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平
近幾年,不少地方的中考比較青睞于以“話題”為內(nèi)容來考作文!霸掝}作文”由于要求寬松,寫作范圍寬泛,沒有審題障礙,看起來比較好寫。其實,正是由于“話題作文”只提供了一個說話的范圍,而中心的確定、題目的擬定、材料的選擇、表達方式的運用則由學(xué)生自由選擇、自由發(fā)揮,所以它遠比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更能考查出學(xué)生的寫作能力。要想寫好它,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審題
話題不等于文題。“話題作文”大多有一個提示語來提示考生的寫作范圍,這個寫作范圍的名稱限定就是人們稱之的“話題”,但“話題”并不是命題作文中的作文題目。如果把“話題”當作“文題”,那就可能會出現(xiàn)審題錯誤,很難寫出好的文章來。如2001年黃岡市中考作文題:
大自然的色彩是絢麗的,紅的花,綠的葉,藍色的天空和海洋……生活的色彩是豐富的。紅的熱血,綠的生命,藍色的夢幻與安寧……不同的人對色彩有不同的理解。請你以“色彩”為話題 寫一篇500-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這個“話題作文”,我們就不能簡單地把“色彩”作為作文題目,而只能在“色彩”這個大的范圍內(nèi)選取某一點或某一個方面來作為自己的寫作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這個內(nèi)容來擬定一個恰當?shù)念}目。換句話說,對于“話題作文”,我們要從“話題”這個大處著眼,再從其中某一小處落筆。其實,絕大多數(shù)“話題作文”在其寫作要求上往往會加上“題目自擬”四個字,它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簡單地把“話題”當作“文題”。
那么,怎樣來確立“文題”呢?實踐證明,面對開放式文題,學(xué)會轉(zhuǎn)換切入角度并靈活運用于構(gòu)思、寫作之中,能夠有效地保證我們的作文推陳出新,的確是寫出創(chuàng)新佳作的制勝“秘訣”。
1、換個“含義”切入進來
開放式文題講究題目通俗易懂,不在審題上設(shè)置障礙,但這并不表明可以不認真審題。恰恰相反,由于漢語語義的豐富性,特別是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普遍性,決定了我們必須仔細審題。這個時候,若能拋棄題目中關(guān)鍵詞語的“本義”,換從其“轉(zhuǎn)義”(包括引申義和比喻義)和廣義角度切入進來,文章就比較容易寫出新意來。陜西省寶雞市2001年中考作文題目為“考試”,若取本義“教室內(nèi)檢查知識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種方法”,大都會選很常見的材料,寫出來多為“大路貨”。若按其廣義解作“考查、考驗、考察”等,校內(nèi)外檢測人的思想水平或知識技能水平的事件均可寫進文中,則很容易創(chuàng)新出奇。在一篇滿分作文中,有位考生以“那天,當小偷把手伸向老人懷里的時候,我們--車上的每一個人就開始接受一次特殊的考試”開頭,然后著重描繪“我”和眾人眼見小偷行竊卻不敢挺身而出的言行。老漢下車后發(fā)現(xiàn)錢已被盜,突然痛哭“娃他媽病治不成了”,聲音悲凄,敲擊心扉。這篇佳作從“考試”的廣義角度切入進來,寫得細膩真切,新意迭出。備受好評。
2、換個“題目”切入進來
擬題者所給文題不得變動,開放式文題也是如此,但在構(gòu)思寫作過程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語的作法,則既可以縮小寫作范圍,激活寫作思路,又極利于選材構(gòu)思出新出奇。對獨詞式文題采用這種方法,尤為見效。以湖北省荊門市2001年中考文題“選擇”為例,與其一窩蜂地泛泛議論慎重選擇的重要性、必要性(實際上,閱卷老師對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也極為反感),倒不如在原題基礎(chǔ)上“擬出”新題:“面對困難時的選擇”“面對金錢時的選擇”“面對早戀的選擇”“考場上的選擇”“一次無奈的選擇”“一次幸運的選擇”“關(guān)于就業(yè)的選擇”“關(guān)于親情的選擇”等等。這樣一來,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和話題便會源源而來。
3、換個“側(cè)面”切入進來
以“最需要”為話題寫作,一般考生都會從“遇到困難時最需要幫助”“產(chǎn)生誤解時最需要溝通”“學(xué)習最需要掌握方法”“家庭最需要和睦”等方面選材,即大都從話題或文題中心詞的正面所指切入。在安徽省一篇滿分作文《我們需要的不是呵護》中,作者拋棄“最需要的是什么”的一般性思維,而是別出心裁地寫“最需要的不是什么”,逆向立意,角度新奇。作者從自身在父母的“呵護”下無奈生活的經(jīng)歷寫起,言及身邊同齡人的處境,最后發(fā)出強烈的呼吁而點題。真情實感加上新奇的切入角度,使該文別具匠心。該文作者的經(jīng)歷啟示我們:敢從話題和文題的中心詞的反面切入進來,迂回“作戰(zhàn)”,常常能迎來別開生面的局面。
4、換個“時空”切入進來
寫自己的親歷,抒自己的真情,其寫作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不要認為不能寫發(fā)生在想像時空里的事情。面對“以‘服務(wù)’為范圍寫作”的文題,武漢市絕大多數(shù)考生將思維固定在“今天”,生造出我們到福利院里為老人掃地抹門、為社區(qū)掃廁所、上街賣報紙、村長為村民服務(wù)而累死等寫過來寫過去的事。有位考生則不然,放眼于“未來”,以“‘我’為我服務(wù)”為題,寫出隨著克隆人的全面服務(wù)和替代,人類急劇退化、萎縮的悲劇。作者立足“未來”,以一個具有科幻色彩的故事觀照現(xiàn)實生活,新奇的想像使文章新意迭出,得到好評。
二、選材
寫作材料從哪兒來?對中學(xué)生來說,主要有三方面來源:課本、自身經(jīng)歷及對自身經(jīng)歷的體驗,還有閱讀和想像。只要認真地挖掘以上源泉,可選的材料是非常豐富的。一般地說,取舍材料的原則除要求與觀點保持一致外,還應(yīng)注意以下“六取”“六不取”:
1、取親歷,不取傳聞
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直接接觸的人,親自去過的地方,稍加回憶就歷歷在目,容易寫得具體生動。道聽途說的材料寫進文章,容易露出破綻。例如,有的同學(xué)為了使所記的事情意義“深刻”,所寫的人形象“高大”,就憑空編造任意拔高,結(jié)果情節(jié)上弄虛作假。還有的同學(xué)作文時喜歡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領(lǐng)域,寫陌生的人,記未經(jīng)歷過的事,由于對人對事所知甚少,寫作時只能生編硬造,寫出來的文章連自己都感到別扭、不可信,這種虛假的作品,是不會得到讀者好評的。
2、取新不取舊
例如有這樣一道作文題,要求以圓的想像物為對象,寫一篇想像作文?碱}中給了“月亮”的例子,很多考生跳不出這樣的框框,寫“太陽”,寫籃球、足球、臉盆、鏡子等,也有不少考生跳出了這個框框,寫露珠,寫炮口,寫拱橋,甚至有的寫媽媽墓碑前的花環(huán)。正是這些特殊的材料,使文章一下子吸引了閱卷老師而獲得高分。
3、取小不取大
應(yīng)試作文一般600字左右,要寫得具體生動,就要對所選材料充分展開描敘,如果材料大、過程長、頭緒多,在短短的篇幅中勢必難以充分展開。如《這是在前進》,有的寫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的大好形勢,有的寫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條戰(zhàn)線的偉大成就,甚至有的寫中國革命斗爭史或社會發(fā)展簡史,這些材料確實都能反映“這是在前進”的主題,但是由于大而無當,寫作時力不從心,效果反而不佳。有個同學(xué),以三張照片為線索,寫出了家庭生活的變化,以此反映“時代在前進”,題材雖小卻深刻有力。
4、取少不取多
著名作家魏巍寫《誰是最可愛的人》,重點用了三個材料:書堂站戰(zhàn)斗,馬玉祥從戰(zhàn)火中搶救朝鮮兒童,某戰(zhàn)士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同作者談話,分別表現(xiàn)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精神以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的內(nèi)心世界。而最初,作者在寫另一篇通訊時用了20多個事例,反而沒有給人留下什么印象。
5、取實不取空
材料應(yīng)具體實在,不能抽象籠統(tǒng)。只有具體實在,才能使讀者有景可觀,有情可感,從而產(chǎn)生共鳴。如《炊事員》一文,有人抓住炊事員早起晚睡、辛勤操勞、做的飯菜可口、服務(wù)熱心周到寫了不少,但都浮于表面,空洞無物。有人則寫炊事員黎明間忙著準備早餐的聲響,以“晨曲”為比擬,具體描摹了“晨曲”鳴奏時的氣氛,以及自己聽到“晨曲”時瞬間的感情波動,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以一系列實實在在的細節(jié),歌頌了食堂炊事員的辛勤勞動。
6、取深不取淺
記敘文的材料應(yīng)該具有典型性,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例如《誤會》,好多同學(xué)寫少了文具用品而發(fā)生爭吵,或因一句話朋友之間產(chǎn)生了隔閡等,這
[中考作文指導(dǎo)(教師中心稿)]相關(guān)文章:
8.教師德育演講稿
10.教師節(jié)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