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科學教案

      時間:2022-11-11 13:54:20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科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科學教案集合15篇

      關于科學教案1

        活動目

        1、認識數(shù)字9,感知數(shù)字與數(shù)量的關系。

        2、復習數(shù)字6—8,正確觀察比較數(shù)量的差異。

        重點、難點:

        感知9以內(nèi)數(shù)量,正確觀察比較數(shù)量的差異。

        活動準備

        幼兒活動材料、鉛筆、橡皮、小積木若干、保鮮袋若干(貼有數(shù)字)6—9數(shù)字卡片一套; 分別畫有四種不同點心的卡片四張,每張卡片上均有九個點心;點心筐四只。教師作業(yè)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 數(shù)點心。

        1、逐條出示畫有點心的卡片,請幼兒說出點心名稱并點數(shù)。

        2、這些點心都是九個,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呢?

        3、出示數(shù)字9,幼兒認讀。

        4、9可以表示9個點心,還可以表示什么?

        二、 包裝點心。

        1、 點心屋的營業(yè)員阿姨請小朋友幫忙把點心裝進袋子里。(要求:袋子上是數(shù)字幾,就裝幾個積木)。

        2、 幼兒將各種點心分別按袋子上的數(shù)字逐一裝進袋里,然后看看裝得是否正確。

        3、 老師隨意得抽三包,集體進行檢查。

        三、 點心裝筐。

        1、點心裝好了,要分開放到籃子里,瞧,這里有四個籃子,每個籃子上面都貼有數(shù)字,看一下數(shù)字娃娃是幾?你的袋子上是幾就裝到幾的籃子里。

        2、請個別幼兒示范,再集體將點心包放在相應的籃子里。

        3、老師請四位家長當營業(yè)員,每人拿一個籃子,檢查孩子是否放對。

        四、 幼兒操作活動。

        1、(出示教師作業(yè)紙)點心送好了,要請小朋友涂五角星了,我們一起看看吧!

        2、教師對操作題進行講解示范,幼兒進行集體操作(幼兒活動材料)。

        3、做玩了以后可以請你的爸爸媽媽幫你檢查一下。

      關于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活動找出人體上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

        2.能夠通過多種活動體驗.比較人體上各種關節(jié)的多種連接方式;

        3.體會到關節(jié)在人體各種運動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人體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lián)系并相互適應的;

        4.感受人體關節(jié)的神奇與巧妙,激發(fā)研究人體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關節(jié)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2.認識關節(jié)類型和運動方式

        教學準備:

        人體骨骼模型和有關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圖片出示機器人行走.工作,

        觀察:機器人行動起來與我們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

        2.學生交流介紹。

        3.提問: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跟我們身上的哪部分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呢?(揭示課題:關節(jié))

        4.談話:關于關節(jié),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認識關節(jié),體驗關節(jié)的作用

        1.講解:什么是關節(jié)?(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jié))

        2.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人體由許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jié)相連。

        3.介紹:關節(jié)可以分為固定關節(jié)和活動關節(jié)兩種。身體內(nèi)的某些關節(jié)以某種方式連結后,骨的活動性較小,或是不能運動。我們把這些骨的連接叫做固定關節(jié)。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jié)連結的,連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關節(jié)。人體內(nèi)的大多數(shù)關節(jié)都是活動關節(jié);顒雨P節(jié)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5.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6.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jié)不能夠自由活動了,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活動,體驗一下,關節(jié)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jié)——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jié)——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jié)——走路、下蹲。

        8.匯報實驗結果,交流試驗體驗。

        9.小結:如果沒有關節(jié),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三、體驗關節(jié)的多種連接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身上的關節(jié)所能夠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匯報。

        3.預測:里面的骨頭是怎么連接的?

        4.談話:你的預測正確嗎?請閱讀資料:六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jié)。

        5.學生交流討論。

        6.出示圖片

        指導學生觀察骨與骨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7.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1)轉(zhuǎn)動你的胳膊;

        (2)推開門;

       。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

       。4)大幅度甩手;

       。5)轉(zhuǎn)動你的頭;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到的關節(jié)的類型。

        8.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關節(jié)分別是這六種常見關節(jié)類型。

        9.將身體的某個關節(jié)固定起來做某件事情,體驗關節(jié)的作用。

        10.小結:不同的活動關節(jié)使人體能以多種方式運動。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關節(jié)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關節(jié)還有什么作用?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關節(jié)呢?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一下,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jié)彎曲兩種狀態(tài)下,做這個活動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

        關節(jié)

        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

        教后反思:

        在《關節(jié)》這一課的教學中“人體上有哪些關節(jié)”“關節(jié)的作用”“關節(jié)的保健”等問題,許多學生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樣便利用有效的提問,揭開關節(jié)秘密的欲望,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層層漣漪,蕩起了朵朵浪花,將學生的探究激情蕩漾開來,踴躍地投入到探究學習活動之中。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在經(jīng)歷中體驗科學,把各種不同的關節(jié)固定起來再去做各種事情,通過與平常動作的對比,讓學生體驗關節(jié)在人體運動中的作用,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關于科學教案3

        溫州新橋艷潔幼兒園::徐陽君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一次“做中學”的活動,在設計時,考慮到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常見的物品或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開始。因而設計了本次“紙片變變變”的活動。在活動中,面向兒童,給予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帶有一定的探究性,讓孩子帶有特定任務進行學習,而不是盲目操作。當然,進行這樣的活動,是為了讓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不是以特定知識的掌握為目標。

        活動準備:

        剪刀、紙片、膠水、用紙做成的城堡

        活動目標:

        1、在折折、剪剪、貼貼中,引導幼兒理解紙片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

        2、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出示傷心手工紙娃娃)這個是誰呀?你們認識嗎?其實他是一個手工紙娃娃,來,我們來看看這個手工娃娃怎么了?

        討論:小紙片請你們幫它一個忙,什么忙呀?那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教師小結:我們寶寶本領真大,想出了許多辦法,那讓我們一起去試一試吧.

        二、自由嘗試

        1、桌上有紙、剪刀、固體膠,我們?nèi)ピ囋嚢伞?/p>

        2、幼兒操作:

        要求:能用不一樣的方法使紙片站起來。

        師:你們都成功了嗎?(出示笑臉手工紙娃娃)你是用什么辦法的?請小朋友上來說說看。

        3、小結:原來,我們用折、剪、貼、卷的方法是能夠讓小紙片站起來的。

        三、探索操作

        1、初次操作:

        師:老師帶你們?nèi)ヒ粋很特別的地方玩,先閉上眼睛,這是什么地方?

        1)、出示紙做的城堡:這是什么?這個屋頂是什么形狀呢?(圓錐體)

        師:圓錐體跟三角形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圓的,大的,三角形是扁的,這個里面是空的,這個我們說它是立體的,這個是扁扁的,我們說它是平面的,像紙城堡這些我們就叫他是立體的,跟老師說說看“立體的”。

        3)、師幼互動:找出正方形的好朋友正方體;長方體的好朋友長方形。

        4)、認識圓錐體

        師:(出示圓錐體)這個呢?下面是圓圓的,上面是尖尖的,那它的名字里肯定有圓這個字,是什么呢?(可以請教后面的客人老師)

        師:小朋友見過哪些東西上有圓錐體?

        2、再次操作

        1)、幼兒討論

        師:其實這些立體的紙城堡都是一張紙做成的,只要剪上一刀,就可以變成一張平面的紙了。

        師:猜猜會變成什么形?

        2)、造城堡

        把立體城堡變成平面城堡。

        四:結束

        師: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剛才是拿了一個什么體變成什么形?

        師:為了獎勵小朋友,老師準備了很好玩的東西,帶你們?nèi)タ匆幌潞貌缓茫?/p>

      關于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自身探索與實踐,感知輪子是圓形的;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它會滾動。

        2、引導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了解生活中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通過嘗試、比較,體驗輪子能省力,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3、鼓勵幼兒相互合作、積極交流,激發(fā)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帶有輪子的玩具、實物;各種積木、物品(書)、相關圖片。廢舊紙盒、瓶蓋、剪刀、雙面膠、畫筆、畫紙

        2、活動前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guī)в休喿拥母鞣N東西。

        活動過程:

        1、導入,第一次探索活動。知道有輪子的東西會滾,感知輪子是圓形的,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會滾動。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好玩的東西,待一會兒要請你們玩一玩,你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兩個人玩,還可以幾個人玩。玩的時候可以的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分散玩耍、探索,老師參與指導,引導小朋友相互之間交流。請每位小朋友拿兩個不一樣的東西坐到位置上。

        2、談話:

        *組織小朋友和鄰座交流一下:兩人手上拿的東西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剛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現(xiàn)在手上拿的是什么?他們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引導幼兒講述總結,知道輪子是圓形的,會滾動,輪子還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

        3、第二次探索

        *教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我這兒有許多書,我想請小朋友把這些書從教室的這邊送到那邊,再從那邊送回來。小朋友可以想各種辦法把書送過去,看誰想的、用的辦法最多,你們可以自己去找朋友一起想辦法送書。

        *幼兒分散送書游戲,分別體驗用手拎、抱、抬和用車推的方法,感受用車推的舒服,體會輪子能省力的優(yōu)點。

        4、集中交流

        *請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剛才自己是如何送書的.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用了哪些方法送書?你覺得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引伸談話:輪子的作用很大,你還在哪里見過有輪子的東西?它有什么用處?(啟發(fā)幼兒講述生活中所見的一些有輪子的東西。教師還可以介紹幾種,如大吊車、壓路機、挖土機等)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發(fā)明一些有輪子的東西呢?

        5、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輪子的東西

        *畫: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做:用多種材料制作。

        *說: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伴和其他人聽。

      關于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jié)活動,使學生能正確地區(qū)分悅耳的聲音,知道刺耳的聲音就是噪聲。

        2、了解噪聲污染源及噪聲污染的危害。

        教學過程:

        1、引入師: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能聽到哪些聲音?

        2、教師講解:

        噪聲泛指人們不需要的、有害的聲音。噪聲污染、水污染和空氣污染,是世界的三大公害。噪聲大體可分為:交通噪聲、工業(yè)噪聲、生活噪聲和其他噪聲。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音波,然后傳到我們的耳朵里!音在音樂里,可分為“樂音”與“噪音”!

        在生活里,我國重點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總體平均水平1993年為57。8dB(A),1996年為56。8dB(A),超過國家一類區(qū)標準55dB(A),處于中等污染水平。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平均值超過60dB(A)的城市占10%。有70%左右的城市處于中等污染水平,處于輕度污染的城市不超過20%。有2/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高噪聲的環(huán)境中。據(jù)統(tǒng)計,在影響城市環(huán)境的各種噪聲來源中,工業(yè)噪聲占8%—10%,建筑施工噪聲占5%,交通噪聲占30%,社會生活噪聲占47%。社會生活噪聲影響面最廣,是干擾生活環(huán)境的主要噪聲污染源。

        3、討論噪聲的危害。

        噪聲對人類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表明,50分貝左右的噪聲會影響休息和睡眠,進而影響到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噪聲能引發(fā)多種疾病,因此人們把噪聲稱為無形殺手。它的損害以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最明顯,會出現(xiàn)頭暈、頭痛、失眠、易疲勞、愛激動、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并伴有耳鳴、聽力減退。許多證據(jù)表明,噪聲還是造成心臟病和高血壓的重要原因。

        4、討論:怎樣控制噪聲污染源?

      關于科學教案6

        來源:沾化縣古城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張良信

        【設計意圖】:

        大班下學期的孩子面臨上小學,認識記錄時間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通過與部分幼兒家長和小學老師的交談了解到:很多幼兒進入小學后,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就包括認識鐘表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不認識鐘表而耽誤了上課時間。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特意設計了《有趣的鐘表》 這一節(jié)課。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引出《有趣的鐘表》、知道鐘表上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zhuǎn)規(guī)律,從而使幼兒學會看整點、半點。

        2、引導幼兒撥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

        3、培養(yǎng)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錄音磁帶

        2、數(shù)字頭飾、動物頭飾

        3、大鐘表一個、幼兒每人一個可撥動的小動物鐘表模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鐘表:

        1、幼兒聽音樂做拍手游戲進入活動室。

        2、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活動,使幼兒了解鐘表的名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謎面:“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謎底:鐘表)

        3、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認識時針、分針以及他們之間的不同,認識鐘面上12個數(shù)字以及數(shù)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鐘表,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shù)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shù)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shù)字位置12 3 6 9)

        二、認識整點:

        1、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

        師演示: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將分針轉(zhuǎn)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讓幼兒注意這時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了一個大格,指到數(shù)字“1”上),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shù)字“12“上,時針指到數(shù)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2、出示小動物時鐘模型,讓幼兒自己撥出下列作息時間,并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飯; 晚上8:00睡覺。

        三、放歌曲《小時鐘》: 教育幼兒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

        師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shù)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zhuǎn)半圈,指到數(shù)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shù)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shù)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shù)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出示小動物鐘模型,讓幼兒撥出作息時間:

        上午8:30上課; 下午3:30做游戲; 下午5:30放學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重點說明鐘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表的用途)

        2、教師歸納:鐘表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表是人類的好朋友。

      關于科學教案7

        一、主題名稱:小司機

        二、活動內(nèi)容:車輪骨碌骨碌轉(zhuǎn)

        三、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類型的車輛發(fā)出不同的鈴聲,模仿他們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2、嘗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感。

        四、活動準備: 各種玩具車輛

        五、過程與指導:

        1、說說自己上幼兒園的'方式

       。1)、介紹每天早上自己是怎么來幼兒園的。

       。2)、如果是坐車來,說說坐的什么車。

       。3)、談論車子怎樣跑得快,車身下都裝著什么。

        2、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

       。2)、說一說兒歌里出現(xiàn)的是什么車,發(fā)出怎樣的聲音。

       。3)教師扮演司機,幼兒扮演乘客,一起邊念兒歌邊模仿開汽車的動作; “小汽車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帶著我呀向前跑。車輪骨碌骨碌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一直轉(zhuǎn)到幼兒園。”

       。4)談談說說:自行車有沒有車輪?它會發(fā)出怎樣的鈴聲?

        (5)將兒歌中的汽車改編為自行車,聽聽老師怎樣念: “自行車呀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帶著我呀向前跑。車輪骨碌骨碌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一直轉(zhuǎn)到幼兒園!

        3、做做玩玩“車輪骨碌骨碌轉(zhuǎn)”

       。1)聽教師的信號變換車輛,邊念兒歌邊開車。

       。2)按自己意愿選擇玩具車輛,邊念兒歌,邊模仿車輪轉(zhuǎn)動的狀態(tài)。

      關于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洋花蘿卜,知道其主要特征和對人身體的好處。

        2、通過觀察、交流、品嘗了解洋花蘿卜的特點。

        3、愿意講述把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喜愛洋花蘿卜。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蘿卜

        2、洋花蘿卜、記錄紙、刀 ,兔媽媽的標志牌

        3、洋花蘿卜人后一個洗凈切好的生洋花蘿卜,糖、醋、小盤子、調(diào)羹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認識洋花蘿卜。

        1、今天,兔媽媽給小朋友帶來一件小禮物,看看,這是什么呀?(小蘿卜)

        2、它其實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洋花蘿卜。

        3、你們和它打個招呼吧!

        二、觀察洋花蘿卜,感知蘿卜的外形特征。

        1、教師:請你們想看看洋花蘿卜到底長得是什么樣子嗎?

        每個小朋友可以拿一個,可以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哦!

        (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

        2、誰來告訴我,你看到的洋花蘿卜是什么樣子的?

        (顏色,形狀,味道)

        (1)形狀:圓圓的 扁扁的 顏色: 紅色的

        (2)摸摸它們的皮有什么感覺?(滑滑的)

        (3)咦!洋花蘿卜上面是什么呀?(葉子)

        (4)誰能告訴我,洋花蘿卜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

        (綠綠的)

        追問:葉子什么形狀?只有一片葉子嗎?引導:長長的,有很多。

        3、洋花蘿卜下面的這是什么?(根)

        教師:洋花蘿卜的根長得是什么樣子的?(細細的,長長的,上面有很多小的毛毛)

        其實,這些根上的毛毛就是根須呢!

        4、教師小結洋花蘿卜的外部特點。

        教師:洋花蘿卜的皮是紅顏色的,摸起來滑滑的,長著扁圓的身體,它的頂上長著綠綠的長長

        的葉子,還有一條像小尾巴似的細細的根呢!!

        三 、觀察探究洋花蘿卜肉的特點。

        1、誰知道洋花蘿卜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個別幼兒講述)

        2、幼兒猜測

        教師:你們猜一猜,蘿卜里面的肉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3、教師出示記錄表,記錄幼兒的猜測。(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涂色)

        洋花蘿卜圖片

        4、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看到的這紅紅的是洋花蘿卜的皮,切開洋花蘿卜我們能看到白白的肉。

        四、品嘗蘿卜

        1、幼兒品嘗生洋花蘿卜,講述自己品嘗中的發(fā)現(xiàn)?

        (1)你們誰吃過洋花蘿卜呀?是什么味道的呢?(請個別幼兒講述)

        (2)洋花蘿卜吃起來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兔媽媽請你們嘗一嘗,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3)幼兒品嘗

        (4)誰來告訴我,洋花蘿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脆脆的,有些辣,有水分,有點甜)

        (5)你們吃過洋花蘿卜做的菜嗎?

        2、幼兒品嘗糖醋洋花蘿卜,講述自己品嘗中的發(fā)現(xiàn)

        (1)其實呀,兔媽媽也可以把洋花蘿卜也可以變成一道很好吃的菜。是涼拌糖醋洋花蘿卜,

        你們嘗一嘗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品嘗

        (3)涼拌糖醋楊花蘿卜好吃嗎?是什么味道的?

        五、介紹洋花蘿卜的營養(yǎng)及對人身體的好處。

        教師:其實楊花蘿卜最喜歡春天,這個季節(jié)它生長的最快,味道最好!!

        洋花蘿卜有很多的吃法,可以做湯,涼拌,紅燒,都可以呢!我們也可以讓爸爸媽媽

        做一些洋花蘿卜的菜,看看吃起來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哦!

      關于科學教案9

        一、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在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奇怪的現(xiàn)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走?

        為什么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里……等等!毒V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nèi)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2、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以及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每組一大盆水、一塊擦手毛巾。

        2、每組一個筐,內(nèi)有雪花片、泡沫、硬幣、棉簽、圓鐵片、塑料瓶、鐵釘、記號筆若干。

        3、個人記錄表每2人一張。

        四:重點難點:

        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五:活動過程:

       。ㄒ唬⿲氩糠郑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怎樣幫助螞蟻過河?

        (幼兒開動腦筋:游泳圈、小船等)

        基本部分:

        1、引出沉與浮的概念,認識沉與浮的標記

        師:為什么游泳圈可以幫助小螞蟻呢?出示沉與浮的標記,指導幼兒如何畫標記。

        2、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探究――尋找?guī)椭∥浵伒姆椒?/p>

        是不是和你們猜的一樣呢?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等一會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這些材料放進水里一個個試一試,2個人一組,一人記錄,一人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請一組幼兒講解記錄結果。

        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簽等會浮上來,圓鐵片、硬幣等會沉下去。

        4、引導幼兒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探究:借助輔助材料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5、展示幼兒探索結果。

        請個別組幼兒講解自己的探索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ㄈ┙Y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導幼兒不要玩水,學會自救。

        師:小朋友們真棒,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螞蟻已經(jīng)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所以我們不要到河邊玩水,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游泳圈、盆、木頭等物品自救。

      關于科學教案10

        設計思路:

        夏天來了,天氣漸漸炎熱,防暑成了我們口中的熱門話題。孩子們對于夏季的各種防暑辦法也有一些經(jīng)驗的積累,因此設計本次活動,一方面是對他們經(jīng)驗的整理,同時也是對這一大主題經(jīng)驗的總結和梳理。

        整個活動以游戲競賽的形式開展,為了感受競賽的激烈性,讓孩子們會說,有“法”可說、敢說,因此前期的信息收集工作必不可少。在這樣有準備的前提下,游戲就顯得踴躍了。第二部分通過將各種方法的分類,感受不同方法運用的不同場合和作用,感知方法的不同用途;第三環(huán)節(jié)通過動物防暑的了解,知道更多自身防暑的辦法,進行方法的拓展。

        活動目標:

        1. 樂意分享關于“夏天防暑”的各種辦法。

        2.知道各種不同的扇子,感受扇子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黑板、扇子、手工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分享和交流不同的防暑辦法

        1、幼兒分成兩組,輪流說出防暑的辦法,不能重復。

        2、說對一個,就得一顆五角星。師在旁邊做好相應的記錄。

        3、統(tǒng)計一共有多少種防暑的辦法。

        二、分類——感知不同方法的不同作用

        1、太陽很厲害,你在外面,可以用哪些辦法來防暑?除了這些,還有其他辦法嗎?

        2、好熱的天,你在家里,可以用哪些辦法來防暑?還有嗎?

        3、小結:并將新的方法一起記錄到黑板上。

        三、拓展——感受和了解動物防暑的不同辦法

        1、幼兒討論動物避暑的辦法。

        2、你們知道的可真多,我這也有一些小動物避暑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好嗎?

        小狗:伸舌頭排汗

        孔雀:開屏降溫

        松鼠:豎起尾巴,把尾巴當太陽傘

        大象:耳朵是“空調(diào)器”,鼻子能噴水,洗澡降溫

        蝸牛:夏眠,縮進殼里睡覺

        3、小動物們避暑的方法可真多,我這里還有很多資料,區(qū)域活動時你可以到語言角里去找找看,那外面藏著許多小秘密,我可等著你們來告訴我!

      關于科學教案11

        目標

        讓幼兒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較干沙與濕沙的不同,學習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樂趣。

        準備

        小鏟、小桶、篩子、模子、水等。

        過程

        活動(一) 干沙游戲

        1、讓幼兒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梢怨庵_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鏟子、小桶、篩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師啟發(fā)幼兒: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覺?

        用腳踩過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腳印什么樣?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試試能不能捏成一個球?

        用鏟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試一試能不能成功?

        用篩子篩過的沙子什么樣?摸一摸這些沙子有什么感覺?

        2、模仿游戲:讓幼兒在沙池里或沙灘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烏龜、螃蟹爬,小兔跳等。

        活動(二) 濕沙游戲

        1、在沙箱或沙池中噴灑適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讓幼兒自由地玩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

        用腳踩一踩,看看濕沙子上留下的腳印什么樣?

        用手捏一捏,試試濕沙子能捏成球嗎?

        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濕沙子能變成什么樣?

        用篩子篩一篩,仔細觀察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畫畫、按手印、按各種圖型印,比一比,誰的圖案最美?

        用濕沙子筑長城、建城堡……比一比誰建的最牢固?誰造的最有趣?

        2、討論:干沙子與濕沙子有什么不同?

        活動(三) 小實驗

        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讓幼兒觀察杯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沙子里會冒出小泡泡,說明里面有空氣。)將杯子放到窗臺上,過一會再觀察,看看杯子里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在漏斗上鋪一塊紗布,將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觀察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建議

        活動(一)和(二)可以分開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擴展以上活動內(nèi)容。

      關于科學教案12

        內(nèi)容:

        魯班造鋸

        目標:

        1.啟發(fā)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現(xiàn)實生活中仿生現(xiàn)象的有關經(jīng)驗。

        2.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茅草,放大鏡,粉筆。

        2.匹配圖片人手一份。

        3.鋸子一把,故事圖兩幅。

        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茅草有鋸齒的特點。

        1. 出示茅草,要求幼兒輕輕地摸一摸,用放大鏡仔細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筆上劃一劃,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

        2. 引導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活動。討論:你發(fā)現(xiàn)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茅草的邊緣有什么?像什么?

        3. 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茅草的邊緣有一排小鋸齒,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

        4. 幼兒再次觀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茅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5. 剛才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茅草很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也有一個聰明人,他的名字叫魯班。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有關仿生現(xiàn)象的初步經(jīng)驗。

        1. 出示掛圖,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2. 提問:魯班發(fā)明了什么?(出示鋸子)鋸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發(fā)明的?(出示茅草)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

        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fā)才造出來的。不信,我們來看一看。

        3. 出示匹配圖片,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并連線匹配。

        小結: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鳥會飛,鴨會游,蝙蝠會使用超聲波,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它們的特點,制造出了對我們?nèi)祟惙浅S杏玫娘w機,船、雷達和潛水艇。

        三、通過競猜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1. 教師說出一種人造物,請幼兒猜一猜它是受哪種動物的啟發(fā)而發(fā)明的。

        (1) 漁網(wǎng)(蜘蛛網(wǎng))

       。2) 母子雨衣(袋鼠)

        (3) 電鼻子(獵狗)

       。4) 腳蹼(蛙蹼)

       。5) 迷彩服(動物保護色)

        2.小結:你們想做個“小小發(fā)明家”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fā)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趕快來告訴老師,好嗎?

      關于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觀察和認識夏季花卉的興趣。

        2、發(fā)展幼兒較為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比較連貫的語言講述能力。

        3、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認識牽牛花,知道其開花的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漂亮的花

        2、課件:圖片-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謎語:小小花兒爬籬笆,張開嘴巴不說話,紅紫白藍樣樣有,個個都像小喇叭。

        教師: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牽;。

        二、展開

        1、談話:我知道的牽;ā

        提問:

        你在哪里見過牽;?它長得什么樣?它在什么時間開花?

        2、借助圖片引導幼兒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觀察牽;。

        提問:

       。1)牽;ǖ幕▋菏鞘裁葱螤畹?像什么?你見過什么顏色的牽;?

       。2)牽牛花的葉子是什么么樣的?摸上去什么感覺?

       。3)牽;ǖ那o是什么樣的?牽牛花的莖是怎樣生長的?

        小結:牽;ǖ幕ǘ湎褚恢恍±,顏色有藍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

        牽牛花的葉子像心形,綠色,上面有一層毛茸茸的東西。

        牽;ǖ那o又細又長,會繞著籬笆或繩子往上長。

        牽;ㄔ谙募厩锛镜脑绯块_花。

        3、學習謎語《牽牛花》。

        教師:我們一起學習謎語牽;ǎ@個謎語把牽;ǖ闹饕卣鞫济鑼懗鰜砹。

        4、ppt課件:漂亮的花

        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花卉。

        教師:自然界有很多美麗的花在夏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麗,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夏季開放的花卉,自然結束。

      關于科學教案14

        小班科學活動:蟲子和蘋果

        設計意圖:

        每個人都應該關愛和尊重大自然中的生命現(xiàn)象,基于這一點,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蟲子和蘋果》,旨在通過活動,初步培養(yǎng)幼兒從小客觀看待大自然的眼光,體驗成長的快樂,理解大自然中各種生物和諧共處的現(xiàn)象。

        活動目標;

        1、了解生長需要營養(yǎng)。

        2、激發(fā)幼兒尊重生命,并感受成長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1、蘋果為蟲子提供了生長的營養(yǎng)是合理的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1、fish課件、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出示課件。

        2、討論與分享

        提問:

        蘋果被蟲子吃了,它心里面怎么想呢?

        如果這個蟲子不吃蘋果那么它會怎樣呢?

        如果這個蘋果沒有被吃掉,它會怎么樣?

        如果被蟲子吃了以后,種子落在地上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呢?(看課件)

        3、游戲:我們要長大。

        4、小結

        各種各樣的生物構成了我們美麗奇妙的大自然,這些生物每天吸收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和我們一地長大。

      關于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雙側(cè)同重平衡桿的方法幫助鉛筆站立,掌握簡單的平衡原理。

        2.樂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1.禿頭鉛筆、鉛絲、記錄紙人手一份。

        2 .輔助用具;夾子、木珠、橡皮泥、螺帽、雪花片、木頭積木等。

        3 .西游記人物圖片(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兩倍)。

        4. 西游記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ㄒ唬⿲

        出示鉛筆,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T: 鉛筆放在手指上不用手扶會怎樣?

        今天偏要和鉛筆做個游戲,讓它立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也不掉下來,你有什么好辦法么?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

        T:桌上有許多工具,用它們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讓鉛筆立在手指上不掉下來。

        1. 幼兒嘗試

        2. 教師出示范例

        T:看,我的鉛筆會跳舞,它跳得多開心呀。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嗎?好,你也來試一試吧。

        (三) 幼兒第二次嘗試

        1.探索學習平衡桿的制作

        引導:它為什么站不穩(wěn)?朝哪邊倒?為什么/

        幫助:鉛絲需繞緊,兩側(cè)鉛絲要一樣長,懸掛物一樣重。

        2.進一步嘗試新工具并記錄

        T:記下你成功的方法,比比誰用的工具種類多,誰成功的次數(shù)多。

        3. 交流記錄結果

        問:為什么你的鉛筆能站穩(wěn)?(“平衡”的概念)

        (四) 運用已有經(jīng)驗制作鉛筆娃娃

        1 .出示西游記人物圖片,提出制作玩具

        T:你們的鉛筆都會跳舞了,我們幫它們打扮打扮,讓它們變成有趣的玩具。

        2 .聽音樂慶祝。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手的科學教案10-2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氣球》科學教案08-27

      有關科學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