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中學(xué)文言實(shí)詞大全4(網(wǎng)友來稿)

      發(fā)布時(shí)間:2016-8-15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jī)版

      種樹郭橐駝傳

      前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xí):

      (1)甚者爪其膚以驗(yàn)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2)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黃州快哉亭記》)

      (3)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諸子喻山水》)

      (4)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莊子秋水》)

      (5)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前赤壁賦》)

      (6)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7)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石鐘山記》)

      (8)策扶老以流憩,時(shí)矯首而遐觀。(《歸去來兮辭》)

      (9)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晉崤之戰(zhàn)》)

      (10)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

      (11)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12)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新序〉二則》)

      (13)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新序〉二則》)

      (14)時(shí)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蘇武傳》)

      (15)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蘇武傳》)

      (16)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七則》)

      (17)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人間詞話〉七則》)

      (18)出乎其外,故能觀之。(《〈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24.觀(1)看(2)觀賞(3)看(4)看(5)觀察(6)看(7)看(8)看、觀賞(9)看(10)看(11)觀察(12)觀賞(13)觀賞(14)看(15)看(16)看(17)看(18)看

      25.歸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6

      guī 動(dòng) ①回、返回

      ②使……回、返回

      ③歸還

      ④歸向

      ⑤女子出嫁

      ⑥歸寧:回娘家探親

      ⑦歸降、歸附 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shí)止而不盈。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

      律前負(fù)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 促織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莊子秋水

      項(xiàng)脊軒志

      項(xiàng)脊軒志

      蘇武傳

      練習(xí):

      (1)成然之。早出暮歸。(《促織》)

      (2)折藏之,歸以示成。(《促織》)

      (3)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促織》)

      (4)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5)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6)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

      (7)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登建康賞心亭)

      (8)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登快閣》)

      (9)便可白公姥,及時(shí)相遣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吾今且赴府,不久當(dāng)還歸,誓天不相負(fù)!(《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4)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16)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17)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18)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19)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20)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21)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采薇》)

      (22)曰歸曰歸,心亦憂止。(《采薇》)

      (23)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

      (24)曰歸曰歸,歲亦陽止。(《采薇》)

      (25)《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辭》)

      (26)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

      (27)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

      (28)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歸去來兮辭》)

      (29)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以歸。(《秦晉崤之戰(zhàn)》)

      (30)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秦晉崤之戰(zhàn)》)

      (31)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秦晉崤之戰(zhàn)》)

      (32)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孟子〉二章》)

      (3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4)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寄北》)

      (35)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diào)歌頭》)

      (36)盡歸漢使路充國等。(《蘇武傳》)

      (37)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蘇武傳》)

      (38)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ā短K武傳》)

      (39)惠等哭,輿歸營。(《蘇武傳》)

      (40)羝乳乃得歸。(《蘇武傳》)

      (41)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伶官傳序》)

      (42)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伶官傳序》)

      (43)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指南錄〉后序》)

      (44)而予不得歸矣。(《〈指南錄〉后序》)

      (45)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

      答案:25.歸(1)回、返回(2)回、返回(3)回、返回(4)回、返回(5)回、返回(6)回、返回(7)回、返回(8)回、返回(9)回、返回(10)回、返回(11)回、返回(12)回、返回(13)回、返回(14)回、返回(15)歸還(16)歸還(17)歸還(18)回、返回(19)回、返回(20)回、返回(21)回、返回(22)回、返回(23)回、返回(24)回、返回(25)回、返回(26)回、返回(27)回、返回(28)歸向(29)回、返回(30)回、返回(31)回、返回(32)回、返回(33)回、返回(34)回、返回(35)回、返回(36)歸還(37)回、返回(38)回、返回(39)回、返回(40)回、返回(41)歸降、歸附(42)回、返回(43)回、返回(44)回、返回(45)回、返回

      26.好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1

      hǎo

      hào 形

      動(dòng) ①美好

      ②友好

      ③好好地

      ④喜歡、愛好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huì)于西河外澠池。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

      沛公居山東時(shí),貪于財(cái)貨,好美姬。 雨霖鈴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鴻門宴

      練習(xí):

      (1)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種樹郭橐駝傳》)

      (2)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促織》)

      (3)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諸子喻山水》)

      (4)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師說》)

      (6)問其深,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

      (7)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答案:26.好(1)喜歡、愛好(2)喜歡、愛好(3)喜歡、愛好(4)喜歡、愛好(5)喜歡、愛好(6)喜歡、愛好(7)喜歡、愛好

      27.號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8

      háo

      hào 動(dòng) ①大聲喊叫、大聲哭

      ②取……別號

      ③號召

      ④稱號、別號

      ⑤號令、命令 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有類橐駝?wù)撸枢l(xiāng)人號之“駝”。

      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項(xiàng)脊軒志

      種樹郭橐駝傳

      病梅館記

      莊子秋水

      秋聲賦

      練習(xí):

      (1)律前負(fù)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蘇武傳》)

      (2)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指南錄〉后序》)

      (3)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fā)。(《秋聲賦》)

      答案:27.號(1)稱號(2)大聲喊叫、大聲哭(3)大聲喊叫、大聲哭

      28.還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36

      huán

      hái 動(dòng)

      副 ①返回

      ②歸還、交還

      ③仍然 別君去兮何時(shí)還?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夢游天姥吟留別

      伶官傳序

      登樓

      練習(xí):

      (1)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bào)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吾今且赴府,不久當(dāng)還歸,誓天不相負(fù)。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8)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蘭芝初還時(shí),府吏見丁寧,結(jié)誓不別離。(《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媒人去數(shù)日,尋遣丞請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保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14)以我應(yīng)他人,君還何所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6)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7)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jì)乃爾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8)乍暖還寒時(shí)候,最難將息。(《聲聲慢》)

      (19)王行,度道里會(huì)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20)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21)余方心動(dòng)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石鐘山記》)

      (2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兮辭》)

      (2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睖缁。(《秦晉崤之戰(zhàn)》)

      (24)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鴻門宴》)

      (2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

      (26)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

      (27)單于召會(huì)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蘇武傳》)

      (28)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qiáng)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蘇武傳》)

      (29)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指南錄〉后序》)

      (30)發(fā)北關(guān)外,歷吳門、毗陵,渡瓜洲,復(fù)還京口,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3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dú)傾。(《琵琶行》)

      答案:28.還(1)返回(2)返回(3)返回(4)返回(5)返回(6)返回(7)返回(8)返回(9)返回(10)返回(11)返回(12)返回(13)返回(14)仍然(15)返回(16)返回(17)返回(18)返回(19)返回(20)返回(21)返回(22)返回(23)返回(24)返回(25)返回(26)回、返回(27)回、返回(28)回、返回(29)回、返回(30)回、返回(31)仍然

      29.會(huì)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7

      huì

      kuài 動(dòng)

      名 ①會(huì)面、會(huì)見

      ②聚會(huì)、盟會(huì)、宴會(huì)

      ③領(lǐng)會(huì)

      ④適逢

      ⑤一定、當(dāng)然

      ⑥會(huì)計(jì):算帳的工作

      ⑦時(shí)機(jī)、機(jī)會(huì) 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huì)因。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huì)于西河外澠池。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huì),登臨意。

      會(huì)其怒,不敢獻(xiàn)。公為我獻(xiàn)之。

      吾已失恩義,會(huì)不相從許!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huì)計(jì)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

      中興機(jī)會(huì),庶幾在此。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廉頗藺相如列傳

      登建康賞心亭

      鴻門宴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黃州快哉亭記

      《指南錄》后序

      練習(xí):

      (1)會(huì)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促織》)

      (2)隱隱何甸甸,俱會(huì)大道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雖與府吏要,渠會(huì)永無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huì)境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5)王行,度道里會(huì)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6)遂與秦王會(huì)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

      (7)相如聞,不肯與會(huì)。(《廉頗藺相如列傳》)

      (8)諸侯恐懼,會(huì)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9)宗廟之事,如會(huì)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0)宗廟會(huì)同,非諸侯而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1)會(huì)于會(huì)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蘭亭集序》)

      (12)會(huì)數(shù)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訓(xùn)儉示康》)

      (13)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huì)賓友。(《訓(xùn)儉示康》)

      (14)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huì)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蘇武傳》)

      (15)會(huì)武等至匈奴。(《蘇武傳》)

      (16)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huì)論虞常,欲因此時(shí)降武。(《蘇武傳》)

      (17)單于召會(huì)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蘇武傳》)

      (18)會(huì)使轍交馳,北邀當(dāng)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答案:29.會(huì)(1)適逢(2)會(huì)面、會(huì)見(3)會(huì)面、會(huì)見(4)聚會(huì)、盟會(huì)、宴會(huì)(5)聚集、會(huì)合(6)聚會(huì)、盟會(huì)、宴會(huì)(7)會(huì)面、會(huì)見(8)聚集、盟會(huì)(9)聚會(huì)、盟會(huì)、宴會(huì)(10)聚會(huì)、盟會(huì)、宴會(huì)(11)聚會(huì)、盟會(huì)、宴會(huì)(12)聚會(huì)、盟會(huì)、宴會(huì)(13)會(huì)面、會(huì)見(14)適逢(15)適逢(16)會(huì)面、會(huì)見(17)會(huì)面、會(huì)見(18)適逢

      30.惠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4

      huì 名

      形 ①恩惠、給人以好處

      ②仁愛、寬厚

      ③柔順、柔和 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秦晉崤之戰(zhàn)

      諫太宗十思疏

      蘭亭集序

      練習(xí):

      (1)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2)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

      (3)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秦晉崤之戰(zhàn)》)

      答案:30.惠(1)王的稱號名(2)王的稱號名(3)恩惠、給人以好處

      31.及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0

      jí 動(dòng)

      連 ①至、到達(dá)

      ②如、比得上

      ③涉及、牽連

      ④趕上、追上、趕得上

      ⑤來得及

      ⑥趁著、等到……時(shí)

      ⑦及時(shí):趁早

      ⑧和、與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公叔文子享衛(wèi)靈公,史鰌知其及禍。

      時(shí)北兵已迫修門外,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便可白公姥,及時(shí)相遣歸。

      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記。 歸去來兮辭

      師說

      促織

      訓(xùn)儉示康

      《指南錄》后序

      過秦論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xí):

      (1)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種樹郭橐駝傳》)

      (2)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種樹郭橐駝傳》)

      (3)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促織》)

      (4)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廉頗藺相如列傳》)

      (5)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諫太宗十思疏》)

      (6)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過秦論》)

      (7)陳涉……才能不及中人。(《過秦論》)

      (8)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shí)之士也。(《過秦論》)

      (9)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10)臣之辛苦,非獨(dú)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11)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秦晉崤之戰(zhàn)》)

      (12)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ā肚貢x崤之戰(zhàn)》)

      (13)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秦晉崤之戰(zhàn)》)

      (14)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5)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6)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蘭亭集序》)

      (17)嗚呼!大賢之深謀遠(yuǎn)慮,豈庸人所及哉。ā队(xùn)儉示康》)

      (18)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訓(xùn)儉示康》)

      (19)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龋际、斥候百余人俱。(《蘇武傳》)

      (20)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蘇武傳》)

      (21)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ā短K武傳》)

      (22)單于召會(huì)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蘇武傳》)

      (23)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qiáng)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蘇武傳》)

      (24)請其矢,盛以綿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伶官傳序》)

      (25)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伶官傳序》)

      (26)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伶官傳序》)

      (27)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

      (28)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指南錄〉后序》)

      (29)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指南錄〉后序》)

      (30)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左忠毅公逸事》)

      (31)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左忠毅公逸事》)

      (32)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秋聲賦》)

      答案:31.及(1)和、與(2)如、比得上(3)等到……時(shí)(4)和、與(5)涉及、牽連(6)等到……時(shí)(7)如、比得上(8)如、比得上(9)如、比得上(10)和、同(11)至、到達(dá)(12)涉及、牽連(13)等到……時(shí)(14)等到……時(shí)(15)等到……時(shí)(16)等到……時(shí)(17)如、比得上(18)趁著、等到……時(shí)(19)和、與(20)等到……時(shí)(21)涉及、牽連(22)和、與(23)等到……時(shí)(24)等到……時(shí)(25)等到……時(shí)(26)趕上、追上、趕得上(27)等到……時(shí)(28)至、到達(dá)(29)趕上、追上、趕得上(30)趁著、等到……時(shí)(31)趁著、等到……時(shí)(32)趕上、追上、趕得上

      32.極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

      jí 名

      動(dòng)

      副 ①盡頭、極點(diǎn)

      ②享受盡

      ③極其、非常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 登樓

      蘭亭集序

      促織

      練習(xí):

      (1)上于盆而養(yǎng)之,蟹白栗黃,備極護(hù)愛。(《促織》)

      (2)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3)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答案:32.極(1)極其、非常(2)極其、非常(3)享受盡

      33.濟(jì)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

      jì 形 ①成功 探石發(fā)穴,靡計(jì)不施,迄無濟(jì)。 促織

      34.計(jì)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7

      jì 動(dòng)

      名 ①計(jì)算、計(jì)量

      ②盤算、謀劃

      ③計(jì)謀、策略 不數(shù)年,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jì)。

      臣嘗有罪,竊計(jì)欲亡走燕。

      計(jì)未定,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 促織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xí):

      (1)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bào)充里正役,百計(jì)營謀不能脫。《促織》)

      (2)探石發(fā)穴,靡計(jì)不施,迄無濟(jì)。(《促織》)

      (3)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huì)計(jì)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黃州快哉亭記》)

      (4)舉言謂阿妹:“作計(jì)何不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故作不良計(jì),勿復(fù)怨鬼神。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6)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jì)乃爾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計(jì)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莊子秋水》)

      (8)計(jì)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莊子秋水》)

      (9)臣從其計(jì),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10)唯大王與群臣孰計(jì)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11)廉頗藺相如計(jì)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12)誰為大王為此計(jì)者?(《鴻門宴》)

      (13)今不聽吾計(jì),后雖復(fù)欲見我,尚可得乎?(《蘇武傳》)

      (14)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jì)所出。(《〈指南錄〉后序》)

      答案:30.計(jì)(1)計(jì)謀、策略(2)計(jì)謀、策略(3)計(jì)算、計(jì)量(4)計(jì)謀(5)計(jì)謀(6)計(jì)謀(7)盤算、考慮(8)盤算、考慮(9)計(jì)謀、策略(10)盤算、謀劃(11)盤算、謀劃(12)計(jì)謀、策略(13)計(jì)謀、策略(14)計(jì)謀、策略

      35.加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2

      jiā 動(dòng)

      副 ①加以、加上

      ②施加

      ③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

      ④占……上風(fēng)

      ⑤增加

      ⑥多、增益

      ⑦更加 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促織

      諫太宗十思疏

      鴻門宴

      廉頗藺相如列傳

      勸學(xué)

      《孟子》二章

      游褒禪山記

      練習(xí):

      (1)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訓(xùn)儉示康》)

      (4)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ā秳駥W(xué)》)

      (5)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蘇武傳》)

      答案:35.加(1)加以、加上(2)加以、加上(3)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4)增加

      36.假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

      jiǎ 動(dòng)

      名 ①借

      ②憑借、借助

      ③臨時(shí)的、代理的

      ④假期、請假 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龋际、斥候百余人俱。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促織

      勸學(xué)

      蘇武傳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xí):

      (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xué)》)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xué)》)

      答案:36.假(1)憑借、借助(2)憑借、借助

      37.間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6

      jiān

      jiàn 名

      量 ①中間、期間

      ②少間:一會(huì)兒

      ③小路、從小路

      ④間隙、夾縫

      ⑤秘密地、悄悄地

      ⑥間關(guān):鳥叫聲婉轉(zhuǎn)

      ⑦間或、間斷

      ⑧房屋單位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少間,簾內(nèi)擲一紙出。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難。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 過秦論

      促織

      鴻門宴

      《指南錄》后序

      廉頗藺相如列傳

      琵琶行

      《指南錄》后序

      板橋題畫三則

      練習(xí):

      (1)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促織》)

      (2)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亦不能行捉矣。(《促織》)

      (3)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促織》)

      (4)壁上小蟲忽躍落襟袖間,視之,形若土狗。(《促織》)

      (5)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阿房宮賦》)

      (6)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阿房宮賦》)

      (7)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huì)計(jì)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黃州快哉亭記》)

      (8)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dāng)用之。(《項(xiàng)脊軒志》)

      (9)蒲葦一時(shí)紉,便作旦夕間。(《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fù)全!(《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夢游天姥吟留別》)

      (12)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夢游天姥吟留別》)

      (1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14)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莊子秋水》)

      (15)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莊子秋水》)

      (16)計(jì)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莊子秋水》)

      (17)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前赤壁賦》)

      (18)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賦》)

      (19)惟江上之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前赤壁賦》)

      (20)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1)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石鐘山記》)

      (22)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石鐘山記》)

      (23)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晉崤之戰(zhàn)》)

      (24)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25)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七則》)

      (26)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7)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蘭亭集序》)

      (2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水調(diào)歌頭》)

      (29)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指南錄〉后序》)

      (30)北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指南錄〉后序》)

      (31)崇禎末,流賊張獻(xiàn)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左忠毅公逸事》)

      (32)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琵琶行》)

      (33)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34)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秋聲賦》)

      (35)《人間詞話》七則(《〈人間詞話〉七則》)

      (36)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七則》)

      (37)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dòng)于疏枝密葉之間。(《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37.(1)中間、期間(2)中間、期間(3)中間、期間(4)中間、期間(5)中間、期間(6)中間、期間(7)中間、期間(8)中間、期間(9)中間、期間(10)中間、期間(11)中間、期間(12)中間、期間(13)中間、期間(14)中間、期間(15)中間、期間(16)中間、期間(17)中間、期間(18)中間、期間(19)中間、期間(20)中間、期間(21)中間、期間(22)中間、期間(23)中間、期間(24)秘密地、悄悄的(25)中間、期間(26)中間、期間(27)中間、期間(28)中間、期間(29)中間、期間(30)中間、期間(31)中間、期間(32)中間、期間(33)中間、期間(34)中間、期間(35)中間、期間(36)中間、期間(37)中間、期間

      38.簡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

      jiǎn 動(dòng)

      形 ①選擇、挑選

      ②簡單、簡陋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諫太宗十思疏

      石鐘山記

      39.見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5

      jiàn

      xiàn 動(dòng)

      動(dòng) ①看見、看到

      ②接見、召見

      ③會(huì)見、拜見

      ④表示對自己怎么樣

      ⑤被

      ⑥出現(xiàn) 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xiàng)羽相見。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cuò)出,非人世所堪。 種樹郭橐駝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鴻門宴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指南錄》后序

      練習(xí):

      (1)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促織》)

      (2)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促織》)

      (3)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促織》)

      (4)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促織》)

      (5)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龁敵領(lǐng)。(《促織》)

      (6)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促織》)

      (7)翼日進(jìn)宰,宰見其小,怒呵成。(《促織》)

      (8)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促織》)

      (9)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黃州快哉亭記》)

      (10)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項(xiàng)脊軒志》)

      (11)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

      (12)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登建康賞心亭》)

      (13)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4)蘭芝初還時(shí),府吏見丁寧,結(jié)誓不別離。(《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16)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夢游天姥吟留別》)

      (17)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夢游天姥吟留別》)

      (18)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莊子秋水》)

      (19)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20)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ā肚f子秋水》)

      (21)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22)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23)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據(jù)。(《廉頗藺相如列傳》)

      (2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25)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26)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27)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

      (28)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太宗十思疏》)

      (29)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30)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石鐘山記》)

      (31)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3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33)臣之辛苦,非獨(dú)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34)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ā肚貢x崤之戰(zhàn)》)

      (35)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鴻門宴》)

      (36)項(xiàng)伯即入見沛公。(《鴻門宴》)

      (37)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xiàng)王。(《鴻門宴》)

      (38)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鴻門宴》)

      (39)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鴻門宴》)

      (40)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論語〉七則》)

      (41)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42)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詠史〉其二》)

      (4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

      (44)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45)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

      (46)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勸學(xué)》)

      (47)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ā短K武傳》)

      (48)今不聽吾計(jì),后雖復(fù)欲見我,尚可得乎?(《蘇武傳》)

      (49)何以女為見?(《蘇武傳》)

      (50)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蘇武傳》)

      (51)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伶官傳序》)

      (52)北邀當(dāng)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指南錄〉后序》)

      (53)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琵琶行》)

      (54)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55)“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病#ā丁慈碎g詞話〉七則》)

      (56)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人間詞話〉七則》)

      (57)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夢見。(《〈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39.見(1)看見、看到(2)看見、看到(3)看見、看到(4)看見、看到(5)看見、看到(6)看見、看到(7)看見、看到(8)看見、看到(9)看見、看到(10)看見、看到(11)看見、看到(12)看見、看到(13)看見、看到(14)表示對自己怎么樣(15)看見、看到(16)看見、看到(17)看見、看到(18)看見、看到(19)被(20)被(21)被(22)接見、召見(23)接見、召見(24)被(25)接見、召見(26)看見、看到(27)看見、看到(28)看見、看到(29)看出、看到(30)看見、看到(31)看見、看到(32)表示對自己怎么樣(33)看見、看到(34)看見、看到(35)會(huì)見、拜見(36)會(huì)見、拜見(37)會(huì)見、拜見(38)會(huì)見、拜見(39)會(huì)見、拜見(40)(會(huì)見、拜見41)看見、看出(42)被(43)看見、看到(44)看見、看到(45)看見、看到(46)看見、看到(47)被(48)會(huì)見、拜見(49)會(huì)見、拜見(50)會(huì)見、拜見(51)看見、看到(52)會(huì)見、(53)會(huì)見(54)看見、看到(55)看見、看到(56)看見、看到(57)看見、看到

      40.交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7

      jiāo 動(dòng)

      副 ①縱橫交錯(cuò)、交叉

      ②接觸

      ③互相

      ④并、一起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自昏達(dá)曙,目不交睫。

      交語速裝束,絡(luò)繹如浮云。

      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促織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諫太宗十思書

      練習(xí):

      (1)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國殤》)

      (2)會(huì)使轍交馳,北邀當(dāng)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答案:40.交(1)縱橫交錯(cuò)、交叉(2)縱橫交錯(cuò)、交叉

      41.竭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6

      jié 動(dòng) ①枯竭、完

      ②竭盡、盡力做某事 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秦晉崤之戰(zhàn)

      諫太宗十思疏

      練習(xí):

      (1)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前赤壁賦》)

      (2)竭誠則吳越為一體。(《諫太宗十思疏》)

      (3)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諫太宗十思疏》)

      (4)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秦晉崤之戰(zhàn)》)

      答案:41.竭(1)枯竭、完(2)竭盡、盡力做某事(3)竭盡、盡力做某事(4)枯竭、完

      42.盡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7

      jìn 動(dòng)

      副 ①完、沒有了

      ②窮盡、竭盡

      ③使……窮盡

      ④終止、完結(jié)、引申為死

      ⑤全部用出

      ⑥全、全部

      ⑦極、最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bào)劉之日短也。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 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

      蘭亭集序

      阿房宮賦

      陳情表

      鴻門宴

      阿房宮賦

      練習(xí):

      (1)不終歲,薄產(chǎn)累盡。(《促織》)

      (2)轉(zhuǎn)側(cè)床頭,惟思自盡。(《促織》)

      (3)試與他蟲斗,蟲盡靡。(《促織》)

      (4)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登建康賞心亭》)

      (5)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

      (6)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前赤壁賦》)

      (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前赤壁賦》)

      (8)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諫太宗十思疏》)

      (9)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fù)奚疑。ā稓w去來兮辭》)

      (10)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jì)霝橄啵鋵毐M有之。(《鴻門宴》)

      (11)噲遂入,……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鴻門宴》)

      (1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13)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14)盡歸漢使路充國等。(《蘇武傳》)

      (15)仗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蘇武傳》)

      (16)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qiáng)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蘇武傳》)

      (17)天時(shí)懟兮威靈怒,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國殤》)

      (18)面額焦?fàn)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左忠毅公逸事》)

      (19)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20)“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30.(1)完、沒有了(2)終止、完結(jié)、引申為死(3)全、全部(4)全、全部(5)全、全部(6)全、全部(7)窮盡、竭盡(8)全部用出(9)窮盡、盡頭(10)全、全部(11)全、全部(12)完、用盡(13)全部用出(14)全、全部(15)全、全部(16)全、全部(17)完、沒有了(18)全、全部(19)完、沒有了(20)窮盡、竭盡

      43.進(jìn)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3

      jìn 動(dòng)

      名 ①前進(jìn)

      ②進(jìn)獻(xiàn)

      ③進(jìn)攻、進(jìn)軍

      ④舉動(dòng) 方共瞻玩,一雞瞥來,徑進(jìn)以啄。

      于是相如前進(jìn)缻,因跪請秦王。

      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jìn)。

      奉事循公姥,進(jìn)止敢自專? 促織

      廉頗藺相如列傳

      過秦論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xí):

      (1)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jìn)。(《促織》)

      (2)雞健進(jìn),逐逼之。(《促織》)

      (3)翼日進(jìn)宰,宰見其小,怒呵成。(《促織》)

      (4)撫軍大悅,以金籠進(jìn)上,細(xì)疏其能。(《促織》)

      (5)入門上家堂,進(jìn)退無顏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ā吨T子喻山水》)

      (7)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諸子喻山水》)

      (8)臣之進(jìn)退,實(shí)為狼狽。(《陳情表》)

      (9)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10)今死而不進(jìn),是欺心也。(《〈新序〉二則》)

      (11)揚(yáng)州城下,進(jìn)退不由,殆例送死。(《〈指南錄〉后序》)

      答案:43.(1)進(jìn)獻(xiàn)(2)前進(jìn)、上前(3)進(jìn)獻(xiàn)(4)進(jìn)獻(xiàn)(5)前進(jìn)、上前(6)前進(jìn)、上前(7)前進(jìn)、上前(8)前進(jìn)、上前(9)前進(jìn)、上前(10)進(jìn)獻(xiàn)(11)前進(jìn)、上前

      44.居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7

      jū 動(dòng)

      名 ①居住

      ②處于

      ③積蓄、儲(chǔ)存

      ④占有

      ⑤平時(shí)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居則曰:“不吾知也!” 項(xiàng)脊軒志

      廉頗藺相如列傳

      促織

      諫太宗十思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練習(xí):

      (1)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種樹郭橐駝傳》)

      (2)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促織》)

      (3)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黃州快哉亭記》)

      (4)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項(xiàng)脊軒志》)

      (5)家有老嫗,嘗居于此。(《項(xiàng)脊軒志》)

      (6)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xiàng)脊軒志》)

      (7)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項(xiàng)脊軒志》)

      (8)居善地,心善淵。(《諸子喻山水》)

      (9)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采薇》)

      (10)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采薇》)

      (11)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秦晉崤之戰(zhàn)》)

      (12)沛公居山東時(shí),貪于財(cái)貨,好美姬。(《鴻門宴》)

      (13)嗟乎!風(fēng)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ā队(xùn)儉示康》)

      (14)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于封丘門內(nèi)。(《訓(xùn)儉示康》)

      (15)居第當(dāng)傳子孫。(《訓(xùn)儉示康》)

      (16)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訓(xùn)儉示康》)

      (17)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訓(xùn)儉示康》)

      (18)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左忠毅公逸事》)

      (19)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行》)

      答案:44.居(1)居住(2)占有(3)居。4)居。5)居。6)居住(7)居。8)居。9)居。10)居住(11)居。12)處在(13)處于(14)居。15)居。16)處于(17)處于;居。18)居住(19)居住

      45.舉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7

      jù 動(dòng)

      形 ①抬起、舉起

      ②推舉、推薦

      ③攻克、占領(lǐng)

      ④舉出、提出

      ⑤列舉

      ⑥發(fā)動(dòng)(起義)、干

      ⑦言行、舉動(dòng)

      ⑧成功

      ⑨全,盡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

      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shù),聊舉數(shù)人以訓(xùn)汝。

      即具以北虛實(shí)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

      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dòng)自專由。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前赤壁賦

      陳情表

      阿房宮賦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訓(xùn)儉示康

      《指南錄》后序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鴻門宴

      練習(xí):

      (1)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促織》)

      (2)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3)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螂螳、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促織》)

      (4)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黃州快哉亭記》)

      (5)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賦》)

      (10)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蘇幕遮》)

      (11)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12)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13)范增數(shù)目項(xiàng)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14)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訓(xùn)儉示康》)

      (15)舉劍欲擊之,勝請降。(《蘇武傳》)

      (16)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dòng)。(《蘇武傳》)

      (17)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伶官傳序》)

      (18)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

      答案:45.舉(1)全、皆(2)舉起、抬起(3)全、皆(4)抬起、舉起(5)抬起、舉起(6)舉出、提出(7)抬起、舉起(8)抬起、舉起、這里指縱(9)抬起、舉起(10)抬起、舉起、這里指挺出(11)攻克、占領(lǐng)(12)攻克、占領(lǐng)(13)舉起(14)全、盡(15)抬起、舉起(16)抬起、舉起(17)全、盡(18)抬起、舉起

      46.具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2

      jù 動(dòng)

      形 ①準(zhǔn)備

      ②具備、具有

      ③陳述、擬寫

      ④器具

      ⑤詳細(xì)、全部 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

      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秦晉崤之戰(zhàn)

      秦晉崤之戰(zhàn)

      陳情表

      過秦論

      鴻門宴

      練習(xí):

      (1)成妻具資詣問。(《促織》)

      (2)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3)良乃入,具告沛公。(《鴻門宴》)

      (4)于是項(xiàng)伯復(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bào)項(xiàng)王。(《鴻門宴》)

      (5);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蘇武傳》)

      (6)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shí)告東西二閫。(《〈指南錄〉后序》)

      (7)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46.具(1)準(zhǔn)備(2)詳細(xì)、全部(3)詳細(xì)、全部(4)詳細(xì)、全部(5)詳細(xì)、全部(6)詳細(xì)、全部(7)詳細(xì)、全部

      47.俱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0

      jù 副

      動(dòng) ①皆、都

      ②一起、一同

      ③在一起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蘇武傳

      練習(xí):

      (1)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促織》)

      (2)隱隱何甸甸,俱會(huì)大道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保ā而欓T宴》)

      (4)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游褒禪山記》)

      (5)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蘇武傳》)

      (6)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蘇武傳》)

      答案:47.俱(1)皆、都(2皆、都)(3)一起、一同;在一起(4)一起、一同(5)一起、一同(6)在一起

      48.聚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

      jù 動(dòng) ①聚集、積聚

      ②集聚、集合 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種樹郭橐駝傳

      師說

      練習(xí):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

      (2)常數(shù)月營聚,然后敢發(fā)書。(《訓(xùn)儉示康》)

      答案:48.聚(1)集合、集中(2)集聚、集合

      49.決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

      jué 動(dòng)

      副 ①同訣,訣別

      ②決斷、判定

      ③殺戮、自殺

      ④必定 廉頗送至境,與王決曰。

      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

      予分當(dāng)引決,然而隱忍以行。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 廉頗藺相如列傳

      蘇武傳

      《指南錄》后序

      廉頗藺相如列傳

      50.類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8

      lèi 動(dòng)

      副 ①類似、像

      ②種類

      ③大都、大抵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近歲風(fēng)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 項(xiàng)脊軒志

      蘭亭集序

      訓(xùn)儉示康

      練習(xí):

      (1)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wù)摺#ā斗N樹郭橐駝傳》)

      (2)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種樹郭橐駝傳》)

      (3)中繪殿閣,類蘭若。(《促織》)

      (4)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促織》)

      (5)果止于梨、栗、棗、柿之類。(《訓(xùn)儉示康》)

      答案:50.類(1)類似、像(2)類似、像(3)類似、像(4)類似、像((5)種類、類別

      51.臨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1

      lín 動(dòng) ①面對、對著

      ②靠近

      ③到

      ④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前赤壁賦

      促織

      《陳情表

      過秦論

      練習(xí):

      (1)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2)無人會(huì),登臨意。(《登建康賞心亭》)

      (3)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

      (4)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石鐘山記》)

      (5)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

      (6)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蘭亭集序》)

      答案:51.臨(1)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2)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3)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4)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5)面對、對著(6)面對、對著

      52.慮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

      lǜ 動(dòng) ①考慮、打算、思索

      ②擔(dān)憂、顧慮 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shí)之士也。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過秦論

      諫太宗十思疏

      練習(xí):

      (1)既然已,勿動(dòng)勿慮,去不復(fù)顧。(《種樹郭橐駝傳》)

      (2)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陳情表》)

      (3)嗚呼!大賢之深謀遠(yuǎn)慮,豈庸人所及哉。ā队(xùn)儉示康》)

      答案:52.慮(1)擔(dān)憂、顧慮(2)考慮、打算、思索(3)考慮、打算、思索

      53.論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5

      lùn

      lún

      lùn 動(dòng)

      名 ①議論、評說

      ②編纂

      ③文體的一種

      ④批決、定罪 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論語》七則

      《過秦論》

      單于使使曉武,會(huì)論虞常,欲因此時(shí)降武。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論語》七則

      過秦論

      蘇武傳

      練習(xí):

      (1)文論十則(《文論十則》)

      答案:53.論(1)議論、評說

      54.漫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

      màn 動(dòng) ①磨滅、模糊不清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游褒禪山記

      55.滅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8

      miè

      動(dòng)

      形 ①滅亡、消滅

      ②誅殺、殺死

      ③暗、看不見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shí)誅滅。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阿房宮賦

      蘇武傳

      夢游天姥吟留別

      練習(xí):

      (1)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2)滅滑而還。(《秦晉崤之戰(zhàn)》)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游褒禪山記》)

      (4)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伶官傳序》)

      (5)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伶官傳序》)

      答案:55.滅(1)滅亡、消滅(2)滅亡、消滅(3)暗、看不見(4)滅亡、消滅(5)滅亡、消滅

      56.明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7

      míng 形

      動(dòng) ①明亮、光明

      ②透明

      ③明白、清楚

      ④高明、明智

      ⑤英明

      ⑥明確、分明

      ⑦次、下一個(gè)

      ⑧堅(jiān)守

      ⑨照亮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明年復(fù)攻趙,殺二萬人。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也。

      方是時(shí),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諸子喻山水

      前赤壁賦

      病梅館記

      諫太宗十思疏

      諸子喻山水

      蘇武傳

      秦晉崤之戰(zhàn)

      廉頗藺相如列

      廉頗藺相如列傳

      游褒禪山記

      練習(xí):

      (1)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病梅館記》)

      (2)明星熒熒,開妝鏡也。(《阿房宮賦》)

      (3)振之以清風(fēng),照之以明月。(《黃州快哉亭記》)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墻。(《項(xiàng)脊軒志》)

      (5)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閣》)

      (6)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適得府郡書,明日來迎汝。(《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夢游天姥吟留別》)

      (9)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賦》)

      (10)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前赤壁賦》)

      (11)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前赤壁賦》)

      (12)惟江上之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前赤壁賦》)

      (13)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過秦論》)

      (14)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過秦論》)

      (15)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16)至莫夜月明,獨(dú)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17)臣之辛苦,非獨(dú)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18)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xué)》)

      (19)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xué)》)

      (20)明月幾時(shí)有?把酒問青天。(《水調(diào)歌頭》)

      (21)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蘇武傳》)

      (22)質(zhì)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shù)十騎,幾無所救死。(《〈指南錄〉后序》)

      (23)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琵琶行》)

      (24)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琵琶行》)

      (25)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琵琶行》)

      (26)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琵琶行》)

      (27)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秋聲賦》)

      (28)其容清明,天高日晶。(《秋聲賦》)

      答案:56.明(1)明白、清楚(2)明亮、光明(3)明亮、光明(4)明亮、光明(5)明白、清晰(6)明亮、光明(7)次、下一個(gè)(8)明亮、光明(9)明亮、光明(10)明亮、光明(11)明亮、光明(12)明亮、光明(13)高明、明智(14)人名(15)高明、明智(16)明亮、光明(17)明白、清晰(18)高明、明智(19)高明、明智(20)明亮、光明(21)次、下一個(gè)(22)明亮、光明(23)次、下一個(gè)(24)次、下一個(gè)(25)明亮、光明(26)明亮(27)明亮、光明(28)明亮、光明(29)清楚

      57.名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8

      míng 名

      動(dòng)

      ①名字、名稱

      ②名聲、名望

      ③名氣

      ④名義上

      ⑤名號、名分

      ⑥命名、起名

      ⑦說明白、說清楚

      ⑧有名的、著名的

      ⑨聞名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

      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

      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dú)不戴花。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隳名城,殺豪杰。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種樹郭橐駝傳

      諸子喻山水

      陳情表

      《指南錄》后序

      訓(xùn)儉示康

      黃州快哉亭記

      游褒禪山記

      過秦論

      書憤

      練習(xí):

      (1)甚善,名我固當(dāng)。(《種樹郭橐駝傳》)

      (2)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種樹郭橐駝傳》)

      (3)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名“蟹殼青”。(《促織》)

      (4)上大嘉悅,詔賜撫臣名馬衣緞。(《促織》)

      (5)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夢游天姥吟留別》)

      (8)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莊子秋水》)

      (9)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

      (10)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論語〉七則》)

      (1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游褒禪山記》)

      (12)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13)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訓(xùn)儉示康》)

      (14)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shù)。(《訓(xùn)儉示康》)

      (15)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指南錄〉后序》)

      (16)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指南錄〉后序》)

      (17)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左忠毅公逸事》)

      (18)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答案:57.名(1)命名、稱名(2)名字、名稱(3)命名、起名(4)有名的、著名的(5)命名、起名(6)命名、起名(7)有名的、著名的(8)名聲、名望(9)命名、稱名(10)名聲、名望(11)命名、起名(12)命名、起名(13)名聲、名望(14)名聲、名望(15)名字、名稱(16)命名、起名(17)名字、名稱(18)名聲、名望

      58.命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2

      mìng 動(dòng)

      名 ①命令

      ②任命

      ③駕

      ④命名、題名

      ⑤生命、性命

      ⑥天命、命運(yùn)

      ⑦旨意

      ⑧使命

      ⑨壽命 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fù)奚疑!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種樹郭橐駝傳

      陳情表

      歸去來兮辭

      琵琶行

      過秦論

      歸去來兮辭

      諫太宗十思疏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xí):

      (1)故天子一跬步,皆關(guān)民命,不可忽也。(《促織》)

      (2)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4)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陳情表》)

      (5)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陳情表》)

      (6)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秦晉崤之戰(zhàn)》)

      (7)遂發(fā)命,遽興姜戎。(《秦晉崤之戰(zhàn)》)

      (8)釋左驂,以公命贈(zèng)孟明。(《秦晉崤之戰(zhàn)》)

      (9)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鴻門宴》)

      (10)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新序〉二則》)

      (11)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ā短K武傳》)

      (12)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

      (13)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琵琶行》)

      答案:58.命(1)生命、性命(2)生命、性命(3)旨意(4)生命、性命(5)生命、性命(6)命令(7)命令(8)命令(9)生命、性命(10)命令(11)使命(12)天命、命運(yùn)(13)命令、讓

      59.謀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9

      móu 動(dòng)

      名 ①謀議、商量

      ②謀求、圖謀

      ③思慮、計(jì)謀 唉!豎子不足與謀。

      諸侯恐懼,會(huì)盟而謀弱秦。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鴻門宴

      過秦論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xí):

      (1)百計(jì)營謀不能脫。(《促織》)

      (2)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廉頗藺相如列傳》)

      (3)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廉頗藺相如列傳》)

      (4)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過秦論》)

      (5)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shí)之士也。(《過秦論》)

      (6)輕則寡謀,無禮則脫。(《秦晉崤之戰(zhàn)》)

      (7)入險(xiǎn)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秦晉崤之戰(zhàn)》)

      (8)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ā肚貢x崤之戰(zhàn)》)

      (9)嗚呼!大賢之深謀遠(yuǎn)慮,豈庸人所及哉。ā队(xùn)儉示康》)

      (10)會(huì)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蘇武傳》)

      (11)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蘇武傳》)

      (12)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蘇武傳》)

      (13)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dāng)死。(《蘇武傳》)

      (14)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蘇武傳》)

      (15)持五十金,涕泣謀于禁卒。(《左忠毅公逸事》)

      答案:59.謀(1)謀議、商量(2)謀議、商量(3)思慮、計(jì)謀(4)謀議、商量(5)思慮、計(jì)謀(6)思慮、計(jì)謀(7)謀議、商量(8)謀議、商量(9)思慮、計(jì)謀(10)謀求、圖謀(11)謀求、圖謀(12)謀求、圖謀(13)謀求、圖謀(14)謀求、圖謀(15)謀議、商量

      60.難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9

      nán

      nàn 動(dòng)

      名 ①不容易、困難

      ②災(zāi)難、禍殃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諸子喻山水

      登樓

      練習(xí):

      (1)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2)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ā豆旁姙榻怪偾淦拮鳌罚

      (3)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4)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莊子秋水》)

      (5)乍暖還寒時(shí)候,最難將息。(《聲聲慢》)

      (6)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諫太宗十思疏》)

      (7)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8)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ā稁熣f》)

      (9)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孟子〉二章》)

      (10)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11)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訓(xùn)儉示康》)

      (1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diào)歌頭》)

      (13)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伶官傳序》)

      (14)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

      (15)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難。(《琵琶行》)

      (16)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琵琶行》)

      答案:60.難(1)不容易、困難(2)不容易、困難(3)不容易、困難(4)不容易、困難(5)不容易、困難(6)不容易、困難(7)災(zāi)難、禍殃(8)不容易、困難(9)不容易、困難(10)不容易、困難(11)不容易、困難(12)不容易、困難(13)不容易、困難(14)災(zāi)難、禍殃(15)不容易、困難、艱難(16)不容易、困難

      61.平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1

      píng 形

      名 ①平坦

      ②平常

      ③公正

      ④稱號名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當(dāng)此之時(shí),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黃州快哉亭記

      訓(xùn)儉示康

      蘇武傳

      過秦論

      練習(xí):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種樹郭橐駝傳》)

      (2)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ā吨T子喻山水》)

      (3)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游褒禪山記》)

      (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yuǎn)。(《國殤》)

      (5)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生平不得志。(《琵琶行》)

      答案:61.平(1)平坦(2)平坦(3)平坦(4)平坦(5)平常

      62.戚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

      qì 形

      名 ①悲傷、憂傷

      ②親屬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聲聲慢

      歸去來兮辭

      練習(xí):

      (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答案:62.戚(1)親屬

      63.啟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4

      qǐ 動(dòng) ①陳述、告訴、稟告

      ②跪、危坐 伏維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

      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采薇

      練習(xí):

      (1)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王事靡盬,不遑啟處。(《采薇》)

      答案:63.啟(1)陳述、告訴、稟告(2)跪、危坐

      64.強(qiáng)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8

      qiáng

      qiǎng 形

      動(dòng) ①強(qiáng)大

      ②強(qiáng)硬

      ③強(qiáng)健

      ④剛強(qiáng)、強(qiáng)悍

      ⑤竭力、盡力

      ⑥勉強(qiáng)

      ⑦迫使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qiáng)奪。

      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qiáng)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qiáng)兮不可凌。

      乃強(qiáng)起扶杖,執(zhí)圖詣寺后,有古陵蔚起。

      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

      少年固強(qiáng)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蘇武傳

      國殤

      促織

      陳情表

      促織

      練習(xí):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諸子喻山水》)

      (2)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諸子喻山水》)

      (3)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4)秦強(qiáng)而趙弱,不可不許。(《廉頗藺相如列傳》)

      (5)秦貪,負(fù)其強(qiáng),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6)且秦強(qiáng)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7)今以秦之強(qiáng)而先割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8)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9)強(qiáng)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論》)

      (10)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xué)》)

      答案:64.強(qiáng)(1)強(qiáng)大(2)強(qiáng)大(3)強(qiáng)大(4)強(qiáng)大(5)強(qiáng)大(6)強(qiáng)大(7)強(qiáng)大(8)強(qiáng)大(9)強(qiáng)大(10)強(qiáng)健

      65.請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8

      qǐng 動(dòng) ①請求、要求

      ②請?jiān)试S我、請讓我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xí):

      (1)媒人去數(shù)日,尋遣丞請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3)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4)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5)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6)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8)臣知欺大王之罪當(dāng)誅,臣請就湯鑊。(《廉頗藺相如列傳》)

      (9)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10)于是相如前進(jìn)缻,因跪請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11)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ā读H藺相如列傳》)

      (12)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13)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14)臣等不肖,請辭去。(《廉頗藺相如列傳》)

      (15)強(qiáng)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論》)

      (16)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

      (17)文嬴請三帥,曰。(《秦晉崤之戰(zhàn)》)

      (18)夫人請之,吾舍之矣。(《秦晉崤之戰(zhàn)》)

      (19)請往謂項(xiàng)伯,言沛公不敢背項(xiàng)王也。(《鴻門宴》)

      (20)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21)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22)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鴻門宴》)

      (23)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指南錄〉后序》)

      (24)舉劍欲擊之,勝請降。(《蘇武傳》)

      (25)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蘇武傳》)

      (26)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fù)而前驅(qū)。(《伶官傳序》)

      答案:65.請(1)請求(2)請求(3)請求(4)請求(5)請?jiān)试S我、請讓我(6)請?jiān)试S我、請讓我(7)請求(8)請?jiān)试S我、請讓我(9)請?jiān)试S我、請讓我(10)請求(11)請?jiān)试S我、請讓我(12)請求(13)請求(14)請?jiān)试S我、請讓我(15)請求(16)請?jiān)试S我、請讓我(17)請求(18)請求(19)請?jiān)试S我、請讓我(20)請求(21)請?jiān)试S我、請讓我(22)請?jiān)试S我、請讓我(23)請求、要求(24)請?jiān)试S我、請讓我(25)請求、要求(26)請求、要求

      66.窮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13

      qióng 名

      動(dòng)

      形 ①窮盡、完結(jié)

      ②不得志、不顯貴

      ③用盡

      ④尋找到盡頭

      ⑤困窘、處境困難

      ⑥貧窮、貧困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君子亦有窮乎?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前赤壁賦

      《論語》七則

      促織

      莊子秋水

      《論語》七則

      《孟子》二章

      練習(xí):

      (1)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ā恫∶佛^記》)

      (2)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黃州快哉亭記》)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孟子〉二章》)

      (4)問其深,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

      (5)子孫習(xí)其家風(fēng),今多窮困。(《訓(xùn)儉示康》)

      (6)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指南錄〉后序》)

      答案:66.(1)用盡(2)用盡(3)貧窮、貧困(4)尋找到盡頭(5)貧窮、貧困(6)困窘、處境困難

      67.求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27

      qiú 動(dòng) ①找、尋找、尋求

      ②追求、探求

      ③需求、希望謀求

      ④乞求、請求

      ⑤要求 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

      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 促織

      歸去來兮辭

      諫太宗十思疏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xí):

      (1)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2)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病梅館記》)

      (3)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jià)。(《病梅館記》)

      (4)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登建康賞心亭》)

      (5)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8)計(jì)未定,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9)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10)秦貪,負(fù)其強(qiáng),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11)根不固而求木之長。(《諫太宗十思疏》)

      (1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諫太宗十思疏》)

      (13)而陋者用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shí)。(《石鐘山記》)

      (1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七則》)

      (15)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16)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訓(xùn)儉示康》)

      (17)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蘇武傳》)

      (18)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指南錄〉后序》)

      (19)但欲求死,不復(fù)顧利害。(《〈指南錄〉后序》)

      答案:67.求(1)追求(2)追求(3)追求(4)希望、謀求(5)乞求、請求(6)乞求、請求(7)找、尋找、尋求(8)找、尋找、尋求(9)乞求、請求(10)乞求、請求(11)要求、需求、希望謀求(12)要求、需求、希望謀求(13)追求、探求(14)希望謀求(15)找、尋找、尋求(16)要求、需求、希望謀求(17)找、尋找、尋求(18)找、尋找、尋求(19)找、尋找、尋求

      68.取 高中文言文出現(xiàn)次數(shù):37

      qǔ 動(dòng)

      語助 ①拿

      ②索取

      ③取得、獲得

      ④選取、采用

      ⑤吸取

      ⑥戰(zhàn)勝、奪取

      ⑦同“娶”、娶妻

      ⑧提取

      ⑨表示動(dòng)作的進(jìn)行 臣觀大王無?

      [中學(xué)文言實(shí)詞大全4(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1.高中常見文言文實(shí)詞

      2.上海高中文言文實(shí)詞

      3.高中語文文言文實(shí)詞120個(gè)

      4.高中文言文實(shí)詞和虛詞的區(qū)別

      5.高中文言文虛詞實(shí)詞區(qū)別

      6.正確使用實(shí)詞教案

      7.小學(xué)文言文大全

      8.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譯

      9.文言文大全及翻譯初中

      10.初中文言文精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