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時間:2021-12-27 11:39:4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經(jīng)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過程與方法:

        結合情景了解線段的畫法和意義,掌握線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在動手操作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數(shù)學體驗意識,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通過操作能折、畫出線段。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過線段的特征來判斷個圖形的線段和線段數(shù)量。

        教學工具

        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鉛筆兩根(一曲一直)、毛線一根、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請小朋友每人拿出課前準備的細線,同桌相互比比兩根線的長短。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交流結果。

        2、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介紹介紹你們是怎樣比的?

        生:我是先把細線的一端對齊,然后把線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師板書:拉直;一端對齊。

        師述:我們把這根細線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線段。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學生感興趣的“比一比誰的線長”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為學生主動構建新知識,做好了知識、能力與心理上的準備。

        1.拿出一根線,貼在黑板上.(要貼成彎彎的)

        2.再拿出一根線,貼在黑板上.(要貼成直直的)

        3.問:這兩根線有什么不同?(這兩根線的形狀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彎的)

        4.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向這樣的的線.(指著直的線段說)

        5.分別用一本厚書、一個長方體的盒子比著,在黑板上各畫一條線段.

        6.將黑板上的幾條線段圈起來,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幾何圖形,這種圖形叫做線段.”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謎語(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制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

        學生指名回答:毛線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從毛線中去學習一些數(shù)學的知識和本領。(板書課題:線段)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線段。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

        (2)教師說明:一根線段有長有短,說明線段是有一定長度的。當一根線段單獨在一起的時候,為了表示它有兩個端點,而且不變形,我們在畫的時候要給它裝上兩個標志(在端點處畫一短豎),用這個特殊標志來表示它就是線段。

        【設計意圖】:經(jīng)過身邊實物、同桌比較二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jīng)被調(diào)動起來,并積聚了大量的線段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教學,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接受狀態(tài)飽滿。由趣促習,能夠很好地保存學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此外,由教師介紹兩個端點,加上很形象的兩個小豎,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端點問題的歧異。

        2、尋找線段

        師:我們身邊的物體也有很多線段,比如數(shù)學書的這一條邊可以看成一條線段(演示)你知道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嗎?請小朋友們也拿起自己的數(shù)學書,找一找它的哪條邊可以也看成線段? 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

        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擁有一雙會觀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歡的圖形的線段分別是哪幾條

        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圖形的'一條邊就是一條線段,并且它是幾邊形就有幾條線段,雖然這些圖形中線段的兩個端點沒標出來,但我們要知道它們是存在的。

        (1)師: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放平在桌子上。

        師述:像長方形紙的四條邊就可以看作線段,尺子的邊也可以看作是線段。

        (2)師:小朋友觀察一下,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線段?(觀察、考慮兩分鐘)

        (要求:要說完整話。比如:什么的邊緣是線段。)

        生1:電風扇風葉的邊緣可以看作線段。

        生2:黑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生3:窗戶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生4:課程表的框邊也可以看作線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的。)

        【設計意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本環(huán)節(jié)中,由教師介紹周圍的線段到學生自己尋找身邊的線段,面對眼前熟悉的情景卻要尋找全新的朋友,學生的探究愿望和學習興趣一下被激發(fā)了,在他們的潛意識里產(chǎn)生了明確的學習需求。

        3、畫線段

        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師:誰來介紹一下線段有哪些特點?

        生1:線段是直的。

        生2:線段還有兩個端點。

        生3:畫線段時還要裝上兩個特殊標志。

        4、折線段

        (1)師:現(xiàn)在老師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折,然后展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間有條線段。

        師:對了,中間的這條折痕我們就可以看作線段。

        (2)初步感知線段

        師: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現(xiàn)在誰愿意上臺來指一指哪兒可以看成線段。提問:線段是怎么樣的?

        小結并板書:線段是直直的。

        豎著拉,斜著拉,這樣能把兩手之間的一段看成線段嗎?

        小結:不管怎么拉它們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線段。

        (3)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課件出示圖片:兩手捏住毛線的兩端,叫做線段的“端點”。

        提問:線段有幾個端點?

        小結并板書:有2個端點。

        請學生上臺指一指毛線的兩個端點在什么地方?

        (4)認識線段的示意圖(課件出示),建構線段模型。(介紹線段的兩個端點可以用兩條小豎線表示)

        (5)小結特征: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線段的樣子,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認線段)。

        師:你們說得真好!小朋友們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現(xiàn)在請大家來當小判官:你能判斷下面的哪些圖形是線段嗎?

        交流: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是線段或者不是線段?引導學生從線段的兩個基本特征來說明。

        (7)小結: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線段的兩個特點:

        1、線段都是直的。

        2、線段有兩個端點。

        交流自己對線段的看法。

        三、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你會畫線段嗎?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那你能自己畫一條嗎?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樣畫的?

        3.你能畫一條比剛才更長或者更短的嗎?

        課后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線段,你能說說線段有什么特點嗎?

        特征:

        (1)線段是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

        (2)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整理學習思路,明確線段的特征和畫法。

        板書

        認識線段

        特征:

        線段是直的

        線段有兩個端點

        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2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熟練的進行豎式計算。

        1.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和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1.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對確定現(xiàn)象和不確定現(xiàn)象的體驗,體會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2.2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yún)⒂^參博物館啊?

        生:想。

        師:就讓我們和這些同學一起出發(fā)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觀察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學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匯報,師選擇性的板書例1的問題。

        (二)學習例1

        (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1、學生列出算式:35+2

        師: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數(shù)合起來”就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怎樣計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試一試。

        生獨立完成。

        組織匯報: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過擺小棒算出來的,先擺3捆和5根,再擺2根,5根和2根合起來是7根,7根與原來的3捆合起來就是37根。

        3、學習豎式

        師生一起拿出計數(shù)器,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豎式的寫法,

        師:你認為應該從什么數(shù)位開始計算?同桌的小朋友開始議一議。

        生說自己的看法。

        小結:為了以后計算進位加法,我們在豎式計算時,都從各位開始計算。個位上是5+2=7,7應該對齊個位,十位上的3要寫在橫線下面,對齊十位。

        小組討論加法豎式計算時,應怎樣對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明確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

        (三)學習例2

        1、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因為博物館比較遠,我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車,大家想一想應該哪兩個班做一輛車呢?

        如果我們讓二(1)班和二(2)班同學合乘一輛車,二(3)班和二(4)班同學合乘一輛車可以嗎?

        我們先來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學可不可以合乘一輛車,請列出算式。(板書:35+32)

        2、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一下。

        學生自由算,老師巡視,適時幫助學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擺小棒法。

        3、合作解決豎式

        師:剛才同學們利用口算和擺小棒算出了35+32的結果。真棒!現(xiàn)在,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一下。

        小結: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

        三、鞏固新知

        (一)基礎練習

        課本第12~13頁“做一做”

        (二)綜合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學會了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時,個位對個位, 十位對十位,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板書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

        個位對個位,

        十位對十位,

        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3

        教學目標

        1、掌握連加、連減筆算的豎式書寫格式,進一步鞏固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認真計算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連加、連減豎式計算格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連加、連減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南瓜圖問:你們看這是什么?(南瓜地)你們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幫助農(nóng)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幫助他們,就得先通過農(nóng)民伯伯的小小測驗。

        一、引入舊知、溝通聯(lián)系

        口算: 10+10+20= 60-20-10=

        30+2+7= 15-7-8=

        2+8+30= 17-10-2=

        提問其中兩道題“你是怎么算的?”

        師:也就是這些題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算的。你們可真棒。

        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連加連減的計算題, 板書本課課題:連加、連減

        二、情境引入 學習新知

        看來同學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真是不錯,都順利的通過了農(nóng)民伯伯的測驗,下面我們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

        (一)連加

        1、出示書第27頁情景圖

        師:你從圖上看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第一組摘了 28 個西瓜,第二組摘了 34 個西瓜,第三組摘了 22 個西瓜。

        師:那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師:大家提的問題都不錯,那我們今天先來解決這個問題(出示)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大南瓜?

        2、師:請你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讀一遍。

        3、師:同學們,要求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大南瓜?我們應該怎么想?

        生:要求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南瓜,就是把三個組同學們摘得南瓜合起來。

        4、列式計算

        師:這道題怎樣列算式。

        學生口述后教師板書: 28+34+22=

        5、你先來估一估這三個組大約一共摘了多少個大南瓜?

        誰估計得更準確一些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

        6 、組織學生討論:

        師:那到底怎樣準確的計算這道題呢?請同學們同位倆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說教師板書:

        9、師:這里三種筆算豎式哪種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學生分組討論,師小結:這種把算式連起來寫的方法,不僅可以少寫一個“62”,比較簡便,同時可以避免計算過程中抄錯數(shù),使計算正確、迅速。這種簡便寫法(板書:簡便寫法)的豎式,更方便。

        10、師:那大家看,為什么這個簡便寫法,可以把這里的兩個豎式合起來呢?

        (因為 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數(shù),所以可以這樣寫。)

        11、師:誰再來說一說,這道題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12、師:請同學們,都試著用簡便寫法的豎式算一算,做在練習本上。

        13、師:同學們,這個結果與你的估算結果接近嗎?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強。

        14、師:為了檢查你們剛才學習新知識的情況怎樣,老師給你們出了一道題。

        出示練習題: 筆算 46+25+17=

        選擇不同的豎式展臺展示,生講解。

        15、師:摘完大南瓜,我們下一步該做什么了?

        生:運南瓜。

        師: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運南瓜。

        (二)出示運南瓜情境圖

        引導學生分析條件和問題

        師:這個圖又告訴我們什么數(shù)學信息呢??

        生:共有 84 個大南瓜,李大爺運走了 40 個,王叔叔運走了 26 個。

        師:數(shù)學問題呢? 生:還剩多少個?

        自己完整的讀一遍。

        師:這道題你會解決嗎?

        自己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剛才計算連加的筆算方法來計算這道題。

        學生嘗試計算。 找一生板書豎式在黑板上,講解。

        師:誰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生1:我們可以先算一共運走了多少個西瓜,再用總數(shù)減去運走的總數(shù)也可以算出還剩多少個西瓜。

        生2: 90-58 這一步我們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這樣可以簡便些。

        師:你們的想法都不錯,你們真棒!

        師:下面我們再來檢驗一個你剛才學的怎么樣?請看這道題。

        出示練習題: 90-58-30=

        三、鞏固練習

        1 、師:我們學校數(shù)學小診所來了三個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診斷一下嗎?(出示課件)指名生說,師總結。

        2 、請同學們一組同學做一道題。

        54+20+16= 72-6-40=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學習的高興嗎?那么你有哪些收獲呢?

        多指名學生說一說。老師也有收獲,出示課件,讓學生讀一讀。 好了,同學們,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4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借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shù)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匯報:相同的課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shù)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fā)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后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后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個數(shù)字上,就是幾厘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后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shù)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后小結

        a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b教師總結

        1、厘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板書

        認識厘米和使用厘米測量

        1. 認識刻度尺

        2. 認識1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1

        3. 認識幾厘米

        4. 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shù)字幾,就是幾厘米。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5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shù)位對齊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 出示加法,指名說說怎樣算的?(可以多種算法)

        3、 筆算加法應該注意什么?

        二、 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主題圖。

        2、指名說說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會解答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 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學例1.

        仔細地觀察圖。怎樣解決問題?指名回答,板書算式:36-23,

        先獨立思考計算方法,在練習本上試算。小組交流算法。指名匯報。

        2、小棒、圓片演示算法,學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筆算。(合理即可)

        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四、 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練習,學生匯報結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討論:筆算減法應注意什么?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異同。

        學生先自己歸納,再得出: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3、學生看書,質(zhì)疑問難。

        4、完成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匯報結果及算法。

        5、完成練習三第1、2題。

        五、 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學生先互相說說再回答: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模板12-22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09-12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2-23

      人教版初二上冊《背影》教學設計08-28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范文12-21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范文12-22

      人教版新課標二年級上冊《時間像小馬車》教學設計12-01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農(nóng)業(yè)的變化真大》教學設計12-16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精選5篇)12-22

      蒲柳人家 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