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5-31 11:07:15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編8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jīng)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游戲導入

        口算擂臺比賽,教師出示口算題目,學生快速說出答案。

        教師隨機提問:你是用哪句口訣計算出來的?通過提問揭示課題《表內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導觀察,建立表象

        問題1:觀察情境圖,你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問題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計算出小旗的總數(shù)嗎?你是用哪句口訣計算出來的?

        生: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問題3:這56面小旗,每列掛8面,可以掛幾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展示兩種方法,教師作出評價。

        2.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問題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問題2:要用哪句口訣求商?

        生:口訣 七八五十六。

        觀察發(fā)現(xiàn):仔細看黑板上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兩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訣。

        師生共同總結算法:除數(shù)是幾就想和幾有關的口訣,利用乘法口訣求商。

        多媒體出示兒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請學生讀一讀。

        (三)鞏固練習

        多媒體出示做一做中的題目,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計算的,集體講解訂正。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學生暢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給予點評和提升。

        (五)布置作業(yè)

        學生搜集身邊見到的能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解決的一些日常實際問題,以待下節(jié)課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表內除法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P9-P10;練習一5、6、7、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短。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般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具、學具準備:

        毛線11組,紙條11組;長度不同的鉛筆2支;長度不同的尺子2把,學生文具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請同學們把準備好的鉛筆和尺子擺在桌面上,同桌兩個一起看一看這些物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板書:長短)

        2、比較長短:

       。1)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你通過什么方法?4人小組討論。(指

        名發(fā)言)

       。2)總結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3)誰能用剛才說的方法來比較這兩張紙條的長短?(貼在黑板上,板書:長、短)

       。4)誰能比較兩條毛線的長短?(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5)自由練習: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比較長短的活動,同桌2個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們的學具、胳膊、手等等。

       。6)抽樣演示

       。7)練習5、6

        3、比較高矮:

        (1)我們比較鉛筆的長度,可以說這支鉛筆長些、那只鉛筆短些;如果我們比較兩名同學的身高,應該怎么說?(引導學生說出“高矮”)(板書:高矮)

       。2)(請兩位身高相差較大的同學站起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

        (3)(請兩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學站起來)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他們兩個誰比較高?(小組討論)

       。4)小組匯報

       。5)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四人小組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6)練習一7、8、

        4、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比較長短、比較高矮的方法。其實除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希望同學們多動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學 科 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和筆算,以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體會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的能力。

        教學重點: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師用出示題目,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shù),隨機抽取幾題指名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根據(jù)13×2=26,快速說出以下算式的得數(shù)。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2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指名上臺板演,說說計算方法,展示正確的書寫格式及得數(shù)。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3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先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lián)系的兩個條件,說說可以先算什么。

        讓學生獨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4、5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提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計算,集體交流算法。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提問:你能找出有聯(lián)系的條件嗎?想想它們能算什么?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評講時展示不同的解題方法,并指明說說每道算式表示的意義。

        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

        學生讀題,列式解答,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8題。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懂圖意。

        提問:要求“買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怎么求?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獲得了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第一單元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課題:復習 第 8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2.通過復習,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熟練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系統(tǒng)整理

        提問:第一單元即將結束,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系統(tǒng)地整理,復習這一單元所學的知識。

        二、查漏補缺訓練

        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1題。

        讓學生先口算,再說說口算方法。

        師小結:

       。1)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計算時先算0前面的數(shù)的乘積。然后數(shù)一下兩個乘數(shù)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再在這個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用一位數(shù)分別去乘兩位數(shù)中的每一位,并注意進位。

        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上臺板演。

        教師要通過具體的計算引導學生歸納出:

       。1)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先用第一個乘數(shù)的每一位數(shù)去乘第二個乘數(shù)的個位數(shù)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shù)的個位;再用第一個乘數(shù)的每一位數(shù)去乘第二個乘數(shù)的十位數(shù)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shù)的十位。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引導:計算時,你通常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錯誤,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3題。

        指名估算,并引導學生回憶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數(shù)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數(shù)來算。一般是先找出兩個乘數(shù)的`近似數(shù),再把這兩個近似數(shù)相乘。

        將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完成一題,再互相檢驗,看看和估算的結果是否接近。

        4.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8題。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明確表格填寫的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比較,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0題。

       。1)出示第一組題,先讓學生計算,再組織對比,交流上下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

       。2)出示第二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對比上下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

        (3)出示第三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上下兩題的聯(lián)系。

        6.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1題。

       。1)出示第一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guī)律并填空。

        歸納規(guī)律:當?shù)诙䝼乘數(shù)分別是3的1倍、2倍、3倍……時,積分別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guī)律并填空。

        歸納規(guī)律:當?shù)诙䝼乘數(shù)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4題。

        出示表格,讓學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說說表中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得出:單價×數(shù)量=總價

        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5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懂題意。

        引導學生匯報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種,第一種是48元,48×19大約是1000元,超過800元,可能是第二種38元的籃球,38×19大約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種是28元,28×19大約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種籃球。

        追問:買籃球一共要用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7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并說說要求“電視機多少臺”需要先求什么。

        4.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2、13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引導:先確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lián)系的兩個條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評講。

        5.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5題。

        讓學生先根據(jù)學過的方位知識,弄清圖中幾處地點的相應位置關系。然后再根據(jù)計算的結果在平面圖上指一指或畫一畫。最后全班交流,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第一單元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課題:有趣的乘法計算 第 9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特殊數(shù)相乘所得得數(shù)的規(guī)律,并能初步運用這一規(guī)律進行一些計算。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通過比較,理解并掌握找規(guī)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并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簡單規(guī)律的方法,并學會運用規(guī)律。

        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得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這些有意思的規(guī)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數(shù)是11的乘法計算。

       。1)出示題目:24×11 53×11

        談話:一個兩位數(shù)和11相乘的得數(shù)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我們先列式計算。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問:把積的每一位上的數(shù)和原來的兩位數(shù)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匯報:

       、24×11=264,所得的積的個位上的數(shù),與原來兩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一樣,是4;積百位上的數(shù),與原來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一樣,是2;積十位上的數(shù),等于原來兩位數(shù)個位與十位上數(shù)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積個位上的數(shù),和原來兩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一樣,是3;積百位上的數(shù),與原來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一樣,是5;積十位上的數(shù),等于原來兩位數(shù)個位與十位上數(shù)的和,是5+3=8。

        (2)引導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猜測62×11的積。

        提問:猜一猜62×11等于幾?

        追問: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請用豎式驗證一下。

        師小結:兩位數(shù)與11相乘,積的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兩頭一拉,中間相加”。

       。3)出示題目: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讓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快速地說出答案。

       。4)出示題目:64×11

        提問:試著算一算,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追問: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再問:為什么百位上的數(shù)“6”變成“7”,多了1是從哪里來的?

        (5)試一試:59×11 67×11

        2.小結:一個兩位數(shù)與11相乘時,可以把這個兩位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字寫在積的百位上,個位上的數(shù)字寫在積的個位上,再把兩個數(shù)字之和寫在積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數(shù)如果滿10,要向百位進1。

        3.提問:你能出一些像這樣的算式考考大家嗎?

        學生出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探究兩個乘數(shù)十位相同,個位相加是10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

        (1)出示題目:22×28 35×35 56×54

        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在小組交流說說算式里的兩個兩位數(shù)的特點。

        引導:像這樣的算式,老師能直接算出得數(shù),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驗證老師的計算是否正確。

        學生列豎式計算,教師板書相應過程。

       。3)你隨便出這樣的算式老師還能一下子說出得數(shù)。

        讓學生試著出題。

       。4)追問:究竟這里面藏著什么秘密呢?觀察這些得數(shù),它們有什么特點?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當兩個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相同,個位上的數(shù)之和為10時,它們的乘積的末兩位等于兩個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相乘,積的末兩位前面的數(shù)等于十位上的數(shù)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積。

        2.試一試。

        (1)先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再用豎式計算驗證。

        15×15 43×47 69×61

        (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并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同學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讓學生同桌互相出題,寫兩道這樣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說出得數(shù)。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shù)結果都等于0。

        2、經(jīng)歷探索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情境圖,問: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幾個蘑菇,算式怎樣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幾個桃,可以怎樣列式?

        2、結合舊知,解決問題

        三只小猴摘桃,可樹上一個桃也沒有,那你覺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幾個桃呢?

        一個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結果會怎樣?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結果呢?

        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二、鞏固練習

        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結: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結果都等于0。

        三、教學例2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例題圖,問:你從圖上知道些什么?

        問: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產(chǎn)雞蛋多少千克怎樣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談話: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學生的方法,有選擇地請學生把他們的方法寫在黑板上。

        問:3063的商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點學習筆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分析引導:商的十位上為什么寫0(因為0除以3得0),這個0能不寫嗎?為什么?讓學生明確0有占位的作用。

        講解書寫格式。

        問:對比筆算的結果和估算的結果你覺得怎么樣?如果漏寫了商中間的0呢?

        四、完成試一試

        1、出示題目,讓學生說說商是幾位數(shù)。

        2、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讓板演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4、如果學生寫出的豎式不夠簡便可以進行引導分析:最后一步的豎式計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個位上的0要不要寫?還要在哪里寫0表示除完?

        5、小結:如果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是0,除到被除數(shù)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

        五、全課總結

        比較例題和試一試的題目,你認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小結:如果被除數(shù)的中間或末尾有0,除到0前邊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對齊被除數(shù)里的0,在商里寫0。

        六、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題目,讓學生說說每題的商是幾位數(shù)。

        再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選兩題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3

        獨立找出3題的錯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業(yè)

        想想做做4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在設計的時候我想要引導學生學會看書,學會咬文嚼字,比如書上是這樣寫的: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一般先用這兩個數(shù)公有的質因數(shù)連續(xù)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質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數(shù)連乘起來。在品味這段話時,有些學生會注意到“一般”這兩個字,從而提出“為什么一般用這兩個數(shù)公有的質因數(shù)連續(xù)去除,不用質因數(shù)去除行不行?”,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通過向別人求教、上網(wǎng)查資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質因數(shù)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數(shù)去除,不過習慣上用兩個數(shù)公有的質因數(shù)去除。解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就會覺得數(shù)學語言是非常嚴謹?shù),一字一句均需斟酌?/p>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理解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互質數(shù)的概念。

       、谑箤W生初步掌握求兩個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的一般方法。

        ③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互質數(shù)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一般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3是12的( )。②把18和30分解質因數(shù)是 ,它們公有的質因數(shù)是( )。③10的約數(shù)有( )。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會求一個數(shù)的約數(shù),現(xiàn)在來看兩個數(shù)的約數(shù)。

        三、探索研究

        1.小組合作學習

       。1)找出8、12的約數(shù)來。

        (2)觀察并回答。

       、儆袩o相同的約數(shù)?各是幾?

       、1、2、4是8和12的什么?

       、燮渲凶畲蟮囊粋是幾?知道叫什么嗎?

        (3)歸納并板書

       、8和12公有的約數(shù)是:1、2、4,其中最大的一個是4。

       、谶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8 1 3

        2 4 6 12

        8 和12 的公約數(shù)

       。4)抽象、概括。

       、倌隳苷f說什么是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嗎?

       、谥笇W生看教材第66頁里有關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的概念。

       。5)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7頁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題。

        2.學習互質數(shù)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組數(shù)的公約數(shù)來: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這幾組數(shù)的公約數(shù)有什么特點?

       。3)這幾組數(shù)中的兩個數(shù)叫做什么?(看書67頁)

       。4)質數(shù)和互質數(shù)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明確:質數(shù)是一個數(shù),而互質數(shù)是兩個數(shù)的關系)

        3.學習例2

       。1)出示例2并說明:我們通常用分解質因數(shù)的方法來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2)復習的第2題,我們已將18和30分解質因數(shù)(如后) 18=2×3×3 30=2×3×5

       。3)觀察、分析。

        ①從18和30分解質因數(shù)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約數(shù)嗎?

        ②18和30的公約數(shù)就必須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

       、18和30公有的質因數(shù)有哪些?

       、18和30的公約數(shù)和最大公約數(shù)是哪些?(1、2、3、6(2×3))

       、葑畲蠊s數(shù)6是怎樣得出來的?

       。4)歸納板書。

        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shù)6是這兩個數(shù)全部公有質因數(shù)的乘積。

       。5)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一般書寫格式。

        為了簡便,我們把兩個短除式合并成一個如: 18 30

        讓學生分組討論合并后該怎樣做?

       、倜看斡檬裁醋鞒龜(shù)去除?

       、谝恢背绞裁磿r候為止?

       、墼僭鯓幼鼍涂梢郧蟪鲎畲蠊s數(shù)?

       、転槭裁床话焉桃策B乘進去?

        (6)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8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后點幾名學生講每步是怎樣做的,最后集體訂正。

        (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方法。

        ①誰能說說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方法。

       、谝龑W生看教材第68頁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方法。

        四、課堂實踐

        做練習十四的1、2、3題。

        五、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六、課堂作業(yè)

        1.做練習十四的第4題。

        2.做練習十四的12*題。

        課后反思:教學"求最大公約數(shù)",課本共安排了三個例題及一個"做一做",教學時,當教師向學生介紹完用短除法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之后,讓學生討論質疑其它二例時,學生A就提出:"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也就是這兩個數(shù)的差。"教師問:"有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說:"按照課本的三個例題: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6;90和72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18;24、36和48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12;做一做40,60和80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20。"還真是呀!學生們很驚訝,教師了解到學生錯誤結論的由來,但不急于指出學生的錯誤,首先肯定了學生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精神,接著又向學生指出:"是巧合呢,還是真有這樣的規(guī)律存在呢?"學生為了驗證,紛紛舉例演算,就連平時較少開動腦筋的學生,也算得很起勁。過了一會,小B第一個發(fā)現(xiàn)象36和28,90和68的最大公約數(shù)就不是它們的差。教師又及時把這一信息交給學生,學生的研究熱情被激發(fā)起來,課堂氣氛異;钴S。下課了,大家的討論還在繼續(xù)著,并且樂此不疲。他們?yōu)榱颂角?規(guī)律",愉快地做了幾十道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練習,牢固地掌握了知識。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途徑中,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更激發(fā)了他們探求知識,孜孜以求,為學業(yè)成功更努力學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思維發(fā)展目標:在學習估算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估算,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教學例題:

        師:小朋友們,葉老師剛幫了新家,要去商場買東西。你們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們各是多少錢呢?(電話機、取暖器、自行車、電飯鍋、電風扇)

        師:每樣商品各接近幾百元呢?

        師:現(xiàn)在我要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把商品拿出來)請你幫我估計一下,大約要付幾百元?你是怎樣想的呢?

        1)206+292=498(元)

        498元接近5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買這兩樣商品需要的總錢數(shù),再看它接近哪個整百數(shù)是嗎?

        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約需要500元。

        師: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

        200 300

       。ò鍟200+300=500)

        我們就說206+292大約就是500元。(板:206+292 500元)

        師:(如果學生出現(xiàn)了第一種)比較這兩種估計的方法,你覺得那種方法更好些?為什么?(把兩個加數(shù)都看成整百數(shù),估算起來比較簡單)(我也覺得這種方法估算起來更比較簡單,給這種方法打顆星)

        師:(指206+292 500 (元) )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約等于500元,我們就可以用這樣一個符號來表示。(板書:)它就是約等號。(板書:約等號)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表示估算的結果。

        師:誰來說說我是怎樣寫約等號的?(兩條邊都先向上彎一彎,再向下彎一彎)

        師: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樣長,一樣彎)

        我們一起來寫個約等號。(豎空)

        師:約等號讀作約等于。這道算式誰會讀?(指名讀齊讀)

        師: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約等于500元)

        師:約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樣算出來的呢?(把206看作 )

        二、試一試

        師:說得真好。如果我想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將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先列式,說想法

        師:算式怎樣列?

        師:這兒為什么要用約等號?(因為得數(shù)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計的)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如果我?guī)Я?00元錢,能買回這兩樣東西嗎?為什么?

        (對,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們的和就應該比800元多,所以我?guī)?00元是買不回這兩樣東西的。)

        師:請你幫我任意挑選兩樣東西,估計大約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學生列式指名匯報(23個)

       。ó攲W生說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買回這兩樣商品嗎?為什么?

       。▽,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們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夠買回這兩樣商品)

       。ㄈ绻麑W生說到305+195500)這兒能用約等號嗎?為什么?(因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號)

        師:還有的同學想說。就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小結:二(1)班的小朋友真棒,會把要買的商品的價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shù),再把這些整百數(shù)相加就能得出買這兩樣商品大約需要的錢數(shù)。這就是加法估算。(板書課題:加法估計)要想進行正確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數(shù)所接近的整百數(shù)。下面我們就來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 第1題。

        你知道每個數(shù)接近哪個整百數(shù)嗎?

        503、492、695、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說接近的整百數(shù))

        同桌說指名匯報。

        2.想想做做 第2題

        師:說得真不錯。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來活動了。(點電腦)

        師:能解決嗎?動手連一連

        指名匯報。(直接說出接近500的數(shù) )

        3.想想做做 第3題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順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數(shù)所接近的整百數(shù)。繼續(xù)看,把每個加數(shù)看作整百數(shù),再估算結果。(示第3題 說明題意:用約等號表示計算結果)

        獨立計算。

        匯報。校對(如有錯題問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

        師:把兩個加數(shù)都看作整百數(shù)的加法估算咱們小朋友都會了,你瞧

       。ǔ鍪 498+344 498+344)

        師:(指498+344)這道算式中的兩個加數(shù)也都能看成整百數(shù)嗎?

        師: 哪個不能?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間,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師:(217+356)這道算式中那個加數(shù)接近整百數(shù)?

        師:像這樣只有一個加數(shù)接近整百,怎樣就能很快地估計出它的得數(shù)是幾百多呢?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

       。217+356:把217看成200,加上356肯定是5百多)

        指出:是的。在只有一個加數(shù)接近整百數(shù)的算式中我們只要把接近整百數(shù)的加數(shù)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shù),再加上另一個加數(shù)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數(shù)是幾百多。小朋友你們會了嗎?下面我們就運用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

        4. 示想想做做 第4題

        下面哪道題的結果小于700?在□里畫

        445+198 □ 596+145□ 413+268 □

        獨立思考,進行選擇。校對

        根據(jù)學生錯誤進行分析:

        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結果還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

        413+268:413接近400,加上268還是600多。

        596+145:把596看成600,加上145得數(shù)大于700。

        5.想想做做 第5題

        下面哪道題的結果大于500?在□里畫

        299+185 □ 136+398 □ 67+414 □

        獨立思考,進行選擇。

        指名匯報 校對(針對錯題講解)

        師:想一想,怎樣就能很快地比較出這些算式的得數(shù)比幾百大還是比幾百?

       。ò阉闶街薪咏贁(shù)的加數(shù)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shù),再和另一個加數(shù)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數(shù)大于幾百還是小于幾百)

        師:那天,我還看中了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題)

        電腦顯示要求

        師:能解決嗎?先自己寫一寫,再在小組里交流。好,開始。

        四人小組活動。

        指名匯報(23) (板書)

        師:我身上有1000元,買哪些商品大約需要1000元呢?請你幫我算一算。

        交流:195+404+302+961000(元)

        404+302+2981000(元)

        195+404+298+961000(元)

        四、總結

        本屆可你學會了什么?課后還可以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加法估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生掌握用除、乘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理解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1、乘、除兩步運算的方法。

        2、理解數(shù)量關系。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例4主題圖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例4。

        兒童商店情景圖

        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

        2、合作探究。

        小明說:“我想買5輛小汽車!

        小紅問:“你應付多少錢?”

        要求應付多少錢怎樣來計算?小組討論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列式計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請學生說圖意

        每6盆花可以擺一個圖案,用這些花可以擺多少個圖案?

        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說給別的小朋友聽聽,然后獨立寫出來。

        二、鞏固練習

        1題:出示礦泉水圖

        指名說圖意、提問題、列式計算。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題:說圖意、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3題:氣球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

        板書設計

        12÷3=4(元) 4×5=20(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借助現(xiàn)實的情境和活動,樹立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在具體情境下,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對生活的作用。

        4.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進行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本單元后,由教師自行設計的一節(jié)綜合應用課。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單元學習用八個方向來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這個內容對只有七八歲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對于我們重慶的學生來說,離生活實際比較遠(重慶是座山城,人們在生活中不常用東、南、西、北來表述方向),學生對方向的意識不強,學起來就更困難了。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每個人都能參與的活動情境。但當本單元教學結束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地圖上辨認方向、描述方位比較好,但在現(xiàn)實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強。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實際應用。于是,我充分應用教材中的現(xiàn)有資源,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下面這節(jié)綜合應用練習課。在這節(jié)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動物園這一情境,把紙上的動物園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開,擺上好看的動物園各館區(qū)的圖,讓學生去當?shù)缆吩儐枂T,并看實景畫出地圖。這樣,就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方向的現(xiàn)實意義。最后,我又讓學生自己設計學校,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進行自評與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增強自信心,正確認識自我。

        四、課堂實錄

        學具準備:課件、大景點圖、小景點圖、固體膠、漂亮的不干膠貼畫。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 你們能在這間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嗎?回憶一下,早晨太陽從哪方升起?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其余方向各是什么方向?

        2.小游戲:師說生轉

        面向東、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對知識的復習,也是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

        (二)實踐活動(動物園)

        1. 課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動物園。走到門口,看見好多小朋友圍在那兒看什么。明明上前一看,原來他們在看一則招聘啟示。我們一起看看要招聘什么。

        2. 招聘啟示

        隨著重慶市旅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到重慶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斷增多。本動物園接待的外地游客也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外地游客的游覽,本動物園準備招聘一批各館區(qū)的道路詢問員。要求:能用普遍話為客人提供道路咨詢服務。年末將評選最優(yōu)詢問員,發(fā)給本動物園的貴賓卡。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編8篇】相關文章: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編10篇05-29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編八篇05-23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編7篇05-18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05-27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篇05-23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3篇05-15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篇05-11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4篇05-06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8篇05-29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五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