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四年級《除法驗算》教學后記
除法驗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jié)課教材的安排是:
借助相關問題進行驗算的學習。問題是:“我4小時裁了76只風箏面。你平均每小時裁了19只風箏面,對嗎?”在學習時,我借助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圖畫中的信息,出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說一說該怎么解決?學生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有的孩子是列除法式子進行計算,結果是19只,有的孩子是用19乘4,得到76只,兩種方法都證明說法是正確的。
在學生匯報板書之后,我讓學生比較兩個式子,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最后小結:乘法式子是對除法計算的驗算。
得出: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的方法,可以驗算除法。
在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時,同樣我讓學生嘗試進行,說說為什么要加上余數(shù),從而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方法。
學習過程中,我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解決,在比較中理解除法的驗算方法,實踐證明,這樣學習學生的理解比較好,興趣也比較高。我想:首先是因為借助了生活情景,對學生來說問題來源于生活,能較好的激發(fā)興趣;其次,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再從不同的解法中體會、感悟,能較好的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再次,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交流中進行學習,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與合作互助的快樂,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清晰、完整。
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對基礎不是太好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稍有困難,學習時,我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然后教師進行小結講解,目的在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初步感知,在小組交流中進一步理解,在老師的條理性的總結中進一步深化,這樣經(jīng)過不同形式的學習,孩子能夠較好的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方法,而且,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情況,還一起總結了數(shù)量關系式:
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教材中對此是不做要求的,課堂上看孩子學習興趣較濃,而且理解的也很好,就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總結,也讓學有余力的孩子對知識理解深化,掌握系統(tǒng)化。
在練習中,主要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說說方法,這樣學生在練習中更好的理解方法,提升計算能力,關鍵是通過練習,讓孩子明白:驗算很重要,在平時的計算中,要自覺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這樣既在知識上讓孩子的理解更透徹,在方法上掌握更好,也在孩子的習慣上進行了指導。從練習的情況來看,班里的孩子對計算和驗算方法能夠較好的掌握,只是個別孩子的計算速度較慢,還需要加強口算訓練、口訣應用方面的練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和計算的準確性。
計算課本是枯燥無味的,但借助生活中的場景,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的方法,就會增加學習的趣味性。給孩子以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在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中理解,就會讓孩子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之中,體驗思考的樂趣,成功的快樂,在思維的律動中課堂就會變得充滿生機!作為老師,我們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這樣的課堂,創(chuàng)設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
【四年級《除法驗算》教學后記】相關文章:
柳樹醒了教學后記09-02
《詹天佑》教學后記12-03
分數(shù)除法教學實錄03-08
家長會后記05-10
《剪枝的學問》教后記03-14
西游后記作文08-02
分數(shù)除法教學實錄7篇(熱)03-09
除法小知識03-04
泰山啤酒生肖樂園觀后記作文09-09
《分式的乘除法》知識點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