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9-23 14:12:45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九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計算器的認識,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的形式美。

        3.在有趣的探索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興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體會并掌握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歸納算式的特點和蘊含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課件出示題目: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各題。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

        2.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計算器,學會了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今天,我們要用計算器來探索一些算式中蘊含的規(guī)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例題3。

        2.學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并將計算結果填寫在教材上。

        3.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展示學生完成的作業(yè)。

        (2)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教師:將下面兩題分別和第一題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小組內和同學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發(fā)現(xiàn):被除數(shù)相同,除數(shù)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來的商除以2,除數(shù)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來的商除以3。

        4.運用規(guī)律。

        (1)提問: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嗎?(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進行填寫。

        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學生填完后,引導用計算器驗算。

        (3)組織匯報交流。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2頁“練一練”。

        讓學生先用計算器算出前三題的得數(shù),再直接填出后面幾題的得數(shù),最后引導用計算器驗算所寫的得數(shù)是否正確。

        2.完成教材第44頁“練習七”第7題。

        (1)引導學生觀察題目左邊的算式,說說算式中的規(guī)律。

        (2)根據(jù)左邊算式中的規(guī)律,直接寫出右邊算式的得數(shù)。

        (3)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選擇適當?shù)乃惴ā?/p>

        2.培養(yǎng)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3.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估算方法的合理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三。

        教學方法

        引導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學校有504米,約是( )米。 我校二年級有288人,約是( )人。養(yǎng)雞場昨天收蛋192個,約是( )個。 電風扇售價235元,約是( )元。

        2.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二(3)班這個月收集牛奶紙盒情況。出示統(tǒng)計表:

        收集牛奶紙盒情況

        第一周 195個

        第二周 328個

        第三周 217個

        第四周 286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出示:這個月大約一共收集了幾個牛奶紙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獨立進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匯報討論結果。

        (1)老師板書學生的估算過程。

        (2)老師肯定學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時可以把數(shù)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數(shù)。

        4.師:那么二年級6個班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那么全校6個年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全校學生在一個月里能收集這么多的牛奶紙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書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約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匯報時說說估算過程。

        (2)如果每收集500個送一次,那么大約再收集幾個,又可以送一次了?學生集體交流。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計: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約收集了幾個?

        二(1)班一個月大約一共收集多少個?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說出估算的過程和想法。

        2.練習二十第5題。

        3.練習二十第6、7、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匯報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樣進行估算的?

        四、小結

        布置作業(yè)《練習3》

        練習三

        1、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xiàn)實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jù)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jīng)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shù)學學習委員。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shù)學成績優(yōu)秀。

        2、愿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shù)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shù)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fā)言并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么,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引入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

        2、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師生合探

        1、用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舉手統(tǒng)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

        2、我們如何 收集數(shù)據(jù)?

        生匯報(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xiàn)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數(shù)學學習委員。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師:現(xiàn)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統(tǒng)計數(shù)?(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tǒng)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2、培養(yǎng)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

        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培養(yǎng)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78÷26×1425×(68÷17)

        1、先說一說這兩題的運算順序。

        2、獨立完成,校對。

        B、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它與什么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C、講授新課:

        例9:9.728÷3.2×7.5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例10:1.75×(24.42÷3.7)

        1、有括號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教師小結:通過小數(shù)乘除混合訓練,你覺得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比較感覺怎樣?

        D、鞏固練習:

        4.8÷0.4×64.8÷(0.4×6)

        1、先讓學生先試算,教師巡視

        2、抽兩名學生板演。

        3、校對,說一說錯誤的原因。

        4、讓學生根據(jù)算式,編成兩道文字題。

        E、課堂小結:

        1、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與什么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2、在計算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F、強化練習

        70.75×0.26÷6.57.36÷(3.2÷0.04)

        G、布置作業(yè):

        P-38第二題和第三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練習要求:

        1、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會按要求正確地截取積的近似值。

        3、使學生會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的簡便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練習重點:

        運用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投影片若干

        練習過程:

        一、激發(fā):

        1、口算:(天天練口算)

        2、掌握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

       、庞嬎。

        0.65×0.140.98×1.3

        ⑵提問:①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

        ②算出積后要特別注意什么?

        3、會按要求取積的近似值。

        讓學生將上面計算的結果分別保留一位小數(shù)或兩位小數(shù),寫出積的近似值。

        4、會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的簡算。

        簡算:6.3×1029.8×2.9+0.2×2.9

        0.8×0.02×12.5×5

        二、嘗試與示范:

        1、P.13頁13題:一個電影院的票價有兩種:3.00元一張的有600個座位,4.00元一張的有320個座位。如果滿座,每場收入是多少元?

       、抛寣W生說一說題目里的數(shù)量關系。

        ⑵“滿座”是什么意思?

       、巧毩⒔獯鸩⒓w訂正。

        2、P.13頁14題:檢驗下面的積的小數(shù)位有沒有錯誤。

        56.7×2.4=1360.8

        28.7×10.9=312.83

        0.582×0.71=4.1322

       、抛寣W生獨立判斷,

       、谱寣W生檢驗積的小數(shù)位有沒有錯誤?

       、菓撛鯓哟_定積中小數(shù)點的位置?

       、燃w訂正。

        3、看誰算得又對又快。(P.13頁15題)

       、派鲈谡n堂作業(yè)本上,對于做的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獎勵。

       、茖0.75×10212.5×9.61.25×8.80.4×0.7×0.25

        這幾題怎樣算得快?

        4、P.14頁17題:用激光測遠距離既精確又迅速。一次從地球上向月球發(fā)射激光訊號,約經(jīng)過2.56秒收到從月球反射回來的訊號。已知光每秒傳播300000千米,算一算這是月球和地球的距離是多少?

        分析與解:2.56秒收到訊號,說明訊號已經(jīng)走了一個來回。那么,要求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只要求出(2.56÷2)秒運行的距離即可。算式為:300000×2.56÷2=384000千米。

        四、體驗:談談你的收獲?

        五、作業(yè):

        P.14頁16題。

        2.小數(shù)除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體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shù)學方法來解決。

        2.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shù)學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3.初步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積累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jīng)歷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熟悉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shù)學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引入:在上個周末,蓓蕾小學一(1)班的同學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他們還給這次活動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假日小隊。(板書課題:假日小隊)那天,華老師也去參加了,還拍了幾張照片留念。你想知道他們開展了哪些活動嗎?華老師帶來了其中的一張照片,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吧!

        〔說明:以熟悉的活動情境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愉快的情緒和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數(shù)學學習之中!

        二、走進情境,提出并解決問題

        1.談話:蓓蕾小學的假日小隊究竟開展了哪些活動呢?(出示情境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之間相互說說)

        學生看圖后發(fā)現(xiàn):有表演節(jié)目、給小樹苗澆水、拍照

        2.走進表演節(jié)目情境。(貼出表演節(jié)目的圖片)

        提問:(1)圖畫上的小朋友在表演什么節(jié)目?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朋友在唱歌?梢蕴岢鰡栴}: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

        (2)從圖上找一找,唱歌的和伴奏的各有多少人?(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你是怎么知道唱歌的人數(shù)是15的?(數(shù)出來的,5個5個數(shù)的)這位同學真棒,5個5個數(shù)出了唱歌的人數(shù),數(shù)地又快又好。

        (3)你們能算出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嗎?

        學生列式,教師板演,共同評議。

        (4)根據(jù)這幅圖我們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唱歌的和伴奏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板演,共同評議。

        引導:你們想不想了解更多有關表演節(jié)目的情況呢?正當這個節(jié)目快要結束的時候,有個小朋友找到了主持人,他們有了這樣的對話。(出示情境圖)

        小朋友問:應該怎樣算一共有多少個節(jié)目呢?

        主持人說:這是第19個節(jié)目,后面還有4個節(jié)目。

        請你動腦筋想一想,你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為什么?

        (這是第19個節(jié)目,也就是說連同這個節(jié)目在內演了19個,后面還有4個節(jié)目,求一共有多少個節(jié)目,要用加法計算。)

        3.走進給小樹苗澆水和收集廢電池的情境。(出示情境圖)

        過渡:小朋友表演的節(jié)目非常精彩,校園也很美麗。你知道校園為什么會這樣美麗?

        引導學生議論。

        教師可以進一步啟發(fā):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小朋友在給小樹苗澆水,在收集廢電池。)

        師:關于澆樹活動,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呢?怎樣解決呢?

        小組討論后,獨立列式計算。

        師:三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收集了許多廢電池,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把算式寫下來。

        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式解答,小組評議。

        3.走進拍照的情境。(出示情境圖)

        師:

        (1)圖畫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照相的小朋友說了什么?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3)要知道剩下的膠卷夠不夠,必須知道什么?(必須知道剩下的膠卷有多少張。)

        (4)從圖上找一找,一卷膠卷有多少張呢?(膠卷的包裝盒上寫明一卷膠卷有36張。)

        (5)剩下的膠卷每人照一張,夠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可能有兩種想法:

       、3629=7,因為只剩下7張膠卷,還有9個小朋友沒有照,所以不夠。

       、29+9=38,因為一共有38人要照相,一卷膠卷只有36張,所以不夠。

        小結:假日小隊的活動真是有趣極了。

        〔說明:以假日小隊活動為主線,根據(jù)情境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1.談話:如果我們班也要開展假日小隊活動,你想開展什么活動?同桌相互說說。

        〔說明:再次聯(lián)系學生身邊的信息,提出并解決問題,進一步使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四、課內總結,課外延伸

        今天我們參加假日小隊的活動,解決了許多校園里的數(shù)學問題,你們真是學習的小能手。其實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同樣有許多這樣的問題,等著你們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

        〔說明: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促使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問題,增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復習要求:

        通過復習20以內的讀寫、數(shù)序大小、組成和序數(shù)的含義,使學生加深對數(shù)的理解。

        復習重點:

        20以內數(shù)的組成。

        復習過程設計:

        一、復習讀數(shù)、寫數(shù)、數(shù)數(shù)、數(shù)序

        1、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指名學生讀20以內的數(shù)。

        2、教師報數(shù),學生寫數(shù),如十九(學生寫19)等。

        3、學生一個一個地數(shù),從7數(shù)到15。

        4、兩個兩個地數(shù),從2數(shù)到20。

        5、填數(shù),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

        學生在書上填,并指名學生口答,后集體口答,檢查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shù)的順序的情況。

        二、復習20以內數(shù)的組成

        1、問: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計數(shù)器,教師在計數(shù)器上表示11讓學生讀出這個數(shù),并問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相同嗎?為什么?

        指2名學生回答。

        3、問:誰會在計數(shù)器上表示13這個數(shù)?

        指一名學生演示,然后問學生13這個數(shù)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子。

        4、學生做教材第118頁的第2題。

        5、師生對口令 (11一20各數(shù)的組成)

        如1個十和5個一組成幾?十二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等。

        三、復習序數(shù)的含義

        1、出示教材第116頁的第3題,先讓學生口答,再在書上填寫。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展開思考與交流。

        課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言,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理解題意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一說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互相學習,積累經(jīng)驗。對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應加以鼓勵。

        2.結合排除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動強調“步驟完整,理由充足”?紤]到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導學生采取表述、書寫、圖示、畫流程圖等多種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達清楚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論即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樣一組鐘面(課件出示四個鐘面,四個鐘面上的時間分別是7:30

        8:35 10:05 12:30)。請大家讀出這些鐘面上的時間。

        師:這些時間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的。

        師:在這4個連續(xù)的時間里大家平時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學生自由交流并匯報)

        師: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時間觀念,都很會安排時間。你還能舉例說一說你是怎樣安排事情的先后順序的嗎?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學;下午我先做作業(yè)后看電視……

        師:還會做些什么呢?(讓學生補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議不超過4個)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飯,然后上學。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用“先……再……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表述,體現(xiàn)通過語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由鞏固舊知入手,再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過選取時間說一說和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兩個層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為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思路和生活經(jīng)驗作鋪墊,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

        ⊙呈現(xiàn)主題圖,嘗試解決問題

        師: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們的時間安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課件出示例3的情境圖)觀察圖片,你們獲取了什么信息?

        預設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鍛煉身體,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業(yè)、踢球、看木偶劇。

        生2:要從7:45、9:15、10:50這3個時間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注意:對鐘面上顯示時間的正確認讀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

        師: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夠去踢球的時間。

        師:你們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完成作業(yè),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劇。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呀!下面哪位同學能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做完作業(yè)后要去踢球,10:30還要去看木偶劇,要求圈出鐘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時間。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我們怎樣確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試著解決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解決問題)

        師:說一說你的答案和理由。

        預設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時間先后順序。踢球在做作業(yè)之后,看木偶劇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時間應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個時間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生2:明明9:00做完作業(yè),10:30要去看木偶劇,做完作業(yè)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業(yè)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劇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確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師:請大家驗證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驗證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嗎?

        預設

        生:我是將時間和他所做的事對應起來,再回到情境圖中看看是否合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1分硬幣、電話卡、醫(y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制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chǎn)生的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愿意參與他們的討論嗎?

       。2)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姓名長寬厚

        估計測量估計測量估計測量

        測量毫米的認識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分別匯報本小組測量的結果,在匯報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敘述測量的結果,由于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厘米,學生在表述時,會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間的小格,也有的學生可能說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寬不到15厘米,還差兩小格。數(shù)學書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師用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邊演示測量課本長、寬和厚的方法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并引出毫米產(chǎn)生的意義──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尺中,你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在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尺并獨立思考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生多說說發(fā)現(xiàn)這個關系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說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說明隨后教師將學生總結的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學生在尺子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教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說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shù)一數(shù)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5.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

        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