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2-03 14:11:28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guān)科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guān)科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透鏡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xiàn)。

        2. 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客哥R、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份,各種顏色的透明紙若干。

        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 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 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三塊奇塊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幼兒操作嘗試。

        3. 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三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 得出結(jié)論:

       。1) 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

       。2) 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恥,教師解釋說,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各種顏色的射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二、 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凸透鏡、平面鏡的特征

        1. 師:三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磕姆N變大?哪種不變?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 幼兒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不同的原因。

        3. 引導幼兒討論。

       。1)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邊上厚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立即告訴幼兒:這種就叫?透鏡(

        幼兒學說)

       。2)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奪取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 剩下哪種看東西不變?(剩下的邊上和中間一休養(yǎng)厚的看東西不變)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叫平面鏡(幼兒學說)。

       。4) 得出結(jié)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 第三次嘗試:玩哈哈鏡,說說透鏡的用處

        1.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廳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哈哈鏡)大家試試看,哈哈鏡里的人和你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2. 幼兒玩哈哈鏡。

        3.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會不一樣?(圖為哈哈鏡表面是?凸不平的)

        4. 得出結(jié)論:哈哈鏡是工人叔叔們利用?透鏡、凸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面鏡、凸面鏡。

        5. 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 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jié)束)。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交流討論關(guān)于天氣的信息,用豐富的語言描述天氣。

        2.能夠收集各種關(guān)于天氣的資料,能夠設(shè)計富有個性的符號記錄天氣情況。

        3.能夠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中隱藏的規(guī)律。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

        2.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如溫度、風向、風力、降水量、云量等)。

        3.能夠在自己的生活周圍收集和天氣有關(guān)的資料。

        4.能夠了解氣象者的工作。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天氣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從而關(guān)注天氣的變化。

        2.愿意欣賞美麗的天氣,愿意像氣象工作者那樣觀察研究天氣。

        二.教學準備:

        1.各種關(guān)于天氣的圖片、光盤、錄象等。

        2.最近一周的天氣資料。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二)自主學習:

        1.討論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1)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你喜歡什么天氣?最不喜歡什么天氣?你能不能說說為什么?

        2.討論我們所喜歡的天氣。

       。1)學生思考;

        (2)師生共同交流,老師同時將學生說的各種天氣板書在黑板上。例如:炎熱、干旱、有風、寒冷、有霧、暖和、暴風雨、大風、晴天、下雪、涼爽、沙塵暴、臺風、冰雹、下雨等。

       。3)討論你喜歡的原因。

        (4)了解天氣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

        3.用自己的話描述今天的天氣,并用文字記錄下來。

        4.設(shè)計記錄天氣的符號。

       。1)教師示范例。

       。2)學生自己設(shè)計,并寫在書的格中。

        5.怎樣知道或了解天氣情況:

       。1)天氣預報

       。2)為什么要經(jīng)常關(guān)心天氣預報。

       。3)怎樣關(guān)心天氣預報。

       。ㄈ┳鳂I(yè):

        課后關(guān)心天氣預報。

      科學教案 篇3

        一、設(shè)計理念:

        學習此課前,學生已經(jīng)研究了本單元的《我們吃什么》,對食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有了清晰的認識,知道了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哪些營養(yǎng)成分,哪些給我們提供活動能量的食物,哪些使我們保持健康的食物。本課的探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chǔ)上的。

        1、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習科學應(yīng)該是學生主動參與體驗的過程,對于食物搭配,老師不能生硬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各種情景,巧妙設(shè)計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自搭配食物中體驗到膳食營養(yǎng)合理搭配的重要。

        2、科學學習以探究學習為主。本課教學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科學探究為中心”,按照“生活導入—引出問題—討論解決—得出結(jié)論—實踐模擬—交流討論”的原則,以學生的體驗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科學源自生活應(yīng)用于生活。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對于飲食,學生并不陌生,天天與食物打交道,故在教學設(shè)計上應(yīng)從生活入手,著眼生活問題,最后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4、課外延伸,鞏固科學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本課教學目標的基礎(chǔ)上,倡導個性化設(shè)計,對教材進行了一些合理化的調(diào)整與處理。將課中的學習活動延續(xù)到課外,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設(shè)計一頓晚餐,注意膳食的營養(yǎng)搭配,自己嘗試著買菜、做飯,完成一份非常有意義的課外作業(yè)。

        二、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jù)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jié)構(gòu)。

        2、從適當?shù)那榫持,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

        3、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jié)果,并進行交流。

        4、能設(shè)計一份科學合理的食譜。

        知識與技能:

        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

        認識食物金字塔,學習科學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依照金字塔結(jié)構(gòu)設(shè)計自己一天的食譜。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食物的圖片、“食物結(jié)構(gòu)金字塔”課件 、小組合作活動記錄表。

        2.、學生準備:紙餐盤、卡紙、直尺、彩筆等。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と 引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都很羨慕籃球明星姚明,你了解他的一日三餐嗎?

       。ㄕn件展示姚明的一日三餐)但在我們學校就有一些這樣的同學(課件出示“豆牙菜”和小胖墩型同學)

        2、提問:看了以上三個資料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是健康的?(看書P43)

        學生各抒己見。

        3、談話:過胖或者過瘦、過矮都不能稱為健康的人?磥砣绾慰茖W搭配食物、合理飲食,也存在很多學問,我們今天就具體了解怎樣搭配食物。(板書課題)

        (二)合理搭配 解決問題

        1、了解班級特殊學生的食譜

        (1)實物投影學生一天食譜

       。2)學生討論:你認為這幾份食物的搭配合理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2、出示課件食物金字塔:“這是一個有趣的食物金字塔,你們能說說這食物金字塔有什么特點嗎?

        3、學生觀察后小組討論交流。

        a 小組交流:怎樣的飲食才算合理?飲食中要包括那些營養(yǎng)成分?(淀粉、維生素、蛋白質(zhì)、脂肪等)

        b 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經(jīng)常吃的食物按營養(yǎng)分類填在表格中。

        c 討論:這么多食物,你認為哪些應(yīng)多吃?哪些應(yīng)少吃?

        d、引導學生認識“食物金字塔”。(課件出示)分組討論:

        (1)金字塔分幾層?

       。2)每層有哪些食物?各是哪類食物?

        (3)一共有幾大類食物?

       。4)金字塔的結(jié)構(gòu)有什么特點?我們在搭配食物時應(yīng)注意什么?

        e、學生匯報,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日的食物應(yīng)包括這幾大類食物,各類食物要搭配著吃,而且下面的食物(如糧食類)要多吃,上面的食物(如油脂類)要少吃。

       。ㄈ┻\用原則 設(shè)計食譜

        1、同學們已經(jīng)是一個合格的小營養(yǎng)師了。下面請你們露一手,用食物卡片配出一日三餐,把結(jié)果填在表格上,然后小組進行匯報,看看哪個小組的食物搭配合理、好吃、省錢。

        我們的營養(yǎng)食譜

        早餐

        午餐

        晚餐

        我搭配的.食物

        牛奶250 g

        饅頭100 g

        蘿卜燒豬肉200 g

        米飯100 g

        蔬菜150 g

        水果150 g

        豬肉100 g

        蔬菜250 g

        面條100 g

        這樣搭配的理由

        2、匯報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自己的食物配餐,并說一說這樣搭配的理由。

        3、老師小結(jié):同學們很會思考,找出了好多問題。我們每天的飲食應(yīng)該有葷有素,各層食物都要吃,下層吃多點,越往上吃得越少,平時注意營養(yǎng)全面,做到不偏食、不挑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學生對照“食物金字塔”分組研究自己的飲食結(jié)構(gòu)

       。1)分析自己一天的食譜,看是否科學合理,并修改。

       。2)小隊互相看,挑選一份食譜,再修改。

        (2)每組匯報一個同學的食譜,及分析意見。

        5、實踐活動:小隊設(shè)計自己的營養(yǎng)食譜

       。1)教師提比賽要求:科學、合理、好吃、省錢。

       。2)分組先設(shè)計食譜,然后利用水彩筆將食譜謄寫在大卡紙上,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交流,小隊互評。

        (四)趣味活動 課外延伸

        1、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呢?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怎樣搭配食物,就是要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jié)構(gòu)。這里有營養(yǎng)學家的提醒(課件)

        2、課后合理設(shè)計一周的食譜。注意科學、合理、營養(yǎng)的多樣化。

        3、回家用自己設(shè)計的食物金字塔食譜,為家人準備一份晚餐,在爸媽的幫助下完成。

      科學教案 篇4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yīng)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的過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三、回憶中的大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第二課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guān)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的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的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的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zhì)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jié)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的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的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花要經(jīng)過花開花謝的過程,花凋謝后結(jié)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部分;果實是由花的一部分發(fā)育而成的;果實中有種子。

        過程與方法: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預測;用適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過分析觀察到的現(xiàn)象獲得結(jié)論;使用工具按照從外到里的順序解剖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現(xiàn)象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鳳仙花花開花落及結(jié)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鳳仙花花開花落及結(jié)果的過程。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師為每組準備一朵鳳仙花,一株鳳仙花,一個鳳仙花的果實,鑷子、一張白紙。(學生準備)用于交流觀察的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提出任務(wù)

        1、師:我們種下的鳳仙花開花了,結(jié)果了。

        2、師:鳳仙花開花和結(jié)果有什么聯(lián)系嗎?

        二、整理并交流我們的觀察記錄

        交流活動:

        1、師:組織學生交流過去幾周的觀察記錄,引領(lǐng)學生重點關(guān)注花和果實的生長現(xiàn)象。

        2、生:學生分小組交流。

        3、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整理觀察信息的活動:

        1、師:指導學生畫鳳仙花從花蕾到結(jié)果的生長過程。

        2、生:在書P14頁上“我看到的鳳仙花從花蕾到結(jié)果的生長變化過程”的'畫板里畫鳳仙花從花蕾到結(jié)果的生長過程。

        3、師:引導學生展示交流,激發(fā)學生進一步觀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變果實的過程

        1、師:為了觀察鳳仙花,我們采摘幾朵鳳仙花(按生長順序采摘)。

        2、師:指導學生觀察花,引領(lǐng)學生發(fā)現(xiàn),果實是由雌蕊發(fā)育而來的。

        3、師:指導學生解剖花。(解剖花時,要用鑷子細心地從外到內(nèi)撕下花的個部分。提醒學生注意:使用鑷子時動作要輕,防止將花的某一部分弄壞,解剖下來的花的各部分,要分類擺放,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稱。)

        4、生:學生解剖花。(花的構(gòu)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觀察鳳仙花的果實

        1、師: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呢?它在生長過程中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師:組織學生觀察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和未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引導學生比較觀察。

        3、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完全成熟的鳳仙花果實,果實里面有什么?(種子)

        4、生:學生觀察鳳仙花果實。觀察完了以后,學生匯報。

        5、師:教師總結(jié)。

        【作業(yè)布置】:

        繼續(xù)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過程,做好觀察記錄。

        【板書設(shè)計】:

        開花了,結(jié)果了

        花的構(gòu)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實是由雌蕊發(fā)育而來的。

        果實里面有種子。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各種各樣的鳥》

        介紹各種鳥的本領(lǐng)的圖書或錄象。

        活動目標

        學念兒歌《什么鳥》。

        了解不同的鳥。

        活動過程

        一、了解不同的`鳥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了解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鳥,重點介紹蜂鳥,鴕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么?(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鳥嗎?這只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么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只鳥,這只鳥的身體看上去怎么樣。浚ê艽螅,它的名字叫鴕鳥,那你們知道鴕鳥會不會飛?為什么?(因為他身體太大了,所以飛不起來。

        3、師:再來看看這只什么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么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lǐng)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么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二、討論

        師:誰來告訴我什么鳥最?什么鳥最大?什么鳥會唱歌?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什么鳥》。

        師:老師把剛才的話連起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什么鳥》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念念看。

        四、小結(jié)

        師:你還知道鳥都什么本領(lǐng)?

        師: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兒歌《什么鳥》

        什么鳥?

        什么鳥大?

        什么鳥兒會說話?

        蜂鳥小,

        鴕鳥大,

        鸚鵡會說話。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一、復習檢查

        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 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題:

       、匍_文迪許的“怪”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谒麨槭裁从羞@些“怪”的.表現(xiàn)?

        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第2---5自然段,

       、僮x后討論:衣著不考究,布置很特別珍愛圖書珍惜時間

        ②理解“考究、特別、珍愛、珍惜”等詞語。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理解“一般、過時”等詞。

       、壑笇Ю首x第2自然段理解“家當”一詞比較句子: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

        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

        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課文說說哪句話表達的意思準確些,為什么這里要用上“也”。

       、苤该首x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xù)。自由讀上面的句子,說說“也要”在這里強調(diào)了什么?

       、葜笇Ю首x第4自然段

       、拮杂删氉x第5自然段,說說哪些詞句最能突出開文迪許的“怪”。

       、侵该x第1、6自然段

        ①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什么?

        ②這兩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2. 細讀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題:為什么說這位“科學怪人”并不“怪”?

        ⑵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讀后討論,可聯(lián)系上下文舉例說明。

       、驱R讀課文。

       、刃〗Y(jié)段意三

        三、作業(yè)

        1. 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珍愛 打擾 慕名來訪 遺著迫不得已 諸如此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科學教案 篇8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在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中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 在操作中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連接網(wǎng)絡(luò)、一盒自動鉛筆的筆芯;學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幣一個(或一張卡)

        參考課件:xx

        教學過程:

        一、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過程

        1、用手比劃: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組比賽,估計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記錄估計值→反饋估計值→“怎樣驗證?”)

        3、分組測量,驗證估計結(jié)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測量值→全班交流)

        4、評議學生記錄方法,引出“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表示!<課題:毫米>

        二、認識“毫米”與“厘米”的關(guān)系

        1、“毫米”是個多大的長度單位,你能把它介紹給大家嗎?(學生介紹)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數(shù)給同桌瞧瞧→課件演示(可選0到刻度1,也可選其它相鄰的兩個刻度)板書刻度關(guān)系式。

        3、還可以這樣介紹: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手比劃出1毫米,與直尺上的.1毫米對照;再與同桌比比,看誰比劃得準。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或?qū)捇蚝穸却蠹s是1毫米?(預設(shè):1分硬幣、電話卡的厚度等)

        3、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張,捏緊后的厚度約為1毫米?(先估計,再驗證)

        4、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預設(shè):降雨量、自動鉛筆的筆芯等)

        5、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長度。

        四、小結(jié)

        1、你學到了什么?

        2、再次測量,準確讀出我們數(shù)學書的厚度,以及長度和寬度。(不同的記錄方法)

        3、課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寫法——mm

        在河南鄭州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小的書,長約25毫米,寬約19毫米,厚9毫米。(請用手比劃,可以借數(shù)學書的一角進行比較)

        五、練習鞏固:

        書P3:“做一做”。

        書P5:1、2。

        六、作業(yè):《課堂作業(yè)本》P1~2。

        板書設(shè)計:

        長 寬 厚

        估計值:

        測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業(yè):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記錄下來。

        調(diào)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區(qū)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學后記:

        [2]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測量、計量的過程中感受分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明確1分米=10厘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操作中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直尺一把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自己制定計劃,探究一種動物或植物的晝夜變化情況;能夠用二維記錄表連續(xù)記錄較長時間的觀察結(jié)果。

        2.對植物或動物在晝夜間的變化感興趣;愿意對植物或動物的行為進行長期觀察。

        3.能舉例說明晝夜變化對動植物行為有哪些影響。

        4.意識到青少年要保證足夠睡眠時間的重要性;關(guān)注人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晝夜節(jié)律的。

        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等。

        教學重點、難點:

        意識到青少年要保證足夠睡眠時間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用2課時,其中引入部分和活動1用一課時,活動2和拓展活動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活動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生物行為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有興趣研究生物晝夜行為變化規(guī)律。

        實施過程: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花鐘圖和多媒體課件,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指導學生認識鐘面內(nèi)的各種花在1到12時不同時間內(nèi)分別開放,鐘面外的花在12到24時之間開放。認識過程中可以提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利用花鐘來判斷時間。

        3.引導學生討論,觀察了花鐘以后有什么想法?進而引出晝夜變化對動植物影響的話題。

        一、完成沒有畫完的畫

        活動目標:

        1.能通過查閱資料,舉例說明晝夜變化對動植物有什么影響。

        2.會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3.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結(jié)果。

        實施過程:

        1.以四人為一組。用30分鐘時間完成。

        2.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示意圖,了解圖中的生物行為與晝夜變化的關(guān)系。如:一些小鳥、蝴蝶喜歡在白天活動;貓頭鷹、蛾子卻喜歡在夜間活動。以此為基礎(chǔ),讓學生列舉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來。繪畫時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斷自己發(fā)現(xiàn)的實例是屬于喜歡在白天活動的,還是喜歡在夜間活動的,分別畫在左欄和右欄中;二是要盡量形象地表現(xiàn)動物或植物的活動或休息狀態(tài)。

        3.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畫向同學展示,并用簡練的語言做必要的說明。

        二、對 晝夜行為變化的研究

        活動目標:

        1.能夠選擇一種動植物,探究其行為變化與晝夜的關(guān)系。

        2.能夠嘗試用兩種方法對同一種動植物的行為進行研究。

        3.在研究時能愿意與同學分工合作。

        4.意識到青少年要保證足夠睡眠時間的重要性。

        5.關(guān)注人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晝夜節(jié)律的。

        實施過程:

        1.這項活動在課上布置,小組內(nèi)分工明確后在下課后完成,完成后在課上交流總結(jié)。

        2.本活動重在調(diào)動學生的探究興趣,活動中只要學生略有發(fā)現(xiàn),就要給予表揚。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鼓勵學生嘗試查找資料,現(xiàn)場觀察或請教等方法進行。

        4.鼓勵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與教師和同學交流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新的發(fā)現(xiàn)等。

        5.科學在線相當于對學生探究活動成果的總結(jié)和提升。引導學生閱讀“科學在線”,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生命活動與晝夜的關(guān)系。同時,引導學生關(guān)注人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晝夜節(jié)律的,以及在利用過程中科學技術(shù)是如何發(fā)揮重要作用的。

        如果沒有晝夜變化,世界將會是什么樣的呢?

        活動目標:

        1.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

        2.能作出有一定根據(jù)的想像,沒有晝夜變化會對世界產(chǎn)生什么影響。

        實施過程:

        在組織活動時對學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觀點說出理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多做鼓勵性評價,也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質(zhì)疑。此拓展活動的目的還在于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晝夜變化會對生物帶來影響。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拓展知識

        貓的瞳孔變化

        貓的眼睛的瞳孔在一晝夜中隨光線強弱的周期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白天中午時刻,光照強烈,瞳孔縮小,呈上下豎直的一條線;夜晚光線充分放大呈圓形,其他時刻呈不同程度的橢圓形。

        生物節(jié)律

        生命現(xiàn)象中的節(jié)律變化,叫做生物節(jié)律。在生命過程中,從分子、細胞到機體、群體各個層次上都有明顯的時間周期現(xiàn)象,其周期從幾秒、幾天直至幾月、幾年。廣泛存在的節(jié)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適應(yīng)外界環(huán)境。

        林奈的花鐘

        林奈通過長期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各種植物每天開花都有一定時間,他選擇了一些植物,按它們開花的先后時間順序,種在自己的花園里,要想知道幾點鐘了,只要去看看什么花在開放就行了,真是有趣極了。人們把林奈的這個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造叫“花鐘”。花鐘的開放時間是這樣的。

        蛇床花:黎明3點左右開放;

        牽牛花:黎明4點左右開放;

        野薔薇:黎明5點左右開放;

        龍葵花:清晨6點左右開放;

        芍藥花:清晨7點左右開放;

        蓮花: 上午8點左右開放;

        半枝花:上午10點左右開放;

        馬齒莧花:中午12點左右開放;

        萬壽菊:下午3點左右開放;

        紫茉莉:下午5點左右開放;

        煙草花:下午6點左右開放;

        剪秋羅花:晚上7點左右開放;

        夜來香花:晚上8點左右開放;

        曇花: 晚上9點左右開放。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意思。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突破法:朗讀法討論法

        能力訓練點: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滲透點:懂得遇到難題,要動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敢于實踐。

        拓展:回家動手做做實驗。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實驗的形式導入(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兩個鐵球哪個先著地?)亞里士多德認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嗎?我們可以動手做做看。他雖然是個科學家也不一定對,面對問題,我們不要光動腦筋,還要動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科學家的問題》,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3.注意讀準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組詞。

        3.指導字形,師范寫,講要點。

        4.生書寫,師巡視。

        5.示范寫,講要點。

        6.生訂正,師巡視。

        四、作業(yè):熟讀課文,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出示生字詞語測讀。

        2.復習課文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

        1.哪一段寫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找出來讀一讀。這個問題怪在哪?

        2.面對科學家的怪問題,大家有什么反應(yīng)?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況。

        3.面對議論紛紛的同學們,瑪利亞有什么反應(yīng)?大家讀第3段后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她。

        4.誰來扮演瑪利亞和媽媽。面對媽媽的回答,瑪利亞說了什么?做了實驗她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瑪利亞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回答。指導朗讀。

        6.科學家對瑪利亞說了什么呢?瑪利亞明白了什么?

        三、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春天科學教案03-09

      有關(guān)科學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