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物理說課稿匯總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物理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1
目的:
了解光電效應的產生條件、規(guī)律及光子學說。了解光的量子性,會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對實驗事實加以解釋的能力。
器材:
光電效應演示器,應急燈,紫外線燈,X射線管,感應圈,靈敏檢流計。
重、難點:
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經典理論在解釋光電效應遇到的困難。
教學過程:
一、引言:
師:前幾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人們在研究光的本性過程提出的幾種有代表性的學說。(簡單回顧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的發(fā)展過程)自從麥克期韋提出光的電磁說,赫茲又用實驗證實了麥克斯韋的理論后,光的波動理論發(fā)展到了完美的地步?墒,光電效應的發(fā)現(xiàn)又給光的波動理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實驗研究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并且通過分析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弄清為什么波動理論無法解釋光電效應現(xiàn)象。 評: 點明課題,強調已經十分完美的理論又受到新的實驗事實的挑戰(zhàn),引起學生的懸念,激發(fā)求知欲。
二、新課進行。
1、介紹實驗裝置。
師: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光電效應實驗裝置。(分別介紹鋅板、銅網、高壓電源、檢流裝置,一邊介紹,一邊在黑板上畫出整個裝置的示意圖)
評: 介紹裝置后畫出裝置示意圖,將具體的較復雜的.實驗裝置變?yōu)楹喢鞯陌瀹,突出了原理,有助于后面對實驗事實的進一步分析。
師: 現(xiàn)在我把高壓電源接通,檢流裝置接上,為什么檢流計不發(fā)生偏轉?
生:(集體) 電路還處于斷開狀態(tài)。
師: 哪一部分斷開?
生: 鋅板和銅網之間。中間是空氣,不能導電。
師: 對,F(xiàn)在讓我們用紫外線照射鋅板,大家注意觀察。(介紹紫外線燈,用紫外照射鋅板,檢流計指針偏轉)
師: 剛才用紫外線照射鋅板時,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生: 看到檢流計指針發(fā)生了偏轉,說明電路中出現(xiàn)了電流。
師: 這電流可能是哪種原因產生的?
生: 可能是紫外線使空氣電離,也可能是紫外線使鋅板飛出了電子。
師: 對。這兩種可能性都有。但是,如果我們用銅板代替鋅板,則指針不會發(fā)生偏轉,這樣,排除了哪種可能性?
生:(集體)排除了空氣被電離的可能性。
師: 這樣,我們就知道,鋅板在紫外線的照射下,飛出了電子,這種物體在光照下有電子飛出的現(xiàn)象叫光電效應;在光照下從物體中飛出的電子叫光電子,電路中的電流叫光電流。(板書:光電效應,光電子,光電流)(板畫:光電效應的形成過程)
評: 這一階段介紹什么是光電效應。從演示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實驗現(xiàn)象,為下面的研究光電效應規(guī)律作準備。
物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和學情
本 節(jié)課內容在老教材中為選學內容,只要求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常識性的了解本節(jié)知識。新教材顯得比較活潑,富于變化,多了學生的參與活動,變枯燥為生動形 象。本節(jié)教材的編寫體現(xiàn)了兩個特點:一是突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二是強調了研究自然現(xiàn)象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學 生對于顏色有初步的了解,對于七種顏色,學生嘴上說的是呱呱叫,“赤、橙、黃、綠、青、藍、紫”,這種說法不但錯誤,而且很少有同學真正觀察過七種顏色, 所以白光的色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通過前面聲現(xiàn)象和光現(xiàn)象的學習,已經有了初步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由于個體間的`差異,仍會有部分學生無法設計出科學合 理的實驗來,因此色散現(xiàn)象的探究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色散現(xiàn)象。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顏料的三原色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探究光的色散和顏料的混合,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探究性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三、說教學資源
教師用:多媒體、電視機、投影儀
學生用:三棱鏡、肥皂水、吸管、水槽、水、平面鏡、白屏、各色的透明膠片、各色的彩紙、放大鏡
四、說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是按照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梳理反思深化問題、應用練習反饋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授課過程注重了以下兩點:
1.注重自然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從自然科學論的高度來指導教學活動,堅持運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團體的協(xié)作來完成整個的探究過程,努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
五、說教學過程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幅畫面---藍天、綠樹、紅花,創(chuàng)設多彩的情景,然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對于顏色,同學們都了解哪些呢?你還想知道什么呢?這里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將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解決這些問題。
對于“光的色散”我是這樣啟發(fā)學生設計實驗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下三個問題:
1.在漆黑的夜晚,你還能看到物體這些漂亮的顏色嗎?
2.是誰把世界打扮的如此五彩斑斕?
3.看看窗外的太陽,太陽光是五顏六色的嗎?那你見到過太陽光出五顏六色的光嗎?
緊 接著多媒體展示彩虹圖片。向學生解釋陽光透過雨滴時發(fā)生了多次的折射而產生了這種美妙的現(xiàn)象。而后引導學生根據彩虹的形成道理,利用桌上的器材,也找到類 似彩虹的彩色條紋,并觀察是哪幾種顏色。在實驗中,可能有的小組會直接地用吸管吹出肥皂泡,要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案現(xiàn)象更穩(wěn)定和便于觀察。最后歸納總結得 出光的色散。這里要對學生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的描述予以糾正。
物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第一,浮力;第二,物體的浮沉;第三,浮力產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對浮力這一節(jié)內容的研究是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并結合前幾節(jié)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3、教學目的: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等。還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于對直觀現(xiàn)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屬農村中學,多數(shù)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浮力現(xiàn)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fā)生興趣的現(xiàn)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5歲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可以借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
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shù)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物理說課稿 篇4
1. 說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物體運動”一章的內容,教材的
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于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于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以及不同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 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
落快慢相同,并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 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shù)據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
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 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guī)律,并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
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2.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征,擬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并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
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shù)據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導出公式vt= gt和h=gt2/2。
(2) 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
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
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shù)據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yǎng)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3) 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 說教學方法
(1) 實驗觀察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xiàn)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 實驗研究 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fā)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shù)據表的實驗數(shù)據,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并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推導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講練結合式 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應用上,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并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4. 說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F(xiàn)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jié)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5. 說教學程序
(1) 復習提問:
、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板書: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 怎樣驗證一個直線運動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
板書:ΔS=aT2
(2) 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演示1: 紙片和金屬球下落
學生:金屬球先著地,紙片后著地。重的物體下落快。
提問:有沒有輕的物體下落快的現(xiàn)象?
演示2:紙團和棉花下落
學生:紙團先著地,棉花后著地。輕的物體下落快。
總結: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
怎樣從道理上論證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是不對的?
閱讀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問:為什么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
演示3:紙團和金屬片下落。
學生:紙團和金屬片幾乎同時著地。
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對的。
提問: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引導:空氣阻力的作用使問題變得復雜!
提問:我們應該怎樣研究物體的下落運動?
引導:研究問題要從簡單→復雜,因此先研究沒有空氣阻力時物體的下落情況(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沒有空氣的空間里物體的下落
軟木塞、金屬片、羽毛幾乎同時著地。
學生:在沒有空氣的空間里,物體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書: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結論1:不同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運動情況是相同的。
提問: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 ? 勻加速直線運動?
學生:直線運動、 初速度為零、變速。
提問:是不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怎么證明?
根據:ΔS=aT2
對閃光照片及數(shù)據表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如何處理實驗數(shù)據。
結論2: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結論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豎直向下。
(3) 推導
學生根據勻變速運動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導出自由落體的公式,提問學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 鞏固練習
小結本節(jié)內容,布置作業(yè)P90練習(1)(2)(3)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書中,第十七章《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學習電功率、家庭電路等后續(xù)章節(jié)的必備知識。本章本身就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電學的重點之一。而《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一節(jié)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的滲透,重視科學探究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利用“控制變量法”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關系進行一個定性分析,是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因此,這是學生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以及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的進一步總結深入,也是掌握電學最重要規(guī)律之一《歐姆定律》的前提。
同時,本節(jié)內容的探究實驗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它涵蓋了探究的七個基本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通過這部分的學習使學生深刻領悟科學探究的意義,掌握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了小組合作的交流意識。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的三個基本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間的關系的實驗方法,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電流、電壓、電阻等電學基本知識,為我們本節(jié)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定性關系進行探究做了鋪墊。但由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層次有所差別,而且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所以常出現(xiàn)“一聽就懂,一丟就忘,一用就錯”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目前學生在分析處理問題時缺乏具體的思路與方法。
根據本學段學生心理和年齡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針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課程標準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點與難點。
三、重點與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詳細分析,本節(jié)課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發(fā)現(xiàn)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從而對實驗數(shù)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因此,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與連接實際電路既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與此同時,組織好學生運用表格法、圖像法等科學方法進行實驗數(shù)據的處理分析,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之一。
四、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與學生實際情況分析,為有效突破本節(jié)教學重點與難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設置了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掌握連接實際電路的方法與技巧。
2.過程與方法:
、僭诮處熞赃f進式設問方式的引導下,能夠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從而掌握“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②通過實驗數(shù)據的處理,掌握實驗數(shù)據處理的常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生自身經歷探究實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谕ㄟ^小組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
五、教學方法
為成功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教與學方面,本節(jié)課主要牽涉到以下方法:
1.教法方面
針對本節(jié)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限于探究的形式,而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采用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引導探究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具體方法包括:遞進式提問法、討論法、分組探究法、師生互動法等。通過學生分組實驗,相互討論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并且通過具體的實驗設計掌握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2.學法方面
本節(jié)課的主體是學生,主要內容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得出結論。因此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時,學生主要使用的學習方法有:小組實驗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學生通過利用各種學習方法,能夠順利完成課堂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了自身的綜合能力。
六、教學設計
針對前面的分析,依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引入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已有知識,以提問“電流的影響因素”引入,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2.新課講授:結合“電流的影響因素”,對“控制變量法”進行講解,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保持R不變,改變U,觀察I或者保持U不變,改變R,觀察I。
3.實驗設計:利用遞進式提問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
設問目的
在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如何保持電阻R不變?
明確選用定值電阻R
如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U?
明確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
需要用到哪些實驗器材?
讓學生明白實驗器材的選擇方法
如何連接所選用的實驗器材?
鍛煉學生設計實驗電路的能力
馬上要開始實驗了,實驗前我們還要準備什么?
鍛煉學生設計實驗步驟的能力,理清實驗思路
根據大家的實驗步驟,有什么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嗎?
提醒學生實驗注意事項,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乃季S能力
4.分組探究實驗:教師組織學生開始分組探究實驗,現(xiàn)場進行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協(xié)助完成探究實驗。
5.評估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展示、回顧、分析,思考設計方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操作有無失誤,測量結果是否可靠?
七、教學效果設想
因本節(jié)課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學生情況等進行了重點、難點的擬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以遞進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順利進行實驗設計、完成實驗。應該說,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難度大幅度下降,更容易掌握新知識,同時也能夠從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法”以及為下一節(jié)《歐姆定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樣的課堂設計,會比較有效地達到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
物理說課稿 篇6
本課題選自高二選修本,第十四章第八節(jié)。
本說課分教材分析與處理、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程序三部分。
一、教材分析與教材處理
。ㄒ唬┙滩姆治
、苯滩牡匚慌c作用
《電容器、電容》是高考的熱點,是電場一章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學完勻強電場后的一個重要應用,也是后面學習交流電路(電感和電容對交流電的影響)和電子線路(電磁振蕩)的預備知識,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⒉教學目標
從知識上要求學生了解電容器的構造、作用,明確電容器的兩種工作方式,掌握電容的概念,并會用它們解決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觀察、分析、推理、空間想象、動手、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
、持攸c與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確定電容公式的建立、理解與應用為本節(jié)的重點。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所用的教材確定沖、放電的過程的建立為難點。
。ǘ┙滩奶幚
新教材中《電容器、電容》一節(jié)把電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電容器兩部分內容編排在一起,形成兩個重點,課堂容量大,難點集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差、能力低、空間想象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則下,大膽進行改革,把教材的地二部分內容《平行板電容器》放到了下一節(jié)進行, 從而使本節(jié)內容緊湊、容量適中、難點分散重點突出。
對電容器帶電量與兩極間電壓成正比這一結論,教材是直接硬灌給學生的,不宜于學生接受,我從網上下載了沖放電模擬演示實驗,彌補了教材的不足,讓學生通過描點,畫線,親自探索出電量與電壓的關系,順其自然引入電容的概念,從而掌握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不僅易于消化,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鞏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對電容器的沖放電過程教材說的過于簡單,加上內容抽象,微觀運動又無法演示,學生接受困難;而這部分內容又是后面學習電磁振蕩的基礎,為突破難點,不僅用實物演示,還采用了計算機模擬,讓學生親眼看到了電子的運動過程為后面教學鋪平了道路。
對電容器的構造教學,讓學生親手扒開電容器,使學生感到可信,通過動手實驗,本來不易于接受的較為陌生的電容器構造,一下變清楚了,使學生認識到就是前面講過的兩塊平行金屬板,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整節(jié)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驗為主線,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使動態(tài)的微觀世界真的動了起來,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ㄒ唬┙虒W方法
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根據教育心理理論,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動靜結合。利用演示實驗和計算機模擬來調動學生,使學生主動學習,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取知識,即為“動態(tài)”。教師適時設疑使學生靜心思考,即為“靜態(tài)”。整節(jié)課始終處于一種動靜交替的節(jié)奏之中。
2>教學方法采用了教師啟發(fā)點撥與學生探索分析想結合。主導與主體相結合。對電容器電容公式的推導,讓學生自己探索電量與電壓的關系,教師引導得出電容器的公式,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
。ǘ┙虒W手段
沿用了自制教具、洛侖茲力演示儀傳統(tǒng)教學手段,又用了計算機、投影儀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兩種教學手段并用,既激發(fā)了興趣,又增大了課堂容量,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教學程序
。ㄒ唬┬抡n導入
通過演示感應起電機演示,使學生觀察到兩種不同的放電情況,教師順勢指出:“出現(xiàn)這兩種情況與這兩個大瓶子有關,它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其實它就是萊頓瓶,是一種存儲電荷的裝置,現(xiàn)在叫電容器”這正是學生腦海中想問的問題,教師順其自然導入新課。為激發(fā)學生的求知遇,用洗衣機電機教具展示有無電容器電機啟動情況的不同(無電容器電動機不轉,只有用手推才可轉動,而電容器加上后動機可以自動轉動),使學生明確電容器的重要作用,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ǘ┬抡n教學
1)首先,學生動手實驗,把開電容器展示電容器的構造,
2)演示電容器的作用,引導學生得出“電容器可以充當電源!睆亩㈦娙萜骶哂写鎯﹄姾傻淖饔。
物理說課稿 篇7
1.說教材
<摩擦力> 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相互作用”第3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講述力的基本知識,它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墊基石,所以本章知識教學的好壞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
本節(jié)內容有:
1.滑動摩擦力;
2.靜摩擦力;
3.摩擦力的調控。放在學習了彈力之后,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見的三種力之一,學好本節(jié)內容,有利于學生下面對物體受力分析的學習。此外,摩擦力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本節(jié)有如下特點:
1.本節(jié)的知識與初中的相關知識相銜接,降低了初高中的臺階;
2.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
3,先研究比較形象的滑動摩擦力,后研究較抽象的靜摩擦力,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
1.知道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會應用公式f=Nμ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實驗探究靜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七^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向學生滲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辯證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從而判別摩擦力的類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節(jié)課的要領。所以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1.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及規(guī)律,會應用公式f=μN解決實際問題。
2.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及規(guī)律,正確理解什么是最大靜摩擦力。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易接受相對形象的滑動摩擦力,而對相對抽象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難點的突破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么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就不難判斷了。
。2)教學難點: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
2。說教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感受到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導學生分析其規(guī)律和區(qū)別,使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另外做演示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f=μN的規(guī)律并理解其物理內涵,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這節(jié)課可采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探究、討論并結合多媒體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3.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學過的摩擦力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將正壓力與上節(jié)課彈力的知識相聯(lián)系,在實驗中總結出摩擦力的規(guī)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摩擦力的例子,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4.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分鐘。)
。ǘ嗝襟w)看一則消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兩個圖片(有關工業(yè)上傳輸帶和氣墊船、磁懸浮列車)提出問題:看了一 則消息和兩個錄象它們告訴了我們哪些物理知識?--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再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身邊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一些有關摩擦的例子? 學生自由回答課堂的氣氛活躍。例如可以讓學生把手掌平放書桌上,不斷加大壓力并向后拉,從而感受不同類型摩擦力的存在,啟發(fā)學生體驗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區(qū)別和產生條件,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程序如下(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0分鐘)
。1)滑動摩擦力:
實驗探究→導入新課→控制變量→相關運用。實驗探究,得到什么是滑動摩擦力及其產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辨析物體的運動方向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區(qū)別→設計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得到滑動摩擦定律→課本例題。
。2)靜摩擦力:
實驗演示→得到什么是靜摩擦力及其產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么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也就不難判斷了)→由受力平衡狀態(tài)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動性。實驗探究→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之間的關系→強調正壓力就是上節(jié)課的彈力,但是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3)、鞏固與練習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jié)課上安排 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2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容,接著做這兩個練習:練習1、2、3題。然后評講。
。4)、布置作業(yè)
練習第3、4題。并預習下節(jié)教材.
(5)板書板畫
板書、板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較強,在黑板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明顯。教學中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簡寫概念、規(guī)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圖。以上是對本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08-26
物理說課稿09-04
物理說課稿范文03-28
物理《功率》說課稿07-19
初中物理說課稿06-09
物理說課稿范文09-21
物理《電阻》說課稿08-31
初中物理說課稿11-08
初中物理說課稿06-09
物理說課稿模板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