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5-04-15 08:46:21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4篇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64~65頁)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是基于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也就是"學生在掌握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的知識儲備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編排意圖上秉承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的有機遞進,體現層次性,彰現漸進性,為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預設和安排。

        3、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2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親歷探索過程,親嘗收獲快樂,從而進一步構建分數"幾分之一"的實際概念;

        3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認識分數"的生活價值和數學價值。

        二、說教材

        1、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2、依據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前沿理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合理、有效地采用多媒體圖、文、聲三維動態(tài)呈現的優(yōu)勢,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三、說教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谝陨侠砟,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真正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進而能讓學生提煉出有效的學習方法,感悟數學學習的生命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跃臣ふ垺胄轮

        多媒體呈現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師以故事的`形式敘述:花果山猴王給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只桃分給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異,4只小猴不接受,沒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樣多,小猴們才欣然接受。承接著故事,教師提問:小猴們?yōu)槭裁床唤邮艿谝淮畏痔业慕Y果呢?(重點揭示"平均分")第二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得這只桃的幾分之幾?

       。ǘ┗犹骄俊W習新知

        變換多媒體呈現情境,以嘆息的口吻敘述新情境:猴王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分桃不均的場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訓,將一盤桃(4個)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一呢?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學生們都情趣高漲,躍躍欲試。此時,教師并沒急于求"案",而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分一分(用學具來分,用畫圖來分,用折紙的方法分等等)。接著,讓小組討論,每只小猴分得幾個桃?是其中的幾分之幾?怎樣用一個分數來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讓學生各抒己見。因為學生是在自己動手操作,實踐感知的基礎上獲得認識的,都說的頭頭是道。教師在點頭嘉許的情況下,適時小結:把一盤桃(4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接著教師馬上安排練習,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兩個填空,用分數表示,并能說說表示的含義。

        在基本練習之后,繼續(xù)深入,來學習"每份是幾個物體"的知識點。為了讓學生更具有直觀體驗,教師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體虛擬情境,為學生準備了一些實物(9個小正方體,4個蘋果,8枝鉛筆),讓學生來平均分一分。以小組的形式來展開,并思考:你把這些物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幾個物體?你能用分數表示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展開探究,你分我擺,你數我記。當然,我們不排除學生仍然把這些物體以一個一份的形式來分,我們教師就要發(fā)揮巡視指導的作用,讓學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時間之后,全班交流,學生上實物展臺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此之間,教師可以作出合理的篩選,既選一、二個分得比較合理的來引領學生的思維,形成公識,達成一致,又選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讓學生進行個人自診和全班會診,找出存在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和引導,去偽存真,和全體同學共同發(fā)現: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與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聯系和區(qū)別。繼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兩空。

       。ㄈ┚C合練習、有效反饋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數表示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個圖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數),并進行全班匯報交流。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請分別拿出這堆小棒的1/2和1/3.

        這題是新知識的有效運用,先讓學生說一說,所要拿的分數所表示的含義,根據這兩個分數的意義,來具體分一分,拿一拿,并說一說,分別是幾根。之后,可對這題進行提升,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并比較拿的這幾個不同的分數,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ㄋ模┤n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談談學習本課后的具體收獲,從結合自己的學習過程到所獲得的知識等方面談出自己的體會。接著,讓學生觀察我們身邊的物體,能用學到的知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來說一說,我們身邊的分數嗎?(學生可以把我們的課桌,作業(yè)本,以及我們的同學等等看最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五、說板書設計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平移與旋轉一節(jié)的內容。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應該說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三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于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

        鑒于這部分內容的地位與作用,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

        2、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

        圖上平移的方法。

        3、能積極參與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對身邊平移和旋轉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據以上確立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難點是對沒有旋轉到一周的物體這類現象的判斷。

        本課要準備的教學具:多媒體、格子圖等。

        教學重點:能正確區(qū)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新課標理念我在本課中采用探究式師生互動學習方法及觀察法與分析法,采用了個人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應用多種感知通道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觀看游樂場中的活動場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與旋轉,進而又通過動手操作和活動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征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流程。具體的教學程序是這樣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ㄑ菔荆豪|車、升降電梯、風車、電扇的運動。)

        師:看看圖上是什么?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運動嗎?它們運動時的樣子一樣嗎?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它們運動時的樣子給它們分分類?

        你是怎樣分的?你為什么這么分?

        師:你們說得真好!像纜車和升降電梯這樣的運動在數學里我們叫它平移;而像電扇和風車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旋轉。(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在動,并讓學生動起手來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轉和平移現象。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征

        1、總結

       。ㄔ俪鍪拘D動畫和平移動畫)讓學生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讓學生通過實物的再次觀察抽象出:旋轉就是圍繞著一個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fā)生改變。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

        2、例舉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找出旋轉與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讓學生列舉在生活中見到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說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例如:電風扇葉子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學生很可能說成風扇葉子是旋轉現象等等。

        列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以后,再讓學生眼睛閉上,邊想邊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轉?什么是平移?

        再出示判斷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

        本環(huán)節(jié)我又分為3個小環(huán)節(jié)進行。1、讓學生看在方格紙上畫出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知識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通過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張同一圖形不同顏色的平移圖,讓學生發(fā)現雖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動的距離是一樣的。接著讓學生進行換位,通過換位,學生們自己能發(fā)現平移圖形的一些特征。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師生共同總結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或某一個點確定平移的距離。(開始、1、2 3……)

        第2個環(huán)節(jié),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畫三角形的平移圖形,小組通過討論,很快就能畫出平移圖形?梢赃x了幾個畫得快的同學上來匯報,你是怎樣畫的?最后讓學生總結出畫平移圖形的方法是:找點、移點,連點。

        第3個小步驟是讓學生根據這種方法,每人畫一張小樹的平移圖。

       。ㄟ@樣讓學生由發(fā)現——總結——應用使學生逐層深入了解所學知識)

        四、運用新知、體驗價值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應用新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問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觀察之后便回答,請他們說一說。

        2、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區(qū)別平移與旋轉老師為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

       。1) 汽車方向盤 (2) 水龍頭 (3) 推拉窗戶核對。讓學生判斷。

        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習了平移和旋轉,同學們想到什么問題了嗎?

        總之,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都本著體現生活實踐數學化、數學概念實踐化這樣兩個轉化,即學生在一堂課中初步完成了個體在認識上從感性到理性又從理性回到性這樣兩次飛躍。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練一練,練習八第1~5頁。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乘法運算的范圍從整數、小數擴大到分數,其意義、算法以及實際應用都有較大的發(fā)展。 “分數與整數相乘”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編排的。能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教學分數除法打下基礎。教學要求是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在探索算法、總結法則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實際入手使學生掌握分數和整數相乘可以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計算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知道計算時能約分的先約分再相乘比較簡便。

        2、過程目標

        通過探索、交流、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比較和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義。

        3、情感性目標

        學生領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數和整數相乘的意義、計算法則。

        難點: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練習紙

        二、教法和學法

       。ㄒ唬┙谭

        在教法的運用上,我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并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我采用觀察比較法,實踐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當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的輔助教學。

        (二)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已有,并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這節(jié)課,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有趣的活動,在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體現“做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過程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數學教學”從“以獲得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yōu)椤耙躁P注人的發(fā)展為首要目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我特設計以下的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前幾天國慶節(jié)的時候,我們王秀小學的六(1)班同學為了美化自己的教室,開始動手制作綢花。(出示學生制作綢花的照片)

        1、已知制作一朵小綢花用3分米綢帶,小軍做4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多少分米綢帶?

        師:可以怎樣列式?

        生1:3+3+3+3=12(分米)

        師:還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嗎?

       。ㄔO計意圖:鼓勵算法多樣化,又要追求算法的優(yōu)化)

        生2:3×4=12(分米)

        生3:4×3=12(分米)

        師:為什么可以用乘法列式呢?你能說說它的意義嗎?

        生:3×4表示4個3相加。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在整數中,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ㄔO計意圖:歸納提煉加法與乘法的聯系,為分數的意義做鋪墊。)

        2、出示例1圖,標出長是1米。

        做一朵小綢花用米綢帶,小芳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的綢帶?

        師:表示啥意思?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三份。

        師:你能在圖中涂出表示米嗎?

       。ㄉ可、交流)

        師:你能在圖中涂色表示出做3朵綢花所用的米數嗎?

        學生涂色,表示出3朵綢花所用的米數。

        師: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的綢帶,你準備怎么列式?

        生1:++

        師:還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嗎?

        生2:×3或3×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 ×3表示3個相加

        師:求3個相加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是什么數與整數相乘?

        生:分數與整數相乘

        師:從這節(jié)課起,我們將學習分數與整數相乘。

       。ㄔO計意圖:從涂色練習開始,即從形抽象到數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為什么是這個結果,也為將來學習分數乘以分數的涂色練習作鋪墊。)

        二、方法探索

        1、嘗試計算×3。

        師:想一想,×3的積應該是多少?(學生口答)

        師:你能聯系已有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說說×3積為什么是嗎?

        生1:根據圖

        生2:根據加法

        教師相機板書:++===

        精品 資源下載

        精品 資源下載

        師:根據上面的發(fā)現你認為×3時應該怎樣算?

        生:計算×3時,可以用3×3的結果作結果的.分子,分母不變。

        (設計意圖:讓學生研究分數乘整數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加工成“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獲得新的計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數: 3/10+3/10+3/10=□+□+□/10=□×□/10,經歷“分子相加”轉化成“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過程,建構了新的計算方法。)

        2、做一朵大綢花用17/24米綢帶,小華做12朵這樣大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

        嘗試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師:你準備怎么列式?(讓學生感受到先約分再乘,計算簡便)

        生:17/24×12=

        師:你能說說它的意義嗎?

        生:表示相同12個17/24相加。

        師:下面請同學們獨立解答這一題。(教師巡視找出不同的做法)

        師:你是怎么解的。

        生1:先約分再乘的。

        生2:先計算出結果,然后約分。

        師:你們認為哪種計算簡便呀?

        生:先約分再乘簡便

        總結:為計算方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計算。

       。ㄔO計意圖:在第二問中把教材例題中3/10改為17/24,是因為想讓學生感受到先約分帶來的簡便,而不是教師強加的要求,這也是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又優(yōu)化算法的要求。)

        指出:計算分數乘法時,可以先約分,再算出結果,這樣簡便計算

        3、比較歸納。

        比較剛才兩道乘法算式的計算過程,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數與整數相乘,可以怎樣計算?

        在小組中說一說,匯報交流。

       。▽W生匯報相同點時可能首先匯報,這兩題都是用分數乘整數)

        小結:分數與整數相乘,用分數的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計算時,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算出結果。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按要求在長方形圖形中涂色,列式計算。

        為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

        再利用圖形進行驗證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2)完成第2題。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作業(yè),集體評價。

        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三、鞏固練習

        練習的設計從打開月餅盒后看到的禮物——中國結,到月餅盒——正方體盒子,再到里面的月餅,隨著一層層包裝的打開,把三道練習題巧妙地串聯起來

        1、中秋節(jié)那天,小明的父親買了一盒月餅,打開月餅盒后看到——中國結,做這樣一個中國結需要23/25米的材料,做2個中國結要多少米的材料?

        師:你準備怎么列式?

        生:23/25×2

        師:你能說說它表示的意義嗎?

        生:2個23/25相加

        師:獨立完成計算

        2、出示:小明和父母3個人,每人吃 塊月餅,一共吃多少塊月餅?

        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評價。

        師:為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

        3、這個正方體月餅盒的底面積是 平方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師: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么求?

        生:底面積乘以6。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價。

        4、改錯題:

        師:為什么出錯?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內容?有什么收獲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五、作業(yè)設計

        1、3/4+3/4+……+3/4= 有 200個3/4 (提示根據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來計算這個算式)

        2、幼兒園有3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吃 塊月餅,一共吃多少塊月餅?

        3、14個47/28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分數與整數相乘

        分數與整數相乘,用分數的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計算時,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算出結果。

        用加法算:++===(米)

        用乘法算: ×3==(米)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方程》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展開的,為下面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的教學作鋪墊,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同時,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學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1.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年幼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已經完成了整數、小數的認識及其四則運算的學習,積累了較多的數量關系的知識,是在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習方程知識的。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意圖、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能力目標:通過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觀察、分析、探求的學習激情,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及主體作用。

        四、重、難點分析

        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方程的含義。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在感性認識的階段,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還存在著很大困難,所以將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系確定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1.學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蔽覀儾粌H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因此,在學法中,讓學生通過“感知交流→觀察比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過程去發(fā)現新知,從而達到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因此,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采用以小組合作觀察探究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觀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在與學習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huán)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fā)展。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我將按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探究→知識運用三個環(huán)節(jié)來組織教學。

        分頁標題#e#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圖,通過“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的活動,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學生已經積累的關于等式的感性經驗。這樣,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觀察探究——形成概念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采用以下幾個步驟突出這個重點。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圖,讓學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通過展示圖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觀察比較】接著,我提出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比較,認識到列出的式子中,兩個式子是等式,還有兩個式子不是等式。而這里的等式與前面的等式不同,它們都含有未知數。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過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方程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語言充分地表達,從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像x+15=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這部分是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礎上,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幫助學生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qū)別,體會方程就是一種特殊的等式。這樣做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知識運用

        “試一試”通過列方程表示現實情境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方程的思想,并為進一步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一些準備。

        “練一練”安排了三道題。第一題采用學生搶答的方式,通過判斷題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導學生體會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邏輯聯系,加深對方程含義的理解。第二題通過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在小組里交流,引導學生將已有的對方程的認識用外顯的形式表達出來,促進學生自主地建構方程的模型,內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題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據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列方程,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維特點,又有利于學生對方程含義的理解。

        4.引導小結

        本課的小結采用學生小結的模式,這是讓學生學會自己梳理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然后我再對學生的小結進行總結。

        5.布置作業(yè)

        為了使所有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我布置了必做題:要求學生每個人寫一篇數學日記,即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同時又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留有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我布置了探究題。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10-12

      蘇教版小學數學《認識方向》說課稿09-15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六篇02-13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精選10篇)05-27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精選10篇)10-13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匯總九篇09-02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匯總四篇10-15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通用20篇)02-06

      【精品】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19篇09-02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集合八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