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導彈雕刻翅膀的人——觀看《大國工匠》曹彥生有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為導彈雕刻翅膀的人——觀看《大國工匠》曹彥生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時候,人們以當工人為榮。周圍的鄰居,同學的父母,有很多是鉗工、鋼筋工、焊工、木工等等。這些工作雖然不起眼,但技術到了七八級,收入就會高一點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工人不吃香了。學生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心想著上大學。工匠們的地位呈直線下降,甚至有些卑微。
今天,觀看了節(jié)目《大國工匠》,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yè)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yōu)槲覀兊臅r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曹彥生是航天科工二院283廠高級技工。從普通機床操作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擁有三個工種高級技師操作證;24歲,成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最年輕的高級技師;25歲,獲得全國技能大賽亞軍;26歲,成為最年輕的北京市“金牌教練”……成績的背后,是他對數(shù)控技術的不懈追求,對“航天報國”的執(zhí)著堅守。一把心形魯班鎖,12個零件、100多個面組合在一起,間隙0.005毫米,相當于頭發(fā)絲的十六分之一,達到目前數(shù)控加工的極限……這只是他無數(shù)個高精度加工作品的縮影。
聽音辨形:他的數(shù)控加工技術達到“人機合一”;萬無一失:他的加工誤差小于一根頭發(fā)絲的厚度;甘為人梯:建設航天強國需要更多大國工匠。我不由思考:什么是工匠精神?這個精神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做好本職工作,把技藝、經驗代代相傳。精湛的技藝不僅僅可以用來賺錢謀生,更可以用來體現(xiàn)人生價值,報效祖國。人生的價值是什么?從《大國工匠》中,體現(xiàn)的人生價值是一種對職業(yè)和技術的堅持,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大國工匠們有的.在一線裝配蛟龍?zhí),有的是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有的為導彈發(fā)射生產一顆小小的零件。他們愛崗敬業(yè),憑借傲人的技藝,靈巧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為祖國的騰飛,不計報酬,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大國工匠們也為我樹立了偉大的榜樣。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他們刻苦認真的精神,把這些精神應用到我的教學中來。我要更加愛崗敬業(yè),把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識、生活技能、愛國的熱情,傳遞給學生們,為祖國培養(yǎng)新一代建設者。
【為導彈雕刻翅膀的人——觀看《大國工匠》曹彥生有感】相關文章:
觀《大國工匠》有感06-17
看《大國工匠》有感07-09
觀看大國工匠觀后感06-18
觀《大國工匠》有感8篇09-21
機械專業(yè)觀《大國工匠》有感07-09
觀《大國工匠》有感600字07-09
觀看大國工匠觀后感1500字06-26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08-17
觀《大國工匠》紀錄片有感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