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作文 篇1
家風其實就是一道道標準,約束著我們,讓我們和這個家的精神融合,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就是我奶奶提倡的勤儉節(jié)約。
奶奶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jié)約,要節(jié)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粒米飯。奶奶平時非常節(jié)約,祙子破了,會縫一下在穿,棉毛衫洗洗縮水,袖子太短了,她會把袖子在接一段,這樣又可以穿了。我有時非常浪費,面包吃一半就扔掉,飯吃一半就吃不想吃了,奶奶會和我說:每一滴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成的,不能浪費,要想以前二萬五千米長征的時候,紅軍沒有糧食吃,吃草和皮帶,是多么艱苦。‰m然現(xiàn)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但也不能浪費,要時刻想著我們的幸福日子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
小時候,我很怕黑。每天晚上,我總喜歡把家里所有的燈都打開,照得整個屋子亮堂堂的,這里,奶奶總是嘆了口氣,對我說:“丫丫,要懂得節(jié)約”!我疑惑地問:“什么是節(jié)約”?奶奶隨手關掉一盞燈,告訴我:“這就是節(jié)約”!從此,我明白了要節(jié)約用電。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擰開水龍頭洗手,放了滿滿一臉盆的`水,差點滿出水池,奶奶看到了說:“你怎么能這樣呢?我委屈的說:怎么了。奶奶說:你洗手時水龍頭一直開著,這樣太浪費水了。在許多邊遠山區(qū)里,很多小朋友連喝的水都沒有,快把水龍頭擰緊吧,以后一定要注意節(jié)約用水。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已經造成了浪費,所以我們更應該小心的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
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就想換一個書新包,奶奶認為我的書包還能用,又沒破,就是有點舊了,就不讓媽媽給我買新的了,說到了4年級在換新書包,到六年級畢業(yè)剛好兩個書包,如果三年級就換新書包,就太浪費了,我當時心里特別不高興。開學了,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換了新書包,只有我還用舊書包,覺得很沒面子,一整天都和奶奶生氣,F(xiàn)在想起來,奶奶是對的。奶奶說從小就要學會節(jié)約,雖然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但也不能太鋪張浪費,能用的東西就用。今天我還看到報紙上寫著92歲崔崑院士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了420萬積蓄幫助貧困生,感覺太偉大了,看完我都流淚了。
勤儉節(jié)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一定要勤儉節(jié)約,不隨便浪費電、浪費水、浪費食物。
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作文 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蔽液苄〉臅r候爺爺就教我背誦了,但不懂得其中的道理。隨著慢慢懂事,長輩們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我,使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爺爺是個老黨員,生產隊長,他對工作特別認真,誰也別想占生產隊的便宜,更不能給生產隊浪費,村民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老黨”。對待家里“更”嚴。從我記事起,爺爺就把“勤儉、節(jié)約、不浪費”作為全家的口頭禪,當然全家也是這樣做的。現(xiàn)在我又拿“勤儉、節(jié)約、不浪費”的美德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記得在我七歲剛剛懂事的春節(jié),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媽媽端上了一年都沒吃到過的雞、魚,我一筷子夾了一塊大魚頭放到了自己的碗里,奶奶也恐怕我吃不上似的,往我的碗里不斷的夾菜,我狼吞虎咽的吃著,由于自己碗里的飯菜實在太多了,再怎么努力也吃不下了,我瞪著眼睛,摸著肚子,端起碗就要去倒掉,爺爺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心思,“孫女,把你的飯拿來給我吃,一米一粟來之不易,千萬不要浪費。記得爺爺曾經教給你《鋤禾日當午》的詩嗎?”我點了點頭。從那時候起,我學會了不浪費糧食。
如今爸爸又開始教育起他的'外孫,要愛惜糧食。
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不能丟。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珍惜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倡導全社會人人勤儉、節(jié)約、不浪費。
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作文 篇3
人們都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泵總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因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那么,家庭中就有自己的家風家訓。這是家人們?yōu)榱宋覀儍?yōu)良的行為習慣而對我們制定的制度。我們應該遵守這些規(guī)則,因為它們能影響到我們以后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我們家的家訓是:勤儉節(jié)約。
曾經有人說雷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子”,“傻子”也有“傻子”的好處啊,雷鋒常常對自己的戰(zhàn)友說:“國家國家,‘國’也是‘家’!”凡是國家的財產,他覺得,哪怕浪費了一丁點兒,都不應該。正是這樣的精神才影響著我們祖祖輩輩,正是這樣的精神,也影響著我的家訓。
我的爺爺是我家最節(jié)儉的人,他做的每一關于節(jié)儉的事,都讓我感到無比欽佩。
黑夜沉沉,仿佛無邊的濃墨涂抹天邊。像輕紗,如薄霧,繞在屋脊,繞在草叢里。我正要把洗手洗腳的水倒在平時積水的桶里,不料,被爺爺逮了個正著,爺爺說:“先別把水倒了,沖馬桶還用得著呢!”我卻不以為事的說:“爺爺,這水都臟了,不能用了,還是倒了吧!”我順手端起盆子正要倒掉,爺爺見我我行我素,把我拉到前面,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學校里不是常說要節(jié)約用水嗎?我這樣做是為了節(jié)約每一滴水,你還向我宣傳要節(jié)約用水,好好利用水資。連這樣的'事都做不到,該怎樣號召別人節(jié)水用水呢?”聽完這番話,我的心里一陣羞愧,臉上也發(fā)紅發(fā)熱。
雷鋒做過的事讓我銘記在心,他的襪子,補了一層又一層,最后,一雙襪子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他還舍不得扔。作為新一代的學生,要努力把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傳承下,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引領我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