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中國寓言故事

      時間:2025-09-12 17:31:15 小英 寓言 我要投稿

      中國寓言故事(精選20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寓言的故事比較簡單,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鮮明的擬人化形象。那么,都有哪些經(jīng)典寓言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寓言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寓言故事(精選20篇)

        中國寓言故事 1

        揠苗助長

        古時候有個人嫌自己種的莊稼長的太慢,于是有一天他到田里把自己的'莊家一棵一棵地拔高一點,以為這樣就能讓它們長得更快。他覺得這是個好辦法。過了幾天,他稻田里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的莊稼非但沒有長高,而且全都又枯又黃,都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依據(jù)自然規(guī)律。

        中國寓言故事 2

        守株待兔

        古時候有個農(nóng)夫,整天在地里辛勤勞作。有一天,一只兔子自己跑到他的田邊的.一棵樹上撞死了,農(nóng)夫因此不勞而獲了一直兔子,他感到十分高興。從此他天天守在樹旁邊等著兔子再跑到樹這兒自己送死。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兔子沒有來,莊家全都因為沒有人打理而死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總被我們碰到,不能把事情的偶然性當(dāng)做普遍性。也用來諷刺那些想不勞而獲的人。

        中國寓言故事 3

        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后,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干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墒堑降捉o誰好呢?于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于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他們也未必畫完!边呎f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yīng)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xiàn)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dāng)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xiàn)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蹦侨苏f:“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只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xiàn)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jié)外生枝,賣弄自己,結(jié)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中國寓言故事 4

        藥商競富

        有三個從外地來的商人都在同一個集市上賣藥材。第一位藥材商專門從產(chǎn)地購進貨真質(zhì)優(yōu)的上等藥材,根據(jù)進價定售價,差價不大,從不謀取暴利。按理說,這種誠實商人應(yīng)該先富起來,可他的生意蕭條,鋪面冷清,只有少數(shù)知根底的人來買他的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第二位藥材商對質(zhì)優(yōu)質(zhì)劣的藥材都收購進來,售價隨顧客的意愿而定,出價高就給優(yōu)等品,出價低就給劣等貨。因為選擇余地較大,利潤有大有小,所以生意總的說來還比較好,綜合效益還比較可觀。于是,兩年以后,這位藥商成了一名殷實的小財主。

        第三位藥材商則專門去大量收購價廉質(zhì)劣的藥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換上精美的包裝,儼然是一種名牌精品的'派頭,可售價并不比另兩家高多少,有時顧客還價或者添加一點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滿足。因為“一個便宜三個愛”,外觀也挺有檔次,經(jīng)營也靈活,所以許多人都爭先恐后地來買藥,生意總是特別興隆,從不愁銷路。不到兩年,這位商人大發(fā)起來,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個大富翁。

        這個故事說明不同的經(jīng)營之道有不同的結(jié)果。第一位藥商可貴,第二位藥商可嘆,第三位藥商則可恥。不僅在市場,而且在其他方面都應(yīng)當(dāng)一要誠實、二要靈活、三要不斷改進。

        中國寓言故事 5

        鮑君神

        有一個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經(jīng)過一片沼澤地的時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非常高興,但沒有立即把麋鹿帶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樹,將麋鹿拴在那里,打算忙完了活計再去牽麋鹿。

        碰巧,有10多輛經(jīng)商的車子從這片沼澤地經(jīng)過。車上的人看見樹旁拴著一只麋鹿,周圍一個人也沒有。于是,他們走過去把麋鹿牽走了。沒走多遠,這些人覺得自己不勞而獲太不像話,就從車上拿了一條備在路上吃的干咸魚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作補償,然后心安理得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過了半晌,打柴的人來取他拴著的那頭麋鹿,可是樹旁的麋鹿不見了,卻有一條大干咸魚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覺得太奇怪了?纯此闹,不見一個人影。這一片沼澤地中也沒有人走的道路,這干咸魚是從哪里來的呢?就算是從附近湖塘中蹦出來的魚,那也應(yīng)該是鮮魚呀!憑空冒出一條干咸魚來,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到這里,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魚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這事說給妻子和四鄰八舍的人聽了,他們都覺得很奇怪。很快,這件事便傳開了,而且被人們越說越神奇,竟然引來了許多前來祈禱的人。他們到沼澤地里的小樹邊求福消災(zāi),治病祛邪,有許多祈禱的人竟然也靈驗了。這樣一來,人們對這干咸魚是神的傳說深信不疑。大家湊錢為干咸魚建了一座祀廟,將干咸魚供奉在里面,在廟里設(shè)了多達幾十人的專職祝巫,并給干咸魚送了一個“鮑君神”的尊號(“鮑”就是“咸魚”的`意思)。從此,“鮑君神”廟內(nèi)神帳高掛,鐘鼓齊鳴,香火不斷。祈禱的人絡(luò)繹不絕地從方圓幾百里內(nèi)外赴來朝圣。

        好幾年過去了,一天,一支經(jīng)商的車隊路過這里,當(dāng)年放干咸魚的人也坐在車上。當(dāng)他經(jīng)過廟前的時候,看了這熱鬧的場面和廟門高懸的“鮑君神”扁額,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車向人打聽原因。有人向他講了這座廟宇和“鮑君神”的來歷,他不禁大聲說道:“這是我的魚,是我?guī)啄昵坝H手拴在一棵樹上的,哪來的什么鮑君神呢!”他走進廟內(nèi),上前去將干咸魚取下,然后頭也不回地走了。廟里的祝巫和那些祈禱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尷尬。從此以后,再也無人來朝拜這個廟,漸漸地,廟的四周長滿了野草。又過了一些時候,這座廟也倒塌了。

        遇事不仔細想想,只憑主觀臆斷、人為地編造神話去盲目頂禮膜拜的做法,既無任何實效,又勞民傷財、愚昧可笑。

        中國寓言故事 6

        司原氏打獵

        從前,有一個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間打獵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鹿。這只鹿聽到野地里傳來的聲音,突然警覺起來。當(dāng)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準自己的時候,撒腿就朝東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氣餒,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緊緊追趕,并且一邊追趕一邊大聲地喊叫,試圖以此把鹿嚇懵。

        正在這時,西面來了一伙追趕豬的人。他們聽到司原氏的喊聲,以為是東面有人在堵截這頭豬,于是就跟著喊叫起來。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邊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趕獵物,于是他放棄了自己追趕的鹿,朝眾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個地方隱蔽起來。那伙人叫著喊著從司原氏隱蔽的地方跑過去了。

        過了一會兒,司原氏竟然發(fā)現(xiàn)離自己不遠的地方有一頭渾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獸。他十分興奮,以為自己得到了一頭吉祥的`珍貴動物。司原氏撲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帶著這吉祥的野獸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來喂養(yǎng)這頭珍貴的獸。這頭獸也十分親近司原氏。它一見到司原氏便搖頭擺尾,朝司原氏發(fā)出可愛的“哼哼”聲,因此司原氏越發(fā)喜愛它了。

        沒過幾天,刮起了狂風(fēng),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這頭白獸身上,將附著在它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沖刷掉了。司原氏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它原來竟是自己家里丟失的老公豬,而今卻被司原氏當(dāng)作寶貝從外面帶回了家里。

        遇事不動腦筋,司原氏在追豬人的喊叫聲中隨聲附和,放棄了追鹿,結(jié)果一無所獲。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中國寓言故事 7

        不曾殺陳佗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

        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么愛好?”

        縣官手下的人告訴他說:“縣令無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我經(jīng)?吹剿峙豕騻髯x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這個人把縣令的愛好記在心里,滿懷信心地去見縣官?h官問他:“你平時都讀些什么書?”

        他連忙討好地回答說:“別的書我都不愛看,一心專攻公羊傳!

        縣官接著問他:“那么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

        這個人其實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fā)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說:“我平生確實不曾殺過人,更不知有個叫陳佗的人被殺!

        縣官一聽,知道這家伙并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說:“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么你說說,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

        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更加惶恐不安起來,于是嚇得狼狽不堪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么回事,他邊跑邊大聲說:“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后,我再來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應(yīng)該用誠實、謙虛的態(tài)度去對待知識。不懂裝懂的做法既會妨礙自己的求知進步,又會鬧出愚昧無知的笑話來。

        中國寓言故事 8

        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家叫工之僑,他不但善于彈琴,而且做起琴來那也是無人不贊。

        有一次,工之僑得到了一棵的梧桐樹,于是就把它削制成一張琴,用這張琴彈奏起音樂來像金鐘、玉磬的聲音一般和諧動聽。工之僑自以為這是天下最美的琴了,就拿去獻給朝廷的樂官太常,讓他欣賞并給做個鑒定。

        太常請宮中明的樂工察看了一番,說:“這不是古琴!”就退給了工之僑。

        工之僑把琴拿回到家里以后,請漆工在琴上畫了一些斷斷續(xù)續(xù)的花紋,又讓雕工在琴上鏤刻了一些難辨的'古字。然后用匣子裝著,埋進土里。

        過了一年,挖出了匣子,把琴抱到市集上去賣,一個大官貴人看到這張琴,立即出一百兩金子買了去,獻到朝廷上。

        樂官一個一個爭相傳看,都說:“這真是世上的珍寶!”

        中國寓言故事 9

        宓子賤與巫馬期

        原來,宓子賤做過單父的地方官。平日,大家只見他整天彈琴作樂,悠閑自得,根本沒見他走出過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單父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后來,宓子賤離開了單父,接替他的是巫馬期。巫馬期每天天沒大亮,星星還沒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憊不堪地返回公堂。巫馬期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小事情無不親自處理,好不容易才將單父治理好。

        巫馬期聽說宓子賤治理簡直不費什么氣力,可單父也一樣富足,便特意到宓子期府上求教,探討治理單父的竅門。宓子賤得知巫馬期來意后,微微一笑,說道:“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竅門呀。只不過我治理單父時憑借大家的力量。而你治理單父時,你用的`方法是只用你自己的力量。光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理當(dāng)然辛苦不堪,而我動員了大家的力量,依靠眾人當(dāng)然使我自己安逸得多了!

        宓子賤與巫馬期同在單父做官,同樣將單父治理得很好。然而一個工作得悠閑,一個工作得辛苦,這個故事不正說明了眾人力量的重要嗎?

        中國寓言故事 10

        以羊替牛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只羊,然后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后,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么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中國寓言故事 11

        魯國少人才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說:“咱魯國儒士很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shù)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判斷,卻不以為然地持否定態(tài)度:“別說從事道術(shù)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魯哀公反問莊子:

        “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說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

        “我聽說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斷!鼻f子見魯王認真聽著,接著表示自己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著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xué)!

        他向魯王建議:“您如果認為我判斷得不正確,可以在全國范圍發(fā)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采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不過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于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tài)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nèi)f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xué)之士。

        莊子了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后,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于回答問題。于是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說人才濟濟嗎?”

        這篇寓言很有諷喻意味。真才實學(xué)不是靠衣著來裝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實質(zhì)。一種思想、學(xué)說或職業(yè)吃香與流行后,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fēng)雅,借以謀取私利。

        中國寓言故事 12

        涸轍之魚

        莊子家已經(jīng)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到監(jiān)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

        監(jiān)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yīng)借糧。他說:“可以,待我收到租稅后,馬上借你300兩銀子!

        莊子聽罷轉(zhuǎn)喜為怒,臉都氣得變了色。他忿然地對監(jiān)河侯說:“我昨天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huán)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來是在干涸的車轍里躺著一條鯽魚!

        莊子嘆了口氣接著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jù)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里,無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枯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

        監(jiān)河侯聽了莊周的話后,問他是否給了水救助鯽魚。

        莊子白了監(jiān)河侯一眼,冷冷地說:“我說可以,等我到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家去罷!”

        監(jiān)河侯聽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dāng)即氣得睜大了眼,說眼下斷了水,沒有安身之處,只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說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了魚市上的干魚啦!”

        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是人們的常識。這篇寓言揭露了監(jiān)河侯假大方,真吝嗇的偽善面目。諷刺了說大話,講空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之人的慣用伎倆。老實人的態(tài)度是少說空話,多辦實事。

        中國寓言故事 13

        濫竽充數(shù)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yōu)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xí),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后都積極練習(xí),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xué)習(xí),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lǐng),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

        中國寓言故事 14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zhuǎn)悠,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dāng)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dāng)百獸之王,有何證據(jù)?”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zhuǎn)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xiàn)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fēng)。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yīng)當(dāng)學(xué)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中國寓言故事 15

        完璧歸趙

        戰(zhàn)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的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趙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么這么大方?要是不答應(yīng)他的請求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是答應(yīng)吧,又怕上當(dāng)。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們商量,但大臣們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趙王說:“大王,讓我?guī)е褪翔怠ヒ娗赝醢。到那里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壁w王知道藺相如是個既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后又交給后宮的妃子們?nèi)タ础?/p>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jīng)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只見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鼻赝跻宦牎昂褪翔怠庇需Υ,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后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讓他指出來。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后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dāng)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愿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沒想到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F(xiàn)在寶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面對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么能不算數(shù)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碧A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dāng)!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F(xiàn)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yīng)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鼻赝醣静幌脒@樣做,但見藺相如態(tài)度堅決,只得無奈地說:“好!就這么辦吧!”說完,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于秦王會把他怎么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后來秦王發(fā)覺這件事,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想發(fā)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恐怕打不贏。最后,秦王見藺相如機智勇敢,是位難得的人才,也沒有為難他,便放他回到趙國去了。

        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

        中國寓言故事 16

        澠池相會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第二年,趙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趙不跟它聯(lián)合攻齊,派兵攻下趙的兩座城池。趙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趙,攻下石城(約當(dāng)今河南林縣西南)。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將白起率軍攻趙,取光狼城(約當(dāng)今山西高平縣西),斬殺趙國三萬人。秦在對趙進行軍事威脅的同時,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趙國屈服。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趙王在西河外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地方作友好會見。趙王畏懼秦國,想要辭謝不去。廉頗、藺相如兩人商量之后對趙王說:“大王不去赴會,顯得我們趙國軟弱、膽怯!庇谑勤w王決定去和秦王相會,帶藺相如同行。廉頗送到國境上,與趙王訣別時約定說:“大王出發(fā)之后,估計來回路程及會見的禮節(jié)完畢,前后不過三十天。要是過了三十天還沒有回來,就請讓我們立太子為王,用以斷絕秦國扣留您作為要挾的念頭!壁w王答應(yīng)了。趙王到了澠池與秦王相會。席上,秦王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對趙王說:“我聽說您喜歡彈瑟,請彈一曲給我聽聽!壁w王就在筵席上彈了一曲。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碧A相如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的音樂,現(xiàn)在我奉獻盆缶,請秦王敲敲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肯答應(yīng)。藺相如捧著盆缶上前,跪著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說:“我跟大王的距離不滿五步,大王要是不答應(yīng)我的請求,我可要把頸上的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衛(wèi)們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起眼睛,大聲呵斥他們,嚇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興,只得勉強在缶上敲了一下。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鼻貒娜撼颊f:“請趙王送十五座城給秦王作為獻禮!碧A相如也說:“請秦王把國都咸陽送給趙王作為獻禮。”直到酒筵完畢,秦始終不能占趙的上風(fēng)。趙國調(diào)集了大軍提防秦國進犯,秦國也不敢有什么舉動。

        中國寓言故事 17

        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期,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zhàn)國七雄”。這七國當(dāng)中,又數(shù)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干。就先封他為“大夫”,后封為上卿(相當(dāng)于后來的宰相)。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領(lǐng),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dāng)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后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以后,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fā)不把您放在眼里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伙兒說:“那當(dāng)然是秦王厲害!碧A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xiàn)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nèi)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只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后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后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只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zhí)A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xié)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中國寓言故事 18

        狐假虎威

        戰(zhàn)國時代,當(dāng)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dāng)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dāng)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dāng)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墒钱(dāng)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貍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jīng)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崩匣⒙犃撕偟脑,半信半疑,可是,當(dāng)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zhèn)定的樣子,心里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tài)勢,竟不知何時已經(jīng)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因為我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tǒng)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jīng)有幾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么,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么你現(xiàn)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于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dāng)它們發(fā)現(xiàn)走在狐貍后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zhàn),但他并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quán)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quán)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wù)上的權(quán)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中國寓言故事 19

        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jié)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jù)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fā)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yè)家,因估計事情的發(fā)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xùn),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中國寓言故事 20

        春秋時,門子文和門子良兩兄弟在楚國做官,子文是令尹,子良則是司馬。

        子文有一個兒子名叫子揚;子良也有一個兒子叫子越。

        子越出生的時候,子文對子良說:

        這孩子壯得跟山林里的老虎和熊一樣,哭起來卻像豺狼在哀嚎,現(xiàn)在他的年齡雖然還很小,可是狼的孩子雖然很小,但是兇猛的性格以及野心仍然很大,將來長大恐怕不會是個溫和的.人。

        我看子越是匹狼,必須狠下心殺死,否則我擔(dān)心我們家族的人會因為他而有傷亡。

        但是哪有父母忍心殺害自己的小孩?

        因此子良說什么都不肯殺死自己的孩子。

        子文見子良不聽自己的勸告,便對家里的人說:

        將來子越如果當(dāng)了大官,你們一定要盡早離開楚國,不然會有災(zāi)難。

        子文死后,他的兒子子揚繼承作了令尹,子越也作了司馬。

        子揚沒有聽父親的告誡,繼續(xù)待在楚國作官。

        而子越一當(dāng)上大官,就暴露出政治野心,他忌恨子揚的官位比自己大,于是暗中派蘇賈殺了子揚,自己當(dāng)上令尹,不久又將蘇賈殺死。

        后來,子越的野心越來越大,甚至想叛變當(dāng)國君,于是就領(lǐng)兵造反,結(jié)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被楚王派來的大批軍隊打敗,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牽連。

        這個時候,家族的人才知道子越果然是狼子野心,十分后悔當(dāng)初沒有聽子文的勸告。

      【中國寓言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中國的寓言故事08-23

      中國寓言故事07-21

      中國寓言故事12-05

      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11-25

      中國經(jīng)典寓言故事07-08

      中國寓言故事精選05-23

      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06-14

      中國的經(jīng)典寓言故事09-08

      中國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09-07

      中國寓言故事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