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3-09 19:02:34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jīng)歷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并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文具店里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這節(jié)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shù)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么現(xiàn)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于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匯報交流。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xiàn)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第9頁例5及練習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學生敢于、樂于和他人交流。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識,誰來和大家說說?

        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也會用到。

        二、進入情境,運用新知

        1.出示第9頁例5彩圖。

        這幅圖畫了些什么?

        2.通過指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說說各場館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問答。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小結: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先辨別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場館和設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問路,要把行走路線說清楚。

        三、鞏固運用

        1.第9頁“做一做”。

        2.小游戲:問路(第11頁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第12頁第5、6題。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重點:

        被除數(shù)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數(shù)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么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么方法,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菂R報: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却蜷_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普垖W生板演

       、羌w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

        一、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在歡慶節(jié)日的時候,我們總喜歡掛上氣球,渲染出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吹氣球比賽,怎么樣?

        生:好!

        師:一、二組作一隊,三、四組作一隊,你們商量起個名字吧。

        一、二組:我們叫希望隊。

        三、四組:我們叫英雄隊。

        師:怎么比呢?

        生:兩隊同學都來吹,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哪隊吹的氣球多,哪隊就獲勝。

        師:可老師沒帶那么多氣球來,怎么辦?

        生:每隊選幾個代表吧。

        師:各選幾人?

        生:選兩人。

        師:好,各隊再派兩個人拿好他們吹的氣球,時間為一分鐘。比賽結果:希望隊:4個6個。英雄隊:5個3個,希望隊(歡呼起來):我們贏了。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勝負的?

        生:比總數(shù),希望隊共有10個,而英雄隊一共只有8個。

        師:還有別的比較辦法嗎?

        生:從希望隊的6個里拿出1個,將4個補齊5個,就正好與英雄隊的5個相等,而希望隊剩下的5個比英雄隊剩下的3個多,所以希望隊贏了。

        師: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補少的辦法。現(xiàn)在我正式宣布:希望隊獲得冠軍。(希望隊非常得意,齊說一聲“ye”,英雄隊有些不甘心。)

        師:看英雄隊的小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讓他也來參加吹氣球吧。比賽再次開始。

        師:算出結果。

        生:希望隊共有10個,英雄隊共有12個。師(熱情洋溢地)宣布:英雄隊獲得冠軍。(英雄隊歡呼起來。)

        希望隊(=地說):不行,不行,他們隊多一個人,我們隊也要加一個人。

        師:看來人數(shù)不相等,用比總數(shù)的方法來決定勝負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樣比較才公平呢?

        生:我們隊也多加人。

        師:不增加人,有什么好辦法嗎?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生:把希望隊兩個人吹的氣球總數(shù)除以2,把英雄隊3個人吹的氣球總數(shù)除以3,再進行比較。

        師:為什么?

        生:這實際上是求出各隊平均每人吹的氣球數(shù)。

        師:能列出算式嗎?

        生:10÷2=5(個)12÷3=4(個)。

        師:哪隊贏了?能說出理由嗎?

        生:希望隊。因為希望隊平均每人有5個氣球,而英雄隊平均每人只有4個氣球,所以說希望隊贏。

        師:英雄隊雖然輸了,但也不要氣餒,你們課后還可以再比。

        師:希望隊中“5個”氣球是誰吹的?

        生:誰的也不是,“5個”表示平均每人吹的氣球數(shù)。

        師:這隊中最多的是幾個?最少的又是幾個?5個與它們相比怎么樣?

        生:最多的是6個,最少的是4個,5個大于4個,小于6個。

        師:可見,“5個”表示的既不是希望隊的水平,也不是最低水平,而是表示處在這個和最低之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咱們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這個數(shù)叫做平均數(shù)。學生歸納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即:總數(shù)÷份數(shù)=平均數(shù)。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求出小組的平均年齡。

        (1)各組同學將自己的年齡填入教師發(fā)的表格,求出小組的平均年齡。

       。2)請各小組匯報,比較出年齡組和最低年齡組,估算出全班平均年齡。

        2、情境判斷。

        (1)江寧一組的`平均年齡是10歲,所以江寧一定是10歲。

       。2)小青的年齡是全班最小的,所以他的年齡一定小于他們組的平均年齡。

       。3)張俊一組的平均年齡是9歲,小禹一組的平均年齡是8歲,所以張俊的年齡一定大于小禹。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深化。

        1、嘗試練習。

        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家里擁有的家用電器的件數(shù),請各組同學記在分發(fā)的統(tǒng)計表上,并算出每組家庭平均擁有的家用電器數(shù)。

        師:這是第三組同學家擁有的家用電器情況統(tǒng)計表,請同學們算一下,他們組平均每戶家庭擁有幾件家用電器。

        師:從第三組中平均每戶家庭擁有的家用電器件數(shù),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人們擁有的家用電器越來越多,耗電量也越來越大,我們要節(jié)約用電。

        師:你們的想法真好,家用電器為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也消耗了大量的電力資源,節(jié)約用電要從我做起。

        2、靈活求平均數(shù)。

        師:同學們,我想請我們班的歌手——方瑞為大家高歌一曲,你們現(xiàn)場打分,滿分是10分,每一組亮一個分。

        師:現(xiàn)在有8個分,你們認為哪個分最合適呢?

        生:要計算平均分。師說明在實際生活中,為了反映真實水平,有時計算平均分要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再算平均分。

        生:去掉一個分10分和一個最低分7分,列式計算是:(10+10+8+9+8+9)÷4。

        師:方彎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咱們班的小飛身高135厘米,不會游泳,如果他去那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

        生:我認為小飛能去游泳,因為小飛身高135厘米,而湖水深度只有110厘米。

        生:我認為小飛不能去游泳,因為湖水的平均深度是110厘米,最深處可能大于135厘米,所以小飛去游泳有危險。

        五、總結評價、自布作業(yè)。

        師: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或遺憾?你準備給自己布置什么樣的作業(yè)?

        生:我學會了什么是平均數(shù),如何求平均數(shù)。

        生:令我遺憾的是:生活中還有許多求平均數(shù)的問題,這節(jié)課沒有做,課后我要去做一樣。

        生:我要求出我前幾個單元的數(shù)學平

        生:我要求出我們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2、通過探究活動,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一位小數(shù)的加法、減法計算。進行加法、退位減法。小數(shù)點對齊。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體圖。(用幻燈投影或掛圖)

        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獲取了哪些信息?(學生到商店里買學習用具。從圖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單價:鉛筆盒6.8元,書包25.8元,練習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筆刀0.8元,鉛筆0.6元,水筆 1.2元)。

        二、經(jīng)歷探究,獲取新知

        1、教師:同學們已經(jīng)學過了整數(shù)的加、減法,也學會了簡單的分數(shù)加、減法,現(xiàn)在,我們又認識了小數(shù),請猜一猜,我們也應該學習小數(shù)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

        2、教學例3

        1個卷筆刀和1枝鉛筆,一共多少錢?

        (1)卷筆刀多少錢?鉛筆多少錢?

        要計算一共多少錢?必須用什么方法計算?(加法)

        (2)你們認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讓學生探究方法,嘗試計算。

        學生經(jīng)過討論、交流,一般會出現(xiàn)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化角為單位計算;另一種是以元為單位,直接用小數(shù)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結果后,教師引導全體學生一起探究用小數(shù)直接計算的方法。

        (3)要點分析。

        ①驗證答案:1.4元=1元4角,結果正確

       、谟^察算式:

        特征1:小數(shù)點對齊。(相當于整數(shù)加法的數(shù)位對齊)

        這里不僅要求二個加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而且要強調和小數(shù)點要和加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特征2:計算過程,方法與整數(shù)加法相同。

        3、教學例4.

        (1)提出問題:一個卷筆刀比一枝鉛筆貴多少錢?

        (2)探究計算,引導用小數(shù)直接計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結果正確

        (3)出示例4

        一枝水筆比一枝鉛筆貴多少錢?

       、僖髮W生用小數(shù)直接計算。

       、趪L試計算,匯報結果。(展示演示板)

        1.2-0.6=0.6元

       、壅f一說計算要點。

        兩點:一是小數(shù)點對齊;二是減法退位,方法于整數(shù)減法退位是一樣的。

        4、課堂小結

        (1)教師說明直接用小數(shù)計算的簡便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認識掌握小數(shù)計算的重要性。

        (2)學生說明小數(shù)計算要點。

        三、課堂活動

        1、課本第96頁的“做一做”

        第(1)題是小數(shù)加法。學生獨立完成。

        第(2)題既有小數(shù)加法知識,又有小數(shù)大小比較知識。

        第(3)題,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引導學生提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問題,并進行計算。

        2、補充問題。

        圖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紅給售貨員多少錢,可能,買了什么商品?

        啟發(fā):找出購買商品的錢數(shù)尾數(shù)有4角的。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題。

        五、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6

        單元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使學生了解小數(shù)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shù),并能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使學生經(jīng)歷比較的過程,學會比較一位小數(shù)的大小,能解決簡單小數(shù)的比較問題。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shù)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認識小數(shù)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shù)的認識,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小數(shù)加減的實際應用。這些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見過小數(shù)甚至用過小數(shù)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旨在將日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shù)的.含義,初步認識一位小數(shù)、兩位小數(shù),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地運用小數(shù)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加、減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shù),會計算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初步認識了分數(shù),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并且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里是學習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材中出現(xiàn)的小數(shù)的小數(shù)部分都只有一位或兩位,小數(shù)的計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是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為小數(shù)加、減法的學習做準備,而在小數(shù)加、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對小數(shù)的認識更加深刻,為今后系統(tǒng)地學習小數(shù)打下初步基礎。

        課標分析

        1.經(jīng)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shù),發(fā)展數(shù)感。

        2.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shù),能讀、寫小數(shù),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shù)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運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4.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了解數(shù)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姓名筆劃數(shù)統(tǒng)計表每人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平均數(shù)作為統(tǒng)計知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常用的一種“特征數(shù)”。教材中所介紹的是一堂求算術平均數(shù)的課,從基礎知識來看,一是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二是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前者屬于數(shù)學思想,后者屬于數(shù)學方法。對于本課我從統(tǒng)計的角度出發(fā),在考慮這節(jié)課“教什么”的問題時,根據(jù)教材特點,把教學目標定位為:重點教學平均數(shù)的意義,其次才是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在考慮“怎么教”的問題時,首先從學生方面考慮,因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jù)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再根據(jù)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刻感悟平均數(shù)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并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如下:

       。ㄒ唬┙虒W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jīng)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數(shù)學過程理解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shù)的特征,并且會運用平均數(sh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探索平均數(shù)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ǘ┙虒W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我們的姓名,誰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高聲的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誰又能知道老師的姓名呢?

        學生說一說后,出示自己的姓名。

        師:能完成這表格嗎?(學生數(shù)一數(shù),完成表格)

        筆畫數(shù)

        師: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與筆畫數(shù)也制成這樣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誰制作的最漂亮。(學生動手制作表格)

        師巡視指導,搜集、選擇教學信息。學生完成后作簡單交流。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概念

        師:請觀察老師姓名的筆畫數(shù),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設生(1)每個字筆畫數(shù)的多少?

       。2)比多少?

       。3)發(fā)現(xiàn)數(shù)字間的規(guī)律。

       。4)求總數(shù)?(師追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師:知道了筆畫數(shù)的總數(shù),你現(xiàn)在又能解決什么問題?

        預設生:可以求出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shù)。

        師: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shù),你是怎么得來的?

        預設生(1)通過計算(7+5+9)÷3=7

       。2)通過移多補少得到。

        2、在對話交流中明晰概念

        師:胡老師的姓名平均筆畫數(shù)7畫,這又表示什么?

        預設生(1)表示胡必泛三個字筆畫數(shù)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師姓名筆畫數(shù)的一般水平。

        師:那這7畫與胡必泛這三個字的筆畫數(shù)之間還有關系嗎?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完畢,開始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有關系的,是他們的中間數(shù)。

        (2)平均筆畫數(shù)比筆畫最多的少一些,比筆畫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筆畫數(shù)在筆畫最多的數(shù)字與筆畫最少的數(shù)字之間。

       。4)平均筆畫數(shù)就在這三個字筆畫數(shù)的中間位置。

        師: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發(fā)現(xiàn),平均筆畫數(shù)反映的既不是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多的那個,也不是反映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少的那個,而是處在最多和最少之間的平均水平。我們把7叫做胡老師姓名筆畫數(shù)的--平均數(shù)。(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筆畫數(shù)。(師巡視指導,選擇、搜集有價值的信息。)

        師生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3、在比較應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師巡視時搜集的三個學生的姓名筆畫數(shù)統(tǒng)計表。(一學生姓名兩個字,一學生姓名三個字,一學生姓名四個字。)

        師:比較他們姓名中每個字的筆畫數(shù),你有什么方法?

        預設生(1)比筆畫數(shù)的總數(shù)。

       。2)比平均筆畫數(shù)。

       。ㄗ寣W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比總數(shù)好比,能夠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誰的姓名筆畫數(shù)多,誰的姓名筆畫數(shù)少。

        (2)比平均數(shù)公平,因為他們三個人的姓名字數(shù)不一樣多,分別是2個、3個和4個,比總數(shù)的話字數(shù)越多,筆畫數(shù)相對就會多起來,這不公平,而平均數(shù)卻能反映每個字筆畫數(shù)的總體情況,與字數(shù)的多少無關,這就比較公平合理。

        學生運用平均數(shù)進行比較,然后組織交流。

        師: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

        師:假如用這三個字姓名的筆畫數(shù)與胡老師的姓名筆畫數(shù)相比,那又可以怎么比呢?

        預設生:既可以用平均數(shù)來比,也可以用總數(shù)來比。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在比較時考慮到了字數(shù)的多少,公平與否。

        出示(1)文成縣實驗小學四年級平均每班有學生56人。

       。2)四(3)班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平均分是81分。

        師:你猜這些數(shù)據(jù)是怎么得來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處?

       。▽W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56是四年級總人數(shù)除以班級數(shù)得來的,表示四年級每班人數(shù)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預測每班的大致人數(shù)。

       。2)略

       。ㄈ﹪L試解題,自主歸納

        師出示例題:

        有一個籃球隊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師:誰來估計一下這個小組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生的估計數(shù)在139--148之間,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則要組織討論所猜的數(shù)值為什么不可能,從而加深對平均數(shù)概念的理解。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選一個學生板書列式,(148+142+139+141+140)÷5

        師: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怎么想的嗎?

        預設生:我先求出這個小組5位同學的身高和,然后除以小組人數(shù)。

        學生計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然后交流。

        師:大家能不能總結一下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個人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交流。

       。▽W生小組合作,交流看法,教師參與討論。)

        學生匯報后,教師簡單小結求平均數(shù)的一般方法,總數(shù)÷份數(shù)=平均數(shù)。同時說明有時也可以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對計算答案的過程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此暫時不作總結提升,留待練習課中予以落實。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8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

        在數(shù)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以及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shù)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是學習小數(shù)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shù)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shù)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并為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小數(shù)及小數(shù)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jīng)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yǎng)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shù)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shù)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

        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欣賞數(shù)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jù)學生所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安排了兩個數(shù)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shù)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

        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shù)(小數(shù)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shù)的含義,會讀、寫小數(shù),初步認識小數(shù)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shù);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1.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面積以及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

        四、教學進度表安排:

        周次 時間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1 2、9—2、13 位置與方向 3

        2 2、16—2、20位置與方向2+2

        3 2、23—2、27 口算除法、筆算除法3+1

        4 3、2—3、6筆算除法 4

        5 3、9—3、13 筆算除法 4

        6 3、16—3、20 整理和復習 2+2

        7 3、23—3、27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平均數(shù)2+2

        8 3、30—4、3 整理和復習、年、月、日2+2

        9 4、6—4、10 整理和復習、口算乘法 2+2

        10 4、13—4、17 口算乘法 1

        期中復習考試3

        11 4、20—4、24 筆算乘法 4

        12 4、27—5、1 整理和復習、面積 2+2

        13 5、4—5、8 面積 4

        14 5、11—5、15 面積、整理和復習2+2

        15 5、18—5、22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 4

        16 5、25—5、29 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 1+3

        17 6、1—6、5 解決問題、數(shù)學廣角 2+2

        18 6、8—6、12 總復習 4

        19 6、15—6、19期末復習4

        20 6、22-6、26 期末復習4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9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lián)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纯疵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shù):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shù),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shù)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當余數(shù)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shù),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shù)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shù)的含義

        余數(shù)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shù),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板書: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xiàn)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

        1、余數(shù)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0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shù)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jīng)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纫槐,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并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shù)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么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里?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ò鍟何矬w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ǘ┍纫槐,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tǒng)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ㄈ┙鉀Q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么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chuàng)意。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P69-70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體會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

        2.能讀懂簡單的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重難點、關鍵:

        重點:讀懂統(tǒng)計圖,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為整數(shù))

        難點: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shù),并能運用已學統(tǒng)計知識和平均數(shù)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讀統(tǒng)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guī)則吧?

        師簡要說明一些投籃規(guī)則。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制成了統(tǒng)計圖,請看!通過統(tǒng)計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發(fā)言,師正確評價學生的發(fā)言。

        接著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tǒng)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tǒng)計圖完成呢?

        然后全體進行評價。

        (二)活動二:獎牌給哪組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jīng)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我想請大家來做裁判,你們樂意接受嗎?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fā)揮小組合作優(yōu)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yōu)秀裁判組發(fā)獎牌,各小組加油喲。ㄍ瑫r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并參與活動,然后反饋意見,適時發(fā)優(yōu)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shù)相同,第一組總數(shù)20個,第二組總數(shù)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shù)25個,第四組總數(shù)24個,但人數(shù)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shù)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shù)不公平,應比小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即平均數(shù)。(板書:平均數(shù))你們有什么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shù)嗎?

        激起學生再次進行討論。

        小組匯報:①移多補少

       、谟嬎闫骄鶖(shù):第三組 (5+8+4+2+6)5=5(個)

        (板書) 第四組 (6+5+6+7)4=6(個)

        師生小結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第四組。

        師:剛才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后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生:平均數(shù)。

        師:你們覺得平均數(shù)怎么樣?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shù)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shù),也可以求平均數(shù);但第二場比賽人數(shù)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shù)才能解決問題,這里求平均數(shù)就是用總數(shù)除以人數(shù)。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三)活動三:試一試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周賣出冰糕情況見統(tǒng)計圖。(展示統(tǒng)計圖)小熊現(xiàn)在有個難題,本周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四)活動四:說一說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shù)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匯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煉,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shù)的信息?說說看。

        指名匯報,師及時進行表揚,并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于積累數(shù)學知識。

       。ㄎ澹⿲嵺`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并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3

        一、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體育中的實例,探索隊列中蘊涵的數(shù)量關系與比賽中的搭配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意識。

        二、教材分析

        體育中的數(shù)學是通過研究體育中體操隊列與安排比賽場次的問題,將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與組合問題融合在一起。通過體操隊列的變換隊形,探索行數(shù)、每行人數(shù)與總人數(shù)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突出表現(xiàn)為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安排比賽場次來研究組合問題,探索運用圖示、列表、計算、連線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有序思考。

        教材將兩個知識點與學生接觸較多的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解決兩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獲取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xiàn)數(shù)學的實際價值。

        三、課堂實錄

       。ㄒ唬⿲

        師:一年一度的體育節(jié)要到了,體育節(jié)中會遇到好多問題,為了讓同學們在體育節(jié)上有出色的.表現(xiàn),我們先來解決一些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師:說一說在體育節(jié)上可能會有哪些數(shù)學問題?

       。ǘ┬抡n

        1.比賽項目一:體操表演

        (1)(出示圖片)這是我們年級體操隊彩排時的隊形,如果要變換隊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年犘慰梢钥闯觯@個體操隊有6行7列,總人數(shù)為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數(shù)應為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兩個人可以在前面領操。)

        (2)如果站一個方隊(正方形隊伍)可以怎樣做?

       。犖橛6行7列,要站成方隊,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觀察圖片。)

        (3)為了出場時的隊形是方隊,我們只出場36名隊員,他們可以站成一個幾行幾列的方隊?

        (方隊的行列相等,因為66=36,因此所站成的方隊是一個6行6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過程中要不斷變化隊形,這個方隊可以變成哪些長方形隊伍,請你找一找?

        (因為無論怎么樣變化,總人數(shù)36不變,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

        (5)把結果整理填寫在書中的表格內。

        2.比賽項目二:拔河比賽

        (1)四年級的1,2,3,4班要進行幾場拔河比賽。

       。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

        注意:進行過一次比賽的兩個班級不能重復。

       。2)能不能用一種更加簡單的方法來表示。

        ①可以用連線的方法。

        ②可以用計算的方法。

        3+2+1=6

       、圻可以畫線段圖。

       。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請同學們根據(jù)表格來說一說這種方法的含義。

       。ㄔ诒砀裰校瑑蓚班級交叉的表格代表兩班之間的一場比賽,自己班級和自己班級不能比,用斜線劃去,而斜線將表格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間的比賽,而另一部分是重復的,舍棄。)

       。ㄈ┳鳂I(yè)

        1.如果我們班的學生要站成方隊,可以怎樣做。

        2.完成教材77~78頁的問題。

        四、教學反思

        研究體育中的數(shù)學問題,目的就在于將數(shù)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每一個教學契機,讓學生經(jīng)歷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體操表演中,要站成4行后又余2人,我請學生將數(shù)學問題的解決與生活中的實際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進行實際設計,怎樣站才能更美觀呢?學生設計出讓這兩個人領操,給人感覺此舉很有意義。在突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還關注對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培養(yǎng),突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內在潛力是無限的。在比賽中列表格的方法對學生來講偏難,但通過呈現(xiàn)方式的改變,將表格放手交給學生,請他們來分析這種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義的同時,學會用列表格的方法解決搭配問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4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jù)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ㄈ┱n堂作業(yè)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ㄋ模┧季S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例4及練習二第1、2、3、4題。

        教學目標: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ǔ鍪局改厢槇D)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jù)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jù)指南針現(xiàn)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3-09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7-06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9-01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08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3-21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范文04-23

      三年級下冊北師版數(shù)學教案01-14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