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10-15 09:07:56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模板6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通過有計劃的分工合作,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

        2、探索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壘高,發(fā)展幼兒空間想象力,及使用測量工具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牛奶盒40個(4份);卷尺一個;記號筆(紅黑各一只);記錄紙;黑板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形成小組

        交代任務,四人一組進行小組游戲,并給小組起名。

        師在黑板上設計表格,并將每隊自己確定的標記請隊員畫在表格上。如(草莓隊、西瓜隊等)

        提出游戲要求:四人合作壘高,要求壘的穩(wěn),所有的牛奶盒必須搭完,鈴聲響游戲結束。

        二、初次合作壘高

        幼兒壘高,教師巡視。

        三、小結初次壘高

        成功了嗎?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標記表示;失敗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請每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記錄。

        討論為什么壘的有高有矮?(不一樣的搭法有不一樣的高度)

        四、再次壘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穩(wěn)。

        五、討論

        1、哪組最高?怎么看出來?

        2、測量。師示范測量,幼兒在表格中記錄。

        3、為什么一樣多的牛奶盒會搭的不一樣高。

        六、第三次壘高,決出冠亞軍

        幼兒自己測量壘高成績,記錄在表格中,決出冠亞軍。

        討論用什么標記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體討論

        怎么樣才能壘的高又穩(wěn)?

        高:豎起來的層數(shù)越多越高。

        穩(wěn):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兩個橫放在一起。

        還要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絲綢和玻璃摩擦之后,能產(chǎn)生靜電的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遷移運用所獲得的感性經(jīng)驗,自制小玩具,激發(fā)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玻璃板、薄紙、大頭針、絲綢布料

        2、在干燥的天氣進行活動,因為干燥的天氣容易產(chǎn)生靜電

        三、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認識“小指人”,激發(fā)探索的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一張薄紙)

        師:“現(xiàn)在老師用剪刀剪一下,變成了什么?”(老師剪成幾個1.5——2厘米高的小紙人,要使小紙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紙人中間插上一根大頭針)

        2、師:“可愛的小紙人,請你們給小朋友跳個舞吧!”幼兒發(fā)現(xiàn)“小紙人”沒有跳舞。師問:“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跳起舞呢?”

        3、請幼兒用各種辦法讓“小紙人”跳動,誰想出來的辦法好。

        二、引導幼兒探索并進行交流

        1、幼兒第一次動手操作與觀察,探索如何使“小紙人”跳舞。(幼兒可用輔助材料或不用輔助材料)

        2、幼兒集中后交流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并提出道理師:“你是怎么使小紙人跳舞的呢?”幼兒回答并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搖。

        最后教師幫助幼兒小結:由于力的作用,小紙人會跳動。

        3、師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這些,還有方法使小紙人跳舞嗎?)

        師把小紙人放在桌子上,然后在離小紙人上面1厘米處擱上一塊玻璃班,師用絲綢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紙人就開始翩翩起舞(附圖)

        4、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進行嘗試,尋找答案,幼兒每人操作實驗

        5、幼兒集中

        師問:“你是怎么使小紙人跳舞的?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能使小紙人跳舞呢?”

        幼兒充分回答后,鼓勵幼兒長大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啟發(fā)自制玩具

        1、教師出示自制玩具:用輕薄材料制成的小動物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制各種玩具。

        2、幼兒動手自制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3、請做好玩具的幼兒用絲綢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們跳舞,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餅干變化的神奇和有趣。

        2.能仔細觀察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通過多種方式感知餅干的變化。

        活動準備:

        1 . 經(jīng)驗準備:初步了解、認識多種餅干的形狀、顏色和味道。

        2 . 物質準備:各種各樣的餅干若干;點心盤、碗、牛奶、毛巾人手一塊;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調動經(jīng)驗。

        指導語:小朋友,你們吃過什么樣的餅干?

        2.觀察餅干,說餅干的樣子。

        (1)觀察老師發(fā)放的餅干,通過各種感官觀察并相互分享、交流。

        指導語:看看你的餅干是什么樣子?摸摸是什么感覺?聞聞是什么氣味?嘗嘗是什么味道?

       。2)再次觀察,并給餅干分類。

        3.品嘗餅干,說餅干的樣子。

       。1)比較觀察發(fā)放的餅干。

        指導語:看看這塊餅干和剛才的那塊一樣嗎?

        (2)拿一塊餅干,嘗一嘗。

        指導語:是什么味道?和剛才那塊餅干味道一樣嗎?看看餅干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還和剛才一樣嗎?

       。3)再次咬餅干,說說發(fā)生的變化。

        4.泡餅干,觀察變化。

       。1)猜測泡過牛奶的餅干的變化。

        指導語:如果把你手上的餅干放在牛奶里泡一泡會有什么變化呢?

       。2)觀察泡過牛奶的餅干的變化。

        指導語:這塊餅干是什么樣子的?和剛才那塊一樣嗎?

       。3)嘗一嘗泡過牛奶的餅干,了解味道的不同。

        指導語:你能把杯里的餅干撈起來嗎?試試看?嘗一嘗?

       。4)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指導語:餅干變得怎么樣了?摸起來怎么樣?吃起來怎么樣?

        5.師幼共同小結,活動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傳聲筒是來自于幼兒生活中的探索內容,是幼兒既感到熟悉又有探索興趣的玩具。本次活動的開展就是借助這一幼兒感興趣又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材料,在開放式的活動環(huán)境中來激發(fā)小班幼兒大膽提問的意識。

        教學目標:

        1、對傳聲筒產(chǎn)生興趣,喜歡參與探索,能大膽地提問。

        2、知道傳聲筒的名稱及玩法,學習與同伴合作活動。

        教學準備:

        1、自制各色長短不一的傳聲筒16根(空心的和塞有布條的各半),放置于活動室中。

        2、擬人化的“小問號”符號一個。

        3、幼兒的.問題記錄紙一大張。

        教學過程:

       。ㄒ唬┮}激趣:

        1、(出示傳聲筒):小朋友,你們看,這里有這么多的玩具,讓我們來玩一玩吧。

        2、幼兒自由玩(多種玩法),教師觀察引導。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傳聲筒這一玩具,激發(fā)幼兒對傳聲筒產(chǎn)生興趣。

       。ǘ┯變鹤杂赏?zhèn)髀曂,發(fā)現(xiàn)問題:

        1、幼兒學習、交流傳聲筒的玩法。

        你玩過傳聲筒嗎?它可以怎么玩?

        2、幼兒自由玩?zhèn)髀曂玻處熡^察指導。

        (可引導幼兒相互交換傳聲筒玩)

        3、引導幼兒提問:

        傳聲筒好玩嗎?玩了傳聲筒,你想知道什么?(用擬人化的小問號來鼓勵孩子大膽提問)

        在幼兒提出問題的同時,請配班老師在大記錄紙記錄下孩子們的

        問題。

        (三)活動的延伸:

        小朋友們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的問題,大家都是聰明的小問號。今天回家后我們可以問問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動腦筋來解決,下次請你來當小博士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較之以前的小班科學活動有了很大的改變,打破了以往科學活動比較封閉的傳統(tǒng)活動模式,讓孩子們在一個輕松、開放的環(huán)境中,在與材料不斷地互動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顒拥某晒χ幹饕w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huán)境體現(xiàn)自由性。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打破了前兩次活動中請孩子們用小椅子圍坐成半圓形的傳統(tǒng)的活動模式,讓孩子們席地而坐自由地與同伴、老師一起玩,在這樣一個輕松、自由、開放、生活化的環(huán)境中,使孩子們對傳聲筒產(chǎn)生興趣,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從今天的活動來看,采用這樣開放的活動模式,我認為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孩子們所提出的問題也是比較多的。

        2、活動內容凸現(xiàn)生活性。

        此次活動內容是好玩的傳聲筒,它來源于幼兒的游戲活動,是幼兒既感到熟悉又有強烈的探究興趣的玩具。借助這一生活化、趣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材料,幼兒在活動中玩得開心,學得輕松。

        3、活動過程呈現(xiàn)輕松性。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改變以往孩子們統(tǒng)一的取放操作材料的環(huán)節(jié),讓傳聲筒始終是拿在孩子們的手中,孩子們隨時可以去玩去發(fā)現(xiàn),從而使孩子們在與材料不斷的互動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4、活動材料體現(xiàn)多樣性。

        在材料提供上,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多種顏色、各種長短、空心的以及內塞布條的等傳聲筒,目的是在孩子們充分觀察、認識傳聲筒的基礎上,拓展他們提問的空間。

        5、活動策略多樣性。

        活動中,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采取了多種引導策略,如環(huán)境感染策略、材料提供策略、問題示范策略、形象物激勵策略、教師角色轉變策略等來激發(fā)孩子大膽地提問。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他們對傳聲筒的探索興趣很高,在不斷的玩中也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6、教師的角色轉變

        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xiàn),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

        活動建議:

        1、如何在開放式的活動環(huán)境中更好地吸引孩子們注意力,把活動目標落到實處?

        2、面對孩子的發(fā)現(xiàn),教師采取怎樣的有效回應策略,幫助幼兒對經(jīng)驗進行梳理和提升?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鍛煉幼兒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的功能。

        2、通過對調料的認識,使幼兒學會簡單的使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提高生活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努力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調料分類放好。

        2、黃瓜、西紅柿、豆腐皮、蔥、胡蘿卜、火腿、白蘿卜等切好分盤。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環(huán)境布置“寶貝廚房”一處。

        活動過程

        一、布置活動室,將調料分盤放好。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歡迎大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先請小朋友參觀一下寶貝廚房的調料大世界。”音樂起,幼兒直接進入寶貝廚房參觀已準備的各種調料,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味道,注意參觀時的秩序和衛(wèi)生。

        二、幼兒參觀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并利用調料制作簡單的涼菜。

        1、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是哪些調料?”幼兒回答:“白糖、雞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再請幼兒說出是如何知道這些調料的,引導幼兒分別從嗅覺和味覺、視覺的感受說出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例如糖甜、鹽和醬油咸、味精鮮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盤調好的菜,請幼兒品嘗并說出菜中用到的調料。教師總結各種調料的味道和作用:人們使用調料是為了做菜時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簡單說明調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來殺菌消毒;鹽可以加水稀釋用于傷口或皮膚消毒;如果有燒傷和燙傷可以用醬油涂抹,減輕傷痛;涂抹香油可以減輕嬰幼兒口瘡等痛苦。

        3、出示各種切好的菜類,先請幼兒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這些菜的吃法,調制涼菜。

        教師:“今天,我們用這些調料和蔬菜自己來做涼拌菜好嗎?”請幼兒分四組進行活動。每組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挑選調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衛(wèi)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各種菜加入調料用筷子進行攪拌,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沖突,每一個菜有其突出的特點,四組小朋友的菜盡量不重復。攪拌完畢之后幼兒試嘗,然后根據(jù)不足進行補充加料。如淡的加鹽,咸的加點雞精或醋等。教師提醒幼兒不要將調料撒到外邊,如果有用抹布隨時清理。

        4、請幼兒將調好的菜裝盤,為菜起名并做簡單介紹。介紹的語言形式為:我們的菜名是* * *,用的主料是* * *,調料是 * * *。希望大家喜歡。菜品名稱參考:西紅柿拌白糖(火燒冰山)、涼拌豆腐皮(可加入黃瓜絲、胡蘿卜絲等,又名三彩絲。)、黃瓜火腿(紅點點、綠點點)、糖醋蘿卜絲等。

        三、請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品嘗,教師表揚幼兒愛勞動,友好合作。提議幼兒在家?guī)桶职趾蛬寢屪隽λ芗暗募覄帐隆?/strong>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斜面與滾動現(xiàn)象,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在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2.引導幼兒分析操作錄表并概括實驗結果,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致的實驗態(tài)度;

        3.體驗與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動手操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制作會翻跟頭的電池娃娃(圖1)。

        (1)制作材料

        廢舊1號電池人手一個;長20厘米、寬7厘米的卡紙人手一張;長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人手四張;透明膠、水彩筆、剪刀等。

        (2)制作方法

        a.將1號廢舊電池橫著包在長20厘米、寬7厘米的卡紙中間;

        b.兩頭用兩張長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封口;

        c.在另兩張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上畫上兩個可愛的娃娃,剪下來貼在卡紙中間。

        2.同等長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樣高度的水彩筆盒子若干,鉛筆,吸管,粉筆,記錄單等。

        活動過程

        1.設疑,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請幼兒自由地在板子上玩電池娃娃,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幼兒:只要用力一推,電池娃娃就會在板子上翻跟頭,很有趣。

        (2)教師:如果不用力推,怎樣使電池娃娃從板子的一頭很快地滾到另一頭?

        幼兒討論并合作嘗試,交流探索后的發(fā)現(xiàn):只要把板子的一頭用積木或水彩筆盒墊高,然后把電池娃娃放在高的一頭,就是不用力推,電池娃娃也會很快地從板子高的一頭滾到另一頭。

        (3)教師分別請幾位幼兒進行演示:有的幼兒用一盒水彩筆盒子墊在板子的一頭,有的用了兩盒,也有的用了三盒,這樣就出現(xiàn)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電池娃娃滾動的速度之間的關系

        (1)教師:同樣的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滾下來,速度一樣嗎?

        幼兒:可能是一樣快;也可能是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也許是從低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

        教師出示記錄表(表1),引導幼兒用水彩筆盒數(shù)的多少來區(qū)別斜坡的高低,并記錄自己的猜想。(在相應的表格中打“√”)

        (2)教師: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么辦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從高坡上滾下來滾得快,還是從低坡上滾下來滾得快?或者是一樣快呢?

        幼兒:可以兩個小朋友一組來做實驗,只要把電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兩塊板子上,同時松開手,讓屯池娃娃從高的一頭滾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結果了。

        (3)幼兒合作實驗,教師提示幼兒:兩位小朋友要同時松開手,并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后要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里(圖2、圖3)。

        (4)幼兒交流、討論實驗情況

        教師:你們剛才是怎么玩的?你們的猜想和實驗結果一樣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幼兒:我們兩人每人拿一個電池娃娃,同時松開手,發(fā)現(xiàn)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和我們猜想的不一樣。

        幼兒:我們兩人輪流玩的,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分別拿一個電池娃娃,兩手同時松開,另一個小朋友記錄。我們也發(fā)現(xiàn)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實驗結果和我們猜想的一樣……

        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結果越明顯。有時候我們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科學的實驗才能知道答案。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6-21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