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我有生活嗎散文

      時間:2021-02-02 08:05:54 散文 我要投稿

      我有生活嗎散文

        如果現(xiàn)在我再提這個問題,準(zhǔn)有人會反問我:誰沒有生活?

      我有生活嗎散文

        說得也是,是人都有生活,我怎么可能沒有生活?

        為這個,專門查過詞典,上面說:

        生活,指人或生物的各種活動:文化生活|政治生活|蟋蟀的生活……

        瞧,連蟋蟀都有“生活”,何況我是個人!

        可有人說,這根本是兩碼事,你這樣整天窩在10來平方小空間也叫生活,那勞動人民的戰(zhàn)天斗地叫什么?生活與生活是不一樣的。如果只是簡單地活著,那也沒什么;但要想寫作,離開火熱的社會實踐,想都不要想。

        意思極明白,只有社會生活才叫生活,否則,只能算茍延殘喘。閉戶塞牖地過日子,寫得出什么?

        《文學(xué)概論》上是怎么說的:“文學(xué)是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

        能不信嗎?敢不信嗎?

        十分苦悶。雖然我無力推翻權(quán)威的定義,心里卻不停地想找出否定它的例證。

        保爾?吳運(yùn)鐸?張海迪?史鐵生?好像都不是。據(jù)說他們有著充實的生活,這是公認(rèn)的。

        想來想去,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太迂了。干嗎非得人家承認(rèn)不可?

        認(rèn)識我的人不多,知道我殘疾的更少,編輯與我素昧平生,他們眼里,我不就是個普通意義上的人嗎?

        剛開始學(xué)寫作時,只敢在本地折騰,而且,也許潛意識希望人家可以給點(diǎn)照顧,往往會注上自己的殘疾身份。結(jié)果適得其反,平白無故先讓人家有了一個“沒有生活”的先入為主的印象。

        必須改變思維方式。

        我打算向外地投稿,最要緊的,不可再畫蛇添足介紹身份。

        情況比我預(yù)想的好很多。不到一年,居然發(fā)了10篇文章。信心大增。

        為掩人耳目,不讓別人知道我是誰,我覺得自己應(yīng)該弄個筆名,這便有了“梅芷”。

        1991年5月5日,“梅芷”正式亮相《紹興日報》,周介眉從此消失。沒跟任何人說這事,以至很多人直到見了面才恍然大悟。

        膽子漸漸大了,手腳放開之后,什么樣的題材都敢寫。

        漸漸發(fā)現(xiàn),所謂的生活,其實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工人有工人的生活,農(nóng)民有農(nóng)民的生活,大款有大款的生活,小老百姓同樣也有小老百姓的生活。即便是我,也有屬于自己的生活。

        從豐富性的層面講,我的生活肯定不如健全人廣,可這有什么?豐富的生活并不一定能讓人創(chuàng)作出可讀的文字,關(guān)鍵在于有沒有豐富的聯(lián)想力,有沒有足夠的悟性。

        誰都可以有一支筆,但不是誰都能寫出文章來。

        想到了蘇東坡的《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于君指上聽?

        以前太迷信權(quán)威結(jié)論,以至給自己的心靈判了終生監(jiān)禁還心甘情愿。

        知道自己不會有大的出息,更沒想過成名成家。無非,在無聊的時日里,希望能做點(diǎn)不至于太無聊的事。

        體力上是不行了,腦袋至少比殘了的軀體管用些吧?

        那么些年下來,我還真是笨,連什么叫揚(yáng)長避短都不懂。

        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始終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之中,可她寫出了《我黑暗中的光明》,被人們視作20世紀(jì)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與她相比,我有什么理由自卑自悲、自暴自棄?

        靜下心來,寫了一篇《為生活歌吟》。

        文章的最后,我寫道:

        每個人都應(yīng)有自己的生活位置,殘疾人也不例外。我完全可以用筆墨描繪和創(chuàng)造自己獨(dú)特的生活……我知道我成不了什么大氣候,但我現(xiàn)在至少不會再覺得自己是一個完全的廢人了。

        我也有權(quán)為熱愛而用心,為生活而歌吟。

        1994年2月20日,這篇文章在《齊魯晚報》發(fā)了出來。一個多月后的3月31日,該報又刊出了山東文學(xué)主編邱勛老師給我的信——《致梅芷君》。

        當(dāng)時那種心情無以言表。這并非因為邱老師是我從小敬仰的著名兒童文學(xué)作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文中的話,給了我莫大的鼓舞與信心。他說:

        有一段時期,我們對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理解得簡單化了些,片面化了些。文學(xué),說到底應(yīng)是對諸多靈魂的揭示和解剖,既可以從大處落筆,也可以從小處著墨,一滴水也可以反射太陽的光輝。20年前青島有一位同樣足不出戶的殘疾青年馬立彥,他曾發(fā)表過不少詩作。這是一位頗有才華的青年詩人,可惜當(dāng)時的時代要求他寫并不熟悉的工農(nóng)兵,寫火熱的'斗爭生活,因而有些詩作空泛蒼白些。比起馬立彥來,梅芷是幸運(yùn)的。

        邱勛老師說出了我想說卻表達(dá)不清的心里話。

        說實在的,我那時寫文章,有著很強(qiáng)的功利目的,寫出來,就希望能發(fā)表。我知道,報紙上一般不用千字以上的文章,所以我的東西都努力控制在千字之內(nèi)。我還知道,報上發(fā)文章要比雜志上容易些,而且,文學(xué)性的文字,日報的要求比較嚴(yán)格,晚報則寬松多了。因此,我的文章一般都投晚報。

        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新民晚報》、《今晚報》、《重慶晚報》、《齊魯晚報》、《燕趙晚報》、《錢江晚報》、《春城晚報》、《鄭州晚報》、《合肥晚報》、《福州晚報》、《貴陽晚報》、《寧波晚報》、《泉州晚報》、《遵義晚報》、《大連晚報》、《城市晚報》以及《廈門日報》、《濟(jì)南日報》、《廣州日報》、《杭州日報》、《浙江日報》、《都市快報》等全國幾十種報紙雜志,都刊登過我的文字。

        到這時,沒人再跟我說什么“生活”了。

        遺憾的是自己悟性太差,命中注定只能是個蹩腳的票友。好在這也沒什么不好,到我這一步,什么時候都不可有太多奢望。

        在再沒人指責(zé)我生活貧乏的今天,我再一次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生活經(jīng)歷的貧乏,與生活圈子的狹窄。

        無數(shù)次想寫點(diǎn)具有滄桑感的東西,腦子里卻空空如也。

        看來,還是得在“生活”二字上多下功夫,哪怕是間接的。

        開頭是別人否定我,現(xiàn)在又輪到自己否定自己,這就是“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吧?

        應(yīng)該是。

        據(jù)說找到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之后,就能有飛躍了。但愿!

      【我有生活嗎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我有迷茫嗎的網(wǎng)絡(luò)散文12-21

      真愛會走進(jìn)我的生活嗎散文06-27

      生活散文:我的生日有你相伴04-05

      我的生活有詩和遠(yuǎn)方散文05-01

      你有面具嗎散文09-26

      生活告訴我,感謝有你!散文05-04

      孤獨(dú)的內(nèi)在你有嗎散文04-15

      這種感覺你有嗎散文08-10

      生活有你而多彩散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