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8-07 10:50:0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

        第2~3頁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知道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的產生與應用。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

        六、教學過程:

        ㈠、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認識負數。

        1.情境引入: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jié)目片頭。

        出示例1:宜昌、哈爾濱的溫度。

        2、提問: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宜昌是零上16度,哈爾濱是零下16度

        3、引導:宜昌和哈爾濱的氣溫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數學上怎樣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

        4、請會的學生介紹寫法、讀法。同時在圖片下方出示:16℃(+16℃)-16℃

        師問:你們怎么知道的?

        5、小結并板書:“+16”這個數讀作正十六,書寫這個數時,只要在以前學過的數16的前面加一個正號,“+16”也可以寫成“16”;“-16”這個數讀作負十六,書寫時,可以寫成“-16”。

        6、通過“零上16攝氏度”和“零下16攝氏度”這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相反溫度用怎樣的數可以表達并區(qū)分?這一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感受到過去所學的數在表達相反意義的量時的局限性,產生學習新數的需求。同時,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很快聯想到在“16”這個數前添加不同的符號表達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㈡、進一步體驗負數,了解正、負數與0的關系

        1、課件出示例2直觀圖,銀行取款與存款。

        2、師: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取款預存款嗎?

        3、學生嘗試表達,并說含義。

        4、小結:存入20xx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兩個量正好相反,正數表示存入,負數表示取出。

       、纭w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銀行取款與存款,存入20xx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則為負數。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負數與0三者間的關系很有益處。

        師引導:觀察這些數,你能把它們分類嗎?

        2、請學生移動貼紙獨立分類,匯報。

        師問:你為什么這樣分?

        小結:像+16、19、+20xx、、6.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16、-、-7、-500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完成板書)

        ㈣、練習題

        (1)完成第4頁第1題。

        (2)完成第4頁第2題

        提問:讀一讀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負數,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3)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1題。

        先讀一讀,指出下列各數中的正數、負數,并把它們填入相應的圈內。

        提問:

       、0為什么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谟^察這些正數,你發(fā)現了什么?(正數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我們以前學過的除0以外的數都是正數)

       、勰闶窃鯓永斫庳摂档?(負數要小于0,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

        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2、3題。

        七、教學結束:

        總結:本節(jié)課是學生初次認識負數,為了讓學生對負數的內涵與外延有完整的認識,認識到了負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是客觀存在和非常廣泛的。

        在習題中增加了小數和分數,通過練習讓學生體會過去已學過的數(除0外)都是正數,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P85~86頁,及第88~89頁的第3~6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 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時間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在時間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 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數學教課書,和一只筆,提問:哪個重有些?

        2、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掂一掂,然后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

        二、觀察、操作領悟新知

        1、出示主題掛圖,物體的輕重的計量。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在來交流以下好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你們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嗎?要知道物品的質量,應該怎么辦呢?

       。2、出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并說明使用方法。

       。3、)將一個2分皮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盤內,讓學生觀察。

        提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這個2分皮重多少克?板書:克

       。4、)1克有多重?我們來掂一掂好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踐調查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找一找等學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了克。

        3、千克的認識。

        (1、)出示盤稱。大家認識這稱嗎?

       。2、)看看盤稱的使用方法,F在要稱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誰能當售貨員來稱一稱?

        (3、)現在先掂一掂自己的書包有多重?估計有幾千克,然后用稱一稱。

        (4、)剛才大家都說了,一袋鹽中農500克,那兩袋呢?

       。5、)板書: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較,請同學們猜一猜,誰重?

        板書 1000克=1千克

        齊讀: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88頁第3題。

        2、完成教材第89頁第4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4、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初步掌握用分解發(fā)和割補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2、能綜合運用平面圖性積計算的知識,培養(yǎng)分析。綜合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一拼。找一找的過程,體會各種圖案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生活中各種物體的組合規(guī)律。

        2、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體驗生活中美麗圖案的組合規(guī)律,激發(fā)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審美觀念和熱愛學習數學的思想情。

        教學重難點:

        初步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靈活地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所學過的基本圖形,并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基礎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圖形?

        2、他們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請學生說一說)

        3、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出示所學過的圖形)

        師:這些單個的圖形稱之為簡單的基本圖形。

        師:在我門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由這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我們稱之為組合圖形。同學們,仔細觀擦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組合圖形。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觀察了教室內的組合圖形,在我們的課本上也有幾副美麗的圖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同學們閱讀課本。

        2、同桌交流圖案的組成。

        3、小組和作,拼一拼,講一講所拼圖形的組成。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組和圖形?

        三、合作探究

        1、出示例題4的圖。

        師:這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是什么圖形?怎樣求它的面積?先獨立想一想再小組交流。 提示。

       。1)這個圖形有哪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2)求它的面積就是求哪幾個圖形的面積?

       。3)要求它們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

        (4)教師給出條件,試求出它的面積。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結果。

       。1)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想加。

       。2)把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以2。

       。3)仔細閱讀課本,補充完整。

       。4)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 教師: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求這個組和圖形的面積的? 你認為那種方法簡單呢?

        總結: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先把組合圖形分成易學過的簡單徒刑,然后分別求出他們的面積在相加。

        四、練習鞏固

        1、練習二十二第一、二題。

        教師出示相關的圖形,請同學說說她是由那幾種圖形組成的。 (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教師巡回指導并講解)

        2、發(fā)放練習卡片給學生做一做。

        說方法: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陰影部分的面積請學生上黑板演示計算過程。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可見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減的方法。

        3、你能用幾種方法計算下圖的面積。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2、教師總結:組合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應用廣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會掌握方法。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

        (根據已知條件相加或相減)

        方法:分割法或添補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理解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2.會用減法解決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yǎng)積極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過程:

        口算(20道)

        師:小火車開起來。

        一、復習鋪墊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學會了比較,比如,比大小,比長短,比輕重,比多少。今天我們再來比一比,不但要比出結果,還要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

        1、 比大小。

        出示一本教科書和一本練習本,提問:比一比,教科書和練習本,哪一本的封面比較大?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教科書和練習本的封面,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

        2、 比長短。

        出示兩枝鉛筆,紅色鉛筆稍長,藍色鉛筆稍短,分握左右兩手。提問:比一比,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不能一眼比出來長短的,可以把兩枝鉛筆放在一起,使一端對齊,就可以比出長短;也可以用尺子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度來比一比。

        3、 比多少。(電腦出示:)

        第一排:7只小雞圖

        第二排:4只小鴨圖

        提問:小雞和小鴨是怎么排的?(一個對一個)。

        這樣對齊排列的好處是什么?誰來比一比說一說(能一眼看出小雞比小鴨多3只)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小鴨比小雞少3只)

        小結:看來,對齊后排一排,比一比能讓我們一眼就看出來誰多誰少,多多少,或少多少。這是比較兩個數量多少的一個好辦法。

        二、 探究方法。

        1、 多媒體出示例題的抓花片插圖,引導觀察。

        提問:瞧,圖中兩個小孩在做什么?你從圖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求和或求差的問題。

        教師指出:求兩種花片一共抓了多少個,我們已經會解決了,F在我們來解決哪一種花片抓的多?多多少個?這樣的問題。

        2、 探索例題的解決方法。

       。1)提問:從畫面上你能一眼就看出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嗎?(不能)

        那有什么辦法能很快地知道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呢?(學生相互討論,自由發(fā)言)

        在學生充分討論后指出: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動腦想一想,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那你愿意選擇哪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呢?(學生自由選擇方法嘗試)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請一名同學板演排列。

        追問: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是怎么排的嗎?為什么要一個對一個排呢?

        小結:看來,要知道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個,我們只要把兩種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2)提問:如果現在紅花片和藍花片都有八九十個,我們也用排一排的方法來比出多少,方便嗎?那怎么辦?

        指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可以通過列算式來解決,F在請同學們互相研究一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算式計算。

        (3)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求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要從13里去掉8,用減法計算。

       。4)引導學生口頭列出算式,算出得數,提醒學生說出單位名稱,然后有學生口頭對問題作出回答。學生邊敘述,教師邊作如下板書:

        13-8=5(個)

        口答:紅花片多,多5個。

        (5)提問:你知道藍花片比紅花片少多少個嗎?

        引導學生說出:紅花片比藍花片多5個,也就是藍花片比紅花片少5個。

        3、 解決試一試中的問題。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接下來趙老師帶你們去參觀學校的合唱隊,好不好?

        1.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1頁試一試中的圖。

        瞧!他們排練得多認真呀?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女生24人,男生 20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然后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算式:24-20=4(人)口答:男生比女生少4人

        交流時要說出單位名稱,進行口答,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解題的思路。

        感悟:只要從24里面去掉20,剩下的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數。

        小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者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多少,實際上就是求兩個數相差多少,都是用減法列出同樣的算式來計算。

        三、 鞏固練習

        1、 基礎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在學生觀察插圖的同時,教師講述故事:有一天,小猴和小熊一起幫雞媽媽到地里采玉米棒。小猴采了53個,小熊采了30個玉米棒。你們知道小猴比小熊多采了多少個?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評講時讓學生說說括號里填什么單位名稱,并讓學生對問題做出口答。

        提問:如果問題是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個,該怎樣列式解答?

        指出:列出的算式仍然是53-30=23(個)。只是口答應是小熊比小猴少采23個。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導學生觀察圖意。提問:圖里畫的是哪兩種書?《數學故事》有多少本?《童話故事》有多少本?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讓學生在書上列式解答。交流后提問:如果問題是《童話世界》比《數學故事》多多少本,該怎樣列式計算?怎樣來回答問題?

        2、 提高題

        (1)出示:唐老鴨身高80厘米,米老鼠身高50厘米,唐老鴨比米老鼠高多少厘米?

        指導:高多少其實也就是多多少的意思。

        學生列式解答。

        (2)出示:書包的價錢是24元,鉛盒的價錢是10元,筆盒比書包便宜多少元?

        提問:便宜多少元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少多少元)

        學生獨立完成

        3、拓展題

        出示有關我們班級的一些情況:

        男生有24人,女生有26人。 年齡8歲的有13人,年齡9歲的有37人。

        提問:根據上面的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自由選擇l-2個問題解答。

        課堂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3、4兩題。

        四、 全課總結

        提問: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新本領?

        生活中有許多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板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你能舉些例子嗎?

        板書設計: 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紅花片:

        藍花片:

        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個? 藍花片比紅花片少多少個?

        13-8=5(個)

        口答:紅花片多,多5個。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并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并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關于時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里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ń處煋軙r間,學生認讀,對于不正確的給予指正,并說說是怎樣認讀的? )

        二、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也桓依^續(xù)挑戰(zhàn)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么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的給學生講解秒表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么發(fā)出的滴答聲?

        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趯W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郾纫槐,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并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 聯系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

        這節(jié)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同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稱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2、物體質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體課件、一枚2分硬幣、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鹽若干袋、彈簧秤、盤秤、電子秤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聯系生活導入

        師:昨天李老師帶關女兒去新瑪特購物,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她們都買了什么?請看大屏幕。

        師:從畫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們買了6個蘋果,重1千克。

        生:1盒餅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師:1千克大約有多重呢?下面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袋里取出老師給你準備好的1角硬幣。一枚1角硬幣的質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們親自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生:一顆鈕扣。 一個橡皮頭。 ……

        師:可見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師:下面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袋里取出火腿腸,看看它的質量標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師:好!請同學們掂一掂,感覺一下34克是多重。

        (學生活動)

        師:同學們看一下,你的學具袋里還有什么?

        生:牛奶!

        師:快來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過程中,提醒學生g即克的英文縮寫)

        師:那請你趕快掂一掂,感覺一下吧! (學生活動)

        師:請同學們從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學生猜)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質量標注,是?

        生:500克。

        師:那兩袋呢?

        生:1000克。

        (板書)

        三、實踐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與“千克”的關系

        師: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師: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準備了一袋鹽,(出示鹽)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它的質量標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書)

        師: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師:現在請小組長到老師這里來領1千克的鹽。

        (組長來領)

        師:請小組成員輪流掂一掂,感覺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學生活動)

        師:同學們都掂過了嗎?

        生:掂過了。

        師:那1千克鹽和我們剛才的2袋砂糖比較,哪個重?

        生:鹽重。

        生:砂糖。

        生:一樣重。

        師:怎樣知道物品的輕重?

        生:用秤稱!

        師:說得好極了,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哪兒見到的?

        生:(回答)

        師:(出示課件)向同學們演示磅秤、盤秤、臺秤、彈簧秤、天平、電子秤臺。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盤秤,現在可以驗證1千克鹽和2袋砂糖哪個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師稱重,學生觀察)

        師:都指在1千克處,說明什么?

        生:同樣重。

        師:所以…… (板書)1000克=1千克。

        四、小組合作,稱量物品

        師:我們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種秤?

        生:彈簧秤。

        師: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彈簧秤,誰會使用彈簧秤?

        生:(演示) (師輔助)

        師:想不想親自動手稱一稱?

        生:想!

        師:好!下面請小組長到臺前來領物品。

        (組長來領)

        師:請小組成員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約有多重,再用彈簧秤稱一稱,看到底是多重? (學生活動)

        師:稱完了嗎?

        師:請小組代表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稱的什么?質量大約是多少?

        生:我們組稱的大米,大約是1千克。 我們組稱的蘋果,大約也是1千克。

        五、認識電子秤

        師:大家在市場買東西時,經常會看到什么秤?

        生:盤秤、電子秤。

        師:哪位同學認識電子秤,下面就請你當小老師,教大家認識電子秤,好嗎?

        生教大家認識電子秤。

        六、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師:你這位老師很有耐心,講解也很細致,謝謝你!

        師:昨天李奶奶從市場里買了蘋果、雞蛋和魚,請看畫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蘋果和雞蛋一共多少千克?

        師:他的問題誰來答?

        生:他的問題我來答:蘋果重1千克,雞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雞蛋比蘋果多幾千克?

        生:他的問題我來答:蘋果重1千克,雞蛋重2千克,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用減法,所以雞蛋比蘋果多1千克。

        七、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的表現可真好。想不想來做一個闖關的游戲。

        生:想!共6關。

        第一關:說一說(教科書上88頁1題)。

        第二關:寫一寫(教科書上88頁2題)。

        第三關:填一填(教科書上89頁4題)。

        第四關:比一比(教科書上89頁5題、6題,90頁關于棉花、鐵的思考題)。

        第五關:問一問、答一答(教科書上89頁7題)。

        第六關:看一看,算一算(教科書上90頁8題)

        師:你們可真棒!一連闖過了6關,誰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八、師生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學會了用秤稱物體的方法,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梢娚钪刑幪幱袛祵W,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31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