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8-19 15:36:26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匯總九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稅率與折扣

        教學目標:

        1、理解稅率、折扣的含義,知道它們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進行這方面的簡單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增強思維的深刻性。

        教學重點:

        理解稅率、折扣的含義。

        教學難點:

        解答稅率、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還記得采摘節(jié)的情景嗎?今天我們一起去彩虹谷看一看吧。

        出示信息圖,指名說出信息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如果按3%的稅率繳納營業(yè)稅,黃金周期間彩虹谷景區(qū)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解決第一個紅點問題

        談話:在老師提出的問題中,你有沒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學生提出疑問,疑問大都會集中在有關納率、稅率、稅額的相關知識上。

        談話: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回去搜集有關納稅的一些知識,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補充。

        談話:看來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還真是不少呢,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交流,再結合信息圖中的信息,你認為要求應上繳門票營業(yè)稅多少萬元,就是求什么?為什么?

        讓學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卮饡r不光要讓學生說出要求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就是求什么,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重點明確求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就是求營業(yè)額的3%是多少。

        學生明確問題后,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1153%=3.45(萬元)

        答:應繳納營業(yè)稅3.45萬元。

        談話:根據(jù)剛才同學們解決的這個問題,你能總結出求營業(yè)稅問題的基本方法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先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統(tǒng)一方法:稅額=營業(yè)額稅率。

        2、小練習:自主練習第1題

        第1題是求稅額的基本練習題。練習時,在學生獨立解答后,重點讓學生說說有關稅額的數(shù)量關系和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nèi)容是: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和它們的十進關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看懂物品的單價,會進行簡單的計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經(jīng)掌握的100以內(nèi)數(shù)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nèi)數(shù)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shù)概念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老師要創(chuàng)設具體地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購物的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簡單計算。

        2、難點: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3、關鍵:組織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多操作、多實踐,熟記“1元=10角、1角=10分”的進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NO:1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材第46頁的第例1----------例4 (認識人民幣)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和P53:1、2題

        教學要求:

        1、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學會兌換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功用。

        3、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jié)約用錢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CAI課件一套 常用的面額的人民幣(不同版本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為你們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看看它是誰?(CAI演示:點擊出現(xiàn)藍貓圖像)你們認識它們嗎?今天是藍貓文具店開業(yè)的日子,它邀請我們?nèi)嗳⒂^文具店,你們想去嗎?一起來吧!

        二、探究新知

        1、參觀文具店回答問題 (CAI演示)

        (1)、師:誰能說說文具店有什么文具?價錢是多少?(學生回答)

        (2)師:你們喜歡這些文具嗎?可是用什么買呢?(學生回答)

        2、認識人民幣

        (1)、師: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你們認識人民幣嗎?

        (2)、操作初認人民幣

        師:將桌面上的人民幣拿出,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看誰認得多(學生活動)

        a:匯報認識情況(學生回答,師板貼人民幣:硬、紙幣)

        問:觀察這人民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W生回答)

        師:紙做的錢幣是紙幣,金屬做的人民幣叫硬幣

       。3)再認人民幣

        師:(指紙幣)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的紙幣,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 學生活動后,匯報識別方法)

        師: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讀時有一個相同處是什么?所以它們的單位是元,那你能說說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單位是什么? (學生口答)

        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紙幣我們會認了,那么硬幣你會辨認嗎?

        師:識別人民幣可以從人民幣的大小、圖案、面值、顏色上來記住。觀察1元、5角硬幣正面,它們有相同的標記是什么?

        師: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是中國制造的,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上面亂寫亂畫。

        小游戲:

       。1)我指人民幣,你舉起與我相同的人民幣

       。2)我說面值,你舉起起相應的面值

        (3)我說顏色,你來回答

        4、元、角、分的關系

        師:藍貓想讓大家看一個小片段,看完后說說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W生觀看CAI課件:元、角、分之間的兌換關系)

        師:看完了這個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問:你知道1元=( )分嗎?

       。ǹ梢孕〗M討論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換幾個5角,幾個2角?

        2元可以換幾個1元,幾個5角,幾個2角,幾個1角?

        5、電腦出示第49頁的例4,讓學生口答

        三、鞏固練習

        1、電腦出示第53頁的第一題

       。1)學生獨立操作,訂正 (學生上臺操作)

        (2)說湊成的錢數(shù)

        師:說說每一張人民幣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師:藍貓要文具店等急了,我們回去吧!

        (課件出示第48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第49頁的做一做)

        師:1元錢能買什么學習用品?10元呢?(學生先在小組里說,然后指名說)

        3、游戲:模擬購物

        出示一些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個小口袋,在購物時把錢放進去)

        (1)選出三個柜長

        (2)學生隨意購物(看清價格后,購買)

        (3)請柜長檢查交錢的情況

        四、全課總結

        (略)

        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老師要給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這部分知識。

        2、要給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識,從而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

       。薄⒄n前準備必須充分,其中包括課件和錢幣的準備及后面游戲的準備工作。

        NO:2

        教學內(nèi)容:簡單的計算(例5、6、7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和簡單的加法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例5、例6教學掛圖,例7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學例5。

        出示例5的掛圖,提問:“這是幾元幾角?”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元2角,接著問:1元可以換成多少個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試回答后,教師再做說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書1元2角=12角。

        2、教學例6。

        出示例6掛圖。

        教師試問:誰知道0。50元是幾角?2。00元是幾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為單位小數(shù)點左邊是幾就是幾元,右邊第一位是幾就是幾角,右邊第二位是幾就是幾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這部分知識學生知道它表示幾元幾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個什么數(shù),怎么讀、寫不需要學生掌握)

        3、教學例7。

        (1)課件演示例7第一小題。

        教師:0。5元是幾角?(5角)0。80元是幾角?(8角)學生回答。5角+8角是幾角?(5角+8角=13角教師板書)教師問: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還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師板書: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題(課件演示,提出問題:我買這兩個氣球要多少錢)學生嘗試完成,然后提問:你是怎么想的?教師強調(diào):元、角計算,只有在相同單位的情況下,才能相加。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0頁“做一做”。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你是怎么想的。

        第2題:學生先做,教師巡視,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2、本第51頁“做一做”。

        3、練習九。

        第5題:兩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哪兩樣物品的價錢合起來是1元)例:一個同學拿7角,另一個同學要拿幾角合起來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過程當中,也可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學內(nèi)容:人民幣的簡單計算(P52:例8)

        教學要求: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發(fā)揮個性,同時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幣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學會簡單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示范

        師:數(shù)學小精靈聰聰和明明開了一家聰明小超市,你們想去看一看嗎?(電腦出示“聰明小超市)

        師: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飛機、機器人和小熊。

        師:喲!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們的價錢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開始同桌交流)

        師:誰來給說一說為玩具的價錢。

        生:乒乓球拍的價錢是6元,足球的價錢是3元,花皮球的價錢是2元,小熊的價錢是4元5角,飛機的價錢是8元,機器人的價錢是9元。

        師:看過這些玩具的價錢后,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口答)

        師:快看,小叮當也來了,它在說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當?shù)脑?

        生讀:我買一個足球。

        生讀:我有5元錢,應找我…………

        師:喲!小叮當遇到難題了,誰來幫他算一算?

       。▽W生口答)

        二、參與其中、主動探究

        師:你們真聰明,這么快就幫小叮當解決了難題,F(xiàn)在你也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了,不過最多只能買兩件,在買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準備準備買玩具?怎么付錢?(同桌開始交流)

       。▽W生匯報)

        三、小組購物,實踐體會

        師:我們開展一個購物活動,每組將你們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個小超市,然后選出一名售貨員,其他組員為顧客,可以去售貨員那里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比一比,誰是聰明的小顧客?

       。▽W生開展購物活動)

        師:哪些同學愿意說一說你的購物過程?

        生1:我用3元錢買了一瓶鮮橙多。

        生2:我買了一寺釣魚的東西,它的價錢是8元,給他10元錢,找了我2元錢。

        生3:我很喜歡那只音樂盒,可中它人價錢是20元,太貴了,我只有10元錢,還差10元錢,下次再買吧。

        生4:我買了一個跳跳盒,它人價錢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錢,我就請他便宜一點,5元錢就買來了。

       。◣熯呅吙洫勍瑢W們)

        生5:我本來想買一個機器人和一本書,共需要14元錢,我只有10元錢,還差4元錢,所以我就只買了一本8元錢的書,找了我2元錢。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東西時怎么付錢。

        生2:我學會了還價

        生3:我學會了買兩件東西時怎么付錢。

        生4:我覺得做一名售貨員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據(jù)自己的錢來選商品。

        …………………………

        師:回家后,請用你學到的知識,去幫爸爸媽媽購物吧。

        實施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一定要做好課前準備:如:CAI課件及上課時讓學生進行活動時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價格牌

        2、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的說明購物過程及思維過程。

        3、要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經(jīng)歷學習的全過程。

        NO:4

        教學內(nèi)容:簡單的計算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人民幣的方法及一步加、減應用,并鞏固已學過的有關人民幣的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人民幣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地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準備:練習中試試看放大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學例8。

        課件演示(小朋友購買皮球)。

        教師: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聰明,能用幾句話把你看到的講一遍。

        教師:10元錢習皮球用了6元錢,還剩幾元?該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6=4(元)

        教師:機器人幾元?飛機幾元?機器人比飛機貴幾元?

        學生:機器人比飛機貴5元。

        教師:該如何列式呢?

        學生:45—40=5(元)(教師板書)

        教師:“機器人比飛機貴幾元?”還可以怎么說?

        學生:飛機比機器人便宜幾元?飛機比機器人少幾元?

        機器人比飛機多幾元?……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課本第52頁。

        學生獨立填,再指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集體訂正。

       。1)出5元,要買的東西3元,應找回2元。

       。2)出20元,要買的東西10元,應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買的東西0。50元,應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練習九

        第9題:學生看圖填書。

        第10題:

       。1)買一本練習本和一塊橡皮,一共用多少錢?老師指定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3角+2角=5角。

       。2)“買上面3種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錢?同一桌同學討論一下如何列式計算?錢該怎么拿?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搶答比賽:付給售貨員2元錢買以上3種物品,應找回多少錢?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試試看。

       。1)可以買( )塊這樣的橡皮。

       。2)如果買一把尺子,應找回( )角。

       。3)要買一把小刀,還差( )角。

       。4)小明想買一塊橡皮、兩支鉛筆、一本練習本,他所帶的錢夠嗎?

       。5)小麗只買了一個文具,就把錢花光了,這個文具是(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能正確地分析應用題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解答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寫出等量關系式

       。1)二月份生產(chǎn)的洗衣機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臺。

       。2)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8千米,2.5小時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數(shù),列出方程。

       。1)一個數(shù)與7.6的和的2倍是24.8。求這個數(shù)。

       。2)一個數(shù)除1.6等于2300減去2.8乘以450的積,求這個數(shù)。

        一、根據(jù)題意列出方程。

       。1)一輛汽車裝運大米和面粉。大米裝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裝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運大米和面粉4噸。

       。2)百貨公司進一批羊毛衫,進貨價X元,出售價是進價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復習指導。

        1、紅星機械廠用9千克鋼材制造一種機器,每臺用鋼材52千克,制造80臺后,改進工藝,每臺只用剛才45千克。余下的剛才還可以制造這樣的機器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

       。1)學生獨立解答。

       。2)交流反饋。

        A、算術方法。

       。9-52×80)÷45

        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請說出相應的另幾個方程,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

       。3)比較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應用題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1)四、五年級同學工植樹187棵,五年級同學植樹的棵數(shù)是四年級的1.2倍。四、五年級同學各植樹多少棵?

       。2)一輛汽車和一輛摩托車同時從相距175.5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汽車每小時行駛52千米,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25倍。經(jīng)過多長時間兩車相遇?

        3、引導

        今天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說說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思路。

        三、獨立作業(yè)。

        復習五的其余題目

        四、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本[8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教材53~54頁例1、例2和想想算算,練習十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萬以內(nèi)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初步認識差同減數(shù)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shù)和,并學會利用這一規(guī)律進行驗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50-20700-600

        口算時說出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2、560-200560-20xx-2

        提問:這三道題減去的200、20、

        2,各要從哪一位上減,為什么?

        3、筆算:76-5248-4

        說一說兩位數(shù)減法的筆算要怎樣算?

        引出:用豎式計算萬以內(nèi)的減法,也要先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再從個位減起。

        二、新課

        1、例1,板書978-326=

        提問:(1)978里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326呢?邊提問,師邊板書百十個。

       。2)怎樣列豎式?為什么要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

        (3)從哪一位開始減起?得數(shù)是多少?

        2、教學差加減數(shù)等于被減數(shù)

        (1)例1里的差加減數(shù)和,是怎樣的算式?(652+326)

       。2)讓學生算一算,觀察和例1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得出:

        差同減數(shù)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shù)。

        3、利用差和減數(shù)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shù)的規(guī)律,可以驗算算得對不對。就像例1,算出978減326的得數(shù)652,要檢查做得對不對,就可以用差652加減數(shù)竹26,結果等于被減數(shù)攵8,說明例1算對了,F(xiàn)在我們來計算例2,并用這樣的方法驗算。

        4、教學例2

       。1)出示例2。提問:這道題豎式怎樣列?怎樣算?

        (2)根據(jù)前面的規(guī)律,怎樣驗算?指名學生板演。

        (3)提問:這里差加減數(shù)物結果等于前面的哪個數(shù)?說明前面減法算得對不對?

       。4)說明:驗算時差加減數(shù)等于被減數(shù),證明前面的減法算對了,就把減法豎式里減出的差寫在橫式上。

       。5)指導在原式上驗算。

        減法的驗算也可以利用原來豎式,把差和減數(shù)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減數(shù)和。像例2,就可以在原來的豎式上用差加減數(shù)和(在豎式這邊畫箭頭、寫加號)來驗算:1加4得5,0加3得3,5加2得7,2加0得2。驗算結果,加減數(shù)等于被減數(shù)和,說明原來算的是對的。

        說明:如果題目里要求驗算的,要在原來豎式右邊列出豎式來驗算。如果不要求驗算,就利用原來的豎式驗算,看算得對不對。

        小結:筆算減法的豎式要怎樣列,從哪一位減起?筆算減法要怎樣驗算?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讓學生做在書,然后集體訂正。注意提問第二小題千位上得幾。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指名兩名學生板演,其余的做在書上。

        提問:你是從哪里看出原來減法算得對不對?

        3、做練習十一第1題前面兩題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一第1題后兩題,第2、3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能說出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說出空間中物體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

        3.情感目標: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

        教學難點:

        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

        (注:請學生事先以小組的形式,圍圈而坐。)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是“跟我做”。 請你跟我這樣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腳,抬起右腳,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學生一邊跟著說,一邊跟著做。 我就跟你這樣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腳,抬起右腳,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師:今天我們一起復習了“左與右”。

        [通過游戲的形式,復習左右。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在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認識左與右。同時,在游戲的氛圍中,可以進行自我糾錯。]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1. 出示題1

        師: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了左與右,我們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課題)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書)

        2. 出示題2

        師:小丁丁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請個別同學回答。

        3. 出示題3

        師: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獨立完成后核對。

        4. 小組合作、嘗試探究

        師:碰巧小胖也在過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會看到什么呢? 小組討論。

        小結:與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師:那么小亞呢?

        小結:與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在學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與右,并能說出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礎上,請學生介紹P8題1的圖中每個人的左邊和右邊分別坐著誰?從而讓學生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為后來說出小胖、小亞向左、向右分別看到什么作鋪墊。然后來到大街上找左與右,先是與學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會學生看圖的方法,然后是與學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亞。]

        三、設疑問難,總結交流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左與右與在街上”,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jīng)常碰到左與右。

        對于這節(jié)課的學習,還有什么問題嗎?

        [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探索,對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掌握了多少,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年級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版)第16頁的例題,

        第1617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幾和第幾實際上是基數(shù)和序數(shù)的淺顯說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凡事物排列的順序號。例題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shù)數(shù),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務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qū)別。

        想想做做讓學生在涂色、觀察、數(shù)數(shù)、交流等活動中,進一步識幾和第幾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表示個數(shù)或順序并現(xiàn)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活動、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能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并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2、發(fā)展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隊買票圖。

        過渡: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來排隊買票了,你們看。

        出示課件。

        2、談話。

       。1)這時有幾個人在排隊?

       。2)請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小明排在第幾?小剛排在第幾?

        (3)排在第1的是誰?原來老爺爺排第幾?老爺爺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ㄟM行禮貌教育。)

       。4)黃頭發(fā)的小姑娘前面有幾個人?后面有幾個人?

        說明:排隊的時候我們都從前面數(shù)起,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要數(shù)第幾的時候。

        [評:緊密結合排隊買票的情境,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到幾和第幾的不同,使學生初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進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題(左圖)。

        過渡:小明買好票來找小麗

       。1)問:小麗住在第幾層呢,你是怎么數(shù)的?(同桌討論后交流)

        指出:一般樓房的第幾層,是從下往上數(shù)的。

        (2)問:如果小麗住在3樓應該出現(xiàn)在哪個陽臺?

        (3)問:老師想了解哪些同學住的是樓房?你家住幾樓?

        2.想想做做第1題。

        過渡:小明、小麗要進動物園要做對點燈籠的游戲才行?你想試一試嗎?

       。1) 老師點燈籠學生回答。

        ○●○○○問:點的是第幾個燈籠?你是怎么數(shù)的?

        注意數(shù)的時候要說清楚是從左邊數(shù)起還是從右邊數(shù)起。

        ○○○●○問:現(xiàn)在點的是第幾個燈籠?

        ○○○●●問:從右邊看點了幾個燈籠?

        (2) 老師提要求學生涂色。

        左邊第3個,左邊3個。

        右邊第2個,右邊2個。

        問:這里的第2個和2個意思一樣嗎?

       。3) 書上練習。

        過渡:大家都想來點燈籠,下面我們打開書一起來涂一涂。

        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指名上黑板涂色

        從左邊起點第4個燈籠?(○○○●○)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幾和第幾。(板書:幾和第幾)

        [評: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不僅檢驗前面對新知感悟,還著重對幾和第幾的內(nèi)容通過學生動手畫一畫幫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

        3.想想做做第2題。

        過渡:來到動物園,小紅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撈月亮的表演。

        問:同學們看哪只猴子比較特別?它是第幾只猴子,你是怎么數(shù)的?(說:老師將這個問題交給小組討論,每組選個同學匯報你們討論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從上面數(shù)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從下面數(shù)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問:猴子能撈起月亮來嗎?為什么?讓我們來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題。

        過渡: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們聽說山那邊有場精彩的比賽,正興高采烈地去看比賽呢!

        (1) 問: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第一?誰第二?

        問: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第一?誰第二?

        [評:每個畫面都引導、組織學生充分地說、自由地說,在說的過程中感悟幾和第幾的不同,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把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4題整合成學生喜愛的連續(xù)的動畫情境,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更顯得生動活潑。]

        5.想想做做第4題。

        問:4號車前面有幾輛車?是哪些車?

        問:5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后面又是幾號車?

        問:4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后面又是幾號車?

        問:除了這幾個問題外,你還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ㄐ〗M討論)

        交流:1號車前面是5號車;5號車前面是2號車;1號車后面是4號車和3號車;前3名的是2號、5號、1號車;最后一名是3號車

        追問:剛才說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幾和第幾是不一樣的,幾表示一共有多少個,第幾只表示其中的某一個。

        [評:這一段采用學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學,使學生既學會了肯定自己,又學會了聽取別人的意見,并從中補充、完善了自己的認識。另外,這里除了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互幫互助,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三、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題。

        過渡:小動物們回家了,小動物們的家住在幾樓幾室呢?說說你們是怎么看的?

        交流:豎著看有幾層,就說是幾樓。橫著看有幾家,也就說是幾室。小兔家豎著看在5樓,橫著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樓1室。

        A:出示小動物的位置說住在幾樓幾室。

        B:告訴小動物住在幾樓幾室學生在電腦上點位置。

        2.你能說一句帶有幾和第幾的話嗎?在我們身邊找一找!

        引導:自己的座位是幾排幾座,紅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幾樓幾室等等。

        [評:把數(shù)學知識拓展、應用到生活中來,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找數(shù)學、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能力。]

        3.發(fā)散練習。

        告訴同學你喜歡吃的東西是第幾個,讓同學猜猜你喜歡吃的是什么?

        五、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學生相互說一說,再交流。

        [總評]

        本堂課分三步走:從買票情境圖的初步感知,到連續(xù)動畫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戲的深化鞏固,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層次很清晰。在拓展應用中注意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也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的魅力。練習中采用了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人人參與、人人表現(xiàn),提高了學習興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觀念。

        2。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理解他們的含義,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shù)。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觀念。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教學。

        1;貞浥f知。

       。1)把12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多少支?

        教師明確:通過仔細觀察這幾道題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樣多。通過剛才的分,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個整數(shù),可以用一個整數(shù)來表示。但是在我們?nèi)粘I钪惺遣皇敲恳淮纹骄趾蠖嫉玫揭粋整數(shù),這兒有一個,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同學,那么怎么分才使兩個同學覺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樣多,才能使每個同學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出示圖片“例1”】這半個餅可以用一個整數(shù)來表示嗎?那么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例1:認識 。

       。1)認識一個餅的

       、俪鍪緢D片“例1”。

       、诮處熣f明:把一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數(shù)表示就是這塊餅的二分之一

       。ò鍟 )寫的時候先寫“一”,再寫“2,”最后寫“1”。

       、蹖W生看圖獨立想 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 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師提問: “一”、“2”、“ l”各表示什么?

        學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數(shù)線,“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l(fā)”表示取的份數(shù)。

        師強調(diào):寫的時候,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橫線上、下的數(shù)要對齊。

       。2)指導讀寫

        (3)反饋練習

       、僖龑W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試析出它的 ,涂上顏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寫 。

        教師提問: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 ?

       、谂袛鄨D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么?

        3。教學例2:認識

        (1)【出示圖片“例2-1”】

        教師提問:通過看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并給它涂上顏色,涂完后小組討論判斷對錯。

        鞏固意義: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陰影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三分之一。

       。ń處煱鍟 ,讀作:三分之一)

       。3)拿出準備好的彩帶,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學例3、例4。

       。╨)引導學生每人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

       。2)同桌討論,教師各組巡回檢查,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集體反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樣?

        教師貼圖:

        (4)判斷。

        下面哪個圖的涂色部分是 ,在()里劃√。

        5。教學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直尺和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1分米長的一條線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標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怎么寫?

       。2)小組討論,看圖。

        (3)群體討論。投影展示學生的答案,師貼出放大圖。

        教師提問:數(shù)一數(shù),這條線段上有幾個 ?

        教師明確:把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個這樣的 。

        6。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shù)有什么特點?(板書:幾分之一)

        四、課堂練習

        1。填空: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把一條1米長的彩帶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斷:

       。1)

       。2)把一塊蛋糕切成7塊,每塊是它的 ( )

        (3)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長( )米。

        4。讀出寫出這些分數(shù)。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課后作業(yè)。

        1。小軍跑步,他跑了全長的 ,請你在線段上表示出來。

        2。讀出下面各分數(shù)。

        3。寫出下面各分數(shù)。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初步認識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

        2. 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分步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

        3.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和感受數(shù)學,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4. 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選擇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已有條件找準題目中的中間問題。

        教學關鍵

        分析題中數(shù)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篇頭動畫

        1.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看動畫片嗎?

        2.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想看嗎?會唱的一起唱。(引言:播放主題歌)

        3. 剛才我們看的是什么動畫片?(藍貓?zhí)詺馊枺?/p>

        4. 今天藍貓也來到了我們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請看屏幕:(播放專賣店錄像)

       。ǘ⿻畔

        5. 師:從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6. 生:黃書包有6個、藍書包有6個、紅書包有6個、

        7. 師:除了顏色,還有什么不同?仔細數(shù)一數(shù),大書包有幾個?小書包呢?

        8. 生:大書包8個、小書包10個。

        9. 師:大家了解的信息真多,根據(jù)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生提問)

        10.小朋友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要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梢栽鯓佑嬎? 8+10=18(個)、6+6+6=18(個)、63=18(個)

        11.問63的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抽象出3種顏色的書包,每種有6個)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周以后這里的書包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生:(賣出了一些書包)

        13.師: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樣,一周后,專賣店賣出了15個書包

        師:現(xiàn)在又可以提出什么新的數(shù)學問題了?(還剩多少個書包?)(非常好)

        二、 講授新課,主動探究

        (一)研究例題

        1. 師:你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自己試著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后可以在小組內(nèi)交流。(哪個小朋友先來交流,你是怎樣列式的?)

        2. 生(1)6╳3=18(個)18-15=3(個)師根據(jù)回答板書。

        3.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4. 生(2)8+10=18(個)18-15=3(個)師根據(jù)回答板書。

        5.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如果有,作出肯定:你能和別人想的不一樣,真棒。

        6. 師:用第一種方法的小朋友舉手,第二種呢?有沒有想出兩種方法的?

        7. 問第一種 :你們是選擇了哪些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你用到的信息和解決的問題組合起來,就是一道應用題。誰來完整的敘述一下?

        8. 生(1)藍貓專賣店進了3種顏色的書包,每種有6個,賣出了15個,還剩多少個書包?(如果出現(xiàn)兩問的編題,師作出肯定:很好,還可以怎么說?)

        9.師:請剛才那位小朋友說一說:你在解決還剩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分幾步來解決的?

        10.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先求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再求還剩多少個書包?

        11.問第二種:你們又是選擇了哪些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也來敘述成一道應用題?

        12. 生(2) 藍貓專賣店進了8個大書包和10個小書包,賣出了15個,還剩多少個書包?

        13.選擇這些信息解決問題的同學,他們又是分幾步來解答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人自己說一說。(誰來交流一下)

        14.出現(xiàn)全部信息:

        師:小朋友能夠合理的選擇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真不簡單!這兩種方法雖然選擇的信息不同,但在解決還剩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時也有相同的地方,你們仔細看一下,有什么地方相同呢?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再求還剩多少個書包?(說的真好)

        師:為什么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就能求?"還剩多少個書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師: 一共有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雖然在題目中沒有出現(xiàn),但它其實就藏在題目的中間。需要我們小朋友自己去發(fā)現(xiàn)。

        17.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要分幾步來解答?(兩步)(板書課題)兩步計算應用題

       。ǘ├^續(xù)研究

        師:一周以后,書包專柜上只剩下3個書包了,小朋友,如果你是這家專賣店的經(jīng)理,你會怎么辦?

        經(jīng)理和我們小朋友想的一樣,又進了兩箱書包。

        1. 出現(xiàn)兩箱書包,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個書包?誰有本事求出來?

        2. 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個書包?

        3. 師:那怎樣才能知道呢?

        4. 生:打開數(shù)一數(shù)、查看包裝上的數(shù)量

        5. 師:真是個好辦法,(每箱有30個)。現(xiàn)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6. 生:302=60(個)60=3=63(個)

        7. 師問:302求的是什么?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8.師:為什么要先求出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9.生:先求出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就能求出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三.鞏固練習,內(nèi)化新知

        1.師:下面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

       。▌觿有∧X筋):想一想:先求出什么?

        2.師:輕聲讀一讀每道題目,再想一想,解決這些問題要先求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設計說明

        “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這部分內(nèi)容的安排,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的意義,又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本課時內(nèi)容的特點,我緊緊圍繞體積的意義設計了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

        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設計測量方案,再進行實際測量。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多次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更加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必須轉化成可測量的水的體積,即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有刻度的量杯、兩個長方體容器、水、石塊、直尺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提出問題

        1、復習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W生交流答案,并說出計算過程)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提問:(課件出示石塊的圖片)它和上面兩個物體有什么不同呢?(形狀不規(guī)則)你能用公式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嗎?為什么?(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因為石塊是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

       。2)引入新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像石塊這樣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板書課題:有趣的測量)

        設計意圖:先復習舊知,喚起學生心里有關體積的知識,再出示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為新課的學習創(chuàng)設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自主探究,實驗感悟

        1、啟發(fā)引導。

       。1)什么是石塊的體積?(石塊所占空間的大。

       。2)出示長方體容器、水、量杯等測量工具。

        師:能不能利用這些工具想辦法測量出石塊的體積呢?

        2、設計測量方案。

       。▽W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設計測量方案,然后交流)

        3、匯報測量方案。

        學生匯報時教師要適時追問:把石塊放入裝有水的容器中,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增加的那部分水的體積與石塊的體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

        設計意圖:實驗前,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空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每個人都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后,再交流。在交流、討論、思考中明確測量方案,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為后面的實驗打下基礎,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4、動手操作,實驗探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你們喜歡的方案,動手測量、計算出該石塊的體積。

        (1)讓學生明確實驗要求。(課件出示)

       、賹嶒炃埃好鞔_測量方案及組員分工。

       、趯嶒灂r:輕聲交流,測量數(shù)據(jù)要科學、準確,填好報告單。

       、蹖嶒灪螅赫斫Y論,回顧反思。

       。2)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驗,填寫報告單。

       。3)交流匯報,實驗演示。

        5、歸納實驗方法。

        方法一:在長方體的容器里放一定量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再把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計算出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二: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水的體積,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三:把石塊放入一個長方體容器中,往里面倒水,石塊完全浸沒后,再把石塊取出,計算出下降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法四:把石塊先放入容器中,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面剛剛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取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用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的趣味數(shù)學教案12-24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