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3-08 15:43:10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推薦】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推薦】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在探索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促進個性化學習。

        3、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設立了許多課外興趣小組,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小組的活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布藝興趣小組,看看那里的同學給我們提出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

        師:看大屏幕,從情境圖中你找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布藝興趣小組的同學要用9/10米的布給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褲子,可以做2條。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條褲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ń處煾鶕(jù)學生的`提問,有選擇的進行板書)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師: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樣列算式?

        生1:9/103=

        師: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師:誰還能再說一遍?

        生重復。

        師:9/103結果是多少呢?請在自己的練習本寫一寫、畫一畫,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師適時巡視指導,找出兩位同學上臺板演。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師:將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師:我們來看幾位同學的方法。

        (投影展示,畫線段圖的方法)

        師:我們先看第一位同學的方法,這是哪位同學的,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畫線段圖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師:我們再來看一位同學的,他用的是長方形布條,這是哪位同學的,介紹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師:不管是畫線段圖還是用長方形來表示,我們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回顧整理——總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鞏固比的有關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3.通過交流整理與復習的不同思路,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回顧與反思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比的有關知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三幅“奧運會”會徽旗幟圖:分別是長3厘米、寬5厘米;長3厘米、寬3.8厘米;長4厘米、寬3.7厘米。

        師:你認為哪幅圖最勻稱?

        學生交流。

        師:能不能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長與寬的關系?

        學生交流。

        出示課題:比的整理與復習。

        二、回顧知識,整理歸納

        1.回顧知識,合作梳理

        (1)師:請大家四人小組合作,把所學有關比的知識用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學生整理。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況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2)師談話:對于這一部分知識,你認為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我們學習比的基本性質(zh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學生交流:類推的方法。

        2.溝通聯(lián)系,主體內(nèi)化

        師:請小組討論,比、除法、分數(shù)之間有聯(lián)系和區(qū)別?請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況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師: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么區(qū)別?請大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

        全班交流。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判斷

       。1)比的'前項與后項可以是任意數(shù)。 ( )

        追問:既然比的后項不能是0,而足球賽中常出現(xiàn)的“2 :0”的意義是什么?它是一個比嗎?使學生明確足球賽中出現(xiàn)的“2 :0”不是數(shù)學意義上的比。

        (2)小強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強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 )

        (3)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一個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 ( )

       。4)比的前項增加5,要使比值不變,后項也要增加5。 ( )

        (5)8:4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是2。 ( )

        (6)鹽占鹽水的1/20,鹽與水的比是1:20。 ( )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答案,交流師讓學生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2.我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體育老師拿來14個籃球,怎樣分公平呢?

        學生解決,集體訂正答案。

        師生總結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特點、解題思路、檢驗方法。

        把人數(shù)改成男生有18人,女生有18人可以怎樣解答?你發(fā)現(xiàn)什么?

        3.實際運用

        張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資辦廠,由于他們齊心合力,經(jīng)營有道,一年下來,除去繳納稅款、發(fā)工資和其他費用,獲得利潤14萬元。該怎么分配這些利潤。

        現(xiàn)在同學們四人一組,也像他們一樣圍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這14萬元的利潤。教師巡回,作適當?shù)闹笇А?/p>

        四、全課總結,升華提高

        今天我們復習了比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比解決問題的事例還很多,說說看比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75頁和練習十六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生活的物品,認識扇形,掌握扇形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探索出扇形的大小與圓心角的大小有關。

        教學重點:

        在動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扇形的大小與圓心角的關系。

        教學準備:

        扇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有一根繩子長31.4m,小紅、小東和小林分別想用這根繩子在操場上圍出一塊地,怎樣圍面積最大?

        二、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1、出示第75頁主題圖,談話

       。1)主題圖上呈現(xiàn)的是什么?

        (2)這些物體的名稱都含有扇字,那什么是扇形呢?

        (3)根據(jù)畫面情境,你能說出一些扇形的`物體嗎?

        2、揭示課題:在我們?nèi)粘I钪校泻芏嗌刃蔚奈矬w,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扇形。

        3、板書課題:認識扇形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扇形的各部分名稱。

       。1)介紹扇形的含義:一條弧和經(jīng)過這條弧兩端的兩條半徑所圍成的圖形叫做扇形。

       。2)介紹扇形各部分的名稱

        弧:圓上A、B兩點之間的部分叫做弧。

        圓心角:像<AOB這樣,頂點在圓心的角叫做圓心角。

       。3)觀察:在同一個圓中出現(xiàn)不同圓心角的扇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結論: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

        2、認識特殊的扇形

        (1)以半圓為弧的扇形的圓心角是多少度?

        學生自主探索:半圓的圓心角是180 (2)以

        1/4圓為弧的扇形呢?

        1/4圓:圓心角是90

        四、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完成第76頁第1題。

        根據(jù)扇形的含義,找一找物體中的扇形。

        2、完成第76頁第2題。

        圓心角一定是兩條半徑組成的角。

        3、完成76頁第3題

        把畫圓和畫角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作圖能力。

        4、完成76頁第4題

        介紹扇環(huán)知識。扇環(huán)就是圓環(huán)的一部分,求圓環(huán)面積的方法遷移到這,求扇環(huán)的面積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折扣和納稅之后的第三個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的知識點,是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本章內(nèi)容中的一個難點。

        2、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讓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1、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折扣和納稅這兩個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第三個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的知識點。

        2、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時的障礙點應該在于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qū)、貧困地區(qū)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

        1、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2、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過程:

        一、課內(nèi)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匯報調(diào)查結果)

       。ㄉ鷧R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jù)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xiàn)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后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diào)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jù)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并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二、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chuàng)設情景

        2、體驗儲蓄。根據(jù)剛才的匯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復制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了解學生填寫情況后,最后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lián)系生活,設置儲蓄密碼。

       。4)保管好存折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后,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折,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折。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交流討論,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匯報情況)

        2、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張大爺他并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請大家看一下課本第99頁最下面的一句話:“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蹦奈煌瑢W能解釋一下?

        生:就是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給國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師:對,存款的利息必須要按5%的利率納稅,納稅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座的各位同學長大之后都要依法進行納稅。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爺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師總結利息的利息計算方法。

        3、鞏固新知:學生進行練習(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

       。1)學生個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學生個人匯報

        四、課后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后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交流討論。

        五、課后作業(yè)布置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6、9題。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具演示

       。ǎ保┙處熝菔荆瑢W生觀察,找出圓并感知圓,得出其是平面圖形。

        (2)比較與其它平面圖形的區(qū)別,知道圓是曲線圍成的圖形。

        2、師生對話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教師課件演示,并注意與球的區(qū)別,設置車輪是圓形的懸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稱介紹

       。1)師畫圓,生注意觀察

       。2)講解圓心的定義,并讓學生知道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徑、直徑,明確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

        (4)新授中的鞏固:在圓內(nèi)找半徑和直徑。(根據(jù)課堂變化出示課件鞏固圓的知識)

        2、畫任意圓和固定圓

        (1)生畫一個任意的圓。

        (2)繼續(xù)畫一個固定的圓,并剪下來。

        3、操作與發(fā)現(xiàn)

       。1)明確要求,分小組進行操作。

       。2)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圓內(nèi)半徑,直徑的特征及二者間的關系。

       。3)學生操作后交流,并將交流結果記錄在發(fā)現(xiàn)紙上。

       。4)學生反饋交流信息,師生共同評價。

       。ㄈ、新知鞏固

        1、基本練習,鞏固本節(jié)課圓的知識。

        2、發(fā)散性練習,提高學生對圓的認識。

       。ㄋ模、運用實際

        用本節(jié)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課始留下的車輪問題。

       。ㄎ澹、根據(jù)課堂實際靈活進行總結或延伸。

        四、課后反思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導入中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如自我習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賞,享受成功的愉悅,可激發(fā)學生探知的欲望。如讓學生剪、折、畫、量、議、找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探索的方法。如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學生,師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學生的腦、手、眼,讓學生大膽地想、放開去說、隨心地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這樣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置身于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中,真正達到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意境。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一)》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適用于中等學生

        3.教學內(nèi)容分析

        教材第2—4 頁

        4.教學目標

        1、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會用圓規(guī)畫圓。

        2、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的思想。

        5.教學難點分析 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教學課時 一課時

        7.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研究一個數(shù)學問題。我們以前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 師(檢查課前準備):看來大家平時非常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叵胱约寒媹A、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時間)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師引導:圓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次,把折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匯報。最后看看誰的收獲多。(留時1 分鐘)

        2、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fā)現(xiàn)可真不少,現(xiàn)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fā)現(xiàn)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征 師問: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你怎樣發(fā)現(xiàn)的?(大約 8 分鐘) 結合學生交流、匯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里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學習畫圓(5 分鐘)。 師問:你是如何畫圓的?(指名回答) 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并強調(diào)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揭示圓的大小位置的確定: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 出示: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 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基本練習(4 分鐘)

        〈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10 分鐘)

        〈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xiàn)象嗎? a: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么? b: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c: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 小結: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游戲(猜謎語):

        師:同學們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電腦配上畫面) 問題一: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圍有多大好嗎?(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 問題二: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是這個圓的半徑) 問題三: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 問題四: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 問題五: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么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 問題六: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么關系呢?(圓的半徑?jīng)Q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質(zhì)疑 (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不管怎么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xiàn)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句號是圓形的)

        3、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你眼中的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 圓心(o) 圓中心一點 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r)線段 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 確定圓的大小 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直徑(d)線段 通過圓心 兩端都在圓上 長度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 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d=2rr=d/2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2、使學生鞏固五年級的相關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 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說明:

        1、上課的各項要求說明等。

        2、練習的各項要求說明等。

        3、其他說明。

        二、 復習舊知:

       。ㄒ唬 填空:

        1、分數(shù)單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數(shù)是( ),最小假分數(shù)是( ),最小的帶分數(shù)是( )。

        2、1米的3/7是( )米,3米的1/7是( )米。

        3、一座掛鐘的分針長10厘米,時針長7厘米,一晝夜,分針尖端走了( )厘米,時針掃過了( )平方厘米。

       。ǘ 解決問題:

        1、一個正方形的周長與圓的周長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是3.14米,圓的半徑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給12只猴子,正好還剩1個;如果平均分給8只猴子,正好也剩1個。這些桃至少有多少個?

        3、甲、乙兩車從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甲車在超過中點10千米的地方與乙車相遇,已知相遇時甲車行了140千米,乙車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鋼管長3米,重4千克,這樣的.鋼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這樣的鋼管長多少米?

        5、甲6分鐘做13個零件,乙8分鐘做17個零件,丙12分鐘做25個零件,比一比,他們誰做得最快?

        6、如果用兩根長62.8厘米的繩子分別圍成一個圓形和一個正方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將一個直徑是12厘米的圓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滿瓶油連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連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個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5.7米,在花壇周圍鋪一條寬0.5米的環(huán)形小路,這條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電線長178米,裝了8盞電燈,還剩下4米,平均每盞燈用電線多少米?(只列方程)

       。ㄈ 拓展練習:

        1、某汽車站有甲、乙、丙開往三地的汽車通過,甲車每隔15分鐘開過此站,乙車每隔10分鐘開過此站,丙車每隔12分鐘開過此站。現(xiàn)三輛汽車在同一時刻從此站開過后,再過多少時間又同時從此站開過?

        2、(1)工人們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長的一半還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還少1千米,還剩20千米沒有修完。公路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連續(xù)這樣抽了5次后,桶里還有油10千克,求這個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數(shù)還余4粒,5粒一數(shù)還余2粒,3粒一數(shù)正好,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兩人原來一共有46元。甲買一本故事書用去12元,乙買一本科技書用去18元,這時兩人剩下的錢正好相等。甲、乙兩人原來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電線桿,共25根,每相鄰兩根間的距離原來都是45米,現(xiàn)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幾根不需移動?

        6、一個最簡真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是兩個連續(xù)自然數(shù),如果分母加上4,這個分數(shù)約分后是2/3,原來這個分數(shù)是多少?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圖解教材】

        利用光盤幫助學生理解求圓環(huán)的面積是利用外圓的面積減去內(nèi)圓面積。

        【課時目標】

        1、學會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理解并學會環(huán)形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求圓環(huán)的面積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圓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怎樣計算?二者有何區(qū)別?

       。2)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3)知道圓的周長能夠求它的面積嗎?

        二、新課

        1、教學練習十六第3題

        小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 s=πr2

        r:125.6÷(2×3.14) 3.14×202

        =125.6÷6.28 =3.14×400

        =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

        答: 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1256平方厘米。

        3、教學環(huán)形面積。

       。1)例2 光盤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huán),內(nèi)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結:環(huán)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個圓形環(huán)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三、課堂小結;

        四、板書設計:

        【評價方案】

        一、達標測評

        ●學校有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選擇正確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環(huán)形鐵片,外圈直徑20分米,內(nèi)圓半徑7分米,環(huán)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

       。2)求圓的面積時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幾種情況?怎樣求出圓面積?

        已知半徑求面積 S=πr2

        已知直徑求面積 S=π()2

        已知周長求面積 S=π()2

       。3)環(huán)形面積: S=π(R2-r2)

        二、效度評價

        參評人數(shù)( )

        題號

        1

        2

        3

        答對人數(shù)

        正確率

        三、教學反思

        學生參與程度

        教學目標達成度

        經(jīng)驗積累

        問題分析

        改進措施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會進行分數(shù)的混合運算,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明確目標)

        1、運算定律。

        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運算定律)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2574 0.36101

       。▽W生口述自己是怎樣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簡算上面各題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探討問題)

        1、引入

        同學們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整數(shù)、小數(shù)的一些計算簡便,這些運算定律能不能應用到分數(shù)乘法中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ò鍟n題: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shù)乘法)

        2、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shù)。

       。1)學生發(fā)表對課題的見解。

        (2)驗證

        有些同學認為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shù)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教學例5.

       。1)出示: ,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解答。

        4、教學例6.

       。1)出示: ,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計算。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你們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小結

        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shù)有什么特點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拓展總結(應用拓展,盤點收獲)

        1、完成練習三的第6題。

        學生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完成課本第10頁的做一做題目。

        其中第2題引導學生討論解題思路,把87改成86+1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比較簡便。

        3、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體驗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相應課件;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要給學校的圓形花壇鋪草坪,每平方米8元,很顯然要求出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那么怎樣計算一個圓的面積呢?我們能不能和以前學過的圖形聯(lián)系起來呢?如果知道了圓的半徑或者直徑,可以計算出圖中圓的面積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圓的面積)前面我們學習了圓的有關概念。針尖所在的點叫做圓心;

        圓心與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周長公式c=πd或c=2πr同學們可知什么為圖形的面積,比如此長方形,長方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長方形的面積。那么圓呢?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板書)如何求圓的面積呢?同學們還記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怎么去求的,去推導的嗎?

        二、探究合作,推導圓面積公式

        1、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師: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計算公式又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嗎?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

        生: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切割成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拼成長方形師:哦,請看是這樣嗎?(教師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同學們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剛才我們是把一個圖形先切,然后拼,就轉化成別的圖形。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就把一個不懂的問題轉化成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師:對,這是我們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那圓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你們想知道嗎?(想)

        2、演示揭疑。

        師:(邊說明邊演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16份,沿著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么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課件演示)。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xù)分下去,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滲透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并借助電腦課件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3、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的三個問題,請你們四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這三個問題:

       、俎D化的過程中它們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面積)不變?

       、谵D化后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③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所以……”類似的關聯(lián)詞語。

        師:你們明白要求了嗎?(明白)好,開始吧。

        學生匯報結果,師隨機板書。

        同學們經(jīng)過觀察,討論,尋找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師: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那么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4)齊讀公式,強調(diào)r2=r×r(表示兩個r相乘)。

        從公式上看,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在計算過程中應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圓的半徑,讓學生根據(jù)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預設:

        教師應加強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并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3.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作業(yè)。

        1、教材P68頁“做一做”第1小題。

        2、判斷題讓學生先判斷,并講一講錯誤的原因。

        3、填空題復習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相互關系。

        4、教材P71頁練習十五第3、4小題。

        5、完成課件練習(知道圓的周長求面積)老師強調(diào)學生認真審題,并引導學生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一個條件(半徑),知道圓的周長就如何求出圓的面積,老師注意輔導中下學生。

        五、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圓的面積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rr=r2S=r2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學說明:

        乘法運算定律的歸納、總結和運用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能力的提高,它區(qū)別于一般計算的學習,需要學生有更強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與之相配合,所以學習的困難會更大,特別是合理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這部分內(nèi)容。本課是要完成的是乘法分配律的學習與研究,下面就教學安排作簡單說明。

        一、 觀察與思考:通過對例題和生活實例的觀察、研究和學習,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在生活中尋找和學習數(shù)學知識。

        二、 討論與歸納:這是比觀察與思考更高層次的要求。在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研究、補充、完善,歸納出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體驗合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體驗成功的喜悅,懂得合作,學會合作。

        三、 練習與提高:通過兩部分內(nèi)容的練習,進一步熟悉、理解、認識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四、 簡便運算:完成例2的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思考性比較強,特別是對乘法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學生的困難較大,所以在教學時要區(qū)別對待。基本內(nèi)容部分要求全體學生掌握,也就是這一教學段的前三部分內(nèi)容,這一教學段的最后一部分內(nèi)容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但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內(nèi)容:乘法分配律 P28-29 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達式。

        2、懂得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一個數(shù)與兩個數(shù)的和相乘改寫成兩個積的和。

        3、會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簡便。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得出及其運用。

        教學安排:

        一、 觀察與思考:

        1、 出示例1:(1)看下圖計算,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A、用實物演示引出兩種算法。

       。5+3)2=16(個) 52+32=16(個)

        B、觀察以上兩式得到:(5+3)2=52+32

        2、 出示生活實例:

        ①一件上衣30元,一條褲子20元。買4套這樣的服裝一共需要多少元錢?

        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然后通過計算觀察得出:

       。30+20)4=200(元) 304+204=200(元)

        即:(30+20)4=304+204

        ②2角硬幣和5角硬幣各6枚,一共有多少錢?

        請學生同桌說說兩種計算方法,然后匯報結果。

        (2+5)6=42(角) 26+56=42(角)

        即:(2+5)6=26+56

        3、 請學生仔細觀察上面討論得到的三組等式之間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前后兩式是相等的、先算和再算積與先算積再算和是一樣的)

        這就是今天我們重點要研究的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乘法分配率

        二、 討論與歸納:

        1、 出示問題,讀讀想想。

        A、 以上三組算式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 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先小組討論,再派代表匯報交流。

        得出乘法分配律的正確說法。

        看書,齊讀乘法分配律。

        2、 質(zhì)疑。

        為什么乘法分配律說: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而不是兩個數(shù)的和去乘以一個數(shù)。?

       。▋蓚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這個數(shù)可寫在兩數(shù)之和的前面,也可寫在兩數(shù)之和的后面,而兩個數(shù)的和乘以一個數(shù),這個數(shù)只能寫在兩數(shù)之和的后面。)

        3、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ˋ+B)C=AC+BC

        三、 練習:

        1、 根據(jù)乘法分配律填上適當?shù)臄?shù)或運算符號。

       。8+6)3=8○3○6○3

        (25+9)40= 40+ 40

       。56+ )3=56 +8

        2、 判斷:

        13(4+8)=134+8 ( )

        13(4+8)=138+48 ( )

        13(4+8)=134+138 ( )

        四、 簡便運算:

        1、 出示例2:(125+70)8

        請同桌兩人右邊的按運算順序算,左邊的用乘法分配律先去掉括號再算。

        算好后同桌觀察討論:怎樣算比較好?為什么?

        教師總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2、 選擇題:

        1624+8424的簡便算法是( )。

        A、(16+24)84 B、(16+84)24 C、(1684)24

        3、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先同桌討論,再獨立完成)。(有的不會做的學生可以不做)

       。25+9)8 29175+2529 48128-2848 7599+75

        4、在方框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使算式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你有幾種不同的填法。(不會做的學生可以不做)

        41□+5923 □□+6328

        五、 小結:

        1、 乘法分配律及字母表達式。

        2、 運用乘法分配律應注意什么?

       、龠\算符號 ②分配合理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課本P19頁和練習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lián)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shù)。

        教學難點:求倒數(shù)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二、引新: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么,倒數(sh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內(nèi)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三、自學新課:

        自學書本P19。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叫倒數(shù)?

        2)怎么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3)是不是任何數(shù)都有倒數(shù)?小數(shù)有嗎?帶分數(shù)有嗎?

        四、討論辨析:

        1、什么叫倒數(shù)?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么有關“倒數(shù)”的話。

        3、存在倒數(shù)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shù)。

        2)這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shù),1/80也是倒數(shù)?一個數(shù)能叫做倒數(shù)嗎?

        5、概括:倒數(shù)是對兩個數(shù)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shù)是倒數(shù)。

        6、總結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

        五、練習

        1、判斷下列各組數(shù)是否互為倒數(shù),為什么?

        和和和和

        2、同座同學相互舉出幾組倒數(shù)。你怎么知道同學說的對不對?

        1)5的倒數(shù)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數(shù)都有倒數(shù)嗎?1的倒數(shù)是幾?

        3)0有沒有倒數(shù)?為什么?

        4)怎樣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4、完成課本P19頁的“做一做” 。

        5、辨析:求3/5的倒數(shù),寫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數(shù)是多少?

        六、小結。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七、作業(yè):練習五3—8。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第一單元:分數(shù)乘法

        第一課時: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

        教學內(nèi)容:第1~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1-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夠應用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2)引導學生總結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ㄒ唬╀亯|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shù)、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3)計算:

        123333??????666101010

        計算333??時向?qū)W生提問:這道題的什么特點?計算時把什么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101010

        數(shù)都相同,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果做分子,分母不變。

        2.引出課題。

        分數(shù)加法是否也有簡便算法?今天我們學習分數(shù)乘法。(板書課題:分數(shù)乘整數(shù))

       。ǘ┨骄啃轮。

        1.教學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

        (1)分析演示:師:每人吃2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著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9

        222問:一個人吃了塊,三個人吃了幾個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塊。讓學生999

        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教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并標出?塊)2222?2?262訂正時教師板書:++===(塊),(教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999939

        2蛋糕的'圖片)3

       。2)觀察引導:

        這道題3個加數(shù)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shù)的分數(shù)相同。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shù)

        22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3。再啟發(fā)學生說出?3表99

        2示求3個相加的和。9

        2(3)比較?3和12×5兩種算式異同:9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

        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2不同點:?3是分數(shù)乘整數(shù),12×5是整數(shù)乘整數(shù)。9

       。4)概括總結: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

        2.教學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

        由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導入。22222問:?3表示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的和。板書:++。學生計算,99999

        教師板書:2?2?22?362??。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么寫?學生答后板書:9993(塊)教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2?32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3兩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互相討論)99

        觀察結果:2?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與整數(shù)3相乘,分母沒有變。99

       。3)概括總結:

        2請根據(jù)觀察結果總結?3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9

        22匯報結果:(多找?guī)酌麑W生匯報)使學生得出?3是用分數(shù)的分子2與整數(shù)3下乘的積99

        作分子,分母不變。

        2根據(jù)?3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約分進約得9

        2的數(shù)要與原數(shù)上下對齊。然后讓學生將?3按簡便方法計算。9

       。▎l(fā)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習總結、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反饋練習:

        (1)看圖寫算式: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乘法中被乘數(shù)、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3333???=()×()4444

        3個13是多少?5個是多少?1010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3)計算:

        25?4?81512

        先讓學生講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然后教師提示:乘的時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若乘得的結果是假分數(shù)的要化成帶分數(shù)。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四)作業(yè)。

        練習一5、6題。

        第二課時: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4-6頁,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二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法則。

       。2)學會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簡便計算。

       。3)通過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3?5?1?21087

       。保嬎阆铝懈黝}并說出計算方法。

       。玻厦娓黝}都是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說一說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二、新課。

        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人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板書課題: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1.理解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3(1)第一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5

        3指名列式,板書:?35

        333問:?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書:或求的3倍。555

        3(2)出示第二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怎樣表示半瓶?5

        指名回答:半瓶用131表示;式子為:?。252

        3133131說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書:求的。5255252

        32(3)出示第三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53

        323232指名回答,板書:?,問:?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書:求的。535353

       。玻龑W生小結。

       、伲赋鋈齻算式都是分數(shù)乘法,比較三個算式的不同點: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乘數(shù)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乘法的意義有沒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學生齊讀課本的結語。

        練習:

       。n本的做一做1、2題。

       。f一說下列算式的意義。533?8?754

       。常斫夥謹(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個問題)。

        問:你根據(jù)什么列出式子?

        11得出:根據(jù)“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列出式子:?。25

        問:如果我們用一個長方形表示1公頃,那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例3的圖(1)11問:公頃的是什么意思?251公頃怎樣表示?2

        出示例3圖(2)

        要求學生觀察圖(2),問:在圖中

        111?11?引導得出:??252?51011的對于1公頃來說,是1公頃的幾分之幾?25

        觀察這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出示例3的第二個問題。

        學生列式,教師再出示例3圖(3)11131問:已經(jīng)求公頃的是公頃,那么公頃的應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多少公頃?252?525

        131?33?板書:??公頃)252?510

       。ǎ玻┮龑W生小結分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觀察分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計算方法?

        教師歸納,再看書上結語。

        再說明,為了計算的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323?22?例:??535?35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本冊教學目標

        一板書設計:

        二教后反思: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jù)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 是多少?(列式: ×3 =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2-22

      數(shù)學上冊教案12-25

      數(shù)學上冊教案12-25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輔導教案01-06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的教案09-28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2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3-04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案04-07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4-07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