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教案1
《桃花心木》
一、學習目標
1、會讀本課秧、萎、賴、鍛、雅等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莫名其妙、從從容容、語重心長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讀書能說出句子中含著的深刻意思,培養(yǎng)學生在讀中感悟的能力。
3、使學生感悟到作者借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yīng)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學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能養(yǎng)成依賴的心理。
二、學習重點、
讓學生在閱讀中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種樹人的話。
三、學習難點: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悟出課文是借樹喻育人,并能從中悟出做人的哲理。
四、學習準備:
桃花心木圖片、有關(guān)林清玄的資料。
五、導(dǎo)學提綱: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檢查讀文情況,同學互相正音。
3.同學之間交流不理解的詞意。
4、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記憶本課的生字的。(喜歡做的同學可以在練習本上給下列字組詞,課件出示)
萎( )秧( )番( )鍛( )勃( )
委( )殃( )翻( )段( )脖( )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課件出示:張海迪的故事,學生閱讀后,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師導(dǎo)入新課:
人生的道路上不會永遠都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這是有的人悲觀消沉,被困難所擊倒;而有的人卻不甘沉淪,將腰桿挺得更直,從而戰(zhàn)勝困難,成為杰出的人才。孩子們,這樣的情況下,你會怎樣?又會怎樣去做呢?今天咱們就從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中來尋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yù)習,整體感知
1、我會讀:枯萎、鍛煉、空地、種樹、插秧、基業(yè)、幸而、一番、考驗、轉(zhuǎn)化、優(yōu)雅
2、我知道這些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番鍛雅勃
3、不理解的詞語有:
4、我知道課文的主要講。
5、你讀了課文有什么疑問?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哪些內(nèi)容?
2、交流
(1)以學生自愿報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相機檢查指導(dǎo)生字新詞的朗讀。
(2)交流問題,小結(jié):一種樹——桃花心木,一個平凡但卻古怪的種樹人,蘊含著耐人尋味的道理。下面,就讓我們捧起課本細細品味吧!
四、品讀課文,質(zhì)疑解疑
1、細讀,準備介紹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種樹人。
2、啟發(fā)交流: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桃花心木這種樹,也結(jié)識了一位舉止奇怪的種樹人,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來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
3、種樹人奇怪的舉動使大家心中滿是疑惑,如果老師就是這位種樹人,就在你面前,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呢?
4、作者和你們一樣,也有一籮筐的問題想問種樹人,看——
課件出示相關(guān)句子:“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yīng)該什么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么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這么容易枯萎吧?”
引導(dǎo)學生讀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問。
六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設(shè)想:九義第十一冊教材《窮人》一課,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小說。作品記敘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寧可吃苦受累,也要收養(yǎng)鄰居西蒙家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在沙皇統(tǒng)治下的勞動人民,雖然生活極其貧窮,卻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
文章按事情的先后順序敘述,先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上起著風暴的一個晚上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再寫桑娜探望生病的女鄰居西蒙,發(fā)現(xiàn)西蒙死了,主動把兩個孤兒抱回家;最后寫漁夫在海里九死一生,平安回到了家,得知西蒙的死訊,也同樣做出了收養(yǎng)兩個孤兒的決定。小說的內(nèi)容并不復(fù)雜,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也略顯平鋪直敘,但讀后卻很能打動人心,究其原因就在于作家深刻而獨到的環(huán)境描寫,細膩而生動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的人物語言、神態(tài)描寫。這些地方看似尋常,卻很值得推敲琢磨。指導(dǎo)學生認真閱讀感悟這幾處描寫,正是教師上好這篇課文,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的關(guān)鍵所在。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認讀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luò)。
3、細讀課文,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zhì)和沙俄時代窮人生活的窮困和悲慘。
過程與方法
1、介紹作者極其時代背景,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chǔ)。
2、初讀課文,樹立結(jié)構(gòu),疏通字詞。
3、抓住描寫環(huán)境、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桑娜和他丈夫善良、淳樸的美好品質(zhì)。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
拓展與延伸
續(xù)寫《窮人》,培養(yǎng)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難點
1、抓住重點語句感受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的美好品質(zhì)。
2、學習文章通過環(huán)境描寫、語言和心理描寫來展現(xiàn)人物品質(zhì)、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教學突破
通過品讀文中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人物語言的句子,揣摩、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并學習作者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寫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作者的相關(guān)信息,重點字句的課件
學生準備
預(yù)習課文,初步了解沙皇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況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整體感知
1、師: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們的物質(zhì)世界一樣“窮”。通過預(yù)習你們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教師補充介紹作者的生平。
2、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講述一個有關(guān)窮人的什么故事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窮人》這則故事中去。
。úシ耪n文影片。)
3、 師:看了這個故事誰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圍繞主要人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發(fā)言,教師做小結(jié)。
4、師:根據(jù)你們剛才對這件事情的了解,想一想:你認為故事里面這兩個主要人物是勤勞善良還是懶惰愚蠢?是做事魯莽沖動還是小心謹慎?是自私自利還是助人為樂?或者你還有什么認為?認為他們是什么樣的人?請你們認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一邊想,畫出最能體現(xiàn)他們是哪種人的語句。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給予引導(dǎo)。
二、交流語句(第一段),感受貧窮
1、師:課文的題目是“窮人”,但是整篇文章中,并 沒有出現(xiàn)窮字。他們的窮從哪里表現(xiàn)出來?請大家讀讀前兩段,畫一畫。
學生細讀課文,勾畫相關(guān)語句。
2、全班交流: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文中人過著窮苦的生活。
引導(dǎo)學生由相關(guān)語句發(fā)表看法,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指導(dǎo)下列語句:
。1)“漁夫的妻子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2)“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
。3)“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4)“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捕漁,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兒,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帆破了可以去買新的,可是他們沒有,而是縫補;天氣惡劣不適合出海,即便有可能葬身大海,漁夫卻還是出海打漁了;他們沒日沒夜的干活,卻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從來沒有鞋穿。這是多么貧窮的生活。)
3、師:他們?yōu)槭裁磿绱素毟F?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資料,大致了解沙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況。
4、師:桑娜家里是怎樣的?你覺得他們愛這個貧窮的家嗎?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的讀總結(jié)的這些語句。
5、學生自由朗讀前兩段。
三、分析第二段,體會桑娜崇高的品質(zhì)
1、師:在寒風呼嘯、海浪翻滾的夜晚,桑娜的丈夫出海打漁直到深夜還沒有回來。桑娜在家中心驚肉跳,不住的祈禱,最后她終于呆不住了,于是走出門去。她去做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第二段,勾畫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桑娜的哪些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語句,體會人物形象。教師重點指導(dǎo)下列語句: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yǎng)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扶養(yǎng)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fā)現(xiàn)西蒙已經(jīng)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 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安恢罏槭裁匆@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guān)心窮人的善良品質(zhì)。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俊麜嵛业!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后,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么,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么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yǎng)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xiàn)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后命運的關(guān)心。
補充:省略號的連續(xù)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xù),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2、師:表示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內(nèi)容時斷時續(xù)。桑那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對家庭現(xiàn)實,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她的思緒既不連貫,也沒有了條理。她想到了丈夫撫養(yǎng)自己5個孩子的艱辛,現(xiàn)在又多了2個孩子,這不是雪上加霜嗎?這是哪幾句?
生:(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我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
師:可能是有什么聲響使桑那以為丈夫回來了,然后又判斷出不是丈夫回來了的語句是?
生:(是他來啦?不,還沒來!…、、)
師:還有自己對自己的責怪的省略:明明知道丈夫養(yǎng)活5個孩子夠苦的了,為什么還要抱他們回來呢?今后的'日子怎么過?
生(……)
師:接著她猜測丈夫會打她,但是她一點也不后悔,心理反倒安定下來的省略是哪幾句?
生:(誰讓我這么做了?既然已經(jīng)抱回來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點皮肉不算什么,只要這2個孩子有了著落,我挨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愿了。)
師小結(jié):由矛盾到平靜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對表現(xiàn)桑那的品質(zhì)起著重要的作用,充分表現(xiàn)出了她對西蒙一家的關(guān)心和她善良的品質(zhì)
3、師:說到省略號課文中還有幾處,請勾下來體會體會。
生:1“古老的鐘嘶啞地敲響了10下,11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
這里的省略號表示略去古鐘敲打的次數(shù),表明丈夫在大風暴的天氣出海打魚,深夜未歸,為了著丈夫的安全,桑那內(nèi)心十分焦急。襯托出了她等待丈夫焦急的心情。
生:“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了……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表示對打魚時不幸遭遇的情景的省略。他剛從海上驚險回憶中回過神來,注意力就轉(zhuǎn)移到了旗子身上。
生:“桑那臉色發(fā)白,說:‘我嘛……縫縫補補……’”
省略號表示結(jié)巴,欲言又止,桑那聽了丈夫的問話,非常緊張,原想說出抱回孩子的事,但是又顧慮重重,所以說話吞吞吐吐,在緊急中用“縫縫補補”敷衍過去。
4、師:小結(jié):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標點符號也是不可忽視的。怎樣才能讀好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和她與漁夫的對話?
。ǔ鍪菊n件:描寫桑娜忐忑不安心情的部分,讀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語調(diào)。她“想”的部分中有四個帶問號的句子,要讀升調(diào),句末向上揚;有三個帶嘆號的短句,要讀降調(diào),句末向下降;有五個省略號,表示桑娜思緒的斷斷續(xù)續(xù),讀時中間應(yīng)稍有間歇。其次要注意重音,如“夠”、“受”、“揍”“活該”“也好”等都要讀得稍重,加以強調(diào)。)
5、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二段。
四、分析漁夫的言語和心理,感受其高尚的品質(zhì)
1、師: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桑娜毅然將兩個孩子抱回了家中,她是多么的善良啊。而她的丈夫捕漁回來面對妻子的舉動,會有怎樣的反應(yīng)呢?
學生朗讀第三段,勾畫出體現(xiàn)漁夫品質(zhì)的語句。教師重點指導(dǎo)下列語句:
。1):“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從這句話中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充分體現(xiàn)了漁夫的美好心靈。
(2)“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那把孩子抱回來,怕孩子醒來看到母親死去的慘象。漁夫完全為著孩子著想,至于自己生活負擔如何,完全沒有考慮,看漁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3)“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回到現(xiàn)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添了2個孩子,真是雪上加霜,日子真難熬啊。從“熬”字可以看出,漁夫過著苦日子,但是很堅強,想帶了7個孩子戰(zhàn)勝困難,度過難關(guān)。足以說明漁夫和桑那一樣有關(guān)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4)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
“你怎么啦?不愿意嗎?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文章的懸念終于消除,讀者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余地,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能力。
2、師:在抱回孩子的這這件事上,桑那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叫什么?(不謀而合)說明了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是的,撫養(yǎng)這2個孩子成人是不簡單的,這中間要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和桑那寧愿自己受苦受累,桑那和漁夫多么善良啊。
3、小組學生合作,分角色練習朗讀第三段,體會人物內(nèi)心。
五、小結(jié),拓展與延伸。
1、師: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窮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zhì)卻被表現(xiàn)得感人肺腑,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現(xiàn)在就讓我們也拿起手中的筆,在課文的插圖旁針對勤勞善良的漁夫和桑娜,也可以針對這幾個可憐的孩子,還可以針對帶著未了心愿而慘死的西蒙,更可以針對列夫、托爾斯泰寫上一句你最想說的話。
學生自由發(fā)言。
2、師:同學們的句句肺腑之言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可是,桑娜一家收養(yǎng)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他們的日子該怎樣過呢?相信大家對此都非常的擔憂。請同學們打開想象的翅膀,課下續(xù)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
六年級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魯賓孫漂流記》,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滲透閱讀整本書的方法。
2.結(jié)合作品故事情節(jié)來理解人物形象。
3.啟發(fā)引導(dǎo)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了解外國名著。
4.鞏固和豐富學生的積累,指導(dǎo)學生感悟、欣賞名著作品鮮活的神韻,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閱讀準備:
學生帶好《魯賓孫漂流記》。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主題
1.書籍是知識的源泉,我們除了學好課本外還要多讀課外書。誰能說說自己對名著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們要閱讀的是其中的一部名著,先請大家自讀課文《魯賓孫漂流記》。
(二)匯報了解,整體感知
1.書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魯賓孫漂流記》主要寫了哪些人物?
2、說說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或情節(jié)。
3.生交流,師適當引導(dǎo)個別學生介紹精彩故事的部分情節(jié),引起閱讀興趣。
(三)欣賞品味,交流體會
1.指導(dǎo)讀精彩片段,抓題眼產(chǎn)生疑問讀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節(jié)。
2.交流精彩描寫片段,體會原著的精彩。
3.激發(fā)學生讀原著的興趣。
4.指導(dǎo)朗讀,體會人物特點,體會情節(jié)描寫精彩的特點。
四、課后作業(yè)
1.課后繼續(xù)閱讀《魯賓孫漂流記》,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閱讀感受。
2.寫寫自己的'讀后感,評選優(yōu)秀作文。
附學生的一篇讀后感。
學會生存
——讀《魯賓孫漂流記》有感
六一班熊吟清指導(dǎo)老師李朝暉
一個人,在荒島上,從一無所有,到豐衣足食;一個人,被上帝單獨挑出來,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七年兩個月零十九天之多。這一切多似乎看似不可能,可卻有一個人辦到了,他——就是魯濱孫。
穿過汪洋,不要問舟船,要問毅力;勇攀高峰,不要問雙手,而要問意志;跑過峽谷,不要問雙腳,而要問決心!
魯濱孫之所以可以在荒島上存活那麼久,不就是靠他的毅力嗎?
達·芬奇說過:“頑強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礙。”這不正是指魯濱孫的那種剛毅、頑強的精神嗎?
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多一點頑強,我們就能打造一片天空;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多一些努力,我們也可以打造一片溫馨家園。
在“5·12”大地震中,只有樂觀向上、勇敢鎮(zhèn)定、剛毅堅強的人活了下來,他們憑著頑強的毅力、不去的信念、是自己和親人、朋友一起從鬼門關(guān)連拉帶拽的回來了。他們用他們的知識,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神話、傳奇和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困難,要是都放棄的話,怎能活下去?所以,我們要想魯濱孫那樣,面對困難去克服它,不慌張,沉著冷靜,勇敢鎮(zhèn)定,這樣才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生存下去。
六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nèi)容,體會桑娜、漁夫?qū)幙勺约菏芸嘁惨獛椭鷦e人的好品質(zhì)。
2、學習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導(dǎo)學生合理的想象。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動以及她和漁夫的對話。
2、體會桑娜、漁夫?qū)幵缸约撼钥嘁惨獛椭鷦e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dǎo)入:
。ㄒ唬
師:課前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誰敢舉手。
師:你為什么敢在不知道題目的情況下舉手?(學生回答)
師:好。看題。
師:板書5+2=
生:7
師:我要問的就是這個問題。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剛剛沒舉手):我沒想到會是這么簡單的題目。
師:出這樣一道題我想說明兩點:第一;一個人的一生中會有許許多多機會,有的人會抓住機會,而有的人會與機會擦肩而過。機會是給勇敢、智慧而且有準備的人的。老師希望大家都做勇敢的嘗試者。第二;5+2指的是——課文中的桑娜原來有五個孩子,后來又收養(yǎng)了兩個孤兒的意思。
師:這道題在數(shù)學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語文里的答案或許是多種多樣的。
。ǘ┗貞浾n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桑娜和漁夫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yǎng)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二、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ㄒ唬┥D仁震B(yǎng)了西門的兩個孩子后,心情是怎樣的?找個詞語來形容。
明確:忐忑不安的。(板書:忐忑不安)
。ǘ┱埻瑢W們自由朗讀9——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邊劃劃,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W生找出相關(guān)句子并回答)1:他會說什么呢?2:這是鬧著玩的嗎?3: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4: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5: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三)老師發(fā)現(xiàn)這里的順序有點亂,如果按照先后順序應(yīng)該是什么?(學生交流)
小黑板出示: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
2、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
3、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4、他會說什么呢?
(四)想一想:為什么課文不按這樣的順序來寫呢?
明確:因為桑娜心里很緊張,生怕丈夫會揍她。(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師:這時的桑娜頭緒萬千、思緒很亂。誰來讀這個詞,讀出忐忑不安的心情來。
。ㄎ澹┰僮x9——11自然段,讀著讀著你又從哪些詞語讀出了“忐忑不安”?
學生找相關(guān)句子并回答:1: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2:是他來了,不,沒有人。3: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師: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又讀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張、不安。
師:你能把9——11自然段讀出忐忑不安的感情來嗎?(自己讀一讀并思考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生讀)
師:找到了嗎?還能從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明確:有很多的省略號。
師:為什么?
明確:因為桑娜連想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
明確:還有她的幻想。門嘎吱一聲……
師:這么多的感嘆號、問號,你讀懂了什么?
明確:說明桑娜心中已堅定了要把孩子抱過來。
師生合作讀桑娜的心理活動一部分,老師讀旁白。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想讀得更好些嗎?抬頭看我,這是桑娜對自己說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讀得這么響呢?(男生女生合作,再讀一次)
師: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為什么會如此的忐忑不安,讓我們帶著這四個句子,來走進她的心理世界。
三、解讀桑娜心里想法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你是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和學生說說課文第二自然段,回憶他們家的生活狀況)
2、體會“受”的意思是?
明確:夠他忙的了。夠他苦的了。夠他干的了。夠他熬的了。
3、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明確:擔心他養(yǎng)不活我們了;生活更加艱難了;雖然窮困,他們毫不猶豫地收養(yǎng)了孤兒
;桑娜很關(guān)心他的丈夫。
4、既然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所以她會反問為什么要把他們抱過來呢?
小黑板出示: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
桑娜寧可( ),也要( )。
明確: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他們拯救了兩條孤兒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桑娜家里還能勉強度日,西蒙的兩個孩子將會凍死。
明確:桑娜和西蒙一樣都是母親,看到孩子要死掉,會心痛;那個活著的桑娜會心理不安。
5、這邊是愛,是對五個孩子和丈夫的愛,那邊也是愛,是對兩個孤兒的愛。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明確: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寧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養(yǎng)下來。寧可自己的日子過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養(yǎng)下來。
6、但最后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她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善良,樂于助人,有愛心,母愛、良心……
四、解度丈夫心理想法
1、孩子抱是抱過來了,可怎么對丈夫說呢?丈夫是怎么說的呢?找出相關(guān)句子讀一讀。
1) 這里有個字體現(xiàn)了生活的艱難,那個字?
明確:熬
2) 能給“熬”換個詞嗎?
明確:挺——堅持——挨——撐
3) 你從“熬”中讀懂了什么?
明確:漁夫堅強的性格,寧可自己苦點,也要抱過來。漁夫的善良和偉大。
4) 將來的生活更苦,他想到了嗎?做這個決定難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想到了。做這個決定難。漁夫皺起眉頭,他的臉色變得很嚴肅,憂慮。
他搔搔后腦勺。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5) 其實,漁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趕快動手把他寫下來吧。
。▽W生寫漁夫心理想法,教師巡視并提問)
明確:自己雖然有五個孩子,但這兩個孩子也是生命;孤兒一定要收養(yǎng),但桑娜和我會更苦了,我苦沒關(guān)系,但要苦了桑娜……;如果不把他們抱過來,我的良心會受到譴責的,這兩個孩子也是生命;不把他們抱過來,違背良心,如果抱過來,我們的生活會雪上加霜,咳,我們窮人的生活好苦啊,將來還是走一步不算一步吧。
6) 這就是漁夫的心理想法,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郁……(教師引讀,學生跟讀丈夫的話)
五、首尾呼應(yīng),點題提升
1、再來看開始時的算術(shù)題:5+2只等于7嗎?
明確:等于更艱苦的生活;等于美好的心靈;等于沙俄王國的殘暴制度;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誼;等于桑娜的樸實、善良;等于在困難中樂于助人的精神;等于同情心;是母愛的偉大;是愛護每一條小生命;是堅強。
2、這就是5+2答案,是我們用語文的方式得出的。
3、這篇課文的題目是,一起告訴我——《窮人》。但課文中卻沒有出現(xiàn)一個“窮”字,為什么?
明確:他們生活貧窮,但靈魂卻是高尚的。他們窮,卻樂于助人。他們?nèi)兆舆^得苦,生活中卻充滿愛。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人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可愛的,美麗的。他們的窮是表面的,但他們的內(nèi)在心靈卻是高貴的,高尚的。
4、窮人不窮,改個課題。
明確:富人。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報。
六、作業(yè)
漁夫和桑娜收養(yǎng)了鄰居的兩個孩子。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嘈糯丝掏瑢W買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續(xù)寫“桑娜拉開了帳子……”
七、板書
窮 人
窮 桑 娜:忐忑不安
人 淳樸、善良
不 美麗 心靈
窮 漁夫:受、熬
八、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學生能與我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在講授本課時,我主要抓住“忐忑不安”、“受”、“熬”,通過分析桑拿的心理活動以及她和漁夫的對話來讓學生理解主人公的美好品質(zhì)。缺點:在本次教學時沒有能面面俱到,學生的朗讀訓(xùn)練做的不太好
《孩子,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沒有了樹蔭, 也就無法松懈怠惰。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沒有了揮霍, 也就沒有機會墮落。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沒有了貪欲, 也就不會投機罪過。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不用為失去憂戚, 也就少了精神的折磨。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不用為爭奪利益, 把親友愛人的感情撕裂扯破。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剔除嬌縱,踏實做人, 我就已經(jīng)很快樂。
六年級語文教案5
一、導(dǎo)入新課,介紹作者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2課《跳水》。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結(jié)合預(yù)習能談?wù)勀銓@位作家的了解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檢查學生是否能通過預(yù)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課題質(zhì)疑,初步感知課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1)我們知道,讀一篇文章,從接觸題目開始,看到“跳水”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把同學們提過的問題匯集一下,就是誰跳水?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況下跳的水?經(jīng)過怎么樣?跳水的結(jié)果又如何?)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dǎo)學生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劃分段落、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解決問題。
3.交流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
4.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試著寫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直接導(dǎo)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跳水》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瀏覽課文,回顧內(nèi)容
請學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感受理解
(一)引導(dǎo)學生通過讀簡單了解跳水的起因。
(二)引導(dǎo)學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態(tài)、心理的變化,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感受孩子遇險的情景。
1.請學生默讀課文,結(jié)合表格邊讀邊用不同的符號把描寫“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態(tài)、心理的變化”的詞句畫一畫,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交流,教師相機引導(dǎo)。
師:孩子是怎樣一步一步陷入絕境的呢?
重點體會兩句話: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會失足,拿到了帽.....
子也難以轉(zhuǎn)身走回來。(重點指導(dǎo)朗讀)體會完后問學生還能用哪些詞形容孩.
子處境的危險或情況的緊急?(千鈞一發(fā)、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萬火急、萬分危急……)目的是進行詞語積累。
體會后問:難道這頂帽子就真的這么貴重,值得孩子不顧危險地去追猴子?
師小結(jié):孩子準是被調(diào)皮的猴子氣昏了頭,一心只想著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余的可什么也沒想了,就這樣,孩子沖動的、不計后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
(三)引導(dǎo)學生從船長的辦法,體會人物品質(zhì)。
1.用一句話概括船長的辦法。
2.想一想,這是不是救孩子的辦法,為什么?
3.通過這一段的描寫,說說船長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方面體會出來的?(小組討論)沉著鎮(zhèn)定、機智果斷
4.指導(dǎo)讀船長的兩句話。
5.自讀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結(jié)果怎樣。
(四)創(chuàng)設(shè)情景,拓展教材。
孩子終于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了。我們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寫下來。(可對孩子說、對船長說、對水手們說)
四、總結(jié)全文,感情朗讀
課后反思:
教師:能指導(dǎo)學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能說出讀后受到的啟發(fā),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zhèn)定,機智果斷的品質(zhì)。不足:在概括主要內(nèi)容方面有部分學生抓不住重點。
六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運用樹狀結(jié)構(gòu)圖梳理文章脈絡(luò),初步領(lǐng)悟文章表達特色,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2、運用提要式的閱讀策略,通過品讀重點詞名、感情朗讀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黃山松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觀察細致、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對黃山松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運用提要式閱讀策略了解黃山松的三個特色,感受黃山松的形象、品格和精神,感悟作者對黃山松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用“提要式”閱讀方法提煉關(guān)鍵詞,體會黃山松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科書、學習卡片(一)(二)、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dǎo)入,揭示課題。(背景課件)
1、激情導(dǎo)入。(播放視頻)
2、黃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勝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黃山,去領(lǐng)略黃山奇松的風光。
3、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介紹作者豐子愷。
2、交流課前預(yù)習的有關(guān)黃山松的資料。
3、學生自讀課文,達到文通字順。
關(guān)注“罅、邛、髓、娉”等字的讀音,體會“石罅生、言疏煮石髓、臆測、娉娉婷婷”的意思。學生提出讀不準的字音及不理解的詞語,師生交流解答,掃清文章的障礙。
三、發(fā)現(xiàn)文章結(jié)構(gòu)特點,借助中心句,理清文路。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分別寫了黃山松的哪三個特色,發(fā)現(xiàn)文章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總——分)
2、在書中畫出寫黃山松的三個特色的句子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中心句)
3、給三個自然段分別加個小標題。
四、熟讀課文,梳理結(jié)構(gòu)。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交流展示。
第二課時
一、板塊解讀,回顧導(dǎo)入。
1、由板塊主題“名山奇景”切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黃山松》是名山奇景板塊中的一篇文章,黃山便是名山,而黃山松以奇聞名于世,與黃山的怪石、云海、溫泉被譽為黃山“四絕”,堪稱是奇景。加之這篇文章的作者豐子愷先生,是我國的作家,黃山松又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名家名篇,又選入名山奇景的板塊中,教材編得多么恰如其分!
2、用樹狀結(jié)構(gòu)圖,回顧梳理課文內(nèi)容。(板書,構(gòu)建結(jié)構(gòu)樹)
小結(jié):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文章的脈絡(luò)也清晰的顯現(xiàn)出來,以黃山松的三個特點為綱,這一系列內(nèi)容都蘊涵其中了,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獨具匠心。
二、指導(dǎo)運用提要式閱讀策略,學習黃山松的第一個特色。
1、巧妙引導(dǎo),明確任務(wù)。
這篇文章篇幅比較長,長文如何品讀,豐子愷先生又是怎樣把黃山松的三個特點形象而又傳神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呢?這是我們要重點研究的問題,看看在研讀的過程中能否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幫助我們高效、準確地把握出作者都寫了什么,又是怎樣寫的?首先,我們來關(guān)注第一個特色。
2、自主學習,提煉方法
(1)出示學習指南一:
學習指南一
1.默讀描寫黃山松第一個特色的相關(guān)段落。(建議2分鐘)
2.完成學習卡片(一)。(建議5分鐘)
3.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卡片。(建議5分鐘)
4.全班交流。(預(yù)計13分鐘)
(2)學生進行了自主性學習,教師巡視,進行個別化指導(dǎo)。
(3)小組交流學習卡片的內(nèi)容,教師參與小組討論,進行課堂觀察。
(4)全班交流,學生匯報。
重點引導(dǎo)學生抓。荷n翠、堅勁、窈窕、郁郁蒼蒼、娉娉婷婷等詞語,體會黃山松長勢蔥郁的特點;結(jié)合“不可思議”一詞,體會黃山松生命力的頑強。并指導(dǎo)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黃山松頑強的精神品格。(相機引入圖片、視頻資源,進一步感受黃山松的頑強的特點。)
指導(dǎo)學生提煉關(guān)鍵詞的基本策略:
、俳柚鷮W習卡片匯報;②追問提煉關(guān)鍵詞的想法;
、弁高^這個詞語體會到黃山松的特點;④比較研究提煉哪些詞最恰當;
、萁處熤г囊氲取
3、總結(jié)方法,體會提要式閱讀的方法及作用。
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描寫黃山松的特色的句子,然后提煉出最能突顯其特色的關(guān)鍵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的品味,體會文字背后展現(xiàn)的黃山松的精神品質(zhì),從而感悟到作者對黃山松的贊美與喜愛之情。這就是提要式的閱讀方法。提要式閱讀不僅讓我們清楚的了解作者寫了什么,而且文章的脈絡(luò)也會一目了然。
三、嘗試運用提要式的閱讀策略,自由選擇學習另外兩個特色之一。
1、出示學習指南二:
學習指南二
1.默讀你最感興趣的那個特色的相關(guān)段落。(建議2分鐘)
2.運用提要式閱讀方法,小組共同完成學習卡片(二)。(建議3分鐘)
3.全班圍繞卡片內(nèi)容進行交流。(建議5分鐘)
2、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學習最感興趣的一個特色。
3、完成學習卡片(二)。
4、全班做簡要地交流。
交流重點:在小組研讀的基礎(chǔ)上,能提煉出關(guān)鍵詞“左右平伸、挺秀堅韌、不肯面壁、一心傾向陽光”,并結(jié)合這些關(guān)鍵詞談對第二個特色的感悟:抓住關(guān)鍵關(guān)鍵詞“偎傍、鐵鑄一般、團結(jié)松、松”體會黃山松的第三個特色;并結(jié)合感悟與體會,總結(jié)提升出黃山松一心向陽和具有團結(jié)力的品格。(此環(huán)節(jié)重點考察學生是否會運用提要式方法進行閱讀,主要以學生匯報為主,教師做適當?shù)恼紦?
四、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1、總結(jié)全課,深化主題。
同學們,這就是豐子愷的筆下的黃山松,頑強得不可思議的黃山松,奇特得不可思議的黃山松,團結(jié)得不可思議的黃山松。松樹是堅韌的,人又何嘗不應(yīng)該如此呢?這不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嗎?或許我們會從豐子愷先生簡單的文字中,讀出許多獨到的人生感悟來。
2、布置課外作業(yè),拓展延伸。
推薦閱讀描寫黃山風光的
六年級語文教案7
一、教學要求
1.準備拼讀音節(jié);完成形近字組詞;近義詞選詞填空及一字多義的練習。
2.閱讀短文,理解內(nèi)容,給短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3.完成理順排列錯亂的句子的練習。
4.寫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將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
二、教學時間 五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字詞句部分
一、教學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各自拼讀,比較每組上下兩個音節(jié)里的韻母有什么不同,再指名讀,看能否正確讀出來。
二、教學第二題,形近字組詞
先讓學生比較每組字的異同點,再組詞。
參考答案:
暮(暮色) 鈔(鈔票) 板(木板) 淘(淘氣) 句(句子)
治(治療) 幕(幕布) 抄(抄寫) 版(出版) 陶(陶冶)
旬(上旬) 冶(冶煉) 愧(慚愧) 昂(高昂) 擔 (挑擔)
漸(逐漸) 沸(沸騰) 灑(灑落) 魂(靈魂) 仰(敬仰)
坦(平坦) 嶄(嶄新) 佛(佛像) 酒(米酒)
三、教學第三題,選詞填空
可先讓學生說說兩個詞在意思上的區(qū)別再填寫。
第一組,“因此”用于交待結(jié)果,“因為”用于說明原因。第1句應(yīng)填“因為”,第2句應(yīng)填“因此”。
第二組,這兩個詞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還有緊急的意思。第1句應(yīng)填“危險”,第2句應(yīng)填“危急”。
四、教學第四題
先讀句子,然后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加點詞的意思,最后說說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1題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經(jīng)常、總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歲大。
第2題中的“別”,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題中的“濃”,在上句中的意思與“淡”相反,指含某種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強烈”的意思。
第4題中的“豎”,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漢字自上而下的一種筆形。
第二課時
教學閱讀部分。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把題目讀一讀,說說有哪些要求?(①分段,歸納段意;②回答問題。)
二、讀通短文,指導(dǎo)分段
1.請同學們把短文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要求把課文讀通。
2.默讀短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討論歸納。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訇愐愫推渌麕讉青年來到重慶,登上朝天門碼頭的最高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②陳毅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勐(lián)系船票的人告訴大家去上海分別有日本人、英國人和中國人辦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國輪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贈送的洋貨。乘坐中國船則什么也沒有。
、艽蠹以谧膯栴}上爭論起來。
、萋犃岁愐愕脑挘蠹乙恢聸Q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3.將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并,劃分段落。
討論歸納。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陳毅到重慶后,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聽了陳毅句句在理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寧坐沒有贈物的中國船,也不坐能得洋貨的.外國船。
三、理解短文內(nèi)容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交待了些什么?(事情發(fā)生的時間是1919年6月,地點在重慶,主要人物是陳毅。)
2.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陳毅在碼頭上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說的?
結(jié)合學生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列強”過去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nèi)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拌F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殘暴行為。“蹂躪”指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3.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幾家輪船公司的船?外國公司的船是怎樣吸引乘客的?
4.輕聲讀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結(jié)合解釋下列詞語:
“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O多學生,要求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鎮(zhèn)壓。各地學生紛紛響應(yīng),運動迅速擴大到全國。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標志。
欺侮:就是欺負。
聲援:指公開發(fā)表言論支援。
氣節(jié):指堅持正義,在敵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質(zhì)。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陳毅為什么不同意坐外國船去上海?為什么大家覺得陳毅的話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舉愛國旗幟,全國人民積極響應(yīng),抵制洋貨,反對侵略,愛國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是坐中國公司的船,還是坐外國公司的船,體現(xiàn)出是否有愛國心,不是小事。)
教學作文部分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輕聲讀題,了解事情的大概,接著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及時間的推移試排,最后反復(fù)讀幾遍檢查有無不妥之處。
正確答案應(yīng)為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課時
教學作文部分第二題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jīng)歷過或見過許多感人的事,今天我們就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
2.請同學們把題目讀兩遍,看看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關(guān)鍵的詞語下加上著重號。
3.討論歸納題目要求。
選材要求:
、賰(nèi)容范圍“讓你感動的事”,應(yīng)主要是別人所做,“我”或是作為旁觀者,或是作為與所寫事情有關(guān)連的人,但不能寫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跀(shù)量范圍寫一件事。
寫的要求:
①先想后寫。
②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
二、指導(dǎo)選材
1.討論第二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課文所寫的這類事情是否符合選材要求。
討論歸納,這三篇課文所寫事情均符合選材要求。
2.我們同學曾經(jīng)歷或看到過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學生匯報。
三、指導(dǎo)寫清事情經(jīng)過
1.以《苦柚》為例談如何把事情經(jīng)過寫清楚。默讀《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樣將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的?作者是分幾步來寫的?(①看到姑娘;②詢問柚子;③買下柚子;④獎勵姑娘。)要將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就要想好把經(jīng)過分哪幾步來寫。
2.回憶讓自己感動的事,想想經(jīng)過部分可以分成幾步來寫。
學生匯報。
四、匯報事情的感人之處
說說這件事的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
五、指導(dǎo)學生理清作文順序
要求分開頭、中間、結(jié)尾三部分,中間部分要求分幾步寫清楚。
六、介紹范文
七、學生.寫作文,教師巡回指導(dǎo)
八、作后講評
。ㄆ渲兄笇(dǎo)、作文兩課時,講評一課時)
六年級語文教案8
一、教材解讀: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fā)現(xiàn),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fā)現(xiàn),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最后寫這個發(fā)現(xiàn)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fā)現(xiàn)胚胎發(fā)育規(guī)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jīng)歷了三個相互聯(lián)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fā)現(xiàn)。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fā)現(xiàn)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fā)現(xiàn)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
引導(dǎo)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雙臂、天賦、妨礙、豈止、癡迷、厘米、羞愧、幸虧、驅(qū)逐、迫害、隨心所欲、運轉(zhuǎn)自如、厘米、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lǐng)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1.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傥以诰艢q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有關(guān)胚胎發(fā)育的規(guī)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jié)果。
進化論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創(chuàng)立的關(guān)于物種起源和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學說。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xiàn)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我們不能不注意作者的有意強調(diào):“九歲”“完全”“獨立”等詞,這些詞語無不在顯示著“我”這個發(fā)現(xiàn)的不同凡響,和對這個發(fā)現(xiàn)抑制不住的自豪!所以在讀這句話時,要注意引導(dǎo)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
、诼犕赀@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聲不會給你招來禍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過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情不自禁笑出了聲音,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作者這種想法不是沒有來由的,因為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九歲的孩童,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在常人眼里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作者說“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而后面的句子,恐怕才是作者真正要說的意思,作者的語言不乏幽默,后面也有類似的句子(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fā)現(xiàn)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但我們明顯地感覺到童年這段故事讓他在自豪之余,也有著絲絲的憤懣。這種復(fù)雜的感情,要反復(fù)地朗讀課文才能體會到。
另外,這樣的開頭,巧妙地利用了讀者的閱讀期待,制造了懸念,足以激發(fā)起讀者的讀書欲望,這是作者寫故事的高明之處。
、劾蠋熣`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
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xiàn)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本來,我已經(jīng)為自己的發(fā)現(xiàn)而格外高興了,現(xiàn)在知道這發(fā)現(xiàn)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簡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yīng),絲毫沒有惡意。
那么,為什么老師會以為“我”不懷好意呢?從課文中看,這位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講的又是“人的發(fā)育和進化”,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婚姻和性,可能這位老師對這類問題非常敏感,所以講課時是“一本正經(jīng)板著面孔”。“一本正經(jīng)板著面孔”,顯然是要用這種表情控制學生不許胡思亂想,事實上也達到了這個目的,“教室里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删驮谶@時,“我”笑出了聲音,所以老師認為我“不懷好意”。
、芪颐靼琢拴ぉな澜缟现卮蟮陌l(fā)明與發(fā)現(xiàn),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qū)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一語雙關(guān)。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fā)現(xiàn)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的人列在一起,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這句話可以作為作者對童年發(fā)現(xiàn)一事的評說吧。當然,話里不乏憤慨的成分。
(2)對詞語的理解。
澄澈:水清見底。
隨心所欲:指隨著自己的心意,想怎樣就怎樣。
天賦:自然具備,生來就有。
進化:生物由簡單到復(fù)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fā)展演變。
絞盡腦汁:形容費盡心思。
眉目:事情的頭緒。
困窘:形容為難;感到難辦。本課指我面對老師的誤解和同學的嘲笑,不知道怎么辦好。
2.課前,可布置學生收集有關(guān)科學家發(fā)明、發(fā)現(xiàn)的故事讀一讀。
3.本課的重點是講作者童年的發(fā)現(xiàn)。教師引導(dǎo)的著眼點不要放在發(fā)現(xiàn)本身,而應(yīng)該放在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上。也就是說,應(yīng)該讓學生知道“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fā)現(xiàn)。要讓學生自主讀書,充分地讀書,了解作者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通過讀議,讓學生明白。作者童年時之所以會有這個發(fā)現(xiàn),跟他的敢于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是分不開的,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4.要鼓勵學生在讀書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反復(fù)讀書嘗試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跟大家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提出“做夢飛行真的是在長身體嗎?”“老師為什么誤解我?”“作者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等等問題。對于涉及到的生物學的知識,可告訴學生以后上中學時會學到,有興趣的同學可課外查閱資料解決;跟理解課文有關(guān)的問題,可引導(dǎo)學生深入讀書,展開討論來解決。
5.要重視有感情的朗讀,有感情的朗讀,有助于更深入地體會作者好學探究的精神和大膽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導(dǎo)對發(fā)現(xiàn)過程的朗讀。關(guān)于描述夢的一段,通過“只要……就……”“甚至”“那樣……那樣……”“似乎”等詞語,要讀出夢的神奇和夢中飛行的美妙;關(guān)于請教老師有關(guān)夢的問題部分,要讀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
6.對于選做題,可根據(jù)學生實際,讓學生說一說。重點說說發(fā)現(xiàn)的過程。
7.關(guān)于寫字的教學,應(yīng)引導(dǎo)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筆畫簡單的“汁、虧”兩字,不能寫得過于單薄;并且注意聯(lián)系已有知識,總結(jié)書寫規(guī)律,如“胚、臂”兩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月”的寫法也不同。結(jié)合這兩個字,引導(dǎo)學生回憶學過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握書寫規(guī)律。
8.讀悟結(jié)合,體會人物的特點
師: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很天真單純的孩子。
師:能具體說說你從課文的什么地方體會到的嗎?
生:他對做的夢很感興趣,夢中的情景記得那樣清楚。從夢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愛的,所以夢才是那樣的富有幻想色彩。
生:做這樣的夢,就以為自己有飛行的天賦,很為自己而自豪,也足以說明他的天真了。同時,他還把夢講給同學聽。
師:你怎么知道他把自己的夢講給同學聽呢?
生:因為課文中寫著,“可是,有一天我終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會在夢中飛騰!薄敖K于”和“弄明白”說明他一定跟伙伴們說過自己的夢了。
師:你說得還真有道理!有時候,不起眼的一個字,一個詞,就能給我們傳遞出一些信息,只有仔細品味語言的人才能感悟到,你的語感很好,我們就應(yīng)該這樣感悟語言!
生:我覺得他后來關(guān)于胎兒發(fā)育的想象,也是很天真的,只有孩子才會這樣想。
師:恐怕從這里我們不光能感受到他的天真,誰來讀一讀這一段,看看我們還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讀)
生:我覺得他還是個愛探究的孩子。你們看,他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樣來的,都想癡迷了,看到一條魚,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
生:我覺得他是個善于想象的孩子。他從地圖聯(lián)想到了人的變化過程,并且,都把每個階段分了時間,折合成正好是九個月。
師:那么還從哪兒看出他愛探究呢?
生:從問老師關(guān)于為什么會飛翔這件事中也能看出作者愛探究。
師:請大家練習讀一讀這個部分,看能不能把“我”的特點讀出來。(指名讀后,請同學評議)
生:我覺得讀出了“我”和小伙伴愛探究的特點,尤其是問老師的話,讀出了追問的語氣,使我們好像看到了“我”和小伙伴的好奇的表情。
生:我有個小小的建議,因為是追問,是不是問話讀得急迫一點,這樣就更能體現(xiàn)他們的特點了。
師:我也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分角色再讀一讀吧!
師:通過我們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難怪他有那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發(fā)現(xiàn)了!
9.理解句子的意思
師:你們能談?wù)劇拔颐靼琢拴ぉな澜缟现卮蟮陌l(fā)明與發(fā)現(xiàn),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qū)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我能舉個例子來說嗎?
師:可以。
生:就說哥白尼吧,在古代,人們由于眼界狹小,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陽、月亮和眾星都圍繞地球運行。16世紀,波蘭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根據(jù)30年的天文觀察和推算,認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在每時每刻地環(huán)繞太陽運轉(zhuǎn)。但那時歐洲的封建教會不支持這樣的觀點,誰提出這個觀點,就會遭到教會審判異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臨死前,才把自己關(guān)于“太陽中心說”的著作發(fā)表。
生:我也想到了這樣一個例子。意大利的科學家布魯諾,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發(fā)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他指出宇宙中有許許多多像太陽系一樣的星系,而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由于熱情傳播這一新天文學說,他被教會推到審判異端的宗教法庭,在監(jiān)禁7年后被活活燒死。
生:伽利略也有這樣的遭遇。17世紀,意大利的天文學家伽利略,非常贊同哥白尼的觀點,他尋找方法,給這種觀點以科學的證實。但是他還是遭到了教會的譴責。宗教法庭把他傳去,不斷地審訊他,折磨他,讓他跪下宣誓放棄自己的觀點。但是當伽利略站起來后,他不禁喃喃自語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轉(zhuǎn)動呀!”后來,伽利略被監(jiān)禁在家中,不許外出。
師:“太陽中心說”,一個多么重大而有意義的科學發(fā)現(xiàn),盡管它是正確的,但由于人們當時認識有限,眼界狹小,科學家們?yōu)榇烁冻隽嗽鯓拥拇鷥r啊!看來,作者的說法不無道理。那么,作者為什么這樣想?這跟他有什么關(guān)系?
生:這是因為他現(xiàn)在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他發(fā)現(xiàn)了胎兒發(fā)育的規(guī)律,卻被老師誤解,轟出了教室。這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迫害啊!
生:對,讓他丟了面子,還受到身體上的懲罰。
師:雖然這種“風險”遠沒有剛才我們說的幾位科學家那么嚴重,但這種“驅(qū)逐”,無論在身體上和心理上,對一個孩子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它會讓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也使這段讓“我”頗引以為自豪的、本來應(yīng)該留下美好回憶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許不愉快的記憶。這是讓人非常遺憾的事情。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他對老師這種做法很不滿。
生:他有點氣憤。
生:他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因為沒有人理解他,老師認為他是個壞孩子,同學們嘲笑他。
師:是啊,無論如何,這個結(jié)果還是讓人不愉快的。如果,這個老師不誤解他的笑聲,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對他的發(fā)現(xiàn)給予大力的贊揚,那結(jié)果該多么美好啊!
五、相關(guān)鏈接:
草履蟲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體圓筒形,前端較圓,中后部較寬,后端較尖;從背上看,形狀像倒置的草鞋底。全身布滿大致同長同細的纖毛,縱行排列,用以行動。身體的一側(cè)有一條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溝,稱“口溝”。口溝底有口,口溝內(nèi)有較為長密的纖毛,可鼓起水渦而攝取水中的細菌和其他有機物作為食料。
進化論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創(chuàng)立的關(guān)于物種起源和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學說。
六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線索和四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
3.學習彼得從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課前準備:
借助“自讀引導(dǎo)”,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文。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
同學們,當別人贈送你有意義的禮物時,你會作永恒的紀念;當友人作別時,贈送的禮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種特殊的禮物,往往會引起人的傷心。今天我們來學習弗·達爾寫的一篇小說,題目是《離別的禮物》,看看這其中的禮物屬于哪一種。
二、檢查學生預(yù)習的情況:
(一)生字詞:(展示投影片,要求學生注音、釋義)
1、慳吝()
2、喋喋不休
3、尷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據(jù)小說的三要素,要求學生回答下列問題(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題)
1、小說中寫了幾個人?(彼得、爺爺、爸爸、那個女人)
2、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課文應(yīng)分為幾個部分?
(1)1-8節(jié):寫離別的前夜,彼得和爺爺在一起;
(2)9-21節(jié):寫彼得的爸爸和那個女人回來,彼得巧妙地教訓(xùn)了那個女人。
3、構(gòu)成全文故事情節(jié)的線索是什么?(一條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指出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
彼得:敬老、懂事、聰明(5、15、16、18節(jié))
人物爺爺:寬厚、慈愛(2、4、8、17節(jié))
爸爸:孝順、軟弱(12、21節(jié))
那個女人:慳吝、刻薄(12、21節(jié))
2、描寫人物的方法:(要求舉例、說明)
語言、心理、神態(tài)、肖像、動作
3、歸納全文的主題:
本文圍繞彼得的為什么要送走爺爺?shù)膯栴},通過不同人物對一條毛毯的態(tài)度,展開了善良與邪惡的.沖突,提出了一個敬老的社會問題,對不敬老人的行為作了無情的譴責。
四、質(zhì)疑:
若學生在質(zhì)疑中沒有涉及下列問題,則老師補充提出:
1.第1節(jié)中寫月色很好,為什么彼得和爺爺無心欣賞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動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寫這篇小說的用意是什么?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樣的態(tài)度?
五、積累感悟:
重點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平時對長輩的態(tài)度,談?wù)勅绾巫鹁撮L輩?
六、課堂訓(xùn)練(附課堂練習)
七、總結(jié)(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
八、布置作業(yè):完成書后的作業(yè)題。
六年級語文教案10
《少年閏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少年閏土的特點,體會“我”與閏土之間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運用多種方式(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資料、抓住關(guān)鍵詞等)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抓住人物特點(外貌、動作、語言)描寫人物的方法。
5、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內(nèi)涵及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參賽課時)
一、展示圖片,引出閏土
1.出示魯迅照片,師生交流魯迅資料。引出感嘆詞“啊”。
2.展示“看瓜刺猹”圖,了解魯迅筆下的閏土。
二、整體感知,初識閏土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閏土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筆做上記號。
2.交流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并梳理出課文結(jié)構(gòu),其間注意生字的讀音和長、難句的指導(dǎo)。
3.歸納出對閏土的總體印象,回扣“啊”字。
三、順學而導(dǎo),了解閏土
1.找出文中帶有“啊”的句子,引導(dǎo)學生質(zhì)疑。
2.以閏土語言為突破口體會人物特點:
(1)指名輪讀閏土的話,讓學生明白閏土的話中包含著“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四件事。
(2)自讀閏土的話,邊讀邊想象畫面。問:你最感興趣的是閏土的哪些話?生讀師相機指導(dǎo)。重點指導(dǎo)“雪地捕鳥”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聯(lián)系實際、引入背景資料、對應(yīng)比照”等多種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讀。
3.用上“啊”說說對閏土的感受。
4.出示課文插圖體會兩人對話時的神情、動作,問:閏土和“我”的對話中,“我”的語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據(jù)“我”的想法想像出“我”當時說了什么嗎?寫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讀、指名讀。
四、多元解析,記住閏土
1.師小結(jié)引說,比照“我”與閏土的不同。
(1)你從這個“啊”中讀出了什么,如果用語言表示“我”的感嘆,你會怎么說?讓生帶著各自體會有感情讀句。
(2)借助多種方式(聯(lián)系上下文、圖片對比、聯(lián)系生活等)體會“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內(nèi)涵。
2.引導(dǎo)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誦。
五、拓展延伸,再識閏土
1.啟發(fā)學生想象說話:“我”和閏土分別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見了,見面時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2.讓生快速閱讀《故鄉(xiāng)》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后,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1.找出閏土和“我”的語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學生讀小說《故鄉(xiāng)》,自主探究原因。
六、小結(jié)全課,升華認識
師以“啊”作小結(jié)。(主要從魯迅、閏土、學生表現(xiàn)及展望未來等方面去說。)
第二課時(簡案)
一、簡要復(fù)習全文,聽寫部分新詞,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尋找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部分,深入探究其妙處,小練筆實踐:請學生或老師做模特,生口述后寫片段,師生共同評議。
三、結(jié)合《故鄉(xiāng)》進一步讓學生認識作品內(nèi)涵、了解魯迅。
四、簡介魯迅部分代表作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祥林嫂,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其作品,觀看其影視作品。
六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文章首尾呼應(yīng)的表達方法。
2、能結(jié)合重點詞句,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題
1、故事引入: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一個夏天的晚上,有一家人坐在院子的大樹下邊乘涼邊談話,忽然談到房子的風水問題,大兒子說:“哎呀,我們這個房子結(jié)構(gòu)太不好了,四面都是高墻,中間一棵樹,樹就是木,這加起來不就是困難的困嗎?難怪我找工作呀、做生意呀處處碰壁,不行,明天我要把這棵樹砍掉,不能讓咱們天天生活在困難之中!奔胰艘宦牐X得有理,就都同意了。第二天,他們就把這棵樹給砍掉了,個個都很高興,以為從此就可以擺脫困境,這家的老二看著院中砍掉的大樹,越看越別扭,想了一會兒,忽然大聲說道:“哎呀,不好,這下更糟了!
我想問問大家,怎么更遭了呢?(板書:囚)原來是困難的困,遇到困難還可以克服,可現(xiàn)在變成囚!扒簟笔且粋很有意思的會意字,就像一個人被關(guān)在四面密封的高墻之中,目之所及都是那狹窄的四角的天空。
2、如果為“囚”組一個詞,你會想到哪個詞?(囚車、囚犯、囚禁、囚籠、囚徒、囚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叫(囚蟻),齊讀課題。從題目中我們知道本文一定和什么有關(guān)?大家還想知道什么?(為什么囚蟻?怎樣囚蟻的?囚蟻的結(jié)果如何?)板書:原因 經(jīng)過結(jié)果
3、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文本,走進作家趙麗宏純真的童年時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大家打開書69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文中的這些詞你會讀嗎?
出示:飼養(yǎng) 寧可 驚惶不安 餅干屑 窸窸窣窣 威風凜凜
2、誰來說說“我”和妹妹為什么想養(yǎng)螞蟻?
出示:童年時認為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yǎng),而且可以從小養(yǎng)大。
3、兄妹倆幾次養(yǎng)螞蟻?每次養(yǎng)螞蟻的結(jié)果如何?
4、根據(jù)剛才的回答,完成這樣一個練習,
出示:“我”和妹妹想養(yǎng)螞蟻是因為( )第一次( ),結(jié)果( )。第二次( ),結(jié)果( )。
5、哪幾自然段是寫兄妹倆第一次囚蟻?第二次呢?
6、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理清了課文的條理,弄清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下面,我們先來學習兄妹倆的第一次囚蟻。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次囚蟻。
1、默讀2、3、4自然段,我們是怎樣養(yǎng)螞蟻的?邊讀邊勾畫,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出示:找一個有蓋子的玻璃藥瓶,然后將螞蟻捉到瓶子里,我們一共捉了15只螞蟻,再旋緊瓶蓋。
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哪個詞讓你強烈的感受到這是在“囚”蟻?(點紅旋緊瓶蓋)
“旋緊瓶蓋”,這個看似普通的小動作,對15只螞蟻意味著什么?
2、除了這個詞,還有一個詞也讓我們?yōu)槲浵伕械綋,誰找到了?(點紅藥瓶)
師述:這15只螞蟻被關(guān)在充滿藥味的瓶子里,它們時時刻刻聞著的都是這種刺鼻的藥味,走到哪里聞到的都是這令人窒息的藥味,它們多么想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可是卻出不去,時間長了這些小生命受得了嗎?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螞蟻受不了?(指名說)
出示:我和妹妹興致勃勃的觀察螞蟻們在瓶子里的動靜,只見它們不停地搖動著頭頂?shù)膬筛|須,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來回的走動,似乎在尋找什么。
哪些詞語觸動了你?
引導(dǎo)學生抓住“不停地”、“急急忙忙地”、“上下來回地”,體會螞蟻的難受和焦急。
相機引導(dǎo)1、你們知道螞蟻的觸須有什么作用嗎?它們可能在相互說些什么?
相機引導(dǎo)2、螞蟻在瓶子里急急忙忙地、上下來回地干什么?
4、指導(dǎo)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當時難受、焦急的心情。
師述: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藥味還是那么濃烈,它們現(xiàn)在不僅僅是難受了,而是十分痛苦。哪句話可以看出來?(指名說)
出示:我想它們大概是餓了,便旋開瓶蓋投進一些飯粒,可它們卻毫無興趣,依然驚惶不安的在瓶子里奔跑。它們肯定在用它們的語言大聲喊叫,可惜我聽不見……
5、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螞蟻的痛苦?
引導(dǎo)學生抓住“驚惶不安”“奔跑”“大聲喊叫”體會螞蟻害怕、恐懼的心情。
相機引導(dǎo)1、什么叫“驚惶不安”?它們?yōu)槭裁础绑@惶不安”?
相機引導(dǎo)2、螞蟻們此時為什么喊叫?在喊叫什么?
6、我們來看看這句話中的三個詞與上句話中的三個詞有什么聯(lián)系:剛開始螞蟻們急急忙忙地在尋找出口,發(fā)現(xiàn)找不到,所以現(xiàn)在變得( ),剛開始螞蟻在藥瓶中不舒服很難受,來回地走動,而現(xiàn)在是十分痛苦,所以在( ),剛開始它們用觸角傳遞信息,說著、交流著、詢問著,而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生命受到了威脅,所以在( )。
讀著這些詞,讀著這句話,你感受到螞蟻此時怎么樣的心里?
7、指導(dǎo)學生讀出螞蟻驚慌害怕的心情。
師述:可惜螞蟻的吶喊呼救,螞蟻的害怕恐懼,對于當時年僅五歲的我來說,聽不見也不明白,這是在養(yǎng)螞蟻嗎?這分明是在囚蟻。
(二)學習第二次囚蟻
請大家默讀課文5——7自然段,看看第二次兄妹倆又是怎么養(yǎng)螞蟻的?邊勾畫句子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1、學生默讀5——7自然段。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扎洞眼、剪稻草、放餅干屑、貼著耳朵聽
3、從兄妹倆為螞蟻做的這一件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名說)
4、這次,兄妹倆為螞蟻付出了真心與努力,算不算囚蟻呢?(指名說)
5、誰用一句話告訴我螞蟻后來的結(jié)果?出示句子:不到兩天時間,火柴盒里的螞蟻全都逃得無影無蹤。
這句話中的“全都”和“無影無蹤”給你怎樣的感受?
比較句子:不到兩天時間,火柴盒里的螞蟻逃走了。
6、學到這里,你的腦海中一定產(chǎn)生了一個問號,誰想問?它們?yōu)槭裁床幌矚g這種舒適的生活而要逃走呢?
7、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你會怎么選擇?對你來說,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8、我們來看看螞蟻們的真實想法。出示: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guān)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的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yōu)樗鼈冊O(shè)置的安樂窩里享福。請大家讀讀這句話。
六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知識,在反復(fù)誦讀中讀出詞長短錯落而又和諧的韻律美;
2.在反復(fù)誦讀中,讀出該詞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反復(fù)誦讀中讀出詞的韻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教學難點:
讀出該詞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在詩、詞比較中初步了解“詞”的知識。
二.朗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讀出詞長短錯落而又和諧的韻律美。
(散讀——個讀——齊讀。)
三.揣摩詞語,體會“借景抒情”的妙處。
(采取學生質(zhì)疑、同學解答、教師指點又不斷誦讀的方式。)
四.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揣摩誦讀出景語中的情語。
(示范讀——散讀——個讀——指點——男女分句讀)
五.小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詩。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賞析
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①,山是眉峰聚②。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③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作者簡介】
王觀(生卒年不詳),字通叟,北宋高郵(屬江蘇)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曾著《揚州賦》、《芍藥譜》。有《冠柳詞》。今有趙萬里輯本。曾在宋神宗朝當過翰林學生,因作詞得罪而被貶,所以自號“逐客”。王灼說他的詞“新麗處和輕狂處皆是驚人”(《碧雞漫志》),說明他是具有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的詞家。王觀的作品,風趣而近于俚俗,時有奇想。
【注釋】
、傺鄄M:形容眼神流動如橫流的水波。
、诿挤澹盒稳菝紡澣缟椒濉>郏褐鸽p眉蹙皺狀如雙峰相并。這兩句說水是橫流的眼波,山是蹙皺的眉峰。
、塾好}脈含情。兩句是說先問行人到哪里去?回答是要到山水明秀的地方去。
【評解】
這是一首浸潤著真摯感情的送別詞,表現(xiàn)了作者新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形象地刻畫離情別意的藝術(shù)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來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處來顯示浙東山水的清秀。下片寫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與春同在,表現(xiàn)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拍“水是”、“山是”兩句,含意豐富,啟人遐想。詞人把明澈的水流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極言浙東山水的美麗可愛。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詞人對鮑浩然心事的設(shè)想:波光漾動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脈脈傳情;青黛的山巒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滿懷愁怨,眉頭都蹙起來了。詞人通過這一設(shè)想來寫出了鮑浩然“之浙東”的心切。與此相應(yīng),上片結(jié)句“眉眼盈盈處”也可以有兩層理解:一是鮑浩然是去山水透麗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與“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會。
下片抒發(fā)詞人的情懷。“才始送春歸”,點明這里春剛逝去,說明詞人心中滿懷著傷春之愁;“又送君歸去”則再添了別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兩句是詞人對鮑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這個“春”既是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jié),也喻指他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這首詞構(gòu)思新巧,詞語明麗,很有表現(xiàn)力。且俏皮話說得新鮮不俗,頗受人們喜愛。比起那些敷衍應(yīng)酬之作,顯然有死活之別。
六年級語文教案13
說教材
我要說的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16課《匆匆》。《匆匆》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xùn)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要求在學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有:一是教育學生要珍惜時光,不要讓時光匆匆流去;二是要學會從閱讀的內(nèi)容展開聯(lián)想的讀書方法。文章多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大量的疊詞,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輕巧、婉轉(zhuǎn),適合朗讀背誦。根據(jù)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價值觀目標: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fù)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匆匆》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字優(yōu)美,含義深刻,適合朗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語言的美,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說教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dǎo)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xiàn)自我建構(gòu),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課我主要采用朗讀探究、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的方法:
1、圍繞課題質(zhì)疑。從課題入手,抓住“匆匆”兩個字,理解題意,看看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
2、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找出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有關(guān)片段和句子,如“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薄霸缟衔移饋淼臅r候,小屋里……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敝笇(dǎo)學生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領(lǐng)悟這些語句是如何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2、抓住開頭和結(jié)尾的設(shè)問句,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的內(nèi)容想開去。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都用了一個設(shè)問句:“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抓住這個設(shè)問句,引導(dǎo)學生思考:課文提了一個什么問題?作者回答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從中你感受到什么?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在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與同學交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想開去,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由自己聯(lián)系到他人……拓展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dǎo)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后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dǎo)入,鼓勵質(zhì)疑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時間的詩詞、名言,初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師自然導(dǎo)入:“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時間的文章——著名現(xiàn)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書課題后鼓勵學生質(zhì)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dǎo)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閱讀狀態(tài)。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qū)W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么?”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指導(dǎo)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里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么?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師生品味重點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掩著面嘆息……”
4、師生交流評價
在這里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nèi)容,同時又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導(dǎo)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xiàn)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于解決重難點,也體現(xiàn)了互動性。
5、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dǎo),還要進行寫的訓(xùn)練。在這里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四、感情朗讀,深化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特別強調(diào),把正確、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貫穿到各個學段。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dǎo),特別是指導(dǎo)朗讀的層次性。一開始,教師范讀,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再讓學生自主研讀,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后讓學生配樂讀。文章多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大量的疊詞,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輕巧、婉轉(zhuǎn),在美妙、抒情的樂曲中朗讀,就把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起來了。學生在讀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課后延伸,拓展閱讀。
抓住開頭和結(jié)尾的設(shè)問句,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的內(nèi)容想開去!澳懵斆鞯,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作者回答了沒有?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并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lián)想的讀書方法。
另外,為了把課內(nèi)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布置了課外閱讀作業(yè):1、讀一讀《跟時間賽跑》和《長歌行》。2、寫一句有關(guān)時間的句子做為自己的座佑銘。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這樣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板書設(shè)計上,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板書重點詞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
六年級語文教案14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學習本文寓情于物、立意獨特的手法。
2、學習本文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題的寫法。
3、學習楊柳所表現(xiàn)出的不求索取、甘于奉獻、不忘根本的可貴品質(zhì)。
二、教學重點:
用對比手法突出重點。
三、教學難點:
寓情于物、立意獨特。
四、教具:
四張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引題:
三則科學界對植物所做的實驗
分析:植物也有“喜、怒、哀、樂”。植物也有生命力,我們不能隨意踐踏它們,同時讓學生們知道文學家賦予植物象征意義是有科學根據(jù)的。(激發(fā)興趣)
2、指出下列花木的象征色彩:(課文延伸)
桃李——門生(俗話說“桃李滿天下”只門生眾多的意思)
竹——氣節(jié)(四季青翠,姿態(tài)瀟灑自若,有寧折不屈的氣節(jié))
荷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菊梅——傲骨(深秋時節(jié)傲霜怒放,不畏嚴寒,獨步早春)
柳——依戀(枝葉軟如絲,風起時柔條千縷,依依飄飄)
3、
、傩÷暷x課文 (熟悉課文)
思考:作者贊美楊柳的.什么精神?標段
、趹(yīng)弄懂的詞語:荊棘 宅邊 冠冕 執(zhí)著 芍藥 皈依 高踞
、鄯治1直3段,板書如下:(分析課文)
作者與楊柳有一段自然的緣分
認識楊柳 偶然
批評世人 虛偽
熱愛楊柳 偶然
批評世人 虛夸
作者:率真自然
、芊治4直7段,板書如下:
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贊美楊柳
外形:珠子 S線
內(nèi)質(zhì):不求索取 甘于奉獻
對比牡丹、葡萄
不忘根本
對比其它花木
楊柳:樸實謙遜
、輾w納寫作特點:對比鮮明 寓情于物(整合課文)
、逇w納中心思想
六年級語文教案15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確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去探究知識。這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知識的來源。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我叫“神舟號”》一課時,我就嘗試著從以下兩方面來促進學生個性化表達的自主性,效果還不錯。
一、激:激發(fā)閱讀興趣,使之樂于閱讀。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課一開始,我便以興奮的口氣說:“小朋友,去年的十月份,咱們中國有一件舉國歡慶的大喜事,是什么呀?”孩子們小手如林:“‘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又成功返回了!”“對,那你們想知道飛船在太空中遇到了誰,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嗎?”“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我叫‘神舟號’》。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讀讀課題!睂W生的朗讀個性飛揚,精彩紛呈。有的說:“飛船成功發(fā)射了,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啊,所以要用特別高興的語氣來讀!庇械恼f:“這可是好多國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我們中國卻做到了,我覺得特別自豪,所以要用自豪的語氣來讀!边有的說:“我覺得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我對中國很有信心,所以要用自信的語氣來讀!薄
誠然,如果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以積極飽滿的教學情緒、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新聞為引子,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角色”的話,那么,學生將會有更自主的個性化表達。
二、放:放手自主閱讀,使之思維發(fā)散。
陶行知先生這樣說過: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口,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在授課過程中,我嘗試著讓這些剛從幼兒園進來不久的小朋友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于是便出現(xiàn)了如下對話。師:“讀了課文,小朋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生甲:“太空是指哪里?”生乙:“嫦娥姐姐是誰?”生丙:“什么叫‘散步’?”生。骸翱茖W家為什么要派飛船弟弟去做試驗?”……可以說,在后來的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問題都被孩子們自己解決了。有的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解決了關(guān)于“嫦娥”的問題;有的講了關(guān)于宇宙太空的故事解決了“飛船”的問題;有的上來做了一個小表演解決了什么叫“散步”的問題……盡管孩子們的表達內(nèi)容和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他們的獨特感受,聽來令人動容。
確實,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個性化的所思所感,應(yīng)積極地、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用一雙熱情、冷靜、智慧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珍視每一棵富有個性的小苗苗,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自主表達、展現(xiàn)自我!
【六年級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a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6
六年級語文的教案08-25
語文六年級教案01-07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6-25
六年級語文《青花》教案11-26
六年級語文《匆匆》教案01-07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06-16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08-25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8-20
語文六年級教案范本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