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時間:2023-10-21 17:50:5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我要投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20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20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

        知識與技能:

        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古詩。

        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理解詩歌的意思。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整體感知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通過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具準備

        圖片、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夜書所見》,大家一起來背誦一下。(師生配樂背誦《夜書所見》)《夜書所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表達思念家鄉(xiāng)感情的。

        (通過背誦學過的古詩,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師借助《夜書所見》這首學生們熟悉的詩,喚起學生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二、學習新課

        1、介紹詩人的背景和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王維:唐朝詩人,15歲時離開了故鄉(xiāng)到長安去參加科舉考試,20歲時考上進士。在這段時間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會想家,尤其是過節(jié)的時候,這種情感更加強烈。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xiāng),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出示詩句,揭題、解題、

        讀詩題,解題。抓住“憶”字引入詩文學習。師:誰來給我們讀讀題目?

        生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大家快速思考討論一下題目的意思?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來一起看看題目的意思。

        師: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九月九日——指的是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在我國古代,重陽節(jié)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如今,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成為一年一度的“老人節(jié)”。因為兩個九意味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

        生:是重陽節(jié),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憶——思念、想念

        師:“山東”是山東省嗎?(不是,陜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作者的家鄉(xiāng)。)

        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經過我們共同思考學習可以知道題目的意思是:重陽節(jié)思念自己家鄉(xiāng)的兄弟親人。 2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閱讀師:當過節(jié)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想念自己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同樣出門在外的家人也會想念你們,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我們本詩的作者跟我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樣也是出門在外。當過節(jié)的時候,獨在異鄉(xiāng)的詩人怎能不更加懷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呢!自己讀一讀,想想詩人此時會怎樣“憶”親人?自由讀

        3、你認為哪個句子最能直白的表達詩人此刻的思念之情?讀給大家聽聽,再說說你的體會。指名讀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哪個字最能表達作者更加非常的想家。

        “倍”平時有五分想念,重陽節(jié)成倍的增加,有十分想念,甚至更多。說明很(特別、格外、非常)想家。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從“倍”字生發(fā)聯(lián)想──詩人平時就常常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每到佳節(jié)良辰,思鄉(xiāng)之情尤切,更加凸顯詩人客居他鄉(xiāng)的孤獨。

        4、問:作者為什么那么想家,哪一句詩是作者想家的原因?

        答:因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了解本句詩意: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我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他鄉(xiāng)。)

        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所看見的人也是陌生的,沒有一個人可以跟他說說心里話,這句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情。因為孤獨寂寞所以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尤其是在重陽佳節(jié),萬家團圓的節(jié)日里,就他一個人不能回家跟家人,看到別人團聚,心里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5、(指導學習第三四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當王維思念家鄉(xiāng)的時候他在思念家鄉(xiāng)里的誰?做什么?我們來共同學習這兩句。先看每一個字的意思,在用自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遙——遙遠;知:想到;登高處:登山;遍——都;茱萸:出示圖片(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根可以殺蟲,古人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把茱萸插在頭上,或裝在小布袋里帶在身上,認為可以避災。少:缺少;一人:指王維

       。ň湟猓涸谶b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6、齊讀全詩,誰來說說全詩的意思:(指名)我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他鄉(xiāng),每到過節(jié)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劃停頓,讀出感情。

        8、試著背誦。

        三、拓展導學

        重陽節(jié)又稱老人節(jié),老人們在這天或賞菊陶冶情操,或登山鍛煉體魄,給晚年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一起努力,讓老人們度過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

        四、反饋導學

        1、填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寫的,這首詩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2、比一比,組詞。

        憶()倍()遙()遍()異()逢()億()陪()搖()篇()導()峰()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我們能生活在自己的親人身邊,是多么幸福!我們能認識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處,是多么幸福!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感受親情的同時,更應該珍惜親情。時刻記得關心我們身邊的人,也讓他們感受到幸福。

        1、回家后做一件關心父母,體貼父母的事情,讓父母感受到你的愛。

        2、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因為出產于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后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果實成小粒裂狀,味極辛香,可食用,莖、葉可入藥,功能暖胃燥濕,為“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重要成分之一。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侗静菥V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讹L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

        重陽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jié),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生齊讀課題兩遍。師范讀。(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說了些什么?)

        生齊讀全詩。

        小組討論這首古詩說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解題。

        解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首先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課題的意思?(放幻燈片1、2)(學生思考討論)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師:重陽節(jié)又是什么節(jié)?(生:老人節(jié))

        2.憶:想念,思念。

        3.山東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qū),并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里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xiāng)蒲州。)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幻燈片3)

        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并稱“王孟”。

        三、初讀課文,了解詩的.大意。(自由讀)

        四、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

        1、獨在異鄉(xiāng)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就是家鄉(xiāng)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詩意: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每:每當。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節(jié)指的是什么節(jié)日?(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天)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

        詩意: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為什么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災。)

        茱萸(zhū

        yú):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jù)說這樣可以避邪、消災。

        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jié)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每層寫了什么?

        第一層(前兩句):寫身處他鄉(xiāng)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jié)就更加思念親人。

        第二層(后兩句):寫作者想象兄弟們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五、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思考:1、誰能來說說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

       。ㄉ骸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為什么他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生:1、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2、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以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ㄔ娙送蹙S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xiāng)。遠在外地的他,時常想起家鄉(xiāng)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王維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鄉(xiāng)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ㄟ@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jié),更加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師: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

        課后題解:P118

        注意帶點的詞,說說詩句的意思。(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倍:格外;加倍、更加。

        (我單獨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練習:

        1.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話說說你對他的思念嗎?

        2.如果你沒有親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當作王維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陽登高了,會對身處外地的王維哥哥說些什么話,來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呢?

        六、總結。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熟讀、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活動準備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2.相關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

        三、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1.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2.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3.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四、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1.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合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jié)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小百科:《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

        3、重點學習生字“插、遍、遙、異”等。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

        2、體會詩中的思鄉(xiāng)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嗎?(是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是農歷的什么時候?(農歷九月九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生齊讀課題兩遍。

        二、解題。

        1、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

        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2、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師:重陽節(jié)又是什么節(jié)?(生:老人節(jié))

        3、憶:想念,思念。

        4、山東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qū),并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里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xiāng)蒲州。)

        過渡語:在了解了詩的題目后,我相信大家現(xiàn)在一定很想讀讀這首古詩吧?!現(xiàn)在就請大家自由朗讀古詩。

        三、初讀課文,了解詩的大意。(自由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

        3、正音。

        4、討論:讀了這首古詩,你讀懂了什么?(不做匯報)

        過渡語: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品讀古詩,看看你的理解都正確嗎?

        四、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

        1、第一句:獨在異鄉(xiāng)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就是家鄉(xiāng)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詩意: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第二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每:每當。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倍:加倍,更加。

        思:同“憶”,思念,想念。

        “佳節(jié)”指的是什么節(jié)日?中國傳統(tǒng)的重要的團圓節(jié)日。

        詩意: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為什么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疾。)

        茱萸(zhū yú):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jù)說這樣可以避邪、消災。

        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jié)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小組討論)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前面2句和后面2句各寫了什么?

        前兩句:寫身處他鄉(xiāng)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jié)就更加思念親人。

        后兩句:寫作者想象兄弟們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思考:

        1、誰能來說說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

       。ㄉ骸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說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為什么他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ㄉ1、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2、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

        練習: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對他的思念嗎?

        五、朗讀指導

        1、劃分節(jié)奏

        2、部分重點詞語重讀

        六、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七、指導書寫

        幾個容易錯的字:“插、遙、異、遍”等

        八、小組討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以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詩人王維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xiāng)。遠在外地的他,時常想起家鄉(xiāng)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王維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鄉(xiāng)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ㄟ@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jié),更加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師: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

        練習:

        如果你沒有親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當作王維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陽登高了,會對身處外地的王維哥哥說些什么話,來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呢?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5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活動準備:

        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相關詩句字卡。

        古詩CD、播放器。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

        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

        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①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ㄒ龑в變航Y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谶@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引導幼兒根據(jù)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通過搜集作者生平資料,了解作者,鍛煉搜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

        體會詩人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播放視頻《;丶铱纯础罚㈨槃輰胄抡n。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釋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意思。

        2.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感受本詩的情感基調。

        3.介紹作者王維。

        4.結合書下注釋,翻譯全文。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詩人他身處何處?他感覺如何?

        2.自己孤獨一人的時候他想到了什么?

        3.他獨自登上高樓,又作何感想?

        (四)拓展延伸,發(fā)散思維

        你還知道哪些懷念家鄉(xiāng)的`詩句呢?說出來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五)小結作業(yè),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為本首詩配一幅插圖。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第9課,本詩是盛唐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登高遠望思念親人和家鄉(xiāng)的名篇。詩人在詩的開篇直扣主題,描寫自己獨自一人身處異鄉(xiāng),在這樣的節(jié)日中,異常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親人。緊接著又寫到自己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登高之時,或許遠方的兄弟也在思念身在異鄉(xiāng)的自己。詩中的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從古至今,扣動了無數(shù)游子思鄉(xiāng)的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7

        教學目標:

        1.讀準“茱萸”的讀音,理解“異鄉(xiāng)”、“異客”、“倍”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吟誦古詩,在理解大意地基礎上背誦。

        3.能展開想象描述古詩畫面,感受詩人獨在異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了解鄉(xiāng)思(2分鐘)

        1.看圖片,說節(jié)日

        師: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重要的節(jié)日,同學們觀察圖片,說說它們是哪些節(jié)日。(依次出示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的圖片,生猜。)

        2.聊重陽,談習俗

        師:(出示重陽節(jié)的圖片。)這一張圖片是哪一個節(jié)日?對,這就是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的時候,我們都會做什么呢?

        3.揭詩題,解題意

        師:那么,重陽節(jié)是哪一天呢?(板書:九月九日)農歷的九月節(jié)日是重陽節(ji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詩人就寫了一首關于重陽節(jié)的詩,叫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憶山東兄弟)一起讀詩題。

        師: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人沒有和親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親人,“憶”在這里是“想念”的意思。“山東”和現(xiàn)在的山東省不一樣,它是指華山以東的地區(qū)。再讀詩題,注意停頓。(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設計意圖:本課導入采用“圖片導入法”,讓學生依次猜一猜有關節(jié)日的圖片,進而聊一聊重陽節(jié),指導重陽節(jié)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再揭示詩題,在理解“憶”和“山東”的含義的基礎上讀好詩題的停頓!皥D片導入法”能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吟誦古詩,初感鄉(xiāng)思(8分鐘)

        1.讀古詩

        師:這首詩寫了詩人在重陽節(jié)的所思所想,誰愿意朗讀給大家聽?要注意“茱萸”讀作“zhū yú”。

        2.吟古詩

        師:我們剛才讀詩的方法是現(xiàn)代人的讀法,那么我們古人運用平長仄短來吟古詩。(出示平仄)標上平仄,就是這樣一首詩。認真聽,老師是怎樣吟詩的。

        師:誰愿意先來吟給大家聽一聽?

        師:在這樣的吟詩聲里,你有怎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初讀古詩時要讀得正確、流利,注意生字生詞的讀音。在此基礎上,按照以平長仄短來吟詩,使學生初步從誦讀中感受該詩的孤獨感和思鄉(xiāng)情。】

        三、解讀古詩,理解鄉(xiāng)思(15分鐘)

        1.前兩句

        (1)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師:重陽節(jié)本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可詩人卻說(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詩人說了兩個相同的字——“異”!爱愢l(xiāng)”的意思是——他鄉(xiāng);“為異客”的意思是——做他鄉(xiāng)的客人。如果我們此時在杭州,那么我們就可以說杭州是——異鄉(xiāng),我們是——異客。

        師:身處他鄉(xiāng)的.詩人是和很多在一起的嗎?不是,而是——獨自一人。我們從“獨”能夠看出來。“獨”除了表示詩人只是一個人,我們還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是孤獨的。(板書:孤獨)想象一下,詩人會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受到孤獨?

        師:這種在他鄉(xiāng)的孤獨的感受被詩人寫了下來,叫做——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因為孤獨,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陽佳節(jié)的時候。所以,詩人又說(出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種思念(板書: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嗎?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們是從——“倍”字感受到的。

        師:每一個漂泊的人都有著對家鄉(xiāng)的回憶,都有著對親人的思念。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思念親人什么呢?

        師:對親人的思念不僅僅會在重陽節(jié)才有,詩人還會在什么時候或者什么情況下“倍思親”呢?

        師:當春節(jié)來臨,一家團圓的時候,遠在他鄉(xiāng)工作的人們會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當中秋月圓,闔家同慶的時候,遠在他鄉(xiāng)求學的人們會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詩人在重陽節(jié)的這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就這樣道出了人們對親人的無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一起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后兩句

        師:詩人就是這樣深深地思念著自己的親人,而他的親人此時在干什么呢?(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朗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對呀,他們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時候重陽節(jié)的風俗,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你有沒有過重陽節(jié)登高的經歷?

        師:茱萸是一種香草,古時人們以為重陽節(jié)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這兩句是在說——遙想兄弟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少我一個親人。

        師:你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師:如果你是詩人的兄弟,在登高時,你會想些什么?

        師:如果你是詩人,此時寫一封家書給家人,你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

        師:千言萬語都化成了一句詩,那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描述

        師:這首詩前兩句寫自己,后兩句寫兄弟,由自己想到兄弟,字里行間都是濃濃的思念。學習至此,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詩人重陽思鄉(xiāng)的感情,你能結合板書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首詩的畫面嗎?

        4.吟詩

        師:同學們,這就是簡單的古詩帶給我們豐富的想象啊!當我們學習了這些的時候再來吟詩,我們就要注意把自己對于“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受用聲音表現(xiàn)出來。就讓我們再一次用吟詩的聲音傳達我們心中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吧。

        5.作者

        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我們打開了思鄉(xiāng)的,這首詩的作者——王維。(出示: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xiāng)的兄弟為山東兄弟。)結合資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想對王維說些什么?十七歲的王維就是用這種樸素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思念。

        【設計意圖:解詩通過前兩句和后兩句來進行。前兩句寫詩人自己,從“異”字入手,讓學生感受身在他鄉(xiāng)的孤獨感,由此產生對親人的思念。后兩句寫詩人兄弟,從“登高”和“少一人”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說話進行思維激發(fā),進而理解詩意。然后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描述,并再一次吟詩,以到達有感情的目標。最后,結合作者生平資料,理解王維的思鄉(xiāng)之情!

        四、拓展藝術,升華鄉(xiāng)思(7分鐘)

        1.思鄉(xiāng)詩

        師:王維的筆下,有著這樣濃濃的鄉(xiāng)思詩句,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鄉(xiāng)思的詩呢?

        師:鄉(xiāng)思是中國古詩的永恒的主題。我們看,(出示詩句)王維的《雜詩》中還有——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宋代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到了近代,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鄉(xiāng)愁》,將對親人的思念上升到對祖國母親的思念。

        2.思鄉(xiāng)歌

        師:除了詩歌,人們也把鄉(xiāng)思之情譜進了歌曲中,就像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中唱的那樣——(出示歌詞,播放音樂)請明月代問候,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3.思鄉(xiāng)情

        師:說鄉(xiāng)思,道鄉(xiāng)思,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濃濃的鄉(xiāng)思之情呢?

        師:是啊,因為遠離家鄉(xiāng),因為遠離親人,因為漂泊,因為孤獨,所以才會深深地思念啊!而這種思念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設計意圖:以“鄉(xiāng)思”為主題,從思鄉(xiāng)詩和思鄉(xiāng)歌入手,將本詩進行升華,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讓學生了解思鄉(xiāng)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主題!

        五、回歸生活,回味鄉(xiāng)思(3分鐘)

        師:隨著我們漸漸長大,總有一天,我們也可能遠離家鄉(xiāng),那時候我們就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當重陽來臨,我們也會用這樣一句詩來表達我們的思鄉(xiāng)之情——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我們會想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位詩人——王維。會想到他的那首關于重陽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會這樣輕輕地吟著——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就讓我們懷揣著這樣的思念,去消遣獨在異鄉(xiāng)的孤獨吧!

        【設計意圖:把古詩帶進學生的生活,引發(fā)學生在生活中培養(yǎng)詩情的意識,完成了古詩從生活到藝術再到生活的學習思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4、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準備:

        1、學生預習并了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2、教師準備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組詩,首先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件出示古詩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這天有什么習俗?憶是什么意思?教師簡述山東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題目的意思?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3、是誰在思念?你對王維有什么了解?師補充簡介詩人。

        過渡:王維為什么要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

       。◤念}目入手,讓學生的課外知識與所學內容有機結合,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以問題過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詩句。

        1、范讀,齊讀古詩。

        2、學生自學,理解詩意:先自由讀理解詩句并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再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首先指名說說已懂得的詩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再指名說;最后齊讀古詩。

        4、師述:讀詩不是弄懂詩的意思就行了,還要弄懂、體會出詩中的情感。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追問)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又是怎樣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學生分組自由討論。

        6、交流發(fā)言。(重點抓住獨、異、倍、遍、少一人等詞語進行體會,相機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并感情朗讀)

        7、感情朗讀。

       。ㄕn堂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信任學生,學生是可以讀懂詩句意思的。這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讀詩不僅是懂得意思,還要讀出蘊含在詩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給學生從詩句中去體會感悟。)

        三、復習《宿建德江》。

        1、(出示詩句)這首詩我們已經學過了,誰來讀一讀?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詩中寫了詩人所見景物對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讀。

       。◤土曔@首詩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應怎樣去理解體會詩中所蘊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詩中的詞句,去想象,去體會,才能真正的讀懂古詩。)

        四、學習《泊船瓜洲》。

        1、(出示詩句)說說題目的意思,對王安石的'了解,簡介寫作背景。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3、班級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學所得。

       。ㄟ@一步驟是讓學生試著用所學到的方法去學習,以實現(xiàn)遷移、運用,使知識和方法逐漸內化為一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小組學習討論,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交流中增強合作的意識,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互補。)

        五、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詩,復習了一首詩,這三首詩有什么共同之處?詩人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有什么不同?

        2、這三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說一段話用上這句詩嗎?

        3、感情朗讀三首詩。

       。ㄎ覀兘裉鞂W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文的藝術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閱讀古詩的作用。)

        六、作業(yè)。

        1、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親人,來到我們實驗學校,肯定也會想家,想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嗎?試一試,寫一兩句詩來抒發(fā)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誦三首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你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可以以連線方式表現(xiàn)節(jié)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解釋課文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古詩,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練習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

       。1)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2)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3)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jié)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學習收獲。

        (3)質疑:還有什么不懂之處?

        老師重點指導“異鄉(xiāng)”“異客”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按卡片連詞背誦。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起來,并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詩人,加動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的目的。

        4、賽詩會。

       。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兩首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富有感情。

        課后習題

        背誦并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xiāng)蒲州。

        4.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

        5.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jié)人們插戴茱萸,據(jù)說可以避邪。

        [簡析]

        詩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體會詩中的情感;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利用資源庫展開課內與課外的多方延伸,讓學生深刻感受“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情感,從而熏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能背誦。

        2、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詩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情感。

        教學難點: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學校資源庫,有關古詩網站,課件等。

        課前活動:

        1、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孩子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通過網絡了解李白的《靜夜思》。

        2、從學校的資源庫中初步認識了解王維及探尋他的家鄉(xiāng)。

        3、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并了解了一些節(jié)日習俗。

        4、老師引導查找有關重陽節(jié)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jié)的一些風俗習慣,并了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

        教學過程:

        一、激情揭題。

        1、(出示望月圖,音樂)

        故鄉(xiāng)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個人心是最親的人。每見月圓,遠在異鄉(xiāng)的人們總會對故鄉(xiāng)對親人思念不已。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是李白的鄉(xiāng)愁。“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又是誰的鄉(xiāng)愁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王維。(結合課前的資源了解)

        王維九歲即才學出眾。

        李白被稱詩仙,杜甫被稱詩圣,王維被稱詩佛。

        3、釋題,畫簡圖助理解。

        a.回顧課前在資源庫中搜尋的對王維故鄉(xiāng)的了解。

        b.畫簡筆畫:區(qū)別課題中的“山東”和現(xiàn)在的“山東省”。

        (“山東”不是今天的“山東省”。王維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濟縣蒲州,華山以東,因此為“山東兄弟”。)

        二、初讀悟意。

       。ㄒ唬┱J音

        1、生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檢查認字情況(生字卡)

        3、再讀詩句。

       。ǘ┲

        1、生自己讀詩句,借注釋理解詩意。

        2、讀讀自己讀懂了些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釋詩意。(借機板書:思)

       。ㄈ┪蚯

       。1)自由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a.簡介詩作背景。

        詩人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故鄉(xiāng)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期間,他一直漂泊在外。這首詩是他在十七歲時創(chuàng)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所以說是“異鄉(xiāng)”。

        b.同學們去別人家做過客,在別人家做客就是別人家的客人。王維在長安就是長安的客人,所以說是“異客”。

        c.王維獨在異鄉(xiāng)做異客是一天嗎?十天?一個月?還是多長時間?(整整兩年700多個日日夜夜。

       。2)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有什么感覺呢?感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a.師:詩人十幾歲還是個孩子呀,他會在哪些時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著了,想家;在外吃的飯菜不可口,想家……

        b.口頭練習:

        詩人離開了親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節(jié)日里他會更想家;

        詩人離開家鄉(xiāng)兩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過節(jié)了他就會更想家。

        所以說:(生齊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c.同學們,課前讓你們了很多節(jié)日,你們知道哪些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生:……)一年有那么多節(jié)日你們喜歡嗎,為什么?(生……)是啊,節(jié)日里能跟家人團聚,能吃到好東西,很熱鬧,這樣的節(jié)日就是(佳節(jié))。

        d.王維過節(jié)了能跟家人團聚嗎?(生:——)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嗎?(生:——)能跟朋友一起快樂地玩嗎?(生:——)那么他過節(jié)了會像你們一樣也高興嗎?他又是什么感覺?(難過、悲傷、傷心……怕過節(jié))

        e.雖然王維害怕過節(jié)但是每個節(jié)日還是會如期而至的。

        口頭練習:

        春節(jié)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xiāng)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春節(jié))倍思親;

        端午節(jié)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xiāng)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

        中秋來臨,對著空中的圓月,遠在異鄉(xiāng)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中秋)倍思親;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鄉(xiāng)的詩人,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除夕)倍思親;

        f.今天是重陽節(jié)了,有誰知道重陽節(jié)的習俗?(師生共同介紹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長壽;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認識茱萸)

        長安的人們是怎么過節(jié)的呢?你們想知道嗎?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一起走進王維的世界,去看看當時的`長安人是怎么過節(jié)的。

       。◣熍錁穯l(fā),生閉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老的少的,都興高采烈地忙著過節(jié)了。有的約了一行人一邊比賽著登山,一邊采著菊花;有的約了幾個要好的朋友一邊喝著菊花酒,一邊高聲談笑著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吃著豐盛的晚餐……在家鄉(xiāng),你將會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畫面和場景。

        g.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xiāng),看到的畫面說出來。

        是啊,在家鄉(xiāng),親人團圓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樂,可此時的王維呢?

        h.展開對比圖:當別人相約著出游,可他卻只能一個人獨自遙望著家鄉(xiāng);當別人朋友相聚高興暢快地痛飲時,他只能一個人拿著酒杯獨自喝悶酒;別人節(jié)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邊下棋一邊喝茶談心事,王維卻只能獨自一個人默默地對著紙筆說話。

        i.想想王維此時此刻的心情。生反復讀詩句體會王維的情感。

        王維雖然人在哪里(長安),但他的心卻在哪里(家鄉(xiāng)),讓我們跟著王維的心看到家鄉(xiāng)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從哪里看出來?

       。3)導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讀詩句。

        b.邊讀邊想象一下:王維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嗎?(不是。是少一個人啊)

        c.師:我的親人朋友們,思念可以穿越很遠的距離。把你們的思念說出來吧,我一定會感受得到的。

        d.(音樂《遠方的書信》)師生體驗親人朋友跟王維說話。

        e.師:王維思念著家人,家人也在思念著王維。這就是親人,這就叫做互相牽掛互相關心。

        f.分組、分男女讀詩句。

        三、誦讀積累。

        我的親人們朋友們,我王維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你們,但我的功名還沒成就,現(xiàn)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詩,你們從詩中就能讀懂我的心啊。

        (同學們,我們都是王維的親人朋友,來讀讀他的心聲吧。)

        1、感情誦讀

        a.師指導朗誦:(重,拖,輕,揚)

        b.自由練習讀。

        c.指名讀,共同評議。

        d.老師也被王維濃濃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讀一讀,好嗎?范讀指導。(配樂誦讀)

        2、積累背誦

        a.配樂讀:同學們,你們有過思念的感覺嗎?在什么時候思念誰?

       。ㄉ勼w驗,說后讀全詩。)

        b.背誦:讓我們把這份思念之情長留心中,跟著悠揚的琴聲一起來背一背。

        四.延伸拓展。

        “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边h在異地,遇到故鄉(xiāng)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見面時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生活怎樣?王維好不容易見到故人了,他想問的是什么呢?

        1、出示:《雜詩》君從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生借注釋自學

        雜詩(唐 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釋:

       、匐s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趤砣眨簛淼哪且惶臁

       、劬_窗:雕刻花紋的窗子。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芎罚憾扉_的梅花。

       、葜ǎ褐,開放;著花,開花。

        3、交流自學情況。

        4、詩人熱愛家鄉(xiāng),關心家鄉(xiāng)的每一人每一事,連家鄉(xiāng)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牽掛之中。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xiāng)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齊讀《雜詩》。

        6、同學們,我們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是李白的鄉(xiāng)思,“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王維的鄉(xiāng)思。今后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自己的故鄉(xiāng)。因為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人親!

        7、最后再讓我們飽含深情地讀今天的這兩首詩吧。

        五.課后作業(yè):

        1、繼續(xù)上網學習對這節(jié)課中自己還不夠清楚的地方;

        2、自覺在網絡中搜尋了解另外一些思鄉(xiāng)的詩文,感受身居異鄉(xiāng)人的濃濃思鄉(xiāng)思親之情。

        教學反思

        羅田縣實驗小學

        周浪芹

        語文是一個多源性的學科,其知識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層次的。其學科的廣源性和多源性,也決定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調動多方資源。因此,作為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而古詩教學,因作者寫作年代與現(xiàn)代相隔久遠,當時的狀況也跟現(xiàn)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讓現(xiàn)在的孩子理解古詩更是較難。所以通過了解多方信息技術,就可以彌補時空的差距,也可以縮短認知的距離。我這一節(jié)古詩課又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呢?

        一、多方資源貫穿始終。

        在這堂課的始終我一直注重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課前,老師帶領孩子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通過學校資源庫了解李白寫作《靜夜思》的背景與情感;并從資源庫中初步了解認識了王維并探尋了他的家鄉(xiāng);以及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并了解了一些節(jié)日習俗。這些都為學習古詩,為理解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這些查詢了解,有助于孩子們對古詩的理解。如知道了“山東兄弟”中“山東”不是今天的“山東省”。因為王維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濟縣蒲州,華山以東,因此為“山東兄弟”。通過資源庫知識,孩子們知道了王維在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故鄉(xiāng)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期間,他一直漂泊在外。這首詩是他在十七歲時創(chuàng)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所以說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通過查找有關重陽節(jié)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jié)的一些風俗習慣,才明白為什么“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在課后我又安排孩子們繼續(xù)上網學習對這節(jié)課中自己還不夠清楚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網絡自學《雜詩》等,讓孩子們達到對古詩的深層次理解;同時讓孩子們自覺在網絡中搜尋了解另外一些思鄉(xiāng)的詩文,感受身居異鄉(xiāng)人的濃濃思鄉(xiāng)思親之情。真正走進異鄉(xiāng)人心里去加深感受“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情感。

        二、緊扣資源突破重點。

        古詩教學中對詩句的理解并不很難,關鍵是要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這首詩中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重點。孩子們知道了什么是“佳節(jié)”,

        通過平時的生活積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節(jié)。因為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節(jié)日習俗。所以在教學這一重點時我將“佳節(jié)”具體化了,將常人的節(jié)日與異鄉(xiāng)王維的節(jié)日情景作了個對比!按汗(jié)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xiāng)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春節(jié))倍思親;端午節(jié)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xiāng)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中秋來臨,對著空中的圓月,遠在異鄉(xiāng)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中秋)倍思親;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鄉(xiāng)的詩人,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除夕)倍思親。這樣孩子們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受“佳節(jié)思親”的痛苦。

        王維佳節(jié)里倍思親,怎樣倍思親呢?他“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他與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獨到描寫之處,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老師引導孩子們查找了有關重陽節(jié)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jié)的一些風俗習慣,還了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讓孩子們明白古時人們在重陽節(jié)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長壽;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等。這樣就對詩人遙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過“配樂啟發(fā),閉目想象,穿過時空隧道一起走進王維的世界,去看看當時的長安人是怎么過節(jié)的。”然后借助三組別人歡度節(jié)日與王維害怕過節(jié)的對比圖展示,將“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這樣詩歌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拋磚引玉教給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煹慕痰哪康淖罱K是為了不教。本次課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查詢各種資料,了解多個知識,理解詩的意思,突破重難點,感受作者的情感。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們今后自已去嘗試。所以這節(jié)課也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這次課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搜集、查詢、了解,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思考,團結合作,而且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關鍵是孩子們從這節(jié)課中學習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今后自己隨時可以借助網絡資源,自覺去學習了解各種古詩。也真正讓“要他學”而變?yōu)椤八獙W”了。到那時,才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師的“教”也才真正達到了效果。

        因為師生的共同努力,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完成得很好,重難點的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能用心去感受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怎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當然在整次課的教與學而言,也還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特別是在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與詩歌結合體驗朗讀的時候,也許是所在年級的孩子還較小,生活體驗不夠;也許與老師的引導不到位有關,在體驗讀的方面總感覺不太令人滿意。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努力,更加積極去探索,讓孩子們的學習更能得心應手,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學得更加輕松自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2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嶙髡吡髀兜母星欏?br>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學法,導入新課

        1、小黑板出示:了解詩人解詩題目明白詩意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2、用自己話說說每一步具體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們就按同樣的方法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板: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了解詩人,解詩題目

        1、這首詩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你了解他嗎?

        (學生讀課外搜集資料中的有關內容)

        2、題目中的`“憶”是什么意思?“山東”指山東省嗎?

        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在重陽節(jié)這天,王維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三、理解字詞,明白詩意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直到正確流利。

        (“為”這里應讀“wéi”)

        2、再讀,你有哪些地方讀不懂?并在書上作記號。

        3、小黑板出示學生不理解的字詞:

        異客 逢 倍 遍

        4、動動腦子,你如何理解這些字詞?

        5、你能從字面上說說詩句意思嗎?

        6、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

        四、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小小組討論。

        3、交流。

        我認為字用得好,從中我體會到了。你能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嗎?有沒有同學比他讀得更好?(注意節(jié)奏與感情) .

        4、配樂吟誦。

        五、課外延伸

        1、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能談談看法嗎?能有感情地吟出這句詩嗎?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你在哪兒看到過或聽到過?你知道它這時的具體含義嗎?

        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六、作業(yè)

        1、搜集“思念”主題的詩,歌曲等。

        2、小練筆:改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七、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第二首古詩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4、想象畫面,體會詩歌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后兩句是從“兄弟”的角度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重陽節(jié)與王維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緊扣詩眼,從“心”出發(fā)

        1、師:讀一讀詩題,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重陽節(jié)和王維的資料。(重陽節(jié)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jù)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3、師:怎樣記住“憶”?豎心旁表示什么?

        回憶源于內心,回憶往事,免不了融入個人的情感。詩人在重陽節(jié)回憶起親人,會有著怎樣的情感呢?我們到詩中去發(fā)現(xiàn)。

        【讀詩題,了解創(chuàng)作的來由。交流資料,為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打下基礎。抓住詩眼“憶”,從偏旁入手,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寫這首詩時會有著怎樣的情感,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理解詩意,以“意”鋪陳

        1、師:圈出生字,多讀幾遍。放聲讀古詩,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同桌互讀,給出評價,尤其注意生字的讀音。

        3、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4、師:小聲讀,將自己未讀懂的字詞做上記號。

        5、組內交流,講講自己已經讀懂的,以及還沒讀懂的。

        6、結合生字教學,由字及詞,解決“不懂”。

        重點引導:

        (1)“異”——“異鄉(xiāng)”“異客”

        推薦識字方法:與形近字“導”區(qū)別

        學生口頭組詞:異國、異地……

        師:什么叫“異國”?(其他的國家)那“異鄉(xiāng)”“異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薦識字方法:換偏旁(峰、蜂、鋒)

        學生口頭組詞:逢年過節(jié)、相逢……

        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逢年過節(jié)”是指什么時候?

        師(范寫):應先寫里面,再寫外面,把走之兒寫得長一些才美觀。

        (3)“遙”——“遙知”

        師:詩人身處長安,而家鄉(xiāng)在華山以東,近兩百公里。這么遠,他怎會知道兄弟登高處,還遍插茱萸呢?

        (4)“插”——“遍插”

        師范寫,引導學生注意右半邊的筆順。

        師:“遍插”到底插哪兒呢?(提供資料: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形成注釋:異:別的,其他的;逢:遇到;遙知:遠遠地推想;遍插:身上到處插滿。

        7、師:再讀古詩,借助書上的注釋和大家討論后形成的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

        【以“多讀”為基礎,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從讀通,至讀準,到讀出“懂”與“不懂”。教學側重“不懂”, 結合生字教學,由字及詞,理解詞意。生字教學,側重難點字,回顧多種識字方法,注意字的筆順,指導把字寫美觀。理解詞意采取多種方法,或由熟詞入手,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根據(jù)相關資料,或聯(lián)系上下文。基于本課注釋較少,將難點形成注釋,為學生自主理解降低坡度。學生剛剛接觸注釋,給予充分時間,鼓勵學生自己讀懂詩意!

        三、想象畫面,由“意”入心

        (一)領:想象“獨”,體會“思親”

        1、師:讀一讀,想一想:17歲,王維身處“異鄉(xiāng)”作為“異客”是什么滋味呢?(“獨”)

        2、師:“獨”的背后隱藏著一幅幅畫面。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維當年的生活,尋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獨的身影。

        來到大街,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而他

        路過大院,親朋相聚,舉杯痛飲,而他

        出門遠游,游人結伴,互幫互助,而他

        3、師:詩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親”)

        4、指導朗讀:再怎么想念親人,你仍在“異鄉(xiāng)”;再怎么孤獨,你仍為“異客”。

        5、揭示學法:古詩的語言精煉,學習時可以結合詩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畫面。身臨其境,自然能走進詩人的內心深處。

        (二)扶:想象“佳節(jié)”,體會“倍思親”

        1、師:反復地讀一讀,第二句詩讓你看到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統(tǒng)一意見:佳節(jié),往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目睹周圍人家的其樂融融,詩人勢必會想起與家人團聚的情景。

        3、師:你知道有那些佳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

        4、師:把你們想到的畫面與大家分享,一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 節(jié),我便想起 )

        5、指導朗讀:平時也就罷了,而佳節(jié)來臨時別人家舉杯暢飲,慶祝團圓,而詩人卻只能孤獨地回憶這一幅幅畫面,你能說說他此時的心情嗎?(“倍思親”)

        (三)放:想象“少一人”,體會“兄弟情深”

        1、師:讀一讀后兩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組內交流。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略作點撥:兄弟們會說些什么?(“少一人”)會祝愿些什么?(聯(lián)系茱萸的資料: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3、靜靜地默讀,這幅畫面最令人遺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讀:“少一人”是詩人此時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詩人的心中不斷地撞擊著,我們共同來表達詩人心中無奈的吶喊。一組讀后兩句詩,其他三組接連重復“少一人”。

        5、師:表面上寫兄弟們想念詩人,但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詩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詩人,可見“兄弟情深”啊!)

        【教學呈現(xiàn)一“領”二“扶”三“放”的思路。學法的設計,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設計為從形象可感的畫面來體會詩人的情感。古詩詞猶如浩瀚的海洋,是巨大的寶庫,教學的重點應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才能自如地在詩詞的海洋中汲取營養(yǎng)。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樣有“路”可循,由“思親”到“倍思親”,再到“兄弟情深”!

        四、回扣詩眼,感悟詩“心”

        1、師:學完整首詩,再來看看“憶”,單單只是回憶嗎? “憶”怎樣解釋才更為貼切?(思念)

        2、師:王維既然如此思念親人,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當時只有17歲,正在長安想取得功名,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

        3、師:好男兒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這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思念如美酒越釀越深,才會寫出思鄉(xiāng)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才會誕生思鄉(xiāng)的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練讀全詩,力圖表達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回到詩題中的“憶”,與課堂初始的質疑遙相呼應,使教學完整。通過對“憶”的再認識,引領學生整體把握詩人的情感。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對詩人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體會詩人的'無奈,才能體會那濃得化不開的思念。在此基礎上,學生練讀全詩才有深厚的感情基礎!

        五、指導背誦,學法遷移

        1、再現(xiàn)三組畫面,依托畫面,練習背誦。

        2、師:通過反復吟誦來想象詩中蘊藏的畫面,體會詩人情感,這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希望你們在學習其他古詩的時候,也能學到用到。

        3、推薦學習:王維另一首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

        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借助形象可感的畫面,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背誦,提高學生背誦的效率。教學結尾,回顧學法,引導學以致用。推薦學習《雜詩》,給學生提供現(xiàn)炒現(xiàn)賣的機會,再次走近王維的心靈深處,以此來檢驗學生對學法的掌握情況。學生能學到用到,才是我們教學最終的目的!

        六、布置作業(yè)

        1、找一找王維寫的其他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2、嘗試用想象畫面的方法自學一首古詩。

        【引導學生走出文本,拓寬學習的廣度,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鼓勵學生運用學法自主學習古詩,在實踐中檢驗學法的實效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4

        活動設計背景

        古詩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可能顯得有點枯燥,但通過故事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會讓他們興致盎然,并在積極地參與中,得到很多的收獲。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到來,先讓幼兒知道節(jié)日的意義以及這一天的所具有的一些傳統(tǒng)活動,明白詩人要寫古詩表達自己的心情。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熟讀、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活動準備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2.相關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老師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僭谶@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ㄒ龑в變航Y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谶@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引導幼兒根據(jù)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1.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合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jié)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文的生字、新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感受課題,課前鋪墊

        在遙遠的古代,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內心的無盡思念。今天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揭示課題,初讀古詩

        齊讀課題

        1、從題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憶,兄弟,感覺到一種思念親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山東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

        2、帶著這種感受再讀一遍。

        3、重陽佳節(jié)本是家人團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個人在這一天卻是悶悶不樂的,這是為什么呢?那么學了這首詩我們就知道答案了。

        4、下面我們就來初步感受一下這首詩,學生自讀,并畫出生字

        5、指名讀,糾正讀音,節(jié)奏

        了解詩人。

        你們說得真棒,看到大家掌握的這樣好,我們就來仔細的品讀這首詩吧。

        三、抓詩眼感悟詩意。體會意境

        感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1.誰來匯報你讀后的感受?(詩人很孤獨)從哪里看出詩人的孤獨?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2.重點體會:異鄉(xiāng)異客。

        ①同學們,哪個字給你感受最深?(異)你能從這兩個“異”讀懂些什么,體會到一些什么?(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遠離家鄉(xiāng)、無依無靠、舉目無親)

        3.重點體會“獨”。

       、倌銓@個“獨”有什么體會?在你平時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生暢所欲言)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想象:先自己說一說

       、诋斣娙松磉叺娜顺扇航Y隊出去看熱鬧的時候,而他卻____,____;當詩人看到有人約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他卻____,____。

       、弁瑢W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么怎么能讀出作者那種獨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導朗讀。(生讀后總結)有孤獨的感覺,很孤獨,特別孤獨??

        感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過渡語:詩人是如此的孤獨無助,怎能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出示詩句自由朗讀:你覺得這句詩哪個字寫得好?(倍)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么?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對重陽佳節(jié),往事歷歷在目,此時此刻王維的內心該是多么的痛苦啊!詩人居無定所,漂泊他鄉(xiāng),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對良辰佳節(jié),____詩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對今天的良辰佳節(jié),____

        2.引誦:的確,這詩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往事的點點回憶!同學們,“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流傳至今僅僅是指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嗎?當(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求職謀生)的人們,(對著空中高掛的明月),只能用這樣的詩句遙寄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____”當(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國的海外游子,抱著對家人的無盡思念,用詩句來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結語:千百年來,這詩句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哀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感受兄弟情深。

        1.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jié)深深思念著家人,那家里的親人是否也在思念著他呢?從哪里看出來?

        2.朗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詩句“遙”字你體會到什么?為什么說“少一人”?

        4.出示重陽節(jié)的風俗,觸景生情的王維心中該是多么難過啊!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思念著我呢。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xiàn)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同學們,愿意和王維一起追憶一下那久違的畫面嗎?讓我們閉上眼邊讀邊想。讀這兩句詩。

        四、感情誦讀。積累背誦

        1.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我獨自站在異鄉(xiāng)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誦著——

        2、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我獨自登上異鄉(xiāng)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團圓場面,大聲地吟誦著——就讓我們都來做一回王維。再次深深地想念山東的兄弟吧!

        五、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結束語:同學們,短短的28個字,將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xiāng),曲折有致的鋪展在我們的面前,歷經12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涌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在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了這濃濃的鄉(xiāng)愁中,今后無論走到哪里,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回家的感覺真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株儒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注釋:

        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民間很器重這個節(jié)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

        憶:想念。

        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xiāng)就在這一帶。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遠離家鄉(xiāng)。

        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

        倍:加倍,更加。

        遙知:遠遠的想到。

        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jié)登高避邪的習俗。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jié)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譯文:獨自在他鄉(xiāng)做他鄉(xiāng)的客人,每到歡慶佳節(jié)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xiāng)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

        我獨自一人在異鄉(xiāng)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jié)良辰時總會更加思念起家鄉(xiāng)的親人。雖然我人在他鄉(xiāng),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jié),故鄉(xiāng)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fā)現(xiàn)只少了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賞析這首詩中,“獨在異鄉(xiāng)”,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huán)境,對于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huán)境特別敏感!爱惪汀眲t更強調了游子在異鄉(xiāng)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fā)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jié)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lián)系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xiàn)思親之情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6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

        2. 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 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

        教材簡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全詩抓住重陽節(jié)登高這一習俗,抒發(fā)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了解詩意,背誦古詩。

        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

        *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這里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

        *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薄胺辍,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這里指重陽節(jié)。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xiāng)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 “遍插茱萸少一人!薄败镙恰保环N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 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為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可以參考以下節(jié)奏朗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課后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 課后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

        * 課后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

        教學設計參考

        一、揭示課題

        1.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

        2.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 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

        1. 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

        2. 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

        3. 學生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的'大意。

        三、自讀自悟,體會意境

        1. 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 全班交流。

        3.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

        (楊蔚、李金瑤)

        參考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詩意;

        2、幫助學生體會古詩所表達的親情;

        3、指導朗讀,要求會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準確理解古詩的意思和感情

        【教學思路】

        課前,指導學生上網,搜索有關信息,讓學生通過預習理解生字詞。課上先組織學生交流,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翻譯古詩,通過朗讀、品味,深入理解古詩所包含的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感,體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精妙之處。再通過訓練,強化理解,達到檢查的目的。課后組織學生進行我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調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具準備】

        中國地圖一幅、有關茱萸的畫片兩張、大字課文、練習紙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2、板書課題,指導學生理解課題,介紹唐代重陽風俗。相機教“茱萸”一詞。

        3、組織學生介紹自己是如何預習的,進行指導。

        二、指導朗讀,理解古詩意思

        1、組織學生自由的讀古詩,組內交流如何停頓。

        2、組織學生交流朗讀。相機教“佳節(jié)”一詞。

        3、指導朗讀,要讀出“××/××/×××”的節(jié)奏,讀出孤獨和無奈的感情。

        4、指導學生逐步翻譯古詩的`意思。(直譯)在古詩的右邊完成以下板書:

        九月九日想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獨自一人在外地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每逢佳節(jié)就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的地方,

        插遍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5、組織學生理解讀,比較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6、組織討論: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7、小結,并過渡:詩人是怎樣表達的呢?

        三、品讀古詩,深入理解古詩

        1、組織學生讀古詩,思考問題。

        2、組織學生交流。

        3、逐步提問:

        ①第一句中的一個“獨”和兩個“異”字,表達了怎樣的心情?談談孤獨和思念的關系。

       、谠鯓永斫狻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中的“每”字?

       、邸氨椴遘镙巧僖蝗恕北磉_了王維怎樣的感情?它與“思念”有關嗎?為什么?

       、苣阌X得這首詩寫得最好的是哪句?為什么?

        4、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再組間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5、小結古詩的寫法。

        6、組織背誦,組內檢查。

        四、組織練習反饋

        1、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弄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獨_______倍______

       、七b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指的是_______“一人”指的是______

        2、填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王維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小結

        讀一則關于茱萸現(xiàn)狀的新聞,讓學生懂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的感情都無法表達。

        六、興趣作業(yè)

        調查我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互相交流交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8

        教學設計

        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詩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讓詩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我打算運用情境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整體上把握古詩,通過層層誦讀的方法去指導學生體會它獨特的意韻美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3、情感目標:想象畫面,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體會詩歌所承載的感情,激發(fā)學生珍愛親情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學情分析

        詩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游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xiāng)”;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里面。“異鄉(xiāng)為異客”,不過說他鄉(xiāng)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xiāng)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xiāng)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爱愢l(xiāng)”“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1、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難點:2、體會詩人后兩句是從“兄弟”的角度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標

        1. 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4. 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經歷?分別時心情怎樣?

        2、是啊,分別是傷感的,可是偉大詩人王維為了去京城學習,考取功名,17歲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告別了親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于是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

        3、齊讀課題。

        二、理解題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來說。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憶”

       。3)理解“山東”

        2、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過渡:是啊,作者在重陽節(jié)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親人,那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感受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可以閉上眼睛去感受。

        2、這首詩感情真切,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名詩,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學習全詩。聽清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并能給生字找個朋友。

        (2)想一想,從哪些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

        (1)出示生字(指名帶讀、齊讀)

        (2)指名給生字找朋友。齊讀

       。3)生字躲在了詩句中,你們還會讀嗎?齊讀古詩。

        四、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1、你覺得哪句詩可以體會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學生讀

        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大家都說這句可以看出王維的思鄉(xiāng)之情,請你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桌討論一下。

       。2)指名說。

       。3)這里的佳節(jié)指的是——那么,同學們,除了重陽節(jié)可以稱為佳節(jié),還有哪些節(jié)日可以稱為佳節(jié)呢?那不是佳節(jié)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當遇到美好節(jié)日的時候,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可見詩人平時也————,

       。5)誰能把這種濃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呢?

        (6)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呢?因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說。(句意讓學生說。)

       。7)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呢?(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過渡:(填空:因為詩人—— ,所以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jié)就—— :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 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干什么);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干什么)。)

        2、教學三、四行

        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討論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2)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F(xiàn)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 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 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 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活動2【導入】活動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活動二、課后延伸

        1、師:謝謝你們,我的兄弟親友們。我以我詩傳遞我心中思念的時候,我是多么期盼能聽到你們的消息啊。好讓獨在異鄉(xiāng)的我能有一點點安慰。你是我的兄弟姐妹、你是我的父親母親,在這重陽佳節(jié),你想對獨在異鄉(xiāng)的我說些什么?(思考交流)

        師: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可是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仍然是那樣的深沉?傁胍姷絹碜怨枢l(xiāng)的親人問一問故鄉(xiāng)的親人可好,故鄉(xiāng)又發(fā)生了什么事?那天,我終于見到了年少時的老友來到長安,激動之余,我揮筆寫下這首《雜詩》

        師吟誦“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生邊聽音樂邊輕聲和。

        師:我等啊,盼啊,終于盼到了故鄉(xiāng)來人了。我心里有千言萬語要問啊,問出口的卻是齊讀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們也來幫我問問故鄉(xiāng)的老友吧。指名讀、齊讀后兩句。

        師:那寒梅就是故鄉(xiāng),所以當我“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時,要問:

        生: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 那寒梅就是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所以當我“遙知兄弟登高處”要問:

        生: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到此時,,你可走進了王維的思念了嗎?你明白了王維在異鄉(xiāng)時候那深深的牽掛了嗎?(生點頭)師:請你,請你們一起來吟誦我在九月九日寫下的思念吧。(生齊讀)

        2、背古詩

        這是一首抒發(fā)了作者真摯情感的古詩,至今仍被傳誦,讓我們把它牢牢的記載心中吧。(生背誦)

        3、這首詩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也是千古名句。

        中秋佳節(jié),家家團圓,那遠離家鄉(xiāng)的人會吟出——(生接誦“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即將到來,當看到人們全家出游時的歡樂場面時,你肯定會想到身邊的親人,他們也會吟誦——(生接誦)

        時間過得真快,馬上該過年了,那些所有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游子們也會不約而同的吟唱——(生接誦)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思念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9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3個生字。

        2. 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 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搜集重陽節(jié)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搜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 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 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揭題、質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釋、插圖,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本詩指重陽節(jié)。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jù)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弄懂了些什么。(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并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后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都有親人,都在親人的關心和愛護下成長。如果現(xiàn)在你一個人漂泊他鄉(xiāng)、孤苦無依,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能否寫一寫你的真情實感?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搜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后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xiāng)、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20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朝詩人王維在重陽節(jié)因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作。游子在外,舉目無親,正逢佳節(jié),百感交集。全詩寫得非常樸素,感情十分自然!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就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形表達出來,同時傳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為下面思念的內容奠定了基礎。“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個“倍”字,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jié)極度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傳誦的佳句,表達了億萬炎黃子孫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新穎,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質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針對學生情況,我追求了這三個字:“新、活、放!

        【教學設計】

        一初讀,二淺思,三深悟,四背誦,五表演。

        【課堂實錄采擷】

        一、在解題中不經意地出現(xiàn)的小高潮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本課的前兩首古詩,大家還記得嗎?大家一起來背誦一遍,好嗎?

        生:(齊答)記得!學生齊背《望廬山瀑布》和《山行》。

        (開課前復習舊知識,既可以溫故,集中學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壯大氣勢,烘托一個熱鬧的氣氛。)

        師:《望廬山瀑布》描寫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渡叫小访鑼懥松钋锷介g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深秋美景的喜愛之情。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又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感情呢?

        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老師贊美的語氣回顧已學古詩,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到了古詩的美,也自然地進入了新詩的學習、品味中。

        師:(簡介詩人王維)請同學們齊讀題目。(生讀題目)

        師:看到這個題目,能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嗎?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古人有在重陽節(jié)登高,佩帶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師:有誰知道,誰能幫助他?請高高地舉起你的手。

        生:我是從書上的注釋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據(jù)說可以辟邪、消災。

        師:很好,你讀書的時候很仔細,大家都要向他學習。課題中還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請繼續(xù)!

       。ê⒆觽冮L在城市里,都沒有見過茱萸,雖然書本上也解釋得很清楚,但如果能親眼看一看這種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東西變得直觀清晰。所以,應該在學生介紹茱萸這種植物的同時,老師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畫面。)

        生:山東,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說明作者的家鄉(xiāng)在那里。

        生:不,你的說法是錯誤的。山東是指華山以東,今山西一帶,因此王維的家鄉(xiāng)應該是在山西。

        師:對,這里的山是指華山。那么兄弟你們是怎樣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對,應該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師:大家想一想,既然作者的家鄉(xiāng)在山西,那他的家里僅僅只有哥哥和弟弟嗎?他就沒有別的親人了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還包括他家鄉(xiāng)所有的親人。

        生:老師,我補充,兄弟還可以包括他在家鄉(xiāng)的朋友。

        師:這樣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兄弟這個詞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親人和朋友。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字被我們漏掉了,就是“憶”字。

        生:我知道“憶”就是回憶的意思。

        師:沒錯,但誰能把這個“憶”字的意思說得更貼切一些呢?

        生:我覺得“憶”字在這里解釋為“思念、想念”更好,因為從“憶山東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鄉(xiāng),重陽節(jié)到了,他不能和家鄉(xiāng)的親人朋友在一起登高,暢飲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時候,卻可以和親人們一起歡度重陽節(jié),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時的他是多么想念家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崃业恼坡暎

       。▋H僅是解釋詩的題目,孩子就能通過一個“憶”字領悟出整首詩的深刻意義,確實是我沒有想到的。孩子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詩的內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詞逐詞理解的鋪墊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個“憶”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陽節(jié)時憶親人,不就已經明明白白地訴了讀者,此時的作者正是背井離鄉(xiāng),孤單寂寥,落寞惆悵,正是在這樣舉目無親的時候,才會更加真切地思念家鄉(xiāng)親朋。因為有了解題時的深切領悟,所以進入古詩學習環(huán)節(jié)時,不管是小組討論,還是課堂匯報,學生能把握住重點,水到渠成,異常輕松地學習。)

        二、在表演中捕捉學生靈魂,強化訓練目標

        師:詩人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一天,滿懷心事的他獨自出來散步,一不小心誤入了時空隧道,來到了科技發(fā)達的今天。而你就是王維,今年又正好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你的面前就放著一部電話,詩人王維,你能緊扣住自己所寫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中所表達的感情,發(fā)揮你大膽的想象,向你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傾訴你的思念之情嗎?

        眾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王維在現(xiàn)代社會,那他的親人不是在唐朝嗎?唐朝那時侯有電話嗎?

        師:你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就是想象,大膽的想象,這不正是“超級變變變”嗎?(齊笑,掌聲)

        注:“超級變變變”是日本的一個娛樂節(jié)目,該節(jié)目要求參賽者發(fā)揮出大膽的想象,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現(xiàn)象。該節(jié)目不僅在日本創(chuàng)下了很高的收視紀錄,在全球發(fā)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績,我班就有很多這個節(jié)目的超級fans。老師急中生智,用上這個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的名字,在無意當中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激了趣,造了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下面是兩個學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維);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請問是姑姑嗎?我是您的侄子王維。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維啊!你現(xiàn)在在哪里呀?

       。ㄔ诳谡Z交際中隨時注意使用禮貌用語,表示對別人的尊重,這樣的訓練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生1:姑姑,今天是中秋節(jié),我是在兩千多年后的現(xiàn)代給您打電話,姑姑,我可真想家里人。〈蠹叶歼好嗎?

        生2:大家都很好,剛才在賞月的時候,我們人人可都記掛著你呢!

        生1:姑姑,中秋佳節(jié),正是人月兩團圓的時候,你們吃著香香的月餅,可千萬別忘記了我,一定要記得給我留一份啊,我已經好久沒能吃到家里的月餅了。

        生2:好的,一定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時候能回家來看一看?

        生1:姑姑,窗外是萬家燈火閃爍,窗內是家家戶戶共享天倫,而我就只能一個人孤單的在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們!雖然我不能和你們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我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頭上的事,我一定盡快和家人團圓!姑姑,祝大家中秋節(jié)愉快!再見!

        生2:別難過,我們會想著你。保重身體,早點回來,再見!

        (這段學生的表演不可否認是經過了老師的加工,但學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詩的主題來進行即興的表演,優(yōu)點是應該值得鼓勵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學生的語言功底太過淺薄,語言隨意且不夠嚴密。誠然在表演的時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說出來的話都應該緊扣住整首詩的基調和感情,而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還有就是學生的臺風太過拘謹,緊張,學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來進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不足與老師平時是否嚴格訓練大有相關。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張力,倡導人性的釋放,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做到童言無忌、童真無損、童趣無限、童心無畏、童愛無拘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重大的責任。

        【自我思索】

        聽聽學生在匯報時的精彩發(fā)言,品品學生在朗誦時的入情陶醉,讀讀學生在黑板上所寫的板書:“思念親人”,“想念朋友”,“孤單寂寞”,看看學生精彩的即興想象表演,不僅聽課的家長為之動容,為之喝彩,就連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著,澎湃著。一位家長在參加完開放日的活動之后,激動地在“學生成長記錄手冊”上寫道:“聽了兩節(jié)課,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體會到,現(xiàn)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這是一個尊重的課堂,這是一個開放的課堂,這是一個生命的課堂!老師不僅注重了對知識的傳授,還注重了對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導……”另一位家長聽完課以后,就急忙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老師啊,我從來沒有上過這樣的課,真的。以前都是由我們的老師講授,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們腦海里可充滿了無數(shù)的小問題,做老師沒有兩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家長的贊譽固然可喜,但無形中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一種責任!

        古代詩歌言簡意豐,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是不朽的文化財富。教科書中節(jié)選的詩歌,以及老師的排疑解難,悉心誘導都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教學古詩的最終目的,是要激發(fā)孩子對古詩的興趣,要孩子做到發(fā)自內心喜歡它,愛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只是那寥寥幾字,就足以令人振奮、傷懷,這正是古代詩歌的魅力所在。學習詩歌也好,散文也好,讓學生在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勵,相互競爭,相互幫助中思維得到啟迪,精神得到喚醒,潛能得到顯發(fā),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鳴,身心得到愉悅正是新課標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發(fā)展的教育,而這,正是需要我們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真心,飽含對孩子的真誠,傾盡我們的真愛去努力實踐,熱忱奉獻!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相關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07-1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案11-0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1-2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12-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優(yōu)秀教案08-25

      【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1-2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意12-2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06-1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08-2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解讀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