日更定是:這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毳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細毛。

        5、霧松沆碭:寒氣彌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淞是從湖面蒸發(fā)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惟:只。

        8、芥: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里指船。

        9、鋪氈對坐坐: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還。

       。ㄈ⑾铝芯渥臃g成現(xiàn)代漢語。

        (1)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我劃著一條小船,穿著細毛的皮衣,守在火爐邊,獨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點撥:重點理解“拿”“毳衣”等詞語八年級語文上冊《湖心亭看雪》知識點總結教案

        (2)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寒氣彌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與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點撥:重點理解“霧凇”“沆碭”“一白”等詞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的人!

        點撥:重點理解“焉得”“更”等詞語。

        三、理清結構

       。ㄒ唬┪恼陆Y構,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時間以及環(huán)境。

        第二段,主要描繪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隨意揮灑幾筆,就點出了雪景神采。

        第三段,寫亭中游人煮酒賞雪,邀“余”同飲的情景。

        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四、理解探究

        1、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答:作者仍舊使用明代的紀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抒發(fā)其懷念故國的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想一想這句中“絕”字的妙在何處?

        答:①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這句話寫出了大雪過后一片寂靜,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噤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了。)②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③一個“絕”字,從聽覺入手,描繪了一幅人鳥受凍,悄然無聲,不敢外出的寒冬靜默圖。寫出了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

        3、凌晨時分,正是寒氣倍增之時,作者卻“獨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樣的生活志趣?

        答:能表現(xiàn)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4、“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表現(xiàn)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5、“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看”字改成“賞”字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魯迅先生曾把白描手法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不買弄”,“看”改成“賞”就有些做作了。

        6、“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

        答: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7、“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

        答:副詞、數(shù)量詞的使用,于微觀中顯出宏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

        8、文中的量詞用得極妙,請舉一例賞析。

        .如“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中的“!,如果改成“個”就表現(xiàn)不出西湖之大和上下一白的景象。

        9、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答:側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層次清楚地描繪了一幅天地茫茫,渾然難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畫,情趣盎然。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xiàn)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一個“強”字表現(xiàn)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一個“拉”表現(xiàn)客人的喜悅心情。

        11、作者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余嗎?為什么?

        答:不多余。這是辟出另一境界,讓人有一種喜逢知己的感覺。屬側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2、文中在敘寫湖心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運用了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喜悅之情,特別是“強飲”表現(xiàn)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13、文章題目是《湖心亭看雪》,為何要寫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寫此內容有何作用?

        答:(1)這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憶,但畫面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懷更令人難忘。(2)這樣寫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

        14、作者引用舟子的話有什么用意?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

        答: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癡”字的贊賞,作者的確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時這種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緒。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獲頗大,印象極深。②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癡”情人不只“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側面烘托。

        15、哪些動詞表現(xiàn)作者的“癡”?“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①拿、擁、往、看②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③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16文中是怎樣描寫在湖心亭所見的雪景的?試加以分析。

        答:運用白描手法,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和神。

        17、說說本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答案: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

        18、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體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答案: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19、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答: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

        五、遷移拓展、談啟示、感想、道理題

        1、古往今來詠雪的古詩文極多,請寫出幾聯(lián)。

       、僭茩M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n愈

        ②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酃轮鬯蝮椅,獨釣寒江雪!谠

       、芎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荼憋L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薮昂鲙X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

        2、西湖美景受到眾多文人雅士的喜愛,請寫出幾句寫西湖的詩詞佳句。

       、偎鉃囦偾绶胶茫缴彰捎暌嗥妗K軾

       、谧類酆䱷|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拙右

        ③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獥钊f里

       、苌酵馇嗌綐峭鈽,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2-18

      教學設計:湖心亭看雪12-14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5篇)12-26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5篇12-26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5篇)02-22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5篇01-30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5篇11-12

      《湖心亭看雪》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12-21

      湖心亭看雪習題設計02-27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