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負笈還是負籍?(網(wǎng)友來稿)

      發(fā)布時間:2017-10-15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陳林森

      《文匯報》2003年10月20日第11版發(fā)表了陳四益先生的《如是我聞》一文。文中有這樣一句:“現(xiàn)在講陳氏(按指陳寅恪--引者),大多只說他負籍西洋,講學清華,以及后二十年間事,對于他求學于復旦公學,好像很少有人提到。”也許是作者一時疏略,“負笈”被誤為“負籍”。

      “負笈”是一個古語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至今未收,《辭源》(1979年版)對“負笈”的解釋是:“謂背笈游學。笈,書箱!辈⒂谐鲎浴侗阕印、《晉書》等古籍的例證。這個詞,今天在報刊等媒體上時有所見,多指出國留學,如“負笈東瀛”(留學日本)、“負笈巴黎”。誤寫的“負籍”雖可強解為“背負書籍”,但于史無據(jù)。就是說,“負籍”在漢語中是子虛烏有的一個“詞”。我們在梁祝一類戲曲影視中可以看到書生出外游學,有書僮或仆人挑著盛書的囊篋和其他行李跟隨在后,不應該毫無生活依據(jù)。實際上,“負笈”早已成為穩(wěn)定的雙音合成詞,它的含義就是遠離家鄉(xiāng)出外求學(今天多指出國留學,不包括在國內(nèi)求學),至于負不負“笈”,是否攜帶盛書的笈篋,人們已經(jīng)不計較了。明乎此,上文中的“負籍”應當改為“負笈”。

      另外,筆者認為,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隨著我國青年學子出國留學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廣大國民的文化素質(zhì)也普遍提高,“負笈”一詞在媒體上出現(xiàn)的頻率將會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普及,建議《現(xiàn)代漢語詞典》再次修訂時,可以考慮將“負笈”一詞收進去,使寫作者和閱讀者都有所依憑。(正文582字)

                                                                             

      通信地址:江西省星子中學10-10信箱(332800)         電話:0792-2663853

       作者郵箱: xzcls48@yahoo.com.cn

      [負笈還是負籍?(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1.古籍常識:古籍之最

      2.古籍常識_古籍之最

      3.欺負同學檢討書

      4.人活著,辜負了太多的時間

      5.莫負韶華,永駐今明

      6.盜磬負斧文言文翻譯

      7.辜負同義詞解析

      8.小學減負提質(zhì)工作總結精選

      9.班主任減負工作計劃

      10.企業(yè)稅負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