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0-18 16:26:42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6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從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帶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合理地進行計算。

        2、 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和表述的能力,滲透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

        3、 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帶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的帶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了解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

        1、我們已學過了哪些分數(shù)加減法?(板書:分數(shù)加減法)

       。▽W生回答:同分母加減法,異分母加減法,1減真分數(shù))

        2、根據(jù)你的學習經(jīng)驗想一想:接下去我們還會研究哪些分數(shù)加減法?

       。▽W生敘述,教師調(diào)控)

        設計意圖: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掌握了同分母加減法,異分母加減法。通過復習舊知引新,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

        3、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帶分數(shù)的加減法。(補充課題:帶分數(shù)加減法)

        二、研究算法,探索算理

        1、 你能舉幾個帶分數(shù)嗎?這幾個數(shù)能組成哪些加減法算式?

       。▽W生舉例,教師板演,注意分類。黑板上應有一道同分母的加法、一道同分母減法、一道異分母加法、與一道異分母減法)

        2、請大家從這四題中選一道加法與一道減法進行計算,邊算邊思考下列兩個問題

       。1)是怎樣計算帶分數(shù)加減法的?

       。2)能找到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教師巡視,讓不同方法的學生板演)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

        3、組織學生討論:你覺得哪種方法好?為什么要這樣計算?

       。ㄗ寣W生說清楚算法與算理,對板演的不同方法進行對比,得出優(yōu)化的方法;注意發(fā)現(xiàn)有沒有將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來計算的方法出現(xiàn),如有的話,也可集體認識、辨析一下這樣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這個提倡和促進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小組活動中虛心的傾聽別人的學習經(jīng)驗中有了針對自己針對不同學習內(nèi)容的不同的收獲,而教師充分參與活動,做活動中學生們的支持者、參與者。

        4、 那么你覺得帶分數(shù)加減法應該怎樣進行計算呢?

       。◣Х謹(shù)相加減,整數(shù)部分和分數(shù)部分分別相加減,再把所得的數(shù)合并起來。)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鞏固算理,熟練算法

        1、計算。

        2、生活應用。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概念,發(fā)現(xiàn)和彌補教學中的遺漏和不足,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zhì)。

        四、小結

        學了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嗎?

        五、課后延伸(機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選擇適當?shù)乃惴ā?/p>

        2.培養(yǎng)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3.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估算方法的合理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三。

        教學方法

        引導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學校有504米,約是( )米。 我校二年級有288人,約是( )人。養(yǎng)雞場昨天收蛋192個,約是( )個。 電風扇售價235元,約是( )元。

        2.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二(3)班這個月收集牛奶紙盒情況。出示統(tǒng)計表:

        收集牛奶紙盒情況

        第一周 195個

        第二周 328個

        第三周 217個

        第四周 286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出示:這個月大約一共收集了幾個牛奶紙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獨立進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匯報討論結果。

        (1)老師板書學生的估算過程。

        (2)老師肯定學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時可以把數(shù)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數(shù)。

        4.師:那么二年級6個班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那么全校6個年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全校學生在一個月里能收集這么多的牛奶紙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書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約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匯報時說說估算過程。

        (2)如果每收集500個送一次,那么大約再收集幾個,又可以送一次了?學生集體交流。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計: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約收集了幾個?

        二(1)班一個月大約一共收集多少個?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說出估算的過程和想法。

        2.練習二十第5題。

        3.練習二十第6、7、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匯報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樣進行估算的?

        四、小結

        布置作業(yè)《練習3》

        練習三

        1、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及描述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過程。

        3.感受小數(shù)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及算法。

        【教學準備】

        課件、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秋天到了,人們都在廣場放風箏。有三個小同學也想去放風箏,他們想買一樣的風箏(課件展示例題圖)。大家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垡鈭D: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并為下面學生自主探究小數(shù)乘整數(shù)提供條件。]

        二、自主探索

       。ㄒ唬┝私庑(shù)乘整數(shù)

        1.說一說如果是你,想買哪種風箏?

        學生自由回答。

        2.根據(jù)學生匯報情況,教師提出:××同學說想買3.5元一個的風箏,那么買這樣的三個估計需要多少錢呢?學生思考并匯報。

        師:你們能不能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匯報(可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根據(jù)學生敘述板書:

        方法1:連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豎式筆算35角×3=105角。

        方法4:豎式筆算3.5元×3=10.5元。

       。垡鈭D: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自主地進行估算、筆算,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計算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懂得估算也是檢驗筆算的一種方法。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充分發(fā)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了解了新的解決方法──豎式筆算。]

        3.小結引出課題。

        師:剛才我們在解決買三個風箏一共用多少錢時,想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指板書),可以用小數(shù)加法解決,可以化成元角分來解決,還想到了把元角分轉(zhuǎn)化成乘法豎式來計算,同學們可真棒。(二)自主探索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算法

        1.比較發(fā)現(xiàn)。

        師:同學們看這個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學生會發(fā)現(xiàn),算式中有小數(shù)或小數(shù)乘整數(shù)。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小數(shù)乘整數(shù)。)

        2.嘗試解決。

        教師出示0.72 × 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shù)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計算方法。

       。3)匯報演示。學生匯報的同時展示學生計算過程?赡苡袃煞N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認識到乘法比較簡便。

        教師板演乘法豎式計算過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師: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ń處熤攸c引導學生理解三點:怎樣把乘數(shù)轉(zhuǎn)化成整數(shù);乘積如何處理;積末尾的0如何處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動交流,總結概括。

        師:同學們在計算小數(shù)乘整數(shù)時,想到了用轉(zhuǎn)化的方法把小數(shù)乘法轉(zhuǎn)化成整數(shù)乘法計算。誰能舉個例子和大家說說具體的方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呢?

        學生舉例子說明算理,并板書。

       。垡鈭D: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知識潛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獲取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師作為一名點撥者、合作者,在重點處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及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明計算方法,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三、實踐應用

        師:(出示主體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并學會了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他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來?

        學生獨立計算,匯報交流。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出課件)。

        1.放飛第一個風箏。(點擊第一個風箏)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學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比較小數(shù)乘整數(shù)與整數(shù)乘整數(shù)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3.07×8

        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2.放飛第二個風箏。(點擊第二個風箏)出示:

       。1)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決問題:小紅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飛第三個風箏。(點擊第三個風箏)出示:試試你的智力。

        用1到5五個數(shù)字及小數(shù)點,任意組成小數(shù)乘一位整數(shù)的算式,并算出來。(能寫幾道寫幾道)

       。垡鈭D: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加強了學生對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理解,又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四、總結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想對大家說點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圖形間隔排序的規(guī)律。

        2、會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序。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小朋友已會按從大到小,從小到大排列。

        2.材料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紙。

        重點難點:

        1.在教師引導下找出圖形排序規(guī)律。

        2.按一定順序排序。

        活動過程:

        一、紅黃椅子間隔排隊,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寶寶們,你們看,今天的小椅子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有什么顏色呀?那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好不好呀?幼:紅色、黃色、紅色、黃色??.師:黃椅子和紅椅子一個跟著一個排排隊,好看嗎?

        師:圖形寶寶也想像它們這樣一個跟著一個交替排排隊.

        二、圖形排隊,找出圖形排序規(guī)律。

        1請小朋友找條小椅子輕輕地坐下來,圖形寶寶來啦!

        2哪個圖形寶寶來啦?出示圓形圖形.來了幾個.(1個)

        3、教師邊放圓形邊說:圓形寶寶請你排在小花后面,圓形寶寶后面跟著誰?同時出示三角形圖片。三角形寶寶請你排在紅線上,三角形寶寶后面跟著??.出示圓形

        4、圓形寶寶請你跟緊三角形哦夷,圓形后面會跟著誰呢?你們猜會是誰?(三角形)

        5、圓形和三角形寶寶怎么排排隊的呀?(一個跟著一個)

        6、一個跟著一個,誰跟著誰呀,三角形跟著誰呀,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好嗎?(伸出小手說)

        7、誰排在最前面呀,圓形后面跟著誰呀,教師指幼兒念完,教師繼續(xù)念空位的圖形,哎呀,糟了,還有兩個寶寶掉隊了,我得趕緊把它找回來。

        8、手拿圓形和三角形,這兩個調(diào)皮的寶寶,一起跑出來了,誰能幫助它們呀,像前面的圓形寶寶這樣,一個跟著一個交替的排。

        9、請幼兒來操作,并集體檢查。

        三、.游戲“什么圖形不見了”

        1、記住它們怎么排排隊的嗎?小眼睛遮住,不許偷看哦,師將圓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個調(diào)皮的圖形寶寶藏起來了?

        2、集體檢查,跟著幼兒找一找,邊指邊念。我們一起把它喊回來好嗎?圓形寶寶快回來?

        3、小眼睛閉起來,請一幼兒將圖形寶寶藏好,哎呀,這次哪個調(diào)皮的圖形寶寶不見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把它喊回來,集體檢查。

        四、兒操作“圖形寶寶來排隊”

        1.師:哎呀,玩到現(xiàn)在一直都是誰排在前面呀,三角形寶寶有一點點不開心了,它說圓形寶寶我也想排在最前面,你能讓我排在最前面嗎?

        2、師:圓形寶寶說,好吧,就讓你排在最前面,不過要請你排在小紅花后面,后面的寶寶都要跟著你一個跟著一個交替排。

        3、師:們猜三角形寶寶后面是??都排在什么上面。你們想不想幫助它們重新排一排?

        4、師:看一看上面有什么,長線是讓誰站在上面的呀,幫助誰排在最前面呀。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結束活動

        師:讓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到外面找找還有什么是一個一個排排隊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96、97頁的第4-7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shù)表示實際生活中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能根據(jù)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用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jù)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你能舉例說說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二、新課。

        1、出示練習十八第3題。

        先讓學生說出摸到每張卡片的可能性,再說出摸到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可能性。讓學生先寫出答案,再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

        2、出示練習十八第4題。

        第(1)題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題意獨立完成。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這個轉(zhuǎn)盤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再啟發(fā)學生思考:要使指針轉(zhuǎn)動后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是1/2,涂紅色的份數(shù)應該占10份的幾分之幾?要使指針轉(zhuǎn)動后停在綠色區(qū)域的可能性是2/5。又應把幾份涂成綠色?

        3、出示練習十八第5題。

        應引導學生從分數(shù)的含義出發(fā),找到符合題義的放法。

        4、出示練習十八第6題。

        先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列舉出“石頭、剪刀、布”游戲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明確方法后,再讓學生把題中的表格填寫完。

        5、出示練習十八第7題。

        讓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并說說怎樣想的。

        三、應用拓展。

        1、按要求進行設計。

       。1)有兩個正方形轉(zhuǎn)盤,任意轉(zhuǎn)動指針,要使A盤指針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為1/4,使B盤指針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為3/8。請你設計各轉(zhuǎn)盤顏色區(qū)域,把你的設計畫出來,并涂上顏色。

       。2)在下面的口袋中放入若干個白球和黑球,任意摸40次,摸出白球的可能是16次(每次摸出球后仍放回)。按照這樣的可能性大小,請你在袋中畫出兩種球的個數(shù)。(“○”為白球,“●”為黑球)

        學生在練習紙上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要求說說自己的想法(這兩題的答案都一唯一)。

        2、:可能性和生活聯(lián)系很密切,課后請同學們做個有心人,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找找生活中哪些事件和可能性有關。

        3、機動題:

        學校要在我們六年級某個班級中任選一位同學接受昆山電視臺記者的采訪,如果這個班男生被選中的可能性是3/5,已知這個班的男生有24人,那么這個班的女生有多少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識基礎上引出比例的意義,結合實例,培養(yǎng)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方法】引導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并化簡。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1)觀察課本情境圖。(不出現(xiàn)相片長、寬數(shù)據(jù))

       、僬f一說各幅圖的情景。②圖中圖片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圖片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3)這些圖片的長和寬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怎樣的兩張圖片不像?

       、貲和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長與寬的比是6∶4,B長與寬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認一認。

        圖D和圖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圖A和圖B兩張圖片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

        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

       。6)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xiàn)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呢?

        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7)找比例。

        在這四副圖片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猜想另外兩副圖片長、寬的比值。求出副圖片長、寬的比值,并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調(diào)制蜂蜜水時蜂蜜和水的配比情況,根據(jù)比例的意義,你能寫出比例嗎?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三、課堂練習

        1.⑴分別寫出圖中兩個長方形長與長的比和寬與寬

        的比,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品謩e寫出圖中每個長方形與寬的比,判斷這兩個

        比能否組成比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2.哪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課堂小結。

       。1)什么叫做比例?(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板書設計】 比例的認識

        12∶6 = 8∶4

        內(nèi)項

        外項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8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1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