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貝多芬小時候的故事
貝多芬小時候的故事1
貝多芬小時候的故事
公元1770年,世人最崇敬的"樂圣"貝多芬,出生在德國的波昂市。貝多芬小時候的家境清寒貧窮,全家人相處的氣氛也不和諧。因為他有個脾氣剛烈、個性自私、又沒有責任感的父親。貝多芬的爸爸成天不肯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幸虧貝多芬有個賢淑而吃苦耐勞的媽媽,多虧媽媽四處幫人洗衣打掃,家里的生計才能夠免強維持。其實,貝多芬的爸爸并不是沒有專長,他在音樂方面頗有才華,祇是不夠踏實而已。他的嗓音渾厚、有磁性,曾經(jīng)在宮廷里擔任過好一陣子的歌手。
這份工作的待遇雖然并不怎么豐厚,至少還算安穩(wěn),但是卻不能滿足他爸爸心里那股過大的野心。貝多芬的爸爸總是這樣抱怨,要他一輩子當歌手實在太沒出息了,他一心夢想做個財富滿坑滿谷的大富翁。不過,想錢容易賺錢難,要不是真有兩把刷子,想要賺到大錢,談何容易哪!再說,他爸爸除了歌喉派得上用場之外,根本沒有其它本領(lǐng)。因此貝多芬的爸爸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總是找不著一條好出路,他心里煩悶得不得了,才借酒麻痹自己。爸爸的苦悶,媽媽心理明白得很,她常常勸告爸爸,要他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墒前职指揪吐牪贿M耳朵,他堅信,憑自己銳利的眼光,一定可以為全家人帶來幸福的生活,只是這個愿望必須貝多芬努力配合,才能圓滿實現(xiàn)。無時無刻不在為名利花心思的爸爸,到底在打些什么主意呢?原來,他非常羨慕和姊姊正在德、奧、義、法等國大開音樂演奏會的莫扎特,一位僅僅十八歲就被公認為出名的鋼琴家,而且收入還相當可觀呢!所以,貝多芬的爸爸決定栽培才四歲大的貝多芬朝鋼琴演奏的生涯邁進,因為莫扎特也是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起步。
為了滿足虛榮心,向來我行我素的爸爸,根本不顧貝多芬的意愿如何,只要他大聲一吼:"貝多芬!快過來彈琴!"貝多芬就得乖乖就范,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樣得掀開被子立刻下床,要是動作慢了半拍,他爸爸就會拍桌叫罵,然后怒氣沖沖的闖進房里,將貝多芬拖下床來痛打一番?傊,貝多芬從小就是提著心、吊著膽過日子的。有一天深夜,貝多芬的爸爸拎著一瓶酒,左搖右晃的走進家門。這時,貝多芬正躺在沙發(fā)上睡得很沉。爸爸看到貝多芬不但沒有努力練琴,還躺著睡覺,一時氣上心頭,原本就不夠慈祥的面孔,一下子變得更加嚴肅,他沖向沙發(fā)用力搖醒貝多芬大吼:"起來!莫扎特小時候都是熬夜練琴的,你如果想要成大器,就不要再貪睡了。"
"貪睡?"對貝多芬來說,這是多么刻薄的字眼哪!他整夜陪在媽媽身旁等爸爸回家,直到凌晨兩三點鐘才合眼入睡,沒想到爸爸醉醺醺的一進家們就吵吵鬧鬧。貝多芬悶著一肚子氣,本來想要大膽頂撞爸爸的,后來想想,反正爸爸是個不講道理只講權(quán)威的人,何必多費唇舌呢?算了,還是乖乖練琴吧!就這樣,貝多芬表面上對爸爸的無理要求總是百依百順,暗地里卻打從心底排斥爸爸的獨裁作風(fēng)。有時候,貝多芬實在受不住委屈了,就會都著小嘴向媽媽哭訴,甚至?xí)苯亓水數(shù)母嬖V媽媽說:"媽,我好討厭爸爸喔!"不過,討厭歸討厭,爸爸總是爸爸;況且,貝多芬也是個知道輕重的孩子,無論如何,他是不會也不敢和爸爸起正面沖突的,他只是盡量避開爸爸的視線而已。貝多芬認為,只要少跟爸爸碰頭,自然可以減少被迫彈琴的機會。所以,貝多芬常常一個人躲在閣樓眺望波昂街上的大廣場。波昂街上的大廣場很寬闊,那里是個提供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每到黃昏時分,總會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這里玩游戲。他們有的玩跳繩,有的踢皮球,有的捉迷藏,大家都好像玩得好開心。貝多芬最喜歡趴在窗臺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聽小朋友開懷的笑聲,感受大伙兒輕松愉快的氣氛。而整天愁眉苦臉的貝多芬,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領(lǐng)會什么是快樂。
由于爸爸一再使用高壓的手段逼迫孩子,所以"父親"、"鋼琴"、"音樂"、"壓力"等…,這些東西對貝多芬來說,都是惡夢,只會帶給他痛苦而已。不過,有沒有興趣是另一回事,經(jīng)過了五、六年的錘煉,加上自己的優(yōu)異資質(zhì),貝多芬的琴藝倒也一天強過一天;而且,在十歲那年,貝多芬的爸爸已經(jīng)沒辦法再引領(lǐng)他進入更高的境界了。于是,他爸爸只好委托歌劇團的指揮尼富先生擔任貝多芬的音樂教師。
尼富先生的教法很親切,也很特別。他知道,如果要貝多芬在音樂界大放異彩,就非得要貝多芬喜愛音樂不可。所以,尼富先生不厭其煩的為貝多芬解析樂曲內(nèi)容,并且想盡辦法教導(dǎo)貝多芬,讓他把感情適當?shù)娜谌霕纷V中,細心體會曲調(diào)的高低起伏,再著手彈琴,這樣才會比較得心應(yīng)手。有時候,尼富先生還會講些音樂家苦練成名的故事來勉勵貝多芬,而貝多芬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結(jié)果,不出半年,貝多芬對音樂的熱愛,竟然像一匹誰也勒不住的野馬,向前直奔?梢,興趣的培養(yǎng)足以改變?nèi)说囊簧?/p>
拓展: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zhèn)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惫媚镎f∶“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里,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里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fēng)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fēng),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貝多芬小時候的故事2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里,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鋼琴鍵盤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一個沒什么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zhèn),被帶到貝多芬家里。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鐘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xiāng)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愿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里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fā)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于創(chuàng)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為什么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失聰〉
當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起初,只有威格勒醫(y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chuàng)作音樂并沒有別的音樂家那么難。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xiàn)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種語言。
貝多芬的作品風(fēng)格
貝多芬是音樂最高級的建筑師,他的天才在奏鳴曲-交響曲的思想結(jié)構(gòu)形式中得到了表現(xiàn)。他的速記本顯示出他構(gòu)想的樂思是怎樣一步步地最后形成的,也顯示出他將這些素材注入必然的形式時付出了多么艱卒的勞動。
貝多芬繼承了海頓和莫扎特的奏鳴曲式,并把它改造成龐大的結(jié)構(gòu)適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樂章的規(guī)模擴大了,特別是擴大了尾聲。他向海頓和莫扎特一樣,把展開部看作是奏鳴曲式的動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題為擴展和發(fā)展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它們以猛烈的力量和氣勢展開。慢樂章在貝多芬手中具有贊美詩的特點,體現(xiàn)了貝多芬式的悲愴。他把小步舞曲樂章變?yōu)橹C謔曲樂章,成為具有節(jié)奏動力的樂章,情緒從“縱情大笑”到神秘的和驚奇的。他把終曲擴大,成為在規(guī)模和意境方面與第一樂章相仿的一個樂章,使交響曲在凱旋中結(jié)束。
在貝多芬的藝術(shù)中,鋼琴曲占據(jù)了中心位置,他的32首奏鳴曲,無論是對業(yè)余的鋼琴家還是對音樂會獨奏家來說,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們被恰當?shù)胤Q為是鋼琴家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是指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力度的對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區(qū)的對置、切分音以及強有力的漸強都是貝多芬鋼琴風(fēng)格的基本特征。他對主題變奏曲的愛好也很有特點,在這方面他是一個高明的建筑師,他運用無窮盡的思想把最簡單的素材建造成高聳云天的大廈。
貝多芬認為交響樂是向人類致詞的理想手段,他的9部交響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戲劇。它們以席卷一切和激動的氣勢肯定了生活。在《第三交響曲(英雄)》中,貝多芬的風(fēng)格成熟了。這個作品最初是題獻給拿破侖的,他認為拿破侖是革命精神和人類自由的體現(xiàn)。當拿破侖稱帝的消息傳來時,貝多芬對他不報幻想了。被激怒的作曲家從剛剛完成的作品上撕下題有獻詞的一頁,改寫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作”。
【貝多芬小時候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貝多芬的故事06-14
貝多芬的故事【熱】06-30
小時候的故事07-26
寫小時候的故事06-06
列寧小時候的故事06-30
魯迅小時候的故事03-27
[經(jīng)典]牛頓小時候的故事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