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

      時間:2021-11-08 14:55:44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篇

        現(xiàn)如今,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lǐng)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醉翁亭記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篇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陶淵明《桃花源記》(節(jié)選)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

        14.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1)豁然開朗豁然:(2)阡陌交通交通:

       。3)悉如外人悉:(4)泉香而酒冽洌:

       。5)雜然而前陳者陳:

        15.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16.《桃花源記》選段已用“//”分為兩個層次,請分別概括其內(nèi)容。(2分)

        17.兩段選文分別反映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請簡要概括。(4分)

        《桃花源記》:

        《醉翁亭記》:

        參考答案

        14.(5分)(1)開闊敞亮的樣子(2)交錯相通(3)完全,都

       。4)清澈(5)擺開,撰放,陳列

        (共5分。每小題1分)

        15.(4分)(1)土地平坦空闊,房屋整整齊齊。

        (2)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

       。ü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16.(2分)①漁人發(fā)現(xiàn)并進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

        (共2分。每點1分)

        17.(4分)《桃花源記》:生活和平安寧,百姓怡然自樂。

        《醉翁亭記》:太平祥和,與民同樂。

       。ü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2

        (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0分)

       、偃舴蛉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谥劣谪撜吒栌谕,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乜。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野芳發(fā)而幽香(發(fā):開放) B.太守謂誰(謂:為,是)

        C.雜然而前陳者(前:在前面) D.傴僂提攜(提攜:牽扶,這里指牽扶的人)

        1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落而石出者化而為鳥B.宴酣之樂馬之千里者

        C.行者休于樹皆以美于徐公D.頹然乎其間者其如土石何

        13.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每段開頭分別用“若夫”“至于”“已而”等詞語,來標示語意的轉(zhuǎn)變、場景的轉(zhuǎn)移。

        B.第①段描寫山間朝暮的陰晴變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連山水的無窮樂趣。

        C.第②段以“太守醉也”照應(yīng)文題,闡釋原文“飲少輒醉”,極言太守實在不勝酒力。

        D.第③段以“禽鳥之樂”“游人之樂”烘托“太守之樂”,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卷(94分)

        14.把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答案:

        11.D 12.A 13.C

        14.(4分)(1)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2分,大意對即可)

        (2)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記敘這件事的人。(2分,大意對即可)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3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本文作者歐陽修是 _____(朝代)文學(xué)家。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2)名之者誰

        【小題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順序描繪了瑯琊山的美麗景色?

        【小題4】作者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繪了“滁人”跟隨太守出游的歡樂場景。請分析他們“從太守游而樂”的原因。

        【小題5】歐陽修雖被貶滁州,卻能夠與民同游且“樂其樂也”。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從中得到哪些人生啟示。

        參考答案:

        【小題1】北宋、宋代、宋朝

        【小題2】(1)草木茂盛的樣子或茂盛的樣子。(2)命名或取名。

        【小題3】圍繞“時間順序”或“早晚、四季的變化”回答即可。

        【小題4】圍繞“滁州百姓愛戴太守,愿意跟隨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樂業(yè)!被卮鸺纯伞

        【小題5】圍繞“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夠豁達樂觀、恬然自適、積極向上、有所作為”回答即可。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名家名篇,文學(xué)常識應(yīng)是識記的內(nèi)容。

        【小題2】試題分析:“蔚然”中的“然”一定要解釋出來,譯為“的樣子”!懊笔腔钣迷~,應(yīng)譯為“取名,命名”。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jù)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3】試題分析:讀第二段可知,語段描寫了山中朝暮與四時之景,分別寫了朝暮和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因此,是時間順序。

        【小題4】試題分析:從全文內(nèi)容、結(jié)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可知,太守治理有方,使得滁州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因此才能有條件和心情“跟從太守游玩”,當然,這也是對太守愛戴的表現(xiàn)。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語句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點評:首先要在審題的基礎(chǔ)上,理解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并結(jié)合寫作背景做出全面的分析,揣摩出切題的答案作答。注意考慮盡量全面,不要因采點不到位而造成無謂的失分。

        【小題5】試題分析:太守的表現(xiàn)可見他樂觀豁達,能隨遇而安。這對于人生面對困境的人們是一種很大的啟示,即要向文中的太守一樣,面對困境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困境,在困境中奮發(fā)圖強,有所作為。

        考點:此題考查學(xué)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點評:感悟要根據(jù)語段內(nèi)容、主題、人物的言行等來整體感知的。整體感知的時候,理解語段內(nèi)容,抓住感悟的觸發(fā)點是很重要的。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4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烏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樣子

        B.野芳發(fā)而幽香 芳:花的香味

        C.非絲非竹 竹:管樂器

        D.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從:跟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欲信大義于天下

        B. 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C. 名之者誰 夫?qū)VT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3.第1卷文言文中太守在為官為政方面,除了與民同樂之外,還有哪些值得稱贊的

        地方?(答題時用自己的語言與摘錄原句相結(jié)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山行六七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3分)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分)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答題。(5分)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小令就是一幅絕妙的圖畫,這幅圖畫最顯著的表現(xiàn)手法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小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芳:香花。 .

        2.A.(A,皆介詞,表地點,譯為在;B.連詞,表遞進,譯為而且/連詞,表轉(zhuǎn)

        折,譯為但是; C.代詞,代醉翁亭,譯為它/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介詞,表示工具、方式,譯為用/介詞,表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譯為因、因為)

        3.(3分)為官不奢靡。表現(xiàn)在:臨溪而漁、釀泉為酒、山肴野蔌、非絲非竹。為政民和樂。表現(xiàn)在:負者歌于途;前呼后應(yīng),扶老攜幼,游山的人絡(luò)繹不絕。溫飽問題解決后,才有如此游興。可見治理有方。

        (不奢靡、民和樂,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并在文中找出依據(jù),即可得3分)

        4.(6分)(1)沿著山路走六七里,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沿著山路從各1分,譯出判斷句式1分,共3分)

        (2)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欣賞領(lǐng)會在寄托在各1分,共3分)

        5.(5分)(1)映襯,以景襯人(背景與主體相映襯);颍涸⑶橛诰,以悲景寫悲情。(2分)

        (2)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與鄉(xiāng)思。(3分)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5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fā),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練習(xí)題: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山間之四時也 雜然而前陳者

        2.把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3.“樂亦無窮”在選文本段中指何而言?(2分)

        4.從選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2分)

        5.“太守自謂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誰?請寫出人名: (1分)

        6.第二語段中描寫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寫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4分)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醉翁之意不在酒”現(xiàn)在常用來表示什么?(2分)

        二、閱讀下面選段,回答問題。(15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 (3)山間之四時也(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備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發(fā)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段都寫了觀景時的感觸,請把有關(guān)句子摘寫出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寫登樓所見,[乙]寫登山所見。除此外,兩段文字所寫的景物還有哪些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醉翁亭記》(選段),完成第1-4題。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詞語中“回”字與“峰回路轉(zhuǎn)”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妙手回春 B.驀然回首 C. 回復(fù)短信 D. 回環(huán)往復(fù)

        2. 解釋選段中加點的詞語。(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輒: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2分)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話說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詳細地理位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內(nèi)外閱讀

        (一)讀下文,完成1-4題。(共8分)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從:________ (2)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去: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_襯托游人之樂,又以游人之樂襯托__________ 。(2分)

        4.“太守之樂其樂”一句歷來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太守自有他的樂趣”;一種是“太守把大家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你的看法是什么?說說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讀下面的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完成1-2題。(共4分)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詞上闕寫景,描寫了___________ 的宏大壯觀的場面;下闕言志,抒寫了詞人___________的豪情壯志。(2分)

        2.“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一句有什么含義?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

        1.時,季節(jié);陳,陳列、擺開。2.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地香味,好地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地綠蔭。3.朝暮四時游玩之樂。4.美麗的山間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5.歐陽修。6.云歸而巖穴暝、風(fēng)霜高潔。7.(1)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展翅欲飛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邊上。(2)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寓在酒上。8.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二、(15分)

        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節(jié) (每小題1分)

        2.(4分)(1)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2)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每小題2分)

        3.(4分)[甲]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答“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可得分)

        [乙]而樂亦無窮也(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

        4.(4分)①[甲]是寫水景,[乙]是寫山景; ②[甲]寫了朝暮之景,[乙]既寫了朝暮之景又寫了四時之景; ③[甲]寫景突出其闊大壯觀,[乙]寫景突出其秀美多變。

        (答案不限于此。意思對即可得分。答對兩點即可得滿分;答對一點得2分)

        三、

        1. 答案:D (共2分)

        2. 答案:(1)茂盛的樣子 (2)就

        3. 答案:(1)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邊的亭子,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麗的山水之間)。

        4.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瑯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處的釀泉之上。(共4分。共兩個要點,每個要點2分)

        四、1.(1)跟隨(或:跟從 隨從) (1分) (2)離開(1分) (共2分)

        2.喝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酒醒后又能用文章來記述這種樂事的人,是太守(“同其樂”“述以文”1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

        3.禽鳥之樂(1分) 太守之樂(1分)(共2分)

        4.(觀點1分,理由1分。共2分)

        5.密州出獵(或:出城打獵 出獵 打獵 狩獵 )(1分) 渴望報效國家(或:渴望建功立業(yè))(1分) (共2分)

        6.這是詞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說,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起用自己呢?(1分) 運用典故,使表達委婉含蓄(1分) (共2分)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6

        《醉翁亭記》閱讀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問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名之者誰 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陰 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樂:快樂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四時之景不同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B.行者休于樹 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樂 溫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樂 安陵君其許寡人

        3.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以富有靈性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瑯琊山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色,賞山樂水的歡暢與愜意躍然紙上。

        B.文章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xiàn)了當時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記著力寫太守與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狀,意在表現(xiàn)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

        D.文章駢散結(jié)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使得語言具有回環(huán)往復(fù)的音韻美。

        4.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答:

        成都市20xx年高中階段教育學(xué)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試卷(含初三畢業(yè)會考)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D(“樂”應(yīng)解釋為“以……為樂”)

        2.B(均譯為“在”。A項中的前“之”譯為“的”,后“之”譯為“這”;C項的前“而”表轉(zhuǎn)接,譯為“卻”,后“而”表順接,譯為“就”;D項的前“其”譯為“他們”,后“其”表加強語氣,譯為“可要”)

        3.C(“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錯,應(yīng)為“雖仕途不得意卻仍有兼濟天下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4.像那(要說那)太陽出來后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后山谷洞穴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7

        一篇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9分)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魍ふ哒l?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3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佳木秀而繁陰 (3)弈者勝

        【小題2】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2分)A.山之僧智仙也輟耕之壟上B.行者休于樹 于廳事之東北角C.朝而往,暮而歸 學(xué)而不思則罔D.雜然而前陳者 然則何時而樂耶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題4】太守為什么“醉”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答案

        【小題1】(1)意趣、情趣,(2)茂盛 (3)下棋

        【小題1】B

        【小題1】游玩山水的樂趣,領(lǐng)略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小題1】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為山水之景而醉,為滁人歡樂而醉,為宴會的豐盛而醉,為宴會中賓客的歡樂而醉)(2分)

        解析【小題1】學(xué)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B中二者都是“介詞,在”。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xué)生能學(xué)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內(nèi)容,提高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小題。(10分)

        岳陽樓記(選段)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醉翁亭記(選段)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2分)

       。1)朝暉夕陰 (2)多會于此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屬予作文以記之醉翁亭記

        B.予觀夫巴陵勝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而不知人之樂

        D.覽物之情四時之景不同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2分)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小題4:甲文概說陰晴變化的語句是“ , ”;乙文寫早晚晴陰煙云變化的語句是“ , ”。(2分)

        小題5:請分析兩文所寫的景物有哪些不同?(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 暉:日光 (2)在(2分)

        小題1:D

        小題1: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2分)

        小題1: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2分)

        小題1:①甲文寫水景,乙文寫山景 ②甲文寫朝暮之景,乙文既寫了朝暮之景又寫四季之景③甲文寫景突出闊大壯觀,乙文寫景注重秀美多變。(不僅限此,意思對即給分,答對兩個意思就給滿分)(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小題1:學(xué)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D中二者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xué)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xué)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nèi)容。

        小題1:從寫景的內(nèi)容和寫景的景物特點兩個方面來理解和組織。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9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壑劣谪撜吒栌谕荆姓咝萦跇,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把下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文中“太守之樂”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至少寫出兩個方面)(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命名 捕魚

        小題2:(1)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似的,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2)或明或暗,變化不一,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象。

        小題3:示例:早晚之樂(四時之樂)游人之樂(宴飲之樂)

        小題1:

        試題分析:“名”,是名詞動用,意為“取名”,“漁”與“魚”不同,前者是動詞,打魚的行為,“魚”是名詞。

        小題2:

        試題分析:“翼然”,像鳥的翅膀那樣,“臨”,本義為“靠近”,“ 晦”,陰暗。兩個“者……也”,都表示判斷。

        小題3:

        試題分析:概括文段的內(nèi)容來分析,“在乎山水之間也”,樂于山水,“醉能同其樂”,寫太守與百姓同樂。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0

        

        醉翁亭記

        歐陽修

       、侪h(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壑劣谪撜吒栌谕荆姓咝萦跇,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芤讯﹃栐谏,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9、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醉翁之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B、云歸而巖穴暝:昏暗

        C、傴僂提攜傴僂:指老人

        D、泉香而酒洌洌:冷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庞型ひ砣慌R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埔胺及l(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11、對此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先介紹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著由寫景到寫人,最后再到寫“樂”。脈絡(luò)清

        晰,層次分明。

        B、本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寫宴會之盛,而在展現(xiàn)人民的安居樂業(yè)。

        C、文章結(jié)尾處寫了“樂”的幾種情境,依次是禽鳥之樂、太守之樂、游人之樂,并且層層遞進,點明主旨。

        D、文章語言簡潔流暢,委婉有致。開篇“環(huán)滁皆山也”五個字寫盡滁州環(huán)山的特點,舉重若輕,令人嘆服。

        

        工之僑①國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边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②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奇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戰(zhàn),世也!豈獨一輩戰(zhàn)?”(選自《古文百篇譯釋續(xù)編》)

        [注]①工之僑,古代的音樂家。②窾:通“款”,即款識,器物上刻寫的文字。

        12、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B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C、匣面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匣而埋請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13、琴的美惡在于聲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僑借獻琴批判了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答案8個字以內(nèi))(3分)

        答案:

        9、D

        10、①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上的,是醉翁亭。②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

        11、B

        12、D13、重外表輕內(nèi)在品質(zhì)。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1

        八年級下文言文閱讀整理《醉翁亭記》

        環(huán)(圍繞)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各個)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樣子)而深秀者,瑯琊也。山(順著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從)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像鳥一樣張開翅膀)臨(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誰?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誰?太守自謂(命名)也。太守與客來飲于(在)此,飲少輒(就)醉,而(表并列關(guān)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領(lǐng)會)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關(guān)系)林霏(霧氣)開,云歸(聚攏)而巖穴暝(昏暗),晦(昏暗)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香花)發(fā)(開)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長)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四季)也。朝而(表修飾關(guān)系)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腰背彎曲)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到)溪而漁(釣魚),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雜然而前陳(擺開)者,太守宴也。宴酣(盡興地喝酒)之樂,非絲(弦樂器)非竹(管樂器),射(投壺)者中,弈(下棋)者勝,觥(酒杯)籌(酒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面容)白發(fā),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跟從)也。樹林陰翳(遮蓋),鳴聲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游人去(離開)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謂(是)誰?廬陵歐陽修也。

        一、解釋加點的詞語。

        二、翻譯句子。

        1、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方向的幾座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yōu)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遠遠看上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瑯琊山。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醉翁亭記練習(xí)題

        3、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從兩個山峰之間流出來的,就是所謂的釀泉。

        4、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坐落在泉水邊的,這就是醉翁亭了。

        5、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造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字的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稱呼這亭子的。

        6、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太守和賓客們來這里飲酒,喝一點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號叫醉翁。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心思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8、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是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的。

        9、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要說那太陽出來以后,樹林里的霧氣散了,云霧聚攏來,山谷就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10、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野花盛開,幽香陣陣;林木繁盛,枝葉成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11、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而樂趣也就無窮無盡了。

        12、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至于那些背著東西在路上邊走邊唱,走累了在樹下歇歇腳,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應(yīng),拉著老人和孩子,來來往往不間斷的,是滁州人在游玩。

        13、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在溪水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酒味清;野菜野味,隨意放在地上,這就是太守的酒宴。

        14、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宴會暢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有的站了起來,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鬧鬧的,是諸位賓客快樂的樣子。

        15、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那個面容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16、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不久,夕陽要落山了,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們跟從啊。

        17、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樹林茂密陰蔽,鳥兒到處鳴叫著,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

        18、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19、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大家一起快樂,酒醒后可以用文章記述這種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20、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太守是誰呢?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

        三、理解

        1、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現(xiàn)在用來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別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寫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時之景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四時之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號由來的句子是什么?“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與賓客出游,不事鋪張、不講排場,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句子有哪些?

        臨溪而漁;釀泉為酒;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

       。5)“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呼應(yīng)前文什么話?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與“暮而歸”相呼應(yīng)的句子是:“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7)表明全文線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將“醉”于“樂”統(tǒng)一起來的句子)是:醉能同其樂。

        2、作者寫醉翁亭是怎樣落筆,一步步自然入題的?寫景順序是什么?

        從山落筆,由山寫到泉,由泉寫到亭,自然入題。寫景順序是由遠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為全文奠定抒情基調(diào)。

        4、本文寫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幾層?分別用三字概括層意。哪一層是核心?

        四層:(1)滁人游;(2)太守宴;(3)眾賓歡;(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勵精圖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歡樂,自己也能與民同樂。

        7、醉和樂有什么關(guān)系?

        醉樂統(tǒng)一。因樂而醉,醉又增樂;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

        8、作者怎樣使用陪襯手法的?

        以禽鳥樂襯托人之樂,再以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層層推進,突出了太守之樂。

        9、怎樣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一是借欣賞山水秀麗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與眾人游瑯琊山,寄寓與民同樂的理想。

        10、“太守之樂”有哪些?

       。1)“山水之樂”;(2)“宴酣之樂”;(3)“樂人之樂”。三樂歸一,都是“與民同樂”。

        11、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看,兩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處?

        兩人有都被貶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憂民”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2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風(fēng)①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②之陽,其占③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⑤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注]①②:均為姓名,在今陜西省境內(nèi)。③占:占卜。有年:指豐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紀日。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別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興,快樂。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抛砦讨獠辉诰疲 ) ⑵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

       、侵鞠惨 ( ) ⑷甲子又雨 (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名之者誰?/則以名物 B.余至扶風(fēng)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 D.以為休息之所/全石以為底

        3.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⑴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妻r(nóng)夫相與忭于野。

        4.閱讀甲乙兩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問題。(4分)

        ⑴用原文句子寫出兩文中亭子命名的由來。

        醉翁亭: 喜雨亭:

        ⑵乙文寫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兩文的作者共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⑴情趣 ⑵ 離開 ⑶記 ⑷下雨

        2.C

        3.⑴有亭子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上的是醉翁亭。

       、妻r(nóng)夫們一起在田野里歡樂。

        4.⑴醉翁亭:太守自謂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凭煤捣旮柿兀ㄌ旖迪灿辏┡c民同樂 (福建省三明市20xx年初中畢業(yè)暨高級中等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題)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3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偃舴蛉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谥劣谪撜吒栌谕,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語。

       。1)野芳發(fā)而幽香 發(fā):______________

        (2)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____

       。3)雜然而前陳者 陳:______________

       。4)觥籌交錯 觥: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偃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n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粗的“而”字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A、云歸而巖穴暝

        B、學(xué)而時習(xí)之

        C、泉香而酒洌

        D、野芳發(fā)而幽香

        4.聯(lián)系全文看,對作者在這個片段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山水之樂

        B、與民同樂

        C、被貶后的抑郁心情

        D、“醉”與“樂”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答案:

        1.(1)開放 (2)菜蔬 (3)陳:陳列,擺開 (4)。壕票

        2.①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了,云聚攏來,山里就昏暗了。

        ②容顏蒼老,滿頭白發(fā),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3.C

        4.B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4

         原文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 (2)四時之景不同(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小題3】請說說本文“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的“樂”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樂”的相同點,以及這種思想在當今社會的積極意義。(2分)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答案

        【小題1】(1)命名,取名(2)助詞,的。

        【小題2】(1)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2)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小題3】相同點:兩篇散文都是借觸景生情來抒發(fā)自己的抱負和情懷,都表述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積極意義:他們這種不以自己的進退得失為念,而“與民同樂”思想對今天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只有心為民所系,關(guān)注民生才能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解析試題分析:

        【小題1】名,名詞作動詞-命名、取名;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小題2】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中的的關(guān)鍵詞有“樂”“寓”“負”“行”,都是課本注解中的重點字,分別譯為“樂趣”“寄托”“背著”“行走”。了解了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 首先要理解“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這句話是寫與民同樂的。聯(lián)想《岳陽樓記》中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文中的樂為懷濟安民的,因此,兩者的樂均具有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同時這種情懷也將對構(gòu)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

        玉山道中①

        楊萬里

        村北村南水響齊,巷頭巷尾樹蔭低。

        青山自負無塵色,盡日殷勤照碧溪。

        【注釋】①玉山在江西上饒市著名風(fēng)景區(qū)三清山的南邊,玉山道是玉山到三清山的進山主要路徑。

        【乙】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①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②之蘭亭,修禊③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④。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注釋】①永和:晉穆帝年號,345356年,上巳節(jié),王羲之與謝安,孫綽,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蘭亭集會,舉行禊禮,飲酒賦詩。②會(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蘇東南部一帶地方。山陰:今浙江紹興。③修禊(xì):這次聚會是為了舉行禊禮。古代習(xí)俗,于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人們?nèi)壕塾谒疄I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④幽情:幽深內(nèi)藏的感情。

        18.《玉山道中》中盡日殷勤照碧溪的殷勤一詞用得十分精妙,請作賞析。 (2分)

        19.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群賢畢至 (4)信可樂也

        20.選出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 )(2分)

        A 其恕乎 列坐其次

        B 名之者誰 仰觀宇宙之大

        C 戰(zhàn)于長勺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D 以激怒其眾 引以為流觴曲水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22. 請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斷兩處)(2分)

        雖 無 絲 竹 管 弦 之盛 一 觴 一 詠 亦 足 以 暢 敘 幽 情。

        23.這三則材料寫山水都寫得有聲有色,請結(jié)合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3分)

        24.這三則材料都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參考答案:

        18、(2分)殷勤運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之青翠水之潔凈。

        19. (4分)(1)秀麗 (2)情趣 (3)全,都 (4)確實

        20、(2分)C

        21、(4分)(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這天,天空晴朗,微風(fēng)和煦。

        22、(2分)雖 無 絲 竹 管 弦 之 盛 /一 觴 一 詠 /亦 足 以 暢 敘 幽 情。

        23. (3分)甲文村北村南水響齊寫村南村北到處都聽到溪流的潺潺聲響,從聽覺角度,青山碧溪寫山水色彩,從視覺角度;乙文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從聽覺角度,蔚然深秀則是寫山的色彩,從視覺角度;丙文清流激湍,一觴一詠可訴諸于聽覺,茂林修竹則暗寫色彩,從視覺角度。

        24、(3分)三則材料都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贊美(寄情山水).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篇】相關(guān)文章: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08-03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1-08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范文11-03

      《醉翁亭記》的閱讀答案09-01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篇11-08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篇)03-18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篇)03-16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篇03-16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