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時間:2025-08-30 07:49:28 科學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必備(10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必備(10篇)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jīng)過一年半的正規(guī)學習,已基本認識了科學這門學科,大多數(shù)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產(chǎn)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知道在科學課上認真聽講,能夠和同伴合作進行實驗操作,掌握了科學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土壤、天氣、月相、季節(jié)、材料、書、紙等方面的知識。具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不過,仍有少部份同學上課不能安靜的聽老師講課,也不喜歡和同伴合作交換,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因此科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教師要對這部份同學加強引導,端正其科學學習的態(tài)度,力爭使同學們都到達科學學習的基本要求。

        二、教材分析

        小學二年級下冊科學是最新修訂的科教版教材,包括兩個單元,共分為13課。由于是新教材,所以在本冊教材中融會了之前科學學習的一部份知識,如推力和拉力的知識,另外在修訂思路上面也有所改變,本冊教材覆蓋了新課標的相干要求,理順了內(nèi)容的邏輯關系,并且基于二年級學生水平,減少了知識容量,下降了學習要求,并且還設計了一些有料、有趣的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參與課堂、動手實踐的興趣。

        第一單元為《磁鐵》單元。包括七課內(nèi)容,分別為《磁鐵能吸引甚么》《磁鐵怎樣吸引物體》《磁鐵的兩極》《磁極與方向》《做一個指南針》《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鐵和我們的生活》。本單元從磁性、磁極兩個方面動身,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編排結構化的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調(diào)用過去的零散生活經(jīng)驗,在動手實踐和思考中構成對磁鐵較為全面的認識,指點學生將學習與利用有機結合起來,了解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磁鐵各部份磁力的強弱,磁鐵的兩極,兩極的相互作用等知識,并在視察磁鐵現(xiàn)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制簡易的指南針。

        第二單元主題為《我們自己》。包括六課內(nèi)容,分別為《視察我們的身體》《通過感官來發(fā)現(xiàn)》《視察與比較》《測試反應快慢》《發(fā)現(xiàn)生長》《身體的“時間膠囊”》。本單元是引導學生把眼光從外部世界轉移到自己的身體上,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體,知道我們的身體是由共同的外部結構和許多內(nèi)部結構構成的。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具有學習的功能。學生通過視察自己的身體發(fā)現(xiàn)自己在生長變化。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應用各種方法親身了解自己的身體,從而引發(fā)學生對自己身體的興趣,引導學生能夠關注自己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1、引導學生通過視察,了解磁鐵的不同形狀,知道磁鐵能夠吸引鐵和鎳,能夠隔空隔物吸鐵,知道磁力可以傳遞。

        2、指點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明白磁極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鐵能夠唆使南北,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3、引導學生通過做一個指南針的活動,進一步了解指南針的有關知識,體會磁鐵的磁化現(xiàn)象及磁鐵唆使南北的特性。

        4、引導學生了解磁鐵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廣泛利用,進一步體會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科學、應用科學的興趣。

        5、引導學生能夠從外部視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nèi)部的情況。

        6、知道通過感覺器官能夠獲得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點,用比較的方法辨認不同的事物,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視察到具體的事物,并以此辨別事實與想象。

        7、了解感覺器官的綜合應用,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作出反應。

        8、通過比較丈量,引導學生知道自己身體在生長變化,從而能夠關注自己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

        四、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學習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條件。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并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在教學的全進程中。

        2、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并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在教學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動身,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是真正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從而激起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習慣。

        3、通過學生適合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情勢,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將科學探究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利用于生活的思惟,培養(yǎng)學生勇于打破常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4、構建公道科學的嘉獎機制,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并在嘉獎機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5、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師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便不斷的改進。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nèi)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

        《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

        《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4.觀察月相》、

        《5.各種各樣的天氣》、

        《6.不同的季節(jié)》、

        《7.做大自然的孩子》。

        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升華(第7課)。

        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么;

        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

        第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

        第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tǒng)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nèi)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jié)與生命的聯(lián)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一系列活動,并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話題上來,將發(fā)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里來。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于一體,并體現(xiàn)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征——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

        《1.我們生活的世界》、

        《2.不同材料的餐具》、

        《3.書的歷史》、

        《4.神奇的紙》、

        《5.椅子不簡單》、

        《6.做一頂帽子》。

        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nèi)容的簡要分析:

        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

        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

        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fā)展和演變;

        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為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jīng)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xiàn)出原本沒有的性能;

        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為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tǒng)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

        第6課《做一頂帽子》為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jīng)歷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zhì)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里,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征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zhì)狀態(tài)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zhì)概念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diào)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據(jù)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xiàn)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nèi)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zhì),是功能化了的物質(zhì),人們利用材料設計制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并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拔覀兊牡厍蚣覉@”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節(jié)變化現(xiàn)象,舉例說出季節(jié)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

        ●知道太陽能夠發(fā)光發(fā)熱。

        ●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xiàn)象。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xiàn)象。

        ●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物質(zhì)的外在特征,

        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然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fā)現(xiàn)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會產(chǎn)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說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動植物的一些實例,初步形成珍惜動植物資源的意識。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3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nèi)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jīng)驗”引領下的內(nèi)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xiàn)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五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后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

        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xiàn)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diào)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和結構

        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jīng)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么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xiàn)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入手。

        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布、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了解水的三態(tài)、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了解空氣在哪里,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yǎng),植物外部特征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diào)查、了解等,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模仿與制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致、善于思考、善于動手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f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guī)范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nèi)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么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xiàn),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及過程的培養(yǎng)。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nèi)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第1課

        第二周:第2、3課

        第三周:第4 、5課

        第四周:第6、7課

        第五周:第8課

        第六周:第9課

        第七周:第11、10課

        第八周:第12課

        第九周:機動

        第十周:復習

        第十一周: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第13、14課

        第十三周:第15、16課

        第十四周:第17、18課

        第十五周:第19課

        第十六周:第21、20課

        第十七周:第22、23課

        第十八周:拆裝玩具

        第十九周:科學探索的故事

        第二十、二十一周:機動

        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試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4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年級學生共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2.兩個班的孩子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后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guī)則,初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shù)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guī)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shù)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操縱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摹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xiàn)象。

        4.兩個班的孩子還是有些差別,一班的孩子較為活潑頑皮,二班的孩子紀律意識強一些,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情況調(diào)整教學,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nèi)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yǎng)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2.本教材游戲較多,通過游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愛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qū)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的節(jié)假日]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關注身邊最常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濃濃的親情,而且還通過延伸、拓展學習,讓孩子們了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關注祖國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傳統(tǒng)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集中進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相結合,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guī)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yǎng)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場所]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yǎng)成遵守秩序,愛護環(huán)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huán)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做起,了解家鄉(xiāng)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chǎn),熟悉為家鄉(xiāng)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四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

        2.根據(jù)小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采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3.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托,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4.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5.課程中積極發(fā)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fā)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蘊含的規(guī)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計劃表

        第一周:第一課假期有收獲

        第二周:第二課周末巧安排

        第三周:第三課歡歡喜喜慶國慶

        第四面:第四課團團圓圓過中秋

        第五周:第五課我愛我們班

        第六周:第六課班級生活有規(guī)則

        第七周:第七課我是班級值日生

        第八周:第八課裝扮我們的教室

        第九周:第九課這些是大家的

        第十周:第十課我們不亂扔

        第十一周:第十一課大家排好隊

        第十二周:第十二課我們小點兒聲

        第十三周:第十三課我愛家鄉(xiāng)山和水

        第十四面:第十四課家鄉(xiāng)物產(chǎn)養(yǎng)育我

        第十五周:第十五課可親可敬的家鄉(xiāng)人

        第十六周:第十六課家鄉(xiāng)新變化

        機動:四課時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5

        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nèi)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4、觀察月相》、《5、各種各樣的天氣》、《6、不同的季節(jié)》、《7、做大自然的孩子》。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arr;具體認識(第2—6課)arr;討論升華(第7課)。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么;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第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第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tǒng)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nèi)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jié)與生命的聯(lián)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一系列活動,并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話題上來,將發(fā)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里來。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zhì)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里,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征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zhì)狀態(tài)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zhì)概念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diào)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據(jù)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xiàn)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nèi)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zhì),是功能化了的物質(zhì),人們利用材料設計制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并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學情分析

        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教學目標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描述一年中季節(jié)變化現(xiàn)象,舉例說出季節(jié)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知道太陽能夠發(fā)光發(fā)熱。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xiàn)象。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

        (2)科學探究目標?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xiàn)象。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

        (3)科學態(tài)度目標發(fā)展探究物質(zhì)世界的興趣。實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發(fā)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體驗創(chuàng)造產(chǎn)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意識到材料對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yōu)缺點,倡導節(jié)能環(huán)保。體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了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后的產(chǎn)物,給人類的生活、發(fā)展帶來了便利。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復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nèi)在品質(zhì)。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shù)膸椭椭笇,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shù)姆绞矫枋鲎约合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學進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學內(nèi)容

        12018、9、2-9、8始業(yè)教育(科學第一課)

        29、9-9、151-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39、16-9、221-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

        49、23-9、291-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59、30-10、6國慶放假

        610、7-10、131-4、觀察月相

        710、14-10、201-5、各種各樣的天氣

        810、21-10、27機動

        910、28-11、31-6、不同的季節(jié)

        1011、4-11、101-7、做大自然的孩子

        1111、11-11、17第一單元學習梳理

        1211、18-11、242-1、我們生活的世界

        1311、25-12、12-2、不同材料的餐具

        1412、2-12、82-3、書的歷史

        1512、9-12、15機動

        1612、16-12、222-4、神奇的紙

        1712、23-12、292-5、椅子不簡單

        1812、30-20xx、1、5元旦放假

        191、6-1、122-6、做一頂帽子

        201、13-1、19第二單元學習梳理

        211、20-1、26學期總結評價

        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將根據(jù)具體情況作適當調(diào)整。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6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nèi)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拔覀兊牡厍蚣覉@”單元共7課,分別是《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4.觀察月相》、《5.各種各樣的天氣》、《6.不同的季節(jié)》、《7.做大自然的孩子》。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升華(第7課)。

        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么;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第

        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第

        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tǒng)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nèi)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jié)與生命的聯(lián)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一系列活動,并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話題上來,將發(fā)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里來。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于一體,并體現(xiàn)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征——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zhì)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里,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征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zhì)狀態(tài)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zhì)概念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diào)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據(jù)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xiàn)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nèi)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zhì),是功能化了的物質(zhì),人們利用材料設計制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并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1.我們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書的歷史》、《4.神奇的紙》、《5.椅子不簡單》、《6.做一頂帽子》。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nèi)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fā)展和演變;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為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jīng)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xiàn)出原本沒有的性能;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為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tǒng)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第6課《做一頂帽子》為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jīng)歷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

        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拔覀兊牡厍蚣覉@”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 ●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xiàn)象。

        (1)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xiàn)象。●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知道太陽能夠發(fā)光發(fā)熱。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衩枋鲆荒曛屑竟(jié)變化現(xiàn)象,舉例說出季節(jié)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

        (2)科學概念目標

        ●體驗創(chuàng)造產(chǎn)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 ●發(fā)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 ●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駥嵤虑笫堑孛枋霾牧系奶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發(fā)展探究物質(zhì)世界的興趣。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復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窳私猱斍霸S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后的產(chǎn)物,給人類的生活、發(fā)展帶來了便利。 ●體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褚庾R到材料對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yōu)缺點,倡導節(jié)能環(huán)保。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shù)膸椭椭笇,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shù)姆绞矫枋鲎约合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zhì)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zhì)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yǎng)得到相當?shù)呐囵B(yǎng),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yōu)等生表現(xiàn)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后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tài)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態(tài)勢一般。

        三、教材分析:

        由“微小世界”“物質(zhì)的變化”“宇宙”和“環(huán)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xiàn)象、數(shù)據(jù)轉化為證據(jù),利用證據(jù)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guī)律發(fā)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制作的項目,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制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才能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fā)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xù)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 生及時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jù),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xiàn)象和事實出發(fā),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 結,得出結論,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應該基于對證據(jù)意識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jù)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zhì)疑,來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xiàn)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學興趣小組的各項活動。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nèi)容

        1 20xx.9.2-9.8 始業(yè)教育(科學第一課)

        2 9.9-9.15 1-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3 9.16-9.22 1-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

        4 9.23-9.29 1-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5 9.30-10.6 國慶放假

        6 10.7-10.13 1-4.觀察月相

        7 10.14-10.20 1-5.各種各樣的天氣

        8 10.21-10.27 機動

        9 10.28-11.3 1-6.不同的季節(jié)

        10 11.4-11.10 1-7.做大自然的孩子

        11 11.11-11.17 第一單元學習梳理

        12 11.18-11.24 2-1.我們生活的世界

        13 11.25-12.1 2-2.不同材料的餐具

        14 12.2-12.8 2-3.書的歷史

        15 12.9-12.15 機動

        16 12.16-12.22 2-4.神奇的紙

        17 12.23-12.29 2-5.椅子不簡單

        18 12.30-20xx.1.5 元旦放假

        19 1.6-1.12 2-6.做一頂帽子

        20 1.13-1.19 第二單元學習梳理

        21 1.20-1.26 學期總結評價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技活動素養(yǎng)為宗旨, 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 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zhì)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它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 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 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 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 科技制作、 科技應用、 專題研究和創(chuàng)新發(fā)明等方面的內(nèi)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 科技發(fā)明、 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了解我國歷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現(xiàn)在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 每方面的內(nèi)容遵循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的原則, 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nèi)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 突出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 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特別是一些反應現(xiàn)代科技成果和與人們生活、 生產(chǎn)緊密聯(lián)系,操作性強的內(nèi)容, 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diào)查、開展科學研究、 進行科學探索和制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

        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jīng)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

        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fā)展的責任感。

        3、發(fā)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fā)展學生的動手

        能力,養(yǎng)成探究學習的態(tài)度和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shù)乩眯畔⒌哪芰Α?/p>

        5、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

        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fā)他們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6 、養(yǎng)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

        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

        四、學情分析

        作為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講, 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 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方法, 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 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yǎng),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 要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 逐步養(yǎng)成預見、 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shù)據(jù)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五、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

        習。 要學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說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著教師的

        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9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nèi)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

        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

        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4、《觀察月相》

        5、《各種各樣的天氣》

        6、《不同的季節(jié)》

        7、《做大自然的孩子》

        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升華(第7課)。

        具體介紹如下:

        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么;

        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

        第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

        第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tǒng)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nèi)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jié)與生命的聯(lián)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一系列活動,并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話題上來,將發(fā)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里來。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于一體,并體現(xiàn)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征——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zhì)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里,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征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zhì)狀態(tài)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zhì)概念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diào)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據(jù)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xiàn)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nèi)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zhì),是功能化了的物質(zhì),人們利用材料設計制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并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安牧稀眴卧6課,分別是

        1、《我們生活的世界》

        2、《不同材料的餐具》

        3、《書的歷史》

        4、《神奇的紙》

        5、《椅子不簡單》

        6、《做一頂帽子》

        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nèi)容的簡要分析:

        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

        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

        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fā)展和演變;

        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為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jīng)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xiàn)出原本沒有的性能;

        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為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tǒng)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

        第6課《做一頂帽子》為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jīng)歷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拔覀兊牡厍蚣覉@”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xiàn)象。

       。1)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xiàn)象。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知道太陽能夠發(fā)光發(fā)熱。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描述一年中季節(jié)變化現(xiàn)象,舉例說出季節(jié)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

       。2)科學概念目標

        體驗創(chuàng)造產(chǎn)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發(fā)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實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發(fā)展探究物質(zhì)世界的興趣。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復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了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后的產(chǎn)物,給人類的生活、發(fā)展帶來了便利。體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意識到材料對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yōu)缺點,倡導節(jié)能環(huán)保。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四、具體教學措施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0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1)班共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二年級(1)班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二、教材分析: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nèi)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土壤——動植物的樂園》、《太陽的位置和方向》、《觀察月相》、《各種各樣的天氣》、《不同的季節(jié)》、《做大自然的孩子》。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升華(第7課)。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么;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第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第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tǒng)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nèi)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jié)與生命的聯(lián)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一系列活動,并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話題上來,將發(fā)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里來。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于一體,并體現(xiàn)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征——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同材料的餐具》、《書的歷史》、《神奇的紙》、《椅子不簡單》、《做一頂帽子》。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nèi)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fā)展和演變;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為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jīng)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xiàn)出原本沒有的性能;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為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tǒng)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第6課《做一頂帽子》為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jīng)歷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zhì)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里,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征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zhì)狀態(tài)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zhì)概念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diào)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據(jù)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xiàn)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nèi)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zhì),是功能化了的物質(zhì),人們利用材料設計制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并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拔覀兊牡厍蚣覉@”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三、教學目標: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節(jié)變化現(xiàn)象,舉例說出季節(jié)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xiàn)象。

        ●知道太陽能夠發(fā)光發(fā)熱。

        ●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xiàn)象。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xiàn)象。

        ●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物質(zhì)的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然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fā)現(xiàn)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會產(chǎn)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說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動植物的一些實例,初步形成珍惜動植物資源的意識。

        ●注重法制教育的滲透,根據(jù)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和相關的思想滲透。

        2、“材料”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據(jù)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能來描述,也可以根據(jù)這些性能來區(qū)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決定材料的用途。

        ●通過科學技術可以將自然界的各種材料利用起來,材料經(jīng)過加工可能改變原有的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復使用,一些廢棄的物品可以用來制造新的產(chǎn)品。

       。2)科學探究目標

        ●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并識別構成物品的各種材料,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用科學詞匯初步描述常見材料的特征。

        ●根據(jù)可觀察到的特征和性質(zhì),對物品和材料進行描述、比較和分類。

        ●利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

        ●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過口述、圖示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設計與想法,并完成任務。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發(fā)展探究物質(zhì)世界的興趣。

        ●實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

        ●發(fā)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

        ●體驗創(chuàng)造產(chǎn)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材料對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yōu)缺點,倡導節(jié)能環(huán)保。

        ●體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

        ●了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后的產(chǎn)物,給人類的生活、發(fā)展帶來了便利。

        ●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復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

        ●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nèi)在品質(zhì)。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shù)膸椭椭笇В朴谶x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shù)姆绞矫枋鲎约合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五、教學進度表:

        二年級1班科學科教學內(nèi)容周進度表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科學上冊科學教學計劃06-18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08-29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06-08

      上冊科學教學計劃3篇08-09

      上冊科學教學計劃三篇09-14

      二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10篇)08-31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上冊02-21

      小學科學上冊教學計劃02-28

      上冊科學教學計劃七篇09-09

      小學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