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tǒng)計。本單元是扇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是在學生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讓學生體會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與總量的百分中,能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對比觀察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觀察的能力,加強學生思想教育。
3、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并能從中發(fā)現信息。
教學難點:能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獲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斷。
二、說學法教法:
新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本節(jié)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獨立思考,開展同桌及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這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扇形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并根據扇形統(tǒng)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并解答簡單的問題。
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感受身邊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本節(jié)課的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數學教學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在引入新課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有的同學已經感冒了。那么在冬天我們如何增強體質,抵御嚴寒,預防感冒呢?同學們自然就會想到參加體育鍛煉,教師隨之就問,你們知道我們班參加各項體育項目的人數分別是多少嗎?學生感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統(tǒng)計一下。這樣學生在生活中有了統(tǒng)計的意識,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得重要方式!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生學習是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教師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引導學生對條形統(tǒng)計圖知識整理,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很容易看出哪些數學信息,感受條形統(tǒng)計圖的作用。轉變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當學生提出喜歡乒乓球項目的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中不能很容易的看出,而這種百分比在生產生活中又會經常用到,這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一種新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由此而產生。面對新知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中,體驗扇形統(tǒng)計圖的價值,感受到扇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越性。
三、教學流程分析:
。ㄒ唬┘とひ,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資料,讓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ǘ┬屡f知識對比,探究學習
多媒體展示同學們最喜歡的明星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小組交流。在此基礎上,出示教師收集的扇形統(tǒng)計圖資料,引導學生讀圖交流,并歸納概括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ㄈ┚毩曁岣
學生在歸納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后,出示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及108頁習題2,使學生會利用扇形統(tǒng)計圖處理解決問題,以同桌互問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作業(yè)布置讓學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況,力爭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體會數學帶給我們的人文性。
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冊數學第三單元P44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并且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力求突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求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歸納、運用等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熟練地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計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與今天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從而更好地進行簡便計算,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與效果。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自學討論法進行教學。師生作適當歸納或總結性的講解;最后進行鞏固練習。通過這種教法,引導學生充分提出問題并充分討論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活動的組織者。
三、說學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四、說教學目標:
。ㄒ唬┲R技能目標
1、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2、使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
。ǘ┻^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經歷觀察、概括的過程,理解乘法結合律,通過體驗,感悟、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三)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學習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說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的結合律的意義及運用。
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題。(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通過剛才的口算題,你們很快算出結果,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在乘法運算中有哪三對好朋友呢?
教師板書: 5×2 25×4 125×8
請同學們要牢記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它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2、師生比賽看誰算得快(直接寫得數)
25×42×4 69×125×8 4×39×25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既復習了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又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雖是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但學生完全可以運用知識得以加深認識,沒有增加負擔,反而增加了學生探究的樂趣。為新課做了鋪墊!
。ǘ、探究新知:
1、情境創(chuàng)設:同學們來解決一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王老師買了5副羽毛拍,330元,還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攀紫茸寣W生說說“一打裝”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明白一打裝是12個。
⑵你們根據這些條件能提出什么問題?小組討論并記錄。
請小組長匯報。(鼓勵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fā)展)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錢?
、诿恐τ鹈蚺亩嗌馘X?
、垡还操I了多少個羽毛球?
、苜I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葙I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拶I羽毛球拍比買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錢?
【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就能獲得學生思維火花,同時體現“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發(fā)現、體驗成功、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思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鼓勵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基本教學理念!
2、解答第三個問題:
你能用兩種簡便方法解答嗎?
四人小組交流,匯報。
解法一:12×25
=(3×4)×25
=3×(4×25)
=3×100
=300(個)
【運用數學規(guī)律解決生活問題。創(chuàng)設了生活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fā),通過素材呈現后,讓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面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它們的積不變。哪種方法簡便,可以湊成整十、整百數就用哪種!
解法二:12×25
=12×100÷4
=1200÷4
=300(個)
【解法二是一個難點,它就是用100÷4來代替了25,我們可以在教學時把25盒看成100盒,問學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呢?怎樣才能使積不變?擴大了4倍,再除以4,使積不變這樣來突破這個教學難點。】
我們知道應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可使一些計算簡便.同樣我們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也可以進行簡便運算。(板書:簡便算法)
3、用簡便方法解答其余的幾個問題!百I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解答后請人匯報并核對自己的簡便算法是否正確。第五、六兩個問題較簡單,可以課后去做。
“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的解法與上一題的解法類似。
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誰能用上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330÷5÷2
=330÷(5*2)
=330÷10
=33(元)
【注意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為使學到的知識能為解決問題服務,我注意極力選取與本節(jié)課知識聯(lián)系緊密的、又是發(fā)生在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懊恐τ鹈蚺亩嗌馘X?”我注意把新學的知識與舊知建立聯(lián)系,】
。ㄈ┚毩暎
1、進行簡便計算。
24×25 8×7×25 43×25×4 88×125
2。連線:
25×57×4 90×(125×8)
90+(125×8)
90×125×8 25×4+57
。25×4)×57
15×(16×a) (15×16)×a
(15×16)+a
3。下面等式中應用了乘法結合律,請在括號內打“√”。
4×(15×3)=(4×15)×3 ( )
(3×4)×5×6=3×(4×5)×6 ( )
6×(3×a)=6×(a×3) ( )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將整節(jié)課有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知識結束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是應用定律如何進行簡算,通過同學們的觀察與思考,根據乘法結合律對許多題目進行了簡算。今也就是在幾個數相乘的條件下,如果其中有兩個數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數,就可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比較簡便。大家以后做題時要仔細觀察題目特點,更準確更巧妙地把題目計算出來。
數學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一個數除以分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的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單元第2節(jié)的內容,它包括了分數除法的各種情況,學生理解了這個計算法則,就能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這部分內容是在本冊第二單元中分數乘法,是在學生已經知道如何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例1,2分數除法中除數是整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通過例1例2讓學生具有了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概念及之前學習的分數乘法的經驗,這些都是本課學習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中解決問題、比的重要基礎,學習的過程中用到了轉化、歸納、數形結合、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而本課時通過例3使學生學會探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結合以上的分析和課標的要求,根據6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我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教學目標:
1、經歷歸納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及抽象、觀察、概括、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法與學法:
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始終使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將“圖”與“式”對照起來,進行分析和說理。從而在發(fā)揮直觀形象思維對于抽象邏輯思維支持作用的同時,讓學生逐漸感受數形結合的優(yōu)勢。根據高年級兒童已初步從抽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的認知特點,按照布魯納關于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經歷的三個表征系統(tǒng)的階段,或奧蘇泊爾意義學習的理論,或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我設計了4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尋找計算方法,并通過發(fā)現、總結、運用法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思考解答
1.2小時行駛90千米,1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通過復習,使學生回憶起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數量關系,有目的地引發(fā)學生利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的意識)
2.1小時有()個1/3小時,1小時有()個1/12小時?
。▽λ惴ㄍ茖н^程的兩個關鍵點,設計該填空題。)
二.教學新課
小明2/3小時行2千米,1小時行多少千米?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理解題意,然后讓學生說出列式依據下面問題思考
。1)學生獨立列出算式
2÷2/3
。2)小組探索算法
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可以用綜合算式,也可以分步列式。通過交流匯報,學生反饋結果如下:
。1)2÷2/3=(2×3/2)÷(2/3×3/2)=3÷1=3(商不變規(guī)律和倒數的認識)
(2)2÷2/3=2÷(2÷3)=2÷2×3=1×3=3(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2÷2/3=2×3/2=3(由分數除以整數推想)
(4)先畫線段分析圖,再列式解答
2÷2=1(千米)1×3=3(千米)
在這四種情況中適當地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問題的討論,使每一個學生對此題做一個重新的分析。
教師講解并有選擇地加以板書,展現推算的全過程:
。3)教師板書線段圖
借助線段圖引導學生思考,已知2/3小時走了2km,可以先算么?
啟發(fā)學生明確計算思路:
、僖阎2/3小時走了2km,可以先求出1/3小時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1/2;
、谠偾1小時即3個1/3小時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2×1/2×3
在講解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板書中約分的時候讓學生說原被除數2約分得到的3,有什么具體含義,是線段圖上的哪一段。然后觀察、比較整數除以分數和分數除以分數,在計算時有什么共同特點?,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說課稿(經典)06-09
數學說課稿01-23
數學說課稿10-02
《數學樂園》說課稿07-18
數學活動說課稿10-28
數學廣角說課稿08-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1-15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0
《數學樂園》說課稿04-03
《數學梯形》說課稿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