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6-03 20:33:37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品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并體驗到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一臺案秤、一些蘋果、2袋精鹽(每袋500克)、一些雞蛋、一些沙土、2捆掛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別裝在塑料袋中(每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前面我們學了重量單位克,你們都會用了嗎?可有一位小朋友因為上課沒聽講,不會做下面的題目,正在打電話求助呢,你們能幫幫他嗎?(演示課件千克的初步認識下載)

        一只乒乓球約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個西紅柿重250()一個鴨蛋約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1.教師: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幫助下已經(jīng)學會了怎么用克這個單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問題(出示下面的題目)

        一袋大米重25()一個大冬瓜重10()

        一頭牛重420()小明體重28()

        2.教師: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做單位.可是稱一些像牛、人這樣比較重的東西,用克做單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克大的重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把課題板書完整:千克的初步認識)

       。ǘ┣Э说某醪秸J識: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講述: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學們親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學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教師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組中的1號同學拿出1克重的大米給本組同學看一看,掂一掂.

       。1)提問:10個1克是多少克?100個1克是多少克?1000個1克是多少克?

        引導學生明白:10個1克是10克,100個1克是100克,1000個1克是1000克

        (2)教師重述:1000個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稱為1千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指板書,提問:1千克和1000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用天平稱一稱(左邊托盤中放1千克,右邊托盤中放1000克)

        引導學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4)體會1千克的實際重量

        引導學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兩只手的感覺有何不同?進一步認識1千克=1000克.

        同學們拿出1袋精鹽(每袋標有500克)、兩袋精鹽,親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看看每袋標明重量,兩袋重量是多少?

        教師說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國法定的計量單位(出示圖片法定計量單位).

        3.進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1)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體的方法

       、俪鍪緢D片臺秤,師簡單介紹構造.

       、诮處熃榻B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臺秤,使用時先把案秤刻度盤上的指針(或游標)定在0位,然后將所稱物品放到托盤上,觀察秤指針所指的數(shù)字,指幾就是幾千克,教師稱1千克的蘋果演示給同學們看.

        (2)實際操作,具體感知1千克有多重.

       、俜Q出1千克的沙子,裝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將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盤里讓學生稱一稱有多重(正好1千克),順次傳遞讓學生掂一掂.

       、郯逊Q過的和課前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再次讓學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說明它們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千克的蘋果,同學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思考為什么都是1千克,而蘋果的數(shù)量卻不一樣?如果蘋果的數(shù)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嗎?

        引導學生明白:重量相同物體的個數(shù)不一定一樣多;數(shù)量相同,物體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學生舉例說明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目.

        教師重點指導______個雞蛋重1千克.提問:9個雞蛋一定重1千克嗎?為什么?(因為雞蛋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同樣個數(shù)的雞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樣重量的雞蛋個數(shù)不一定一樣).

        (三)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個重量單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四)看書質(zhì)疑.

        三、鞏固發(fā)展

        1.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單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括號里:千克克

        4.手勢判斷對錯: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題中兩邊單位不同,判斷前提醒學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體重25千克,小青體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個人合買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頭提出問題,再口頭列式,注意問題的單位)

        四、全課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到現(xiàn)在你共學習了幾個重量單位?分別是什么?克與千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yè):第44頁第4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復習分數(shù)四則運算、倒數(shù)、比的概念和計算。

        復習要求:

        學生熟練地掌握分數(shù)乘、除法、倒數(shù)、比的意義和分數(shù)乘、除法的計算 法則、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復習分數(shù)四則運算和比

        1、復習分數(shù)乘除法的意義。

        (1)口答(課本第118頁復習第1題)。

        (2)說出下面各式的意義。

        ×4 4× 4×0.75 4÷

        (3)課本第132頁練習二十七第2題中的1、2題。

        2、復習倒數(shù)的意義。

        (1)口答(課本第121頁第3題。)

        (2)下面各題做得對不對?若不對,請說明理由。

        = ( )

        3的倒數(shù)是 ( )

        1的倒數(shù)是 ( )

        的倒數(shù)是4( )

        0的倒數(shù)是0( )

        (3)討論:

        什么叫倒數(shù)?0為什么沒有倒數(shù)?

        3、復習比的意義。

        (1) 什么叫比?比的意義是什么?

        (2) 求比值(課本第118頁總復習第2題。)

        (3) 思考:怎樣理解比的基本性質(zhì)?怎樣化簡比?

        (4) 化簡比(課本第122頁練習二十七第4題。)

        (5) 討論:比與除法、分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二、復習乘、除法的計算法則

        1、復習分數(shù)四則計算。

        怎樣計算 +

        怎樣計算0.5+ , -0.15

        怎樣計算 ×

        怎樣計算 ÷ ,20÷

        2、復習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互化。

        問題: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之間的互化是什么?

        3、練一練。

        課本第122頁第5、6題。

        4、小結(jié)。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

        3.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主題圖,引出課題。

        問:圖中是什么動物?在干什么?(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松鼠采松果,板書課題:采松果

        2.觀察主題圖,提問題。

        你能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松鼠媽媽采了25個,小松鼠采了4個。一共采了多少個?

        松鼠媽媽采了25個,小松鼠采了4個。松鼠媽媽比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二、解答問題。

        1.你能根據(jù)“一共采了多少個”“松鼠媽媽比松鼠多采了多少個?”列出算式嗎?

        學生說,板書:25+4= 25-4=

        得多少?怎樣想?小組討論,匯報。

        2.操作驗證。

        (1)擺小棒:左邊擺25根,右邊擺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書:5+4=9 20+9=29

        (2)擺小棒:左邊擺25根,右邊擺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撥計數(shù)器練習。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業(yè)。

        1.圖意提問題。原來有19個草莓,吃了9個,還剩多少個?

        列式:19 – 9 = 10(個)

        2.第2題:觀察算式,有什么規(guī)律?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

        計算并照樣子寫一組算式。

        3.根據(jù)“大恐龍比小恐龍長多少米?”這個問題列式。

        25-2 = 23(米)

        4.獨立完成第3、5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三角形的面積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知道轉(zhuǎn)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時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zhuǎn)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在轉(zhuǎn)化中發(fā)現(xiàn)內(nèi)在聯(lián)系及推導說理。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三種類型三角形(每種類型準備2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紅領巾等。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復習: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指名說一說,師可再現(xiàn)推導過程。

        2、導入:出示紅領巾,它是什么圖形?它的面積該怎么計算?揭示課題。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1.啟發(fā)提問: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zhuǎn)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討論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為什么?

       、谟^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 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里的學具試拼.(指名演示)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zhuǎn)、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5.討論:

        (1)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轉(zhuǎn)化成什么圖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6、引導學生明確:

       、賰蓚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同時板書)

        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時板書)

       、苓@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時板書)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板書:三角形面積=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么?

        7.教學例1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答案(教師板書)

        三、總結(jié): (一)總結(jié)這一節(jié)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ǘ┙處熖釂枺阂笕切蚊娣e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求三角形面積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饋練習 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ㄈ 判斷

        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積就是16平方厘米。( )

        2、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 )

        3、兩個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積是30平方厘米。( )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面積=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上一篇:上一條:小學數(shù)學教案: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二) 應用題的對比

        下一篇:下一條:小學數(shù)學教案:《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答:

        教學內(nèi)容:西師版xx年級上(下)冊xx頁

        執(zhí)教者:xxx

        教學課時:第X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xxxxxxxxxx,掌握xxxxxxxxxx。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xxxxx方法,體驗xxxxxxxxxx。情感態(tài)度:通過感受xxxxxxxx,培養(yǎng)xxxxxxxx的情感。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找出重要的知識點)

        2、難點:(結(jié)合學生的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哪些知識學生比較難掌握)

        3、關鍵:(結(jié)合實際,找出從哪些方面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等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實物、多媒體、一些數(shù)學圖形

        2、學具準備:實物、數(shù)學圖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復習引入或談話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們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xxx內(nèi)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說后引入新課)

        2、老師昨天遇到一個難題,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決,今天我想叫大家?guī)屠蠋熞粋忙,你們愿意嗎?(愿意)生說后老師引入新課。

        3、出示主題情景圖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題。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小組交流。

        (3)、反饋信息:

        生1:我覺得xxxxxxxxxxxxxxxxxx。

        生2:我認為xxxxxxxxxxxxxxxxxx。

        生3:我是這樣想的xxxxxxxxxxxxxxx。

        ……

        (4)、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小結(jié):同學們表現(xiàn)的太好了。剛才我們通過xx方法,了解到xxxxxxxxxxxx,那老師覺得xxxx樣更好一些。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認真想認真做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一道練習題。

       。1)、學生讀題,了解題目意思。

       。2)、指明學生答(學生舉手回答)。

       。3)、師生共同討論。

       。4)、完成練習題。

        2、出示第二道練習題。

        (1)、學生齊讀題目。

        (2)、學生獨立完成。

       。3)、個別展示。

       。4)、集體訂正。

        四、拓展練習。

       。1)、出示題目。

       。2)、學生讀題思考。

       。3)、小組討論交流。

       。4)、小組選代表展示。

        (5)、集體訂正。

        四、小結(jié):讓學生談收獲,學習了本課有什么樣的想法,覺得本堂課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布置作業(yè):(第xx頁第xxxx題).

        六、板書設計

       。ㄕn題)

       。▋(nèi)容簡析)

        教學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進的方案嗎,有哪些突發(fā)的靈感,課堂上有沒有印象最深的討論以及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自我評習:這個萬能教學模板實用性較強,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guī)范、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guī)律,利于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初登講臺、經(jīng)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guī)范教學行為的好方法,便于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云鷹友好小學余志明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zhuǎn)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diào)皮。據(jù)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jīng)過和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于常規(guī)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guī)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nèi)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shù)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用數(shù)學,數(shù)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是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和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nèi)容和20以內(nèi)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shù)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shù)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shù)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shù)學中最基礎的內(nèi)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shù)出數(shù)量在20以內(nèi)的物體的個數(shù),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nèi)各數(shù)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shù)。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shù)的加法和10以內(nèi)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jù)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shù)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jīng)驗和體驗,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nèi)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xiàn)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用數(shù)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lián)系兒童實際、根據(jù)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shù)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shù)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shù)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jù)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jīng)驗出發(fā)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shù)學”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xiàn)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為探索數(shù)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六、教學進度安排(見附表)

        第一單元:準備課

        單元教學內(nèi)容:第一單元(第1——4頁)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是第2——5頁的內(nèi)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人和物的數(shù)目注意用到10以內(nèi)的各數(shù)。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shù)擴展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shù)量出現(xiàn)了多種角度數(shù)的話,還會數(shù)出很多,這就給予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在教學中,注意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shù)畫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學生的數(shù)數(shù)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數(shù)到,只要教師心中有數(shù),在學生數(shù)出以后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

        單元教學目標:

        1、在和諧愉悅的探討氛圍中,了解學生的數(shù)數(shù)和認數(shù)情況。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3、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4、充分利用材料資源,滲透思品教育。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學生數(shù)數(shù)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的數(shù)感。

        2、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愛數(shù)學的情感。

        3、引導組織好學生小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合作學習的快樂及要求。單元課時安排:約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第2——5頁(數(shù)一數(shù))

        教學目標:

        1、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了解兒童認數(shù)、數(shù)數(shù)情況。

        2、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shù)感,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一臺。

        教學過程:

        a)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為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shù)學書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shù)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shù)學嗎?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你們的數(shù)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shù)學的王國里,讓你們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b)認真觀察,小組討論,了解數(shù)數(shù)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書中第2——3頁的畫面。

        1、這是什么地方?你認為它美麗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里了解情況,并且在個別組里探討數(shù)數(shù)規(guī)律,然后再請小朋友說)

        3、評價:你認為你們組有什么優(yōu)點,別的組呢?

        三、繼續(xù)觀察,小組交流,了解認數(shù)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一樣:觀察——交流——匯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啟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四、操作感知,及時強化

        1、數(shù)周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shù)一數(shù)學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數(shù)字卡片

        3、按方位數(shù)數(shù)

        4、開放性練習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里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紅藍雙色片擺出數(shù)(10以內(nèi))的各種,能根據(jù)擺的結(jié)果用數(shù)字進行記錄。

        2.會對投擲結(jié)果的各種情況進行猜測,初步感知投擲結(jié)果的可能性(隨機性)。

        【過程與方法】

        擲雙色片,統(tǒng)計出紅藍圓形片的數(shù)目,用阿拉伯數(shù)字紀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隨機結(jié)果的初步認識,感知數(shù)學的奧妙,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

        能用紅藍雙色片擺出數(shù)(10以內(nèi))的各種分拆,并能根據(jù)擺的結(jié)果用數(shù)字進行記錄。

        教學難點:

        擲雙色片,并統(tǒng)計出紅藍圓形片的數(shù)目,并用阿拉伯數(shù)字紀錄。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雙色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我們先來做一個猜一猜的游戲好嗎?

        這里有兩個雙色片,它們的一面是藍色,一面是紅色,現(xiàn)在把這兩個雙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擲一下,你們猜猜看,擲出的結(jié)果會是怎樣的?

        生:(兩個都是紅色;兩個都是藍色;一個紅色、一個藍色)

        師:那么請你們拿出兩個雙色片放在杯子里擲一擲,看看結(jié)果是不是這樣。

        (出示課題:擲雙色片)

        二、動手操作,實踐感知

        1.知道數(shù)的分拆,并能用數(shù)字記錄;

        學生匯報擲的結(jié)果,教師板書

        (1)○●

        (2)○○

        (3)●●

        問:還有其他的情況嗎?

        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幾種情況用數(shù)字記錄下來。

        指著黑板問:那么2可以分成幾和幾呢?(1和1;0和2;2和0)

        師:通過雙色片我們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種不同的情況。那么你能用雙色片擺一

        擺3的分拆嗎?

        (學生操作,匯報結(jié)果。師板書,生模仿記錄。)

        師:你們真了不起,不僅會用雙色片擺出3的分拆,還能自己進行記錄。現(xiàn)在書上有6種數(shù)的分拆,你能根據(jù)紅藍片的個數(shù)進行記錄嗎?

        書上14頁練習9/①

        (學生完成練習,匯報紅片幾個,藍片幾個,幾可以分成幾和幾)

        也可以說紅片幾個,藍片幾個,幾和幾是幾。

        2.擲雙色片,對隨機結(jié)果進行感知

        師:剛才我們通過擲雙色片和雙色片的擺放知道了數(shù)的不同分拆。現(xiàn)在每個人拿出5個雙色片,放在杯子里擲一擲,看看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

        (學生動手操作)

        匯報:幾個紅片,幾個藍片

        板書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書上的練習2。

        師:剛才我們自己動手擲了5個雙色片,知道可以擲出6種不同的結(jié)果,那么哪些結(jié)果經(jīng)常出現(xiàn),那些結(jié)果很少出現(xiàn)呢?請你們自己再擲幾次,然后把擲的結(jié)果記在書上。

        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和6出現(xiàn)的情況較少等)

        同一種顏色出現(xiàn)的較少,而兩種顏色都有的情況比較多。

        問: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問題等你們以后長大就會知道,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三、總結(jié)交流

        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作業(yè)設計

        練習冊P9 寫數(shù),練習冊P45、46

        板書設計:

        雙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體會轉(zhuǎn)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作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學習重難點:

        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zhuǎn)化方法

        學具準備:學具盒

        學習過程:

        一、分一分、數(shù)一數(shù)

        1、下面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嗎?

        2、怎樣數(shù)的?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數(shù)一數(shù)

        1、怎樣移動右邊圖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數(shù)出它的面積?

        2、利用分割與平移,保持面積不變,把多邊形轉(zhuǎn)化為長方形,計算它的面積。

        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三、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

        1、下面是牧場中一個池塘的平面圖。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數(shù)一數(shù)各有多少個,再算出池塘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你算出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這樣的算法合理嗎?

        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邊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幾片樹葉,先估計他們的面積個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樹葉描在第122頁的方格紙上,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算促他們的面積。

        2、你能用這樣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嗎?

        五、小結(jié):今天我們進行面積是多少實踐活動,怎樣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呢?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相關文章: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5篇05-30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八篇05-23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六篇05-23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7篇05-07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五篇05-29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六篇05-28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8篇05-18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6篇05-16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10篇05-12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合集6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