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五年級上期1單元教案 (西師版五年級上冊)

      發(fā)布時間:2017-3-24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2 課題 1 看海 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的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照耀”和“前赴后繼”造句。

      2.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條理,了解作者的觀察和描寫順序。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作者在山上看海的景象。

      4.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 2

      3 4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條理,了解作者的觀察和描寫順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條理,了解作者的觀察和描寫順序。

      教    具

      實驗準備 班班通 教   學

      方   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1.板書“大!保瑔枺嚎吹竭@兩個字,大家會聯(lián)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2.欣賞大海美景。

      3.引出課題。

      二、圍繞課題,引導質疑

      1.學生齊讀課題。

      2、強調題目中“看”字,再讀課題。

      3.圍繞“看”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4.學生反饋,教師梳理歸納。

      三、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畫出點明看海時間或是地點的語句。

      3.用--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象。

      四、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

      2.讀課文最后一題的詞語,重點理解“照耀”和“前赴后繼”,并造句。

      3.讀了全文,你們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嗎?

      4.找出相應順序段落。

      5.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呢?

      五、抓動詞品讀,感受海潮的柔美

      1.導讀:作者說“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看上潮時的海。”為什么說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呢?讓我們現(xiàn)在就和作者一起登上海邊的山,去看海。

      2.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作者從山上望下去,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4.引導學生相關語句。

      5.學生再自由讀這些語句,圈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動詞。

      6.結合圖片,感受“疊”“擁”“蓋”所描繪的景象。

      7.再有感情地練習朗讀。

      8.小結這幾個動詞用的巧妙之處。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可以背誦第二自然段。

      2.書寫本課生字詞。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2 課題 1 看海 第 2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的 1.了解從海灘上看海的特點,感受海潮的壯美。

      2.總結全文,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3 1 2

      教學重點    了解從海灘上看海的特點,感受海潮的壯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    具

      實驗準備 班班通 教   學

      方   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感情朗讀法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 齊讀第二自然段。

      二、整體感受海潮的壯美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到五自然段。

      2.指名說感受。

      3.學生再自由讀,畫出讓自己感受到海潮壯美的語句。

      (1)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些語句。

      (2)旁批自己讀后的感受。

      (3)和同學交流自己讀后的感受。

      (4)動筆畫一畫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4.集體反饋,抓住關鍵語句,品讀感悟。

      感受海潮的壯觀、美麗、有趣。

      三、總結,感情朗讀

      1.師導:在不同的地方觀看海潮,海潮呈現(xiàn)出的景象不同,在不同的時間觀看海潮,海呈現(xiàn)出的景象也不同。這就是海潮千變萬化的美,難怪作者要說--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學生一起讀這段話。

      3.理解“遐想”。

      4.拓展思維:假如你看到這樣的潮水,你會想些什么呢?

      5.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看潮的人卻永遠不覺得單調無味”?

      6.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四、課堂小結

      不同時間,不同角度看海,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本文作者觀察細致,按照方位的順序把他所看到的大海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老師希望你們也能用心觀察,走進生活,寫寫你看到的美麗景象。

      五、作業(yè)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板書

                            1  看海

               山上    柔美

      愉快                                不覺得單調無味(熱愛、贊美)

               沙灘    壯觀   美麗   有趣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2 課題 2 古詩兩首 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的 1.學習《江畔獨步尋花》,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流露在詩中的喜悅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 2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流露在詩中的喜悅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流露在詩中的喜悅之情。

      教    具

      實驗準備 班班通 教   學

      方   法     談話法、感情朗誦法、背誦法、練習法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 古詩導入,揭示課題 

      1. 以學過的杜甫古詩導入新課。 

      2. 揭示課題。 

      二、讀通古詩,了解杜甫

      1.學生自由讀詩,自學生字詞。

      2.檢查生字詞的自學情況。

      3.檢查通讀古詩的情況。

      4.指導讀出古詩的音律美。

      5.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杜甫的資料。

      三、 根據(jù)注釋,理解詩意 

      1. 學生根據(jù)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2. 學生根據(jù)自學情況,質疑問難。 

      3. 全班交流,解疑匯報。 

      四、 合作探討,感悟詩情 

      1. 自由組合小組,探討:古詩描繪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 采取喜歡的方式匯報。 

      可找詩句回答,可畫畫,可配樂解說。 

      五、 朗讀升華,體味詩韻 

      1. 把自己對詩歌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2. 背誦古詩。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2 課題 2 古詩兩首 第 2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的     1.學習《書湖陰先生壁》,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 2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流露在詩中的喜悅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流露在詩中的喜悅之情。

      教    具

      實驗準備 班班通 教   學

      方   法    談話法、感情朗誦法、背誦法、練習法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 古詩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江畔獨步尋花》。

      2.復習《題西林壁》引入新課。 

         3.了解王安石及他與湖陰先生的關系。 

      二、自主合作,讀懂古詩。

      1.小組按合作要求學習:

      (1)認讀生字,讀通古詩。

      (2)結合注釋和收集到的資料,理解古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3.檢查自學生字詞情況。

      4.檢查通讀古詩的情況。

      5.指導讀出古詩的音律美。

      6.交流古詩的意思。(由詞到句)

      7.教師小結。

      三、 品讀,美讀全詩。

      1.引導學生自由讀古詩,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字詞圈出來,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2.集體反饋。重點圍繞“”凈“護”“繞”字體會。

      3.指導學生美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2 課題 3 三峽之秋 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詞,積累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三峽濃郁的秋天氣息。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 2

      3 4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條理。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三峽濃郁的秋天氣息。

      教    具

      實驗準備 班班通 教   學

      方   法 談話法、感情朗讀法、練習法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激趣引入,說三峽

      1.教師板書三峽,學生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介紹三峽。

      2.教師小結,播放歌曲《三峽情》

      3.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掌握生字。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1)學習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描寫三峽秋天的景物的?

      2.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

      3.理清條理。

      (1)指名找反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描寫三峽秋天的景物的?(時間)

      (2)學生瀏覽課文,勾畫出表示時間的詞。

      (3)學生匯報。(早晨、中午、下午、夜)

      4.師:描寫這些時間的景色是哪些自然段呢?(2--6)

      5.那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三峽秋天的氣息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主要是通過對什么的描述來寫三峽之秋的成熟氣息的?

      2.指名反饋。(橘樹和柚樹)

      3.引導學生畫出具體描寫橘樹和柚樹的語句,用旁批的方法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讀一讀。

      4.交流學生所勾畫的語句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抄寫本課生字詞,熟讀課文。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2 課題 3 三峽之秋 第  2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的 1.了解三峽之秋一天中的景色特點,感受三峽的壯美。

      2.總結全文,探究本文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 2 2 3

      教學重點     了解三峽之秋一天中的景色特點,感受三峽的壯美。

      教學難點     了解三峽之秋一天中的景色特點,感受三峽的壯美。探究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    具

      實驗準備 班班通 教   學

      方   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生字詞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導入。

      二、旁批自讀,感受美

      1.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1)想一想三峽秋天不同時間段的景色特點。

      (2)勾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仿照第一段的旁批,寫出體會。

      (3)有感情地讀一讀自己勾畫的語句。

      三、集體交流,口味美

      1.出示體現(xiàn)三峽不同時間景色特點的圖片,指名反饋:老師這里有四幅畫,你能指出這四幅畫分別是什么時候的三峽嗎?

      2.教師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詞語概括三峽不同時間段景色的特點。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朦朧           晚上:靜謐

      3.你認為哪個時段的景色最美,找出來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和同學交流交流。

      4.集體反饋。

      四、總結全文,升華美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

      2.從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用自己的話贊美三峽。

      4.體會本文的表達式方法

      (1)按時間順序有條理地表達。

      (2)通過景物,展示其不同特點。

      (3)充分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景物。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三峽的資料,了解今天三峽的美。

      板書

      3  三峽之秋

      早晨      中午       下午       晚上

      明麗      熱烈        朦朧       靜謐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課題 4 *游漓江 第   課時 課型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領略漓江兩岸山峰的獨特與神奇。

      2.以讀為主,品讀優(yōu)秀句段,感悟漓江兩岸山峰的獨特與神奇。

      3.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并背一下來。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4 1

      2 3

      4

      教學重點   從課文的描寫中,想象漓江兩岸山峰的獨特與神奇。

      教學難點   從課文的描寫中,領會漓江兩岸山峰的獨特與神奇。

      教    具

      實驗準備 教   學

      方   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就讓我們一齊隨著作者去游一游漓江吧!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描寫的順序 

      學生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詞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漓江兩岸山峰的獨特與神奇。讀后帶著問題思考、討論,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描寫順序,對不懂的問題,進行質疑問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描寫的順序。 

      3. 提出不懂的地方,由學生試著釋疑。學生不能解決的,放在后面重點討論部分解決。 

      四、重點討論 

      1. 課文寫游漓江,作者主要選取了哪些景物?重點描寫了什么? 

      2. 漓江兩岸的山峰有什么獨特與神奇之處?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讀全文,教師可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做一些必要的指點,比如:描寫漓江的水、漓江兩岸的山的特點的幾個句子。如果把其中的幾個關鍵詞加以強調,就可以突出山水的特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品味文章的神韻。 

      六、拓展延伸 

      1. 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把你喜歡的詞句在書上畫出來,并摘抄下來。 

      2. 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了解桂林的山水為什么會如此神奇。 

      七、教師小結 

      八、作業(yè)

      1.積累本課好詞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4*    游漓江

            山

               獨特     神奇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3 課題 積累與運用(一) 第  1 課時 課型 練習

      教學目的 1.教學溫故知新、語海拾貝、互動平臺、自主閱讀園地。

      2.教學溫故知新、語海拾貝、互動平臺、自主閱讀園地。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 1 2

      教學重點 教學溫故知新、語海拾貝、互動平臺、自主閱讀園地。

      教學難點 教學溫故知新、語海拾貝、互動平臺、自主閱讀園地。

      教    具

      實驗準備 班班通 教   學

      方   法     感情朗讀法、背誦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學習溫故知新

         1.組織學生自讀,邊讀邊想象句中景物畫面。

         2.指名反饋:這兩個句子分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3.再讀句子,說說這兩個基本點句子運用這兩種修辭手法的好處。

         4.讓學生從本單元課文中,找出運用了比喻、擬人句的修辭手法的句子讀一讀。

         5.指名反饋。

         6.教師小結: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擬人修辭手法,能夠讓我們所描繪的事物更加的生動、具體、希望同學們能夠在習作中靈活地運用。

         二、學習語海拾貝

         1.學生自由式讀古詩名句,要求讀準確、讀通順、讀得有節(jié)奏。

         2.組織學生交流這些詩句的意思。

         3.師:理解了這些句子的意思,你們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怎樣的共同特點?

         4.拓展:你能再說出幾個這樣的句子嗎?

         5.再讀詩句,邊讀邊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熟讀成誦。

        三、互動平臺

        1.學生自由瀏覽課本中的師生對話。

        2.分角色讀師生對話。

        3.師:從這組對話中,你們受到什么啟發(fā)?

        4.引導學生列舉課文中的例子,說明這樣寫景的好處。

        5.教師小結。

         四、自主學習園地

         1.激情導入,介紹拉薩。

         2.自主閱讀,理解內容。

         (1)生自讀短文,邊讀邊想,短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2)指名反饋。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的?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

         (4)交流匯報。

         3.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

      1.摘抄并背誦“語海拾貝”中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拉薩的天空》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3 課題 積累與運用(一) 第  2 課時 課型 練習

      教學目的 1.通過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式能力。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激發(fā)主主動參加實踐活動的欲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

      2 3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式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    具

      實驗準備 班班通 教   學

      方   法 合作學習法、練習法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課前組織

         1.以自愿的原則分小組,并進行分工。

         2.任務布置。

         (1)搜集世界各地風景名勝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各小組要有一個重點。

         (2)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和處理,并組織解說詞。

         (3)選好解說員,進行解說訓練。

      二、指導組織解說詞

      1.解說時,要注意語言的親切性、口語性。

      2.適當?shù)剡\用修辭手法,讓解說更生動。

      3.組織景物資料要抓住特點,介紹要有一定的順序。

      三、舉辦“世界風光展”

      1.小組間交流。

      2.集體交流。

      3.評出優(yōu)秀小組和優(yōu)秀解說員。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繼續(xù)搜集世界各地風景名勝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小組成員一起出一期“世界風光展”手抄報。

      教學后記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時 3 課題 積累與運用(一) 第  3 課時 課型 練習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寫好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

      2.能把寫景方法在習作中巧妙運用。

      3.培養(yǎng)自主修習,及相互修改習作的能力。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1

      2 3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寫好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

      教學難點    能把寫景方法在習作中巧妙運用。培養(yǎng)自主修習,及相互修改習作的能力。

      教    具

      實驗準備 教   學

      方   法    談話法、練習法、合作學習法等。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導:通過“世界風光展”的活動,我們了解到不少中外的名勝古跡,看到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它們各有特色,吸引著許多的游客。你們也當過游客,你們去過哪里呢?

      2.學生說一說自己去過的風景名勝。

      3.你最喜歡哪一處呢?

      4.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寫一處景物。

      5.區(qū)別景物與風景名勝。

      二、讀題,明確習作要求。

      1.學生自讀題目。

      2.題目反饋習作要求。

      (1)寫一處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

      (2)突出景物的特點。

      (3)借鑒課文中的寫作方法。

      (4)仔細讀,并修改習作。

      三、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

      四、評議,修改習作。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

      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家長聽,請他們提出建議,并修改。

      教學后記

       

      [小學五年級上期1單元教案 (西師版五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七年級《比較》教案西師版

      2.一棵橡樹西師版教案

      3.西師版分數(shù)除法課件

      4.小學五年級音樂西師版課件

      5.西師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

      6.西師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附答案

      7.小學西師版數(shù)學課件

      8.西師版認識人民幣課件

      9.西師版除法的初步認識課件

      10.西師版認識鐘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