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7-31 12:23:19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10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認識歸一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特點,能正確地分析歸一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答規(guī)律;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歸一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學會有條理有根據(jù)的進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動腦分析、仔細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guān)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線段圖的畫法及檢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激趣引入.

       。ㄕn前,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調(diào)查各自所用的學習用品的價錢)

        1.教師:我想買些學習用品做獎品,但是不知道哪種好,價錢又合適.正好同學們做了調(diào)查,誰愿意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如:這種鋼筆很好用,每支8元.

        師問:我要賣6支,需要多少錢?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一數(shù)量關(guān)系?

        列式:8×6=48(元)單價×數(shù)量=總價

        2.教師:剛才我看到××的鉛筆很好看,他告訴我買這3支鉛筆共花了4元5角,我想買這樣的10支,要花多少錢呢?

        此時,學生可能會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對的,請他說說是怎樣算的;如果沒有,教師則問:要想知道10支這樣的鉛筆要花多少錢,就要先求出什么?(單價)

        根據(jù)哪一數(shù)量關(guān)系求單價?(總價 ÷ 數(shù)量 = 單價)

        3.教師導入: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嘗試討論,學習新知.

        1.出示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要用多少元?

       。1)請學生自由出聲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小組討論:嘗試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并分析題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3)教師提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題目的意思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組匯報,全班重點圍繞“線段圖的畫法”、“照這樣計算”的含義展開討論:

        “照這樣計算”即按照3個書架是75元這樣的單價去計算5個書架的價錢.每個書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剛才的思路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 ÷ 3 = 25(元)

        b.買5個要用多少元?

        25 × 5 = 125(元)

        教師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并訂正:75÷3×5

        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請檢驗這道題.

        教師指名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第三個條件改為“ 6個、9個、 12個”,問題不變,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樣列式?為什么?

        2.將第三個條件改為“200元”,問題改為“可以買多少個書架?”成為例4.

        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 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讓學生獨立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重點討論:線段圖應該怎樣改?這道題要先求什么?

       、蹖W生獨立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00÷25=8(個)

       、芄餐懻摚涸鯓恿芯C合算式?為什么要給75+3加上小括號?

        200 ÷(75 ÷ 3)

       、萁處熖釂枺哼@道題怎樣檢驗?

       、抟龑W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是什么?改為“400元”、“800元”、“1000元”,問題不變,應該怎樣列式?

        3.請同學們自己試做下面兩道題.

       、僖惠v汽車2小時行70千米.照這樣計算,7小時行多少千米?

       、谝慌_磨面機5小時磨小麥250千克.照這樣計算,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訂正:

       、賏.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70 ÷ 2 = 35(千米)

        b.7小時行多少千米?

        35 × 7 = 245(千米) 70 ÷ 2 × 7

       、赼.每小時磨小麥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1750 ÷ 50 = 35(時) 1750 ÷(250 ÷ 5)

        請學生分別說說各題的解題思路是什么?

        教師提問:比較例3、例4和試做(3),每兩道題之間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題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學生明確:從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上看,前兩個條件相同(給出了總數(shù)量和份數(shù)),都有“照這樣計算”的語句,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不同.從解題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單位數(shù)量(即每份數(shù)是多少、單價、速度等),教師點題,出示課題:歸一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發(fā)展思維.

        1.獨立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綜合算式.

       、傩×挚匆槐竟适聲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7天可以看多少頁?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全書128頁,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確的算式后面畫“√”,并說出為什么.

       、傩∶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家離學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鐘?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從家到學校要走 15分鐘,他家離學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 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應用題.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這樣計算,1600千克大米夠吃幾天?

        四、課堂小結(jié),質(zhì)疑問難.

        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有什么特點?(先求出一份數(shù)是多少)解題的思路是什么?解題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yè).

        1.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12個同學一共可以糊多少個紙盒?

        2.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要糊154個紙盒需要多少個同學?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小學階段的第一堂數(shù)學課,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喜歡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教材選擇兒童樂園的一些場景,組成生動活潑、惹人喜愛的畫面,吸引學生學習。主要教學活動是觀察場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數(shù)出各種物體的個數(shù),并用畫圓點的方式表示各種物體的數(shù)量。通過這些活動,初步感受看和數(shù)能了解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事物,是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同時,在活動中進行初步的常規(guī)教育。

        教材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綜合性場景圖,里面有許多物體,各種物體的個數(shù)都不相同,分別為1~10個。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圖及相應的點子圖。每幅小圖里只有一種物體,是從綜合場景里分離出來的。點子圖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

       。.組織學生觀察。

        場景圖里的內(nèi)容很豐富,其中的各種物體及其數(shù)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設(shè)計和安排的。有些物體數(shù)量較少,有些物體數(shù)量較多;有些物體比較集中,有些物體比較分散;有些物體容易看到,個別物體有較隱蔽的部分。觀察和交流是這部分內(nèi)容的主要教學活動。容易興奮但不能持久是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的觀察比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體就不再關(guān)注其他物體;在交流的時候不能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不善于傾聽同伴的發(fā)言。因此,要組織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么,指指這些物體在哪里。帶領(lǐng)學生經(jīng)歷從整體到部分從粗略到細致的觀察過程,不但了解圖的內(nèi)容,而且學習觀察的方法。要組織學生交流,相互傾聽和相互補充,使觀察的效果更好,還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學習常規(guī)。

       。.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

        十幅小圖都是從場景中分離出來的,一幅小圖里只有一種物體,便于計數(shù)和表示數(shù)量。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尚未進行認數(shù)教學,暫時不宜用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二是幾個物體畫幾個圓點,圓點與物體的個數(shù)相同,滲透對應思想;三是圓點能且只能表示各種物體數(shù)量方面的屬性,不表示物體的其他屬性。這種初步的抽象,對后面的認數(shù)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圖,物體及圓點都已畫好?梢酝ㄟ^滑梯下為什么畫一個圓點秋千下為什么畫兩個圓點圓點表示什么意思等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圓點的作用。這樣,在飛機、蝴蝶、鳥下面畫表示個數(shù)的圓點就不會有困難了。至于根據(jù)已經(jīng)畫出的七個、八個、十個圓點,說出小圖中的物體,只要在情境圖里指一指有關(guān)的物體,數(shù)一數(shù)是這樣的幾個,不要求學生畫這些物體。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教學重點:學會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探討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鉛筆、投影。

        教學過程:

        一、模擬表演,提出問題

        請表演的小朋友上臺表演,師口述內(nèi)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開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這時來了一只小兔,它對大兔說:我買9支鉛筆。大兔把鉛筆都拿出來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這時大袋鼠提出了一個問題: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還剩多少支鉛筆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討論159的算法

        1、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題。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算的?

        3、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減。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嘗試練習

       。1)、讓學生拿出學具擺一擺,計算試一試各題。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鞏固算法

        1、基本練習(練一練第1題)

       。1)、讓學生獨立計算。

       。2)、選3題跟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摘蘋果(練一練第2題)

        在游戲中進行計算。

        3、發(fā)展練習,(練一練教學游戲)

        (1)、讓學生自由看圖描述故事,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

        (2)、交流。

        五、總結(jié)

        板書:買鉛筆

       。1)15-9=6(2)15-9=6(3)15-9

        因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shù)的意義。

        2、會用正負數(shù)的有關(guān)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體會正負數(shù)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運用抵消的思想處理數(shù)學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ㄒ唬┯螒蚋兄摂(shù)可以互相抵消。

        1、師生游戲

        師:同學們,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玩過嗎?(玩過)好,我們就來玩玩,誰愿意和我玩?

        (師生游戲,其它學生當裁判,并要求做好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jié)果,你認為誰贏了?

        師:比賽的時候還要給比賽雙方記錄成績,你認為怎樣記錄成績好呢?

       。ń沂菊n題)

        出示評分規(guī)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負一局記-1分。

        【聯(lián)系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驗負數(shù)在生活中產(chǎn)生的必要性,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熒餐涗洷荣惓煽儯

        師:現(xiàn)在我倆的得分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師: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結(jié)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戲

        師:你們想自己玩一次嗎?兩人一組,3局定勝負,必須有一人記錄成績。

       。▽W生活動)

       。ǚ答伇荣惤Y(jié)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應用

        師:如果老師想反敗為勝,你認為老師至少還要勝幾場?

        師:這時兩人得分分別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師:除了像+1和-1,+2和-2這樣的數(shù)相抵消結(jié)果為0,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5和-3,-5和+3還能互相抵消嗎?

        小結(jié):意義想反的兩個數(shù),我們可以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把正數(shù)和負數(shù)合并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進行計算。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正負數(shù)的意義,理解抵消在正負數(shù)計算中的應用,從而使機械的數(shù)學計算變得有趣。教師在數(shù)學學習中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ǘ 從時間軸上求正負數(shù)的相差數(shù)。

        (課件出示:天宮神八交會對接)

        師:從這張圖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師:你知道太空人兩餐相差多長時間嗎?

        師: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數(shù)學《正負數(shù)一》教學設(shè)計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數(shù)學《正負數(shù)一》教學設(shè)計【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shè)有趣、現(xiàn)實的情境,并以別開生面的神八、天宮一號太空一吻的場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負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并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以獲得數(shù)學知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ㄈ┚C合運用知識,解決正負數(shù)問題

        師:生活中除了贏分和輸分這樣的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正負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邊。

        (課件出示:一個11歲兒童的標準身高150厘米我們把它記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應記作什么?)

       。▽W生思考后,全班反饋)

        出示表格: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shù)學》(青島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頁

        教學目標:

        1、借助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編制8的乘法口訣。

        2、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探索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的能力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要點分析:

        教學重點: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尋找規(guī)律編制記憶口訣

        教學難點:尋找規(guī)律 記憶口訣

        教學準備:小棒 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導入

        今天,小凱蒂又來到了同學們中間,看看她在向大家學什么手藝?

        (出示情景圖)

        原來凱蒂來到教室里學習編中國結(jié)。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提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一共需要多少個圓環(huán)?

        生2:做2個中國結(jié)需要多少個圓環(huán)?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這節(jié)課我們就和小凱蒂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編兒歌,填填表(教學紅點)

        我們一起來看 “一共需要多少個圓環(huán)?”這一問題在老師送給小凱蒂的兒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兒歌)

        小小凱蒂志氣高

        編起結(jié)來手兒巧

        中國結(jié)兒傳友誼

        我們一起瞧一瞧

        一個結(jié)上8個環(huán)

        ……

        誰能接著往下編?2個結(jié)上……?3個結(jié)上……?……

        (以小組為單位,可借助小棒,把兒歌編完整)

        學生按照共同編好的兒歌,邊說邊完成38頁“填填表”

        2、讀兒歌,編口訣

        同學們數(shù)得很好,你是怎樣數(shù)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學生交流方法)

        同學們猜想一下,根據(jù)以往乘法口訣的學習經(jīng)驗,8的乘法口訣共有幾句?你們能編出口訣嗎?

        (學生試著編口訣,并將整理好的口訣進行板書)

        3、尋找規(guī)律 記憶口訣

        (1)來看一下我們編出的8的乘法口訣,一起來讀一讀。

        (2)仔細觀察,同桌討論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秘密?(引導學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對的,也就是每相鄰兩句口訣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幾呢?4個8比3個8多幾?比5個8少幾?)

        (4)如果忘記了“六八”這句口訣,怎么辦?

        (5)你認為哪句口訣最好記?哪句最難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記憶口訣。

        三、解決問題 走進生活(教學綠點)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決嗎?

        (學生先獨立計算解決,然后再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誰能代表你們小組說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們是怎樣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訣?

        (學生獨立思考)

        生1:就是求5個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訣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練習 鞏固深化

        1、自主練習1“對口令”游戲

        現(xiàn)在我們大家一起做一個對口令的游戲。(師說上半句,生說下半句。再輪換,增加趣味性。)

        練完之后再由同桌兩人繼續(xù)練習。

        2、7個8比6個8多( ),比8個8少( )

        提問:7個8比6個8多幾個8?

        你能照樣子說一句嗎?

        3、一組一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每一組的得數(shù)為什么是一樣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4、同學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看得數(shù)、講算式)

        48 56 24

        五、拓展應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學生?(42名)

        除了用數(shù)字告訴大家用,你還能用算式來告訴我們嗎?

        可能會出現(xiàn):5×8+2 6×8-2 4×10+2

        五、總結(jié)評價 延伸拓展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新的收獲嗎?(學生說感受,并一起回憶8的乘法口訣。)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訣呢?

        如:一只螃蟹幾條腿?兩只?三只?你能編首兒歌嗎??(學生做拍手游戲)

        同學們編兒歌的興趣真濃厚,等我們以后學了9的乘法口訣,還能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只要同學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學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收獲的更多。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34~36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涂一涂、剪一剪、說一說、找一找等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數(shù)學知識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

        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規(guī)則形狀紙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釘子板,水彩筆,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多媒體課件播放同學們放學時的情景(主題圖)。

        師:這是我們熟悉的場景,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ㄐ〗M討論)

        小組反饋,匯報結(jié)果。(學生說的同時,課件閃出各種圖形)

        師:你能將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嗎?

        各組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分一分,看哪組分得合理。

       。ㄐ〗M合作,分一分)

        小組反饋,匯報結(jié)果。(課件同步顯示分類情況)

        二、討論、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

        1.課件隱去其他圖形(三角形,圓形),抽象出四邊形。

        問:這些圖形是一類的,叫什么名字呢?

       。ㄋ倪呅危ò鍟n題)

        為什么叫四邊形?它們有什么特征?(小組討論)

        反饋: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課件在圖形下閃現(xiàn)相應文字)

        2.引申。

        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兩個不規(guī)則四邊形。

        師:它們都叫四邊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師: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們的角,量一量它們的邊,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小組匯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是特殊的四邊形。

        三、動手實踐,尋找四邊形(活動中配以音樂)

        1.圍一圍。

        活動內(nèi)容:請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想象的四邊形,教師參與活動。

        反饋展示(有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guī)則四邊形)

        2.涂一涂(教材35頁例1)。

        活動內(nèi)容:(課件)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反饋展示,適當評價。

        3.剪一剪。

        活動內(nèi)容:拿出準備好的紙、剪刀,每個學生剪出自己喜歡的四邊形。

       。1分鐘,看誰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饋展示,教師評價。(邊要求直直的)

        4.說一說。

        活動內(nèi)容;現(xiàn)實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四邊形?

        5.找一找。

        活動內(nèi)容:在我們的教室,你能找到四邊形嗎?(允許下位尋找)

        四、教學拓展――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小結(jié):同學們活動得開心嗎?你們和四邊形成為好朋友了嗎?

       。ㄅ湟灾黝}圖放學場景)

        今天放學后,請你們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們的好朋友──四邊形,并請爸爸、媽媽一起認識它,好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72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設(shè)計

        復習舊知

        口算10以內(nèi)的加減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組題中的第一題與第二題有什么關(guān)系?

        學生口算后交流。

        導入新課:大家不但會算,還能找出它們的關(guān)系。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本領(lǐng)。

        學習連加

        1.課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現(xiàn)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

        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吃東西?(屏幕出現(xiàn)“5”)

        b。出現(xiàn)跑來的2只小雞和又跑來的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xiàn)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屏幕出現(xiàn)“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屏幕出現(xiàn)“5+2+1”)

        ◆要求學生結(jié)合屏幕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組討論后匯報,并說出計算順序。

        b。根據(jù)學生敘述過程,演示課件,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最后成: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shù)相加?

        3.揭示課題。

        a。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b。引導學生總結(jié)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匯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把得數(shù)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shù)。

        學習連減

        1.課件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a。草地上出現(xiàn)8只小雞。問:現(xiàn)在有幾只小雞?在算式中填數(shù)。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數(shù)。

        3.交流。

        a。說說“8-2-2”的含義。

        b。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小結(jié)并補充課題。

        鞏固練習

        1.第72頁“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種學具擺一擺,再填數(shù)計算。

        2.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3.練習十一的第3、6題。

        a。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shù)記在腦子里。

        b。直接說出各題得數(shù)。

        課堂總結(jié)

        1.引導學生小結(jié)本課所學的內(nèi)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jié),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教學設(shè)計說明

        備課時,考慮到觀摩課的需要,感到只教連加,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偏少,所以就把連加、連減兩個內(nèi)容安排在一起教。設(shè)計教案時不免有些擔心,生怕學生接受不了。可是實踐下來,發(fā)現(xiàn)學生學得比較順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利用課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題,變抽象為具體,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小雞只數(shù)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借助直觀感知接受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

        第二,加強觀察指導。在進行課件演示的時候,我著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讓學生記下演示過程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數(shù)量變化情況,進一步和算式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在大腦里將生動的情節(jié)轉(zhuǎn)化為數(shù)的運算,為掌握計算順序打好基礎(chǔ)。

        連加、連減是學習20以內(nèi)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chǔ),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jié)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shù),并且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shù)。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shù)記在腦子里,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專家評析

        本課憑借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把數(shù)量的變化過程和相應的計算過程同步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了理解連加、連減含義的直觀形象支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改用傳統(tǒng)的教具演示,連加、連減的含義是不是會成為教學的難點呢?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不會。因為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而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連加、連減兩個內(nèi)容安排在一節(jié)課內(nèi)教,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習的遷移。

        我們看到,在本課的新授過程當中,教學連加,以教師引導為主;教學連減,則放手讓學生自己類推,體現(xiàn)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改革要求。這也是本課教學設(shè)計與實施過程當中的一個亮點。

        相對算式含義的理解而言,連加、連減的口算常有一些學生感到有點困難。分析原因,除了學生初次接觸兩步計算不習慣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憑短時間記憶進行第二步口算時發(fā)生障礙。為此,本課的鞏固練習,在“先操作再計算”和“看圖計算”之后,安排了“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shù)記在腦子里”的專項練習,著重訓練學生記憶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這是很有針對性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長方體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是探索發(fā)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特征。在我教本課之前,觀摩同行執(zhí)教已有十多遍,觀摩過程中也斷斷續(xù)續(xù)有些思考困惑,主要集中在幾下兩點:

        1、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學生的空間觀念怎樣飛躍?怎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為什么會有不少學生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僅僅是口誤嗎?

        為了解決這些困惑,我提前研讀了相關(guān)資料(此時我的學生剛進入五年級上學期),通過研讀思考,我明白所謂空間觀念就是指對物體和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guān)系及其變化在人腦中的表象及想象?臻g觀念是由感知覺到概念間的“階梯”,是建立幾何概念、形成空間想象力的基礎(chǔ)!堕L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屬于“空間與圖形”領(lǐng)域,那么無論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是什么,都要肩負起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任務。我想起同事們在日常教學中總是會感到學生的空間觀念太差,有些學生甚至根本就沒有空間觀念,而在怎樣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時又會感到很茫然。

        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長方體,但本節(jié)課才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地研究立體圖形,教材先從生活入手抽象出立體圖形,接著在明確面、棱、頂點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研究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最后認識長、寬、高并解決相關(guān)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很豐富,但要想讓學生自己在做中學、玩中學,很明顯一節(jié)課無法完成。于是我又陷入了思考: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實效?

        為了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和研究興趣點,我對一個自然班進行了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課前調(diào)查,具體內(nèi)容和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如下:

        問題1:你知道長方形和長方體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嗎?

        【意圖:為了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在學生心中的真實建構(gòu)情況!

        調(diào)查結(jié)果:

        關(guān)于長方體和長方形的區(qū)別:在63個學生的回答中,只有18人(約占28%)能準確說出平面與立體之分;有28人(約占44%)說長方體可以立起來,但長方形立不起來,這樣的回答其實并不準確,但潛意識中要傳達的內(nèi)容也可歸為平面與立體之分;還有17人(約占27%)所回答的內(nèi)容根本不靠譜。

        關(guān)于長方體和長方形的聯(lián)系:該問題難度較大,在63人中只有11人(約占17%)能夠說出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

        結(jié)果分析:

        調(diào)查顯示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建構(gòu)起清晰的立體圖形的表象,所以產(chǎn)生了上述的問題;诖宋铱紤]在認識長方體前可以從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入手。

        問題2:如果讓你研究長方體的特點,你喜歡怎樣研究?

        【意圖:旨在了解學生關(guān)于長方體的研究興趣點!

        調(diào)查結(jié)果:

        有12人(約占19%)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的面。

        有6人(約占10%)提到喜歡研究為什么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是長方體。

        有4人(約占6%)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gòu)造。

        各有3人(約占5%)提到喜歡研究長方體頂點或棱。

        有2人(約占3%)提到喜歡研究長方形如何變成長方體。

        還有學生在問卷中明確表示:我喜歡拼裝長方體,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動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時比只看還要好。

        結(jié)果分析:

        調(diào)查顯示學生的研究興趣點比較分散,但都很有價值。相比較更多的人喜歡研究面的特點,基于此怎樣激發(fā)學生研究頂點和棱也是要思考的問題。另外部分學生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gòu)造及拼裝長方體對本課的活動設(shè)計也很有啟發(fā)。

        在分析了學生的調(diào)查問卷和進一步思考之后,我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設(shè)計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實踐,現(xiàn)將實踐教學中的兩個片段分析如下:

        片段一:

        課前活動中每個4人小組準備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按照要求拼出圖形:

        任務一: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1個長方形;

        任務二: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5個正方形;

        任務三:用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拼出4個三角形。

        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完成任務一;

        能夠在片刻思考之后拼出形如“田”字的圖形完成任務二;

        但卻苦苦思索無法完成任務三。此時我出示三棱錐,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三棱錐上有4個三角形,緊接著我追問學生:“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么感受?”部分學生深有體會地談到:“圖形不只有平面的,還要向立體發(fā)展!倍切]有發(fā)表感受的孩子我也能從他們的表情上洞悉他們的內(nèi)心……

        片段一分析:

        面對只有17%的學生能說出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的課前調(diào)查結(jié)果,我考慮在認識長方體前可以從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入手進行課前活動。實踐驗證通過三個拼圖形的活動任務安排,使得學生經(jīng)歷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維過程,而學生也在過程中無形地完成了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認知飛躍,于是在后面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幾乎沒有學生將“長方體”誤說為“長方形”。

        片段二:

        在學生觀察自己手中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并引導其有序數(shù)出面、棱、頂點數(shù)量的基礎(chǔ)上,我直接安排了“制作長方體”的活動!拘〗M材料為:卡紙、直尺、剪刀、膠帶、信封(內(nèi)有2個或3個已知的面)!客瑫r要求學生邊制作邊思考:長方體面的形狀和大小關(guān)系?長方體棱的長度關(guān)系?

        大約10分鐘(速度最快的小組只用4分鐘)之后,所有的小組都順利制作出了一個長方體,【如圖】且大部分小組都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特點。此時的展示匯報便顯得很“酷”:組長拿著自己小組的作品落落大方地在臺上對同學們分析講解他們的發(fā)現(xiàn),教師只需在恰當?shù)臅r候追問發(fā)現(xiàn)的依據(jù),并引導其它小組進行補充即可。

        片段二分析:

        基于課前問卷中部分學生表示喜歡研究長方體的構(gòu)造及拼裝長方體對我的啟發(fā),我安排了這個制作長方體的活動。其實一開始我想讓學生將自己手中的長方體剪開進行觀察,但考慮到生活中的長方體大都是一些盒子,而盒子在粘和處的多余材料會影響學生的觀察,于是我想自己給每個小組制作長方體讓學生去“剪”,但此時我想到調(diào)查問卷中有學生說:“我喜歡拼裝長方體,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動手做一做、干一干,有時比只看還要好。”

        看著學生的心里話,我很想大膽嘗試,但考慮對學生而言“制作長方體”比“剪開長方體”難度要大,所以我在信封中提供了幾個已知面。盡管如此,我還是有些擔心,畢竟長方體面、棱的特點學生還不知道,就直接放手讓其制作,實在是有些冒險,不過最終我決定相信學生,我想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制作的長方體進行匯報的時候內(nèi)心該有多高興。實踐顯示:我的愿望實現(xiàn)了。但此時我卻在思考:為什么學生能夠在沒有研究面、棱的具體特點時就能制作出長方體呢?后來我想到了:因為學生有生活經(jīng)驗,雖然長方體僅僅在一年級的數(shù)學書上“曇花一現(xiàn)”,但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過多少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學生在生活中玩過多少長方體的玩具!……

        我如夢初醒,課前自己的擔心多余了,但也暴漏了我在研究學生的時候?qū)λ麄兊纳罱?jīng)驗讀的還不夠懂。是!學生思維認知的'發(fā)展不僅僅在數(shù)學課堂上,生活經(jīng)驗也是教師在課前需要深刻了解并且讀懂的。只有在這樣深刻讀懂的基礎(chǔ)上,學生的思維才能順利實現(xiàn)飛躍。

        至此本該結(jié)束了,但學生又在上完課的第二天給了我新的驚喜:他們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形狀是正方體的盒子!救鐖D】孩子們說:“老師,我要用這個正方體包裝禮物送給你!”

        面對此情此景,我感動了!我對孩子們說:“老師不要里面的禮物,只要這個盒子就行!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的思維是多么豐富奇妙,要想讀懂你們,老師定當繼續(xù)努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06頁體積計算和練一練,練習二十第5一14題,練習二十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經(jīng)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進一步了解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能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教具準備:

        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如文具盒、橡皮、粉筆盒等;練習二十第13題的長方體(用橡皮泥做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讓學生口算練習二十第5題。

        2.引入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已經(jīng)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更加清楚這樣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能根據(jù)公式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二、復習體積計算

        1.復習體積的意義。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提問:這三個物體的大小相同嗎?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哪個物體的體積最大,哪個物體體積最小,

        2.復習體積的計算。

        (1)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形體的體積?(分行板書畫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的圖形)請同學們在課本第106頁用字母表示出這樣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一邊寫一邊看每個圖形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關(guān)系,再思考這些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指名學生口答體積計算公式,老師接在每個立體圖形后面板書相應的體積公式。提問:這些體積計算公式里,哪一個是其他幾個的基礎(chǔ)?誰來說一說,我們是怎樣由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推導出其他體積計算公式的?老師進一步說明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聯(lián)系,并在圖形之間用箭頭表示出來.

        (2) 歸納柱體體積公式。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明: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它們上、下底面是完全一樣的。像這樣從上到下一樣大小的直直的形體,一般都叫做柱體。從上面統(tǒng)一的公式可以看出,這樣形體的體積,都用底面積乘高計算。

        3.學生練習.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體積一般按體積計算公式進行。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和結(jié)果,老師板書。追問:求容積是按什么來計算的?要注意什么?指出;計算容積按計算體積的方法進行,要注意應從容器里面測量長度,結(jié)果一般用容積單位。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二十第6題。

        讓學生先在課本上判斷。指名學生口答,錯誤的說法要求說明理由。

        2.討論練習二十第7、8題.

        提問:第7題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狀?第8題圓柱側(cè)面展開是正方形,說明了什么?

        3.做練習二十第11、1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道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先提問每個問題求的是什么,再檢查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追問:一般說來,求制作時所用的材料是要計算什么?求能容納物體的重量要求出什么來計算?

        4.做練習二十第13題。

        出示橡皮泥長方體讓學生觀察,然后提問:怎樣把它截成兩個正方體?用刀把長方體切成兩個正方體。誰來說說,增加的表面積部分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5.口答練習二十第15題。

        讓學生在小組里先估計,解釋估計的方法。討論后讓學生交流,并給出合理的解釋。

        四、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說明題意,按題意畫出示意圖。提問:求這個梯形面積要知道哪些條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與正方形哪個條件有關(guān)?梯形的一條底比另一條底長多少厘米?你有辦法根據(jù)題里已知條件之間的關(guān)系,求出原來正方形的邊長嗎?請大家課后想一想,試一試。

        五、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復習,你更加明確了哪些內(nèi)容?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第79題,第11和12題里自己未做的一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第10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學生已經(jīng)能夠在生活空間里辨認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這四個方向在平面圖上的習慣表示。本單元繼續(xù)教學確定位置,有兩個內(nèi)容:一是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作為已有方向知識的延伸補充,便于學生在生活中更具體、細致地了解物體所在的位置。二是會看簡單平面圖中的路線,作為方向知識的實際應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方向感。全單元分三部分編排。

        第45~47頁教學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

        第47~49頁簡單的路線圖。

        第50~51頁在校園里開展測定方向的實踐活動。

        1在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構(gòu)建對方向的認識。

        教學方向知識如果不和現(xiàn)實情境聯(lián)系起來將是無意義的,如果不和學生的自覺體驗和主體活動結(jié)合起來將是低效的。因此,教材十分注重學生主動構(gòu)建數(shù)學知識。

        (1) 第45頁例題呈現(xiàn)了一幅有九個場所(建筑)的平面圖,教學活動分四個層次進行。首先通過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回憶已經(jīng)學過的方向知識。然后告訴學生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公園在學校的西南面引出新教學的四個方向中的兩個。接著通過體育場和人民橋各在學校的哪一面這個問題,讓學生認識另兩個新教學的方向。最后是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讓學生應用學到的八個方向描述平面圖中任意兩個場所間的位置關(guān)系。這四個層次的教學活動中,第一個層次確定了新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果說東、南、西、北是四個相對獨立的方向,那么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是有規(guī)律的,是與東、南、西、北密不可分的,不能辨認東、南、西、北是不可能學習其他方向的。第二個層次是學生體會東北面介于東面和北面之間、西南面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間。只有體會了東北西南的含義,才是真正接受了新的方向知識。第三個層次是認知遷移,也是學生創(chuàng)造知識。這里講遷移,意思是讓學生類推出西面和北面之間是西北面、東面和南面之間是東南面,他們進行類推的認識基礎(chǔ)是上一層次中對東北、西南含義的體驗。這里講創(chuàng)造知識,意思是東北和西南不是教材也不是他人告訴的,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盡管創(chuàng)造的空間不大,創(chuàng)造成果的新穎性不明顯,但能使學生對自己認出來的方向體會深切,記憶牢固。第四個層次是開放的,可以在平面圖上提出并回答許多問題,包括原有方向的問題和新學方向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中消化、鞏固方向知識,鍛煉看平面圖的能力。

        (2) 第45頁試一試在指南針的周圍把八個方向填寫完整,設(shè)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整理學到的八個方向,進一步弄清這些方向間的位置關(guān)系和排列順序。填寫要讓學生獨立進行,不要給予太多的提示。填寫以后要組織學生交流,說說在填寫時是怎樣想的。有些學生可能按順時針方向逐個填寫,也會有人先填出東、南、西、北,再填另外四個方向。兩種填寫都是可以的,要鼓勵后一種填法,并讓更多學生體會這樣填寫的好處。

        教學方向知識絕不能紙上談兵,不能單純地在教室里講方向,在黑板上畫方向,要到現(xiàn)實生活的空間里去,在學生喜歡的、常去的地方認方向。第47頁想想做做第3題自制方向板,為學生辨認方向提供簡易的工具。這道題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照書上的樣子折正方形紙,并在紙上填出八個方向,再一次整理方向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第二步用方向板在教室里測定方向。教室的北面應該是已知的,可以是教師告訴學生,也可以是學生在課前就知道的。把方向板上的北正對著教室的北面,教室的其他七個方向就清晰可見。這一步的活動落實了《標準》的要求:在東、南、西、北中任意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的方向。要鼓勵學生到校門口、家里、公園、田野和其他空曠的地方照這樣測定方向。

        第46頁想想做做第1題是鞏固新教學的方向知識。第2題綜合應用原有的和新教學的知識,用方向詞描述果園之間的相對位置關(guān)系。

        2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學習簡單的路線圖。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是《標準》里明確提出的教學要求,也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行走路線經(jīng)常變換方向是描述路線時的困難所在。

       。1) 第47頁例題和試一試選擇的情境是游覽公園,這是學生喜歡的題材。想想做做第1題說上學路線,是學生熟悉的題材。第2題小兔到小狗家的路線是有趣的題材,也是開放的題材。教材希望這些題材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2) 第47頁例題的編排是有層次的。在呈現(xiàn)南山公園平面圖后,首先講述了小明從南大門進公園,依次游覽四個景點,以及最后從西門出公園。接著提出要求,看圖說出小明游覽的路線,并就游覽的前兩個景點示意了描述路線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試著描述小明游覽的整個路線。

        根據(jù)例題的編寫線索,教學活動可以分四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熟悉公園平面圖。看著圖辨辨八個方向,找找公園的門,有哪些景點,指一指各在哪里。學生熟悉平面圖里景點的位置,能減少描述路線時的困難。第二步讓學生根據(jù)小明游覽的景點和先后次序,從南大門起到西門結(jié)束,在平面圖上用鉛筆輕輕畫出行走的路線,為語言敘述行走路線多做些準備。第三步讓學生看看蘿卜卡通是怎樣說的,明確要說清楚從哪里向哪面走到哪里,再向哪面走到哪里第四步才是學生自己敘述。在學生敘述發(fā)生困難時,不要急于幫助或糾正,要留給他們自己修正錯誤、克服困難的時間。可以先讓少數(shù)學生對全班同學說,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和聽,再讓學生在全班說,爭取越說越好。

       。3) 初步認識公共汽車的行駛路線圖。城市(包括許多縣城)里都有公共交通,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機會,學會看公共汽車的路線圖也是生活需要。第49頁想想做做第3題里的三個問題是認識公交路線的基本要求,其中第(1)個問題是基礎(chǔ),是回答后兩個問題的前提。在讓學生回答第(1)個問題前,要先帶領(lǐng)學生在圖中找到火車站,弄明白從火車站開出兩路公共汽車,其中紫色路線是1路公交車的行駛路線,綠色路線是2路公交車的行駛路線。這樣,他們回答三個問題的困難會小得多。

        3安排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在校園里測定方向,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先在校園里選定一個測量地點,然后在這個點上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看看這些方向各有什么景物,并填入表格。

        教材的主題圖是這次實踐活動的示意圖,它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看著圖中的指南針說說其中的八個方向和景物,但不要填到表格里去。

        學生自己在校園里測定方向,如果沒有指南針,可以用方向板代替。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0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