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8-11 16:38:3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范文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全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回憶整理,使學生體驗分類總結,歸納整理的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學生對其計算方法的理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8頁。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匯報表

        教學設計

        一、分類整理

        1.出示一組口算卡片(貼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鍛煉孩子們觀察、分析的能力。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題目都是什么運算?(生:加法運算題)(板書:加法)

        師:請你認真觀察這些題目,把它們分分類好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種: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讓孩子們在自己總結的過程中學習歸納、整理。

        師:告訴小朋友們你為什么這樣分好嗎?

        (如果出現第一種情況,在下面計算過程中再繼續(xù)分)

        ┌進位加

       。ò鍟簝晌粩导右晃粩旦龋瑑晌粩导诱當担

        └不進位加

        2.計算各題,總結計算方法。

        師:這些題都是我們學過的知識,你能很快計算出來嗎?

        a.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請算得快的同學說一說是怎么算的?

        總結: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b.突出進位加法。

        師:(指25+8)誰來告訴大家這一題是怎樣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仍然是練習重點。因此,進一步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體現教學開放性。

        c.練習:

        師:這一類的題目有很多,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誰愿意再給大家出幾道這類題?

        找學生出題大家回答。

        把出題權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分小組活動

        1.談話明確任務、要求。

        師:剛才我們一起進行了加法的有關練習,這一單元我們還學習了減法,減法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樣總結呢?我要把這個任務交給小朋友們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嗎?

        每個小組都有這樣一張表。請你們把表填寫完整,各個小組四個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導孩子們總結加法后,放手讓孩子們自己總結減法,給了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培養(yǎng)了他們概括、歸納的能力。

        2.小組活動。

        教師巡視。在巡視中,教師可以適當提示:瞧,這一小組四個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個填表,一個寫算式,一個算答案,還有一個當小老師檢查對錯呢!

        巡視中,教師提示的話比當做要求提出來要有效的多。因為孩子們喜歡表揚的形式。這樣很多小組就會去模仿。一組做匯報,其他組評價,既可以做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們的練習量,比單純做題效果要好。

        3.交流匯報。

        師:誰愿意把你們的結果公布給大家,讓大家評一評。(把匯報表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請小代表做講解。重點提問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回憶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朋友們自己出題,自己做題都很棒。

        課本上有這樣一組題(P78第1題),請直接寫在書上。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四、作業(yè)

        第79頁的第1題、第2題。

        教學設計說明

        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一是對全單元知識內容進行整理和提煉,使學生在頭腦里形成相對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結構。二是配合整理已學知識,提高學生計算、歸納總結等能力。

        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根據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年齡小,但已經有初步的歸納整理能力的特點,編排了加法、減法兩種不同的復習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師的引導,從分類,到歸納總結,教師都是通過幾道計算題來進行的,在這里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性參與。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練習中,擺脫了以往教師出題學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學生出題學生回答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2.在減法中,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減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礎,學生就有一種跳起來,能摘到桃子的體驗。

        同時,通過適當的表揚,激發(fā)了學生合作的欲望,讓學生在不斷合作完成任務中養(yǎng)成合作的習慣和意識。

        專家評析

        本節(jié)課是100以內加、減法(一)的整理與復習,教師的教學突出了知識的整理。金老師有意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分類整理、歸納總結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同時提高計算能力、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1.引導學生整理加法,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先讓學生觀察一組加法算式,引導學生根據加法算式的特點進行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整理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以及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各種情況。

        接著,關于計算方法的復習。通過具體的計算,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在計算和交流中,既關注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關注了算法多樣化。

        在整理復習的基礎上,練習加法計算。金老師把出題權交給了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小組合作整理減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整理復習加法的基礎上,金老師放手讓學生合作完成減法知識的整理。金老師用談話的方式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同時以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嗎?設問,激起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學生有經歷整理加法知識的基礎,再嘗試整理減法知識,實現學習方法的有效遷移。學生在合作完成整理減法知識的同時,鍛煉了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總之,整節(jié)課一改往常復習課上大量做題的設計安排,注重知識的整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探索、發(fā)現。課堂上盡力給學生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出發(fā)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中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結合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看到物體的面。教材以這些為起點,安排學生看一看、畫一畫。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表象。這樣,符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有利于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圖形的畫面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體會“形”與“體”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發(fā)展其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并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大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各一張,小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各數張。

        學生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各一個,釘子板,每個四人小組一張吹塑紙,印泥(有需要的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激趣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都聽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豬為自己設計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房子)

        師:小豬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狀的積木搭起來的?你會分分類嗎?

       。▽W生把積木分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類)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學具袋里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積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個面,跟旁邊的同學說一說自己感覺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長方體,這個面是長長方方的,摸起來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體,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來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圓柱,(手指圓柱底面)這里是圓的,摸起來平平的;(手指側面)這里摸起來彎彎的。

        師:大家剛才看到的這些面都在物體上,你們有沒有辦法把它們記在紙上呢?

        生:(考慮后回答)有!

        師:請小朋友先獨立想想,再在小組里說一說,最后用你們準備的工具試一試,比一比,哪個小組辦法多。

        (學生開始活動,每組學生把記下的面貼在吹塑紙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師:下面,我們請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說一種辦法,注意聽仔細,說過的辦法就不再說了。

        生1:我們是把長方體放在紙上,照樣子剪下來。

        師:你的小手真靈巧。

        生2:我們把圓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紙上一拓,就留下了這個面。

        師:你們的辦法真方便。

        生3:我們是把正方體放在紙上,照著它的邊畫下來的。

        師:你這個辦法真好,愿意表演給大家看嗎?

       。▽W生在實物投影上操作)

        師:小朋友真是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簡單又實用的方法,F在,請我們全班小朋友在三個立體圖形中找一個你最喜歡的,把它的一個面記在紙上,好嗎?

       。ㄈ鄤邮之媹D,教師巡視,適時點撥)

        師:看一看大家剛才記下的這些圖形,你們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

        生:知道,有長方形,正方形,圓。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課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上,想一下它們的樣子。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yǎng)數學能力,而且應該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谶@一觀點,在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如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再畫一畫,讓學生體會"面"與"體"的關系,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

        2、幫圖形娃娃找房間

        師:平面圖形這個大家庭里有這么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已經認識了,現在它們想回到自己的房間,小朋友愿意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房間嗎?(生:愿意)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課前準備的大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請部分學生給隨手貼在黑板上的圖形找相應的房間。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個圖形應該在這個房間里嗎?

        、鞏固延伸,實踐運用

        師:小朋友幫助這些圖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間?墒,還有幾個淘氣的圖形跑到了我們的書法室,小朋友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師:其實,在生活中,這些圖形常常與小朋友見面。請大家在周圍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形狀與這些圖形是相同的。

        學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尋找并交流。

        師:(課件出示一些交通標志)這是我們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標志,它們又是什么形狀呢?它們提醒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四、動腦動手,自我創(chuàng)造

        1、圍一圍

        師: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動手來創(chuàng)造這些圖形嗎?(能)讓我們在釘子板上來“圍一圍”。請你拿出釘子板,自己來圍一圍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學生圍)

        交流展示,說說你圍的是什么圖形。

        2、畫一畫

        師:小朋友的動手能力真不錯!你們想不想來畫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們就在方格紙來“畫一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覺得怎樣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方便呢?(學生討論,交流)

        師:對,我們可以沿著方格紙的邊線來畫,就比較容易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課件示范畫長方形的一條邊。)

        畫好后交流,說說自己畫的是怎樣的圖形。

        五、快樂游戲,鞏固深化

        師:剛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細,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

        生1:能。我可以用圖形拼各種物體。

        生2:我還可以用圖形畫出其它物體。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你想怎樣玩就怎樣玩,自己選擇辦法,沒有想到的可以先參觀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選擇。比一比,誰的設計最美麗。

        (學生自行活動,教師巡視)

        六、全課總結,活動延伸

        今天你認識了誰,你能來說一說嗎?

        請把你們認為最好的設計帶過來,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參觀學習。

        〖總評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這節(jié)客課的重點是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并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而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也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能更好地使學生掌握技能,學習知識,我在設計的過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一年級實驗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整節(jié)課以第三只小豬搭房子的故事導入,一下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巧妙地回顧了前面的學習內容。在認識平面圖形后,又創(chuàng)設了給圖形娃娃找房間等情境,使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整個學習活動充滿樂趣,學生在樂中學,趣中悟。

        2、分組合作,求異探索。本課教學中時刻把學生當作教學主體。新課部分,學生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活動,自主操作,探索知識,充分體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思考,并且培養(yǎng)了與人合作的意識及主動探索的精神。教師也鼓勵學生大膽匯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展求異思維,樹立自信心。

        3、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采用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多媒體計算機的圖象、聲音、文字的綜合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做到正確識別。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用小括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

        2.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算

        120+30-60 8×5×10

        20+30÷3 120÷3×5

        12×5-40÷2 150-100÷5×4

        100×(38-31)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掛圖及例4(板書后)

        1.引導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意。(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潔員,師可問:60位游人需幾名?90位游人呢?

        2.分析題中數量關系,從問題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獨立思考。

        3.交流解題思路(引導說出第2種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個算式呢?(板書后)

        問: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對含有小括號的運算,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練習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書后)

        請生在書上的算式里標出運算順序號。兩名學生板演,同桌互評后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師問:觀察兩小題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兩題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最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每小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師:給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tǒng)稱為四則運算,以小組合作形式總結四則運算順序。

        師整理板書四則運算順序。(板書后)

        4.練習P12做一做1、2題。

        5.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游戲、實物的操作,學習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游戲的過程,激發(fā)兒童對輕重比較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或體驗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難點:

        通過親身體驗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猜物體的輕與重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帶來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讓老師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車、變形金剛等。

        師:那現在老師手里的這兩樣玩具哪個重?哪個輕呢?(隨機拿取學生手中的兩樣玩具)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輕與重的關系。

        板書:輕與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觀察(眼睛)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師:現在讓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蹺蹺板。

        師:你們看一下,誰重誰輕呢?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輕。小胖的一邊已經蹺下去了,而小巧蹺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師:你們這是用什么方法比較得出的?

        生:看。

        師:你們真聰明,有些物體可以仔細觀察比較,用眼睛就可以觀察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出示小亞手拿氣球和蘋果的圖片。

        師:你現在能告訴我們小亞手中的物體,哪個重、哪個輕嗎?

        生:氣球輕,蘋果重。

        師:好,現在老師拿來了這兩樣玩具,你們能告訴我哪個重,哪個輕嗎?(從學生帶的玩具中拿兩樣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輕。

        師:到底是不是呢?你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師: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師:拿出兩樣不同大小的玩具,請學生猜一猜、試一試,哪個重、哪個輕?(注意老師拿的時候,大的輕、小的重)。

        師:你們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樣嗎? 師:現在,你想告訴我們一些有關比較輕重的知識了嗎?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與重,有些物體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體可以通過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來判斷誰重誰輕。

        三、鞏固練習

        (一)比一比

        1. 請學生看物體,告訴同桌的好朋友,誰重誰輕?

        2. 老師出示一些比較容易看得出輕與重的物體,例如一本書和一個骰子等。

        (二)猜一猜

        1. 請學生相互之間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進行比較輕與重。

        2. 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1. 出示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

        師:你們看一看,那樣物體最重、最輕?

        師:你們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較的嗎?出示課件。

        小丁丁用同樣的橡皮筋將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等掛起來。

        師:你們說這個方法怎樣啊?你們現在看著這幅圖,能告訴我們誰最重誰最輕了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小組合作。

        生:吸鐵石最重,夾子最輕。因為物體越重,橡皮筋就會拉的越長,所以吸鐵石最重。

        師:請你們根據這幅圖,把這些物體從最輕到最重排一下,填寫表格。

        2. 小結: 生活中,我們比較物體的輕重時,可以借助一些物體,達到比較物體輕與重的目的。

        (二)小練習

        1. 師:請你們現在也學一學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帶的玩具進行比較,看看這個方法怎樣?

        2.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掛在橡皮筋上,進行比較。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2)鞏固復習有關百分數、折扣、納稅等知識,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分析、計算、比較、符號化、概括等過程,體會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學會優(yōu)化存儲計劃。

        [重點難點]

        重點:認真地分析數量關系,正確地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日常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了解學生到銀行日常辦理的一些業(yè)務,和存儲的相關資料

        師:請問大家有去過銀行嗎?(有)

        師:我們一般去銀行會做什么?(存錢、取錢)

        介紹兩個實例,張先生和李先生都分別存了20萬進銀行,存期都是三年,三年后張先生獲得本息共23萬,李先生獲得本息共21.5萬。并進行提問: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能快速的說出是因為利息不同,

        此時老師追問:為什么利息會不一樣呢?(存款的種類不一樣)

        由此引出存款的種類不同,利率不同,到期所獲取的收益也不同。

        【設計意圖:1、把生活中的實例融入到本課教學內容,讓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讓生知道生活處處有數學。2、通過成年人的存款經歷,學生進行討論,增加學習趣味性。】

        二、復習

        如何計算利息,并說說影響利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學生輕易的能回答出: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板書),三個因素都能影響利息的多少。

        【設計意圖:1、回憶利息的計算公式,為下面計算利息作鋪墊。2、利率影響了利息的多少,突出選擇存款類型的`重要性!

        三、新授

        1、直接出示本課的主題圖,并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閱讀相關材料。

        生1:我準備給兒子存一萬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學。

        生2:怎樣存款收益呢?

        生3:現在有一種教育儲蓄存款,存期分為一年、三年、六年,并且教育儲蓄免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生4:購買國債也免征利息稅。

        2、知識梳理,找到條件與問題。

        師:那么現在我們來整理一下,我們這節(jié)課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有哪些條件?

        本金:10000元 存期:6年 用途:子女教育 問題:怎樣存款收益?

        【設計意圖:梳理題目的條件及問題,為學生判斷選取存款方式提供有力的證據,讓生更加了解目標,并進行解決本課問題。】

        3、解決問題

        (1)定期存款

        教師要提醒學生,這些錢的用途是子女教育,一般是比較穩(wěn)定的,短時間都用不上。所以讓學生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選取合適的存款類型。(學生便主動放棄選用活期存款)

        此時教師出示銀行利率表:并跟學生介紹活期存款的利率比較低,而且還要征收利息所得稅,不劃算。

        師:那么我們現在來研究一下定期存款吧!剛剛都已經通過主題圖得知存期是六年,那這六年可以怎么分配呢?請同學們根據銀行利率表來分配一下存期,可以怎樣存。

        一個學生回答以后,其它都已經知道怎么思考分配存期,便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據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并提醒學生,定期存款也是需要征收利息稅的。

        學生算完以后,進行匯報,并選取方案。

        【設計意圖: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把課堂交給學生,小組合作,自主討論定方案,自主計算利息并互相對答案檢驗,更能體現團隊合作在學習上的重要性】

        (2)國債和教育儲蓄

        教育儲蓄:

        師:剛剛我們還了解到,除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還有國債和教育儲蓄。

        出示教育儲蓄的相關資料,并讓學生仔細閱讀,了解一年和三年按照定期的利率進行計算,六年的按照定期存款五年期的利率進行計算,教育儲蓄免征利息稅

        國債:

        教師出示國債資料,并讓學生了解國債,知道國債是一種國家發(fā)行的債券,它也分為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別是多少,并知道國債的利率比定期存款的利率還要高,而且國債也是免征利息稅的。

        定方案,算利息,比較后選取存儲方案:

        小組進行討論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據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

        老師巡視課堂,看學生定下了那些存儲方案,并進行計算指導。

        小組匯報方案,并說出本方案所獲得的利息分別是多少。

        最后老師把所有方案所獲得的利息列舉出來,并讓學生選取的存儲方案。

        【設計意圖: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把課堂交給學生,小組合作,自主討論定方案,自主計算利息并互相對答案檢驗,更能體現團隊合作在學習上的重要性】

        四、總結并出示課題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如何存款

        師:那怎樣的存款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呢?是不是利益越大就越好呢?

        生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此時出示本科課題“合理存款”)

        此時師再舉簡單例子1:如果只有10000元,而且生活還有用錢的,能不能直接把錢全部存定期6年?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說明。簡單例子2:如果有100000元,平時不怎么用錢的,能不能拿10000元存進銀行進行定期存六年?

        最后總結:合理存款,并不是利息越多越好,要結合實際選擇最為符合自己的存款類型才是最為合理的。

        【設計意圖:本課的研究的內容是“合理存款”,不單單是要存款,關鍵在于存款的合理性,除了選擇存款的種類和合適的存期,存款的前提和存款目的也是合理存款需要考慮的因素,讓生了解合理存款并能真正的做到合理存款】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用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簡單問題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 掌握十幾減5,4,3,2的退位減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經歷探索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過程中,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

        教學重點:

        用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方法的過程。

        教具準備:

        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藍天白云,天氣清涼,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小蝸牛舉行了一場精彩的表演。你們想看嗎? (出示:從美麗的大森林伸展到藍藍的天空,再到陸續(xù)飛落的降落傘) (生答)現在老師就帶小朋友一起來欣賞小蝸牛的跳傘表演(指向黑板課題:跳傘表演)。請看大屏幕。 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初學新課

        (初步探究) 用電腦出示課本第全景圖

        你說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提一個減法問題

        怎么列式?

        14-6=?該怎么算呢?下面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來

        14-6=8(個)

        還能夠提出不一樣的減法問題嗎?

        怎么列式?

        14-6=?該怎么算呢?下面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來

        14-7=7(個)

        觀察圖,理解圖意

        蝸牛在跳傘

       。1)背紅色降落傘的蝸牛比背黃色的多幾個?

        14-6

        紙上計算 14-6=8

       。2)背藍色降落傘的蝸牛比背紅色的少幾個?

        14-7

        14-7=7 引起興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引導釋疑

       。ê献鲗W習) 出示11頁例題

        提問: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幾個蛋?

        怎么列式?

        11-5=?如何計算

        用小棒演示 11-5=6(個)

        十幾減5會做了,那十幾減4,3,2呢?

        11-2=

        12-3=

        13-4=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