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7-26 11:20:25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八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八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激發(fā)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關鍵:弄清圓與轉化后的近似圖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多媒體計算機、幻燈片。

        學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刀、刻度尺、一張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啟發(fā)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微機演示)

        2.微機顯示一個圓,再把圓涂成紅色。提問:這是什么圖形?看到圓想到什么?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圓的面積)出示課題。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請同學們思考。

        [評:通過對舊知的回憶,激起學生從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并決定思想方向,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度量,猜想圓面積的大小。

        用邊長等于半徑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圓面積,

        (如圖)觀察后得出圓面積比4個小正方形小,好象又比3

        個小正方形大一些。初步猜想:圓的面積相當于r2的3倍多

        由此看出,要求圓的精確面積通過度量是無法得出的。我們在學習推導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評:這一探索性地設問,使學生產生懸念,引入深思。它與得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后的驗證,前后呼應,融為一體。使學生對圓面積與r2的倍數(shù)關系,獲得十分鮮明的表象,而且有助于避免與圓周長的計算公式(c=2r)產生混淆。]

        2.學生操作。

        (1)學生分別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開,拼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微機顯示)老師提問:

        ①拼成的圖形是長方形嗎?(是近似的長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不是線段。)

       、趫A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③把圓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圖形有什么區(qū)別?(32等份后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

        如果把一個圓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微機顯示)(圓等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

       、芙崎L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哪一部分?怎樣用字母表示?(圓周長的一半,c/2=r),它的寬是圓的哪一部分?(半徑r)

       、菽隳芡茖С鰣A面積計算公式嗎?

        [評: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并通過微機演示,把一個圓剪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力,也可以滲透以直代曲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把圓16等份分割后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圓周長的四分之一(c/4=r/2),高等于圓半徑的2倍(2r),所以s=r/22r=r2 (見圖一)

        (3)把圓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

        相當于圓周長的1/4,高相當于圓半徑的4倍,所以s=1/22r/4r=r2

        (4)把圓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圓周長的一半,高等于圓半徑的2倍,所以s=1/2r2r=r2 (見圖三)。

        3.小結:無論我們把圓拼成什么樣的近似圖形,都能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s=r2,驗證了原來猜想的正確。說明在求圓的面積時,都要知道半徑。

        4.比較圓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找出聯(lián)系和區(qū)別,加強記憶。兩個公式都與有關,但圓周長等于直徑長度的倍,而圓面積等于以半徑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的,即r2等的倍。

        5.自學例1。注意書寫格書和運算順序。

        [評:引導學生通過多次不同的實驗,采用轉化的方法,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從而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同時,利用計算機的演示,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進一步加深對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

        三、看書質疑

        四、鞏固練習

        1.看圖計算圓的面積。

        2.根據(jù)下面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r=6厘米 d =0.8厘米 r=1.5分米

        3.一塊圓形鐵板的半徑是3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張圓形紙片的面積,需測量哪些有關數(shù)據(jù)?比比看誰先做完,誰想的辦法多?

        (1)可測圓的半徑,根據(jù)s=r2求出面積。

        (2)可測圓的直徑,根據(jù)s=(d/2)2求出面積。

        (3)可測圓的周長,根據(jù)s=(c/2)2求出面積。

        [總評:這節(jié)課有兩大特色:

        一、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重視其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己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jié)課的教學,緊緊抓住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推理。通過學生多次不同的剪拼,采用假設、轉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其他的平面圖形,逐步歸納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多層次的操作,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它能使靜態(tài)的畫面動態(tài)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同時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節(jié)課恰當?shù)剡\用了微機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P56

        教學目標

        1、能選擇適當?shù)姆椒谐龀思雍统藴p的算式,并能分兩步口算出結果。

        2、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學習思想。

        3、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小統(tǒng)計問題。

        教學重點:學生根據(jù)圖文信息,選擇適當?shù)姆椒谐龀思雍统藴p的式子,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池塘邊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豐收了,你們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壯呀!

        出示課本圖片

        二、合作探究,學習乘加和乘減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小朋友從畫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導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問題,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3+3+3+3 3×4 4×3

        3、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這時小熊也來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來干什么呢?

        它搬走了一棵玉米,還剩幾棵玉米呢?你會解決嗎?

        4、引導學生列出乘加或乘減的'算式。剛才有人用12減1,而12又是從哪里得來的?既然12是剛才用3×4、4×3或3+3+3+3算出來的。那么如果把這兩次的計算寫成一個算式,你會寫嗎?

        5、請大家在小組內商量商量,然后試一試。小朋友真能干,不僅列出了含有加減法的算式,,還列出了含有乘減法的算式。你們知道這樣的算式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嗎?

        6、請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這樣的算式外,還可以怎樣列式來解決?小組繼續(xù)討論。乘加的算式有又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7、小結:乘加或乘減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56頁《做一做》1、2題。56頁1題在引導學生看清圖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確運算的順序。

        2、在口里填上正確的數(shù)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教材結合活動情景,引入了在直線上表示從一點向兩個相反方向運動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線上表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的內容。教材試圖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負數(shù)的意義,并通過學習,學會用標有正、負數(shù)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雖然是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但內容較為抽象。以往負數(shù)的教學都安排在中學階段,現(xiàn)在主要考慮到負數(shù)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負數(shù),有了初步認識負數(shù)的基礎,所以課本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負數(shù)。

        教學目標:

        1.在直線上表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逐步滲透數(shù)軸概念。

        2.體會用標有正、負數(shù)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直線上表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

        教學難點:

        應用標有正、負數(shù)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習過在直線上表示,一些數(shù),大家還能記得,都表示哪些數(shù)嗎?

        預設: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

        那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負數(shù)能不能在直線上表示呢?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出示教材第5頁例3圖。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行走的距離和方向呢?

        學生自我嘗試解決。可能想到

        1.先畫出直線。

        2.再確定方向。

        3.再確定距離。

        三、合作交流

       。s10分鐘)

        1.結合學生學過的正、負數(shù)表示生活中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經驗,引導學生明白可以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在東西方向上走的距離。

        具體方法如下

       。1)以大樹為起點規(guī)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在直線上用0表示起點,0右邊的數(shù)是正數(shù),左邊的數(shù)是負數(shù)。

       。2)把他們行走后的情況和直線上的點(0、正、負數(shù))對應起來。如-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西1米,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東1米。相反的,以大樹為起點向東2米,在直線上對應的點2,以大樹為起點向西2米,在直線上的點是-2。

        2.同學們,怎樣用數(shù)來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呢?

       。1)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匯報。

        (2)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用課件出示數(shù)軸,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shù)。

       。3)讓學生說出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shù),讓學生對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shù)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4)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shù)、0、負數(shù),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shù)軸。

        3.觀察數(shù)軸,比較數(shù)的大小。

        引導學生觀察數(shù)軸。

       、 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②在數(shù)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③ 師及時小結

        數(shù)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shù),還可以表示小數(shù)、分數(shù)。每個數(shù)都能在數(shù)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四、精講點撥

       。s8分鐘)

        1.數(shù)軸: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shù)、0、負數(shù),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shù)軸。

        2.數(shù)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shù),還可以表示小數(shù)、分數(shù)。每個數(shù)都能在數(shù)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第5頁做一做。

        2.全課總結。學習了在直線上表示正、負數(shù),你收獲了什么?

        3.作業(yè)布置。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板書設計:

        在直線上表示正、0、負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等。(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練習二十五的第8、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正確地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并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權單位。

        2、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知識梳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們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fā)言,說一說學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結合學生發(fā)言,進行引導、歸納。

        板書:面積與面積單位、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要點復習

        1、面積與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或你所知道的面積是什么樣的?)

        學生結合具體事物(如:書面、桌面等)說明什么是面壩,然后教師出示面積概念。

        幻燈出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拔矬w表面"學生可以理解,對于”封閉圖形"教師可畫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如:哪些圖形可以表示面積。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教師取一個長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邊長。問:要求這一周的長度,是計算面積嗎?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簡單換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積單位進率:l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面積計算。

        出示圖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校對。

        完成后,讓學生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然后提出問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先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堂活動

        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

        請學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結果填在表中,然后再進行測量和筆算。最后將測量并計算的結果與估算進行比較,看看誤差多少。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第8、9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例1~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認識簡單的排列規(guī)律,并能根據(jù)規(guī)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涂顏色、擺學具等活動,增強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在經歷尋找規(guī)律過程中,體驗規(guī)律的美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發(fā)現(xiàn)事物的排列規(guī)律。

        教學難點:能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表述找出的規(guī)律

        教具學具

        準備好5支彩筆放在桌面上:大紅色、粉紅色、天藍色、草綠色、淡黃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剛才在上課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們熟悉嗎?是哪一部動畫片啊?對,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今天它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睜大眼睛看,誰來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歡迎它。第二個會是誰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個又會是誰呢,陳老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誰呀,又是喜羊羊,請小朋友繼續(xù)猜,第四個是誰,你猜…… 你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現(xiàn)在,誰能一口氣猜出第五個?第六個呢?你能確定嗎?為什么這么肯定?說說理由。

        4、師:像這樣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們排列時的順序是重復出現(xiàn)的,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像這樣的排列叫作——規(guī)律(板書:規(guī)律),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就和喜羊羊一塊兒來——找——規(guī)律,(板書:找)。

        5、激趣:請看大屏幕,小羊還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3顆星星:懶羊羊帶來的是發(fā)言星,送給大聲發(fā)言的寶貝;喜羊羊帶來的是智慧星,送給愛動腦筋的寶貝;美羊羊帶來的是快樂星,咱們來比比看,哪個小朋友從老師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師:請看大屏幕,(出示主題圖)再過10天小朋友最喜歡的節(jié)日就要到了,你們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嗎?(六一兒童節(jié))你看,圖上的小朋友們可高興了,他們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細觀察,圖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來布置教室的?誰會說完整話?再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圖中有規(guī)律?有些什么規(guī)律?誰能夠用上“又、再”來具體說說圖中的排列規(guī)律。

        3、想一想:這最后一面彩旗應該選什么顏色的?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說的也很棒,下面請大家翻開數(shù)學書第88頁,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題1,鉛筆握在手,按照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在書上選一選,圈一圈。

        4、指名訂正并說一說:最后一朵彩花你選什么顏色的?燈籠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這些小朋友為什么要這樣有規(guī)律的掛彩花、燈籠和彩旗呢?

        6、小結:有規(guī)律的排列不但能讓我們猜出下一個是什么,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問小朋友:你們能用手中的彩筆按照規(guī)律涂顏色嗎?仔細觀察數(shù)學書第89頁的例題3和“做一做”。,每一行圖形是按什么規(guī)律涂的顏色,并按照這樣的規(guī)律接著往下涂一涂嗎。

        2、學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訂正。如果從右往左觀察第5行圖形,你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變了。

        2、小結:看來啊,同一行圖形,如果觀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規(guī)律也會不同

        (二)擺一擺。

        1、小朋友兩人合作,先用這些學具在桌面上擺出有規(guī)律的圖形,再按照你們設計的規(guī)律把擺好的圖形一個一個的粘上去,完成任務后把你們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來。比比看,哪兩個同學最有創(chuàng)意,擺出來的規(guī)律與眾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學具來擺一擺并粘貼在卡紙上。

        3、學生展示作品。

        4、老師隨機選取作品評價。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戰(zhàn)小朋友,請看大屏幕:仔細看,下一個是誰?

        2、每次請一個小朋友來答題,其他的同學來當評委,用yes或no表示意見。答對一個一顆星,答對兩個兩顆星,答對三個三顆星。要說完整話。

        3、學生搶答,師隨機介紹圓形和方形排列的規(guī)律。

        (四)笑一笑。

        1、師:我們勝利了,灰太狼被打敗羅,它現(xiàn)在是什么心情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心情呢,大聲說出來。

        2、想一想:你們能用有規(guī)律的笑聲或動作來表示一下開心的心情嗎?哪個寶貝最有創(chuàng)意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欣賞規(guī)律的美:條紋衣服,床上用品、、櫥柜、花瓶、連續(xù)紋樣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學指一指,說一說規(guī)律在哪里?規(guī)律美不美?)

        2、課堂小結。小朋友,規(guī)律美吧,今天你學會找規(guī)律的本領之后,你就多了一雙會找規(guī)律的眼睛。陳老師相信,只要你認真觀察,你一定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規(guī)律。

        3、請小朋友拿出3顆小星星,想一想,這節(jié)課你說了嗎?你會了嗎?你開心嗎?你做到幾樣就摘下幾顆星貼在數(shù)學書上。

        4、學生誠實評價自己。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第一課時:同級運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問題:1. 同學們做什么呢?2.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信息啊? 3. 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二)反饋交流,總結加減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 綜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

        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 右的順序計算。

        (三)學習脫式計算格式

        53-24+38=29+38=67

        問題:1. 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xiàn)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問題:2. 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3.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么算的啊?

        (四)鞏固脫式計算格式,體會同級運算的順序

        48-8+17= 15÷3×5=

        問題:1. 你能把這兩道題寫成脫式計算的格式嗎? 2. 這個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這樣的題我們是按

        什么順序計算的?

        問題:想一想,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二)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問題:1. 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

        2. 第2題哪錯了?

        3. 第3題哪錯了?

        4. 這些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啊?

        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第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實物、圖形、觀察、操作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2.能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shù),并理解它們的含義.

        3.使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幾分之幾的表象,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學難點

        使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回憶舊知,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出示: ,

        提問:在這個分數(shù)中,8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2.填空:

        第一份是它的( ),第七份是它的( ),每一份都是它的( ),共有( )個 .

        3.出示下圖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這個圖的陰影部分,用分數(shù)表示該是多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2.教學例7:認識

       。╨)教師提問:

        a、【出示圖片例7-1】一份是這個圓的多少? ( )

        b、【出示圖片例7-2】陰影部分占這個圓的幾份?(3份)

        c、是幾個 ?(3個 )

        d、也就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四分之三)

        e、四分之三該怎么寫呢?

        因為還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分母用4表示;因為以前表示有這樣的一份,分子寫成1,現(xiàn)在有這樣的三份,所以分子寫成3.

        窗體底部

       。ò鍟 )

        (2)指導讀

       。ò鍟鹤x作:四分之三)

        (3)練習鞏固

       、倜咳四贸鲆粡堥L方形的紙,折出它的 ,涂上顏色,并標出 .

       、谂袛鄨D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么?

        3.學生自學例8.

       。╨)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把它平均分成5份,

        思考:l份是它的幾分之幾?

        同樣的2份是它的幾份之幾?

        這樣的4份又是它的幾份之幾?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這樣的2份是它的 ,這樣的4份是它的 .

       。2)指導看書,填空

        教師板書:

        4.教學例9.

       。1)自學例9有關內容,并把空填上(獨立完成)

        教師提問:

        a、通過學習例9,你知道了什么?(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它的 ,5份是5個 ,就是它的六分之五,寫作 .)

        b、 里面有幾個 ?

        板書:

        5.練習鞏固.

        選出合適的分數(shù)來表示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6.小結歸納,得出結論.

       。1)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 、 、 、 這樣的數(shù),也都叫分數(shù).那么今天學的分數(shù)與前兩節(jié)學的分數(shù)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

        不同點:前兩節(jié)我們學的是分子是1的分數(shù),今天我們的是分子是幾.

       。2)那么哪些數(shù)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呢?

        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份的1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

        三、鞏固練習

        1.讀出下面各分數(shù).

        2.寫出下面各分數(shù).

        七分之二 十分之五 十二分之七

        3.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

        4.判斷:

       。╨)4個 是 .( )

       。2)分母是比分子是7,這個分數(shù)是 .( ).

        (3)把一個長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數(shù)是 .( )

       。4) 中包含著11個 .( )

       。5)一塊蛋糕平均切成8塊,小紅吃了3塊,小紅吃了這塊蛋糕的 ( )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幾分之幾和幾分之一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yè)

        1.在每個圖里的適當部分涂上顏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數(shù).

        2.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

        3.看圖中的涂色部分,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導入 :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ㄩL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教師:平面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筆盒等實物.

        教師提問:誰說說這些物體與平面圖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間)

        2.教師明確: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的形狀叫做立體圖形.

       。ò鍟Ⅲw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立體圖形?

        4.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

       。ò鍟n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面

       、匍L方體有幾個面? 長方體有6個面

       、诿總面是什么形狀?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面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勰男┟媸峭耆嗤模 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學生實際操作:

       、賱邮置幻L方體的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

       。ń處熋鞔_: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

       、跀(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條棱?(12條棱)

       、哿恳涣棵織l棱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對的棱的長度是相等的)

        3.頂點

        教師:請同學們拿起長方體的盒子或實物,用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3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提問: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8個)

        4.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其中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副標題#e#

        5.畫法

        把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觀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ㄈ┱J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出示長方體框架,提問:

        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按照相對的棱進行分組)

        分成幾組?(3組)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不等)

        2.教師小結:在一個長方體中,有3組棱,每組棱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實際測量:分不同角度測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

       。y量數(shù)據(jù)應該不同)

        教師強調: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隨堂練習.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填表.

        3.判斷對錯,并說明為什么.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3)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4)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五、布置作業(yè) .

        1.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裕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