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0-04 09:11: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九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教材通過一些場景,如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等等,導人新課,讓學生感知這些都是比較重的或大宗的貨物,了解計量這些貨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噸作單位,感受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從而引出噸與千克的進率。接著又以一個小學生體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個這樣的小學生重1000千克,即1噸。這里所出現(xiàn)的大米、學生等,都是學生熟悉的,有助于學生在已經(jīng)掌握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能猜一猜數(shù)學老師的體重嗎?

       、僬垘酌麑W生猜一猜;

        ②讓猜的學生說說老師的體重為什么用千克作單位而不用克呢?

        2.課件展示場景: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車廂。

       、賹W生觀看場景圖,師說明這些圖中堆放或者運輸?shù)亩际切┖苤鼗虼笞诘奈锲罚?/p>

       、谔釂枺喝绻覀儸F(xiàn)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單位來表示這些物件的重量,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用時方便嗎?

        3.揭示課題: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來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來比較麻煩。因此,計量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可以用符號“t”表示。

        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猜老師的體重,喚起學生對質(zhì)量單位的回憶,接著通過觀看場景圖,初步感知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時,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單位,從而引出噸這個單位。

        二、參與實踐,充分體驗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請一位力氣小的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力氣大的學生來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還請上面力氣大的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學生來幫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讓班級幾位力氣最大的學生一起來試試,看能否搬動,搬完后,讓學生談談搬米袋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輕到重,逐步強化學生對100千克重的感知,為下一步建立1噸重的表象鋪設合適的臺階。

        2.直觀感知1噸的實際重量

        (1)談話:剛才同學們在搬100千克米袋時,感覺很重,那么2袋這樣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課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圖)

        (2)學生按老師所說的大米袋數(shù)說出相應的千克數(shù)。

        (3)小結(jié):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lt=lOOOkg。

        (4)讓學生根據(jù):1噸=1000千克

        說出3噸=( )千克,8噸=( )千克,5000千克=( )噸,7000千克=( )噸。

        (5)假如我們班學生的平均體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們班多少位同學才有大約1噸?

        學生動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學大約有1噸。

        [設計意圖]用10袋大米,40個學生的體重,讓學生體會1噸重的概念,學生看得見,模得著,有助于學生在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噸重的概念。

        3.結(jié)合實際,加深對噸的認識(多媒體結(jié)合演示)

        (1)讀一讀: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噸

        每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噸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噸

        (2)算一算:

        1桶水大約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塊磚重5千克,200塊磚重是( )千克,( )塊磚重是1噸

        (3)想一想: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噸這個單位?

        學生舉例說明重大約1噸的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一讀、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動,豐富學生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對1噸觀念的建立。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填一填:

        一只河馬重3( )

        一只羊重大約45( )

        一個蘋果重200( )

        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4( )

        拖拉機能裝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噸

        大象的重量約6000千克,也就是( )噸

        一條藍鯨重7噸,也就是( )千克

        一條鯊魚重約3噸,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臺起重機一次能吊起2t的貨物,照這樣計算,15次能吊起的貨物是多少噸?

        3.試一試(多媒體):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面標記限重量是1t,13個成人

        (1)如果是我們?nèi)昙壍男W生去乘的話,每次可以乘坐幾個?

        (2)如果是我們學校83位老師都要乘電梯,至少要乘幾次?

        [設計意圖]讓學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學生充分認識噸這個質(zhì)量單位,通過讓學生解決乘電梯問題,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噸的認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四、小結(jié)評價,回歸生活

        1.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得怎么樣,有哪些收獲。

        2.課外實踐:星期天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調(diào)查一下,有哪些貨物是用噸作單位的,有哪些貨物是用千克作單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單位,估計一下多少件這

        樣的貨物的重量是1噸,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活動由課內(nèi)向課外拓展,通過調(diào)查、收集、處理信息,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課 題:數(shù)據(jù)分段整理和統(tǒng)計

        【教案內(nèi)容】

        教材第70~74頁。

        【教學要求】

       、 使學生掌握分段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計的過程,能對統(tǒng)計結(jié)果作簡單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經(jīng)歷統(tǒng)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學樣為了迎接六一節(jié),學校鼓號隊準備了精彩的表演,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學校決定為鼓號隊隊員購買統(tǒng)一的服裝,分為大中小號。

        說明: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

        提問:你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

       。、出示隊員身高記錄單。

        提:這里是隊員們的身高記錄單,要知道定購每種服裝的人數(shù)各是多少,接下來應如何做?

        指名:這里需要將身高分成幾類?為什么?

        3、組織學生整理數(shù)據(jù)。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完成。

        4、提:我們剛才用的是什么方法來分類整理數(shù)據(jù)的,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據(jù)剛才的統(tǒng)計情況,請同學們將數(shù)據(jù)填入第69頁的統(tǒng)計表中。

        提:現(xiàn)在根據(jù)這張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顧這題的整理過程。

        我們是怎樣知道每種服裝各買多少套的?

        小結(jié):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根據(jù)每種服裝的大小為類別,先將隊員的身高進行分類,這樣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種服裝的人數(shù)了。

        二、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記錄及統(tǒng)計表。

        提:要想正確填寫統(tǒng)計表,要先如何做?

        (2)小組合作:分類、整理數(shù)據(jù),方法自定,并完成統(tǒng)計表。

        (3)組織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同學獨立完成。

       。2)就統(tǒng)計結(jié)果,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介紹你知道嗎?

        三、布置作業(yè) ☆教學調(diào)整☆

        教學反思:

        課 題: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5~7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知道統(tǒng)計圖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比較形象具體,便于分析研究問題,學會整理出數(shù)據(jù)制成的統(tǒng)計圖。

        【重點難點】

        學會制作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 談話導入

        介紹上海世博會。

        2、出示書73頁的統(tǒng)計圖和照片。

        介紹:世界五大城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最終我國上海獲得了勝出。這是大家歡慶的場面。

       。ǎ边@是第一輪投票的情況(出示統(tǒng)計表)

       。玻埃保澳晔澜绮┯[會申辦城市第一輪得票情況統(tǒng)計表

       。玻埃埃材辏保苍

        申辦城市 波蘭

        弗洛茲瓦夫 俄羅斯

        莫斯科 韓國

        麗水 墨西哥

        克雷塔魯 中國

        上海

        所得票數(shù) 2 12 28 6 36

        提問:有哪五個城市參加申辦投票?哪個國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ǎ玻┏鍪镜73頁統(tǒng)計圖。

        提問:從這張統(tǒng)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國上海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這幅統(tǒng)計圖與統(tǒng)計表相比有什么優(yōu)點?

        說明:整理出的數(shù)據(jù)除了可以制成統(tǒng)計表之外,還可以制成統(tǒng)計圖,用統(tǒng)計圖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比較形象具體,還有利于分析和研究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條形統(tǒng)計圖。

        二、教學新課

       、绷私鈼l形統(tǒng)計圖的結(jié)構(gòu)。

        提問:這個統(tǒng)計圖包括哪些部分?

        引導學生從上向下有序地觀察:包括圖名、日期、單位、豎軸、橫軸。

        提:縱軸上又有哪些內(nèi)容。

        ⒉教學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1)根據(jù)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縱軸上,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shù)量。

       。4)標上統(tǒng)計圖名稱、日期、單位。

        3、提: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哪個國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國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組織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如何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調(diào)整☆

        教學反思:

        課 題: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79~81頁。

        【教學要求】

        通過這次活動體驗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體現(xiàn)每做一次游戲,參加游戲各方贏的機會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贏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點難點】

        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游戲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游戲中感知

       。、游戲?qū)耄?/p>

       。ǎ保┟4人1小組,事先分好。

       。ǎ玻┟鞔_活動要求:口袋里有4個紅球和2個黃球,每次任意摸到一個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紅球的次數(shù)多,算小明贏,如果摸到的黃球次數(shù)多,就算小玲贏。

        提:按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你認為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ǎ常┙M織學生分小組摸一摸,并統(tǒng)計出結(jié)果。

       。ǎ矗┙M織交流,指名說說每一組的活動統(tǒng)計情況。

        提:與剛才的猜想的情況一樣嗎?通過游戲,你認為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公平嗎?為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教材依據(jù)

        本節(jié)課所講的《圓錐的體積》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實驗版,第十二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內(nèi)容。

        二.設計思想

        為了落實素質(zhì)教育,積極推進新改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甘做學生的朋友,引導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探究”全面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自主探究所學的內(nèi)容,完全改變過去被動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jié)教材我想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倒水或沙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圓錐形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沙子的體積。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些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前面學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征已進行了學習,對其特征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可以熟練地計算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cè)面積。這是學習本節(jié)課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 識 技能: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情 感 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六、教法選擇

        利用多媒體、觀察法、實驗法、師生互動啟發(fā)式教學

        七、學法指導

        觀察實驗 —合作探究—達標反饋— 歸納總結(jié)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同樣的圓柱形容器若干、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九.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 課件展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并請學生說出圖形各部分的名稱。

        2. 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猜想】

        1.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出動畫情景故事(配音樂):

        盛夏的一天,森林里悶熱極了,小動物們熱得喘不過氣來,都想吃點解暑的東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飲店買了一塊圓柱形的冰麒麟,聰明的狐貍拿著一塊圓錐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換…… (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塊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小白兔上當了嗎?

        問題二:狐貍和小白兔怎樣交換才算公平?

        3.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體積》這一節(jié)課,然后幫幫小白兔好嗎?

        【自主探索,動手實驗】

        出示思考題:通過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你們小組是怎樣實驗的?

        1. 小組實驗。按照實驗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項(多媒體課件展示)

        每四人為一小組,各小組長帶領三個成員動手操作實驗,教師在教室巡回指導。

        2. 全班交流。

        組織收集信息 —— 引導整理信息 —— 參與處理信息

        3. 引導反思。實驗過程讓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各抒己見。

        4. 公式推導。

        全班同學集體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實驗過程,并結(jié)合自己的實驗活動試著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者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1/3。

        用字母表示為: V=1/3sh

        5.思考:如果要計算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

        6.問題解決。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貍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條件?(課件出示:等底等高)

        【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例2:建筑工地上有許多沙子,堆起來近似一個圓錐,這堆沙子大約

        有多少立方米?(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具體解題過程讓同學們自己大顯身手,個別學生可以上講臺板演,然后教師作最后講評。

        【練習鞏固】課件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一.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 )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 ( )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 。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么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

        二.填表。

        已 知 條 件 體積

        圓錐底面半徑2厘米,高9厘米

        圓錐底面直徑6厘米,高3厘米

        圓錐底面周長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有一根底面直徑是6厘米,長是15厘米的圓柱形鋼材,要把它削成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形零件。要削去鋼材多少立方厘米?

        【質(zhì)疑問難,總結(jié)升華】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對圓錐的體積有哪些新的認識?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

        【作業(yè)布置】

        課本25頁第3、5、8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P9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湊十法”計算8加幾進位加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計算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理解和掌握8加幾的計算方法。難點是進一步掌握“湊十法”,理解8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從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出發(fā),設計教路為:基本訓練搭橋鋪路——創(chuàng)設情境造成懸念——動像啟發(fā)探究規(guī)律——樂中提高形成技能。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搭橋鋪路

        1、口算:3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2和(),7可以分成2和(),8可以分成2和(),9可以分成2和()

        2、聽算:(開火車)

        8+()=108+2+1=8+2+3=8+2+5=9+2=9+8=(最后兩道題要求說出思考過程)

        二、創(chuàng)設情境,造成懸念

        教師:今天,老師講一個“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從前,在花果山上住著一只聰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8個桃子,晚上又摘了7個桃子。這個猴子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同學們,你們比猴子還要聰明,誰知道猴子是用我們學的什么方法來計算的嗎?(湊十法)復習“湊十法”的步驟:一想,二分,三加。

        三、動像啟發(fā),探究規(guī)律

        新課的教學按分層漸進的方法進行。

        第一層次:教學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這一例的教學,教師主要進行動像演示,輔以啟發(fā)式的提問,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教學時,先出示牙刷盒里放著8只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3支。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教師板書:8+3=,再問:8加3應該怎樣算?

       。2)通過加法算式講解“湊十”的過程。

        教師:8加3的算法也和9加幾一樣,用“湊十法”計算,誰知道第一步想什么?(8加幾湊成10),第二步想什么?(把3分成2和幾)第三步想什么?(8加2得10,10再加1得11)。

        第二層次:教學“8+7”

        這一例讓學生再通過動像圖感知“湊十”的過程,并在感知后訓練學生的口述技能。

       。1)出示桃子圖,提問:左邊有幾個桃子?右邊有幾個桃子?求一共有多少個桃子,怎樣列式?板書:8+7=

       。2)學生獨立想想怎么算?

        (3)請學生小組派代表口述“8+7”的計算方法:用湊十法,看8想2,因為8+2=10,所以把7分成2和5,8+2=10,10+5=15,同時教師移動7個桃子中的2個桃子和8個湊成十,再進一步點撥:剛才我們把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個、2個、5個,如果把7分成3和4,行嗎?(不行,因為8和3,8和4不能湊成十)

        第三層次:教學“8+8”

        這一例由學生四人一組合作邊操作學具邊討論算法,發(fā)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間的協(xié)作。

       。1)指定8個男生和8個女生分左右排成兩排演唱兒歌,其余同學打拍。唱畢,教師提問:老師的左邊有幾個男生?右邊有幾個女生?求一共多少個學生怎樣列式?學生列出算式:8+8=(2)學生前后四人合作邊擺小棒邊說說算算教師半扶半放,巡視指導。

       。3)緊接著鼓勵學生觀察前三例的計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識綜合起來,自己探索出8加幾的計算規(guī)律。即:把8湊成10,要把另一個數(shù)分成2和幾,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幾得十幾。學生由以前的一個一個的數(shù)著加,到發(fā)現(xiàn)新的算法,這正體現(xiàn)出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

        第四層次:讓學生通過擺小圓片算出得數(shù),再到脫離圖和學具操作計算得數(shù)。

        (1)動手擺小圓片算出"8+4”的結(jié)果。

        (2)想一想:8+5=8+6=8+9=怎樣想很快說出得數(shù)?

        四、樂中提高形成技能

        練習的目的在于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和拓展新知。為此,從兩方面設計練習:

        1、為了鞏固新知,進行了基本練習,完成P91頁“做一做”第1、2題。

        2、為了強化新知,形成技能,進行了游戲練習:

        (1)在數(shù)學醫(yī)院里,數(shù)學醫(yī)生給數(shù)學病人治病。

        8+8=8+3+5=168+5=8+1+4=14

       。2)找朋友:(放《找朋友》錄音歌曲)

       。3)接力賽。

       。4)放鞭炮:

        今天我們用“湊十法”學會了“8加幾”的加法,為了表示慶祝,老師為小朋友特制了“一串鞭炮”,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一個個地放,看誰放得響,算對了大家齊說一聲“叭!”,算錯了大家齊說一聲“撲!”,并再換一位放,直到放響為止。

        [課后小記]

        本節(jié)課,通過基本訓練,使學生動腦、動口,活躍學生的思維,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造成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分層漸進法在動像啟發(fā)中讓學生自主探索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后通過音樂渲染、游戲活動等形式把課本上的練習綜合處理,當堂解決,讓學生享受到計算的樂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根據(jù)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1.創(chuàng)設情境,讓情境貫穿課堂始終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所以,我在開頭便創(chuàng)設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丑小鴨》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在新課部分也延續(xù)了這一情境,由丑小鴨變成的這些白天鵝展開教學,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組織了課堂紀律。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聲情并茂的課件演示對學生形成刺激,為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條件。課件演示4只白天鵝,先飛來3只,又飛走2只這樣的場面,讓學生認真觀察、自覺敘述、理解圖意,然后自己讀題、自己試算、同桌交流,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主體意識,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lián)系起來,從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結(jié)論。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建構(gòu)數(shù)學知識;另一方面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

        同學們,《丑小鴨》的故事大家聽說過嗎?那是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寫的童話。誰知道那只受盡了苦難的丑小鴨最后怎樣了?(變成了白天鵝)今天,老師就施展魔法,把丑小鴨也變成白天鵝,大家高興嗎?

        課件出示口算題:(口算題的背景是4只丑小鴨)

        3+2+4= 4+1+5=

        9-2-6= 7-2-3=

        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答對了,丑小鴨就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童話能不能變成現(xiàn)實就看你們的了!

        2.生速算出答案

        學生正確算出一道題,師點擊鼠標,就會有一只丑小鴨變成白天鵝。(課件演示:白天鵝飛起來,飛到湖邊)

        師:多么美麗的白天鵝。⊙┌椎纳碜,細長的脖頸……它們飛呀飛,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湖邊,它們紛紛落入湖中盡情地嬉戲著。

        設計意圖:一年級新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注意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因此,用他們喜愛的童話激發(fā)興趣,復習引入,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高山鎮(zhèn)奮進礦校:谷旭晶

        一、教學內(nèi)容:《年、月、日》。

        二、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時間單位“年、月、日”的有關(guān)知識。

        2.通過觀察討論、自學課本、實踐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結(jié)合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獲得較長時間觀念,即年、月、日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其中發(fā)現(xiàn)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

        1、教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引導--探索--發(fā)展”這一教學模式并利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本節(jié)課的教學。

        計算機課件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 更完美地體現(xiàn)。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xiàn),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電化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處在發(fā)展中,同時我希望通過這堂課拋磚引玉,促進電化教學的發(fā)展。

        2、學法: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創(chuàng)造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通過教師的啟發(fā)點撥,學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隨時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決疑問的方式,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得到發(fā)揮。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中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歌曲導入 )

        課件出示過生日的場景音樂動畫(生日歌伴隨Flash動畫)。通過提問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嗎?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自主探究:

        1、尋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認識年歷

        這是一張20xx年年歷卡,這年歷卡里有許多關(guān)于“年、月、日”的知識,請同學從年歷中尋找思考題的答案。(出示問題,分組探究。)

        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相同嗎?有幾種情況?

        一年中有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說明:我們把有31天的那個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個月叫小月,二月是個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3、記住大月、小月

        哪個月是31天?哪個月是30天?怎樣記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記憶法

        課本上介紹一種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數(shù)。怎樣數(shù)呢?請同學們打開書45頁,

        看下面的一段話:“可以像┄┄”(老師組織,指導學生邊看書邊數(shù))。投影出示左拳圖,指著左拳圖,帶著學生一起數(shù)。

        鞏固提問: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個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個月有多少天?哪個月除外?

       。2)兒歌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帶領學生讀兒歌。

        6、師生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年月日, 提醒學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時間,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7、出示練習題讓生完成。

        8、出示課堂檢測,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三>、布置作業(yè):課本46

        頁第4題.

        板書設計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9~21頁例3,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四第2~6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边M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并能運用這兩個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才囵B(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匙寣W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經(jīng)歷克服學習困難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jié)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回憶上節(jié)課中所學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jié)合律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敘述。

        2.填空。

        我們學習了乘法運算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計算。

        二、探索新知

        學習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議一議。

        61×25×4 8×9×125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shù)之間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計算)

        全班匯報,教師板書:

        (1)

       、61×25×4

        ②61×25×4

       、邸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8×9×125

       、8×9×125

       、邸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組討論:每題都有幾種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小結(jié):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它的核心就是"湊整"。

        往往可以把兩個或幾個數(shù)結(jié)合在一起乘起來得到整十、整百……有時還可能需要把一個數(shù)分解成兩個數(shù),再與另外的數(shù)結(jié)合相乘得到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總之使計算變得簡單。

        三、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簡便,并說出依據(jù),再完成在課本上。

        2.課堂活動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在小組中討論該怎樣進行簡便計算,最后全班反饋。

        要學生認識到同一個計算可以有不同的簡便計算方法。

        3.練習四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連線)后反饋。

        4.練習四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反饋。

        5.練習四第8題。

        學生觀察圖中信息,然后抽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學生判斷。

        最后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課堂作業(yè)本上,不得少于3個問題。

        注意:隨時提醒學生觀察算式中數(shù)據(jù)的特點,并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四、拓展練習

        思考題:引導學生抓住突破點:一是1~9各數(shù)字在算式中只出現(xiàn)一次;二是算式中積的個位數(shù)字是2。

        根據(jù)這兩個信息可以想到兩個因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字只能分別是3和4,繼續(xù)分析便可解決此題。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3~6題。

        六、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積,再轉(zhuǎn)化為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點?

        二、展開

        這兩道題商中間都有0,怎樣用豎式計算?

        1.學生嘗試416÷4

        2.師生共同列豎式計算,邊討論邊板演計算:十位上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1,不夠商1,就要在十位上寫0,把個位上的6移下來,再繼續(xù)除。

        3、4012÷4學生獨立練習

        中間有幾個0?它們是怎么來的?

        4、光榮題:563÷8

        學生獨立嘗試并驗算,師板演

        說:商末尾為什么會有一個0,這個0是怎么來的?計算時應注意什么?怎樣驗算?

        5、討論:什么時候用0占位?

        三、鞏固:

        ①1700÷5722÷3(先說商的位數(shù)再計算)

       、诰氁痪殻1.

        ③改錯:說說錯誤原因。

        四、教學后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趣味數(shù)學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學期通過趣味數(shù)學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度の稊(shù)學》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系列數(shù)學故事、益智問題和數(shù)學游戲。這些問題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機會,學生在參與這些數(shù)學游戲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價值,鍛煉數(shù)學智慧,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在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shù)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shù)學方法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產(chǎn)生了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向往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于質(zhì)疑,樂于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敢于質(zhì)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知道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并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活動措施:

        1.選好人才

        先初步設定趣味數(shù)學興趣小組人數(shù),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再根據(jù)各班的報名人數(shù)從中選出具有一定愛好數(shù)學的學生作為學員。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nèi)驅(qū)動力。學好數(shù)學,掌握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是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顒又,通過

        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題目,逐步培養(yǎng)大家的“數(shù)感”,引導大家喜愛數(shù)學,以至于達到自覺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zhuǎn)變。

        3.注重思維能力培養(yǎng)

        數(shù)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fā)現(xiàn)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著重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橹R的傳授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關(guān)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