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2-11-19 18:33:54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通用15篇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負數(shù)的意義。

        2、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負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正負數(shù)。

        知道了溫度有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但是還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溫度,也不是零下溫度。

        二、新課教學

        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數(shù),有時我們在正數(shù)的前面添上“+”,如+5,+7,+20,+100。

        相反我們都給負數(shù)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

        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那么這些數(shù)該怎樣讀呢?

        誰愿意來讀這些數(shù)

        教師出示數(shù)。

        三、課堂練習

        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這個高度表示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度應表示為()米;海平面的高度為()米。

        2.如果小華家月收入2500元記作:+2500元那么她家這個月水,電,煤氣的支出200應記作()元。

        3.如果電梯上升15層記作+15,那么下降6層記作()層。

        4.如果進了3個球記作+3,那么失2球記作()

        四、課堂練習

        見課本87頁練一練

        教師巡視指導

        五、課堂小結

        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鼓勵性的總結。

        板書設計:

        正負數(shù)

        5、6、9、12、100、等都是正數(shù),或記做+5、+6、+12、+100。

        -2、-3、-15、-123都是負數(shù)。

        5或+5讀做正5,-2讀作負2。

        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一、教學內(nèi)容:

        《認識平均數(shù)》教學設計領導簽字

        二、教學目標:

        1、集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認識平均數(shù)、求平均數(shù)以及討論平均數(shù)意義的過程。

        2、初步體會平均數(shù)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shù)、了解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

        3、積極參加數(shù)學活動,體會用“平均成績”說明問題的公平性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會用“平均成績”比較哪個組成績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學會計算平均數(shù)。

        四、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shù)的作用,了解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數(shù)1

        板書設計認識平均數(shù)

        六、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口算練習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的內(nèi)容要圍繞著“目標原則”,即盡量設計成與本課內(nèi)容相關的,本課重點內(nèi)容為計算平均數(shù),通過對簡單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為這節(jié)課計算平均數(shù)打下基礎。】

        (二)嘗試小研究課前嘗試小研究

        1、1號筆筒有( )支鉛筆 2號筆筒有( )支鉛筆 3號筆筒有( )支鉛筆4號筆筒有( )支鉛筆 5號筆筒有( )支鉛筆

        2、上圖中一共有( )支鉛筆。要使每個筆筒放的鉛筆同樣多,每個筆筒應放( )支鉛筆,動手分一分。

        3、列算式為:

        (三)課上嘗試小研究

        1、讀上面的統(tǒng)計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兩個組哪個組的成績好?

        3、你能算出每個組的平均成績嗎?

        【設計意圖:整個小研究的設計體現(xiàn)了低起點、多層次、深思考、求精煉的原則,課前嘗試小研究的設計意在從學生舊有知識,且與本課密切相關的逐漸渡到新知的嘗試研究,充分發(fā)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為學生的解決嘗試新知鋪路搭橋。而課上嘗試小研究通過計算平均數(shù),加深學生對平均數(shù)的理解,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感受平均數(shù)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增加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課上研究(一)(二)。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fā)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fā)言,對他的發(fā)言內(nèi)容進行評價,組內(nèi)達成統(tǒng)一意見。

        3、組內(nèi)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激發(fā)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知識的欲望!

        (五)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對嘗試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說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nèi)容進行交流匯報。

        在交流匯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匯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平均數(shù)的含義,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互相糾錯,小組內(nèi)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設計意圖:班級展示提升是小組內(nèi)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向全班同學展示交流并引發(fā)深入思考的過程,通過小組間思維碰撞,以及老師精彩的點撥引導,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使學生將知識內(nèi)化于心】

        (六)挑戰(zhàn)自我

        嘗試應用,解決平均數(shù)問題:

        出示新華小學四年級(1)班第五組和第六組同學體重的統(tǒng)計表,讓學生讀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時關注學生是否發(fā)現(xiàn)第五組有7個人,第六組有8個人。

        教師提出:要比較哪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該怎么辦?學生可能回答先計算兩個組的平均體重,然后進行比較。

        接下來讓學生分別求出兩個組的平均體重。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名兩名學生進行板演。

        預設:第五組同學平均體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組同學平均體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議一議”中問題“ 42千克、40千克分別表示什么?”組織學生討論求出的兩個平均數(shù)的意義。完成比較哪一組平均體重重一些的問題。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使學生感受計算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七)鞏固練習,提升學習質量:

        1、獨立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二題;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厘米的 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設計意圖】借助此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眼光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課后反思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基本功能,能正確地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大數(shù)目的一步和兩步式題的計算。

        2感受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便捷和準確,體驗依據(jù)計算的需要和數(shù)據(jù)特點靈活選用合適的運算方法。

        3、經(jīng)歷用計算器探究和發(fā)現(xiàn)簡單數(shù)學規(guī)律的過程,在嘗試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shù)目的一步和兩步式題的計算。

        教學難點:依據(jù)計算的需要和數(shù)據(jù)特點選用合適的運算方法;借助計算器探索發(fā)現(xiàn)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規(guī)律。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出示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機智過人》的圖片。

        師:節(jié)目中有最強人類代表和人工智能進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機大戰(zhàn)”,人們都在談論到底是機器人厲害?還是人類厲害呢?你怎么看?

        師,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機器人和人類各有優(yōu)勢,咱們要想辦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發(fā)揮一下人腦的優(yōu)勢,使用好計算器以為我們服務。板將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墼O計意圖]創(chuàng)設了電視節(jié)目《機智過人》中“人機大戰(zhàn)”的情境,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人與機器的關系,激發(fā)學生想要操控機器為學習服務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嘗試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確使用計算器

        一、介紹計算器的基本結構

        出示計算器圖片。

        師:你在哪里見過人們使用過計算器?

        師:請拿出計算器仔細觀察,計算器上有些什么?關于計算器上的各種鍵,都是派什么用處的?你們知道嗎?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匯報計算器的構造:顯示器、數(shù)字鍵、符號建、開關機鍵等。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認識計算器的基本結構和一些常用鍵。

        二、正確使用計算器

        1、初試本領。

        師:認識了計算器,問問自己:“我會用計算器嗎?”

        請用計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師:以38+27為例,說說你是怎樣按鍵計算的?(課件演示輸人過程)

        師:計算器到底算的對不對呢?有什么辦法知道?(口算或筆算)

        師:既然這兩道題用筆算和口算都能算,那還學習計算器干什么用呢?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jīng)驗,讓學生在嘗試操作、互相交流中認識計算器的計算方法“既然這兩道題用筆算和口算都能算,那還學習計算器千什么用呢?”這一誘導性的問題,旨在讓學生領悟到計算器的價值是進行大教目的計算。

        2、為什么要用計算器。

        出示題目:13027-8934= 41600÷128=

        師:這兩道算式和上面兩道算式有什么區(qū)別啊?如果想快速算出來,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請計算器來幫幫忙。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反饋。

        [小結]在輸人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的做到:整體讀數(shù),細心輸入。

        [設計意圖]在操作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用計算器計算大數(shù)目的快捷,同時也提醒學生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整體讀數(shù)、細心輸入。

        3、體驗計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識別運算順序。

        出示題目:20xx-39x 21=

        師:怎么會有兩個答案呢?究竟哪一個對呢?計算錯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導學生討論)

        師:原來是手里的計算器不懂運算順序,那怎么辦?看誰能辦法來指揮它?

        讓剛才算錯的同學重新按計算器計算。

        展示比較智能的計算器,能識別運算順序

        老師介紹這兩種計算器:聰明的計算器和傻瓜計算器。

        重點說了,傻瓜計算器怎樣來進行計算?

        除了用這樣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2)認識“M+”、“MR”、“MC”功能鍵

        師:在你們的計算器上有這兩個鍵:“M+”“MR”有的計算器上是“MRC鍵”,“MRC”是“MR”和“MC”的合并鍵,知道這兩個鍵有什嗎?它們就是計算器的紙和筆。

        師:知道怎么用嗎?視頻播放,計算這個算式使用這些鍵的用法。

        39X21 “M+”(記憶)

        20xx- “MR”(提取)

        = “MC”(刪除記憶)

        你對計算機還有哪些了解嗎?

        活動:向同學介紹計算器。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要用好計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計算器是“科學型”還是“算術型”,如果是“算術型”計算器,在計算混合運算的時候,要注意運算順序,并讓學生學會如何使用用“M+”、“MR”、“MC”這幾個功能鍵。

        第三環(huán)節(jié):及時反思,合理使用計算器

        一、感受計算器的優(yōu)勢

        師:你覺得計算器怎么樣?你對這個新朋友有什么評價?

        [小結]計算器的確是人們的好幫手,用計算器計算又快捷又準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二、靈活選擇,辯證對待

        游戲:挑戰(zhàn)30秒

        師:下面咱們進行一個挑戰(zhàn)賽?

        出示題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師:做完這組題,你對計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結]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才能幫助自己又快、又正確地解決問題。

        師:(指著課題)我們再間間自己。我會用計算器了嗎?

        [設計意圖]這是教材內(nèi)容中沒有的,之所以要補充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要讓學生明白雖然有了先進的計算工具,還要將它和口算、筆算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各種算法的優(yōu)勢。

        第四環(huán)節(jié):積極探索、善于動腦一享受借助計算器而超越計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戰(zhàn)題目:

        111111111×11111111=

        師:遇到了什么問題?原來計算器的顯示屏是有限的,計算器解決不了,怎么辦?靠我們的大腦,想想看,有什么好辦法?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進行討論研究,仔細觀察,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師:你們看多美呀,這就是數(shù)學之美!

        [設計意圖]故意設計此題,讓學生體會到計算器也有計算不出來的題目。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計算出來,讓學生學會利用計算器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最后。“寶塔數(shù)”的展示,也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環(huán)節(jié):追根溯源、拓展視野一介紹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師:計算器幫我們“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讓我們領略到數(shù)學王國的奇妙!那關于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歷史,你知道嗎?

        學生介紹自己對計算工具發(fā)展史的了解。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的介紹計算器的發(fā)展史,形象生動,既讓學生獲得了知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起學生對計算器甚至是更先進的計算工具的探索興趣。

        第六環(huán)節(jié):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師:學完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回顧全課,讓他們充分感悟計算器給人的生活帶來的便捷,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生想要發(fā)明更先進計算工具的欲望。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本單元主要內(nèi)容是讓學生探索并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能夠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通過學習,體會萬、億等大數(shù)的實際意義,經(jīng)歷探索的過程,發(fā)現(xiàn)商不變的規(guī)律,并能夠靈活運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中括號的必要性,能夠進行簡單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能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體會萬、億等大數(shù)的實際意義。

        4、經(jīng)理探索的過程,發(fā)現(xiàn)商不變的規(guī)律,并能夠運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5、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并能夠進行簡單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課時安排:

        內(nèi)容 課時數(shù)

        1、買文具 2課時

        2、 路程、時間與速度 2課時

        3、參觀苗圃 1課時

        4、秋游 1課時

        5、國家體育場 1課時

        6、探索與發(fā)現(xiàn)(四) 1課時

        7、中括號 1課時

        買文具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除法的算法。

        2、能正確應用進行計算,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學生估算意識。

        4、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除法的算理。

        2、解決商的定位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口算:(借助視頻)

        40×2 = 50×5 = 90×3 = 20×7 =

        30×3 = 70×4 = 80×6 = 9 ×10=

        30×6 = 40×3 = 60×2 = 2 ×70=

       。 )×30=60 ( )×60=180 ( )×50=200

       。 )×40=80 ( )×40=40 ( )×20=180

        90×( )=180 40×( )=120 70×( )=140

        師: 全對的同學請舉手,祝賀你們成為這節(jié)課的“口算之星”

       。ㄔO計意圖:為本節(jié)課學生準確試商奠定基礎)

        2、板演(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豎勢計算方法)

        68÷2 = 648÷8 = 567÷5 =

        【設計意圖】:結合這3道題總結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豎勢計算方法,為本節(jié)課學生推理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除法的豎勢計算方法做好準備。)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什么的時候用過除法呢?

        生:我們在分東西、買東西的時候會用到除法。

        師: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

        二、探索商是一位數(shù)、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除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我們學校每學期開學初,校長都會拿出一部分錢資助那些品學兼優(yōu),家庭困難的同學,鼓勵他們努力學習。這學期,校長把負責購買任務交給了老師,我準備到文具店為同學們購買文具,你們想和老師一同去嗎?

       。ò鍟n題)

        生:想。

        師:(出事教學情境圖。)誰來說一說,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鋼筆8元一支,

        文具盒10元一個,

        書包20元一個,

        計算器30元一個。

        師:同學們,我們到文具店干什么來了?

        生:買文具。

        師:怎么沒有同學關心老師帶了多少錢呢?

        生:老師,您帶了多少錢?

        師:老師帶了——一邊說,一邊拿出80元錢。(8張10元)為了公平老師打算用這80元錢都買一樣的文具,請你們結合80元這一信息,提出只買一樣文具的數(shù)學問題?

        生:80元可以買多少支鋼筆?

        80元可以買多少個文具盒?

        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

        80元可以買多少個計算器?……

        師:老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先研究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

       。ㄐ〗M合作的要求)

        先在小組內(nèi)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本上寫出你的計算方法。

        (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2、獨立探索商是一位數(shù)、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除法

        師:好,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怎么列式的?

       。▽W生匯報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說出理由)

        生:因為1個書包是20元,2個書包是40元,3個書包是60元,4個書包80元,所以80元可以買4個書包。

        我列的算式是 20+20+20+20 = 80(板書學生算式)

        生:我用的是20乘多少等于80的方法,因為20乘4等于80,所以80元可以買4個書包。

        我列的算式是20×(4) = 80(板書學生算式)

        生:我是用80連續(xù)減20的方法,即買1個剩 60元,買2個剩下40元,買3個剩下20元,買4個后就沒有錢了。所以80元可以買4個書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20-20-20 = 0(板書學生算式)

        生:我想80里面有幾個20,有幾個20就可以買多少個書包。80里面有4個20,因此80元可以買4個書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 = 4(板書學生算式)

        生:……

        3、探索豎式計算的方法。

        師:你們的想法都不錯,那你們會用豎式計算80÷20 = 多少嗎?

       。ɡ蠋熖貏e請剛才用列豎式的同學來板書,當小老師講解,再請一個錯誤的同學板書。)

        生1 4 生2 4

        20 )8 0 20 )80

        8 0 80

        0 0

        師:誰有什么疑問,請?zhí)岢鰜恚?/p>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學情分析】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對線已經(jīng)初步的認識,但學生一般會認為直的線都是直線,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同時學會用字母表示線。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例,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會用字母表示線段、射線、直線;

        3、從生活中找“線”的練習中,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抽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線段、射線與直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會用字母正確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線段、射線與直線的特點。

        【教學過程】

        生活情境,引出線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類現(xiàn)在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嗎?(地球)那你們知道哪顆星球離地球最近嗎?(月球)那你們知道地球離月球究竟有多近嗎?(不知道)想知道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是用什么辦法測量出來的吧?(科學家用激光器測量出來的)

        提問:假如我們將從地球到月球的這束激光看成一條線,請同學們想想這束光可以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什么圖形表示呢?

        請同學到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作業(yè)紙上畫。對比自己和黑板上的線段,回憶線段有哪些特點?并反問什么是端點?(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線段的特點)

        根據(jù)線段的特點對比這束光是否符合線段的所有特點,如果分別用大寫字母AB表示兩個端點,該怎樣命名?學生暢所欲言,老師統(tǒng)一意見,規(guī)定線段的命名方法。

        【設計意圖:借助實物抽象出線的過程,讓學生回憶起線段的特點以及畫法】

        二、回到宇宙中,引出射線

        1、假如這束光擁有無窮的能量,同時又沒有月球和其他任何東西的阻擋,他會怎樣運行。

        2、引導學生說出,沿著原來的方向繼續(xù)運行,無限延長,無法測量。

        3、讓學生討論并試著畫一畫,然后引出射線的畫法,觀察射線有哪些特點,討論射段的命名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射線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小組討論后,再試著畫一畫,展示后,再統(tǒng)一強調(diào)畫法和讀法,學生印象深刻,在學習后修改自己的射線】

        三、根據(jù)動畫區(qū)分線段與射線,引出直線

        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直線:將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是直線,直線的特點有哪些,怎樣命名,最后線段射線直線進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最后引出今天的課題《線段射線直線》。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區(qū)分線段與射線的特點,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是直線】

        四、進生活,區(qū)分三種線

        導語:同學們我們的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咱們一起去生活中找找我們的新朋友們吧。

        1、依據(jù)圖片,獨立觀察,尋找抽象出三種線

        2、學以致用,做練習

        3、猜謎游戲

        (1)線段:(有始有終)

       。2)射線:(有始無終)

       。3)直線:(無始無終)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

        1.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認認識算盤,了解 算盤的結構,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shù),會利 用算盤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內(nèi)的數(shù)。

        2. 通過在算盤上撥珠記數(shù),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讓學 生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shù),會利用算盤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內(nèi)的數(shù)。

        教學難點:

        理解1個上珠表示5。

        教學具準備:

        課件、算盤

        教學過程 :

       。ㄒ唬┣榫硨耄

        1.在計數(shù)器上指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讀出計數(shù)器上表示的數(shù):308、1000、256、760 3.介紹 算盤的歷史:

        教師:在生活中還有一種計算工具--算 盤,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我們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算盤,開始用算盤進行計算,一直留傳到現(xiàn)在。所以算盤的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算盤還傳到日本、朝鮮、 美國、東南亞、歐洲等許多國家和 地區(q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算盤。

        【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算盤,了解算盤的產(chǎn)生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出示課題:算盤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 了解算盤的構成:

       、俳處熃榻B算盤各部分名稱。

        學生結合課件記憶。

       、诮處熓种杆惚P的各部位。

        學生說出名稱。

       、劢榻B算盤珠子的作用。

        教師:算盤可以用來幫助我們數(shù)數(shù)和計數(shù),下面的一個珠子表示1,上面的一個珠子表示5。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研究算盤的各部分名稱,及其算盤珠子的作用。

        2.教學用算盤計數(shù)的方法。

        ①確定數(shù)位。

        教師:用算盤表示數(shù)的時候,首先要選擇一個檔作為個位。

        提問:請你看看這兩個小朋友把哪個檔作為個位?十位、百位在哪?請你指一指。

       、谠谒惚P上表示一位數(shù)。

        活 動:請你在算盤上撥出1、5、6、9。 提問:怎樣在算盤上撥出5?怎樣撥出9?

        ③在算盤上表示兩位數(shù)。 活動:請你在算盤上撥出10。

        提問:你是怎樣表示的?個位 上為什么不撥珠子? 教師:個位是0 ,在算盤的個位上就不撥珠子。

        活動:請你在算盤上撥出27、30、65、99。 提問:你是怎樣撥的?

       、茉谒惚P上表示三位數(shù)。 活動:請你在算盤上撥出100。 提問:怎樣表示?

        活動:請你撥出254、180、309、600。 提問:1 80、309怎樣表示?

        教師小結:撥數(shù)要從高位起,哪一位上是幾就撥幾 ,如果這一位上是 0,就用空擋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在算盤上撥珠記數(shù),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ㄈ┩卣寡由

        1.讀出下面各數(shù),并在算盤上表示出來。 364、620、805、700、951、519

        2.把相同的數(shù)圈起來。

        3.你知道嗎?

        比較中國和日本算盤有什么不同?

       。ㄋ模┱n后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是學習,你有哪些

        點擊查看更多: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四年級數(shù)學下 第一單元 教學反思

        本單元是讓學生在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并且教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圍繞教學時側重點讓學生掌握含有幾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不足之處:

        一、運算順序沒掌握好

        1、沒有括號的運算,部分學生沒有審題,直接從左往右一次計算,如:190-805+55 變成先算減再算除最后算加。

        2、對于有括號的運算,如:6(6010+120)學生第一步先算括號里的除后直接把括號去掉,算660+120。

        二、問題沒解決好

        學生往往會有粗枝大葉的毛病,有兩個問題的題目做成一個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時分步會做,列綜合算式卻做不好。

        三、探其原因

        本人認為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問題做不好的情況,可能與教材的編材體系有關。新教材將四則混合運算與解決問題融合在一起,刪掉了一部分例題,僅用了6個例題來編排。而在舊教材這部分知識是分成兩個部分一次循序漸進的,層次清晰,條理清楚,學生較易接受。

        四、對策

        今后教學應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并且弄清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加強對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并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如何將分步列式變成綜合列式。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億以上數(shù)的改寫(教科書第20頁例3,21頁例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將整億數(shù)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shù)的方法,并能正確地改寫。21世紀教育網(wǎng)

        2、理解、掌握將非整億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shù),并能正確地改寫。

        3、進一步理解“改寫”和“略寫”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通過交流優(yōu)化寫法,正確改寫。

       。ㄈ┣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探索并理解數(shù)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點:

        整億數(shù)的改寫,非整億數(shù)的略寫。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把下面各數(shù)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25000020000000581200000

       。1)由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的改寫結果。

       。2)你是怎樣改寫的?這樣改寫,原數(shù)的大小變了嗎?

        引導回顧

       、傧日覝省叭f”位。

       、诳辞簧系臄(shù),以五為準,按照“四舍五入”原則改寫。

       、圩⒁狻啊帧碧柕氖褂谩

       、茏詈筇砩稀叭f”字。

        二、探究新知

        學習億以上數(shù)的改寫。

        1、出示例3:(1)200000000=()億

       、賹W生嘗試獨立完成。

       、谡故、交流改寫方法。

       、蹥w納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shù)和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的方法相類似。

        練習:1000000000=()億530500000000=()億

        小結:改寫整億數(shù),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2)完成20頁做一做第3題。

        2、學習例4

        1034500000≈()億

       、賹W生嘗試改寫。

       、谡故、交流改寫方法。

        ③為什么要用“≈”

        3、非整億數(shù)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shù)。

       。2)看億位右邊的數(shù)是比5小,還是

        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shù),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4、把9876540000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

        ①學生獨立完成。

       、诮處熝惨、指導。

       、壅故窘涣。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1頁的“做一做”。

        2、自主設計練習。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改寫和省略,對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11、12頁。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shù)的改寫

        整億數(shù)的改寫: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非整億數(shù)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shù)。

       。2)看億位右邊的數(shù)是比5小,還是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shù),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shù)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xiàn)代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yōu)榱朔奖阍谟嬎愎ぞ叻矫娴奶剿骱团Γ艿綈劭茖W、學科學的教育。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策略】

        1.計算工具的介紹可以結合第25頁的閱讀材料進行,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算盤的介紹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教育因素,學生可事先查閱資料,介紹算盤的發(fā)展過程和曾經(jīng)廣泛使用、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等輝煌歷史。

        3.介紹電子計算器時,重點在向學生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計算,和存儲鍵如何使用等重難點時可運用電腦課件進行實際的演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同學們都知道,數(shù)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計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fā)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shù):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jīng)過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chǎn)生了計數(shù)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shù)?(板書:遠古計數(shù))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shù)。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shù),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shù)級是什么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shù)。這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計數(shù)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ò鍟核慊I)

        師: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算籌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體白板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shù)的。有數(shù)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盤:

        師: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jīng)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F(xiàn)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后來游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就是老師手里的這個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shù)目較大和數(shù)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4.計算器:

        師:我們現(xiàn)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生:計算器。

        師: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W生介紹)

        師:拿出你手中的計算器,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jù)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并引起探索的興趣。

        5.電子計算機:

        師:接下來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fā)明了什么?

        生:電腦。微機。

        師:電子計算機。(出示課件)

        生看課件: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xiàn)。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各種算盤,了解算盤計數(shù),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電子計算機,展示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達。并引導學生,科技不會停滯,未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就等著你去發(fā)現(xiàn),發(fā)明。

        三、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使用計算器。拿出你們的計算器。你認識哪些功能鍵?他們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試試,琢磨琢磨。

        生摸索,嘗試各個鍵子的作用,發(fā)現(xiàn)了就說出來。

        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引導全體學生學習。跟著老師的指示嘗試。

        師:還有date表示日期,老師剛才聽見有的計算器有聲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樂和聲音嗎?自己琢磨琢磨。

        師:電腦展示各個功能鍵的名稱。邊出示,邊講解。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用你手中的計算器進行計算。嘗試一道加法:4468+1792=

        生進行操作。然后說出結果,并說明輸入過程。先輸入4468,再輸入加號,輸入1792,再輸入等號。

        結果就出現(xiàn)了。(師可用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師:嘗試減法、乘法、除法和小數(shù)計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進行操作,輸入數(shù)據(jù),并說出計算結果。

        師:計算綜合算式。復習運算順序。當計算6396÷(520-438)時,怎么辦?

        生討論方法?梢杂眉堄涗浵聛恚俳又?梢浴

        師:我們來學習存儲運算鍵的使用。M+表示存儲數(shù)據(jù),m-表示刪除數(shù)據(jù),mr表示提取數(shù)據(jù)。我們來嘗試一下。輸入520-438,算出結果,輸入m+進行存儲,然后輸入6396÷,再輸入mr進行提取,輸入等號。

        師:重新演示一遍,以鞏固。出示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計算,并找一名同學到電腦上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guī)律,尤其是存儲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tài)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借助計算器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闖關游戲:

        (游戲規(guī)則: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

        2.尋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wǎng)頁中繼續(xù)去了解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shù)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m+存儲m-刪除mr提取

        5.計算機

        新課標小學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三篇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10頁第2題,“練習二十一”第4~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以及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口算、筆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2.運用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熟練地計算。

        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口算下面各題。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練習。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選一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頁第2題。

       。1)討論:筆算乘、除法應注意些什么?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再指名說一說。

       、儆嬎愠朔〞r注意對位和進位。

       、谟嬎愠〞r注意試商,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2)分析這幾道題的錯誤原因。

        在小組內(nèi)議一議,說一說。

       。3)把這幾道題在自己練習本上改正過來。

        3.不計算,直接寫出下面兩題的積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說一說計算的依據(jù):積的變化規(guī)律和商的變化規(guī)律是怎樣的?

        5.解決實際問題。

        投影出示教材“練習二十一”第6題。

       。1)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單價、數(shù)量和總價的數(shù)量關系是怎樣的?已知總價和單價,怎樣求數(shù)量?針對題中所求的問題分別說一說,再計算。

       。3)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讓學生議一議,說一說。

        二、實踐應用

        教材“練習二十一”第4、5、7、8題。

        1.第4題。

        (1)組織學生練習。

        (2)在小組中交流檢查。

        2.第5題。

       。1)學生獨立練習。

       。2)說一說驗算的方法。

        3.第7題。

        (1)不計算,直接寫出得數(shù)。

       。2)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呢。

        4.第8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匯報解答過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課堂小結

        在計算過程中,要根據(jù)題目要求,認真仔細地計算,算完后還可以運用估算進行驗算。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重、難點] 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平移

        平移鉛筆:讓學生動手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的前后鉛筆的位置關系。說明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題:這幅圖中有許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一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題:本題平移后線段之間的平行關系是比較復雜的,特別是尋找一些斜線之間的平行關系學生可能更困難一些?上劝才乓恍┖唵螆D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顒又凶寣W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進行討論;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說一說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根據(jù)書中給出的圖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平行線,與同學交流。

        三、畫平行線

        教學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

        四、實踐活動

        從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找平行線。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書本第43—45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確判斷平行四邊形;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能正確測量和畫出它的高。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活動中,經(jīng)歷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的過程,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jīng)驗,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數(shù)學應用意識,增強認識平面圖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畫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學準備:

        課件、每組準備小棒、釘子板、方格紙、直尺、三角尺

        總課時:

        28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形成表象

        1、教師出示生活情境圖,提問:在這些圖片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平面圖形,是什么?(平行四邊形)你能找到嗎?

        指名學生指一指,課件演示。

        2、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邊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ㄒ唬┨骄科叫兴倪呅蔚奶卣

        1、小組合作,制作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想辦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提出要求:每個同學在小組學具袋中,任選一種材料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做完之后,再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說一說你的制作方法?

        匯報交流(讓學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紹制作過程)

        2、對比猜測平行四邊形特征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平行四邊形,那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呢?誰來猜測一下?

        學生猜測,教師板書或板貼(并在后面打“?”)

        3、小組探究,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師:同學們的猜測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一方面平行四邊形角的特點。(教師同時板貼將學生的猜測進行歸類)那么就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手中的平行四邊形,小組合作,想辦法驗證黑板上的一點或幾點猜測。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總結: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兩組對角分別相等,內(nèi)角和是360度。

        4、判斷鞏固:想想做做第1題,并讓學生說說第二圖形不是平行四邊形的原因。

       。ǘ┳灾鲗W習,認識底、高

        1、出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圖,提出:你能量出這個平行四邊形上下兩條邊間的距離嗎?拿出手中的作業(yè)紙,先用虛線畫出表示這組對邊距離的線段,再測量。

        學生自己嘗試后交流。教師指導明確“平行線之間的垂直線段就是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指出這條垂直線段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這是它的底。標出高和底。

        2、教師平移此線段,提問是不是平行四邊形這個底上的高?有多少條?

        3、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什么是它的底呢?打開書44頁自學例題中的內(nèi)容。

        指名匯報,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么?

        4、出示試一試,你能量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嗎?在書上完成。

        匯報后,師指最后一個圖形的另外一組底,提問:如果以這條邊作底,這個還是它的高嗎?為什么?

        師小結:平行四邊形有兩組相對應的底和高。

        5、完成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邊形的底,再畫出這條底邊上的高。如果有錯誤,讓學生說說錯在哪里。然后讓學生說說做平行四邊形的高需要注意些什么?(底和高要對應,高畫成虛線,畫上直角標記)

        問:這節(jié)課咱們研究了哪種平面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平行四邊形)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關于平行四邊形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三、實踐體驗,深化特性

        1、想想做做4。師:你能把一張平行四邊形紙剪成兩部分,再拼成一個長方形嗎?先自己試一試,再在小組里交流你是怎么剪拼的。

        指名匯報,你是怎樣剪的?誰來看著這個長方形,說說它的特征是什么?

        2、想想做做6。剛才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了長方形,下面我們再做個游戲,讓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想玩嗎?

        出示想想做做6的幾個步驟。讓學生一步步操作,最后小組里觀察討論: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出示集合圖,指出: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看做一個整體的話,長方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4、小結。

        教師:出示平行四邊形演示變化過程,讓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形狀改變了,但是什么沒有改變?指出平行四邊形不改變邊長的情況下可以改變成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這就是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請同學看書上P45頁“你知道嗎?”

        提問:說一說,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這種特點在哪些地方有應用?大家課后做個有心人,搜集相關的資料吧。

        四、全課總結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課 題:數(shù)據(jù)分段整理和統(tǒng)計

        【教案內(nèi)容】

        教材第70~74頁。

        【教學要求】

        ⒈ 使學生掌握分段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計的過程,能對統(tǒng)計結果作簡單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經(jīng)歷統(tǒng)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學樣為了迎接六一節(jié),學校鼓號隊準備了精彩的表演,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學校決定為鼓號隊隊員購買統(tǒng)一的服裝,分為大中小號。

        說明: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

        提問:你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

       。病⒊鍪娟爢T身高記錄單。

        提:這里是隊員們的身高記錄單,要知道定購每種服裝的人數(shù)各是多少,接下來應如何做?

        指名:這里需要將身高分成幾類?為什么?

       。场⒔M織學生整理數(shù)據(jù)。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完成。

        4、提:我們剛才用的是什么方法來分類整理數(shù)據(jù)的,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據(jù)剛才的統(tǒng)計情況,請同學們將數(shù)據(jù)填入第69頁的統(tǒng)計表中。

        提:現(xiàn)在根據(jù)這張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回顧這題的整理過程。

        我們是怎樣知道每種服裝各買多少套的?

        小結: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根據(jù)每種服裝的大小為類別,先將隊員的身高進行分類,這樣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種服裝的人數(shù)了。

        二、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記錄及統(tǒng)計表。

        提:要想正確填寫統(tǒng)計表,要先如何做?

        (2)小組合作:分類、整理數(shù)據(jù),方法自定,并完成統(tǒng)計表。

        (3)組織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同學獨立完成。

       。2)就統(tǒng)計結果,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介紹你知道嗎?

        三、布置作業(yè) ☆教學調(diào)整☆

        教學反思:

        課 題: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5~7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知道統(tǒng)計圖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具體,便于分析研究問題,學會整理出數(shù)據(jù)制成的統(tǒng)計圖。

        【重點難點】

        學會制作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 談話導入

        介紹上海世博會。

        2、出示書73頁的統(tǒng)計圖和照片。

        介紹:世界五大城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最終我國上海獲得了勝出。這是大家歡慶的場面。

        (1這是第一輪投票的情況(出示統(tǒng)計表)

       。玻埃保澳晔澜绮┯[會申辦城市第一輪得票情況統(tǒng)計表

        2002年12月

        申辦城市 波蘭

        弗洛茲瓦夫 俄羅斯

        莫斯科 韓國

        麗水 墨西哥

        克雷塔魯 中國

        上海

        所得票數(shù) 2 12 28 6 36

        提問:有哪五個城市參加申辦投票?哪個國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ǎ玻┏鍪镜73頁統(tǒng)計圖。

        提問:從這張統(tǒng)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國上海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這幅統(tǒng)計圖與統(tǒng)計表相比有什么優(yōu)點?

        說明:整理出的數(shù)據(jù)除了可以制成統(tǒng)計表之外,還可以制成統(tǒng)計圖,用統(tǒng)計圖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具體,還有利于分析和研究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條形統(tǒng)計圖。

        二、教學新課

        ⒈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結構。

        提問:這個統(tǒng)計圖包括哪些部分?

        引導學生從上向下有序地觀察:包括圖名、日期、單位、豎軸、橫軸。

        提:縱軸上又有哪些內(nèi)容。

        ⒉教學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1)根據(jù)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縱軸上,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shù)量。

       。4)標上統(tǒng)計圖名稱、日期、單位。

        3、提: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哪個國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國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組織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如何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調(diào)整☆

        教學反思:

        課 題: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79~81頁。

        【教學要求】

        通過這次活動體驗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體現(xiàn)每做一次游戲,參加游戲各方贏的機會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贏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點難點】

        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游戲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游戲中感知

        1、游戲導入:

       。ǎ保┟4人1小組,事先分好。

       。ǎ玻┟鞔_活動要求:口袋里有4個紅球和2個黃球,每次任意摸到一個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紅球的次數(shù)多,算小明贏,如果摸到的黃球次數(shù)多,就算小玲贏。

        提:按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你認為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ǎ常┙M織學生分小組摸一摸,并統(tǒng)計出結果。

        (4)組織交流,指名說說每一組的活動統(tǒng)計情況。

        提:與剛才的猜想的情況一樣嗎?通過游戲,你認為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公平嗎?為什么?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1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按鍵名稱和功能,并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四則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秘密的意識,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進行口算。

        3、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鍛煉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向學生滲透節(jié)約、環(huán)保意識。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學生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較多的學生對計算器已有所認識,因此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松的學到了知識。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借助計算器探索簡單的數(shù)與運算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學會觀察、發(fā)現(xiàn)有規(guī)律的數(shù)的計算。體驗轉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4教學過程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用計算器計算

        一、認識計算器,體會計算器的作用

        認識計算器嗎生活中你都在哪兒見過計算器?它有什么作用?學生自由回答,列舉計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1、介紹你手中的計算器(數(shù)字鍵、運算符號鍵)

        2、認識功能鍵(M+ MR MC MRC)初步認識了解其功能(板書)

        3、嘗試練習128+284= 371÷7= 532-178= 45×77= 5、同學們會使用計算器了嗎?請考考自己,這里有二道題。

       、56÷7=

       、2345-39×21=

        第二題出現(xiàn)了兩個結果,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那個是正確答案?為什么?(運用估算來確定正確答案)問:你是怎么計算的?(直接得出準確結果的是科學型計算器,反之是普通計算器)做了這幾道題你有什么收獲?

        4、學會使用功能鍵普通型的計算器也不用筆來記那個中間結果了。怎么做呢?先按“39×21”,然后就按下“M+”,計算器上顯示結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將“819”儲存下來,就是把這個結果記在計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輸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調(diào)出來了。我們再來試著做一道20655÷(27×45)

        二、用計算器來玩一個“猜數(shù)字”的游戲。從“1-9”這9個數(shù)字中選一個你最喜歡的一個數(shù)字,別說出來,想在心里。我最喜歡數(shù)字“2”,就輸入9個“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結果告訴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歡的數(shù)是幾。玩過之后,有什么收獲呢?(自己要把數(shù)據(jù)看準確,而且操作要精確。)說得真好,就是要看清數(shù)據(jù),正確輸入。

        三、探索方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那現(xiàn)在我們都會用了?讓我們來挑戰(zhàn)一下自己,好不好?(板書:22222222×55555555= )你說這么多結果,哪個才是對的呢那正確的結果究竟是多少呢?你現(xiàn)在碰到了什么麻煩?現(xiàn)在我們能不能把正確結果找出來呢?老師這有一個祖?zhèn)髅胤皆蹅儊斫涣饕幌拢?×5用計算器算了么?算完以后,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你現(xiàn)在有什么想法?生:這么大的數(shù)據(jù)在計算器上卻不是正確的,然而用人的智慧卻可以算出準確的答案,可以說人比計算器更聰明。對于一個復雜的問題,可以先從容易的情況入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用規(guī)律去解決原來的問題。

        四、利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是一張購買文具的收據(jù),請?zhí)畛鱿鄳慕痤~。

        五、課堂總結學完這堂課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一、鞏固準備

        1、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35÷7 42÷6 80÷4 39÷3 63÷9 56÷8

        45÷5 96÷8 54÷6 72÷6 64÷4 51÷3

        3×20 4×12 27×2 45-39

        2、誰最棒

        47-(23+14) 63÷(14÷2)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1)說說我們在計算中,見過那些括號?

       。2)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列式時為了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要用到括號。但有時只用小括號還不夠,還要用到中括號。(板書[ ])

        說明:像這樣的括號,叫做中括號。(說明中括號的寫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帶有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式題。

        2、教學例題。

        現(xiàn)在請大家認真觀察這道算式,(板書例題):請大家說一說,這道題有怎樣的特點?說明小括號外面還有中括號。讓學生說一說要先算哪一步。

        ⑴認真觀察,全班交流討論

       、茀R報觀察的結果,全班交流討論

       、墙處熖釂枺河辛酥欣ㄌ柕膮⑴c,你明白了運算順序嗎?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規(guī)范的進行算式計算的板書

        3、算一算、比一比

        請學生先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三、課堂練習

        1、教材上的練一練

        2、補充練習

        為支援受災學校的學習,新華小學部分學生開展了捐書活動,四年級捐書120本,

        五年級比四年級多捐20本,六年級捐的書是五年級的3倍,根據(jù)新華小學捐書的本數(shù),25所這樣的學?梢跃钑嗌俦荆

        問: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認識了誰?

        2、說說帶有中括號的算式,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板書設計:中括號

        47-(23+14) 360÷[(12+6)×5]

        =47-37 =360÷[18×5]

        =10 =360÷90

        3÷(14÷2) =4

        63÷7

        =9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一、指導思想:

        以《數(shù)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一直對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作業(yè)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于父母不在家,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yè)馬虎,字跡潦草,由于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本學期應加以改進及重視。

        三、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nèi)容:認識更大的數(shù)、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shù)、線與角、圖形的變換、方向與位置統(tǒng)計等教學內(nèi)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shù)”。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nèi)數(sh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nèi)的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shù)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shù)及其作用。

        2、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nèi)容主要有: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對一些較大的數(shù)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shù)學規(guī)律。

        3、第五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整數(shù)運算的最后一個章節(jié)內(nèi)容。本單元學習的內(nèi)容主要有:三位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探索商的運算規(guī)律以及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4、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shù)”。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shù),對此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jīng)驗。

        5、第二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nèi)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6、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學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的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作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本單元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jīng)過旋轉、平移,可以設計出一個美麗圖案。

        7、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表示某一點的位置,根據(jù)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第一學段中,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8個方向和簡單的路線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又是第一學段學習的發(fā)展,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huán)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8、第八單元“統(tǒng)計”。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有: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以及簡單的折線統(tǒng)計圖。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上冊教案12-25

      數(shù)學上冊教案12-25

      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7

      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案08-26

      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6-15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4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22

      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優(yōu)秀教案02-17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7-21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