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通用22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xí)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
離開故鄉(xiāng)湖州有四年多了。這江南小城,曲曲的石板小路,蒙蒙的清明煙雨,就像一幅淡推精致的水墨畫,不時會在我腦海中展開。當(dāng)然,與家鄉(xiāng)關(guān)聯(lián)的記憶,還有許多是故鄉(xiāng)的風(fēng)味小吃。這些故鄉(xiāng)的小吃,蘊藏著古老的文化,悠悠的時光,給我的童年帶來了許多歡樂。
在湖州有一種粽子,名字很特別,叫“諸老大粽子”。這種粽子與相鄰城市嘉興粽子不一樣,形狀呈長條形,寬約6一7cm,長約20cm,分量也只是嘉興粽子的1/3大。有一次,我問爺爺為什么兩種粽子有這樣的不同。爺爺笑道:“喊,這是與兩地的地理位置不同有關(guān)。”“是嗎?”我詫異道!皼]錯,”爺爺想了想,說道,“因為嘉興在鐵路干線上,交通便利。據(jù)說在民國初年,有很多腳夫在鐵路上做事,要干力氣活,帶上幾個嘉興粽子,分量大,又耐饑,很方便。而湖州是那種典型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生活悠閑,人們在茶樓里聽評彈,嗑瓜子,餓了吃幾口小小的粽子,很是愜意!甭牋敔斶@么一講,我還真明白了這粽子名字的.由來。
“諸老大粽子”在江南一帶是很有名的。清朝光緒年間,一位叫諸光潮的茶食店學(xué)徒潛心研究,創(chuàng)立了色香味形與眾不同的“諸老大粽子”。1928年“諸老大粽子”在全國西湖博覽會上獲土特產(chǎn)獎后,聲名遠揚。到過湖州的人一定想去嘗嘗這獨特的粽子,而在湖州的人,除了有好口福外,還創(chuàng)造了獨有的口頭文化。因為“諸老大粽子”小巧玲瓏,樣子可愛,一口口的吃正好。如果橫過來吃粽子,情況就不一樣了。有形容一個人樣子難看,嘴巴大,或是這人夸夸其談,自以為是,就叫他“橫吃諸老大粽子”!
小時候我體弱多病。一當(dāng)感冒發(fā)熱的時候,除了打針吃藥,我什么東西也不想吃?粗鵂敔斈棠虈诖策,和爸爸媽媽不展的眉頭,我知道他們最愛聽的是:“爺爺,我餓了!泵慨(dāng)這時,全家人的心情都會飛揚起來。爺爺問:“寶寶,你吃什么?”“周生記!”“唆!我這就去買!”等爺爺騎著自行車走后,我就開始嫌時間過得慢了。
周生記餛飩是湖州“四大名點”之一,其選料精良,以豬前腿肉為主料,筍衣芝麻為輔料,薄韌皮子不破不散,煮熟后以其形狀被譽為“雙羽鳥”,配以特制苦油、蔥花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也有許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七夕,清明等等但我最喜歡的,最難忘的還是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大家都會掛艾葉,賽龍舟,放風(fēng)箏,但是在我的家鄉(xiāng),最常見的慶祝端午節(jié)的方式是包粽子。
每到端午節(jié)這天,一大家子人便會忙活起來,爸爸媽媽先去集市買好糯米,紅豆,紅棗,粽葉,棉線等等。
接著,首先選擇上好的圓糯米,(糯米有兩種,長糯米不適合包粽子,因為沒有圓糯米粘性足,口感糯)。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可以放些紅豆、紅棗等等。
這里用到的'是粽子葉,而不是蘆葦葉,如果初次包粽子,粽子葉是首選,蘆葦葉比較窄,要用好幾片才能包一個粽子,新手包這樣的粽子就會手忙腳亂,而粽子葉頁面寬大,只要一片就可以包完整個粽子。
只見外婆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形滿滿地填上餡料,填到溢出來的樣子,這樣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餡料充滿整個粽子。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卷起來。卷到最后留一點尾巴最后尾巴全部卷起來,用大拇指壓住。最后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折過來。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散開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接著,我們又做了好幾個,最后是煮粽子,將粽子放入鍋中煮1個小時左右,一盤香糯可口的粽子就做好了。
大家圍坐在一桌,一起邊吃粽子邊向我們講述關(guān)于粽子的故事。這粽子,凝聚了故鄉(xiāng)濃濃的情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3
端午節(jié)快到了,我又聞到了故鄉(xiāng)粽子的清香。
在我的記憶中,故鄉(xiāng)不遠處的江邊有一片茂密的蘆葦。四五月間,一望無際的葦葉猶如綠色的綢帶,向著遠處緩緩鋪開。牛乳般的晨嵐暮靄氤氳在蘆葦叢中,仙境一般。端午前的兩三天,村里的人便扎著頭巾,提籃背簍的`鉆進蘆葦叢采葦葉,他們活象抗戰(zhàn)時青紗帳中的武工隊員。但個個都洋溢著喜悅的笑臉。約摸一兩個小時,一籃一簍的葦葉就采回來了。
葦葉采回來,還要用沸水燙一會兒,洗凈上面的灰塵,這樣,葦葉才變成了粽葉。
接下去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眼里,母親是個包粽子的高手:只見她信手拿來一張粽葉,左手捏緊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在這空心的圓錐形里插上一根筷子,舀些糯米放在里面,均勻的搖動筷子,使粽葉把糯米裹得緊緊的,再兩手捏緊粽葉,用麻繩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上兩圈,結(jié)上麻繩,這樣一個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的粽子,五個一串,五個一串的編在一起,放入大鍋里蒸煮。等粽子煮熟的過程是個享受的過程,也是個垂涎欲滴的過程。記得小時候一聞到粽子的清香,我就饞得在灶前灶后直打轉(zhuǎn)。粽子煮熟了,我便迫不及待的撥開粽葉,用兩根筷子戳入熟透的粽子上,蘸著白糖有滋有味的慢慢吃個夠。
這時候,滿村人都吃粽子。他仍不僅自己吃還請左鄰右舍品嘗,還把包得最好的粽子送親戚,送長輩。
一天,聽說村頭王老先生還把幾個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說是給一個沉睡在江中的名叫屈原的人吃。我當(dāng)時糊涂了:人死在江中還能吃粽子,這是什么人呀?我回家問了母親,一字不識的母親不能給我準(zhǔn)確的答案,只是說:“屈原是個為老百姓做好事的神仙。”但這樸素這話語啟迪了我——一心為老百姓、為國家人,老百姓永遠記住他。
長大后,我東奔西走,聽過許多關(guān)于粽子的故事,可總覺得那些故事沒有兒時聽的故事感人;吃過許多種粽子,什么艾香粽子,薄荷香粽子,豆沙粽子,蓮子粽子,松仁粽子,火腿粽子……總覺得沒有媽媽包的粽子好吃!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我更加思念故鄉(xiāng),懷念母親。依稀間,那粽子的清香又在我的心頭彌漫……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4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
端午是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zhǔn)備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最先想到的應(yīng)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棗子,家里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里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后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dāng)子彈,瞄準(zhǔn)射擊。當(dāng)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xí)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里,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就順利閉幕了。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5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每到中夏時節(jié),端午節(jié)便帶著艾草的味道來到人們身邊。
端午節(jié)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而端午節(jié)的兩大重要傳統(tǒng):吃粽子和賽龍舟,也是由喂給魚兒求其不食用屈原尸身的飯團和打撈屈原遺體的船只演化而成。
可以想象,幾千年前,一只只漁船在汨羅江上一次又一次地打撈著屈原的遺體,船上和江邊,悲傷的漁民們把一個個飯團扔下江區(qū),期盼著魚兒不去吃掉屈原的遺體……
但在我的家鄉(xiāng)萬源,因為河水的原因賽不了龍舟,但粽子還是會做的。
天一亮,我便早早的起了床,卻發(fā)現(xiàn)媽媽正準(zhǔn)備出門,可見她起的更早。
“媽,你去哪?”
“買早餐,還要買些粽葉,肉,糯米什么的,好包粽子!
是的,我家的粽子一般是端午時現(xiàn)包現(xiàn)吃的。
約半小時后,媽媽提著材料和包子(早餐)回來了。
吃完早餐,便開始包粽子。
首先,把粽葉和棕繩清洗干凈,再把糯米清洗干凈并浸泡五六個小時。在這期間就把豬肉去皮,切成兩至三立方厘米的小塊。把肉塊和生抽,老抽,料酒,鹽,白糖等佐料一起放入湯碗中,腌制三到五小時。
然后,把粽葉放入熱水中煮十五分鐘左右,煮好撈出放到?jīng)鏊袀溆,這樣是因為煮過的'粽葉柔韌性好,在包的過程中不易破。
接著,把糯米的水分控干,放入一勺鹽,一勺老抽拌勻。
之后就可以包粽子了,取兩片粽葉,將一頭的硬角剪掉。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并往里面裝入糯米,塞入兩塊肉,裝上糯米,然后用勺子壓實。把上面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之后將兩側(cè)的葉子捏下去,折疊起來。
最后,只需要把粽子捆起來,煮熟即可。
餐桌上,我拿起一個粽子就大快朵頤,弟弟也囫圇吞棗地吃下幾個,就連平時細嚼慢咽的媽媽也大吃大喝起來,爸爸更是早已酒足飯飽。
節(jié)日有的不只是美食,更享受的是做美食的過程,真是樂在其中。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6
奶奶知道我們喜歡吃她做的粽子,夏初,就開始著手準(zhǔn)備了。
包粽子要有大芒葉,需要提前從山上摘回來曬干,用時在熱水中泡幾分鐘就可以了,有一種特別清香的味道,這是我們廣寧人特別喜歡的。奶奶把糯米洗干凈,倒上堿水,需要腌制十五分鐘,在等待的時間里,奶奶給煮好的紅豆加上了糖,扎粽子的竹篾也放在隨手拿到的地方,一切準(zhǔn)備就緒。
奶奶果然是個高手,一個個在她手里出產(chǎn)的粽子,大小均勻,形狀一樣,活生生的多胞胎粽子。我在一旁看著奶奶嫻熟的手勢,忍不住贊嘆一番。奶奶說:“這個很容易做的,不信,你試試!蹦棠桃徽f,我果然動了心,心里想:“這么簡單的事情,應(yīng)該難不倒我。”
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擺放芒葉,把糯米攤開,放紅豆在中間,把粽子包扎好,那么簡單的事情,我卻做得手忙腳亂,粽子沒有包扎好,糯米已經(jīng)撒了一地。我有點泄氣,奶奶安慰我說:“有些事情看似簡單,如果不得法,同樣會做不好的`。慢慢學(xué)吧。”奶奶都這樣說了,我能夠放棄嗎?我仔細觀察著奶奶的動作,研究著其中的要領(lǐng)。吸取這個教訓(xùn)后,我決定再來一次。
這次包粽子輕松多了,我擺葉子,攤糯米,放紅豆,扎粽子,動作一氣呵成。當(dāng)我拿著我的處女作時,驕傲地自夸了一番:“奶奶,跟你的水平差不多吧。”奶奶也開心地表揚了我:“做成這樣,已經(jīng)是很好了!蔽?guī)缀醯靡馔瘟恕?/p>
我與奶奶合力,粽子很快就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放在鍋里煮。
我們農(nóng)村的習(xí)慣,就是用柴火燒,煲出來的粽子特別香。奶奶架起了木柴,我負責(zé)看著火,只需要不時加一點柴上去就可以了。因為放了堿水,糯米容易煮爛,一個鐘頭后,就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家鄉(xiāng)的粽子特別香,它不僅僅凝聚了奶奶的愛,更讓我明白了:有些事情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7
你們是否都有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呢?不過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由于在端午節(jié)那天,我掌握了包粽子。
就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心里想:明天是否會有哪些驚喜呢?我懷著如此的問題睡著了。早晨,我迫不及待地換上衣服,忽然,廚房里傳來了一陣清香,“!”原來是粽子的香味呀!”我高興地說道。我立馬跑到廚房,發(fā)現(xiàn)奶奶正在包粽子呢!我的嘴巴不停得流口水,就在我流口水時,奶奶大聲地說:“呀!包粽子的'材料沒了。”我一聽,信心滿滿地說:“我助你找吧!”奶奶一聽,開心極了。
奶奶先教我怎么樣摘粽葉,第一要找又長又寬的粽葉,如此才好包一些。奶奶教完我摘粽葉后,大家找到了一棵千年竹,上面的竹葉就是粽葉,我看了之后,發(fā)現(xiàn)它都葉子比一般的竹葉長且寬。奶奶說:“摘的時候要小心,由于它長得長,邊上也會會劃到手,所以必須要細心。”我聽了后,開始小心翼翼地摘竹葉,過了幾分鐘,我和奶奶摘了一大半竹葉。下面就是糯米了,我想糯米是什么。奶奶說:“糯米其實就是一般的米,不過,包在粽子里,它就叫糯米!”我聽了后,心里想:原來粽子有這么多有趣的知識呀!所有些材料齊了后,奶奶和我開始包粽子,開始我不會包粽子,不過奶奶細致耐心地教著我,奶奶說:“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再用勺子把糯米舀在里面,然后把上面所剩的地方蓋在上面,接著用麻繩綁一圈,好了,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晚上,父親和母親回來,奶奶把今天所有些事講給她們聽,他們都夸我非常厲害哦!
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由于在那一天我掌握了包粽子。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8
說起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可是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從端午節(jié)開始說起吧。
提到端午節(jié)的頭等大事,那就是包粽子。
我和媽媽也不例外。這天,我們早早起床,準(zhǔn)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紅豆,綠豆,小米,栗子,花生仁,五花肉,最不能少的那就是粽子葉和糯米草。這不是粽子的材料,而是粽子的精華。
買好了材料,我和媽媽就來做包粽子的“準(zhǔn)備工作”了。只見媽媽把粽子的材料一一洗好,放入碗里。再拿起了葉子一片一片的用手給洗干凈,把它們裝進一個大盆里,這樣粽子的“準(zhǔn)備工作”就做好了。
終于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起三片葉子,把它們鋪在手心上,用一個勺子匙了一點糯米放在葉子上,把它鋪平。再匙了一勺小米,紅豆,綠豆,栗子,花生仁,再接著又舀了一勺糯米鋪在了上面。最后拿了幾片葉子包起來,拿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可愛的粽子就做好啦!看看,這一個個鼓鼓的粽子多像小枕頭!我躍躍欲試,也模仿著媽媽的樣子做了一個,不過也還算成功,沒有露餡,我開心極了,看著一個個“小枕頭”和笑呵呵的媽媽,不禁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要在端午節(jié)里吃粽子呢?
媽媽笑了笑說:“相傳在古代的`時候,楚國國王不務(wù)正業(yè),整天沉迷在酒色之中。楚國屈原多次勸阻后投入江中自盡了。人們?yōu)榱瞬蛔岕~蝦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包粽子投下江河中給魚蝦吃,于是就有了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習(xí)俗。”
我聽了媽媽講的故事,恍然大悟,原來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呀!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風(fēng)俗可真有趣呀!
我愛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我愛端午節(jié)。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9
“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個節(jié)日都有許許多多的風(fēng)俗習(xí)慣,端午節(jié)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在端午節(jié)里這里大大小小的習(xí)俗就可以裝一籮筐了。
說到端午節(jié)當(dāng)然少不了粽子這個主角了,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個習(xí)俗背后可是有個故事呢,我們先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傳說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是他五日悲憤不已自投羅江,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來到汩羅江,想去撈屈原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zhǔn)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的.丟進河里,據(jù)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大人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模仿一位醫(yī)師,拿一疼雄黃酒,倒進了江麗,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到屈原,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邊纏上一圈彩絲,最終成為粽子,這就是端午節(jié)來游的一個感人的小故事。
而我的家鄉(xiāng)不是用竹筒來裝竹子的,而是用粽葉來包,先將竹葉和糯米分開泡在水里,這樣他的口感會更加軟弱可口再后就是準(zhǔn)備好所用的材料:線繩各種豆和蜜棗,將粽葉和糯米浸泡三小時后,然后把粽葉卷成圓錐形狀,放入一層糯米中間,放入自己喜歡的食物,在碟上一層糯米,將葉子向下折到捏,再用繩子圍著粽子捆一圈,一定要捆緊,不然糯米會散出來,最后放進鍋里煮就行了,我們這還要煮蒜和雞蛋與粽子一起吃,吃完早飯我們還要在自家大門插上許多愛好艾蒿,還有一種清新的味道,小孩還會佩戴香囊或者五彩繩,有辟邪的功效。
這不一樣的習(xí)俗帶給大家,并不只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還有那一份難得的快樂。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甭牭竭@首兒歌,大家是不是就想起了端午節(jié)這天呢?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賽龍舟呢?爸爸告訴我:在春秋時代,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當(dāng)他聽說秦王想要陷害楚王時,就趕緊報告給楚王聽,可楚王并沒有相信屈原說的話,還把他流放到邊境,后來楚王果真被秦王給殺掉了,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難過,就抱石跳入汩羅江自盡了,當(dāng)?shù)匕傩斩急磺膼蹏椴俑袆恿,劃船到汨羅江,往江里投放用竹葉包的飯團,喂給魚蝦,希望魚蝦不要去吃屈原的身體。百姓在每年五月五日,便有了包粽子的習(xí)俗,因屈原是愛國詩人,那時的人們想找尋屈原的身體,就會劃船到汩羅江上找,也就演變成賽龍舟的習(xí)俗了。
我的`家鄉(xiāng)在韶關(guān),到了端午節(jié)也是不可缺少包粽子的。先把紅豆、花生、黃豆、肉、糯米……等食材準(zhǔn)備好(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來準(zhǔn)備,但是豆類的、糯米這兩樣?xùn)|西要提前泡)。把糯米加上食用堿和食用油,攪拌均勻,拿出一些干凈粽葉,拿著粽葉兩邊,向內(nèi)彎,合在一起,一個錐形就好了,先向里面放入一些糯米(這時候一定要拿好),接著放花生、紅豆、黃豆、肉、再包起來,用繩子綁好就好了,“一個、兩個、三個、四……”大功告成。
接下來就是煮了。在鍋中放入包好的粽子,接一些水倒入鍋中,水一定要沒過粽子,開火。不久鍋上就冒起了滾滾白煙,鍋中的水正在“咕嘟咕嘟咕嘟”地翻滾著,單聞著那味兒,就足以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大約一小時左右,粽子煮好了,媽媽端著粽子從廚房里走了出來,我迫不及待地想嘗嘗,扒開它的大綠衣,軟軟糯糯,美味極了!讓人久久不能忘記。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1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在門口放上艾草和給小朋友們的手上綁花繩的習(xí)俗。那一天,奶奶包的粽子是我吃過最美味的小吃。
大清早,奶奶就起床把昨晚放在水中的米淘出來,準(zhǔn)備好粽葉、大棗和繩。先拿三四個粽葉握個角,把米放到里面,不能太滿,不然會漏,然后放一個棗,拿出細繩把粽子纏繞上。不要讓米露出來。我跟著奶奶學(xué)的有模有樣。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蒸上,一會兒鍋上就熱氣沸騰,一縷一縷青煙往外冒。我聞到了淡淡的粽葉香,真想快些吃到這美味的粽子。
奶奶說:“蒸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打開鍋,香氣撲鼻而來。弟弟好像也聞到了,急忙跑來,伸手就拿一個。他拿出碗撒上糖,吃了一口,臉上流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很滿足。而我,主要是放上蜂蜜,染上蜂蜜的粽子,顯得格外美味誘人。我咬了一口,軟糯的米加上蜂蜜很搭配。弟弟兩三口就吃完了,還吵著再要一個。
奶奶把準(zhǔn)備好的艾草放在門口。剛好姐姐和姑姑一家回來了,還特意帶了花繩。我們坐在桌前,各自挑一個喜歡的,綁在手腕上。奶奶把剛蒸好的粽子放在中間,一人拿一個,都陶醉在其中。菜齊了,開始動筷子,大家們互相謙讓,你給我夾菜,我給你夾。飯后,大人們則是聊家常,我們在院子里陪弟弟玩游戲。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又說又笑,其樂融融。這番場景美不勝收。
“奶奶包的粽子,真是太美味兒了,讓我們回味無窮。”我笑盈盈的對姐姐說。姐姐對我說:“也很治愈心靈,讓你吃了,嘴都變甜了!
我最喜愛的是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奶奶親手包的討人喜愛的粽子,也有色彩斑斕的花賞繩。端午節(jié),是我過的最美好的節(jié)日。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2
“插艾葉,喝雄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五月節(jié)。在這一天,地地道道的寶雞人從天邊泛起魚肚白的時候,就開始他們的端午之旅了。
天蒙蒙亮?xí)r,勤勞的婦女們早早地開始勞作。先取出去年端午采集的粽葉,放在水盆里泡開,之后再把水盆放在暖暖的陽光下讓粽葉曬一次“日光浴”。同時取出糯米在水中泡軟,還要取來豬肉、臘腸、咸蛋黃、鹵牛肉等咸粽子的餡料,又找來紅糖、赤小豆、紅棗、蜂蜜等甜粽子的餡料,一一擺在盤中,為待會兒包粽子作準(zhǔn)備。這天,男人們還要上山去采集明年端午要用的粽葉。
待準(zhǔn)備工作完成后,就到了端午節(jié)的高潮—包粽子了。
全家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人閑著,人人都在為包粽子而忙碌著。瞧:充滿著暖暖陽光味兒的粽葉在心靈手巧的婦女手中上下翻飛,如同一只只飛舞的墨綠色蝴蝶一般。不出三十秒,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完成了。具體是這樣的:將兩片棕葉疊在一起,折成一個無蓋的圓錐,先放入三分之一的糯米,放上餡料,這餡料還有不同的寓意呢:紅棗寓意早生貴子,白糖寓意生活甜甜蜜蜜;臘腸寓意友誼天長地久……放入餡料后,再倒入一層糯米,封上口,用五彩的'花繩綁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就可以上鍋蒸了。一個個“五花大綁”的、胖嘟嘟的粽子排好隊上了蒸籠,享受四十分鐘的“桑拿”后,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晚飯后,桌上橫七豎八的躺著粽葉,裹粽子用的花繩跑到了孩子們的手腕、腳腕上,青花瓷碗內(nèi)的一大碗調(diào)涼粉,一家老小也都奈何它不來了。
晚上,婦女們刷洗好鍋碗瓢盆,人們上床睡覺,寶雞人的端午之旅才算結(jié)束。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3
我的故鄉(xiāng)在嘉興,這里物產(chǎn)富饒,人稱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
說到了嘉興,就不得不聯(lián)想到嘉興的粽子。一到端午節(jié)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買粽子、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本來都是用些普通的食材,但經(jīng)嘉興人一包,濃郁的滋味和帶有傳奇色彩的傳說便全溶到了一起,成了一個個香得令人口水直流的粽子。
在每年端午節(jié)時,婦女們的廚房里總有些粽葉、糯米、肉塊、豆沙什么的,還有一些包好的粽子。鮮肉的、豆沙的、蛋黃的、板栗的……這樣簡單易學(xué)的手藝,巧手的嘉興姑娘當(dāng)然會了。
其實,只要用心,誰都會。只要把餡料放進粽葉里,再用線把粽葉包好,你就能嘗到這種百年不變的好味道了。
粽子包多了,吃不完,就給親朋好友送去。周奶奶送幾個;張大爺來一包……于是,嘉興人那暖暖的親情,在節(jié)日的.喜慶下,四散開來,暖到了每個人的心里。
粽子,不一定非自己包的才美味。那些工廠做出來賣的,也好。這一個個統(tǒng)一整齊的粽子,都出自那些勤勞樸實的工人之手。這粽子里,也是包含情感的。
會不會有黑心廠家做假粽子?少得很!粽子原料便宜,制作工序簡單,銷路通暢,賣正宗廠家的粽子,許多人都求之不得。再說,它本來就花的少,賺得多,為什么偏要造假?
好了,不說了。
如果你還想了解粽子,就自己買一個、包一個、吃一個,自己體會一下粽子的味道,體會一下小粽子里的大嘉興吧!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4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xí)俗。
在端午節(jié)的那天,你會看到家家戶戶在包粽子。早晨,媽媽喊我去廚房一起包粽子。我學(xué)著媽媽的樣子先把葉片包成一個空心三角,然后放上一些米,餡料可以是肉、豆、蜜棗……最后用米埋住餡兒,包好,放入鍋里洗個“熱水澡”或者蒸個“桑拿”。
待到粽子熟了,你便會聞到家家戶戶傳出的粽子的'香味兒。每家每戶包的粽子的形狀與種類都五花八門:有三角的、有四角的、有長條的……有咸鴨蛋餡的、有肉餡的、有豆餡的、還有蜜棗餡的……每個粽子都讓你垂涎三尺。不管此時你走進了哪一家,主人家都會熱情的留你吃飯。
吃飽了粽子,還有人把粽子扔到江河里去哩!我十分不解:好好的粽子不吃,扔到河里干嘛?真浪費!后來一問,才知道古代有個大詩人叫屈原,曾經(jīng)多次提醒楚王小心鄰國,可楚王不聽勸告,結(jié)果最后楚國被鄰國消滅了。屈原十分傷心,跳河身亡。人們之所以朝河里扔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于是就有了這個習(xí)俗。
“哎,你再不吃就涼了!毙』锇榘盐摇袄绷嘶貋,嘿,我聽得入了迷,都忘了吃哩!粽子差一點兒就涼了,我趕忙吃了起來。
現(xiàn)在,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已經(jīng)被國家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了,我一定要將這習(xí)俗世代傳承!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5
只要提到粽子,就會提到我的家鄉(xiāng)——嘉興。粽子是兩條粽葉包的,他呈三角體狀,外觀很樸素很美。一打開,那陣陣濃郁的肉香就撲鼻而來,可是我不會理睬這香氣,因為他的味道更是美味絕倫!肉的味道滲透到一顆顆飽滿的糯米粒里,所以那米粒呈棕色的。一口下去,黏黏的肉香米含在口中,你就舍不得把他咽下去,總之一個香!
你知道這美味的粽子是怎么來的嗎?相傳在古時,一位叫屈原的愛國之士,因見國家危難而卻無法幫忙,便投河自盡。百姓為了不讓那些魚蝦吃掉他的尸體,就把燒好的米團扔向尸體。粽子誕生后,被一人傳了下來,在嘉興開了一家店,后越做越大,便傳名天下。
粽子的制作雖不復(fù)雜,但假如你不會的話就會覺得好難好難。先把一片粽葉左右角交叉,然后倒入糯米,放好適合大小的肉塊,封口,再拿出一根一米左右長的繩子一遍一遍的綁緊,打結(jié),這就是粽子半成品的制作過程。您別看他簡單,其實不容易,主要是復(fù)雜的'幫線,讓我很暈頭轉(zhuǎn)向的。
在小的時候,幼兒園里組織我們包粽子,我學(xué)了十幾分鐘,終于會了。我用生硬的手法包著一個個粽子,但卻被幫線難住了。當(dāng)看見外婆用熟練的手綁著粽子真的好羨慕,好羨慕。
粽子帶給我許多感受,喜、羨慕、美味······粽子我雖好久都沒吃過了,但味道還是記憶猶新。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6
5月初五,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5月節(jié)等。端午節(jié)的風(fēng)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還有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僅僅是吃粽子,我還特別喜歡包粽子,如此領(lǐng)會到自己辛勤的勞動成就后,那種自豪與喜悅是滿滿的,什么也不可以代替的`!
每年端午節(jié)我都會跑到奶奶那里去幫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門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進去,我跟奶奶聊著聊著忽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術(shù)活,第一要選擇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細選一番,最后認可地址點頭!下面就是用把粽子葉卷成一個圓錐形,然后把糯米填進來,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說如此有益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餡料充滿整個粽子。
然后根據(jù)螺旋的手法,把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卷起來。卷到最后的樣子,要留一點小尾巴。接著把尾巴全部卷起來,用大拇指把它壓住,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折過來,最后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讓它散開就好了!大家把二十個粽子全部包好之后,粽子們就該下鍋了!
我耐心地等著,就等著那香噴噴的粽子出爐!“好了!”當(dāng)我聽到奶奶的話時,天知曉我有多開心!我急忙把腦袋湊過去,去看看我的勞動成就!耶!大功告成!我屁顛屁顛地請母親父親他們過來吃粽子,他們都說美味,我的心里也樂開了花!
每次端午節(jié)都給我?guī)Я朔浅4蟮南矏偅?/p>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7
每一次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大家大伙都回去買粽子吃,吃粽子,今天我就要跟母親來學(xué)習(xí)一下包粽子。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吃上自己包的粽子,而且,大家休息的這幾天,父母都上班非常累,在家的時候我就可以自己給父母為個人包一個大大的粽子給他們吃,讓他們吃上我一個人包的香噴噴的粽子。
今天我的'母親休息一天,我就要和母親學(xué)習(xí)包粽子。
第一母親先帶我去了超市,買了一袋子的糯米,和蘆葦葉、和紅棗,東西買完了,大家就把包小包的帶回了家,母親先把糯米和紅棗洗干凈了,再把蘆葦葉在水里泡了泡,籌備工作就一塊住備好了。
包粽子的時候,母親干什么,我就跟著母親干什么。第一先把蘆葦葉卷成一個漏斗形狀的圖案把米往里面塞,不是還有往里面塞紅棗,塞完將來,就再拿一片蘆葦葉,兩片蘆葦葉把這個漏斗纏起來,在那一根線把它纏住,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做好了,這個時候,我看看我手里的粽子,再看看母親手里的粽子,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母親包的粽子比我包的好無數(shù)倍。
過了一會,母親把我和她的粽子放入了鍋中煮,半個小時將來粽子熟了,我包的粽子都爛了,都變成了稀飯,而我媽包的粽子好好的,看來我將來還有好好的向母親學(xué)習(xí)包粽子。
過端午節(jié)的那一天,我又讓父母吃上我一個人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粽子。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8
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美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粽子。
每逢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這時,“粽子高手”——奶奶開始忙開了。奶奶早早地從集市上買來粽葉和麻繩,放進鍋里煮,直到粽葉的顏色由青翠到墨綠色,再撈上來。我和弟弟負責(zé)洗干凈。奶奶則在一旁淘糯米,再把香菇、蝦米、豬肉剁碎,進行腌制。
開始包粽子了。粽子的形狀有很多,有菱形的`,有長方形的……奶奶常包菱形的粽子。她拿起一片粽葉,先把一頭卷成圓錐形,往里面裝進大約三分之一的米,再放進一些香菇、蝦米、豬肉,然后又蓋上一層糯米,用粽葉包成菱形狀,最后用麻繩綁緊。
不一會兒,奶奶就把粽子包好了,一個個粽子像一座座三角形的小島,多么可愛呀!這時包好的粽子是生的,還不能吃,得放進高壓鍋里煮上三四個鐘頭。聞著從鍋里飄出來的淡淡香味,我們早已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
“開鍋了!”奶奶一聲令下。我連忙揭開鍋一看,一個個粽子身穿墨綠衣裳。我輕輕地拿起一個,剝開粽葉,一股粽香味撲鼻而來,我趕緊咬了一口,哇,這粽子比山珍海味還要香。〕粤诉想吃。
關(guān)于粽子的由來還有它的歷史故事呢。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人們?yōu)榱思o念愛國詩人屈原,在農(nóng)歷五月五日那天,把米飯包在竹葉里,然后扔進江里,便有了粽子的來歷。包粽子就世世代代傳下來了。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粽子。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19
在學(xué)校的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回老家過節(jié)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習(xí)俗很多,而我記著的不多。
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說,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jīng)教我折過,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淡忘得一干二凈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xí)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說,埋在地里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后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xí)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粽子卻不能忘記。
粽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粽葉折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說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煮粽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馬上,這些噴香的粽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里降溫,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后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粽子的。街上賣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么粽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20
粽子是家鄉(xiāng)的人們在端午節(jié)這天必不可少的吃食。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就開始忙前忙后的為端午節(jié)的粽子做準(zhǔn)備了。大人們準(zhǔn)備好包粽子要用的粽葉、新鮮的棕繩、香噴噴的糯米就踏上了包粽子的征程。大人們包粽子的時候,小孩子就在旁邊睜著大大的眼睛望著,好像怕粽子會消失一樣。有時候我也會拿著棕葉嘗試著包粽子,可就是不如大人包得棱角分明。粽子包好以后工序就非常簡單了,直接放鍋里蒸30來分鐘新鮮的粽子就出爐了。
你可別急,這還不能吃呢!按我們這里的習(xí)俗,吃粽子之前要先祭奠家中已經(jīng)逝世的先人祈求他們保佑子孫后代幸福安康,以此教育孩子孝順。
祭奠完了先人,就是孩子們期盼已久的時刻——吃粽子、送粽子。將包好的粽子分成幾份,留一份自己品嘗,其他的送給自己的親人。其中外婆家是一定要送的,這一天由母親帶著我們?nèi)ネ馄偶宜汪兆,同時還要拿一些外婆家的粽子回家。除此之外,人們還會收到各家送來的`粽子,各有不同的風(fēng)味,五花八門,簡直讓人大飽口福。
午餐是端午的高潮。各家送來的粽子占主要地位,一大盤粽子居中,青黛色的外衣,四角如棱,系著淡青的腰帶。腰帶一般打活結(jié),一扯就開。也有打死結(jié)的,那都是新手怕粽子煮散了才打的死結(jié)。
我喜歡看大人、孩子忙碌包粽子的身影,喜歡各家各戶送來的粽子,喜歡這祥和安寧的端午節(jié)。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21
今天,是端午節(jié)。但對于吃貨而言,這,是粽子節(jié)。對于大家港校小學(xué)來講,是快樂大游園!游園活動不少,我先跟大伙推薦兩次包粽子的活動吧!
先說包“真粽子”!大家班籌備了紅棗,八寶米,粽葉,草繩來包粽子。目前,大家萬事俱備,就只欠東風(fēng)了。
別看粽子結(jié)構(gòu)容易,可它也是內(nèi)有乾坤的!大家班的幾個高手上去想挑戰(zhàn)它,可最后也以露餡、掉線、崩線、散架等狀況而失敗告終。我呢,其實包之前,就查過該如何包粽子。今天,我就跟大伙一塊推薦一下該怎么樣包好粽子的'秘籍吧!
包之前,需要在前一天晚上把米給泡發(fā),假如有豆子的話,則要泡更久。粽葉與草繩也要提前泡好。包的時候,先要把粽葉完成漏斗形,添上米。再把上面的一部分粽葉給翻下來蓋住“漏斗”里的米,最后用草繩把粽子給捆緊。
如此,大家包出來的粽子就緊緊的,困難崩開。若是緊緊的話,蒸出來的粽子就香香的,軟軟的。啊,浸透著我勞動的粽子必然會格外的香甜的!那就讓我慢慢地等它蒸熟吧!
再說包“紙粽子”!你肯定沒聽說過吧!美術(shù)羅敏老師為大家籌備好了香袋、卡紙、紅繩。把卡紙折成粽子樣,填上干艾葉,掛上紅繩,紙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大家班一位高人,居然把百元大鈔放在了香囊內(nèi)。結(jié)果他上樓梯時,錢一下子就飄出來了——盒子爛了!大家蜂擁而上,假裝想拿錢。艾葉像雨一樣灑下來,落在大家每個人的身上,好一陣“香雨”。
今純真無邪是開心的一天!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 22
端午節(jié)是大家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老家,我也體驗了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
大家先拿出一疊曬干的粽葉,量取足量的糯米,赤豆作為主要原材料。然后,大家先燒一大鍋開水,水開后把干粽葉放進來煮,大概過了8、九分鐘的樣子,粽葉的香味從鍋子里飄了出來,奶奶說有香味出來就好了,她立刻把剛煮好的粽葉撈了起來。接著奶奶教我把盛斗里的糯米和赤豆攪拌均勻,接著,大家就要去小溪洗粽葉和糯米了。
大家去小溪洗好了粽葉和糯米,接著就開始包粽子。我先拿兩片粽葉疊在一塊,向里一攏,做出了一個“碗”的造型,往里面填上洗好的'糯米。再把這個“碗”的“碗沿”用一只手稍微攏進來一點,再用另一只手把其它多出來的粽葉給蓋在上面,捏緊,最后,用細繩子捆上幾圈,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可別小看包粽子這幾個動作,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可困難。我包第一個粽子,到最后一步的時候,剛要捆起來,可是糯米一股腦兒地漏了出來,無法,只好拆了重包。第二次包粽子的時候,剛要把多出的葉子蓋好,可是如何也蓋不上,原來是糯米放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將多出來的糯米給挑掉,可是一不小心,捏著粽子的那只手放松了一點,糯米灑了一地。第三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訓(xùn),終于,第一個包成功的粽子出現(xiàn)了,接著,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我喜歡包粽子,更喜歡端午節(jié)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粽子鈴聲故鄉(xiāng)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等待鈴聲作文推薦07-21
鈴聲響了分別作文02-07
鈴聲響了——分別作文04-07
粽子_關(guān)于粽子的作文03-27
關(guān)于粽子的作文:粽子贊02-21
粽子的作文12-29
粽子的作文[精選]03-16
粽子作文06-03
(經(jīng)典)粽子的作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