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7-01 07:40:05 教案 我要投稿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通用1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通用18篇)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識基礎(chǔ)上引出比例的意義,結(jié)合實例,培養(yǎng)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方法】引導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并化簡。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1/3:2/5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1)觀察課本情境圖。(不出現(xiàn)相片長、寬數(shù)據(jù))

       、僬f一說各幅圖的情景。②圖中圖片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圖片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3)這些圖片的長和寬的比值各是多少?

        A.6∶4=B.3∶2=C.3∶8=

        D.12∶8=E.12∶2=

        (4)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怎樣的兩張圖片不像?

       、貲和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②A長與寬的比是6∶4,B長與寬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認一認。

        圖D和圖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圖A和圖B兩張圖片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12∶6=8∶4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

        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guān)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guān)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

       。6)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xiàn)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呢?

        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7)找比例。

        在這四副圖片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猜想另外兩副圖片長、寬的比值。求出副圖片長、寬的比值,并組成比例。

        如:3∶2=12∶86∶4=12∶8

        3.右表是調(diào)制蜂蜜水時蜂蜜和水的配比情況,根據(jù)比例的意義,你能寫出比例嗎?

        圖片已關(guān)閉顯示,點此查看

        (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三、課堂練習

        1.⑴分別寫出圖中兩個長方形長與長的比和寬與寬

        的比,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⑵分別寫出圖中每個長方形與寬的比,判斷這兩個

        比能否組成比例。

        圖片已關(guān)閉顯示,點此查看

        2.哪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5∶18和30∶364∶8和5∶201/4∶1/16和0.5∶21/3∶1/9和1/6∶1/18

        四、課堂小結(jié)。

       。1)什么叫做比例?(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板書設計】比例的認識

        12∶6=8∶4

        內(nèi)項

        外項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2.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填空

        1千米=()米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30米=()厘米15千米=()厘米300厘米=()分米

        2.解比例(口述過程)

        5/x=1/4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出示一張校舍平面圖。

        說明:這是學校的平面圖,它是按照我們所學的比例知識,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后畫在圖紙上的。圖里所量出的.長度叫圖上距離,與圖上對應的地面上的長度是實際距離。(再舉例說明,并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2.出示例1

        讓學生算出結(jié)果。指名口答.老師板書解題方法和結(jié)果。再讓學生說說求這個問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統(tǒng)一單位)提問:從求出的結(jié)果來看,你知道這張平面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多少?(板書: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3.比例尺的意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經(jīng)常要用到數(shù)學。像上面這樣的問題,就通過數(shù)學方法,把實際的大小按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畫了出來。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我們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板書:叫做比例尺)提問:什么是一幅圖的比例尺?根據(jù)黑板上這句話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樣得到的?(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上面題里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板書:1:50000)你現(xiàn)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嗎?強調(diào)比例尺是一個比。說明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為l的比,這種比例尺叫做數(shù)值比例尺。

        4.線段比例尺。

        提問: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嗎,(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說明比例尺還可以用線段來表示。提問:誰來說一說這幅線段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

        三、組織練習

        1.判斷下面這段話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么?

       。1)圖上長與實際長的比是1/400。()

       。2)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是1:400。()

       。3)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160000。()

       。4)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1。()

        讓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小組交流,再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板書課題)你學到了什么?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有什么體會?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3

        教學時間:

        3月20日

        教學內(nèi)容:

        P50–5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guān)系。

        2、使學生初步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zhì),并能應用這一性質(zhì)化簡比。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5212:201:1:1.5:2.52123

        2、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3=()÷()=():()4()3×415÷()36====412()4×()20÷5

        第1題: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guān)系;第2題:

        2、引入:

        除法有商不變性質(zhì),分數(shù)有基本性質(zhì),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性質(zhì)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新課:

        1、用比較的方法討論比和除法的關(guān)系。

        除法

        分數(shù)

        比被除數(shù)除號(÷)除數(shù)商分子前項分數(shù)線(—)比號(:)分母后項分數(shù)值比值

       、、根據(jù)分數(shù)和除法的關(guān)系,啟發(fā)學生填寫表中“分數(shù)”一欄中各空格,觀察此表,

        得到比和分數(shù)的關(guān)系;

       、、比、分數(shù)、除法之間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shù)是一種數(shù);比是

        兩個數(shù)相除,表示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三者之間不是同一種概念,所以講三者

        的關(guān)系時,只能用“相當于”,不能用“等于”。)

       、、板演:把下面各比化成分數(shù)形式,并讀出來。

        ()()15:4=()()()()16:125=7:1=()()

       、、除法的除數(shù)、分數(shù)的分母都不能為“0”,為什么?6:5=

        比的后項能不能為“0”,為什么?

        2、比的基本性質(zhì)。

       、拧⒒卮穑呵蟊戎担

        3612:4=3=36:2=312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這三道題什么地方相同?

       、、第2個比的前項和后項與第1個比的前項和后項比有什么變化?

       、、第3個比的前項和后項與第1個比的前項和后項比有什么變化?

       、恰⒈戎涤袥]有變化?后前項又是怎樣變化的?

       、取⑦@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比的基本性質(zhì)”(揭題),請同學們閱讀P52紅框中字,讀

        后問: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zhì)?在比的基本性質(zhì)里面哪幾個詞最重要?為什么?(都、

        相同、比值、不變)

        ②、“零除外”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都乘以或除以0?(都乘以或除以0后比

        的后項就為0了。)

        3、化簡比。

       、、應用比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把比化成整數(shù)比。

       、、什么叫整數(shù)比?

        ②、下面哪些是整數(shù)比?哪些整數(shù)比最簡單?為什么?

        6:1012:210.3:0.40.25:1

        113:54:73:4:45

        教師小結(jié):

        像3:5、4:7、3:4等這些整數(shù)比,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shù),而且這兩個數(shù)是互質(zhì)數(shù),,我們稱這樣的比為“最簡整數(shù)比”,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簡稱“化簡比”。

       、、怎樣化簡比呢?(自學課本P52例1、例2)

        小結(jié):

        整數(shù)比化簡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

        分數(shù)比化簡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項同時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

        三、鞏固練習:

        化簡下面各個比:

        33590.25:1.25:0.25:1410120.03

        四、小結(jié):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

        P511P522---4

        教學反思:

        教學從復習除法商不變性質(zhì)和分數(shù)基本性質(zhì)開始,再讓學生明確比、除法和分數(shù)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之后,自然過度到比的性質(zhì)的推斷上來。有的學生很快說出了比的基本性質(zhì),并且思維縝密,連限制條件都考慮全面,多數(shù)同學都很快理解并記住了比的基本性質(zhì),順利完成了知識遷移。個別同學能理解定義,但語言敘述不完整。

        教學采用的猜想、驗證的教學方法費時較多,原因是部分同學對自己的猜想缺少驗證方法而束手無策,在少數(shù)同學用數(shù)字來驗證時,他們才若有所悟。這種單一的驗證方式,與我所設想的用除法商不變性質(zhì)或分數(shù)基本性質(zhì)來驗證相去甚遠。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展開也使后面的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顯得倉促,可見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得經(jīng)過實際操作,在實踐中得到。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設計通過讓學生找玩具汽車數(shù)量與小人書數(shù)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guān)系和列舉比例等,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發(fā),思維得到拓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本設計以扶代講,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合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介紹“物物交換”的背景知識。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chǎn)生于最早出現(xiàn)物質(zhì)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如用一只羊換一把斧頭。我們今天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就從“物物交換”開始。

        2.呈現(xiàn)問題。

        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

        設計意圖:通過“物物交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呈現(xiàn)“玩具汽車換小人書”這一情境并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chǔ)。

        ⊙嘗試解決,體會聯(lián)系

        1.想一想。

        師: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把你的想法記錄在本上。

        2.說一說。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玩具汽車的數(shù)量與小人書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的關(guān)系。

        預設

        方法一14÷4=3.5,3.5×10=35(本)。

        方法二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14÷4=3……2,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0×3+5=35(本)。

        方法四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8個玩具汽車=20本小人書,12個玩具汽車=30本小人書,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2+2=14(個),30+5=35(本)。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提出新的要求。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嘗試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嗎?

        2.學生嘗試列式。

        預設

        方法一4∶10=14∶x。

        方法二10∶4=x∶14。

        方法三14∶4=x∶10。

        方法四4∶14=10∶x。

        3.交流匯報寫出比例的主要依據(jù)。

        4.學生獨立解比例。

        5.匯報結(jié)果。

        預設

        生1:根據(jù)在比例里,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可以把這個比例轉(zhuǎn)化成4x=10×14。

        生2:我是這樣計算的:

        4∶10=14∶x

        解:4x=140

        x=35

        6.出示課堂活動卡,組織學生先和同伴交流,再獨立解決。

        (師巡視,適時指導)

        7.驗算:把求出的結(jié)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學生自主驗算)

        8.教師小結(jié)。

        解比例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內(nèi)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寫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

        設計意圖:將解比例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獨立解決,然后組織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就會更加理解。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第43頁例4,完成“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nèi)項”和“外項”。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引導觀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比例的基本知識。

        1、復習:

        師: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

        學生根據(jù)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教師結(jié)合回答板書:

        1/3∶1/4=12∶97∶4≠5∶31∶5=0.8∶480∶2=200∶5

        2、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

       。2)3:5=18:30學生嘗試起名。

        師介紹:比例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3:5=18:30

        內(nèi)項

        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你還能指出它的內(nèi)、外項嗎?

        出示:3/5=18/30

       。4)已經(jīng)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性質(zhì),有興趣嗎?

        師:剛才,你們是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斷的。老師不是這樣想的,可很快就判斷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告訴你們,老師是運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進行判斷的。

        二、教學例4

        1、提問:你能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寫出比例嗎?

       。1)引導學生寫出盡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書,同時說出它們的內(nèi)項和外項。

       。2)引導思考:仔細觀察寫出的這些比例式,你能否發(fā)現(xiàn)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guī)律呢?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guī)律。

       。ò鍟簝蓚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

        3、驗證: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

       、耪n件顯示復習題(4組):

        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

        學生驗證。

        ⑵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

        教師將學生所舉比例故意寫成分數(shù)形式,追問:哪兩個是內(nèi)項,哪兩個是外項,讓學生算出積并結(jié)合回答板書。通過交叉連線使學生明確:在這樣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表達為: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結(jié)果相等。

        師:老師也寫了一個比例(板書:3∶2=5∶4),怎么兩個外項的積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你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可能是有問題的。

        引導學生得出:你舉的例子從反面證明了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正確的。因為3∶2和5∶4這兩個比是不能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

        師:很有道理!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猜想,很會驗證,自己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板書: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侨绻米帜副硎颈壤乃捻棧碼:b=c:d,那么這個規(guī)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讀書P44頁,勾畫

        5、小結(jié):剛才我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驗證)

        6、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的應用

       。1)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有什么應用?

       。2)做“試一試”:出示“3.6:1.8和0.5:0.25”。

        A、先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

        :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3.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嗎?

        b、說出寫出的比例的內(nèi)項和外項分別是幾,再分別算出外項和內(nèi)項的積。

        C、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組成的比例是否正確。

        三、綜合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學生嘗試練習。

        (2)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確:可以把四個數(shù)寫成兩個比,根據(jù)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斷。也可將四個數(shù)分成兩組,根據(jù)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其中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1.5:3=():4

        12:()=():5

        先讓學生嘗試填寫,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3、補充一組靈活訓練題:

        A、如果讓你根據(jù)“2×9=3×6”寫出比例,你行嗎?你能寫出多少個呢?

        B、你能用“3、4、5、8”這四個數(shù)組成比例嗎?若能,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C、你能從3、4、5、8中換掉一個數(shù),使之能組成比例嗎?

        四、全課小結(jié):

        同學們真行!不僅探索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還能自覺地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去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項。

        能告訴我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是什么嗎?你覺得學了它有什么用處?

        五、課堂作業(yè)。

        1、做練習十第1、3題

        2、獨立完成2、4題

        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3:5=18:30

        內(nèi)項

        外項

        6:4=3:24:6=2:34:2=6:33:6=2:4

        3×4=6×2

        a:b=c:dad=bc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6

        教學時間:

        3月19日

        教學內(nèi)容:

        P47–4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確求比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列式計算。

       、、甲數(shù)是50,乙數(shù)是35,甲數(shù)比乙數(shù)多幾?乙數(shù)比甲數(shù)少幾?

       、、計算機小組有男生5人,女生有4人,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的幾倍?女生人數(shù)是男生的

        幾分之幾?

       、恰⒁惠v汽車3小時行駛180千米,這輛汽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進行數(shù)量間的比較,這種比較有時采用減法計算,如(1),有時采用除法計算,如(2)、(3)。采用除法進行兩數(shù)比較時,我們還用“比”來表示兩數(shù)間的關(guān)系。(揭題)

        二、教學新課:

        1、比的意義。

        剛才說用除法計算兩數(shù)量間的關(guān)系,還可以用“比”來表示,那么什么叫做比呢?怎樣用比來表兩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講座這個問題:

       、、看書自學:課本第48–49頁,思考:什么叫做“比”?

       、、自學反饋:

       、佟⒛猩藬(shù)是女生的幾倍,也可以說成是誰和誰比,是幾比幾?

       、、女生人數(shù)是男生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是誰和誰比,是幾比幾?

        ③、汽車每小時的速度,也可以說成是誰和誰比,是幾比幾?

       、恰w納意義;

        通過上面的例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比的意義)

        ⑷、鞏固練習:

       、佟⒛乘拈g有男工32人。女工18人;

        男工人數(shù)是女工人數(shù)的幾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說?

        女工人數(shù)是男工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說?

        女工人數(shù)是車間總?cè)藬?shù)的幾分之幾?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說?

       、、練一練第1題

        2、比的各部分名稱是怎樣規(guī)定的?比的讀法、寫法又是怎樣的?請繼續(xù)自學。

        5:4讀作5比4

        前項比號后項

        問:什么叫比值?怎樣求比值。

        15:=1??比值4

        3、試一試

        根據(jù)題意寫出比,并求出比值。

       、拧⒗顝娭矘6棵,張明植樹5棵;

        A.寫出李強和張明植樹棵數(shù)的比,比值是多少?

        B.寫出張明和李強植樹棵數(shù)的比,比值是多少?

        ⑵、3支圓珠筆的總價是6元,寫出圓珠筆總價和支數(shù)的比,比值是多少?這里的比值

        表示什么?

        反饋小結(jié):

        1前兩個比的結(jié)果所表示的都是倍數(shù)關(guān)系:李強植樹棵數(shù)是張明的1倍,張明植55樹棵數(shù)是李強的;而一個比的結(jié)果是一個新的量,即圓珠筆的單價,想一想,你也6

        能舉出這樣的`例子來嗎?

        三、練習

        讀出下面各個比,并求出比值:

        12120:71:11.6:1.855

        四、小結(jié):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比和比值有什么區(qū)別?

        一、作業(yè):

        P493~5

        教學反思:

        “比”的這部分知識雖說是學生第一次遇到,但對其認識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很困難,所以我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學,老師只是從中提出幾個問題,作為反饋調(diào)查,或起到加深理解的“畫龍點睛”之筆。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自己學明白這部分內(nèi)容,但個別學生沒有弄懂。

        上課之前我對這幾個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是有所關(guān)注的,把最容易回答的問題留給他們,甚至讓他們在課堂上“拾人牙慧”,但還是有兩名學生連別人剛說

        過的話也復述不出,對她們的學習得采用低難度、多重復的方法。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ㄒ唬┙處熖釂枏土暎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ǘ┣笙旅娓鞅鹊谋戎担

        12∶164.5∶2.710∶6

        教師提問: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ㄈ┙處熜〗Y(jié)

        4.5∶2.7和10∶6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

        用等號連接.

        教師板書:4.5∶2.7=10∶6

        二、新授教學.

        (一)比例的意義(課件演示:比例的意義)

        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師提問: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guān)系?(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師明確: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80∶2=200∶5或.

        3.揭示意義:像4.5∶2.7=10∶6、80∶2=200∶5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教師提問:什么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guān)鍵是什么?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關(guān)鍵:兩個比相等

        4.練習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6∶10和9∶15(2)20∶5和1∶4

       。3)和(4)0.6∶0.2和

        5.填空

       。1)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么這兩個比就()比例.

       。2)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的.

       。ǘ┍壤幕拘再|(zhì)(課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教師以80∶2=200∶5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板書)

        2.練習: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項和內(nèi)項.

        4.5∶2.7=10∶66∶10=9∶15

        3.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nèi)項積,并討論它們存在什么關(guān)系?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說明.

        外項積是:80×5=400

        內(nèi)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nèi)項積.

        5.教師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zhì)”,使課題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

        教師板書:

        7.練習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并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組成比例.

        四、鞏固練習.

       。ㄒ唬┱f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ǘ┨羁眨

        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nèi)項是()和().

        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寫成()×()=()×().

       。ㄈ└鶕(jù)比例的意義或者基本性質(zhì),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2.1.4∶2和7∶10

        3.0.5∶0.2和4.和7.5∶1

       。ㄋ模┫旅娴乃膫數(shù)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五、課后作業(yè).

        根據(jù)3×4=2×6寫出比例.

        六、板書設計.

        省略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8

        教學內(nèi)容

        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比例的判斷。

        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景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根據(jù)下面各題,先口答列式及得數(shù),后說數(shù)量關(guān)系式。

       。、一列火車2小時行駛25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種布,買3米共要27元,平均每米布多少元?

       。、某印刷廠5天生產(chǎn)2.5萬本練習冊,平均每天生產(chǎn)多少萬本練習冊?

        師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路程/時間=速度總價/數(shù)量=單價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二、引新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如上面這些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guān)系,單價、數(shù)量和總價的關(guān)系,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的關(guān)系等,F(xiàn)在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些數(shù)量關(guān)系中的一些特征。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有什么關(guān)系?或者時間一定,路程和速度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正比例的意義。(板書)

        三、新授

       。薄⒔虒W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12345678

        路程(千米)90180270360450540630720

       。ǎ保┮龑W生觀察上表內(nèi)數(shù)據(jù)。

       。ǎ玻┻呌^察邊思考下面問題:

       。ǎ保┍碇杏心膸追N量?這兩促量有沒有關(guān)系?

       。ǎ玻┻@兩種量是怎樣設化的?(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頁變化。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3)引導學生分析這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1)從表內(nèi)找出幾組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求出比值,再比較比值的大小。指名口答,師板書:

        90/1=90360/4=90540/6=90

       。ǎ玻⿵南旅娴谋仁街校隳懿荒苷页鲎兓(guī)律?這個90實際上就是這列火車的什么?(速度)

       。ǎ常⿴煟核鼈冎g的關(guān)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4)小結(jié)。

        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guī)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的。

        2、教學例2

       。ǎ保┏鍪纠,在布店的柜臺上,有像下面一張寫著某種花布的米數(shù)和總價的'表。

        數(shù)量(米)1234567

        總價(元)8.216.424.632.841.049.257.4

        (2)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nèi)的數(shù)據(jù)。

       。ǎ常┗卮鹣旅骘L個問題:

        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有關(guān)系嗎?為什么?

        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它們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shù)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較這些比值的大小,相等嗎?這個比值實際上就是花布的什么?

       。ǎ矗┬〗Y(jié)。

        花布的米和總價也是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總價是隨著米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的。米數(shù)擴大,總價也隨著擴大;米數(shù)縮小,總價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guī)律是:總價和米數(shù)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概括正比例的意義及關(guān)系式。

       。ǎ保┍容^上面的例1和例2,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ǎ玻┡袛喑烧壤康姆椒ǎ菏鞘裁?

       。ǎ常⿴煟豪敝新冯S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保持一定。年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大家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

       。ǎ矗└爬P(guān)系式:

       。伲兀剑耍ㄒ欢ǎ

        4、教學例3。

        出示例3

        師:大家能不能根據(jù)上面的判斷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說說?指名口述、師幫助糾正。關(guān)系式是:總重量/袋數(shù)=每袋面粉重量(一定)

       。、小結(jié)。

        判斷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guān)鍵是看這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這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四、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五、總結(jié)。

       。薄⑹裁唇谐烧壤牧?

       。、怎樣判斷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作業(yè):完成練習六第1-3題。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9

        教學內(nèi)容: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養(yǎng)學生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反比例的意義和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正比例的意義。

        2、怎樣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

       。、寫出下面各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判斷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

       。ǎ保┮阎啃r加工零件數(shù)和加工時間,求加工零件總數(shù)。

        (2)已知每本書的價錢和購買的本數(shù),求應付的錢。

       。ǎ常┮阎抗產(chǎn)量和公畝數(shù),求總產(chǎn)量。

        二、引新

        在上面的數(shù)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總數(shù)一定,每小時加工零件和加工時間是什么關(guān)系?如果應付的總錢數(shù)一定,每本書的價錢和本數(shù)是什么關(guān)系?如果總產(chǎn)量一定,每公畝產(chǎn)量和公畝數(shù)是什么關(guān)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反比例的意義(板書)

        三、新授

       。、教學例4。

       。ǎ保┏鍪纠础

        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nèi)數(shù)據(jù),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guān)聯(lián)嗎?為什么?

        B、加工的時間是否隨著每小時加工的個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

       。、表中兩個相的數(shù)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式。

        學生口答,師板書

        小結(jié):

       。、教學例5

        用600頁紙裝訂成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有什么關(guān)系?請你先填寫下表。

        每本的頁數(shù)152025304060

        裝訂的本數(shù)40

        (1)先填表,然后觀察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表中有哪兩種量?

        裝訂的本數(shù)是怎樣隨著每本的頁數(shù)變化而變化的?

        表中相對應的每兩個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

        你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寫出它們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每本頁數(shù)裝訂的.本數(shù)=紙的總頁數(shù)(一定)

       。ǎ玻┬〗Y(jié):

        從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也是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裝訂的本數(shù)是隨著本頁數(shù)的變化的。每本的頁數(shù)擴大,裝訂的本數(shù)反而縮。幻勘镜捻摂(shù)縮小,裝訂的本數(shù)反而擴大。它們擴大、縮小的規(guī)律是: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的積總是一定的。

       。ǎ常w納反比例的意義及關(guān)系式。

        (1)請你比較一下上面的例4、例5,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

       。ǎ玻┡袛喑煞幢壤康姆椒ǎ焊鶕(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否面反比例的量要具備的條件:

        a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

        b一種量變化,另一種也隨著變化。

        C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

        (3)例4中,加工的時間隨著每小時加工數(shù)量的變化,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的積(零件總數(shù))是一定的,我們就說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是成反比例的量。想一想:在例5中,有哪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它們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為什么?(指名幾個學生口述,教師幫助糾正)

        (4)概括關(guān)系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用R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guān)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R(一定)

       。常虒W例6。

        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是不是成反比例?

        師:大家能不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下?

        指名口述,師講評。

       。刻觳シN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是兩6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天數(shù)=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已知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也就是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成反比例。)

        四、小結(jié)

        判斷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關(guān)鍵是看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是否一定,積一定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討論:想一想:播種總公頃數(shù)一定,已經(jīng)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剩下的公頃數(shù)是不是成反比例?為什么?

        五、鞏固練習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練后講評。

        六、課內(nèi)外作業(yè)

        完成練習三的第4――7題。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正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正比例關(guān)系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發(fā)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幫助其構(gòu)建相應的知識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

        1.判斷題中相對應的兩個量和它們的比例關(guān)系。

        2.利用正比例的關(guān)系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運用比例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決問題”的結(jié)構(gòu)特點,從而構(gòu)建知識結(jié)構(gòu)。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回憶舊知

        1.師:本節(jié)課是我們這個學期最后的一節(jié)新課,我們知道最后一節(jié)課上的是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現(xiàn)完成這節(jié)課,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齊答:有!

        師: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吧!

        (課件出示:)我會判斷: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購買課本的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

        (2)差一定,減數(shù)與被減數(shù)。(不成比例)

        (3)總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4)零件總數(shù)一定,生產(chǎn)的天數(shù)和每天生產(chǎn)的件數(shù)。(成反比例)

        2.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guān)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一定))

        3.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guān)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x×y=k(一定))

        4.師:看來同學們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學得都很不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知識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揭示課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5(課件出示:情境圖)

        1.回顧舊知

        師:從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想請我們幫她算一算,你們能幫這個忙嗎?

        (1)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學生可以先求出單價,再求總價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數(shù)關(guān)系再求總價。)

        (2)師:像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

        2.探究解法

        (1)梳理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

        師:用比例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思考(課件出示)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多少?

       、谒鼈兂墒裁幢壤P(guān)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鄹鶕(jù)這樣的比例關(guān)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和()的()相等。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請根據(jù)表中相對應的數(shù)據(jù)和判斷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知道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書解法1)

        師:你是怎么想的?(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據(jù),概括: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比值是相等的。)

        12.8∶8=x∶10

        板書: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

        12.8:8=χ:10或8:12.8=10:x

        8χ=12.8×108χ=12.8×10

        χ=χ=

        χ=16χ=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師:12.8∶8和x∶10分別表示什么?(水費單價)

        讓學生再思考,看看有沒有出現(xiàn)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師也要進行評析。(學生可能通過復習題3的復習,想出不同的解法。)

        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可以嗎?為什么?(可以,因為8∶12.8和10∶x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板書解法2)

        師:這個問題我們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了,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啟發(fā)學生自主選擇檢驗方法。如:將結(jié)果代入原題、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用算術(shù)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來檢驗等。)

        4.即時練習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幫李奶奶解決完了問題,能再幫王大爺解決一個問題嗎?

        課件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讓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5.提煉方法

        師:解決了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反思一下剛才的學習過程,歸納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好嗎?

        得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五步曲”(板書):

        一梳(梳理相關(guān)聯(lián)的兩種量)

        二判(判斷相關(guān)聯(lián)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設未知x,根據(jù)判斷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檢(用自己熟練的方法來檢驗)。

        1.教材60頁的做一做:1題。

        2.教材練習九的第3、5題。

        三、全課總結(jié)。

        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1

        學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按已知一個數(shù)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判斷各部分量之間應該按怎樣的比例來分配。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shù)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將比轉(zhuǎn)化成分數(shù)、份數(shù),指導學生試算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作調(diào)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題目:“比的應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調(diào)查員:前幾天,我已經(jīng)請同學們?nèi)プ髁苏n外調(diào)查,看看在我們?nèi)粘I钪,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識。下面,請匯報一下你調(diào)查到的信息。

        3、小結(jié):通過調(diào)查,我們已經(jīng)初步感受到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今天,我們就隨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

        二、新課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來了一位客人。剛巧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親自招待這位王叔叔。

        師:請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對,這是待客的基本禮儀。小明打算親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濃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戳诉@句話,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先要解決什么問題?(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請你先獨立計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評價

       。╝)請你談談你對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解法,為什么?

        (b)其實,這些方法都很好。不過,第(b)種解法是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種新方法。它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顯示課題,齊讀)

        2、計算電費

        (1)剛才小明就按大家計算的結(jié)果給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會兒,剛巧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張電費的清單。原來,“小明家和另外兩戶居民合用一個總電表。九月份共應付電費60元。”(顯示)王叔叔想看小明這個小主人合不合格,就問小明:“你們家上個月交了多少元電費?”

        (a)你覺得小明家應付多少元電費?你是怎么想的?

       。╞)你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2)其實小明這個小主人,當?shù)眠是挺合格的。他告訴王叔叔,他們?nèi)龖艟用穸佳b了分電表。上個月用電情況是這樣的:(顯示下表)

       。3)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一算嗎?

        3、分配獎金

        我們運動隊的隊員們每天都進行刻苦訓練。辛勤的汗水終于換來了豐收的果實。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上,他們奪得了第三名的優(yōu)異成績。下面是運動員的參賽項目個數(shù)和得分情況:(顯示表格)

        學校決定共給這幾位同學1200元的獎金。假如讓你來分配,你將怎么分配這些獎金呢?

        (5)小結(jié):到底學校會怎么獎勵運動員們,我們下午見分曉。不過,不管以怎樣的形式獎勵運動員,重要的不在于獎金的多少,而在于對他們平時的刻苦訓練以及賽場上的奮力拼搏的一種肯定。

        三、課堂小結(jié)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獲?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的本數(shù)(本)

        1

        2

        4

        6

        9

        總價(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憶: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學

       。ㄒ唬┮胄抡n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常見數(shù)量關(guān)系中成正比例關(guān)系的量的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常見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中的另外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師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ǘ┙虒W例4(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觀察思考要求:

        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表同復習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兩種量是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教師板書:每小時加工數(shù)和加工時間

       。2)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幻啃r加工的數(shù)量縮小,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擴大。

        教師追問:這是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嗎?為什么?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都是600.

        2.這個600實際上就是什么?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shù),怎樣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師板書:零件總數(shù)

        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零件總數(shù)

        3.小結(jié)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小時加工數(shù)和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每小時加工數(shù)變化,加工時間也隨著變化,每小時加工數(shù)乘以加工時間等于零件總數(shù),這里的零件總數(shù)是一定的。

       。ㄈ┙虒W例5(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據(jù)題意,學生口述填表。

        2.教師提問:

        (1)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嗎?

        教師板書:每本張數(shù)和裝訂本數(shù)

       。2)裝訂的本數(shù)是怎樣隨著每本的張數(shù)變化的?

       。3)表中的兩種量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ㄋ模┍容^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請你比較例4和例5,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

       。2)都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3)都是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

        2.教師小結(jié)

        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guān)系叫做反比例關(guān)系。

        3.如果用字母和表示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用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guān)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一定)

        (五)教學例6(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師提問:

       。1)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是不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

       。2)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有什么關(guān)系?它們的積是什么?這個積一定嗎?

       。3)播種總公頃數(shù)一定,每天播種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思考: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已經(jīng)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剩下的公頃數(shù)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斷時,同學們要按照反比例的意義,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課堂練習

       。ㄒ唬┡袛嘞旅婷款}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shù)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

       。ǘ┠隳芘e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五、課后作業(yè)

        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shù)。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shù)。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shù)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生產(chǎn)電視機的總臺數(shù)一定,每天生產(chǎn)的臺數(shù)和所用的天數(shù)。

        6.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7.小林拿一些錢買練習本,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

        六、板書設計

        成反比例的量

        例4.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零件總數(shù)(一定)

        例5.每本頁數(shù)裝訂本數(shù)=紙的總頁數(shù)(一定)

        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guān)系叫做反比例關(guān)系。

       。剑ㄒ欢ǎ

        例6.因為: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天數(shù)=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

        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成反比例。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3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比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來復習比例的知識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比和比例(二)]

        ⊙回顧與整理

        1.構(gòu)建比例知識網(wǎng)。

        通過課前的復習,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識?(結(jié)合學生回答板書知識網(wǎng)絡)

        預設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且能判斷兩個量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與比例的區(qū)別以及正、反比例的區(qū)別。

        ……

        2.復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1)比例的意義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明確:

       、俦壤囊饬x: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诒壤母鞑糠置Q: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向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3)解比例。

        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項,都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俑鶕(jù)比例的意義判斷,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诟鶕(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看內(nèi)項之積是否等于外項之積。

        3.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義和關(guān)系式是什么?

        意義: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guān)系叫做正比例關(guān)系。

        關(guān)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義和關(guān)系式是什么?

        意義: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guān)系叫做反比例關(guān)系。

        關(guān)系式:x×y=k(一定)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4

        【學習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1頁。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是對比例的意義的深化和發(fā)展,是后面學習解比例知識的基礎(chǔ)。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階段學習比例初步知識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設計理念】

        數(shù)學學習是一個學生自發(fā)探究的過程,因此,要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提出猜想——自主實施驗證——自主歸納結(jié)論”的過程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本課的設計旨在為學生的探究學習創(chuàng)設簡潔、開放的情境,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探究過程,學會探索方法,體驗數(shù)學思想,發(fā)展數(shù)學素養(yǎng)。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jīng)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zhì)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4能根據(jù)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評價設計】

        1.通過練習1檢測目標1的達成;

        2.通過練習1檢測目標2的達成;

        3.通過練習1、2、4檢測目標3的達成.

        4.通過練習3檢測目標4的達成.

        【學習重點】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學習難點】

        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課件

        【學習過程】

        一、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復習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樣的'兩個比才能成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6:15和8:200.5:0.4和2:25

        2、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4:5=8:10中,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4、5、8、10”叫做這個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5和8”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3、你能說出下面比例的內(nèi)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

       。1)1.4:1=7:5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猜數(shù)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12∶□=□∶2”,不過它的兩個內(nèi)項看不清了,想一想,這兩個內(nèi)項可能是哪兩個數(shù)?(如1和24,2和12,……)

       。2)追問:正確嗎?為什么?(求比值判斷)

        (3)還有不同答案嗎?

       。4)你能舉出項不是整數(shù)的例子嗎?

       。5)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2、猜想

        仔細觀察這組等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兩個內(nèi)項的位置可以交換……)

        3、驗證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有什么好辦法?(舉例驗證)

        (2)應該怎樣舉例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示范:①任意寫一個簡單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據(jù)比值寫出另一個比的一項,求出另一項;④組成比例;⑤算出外項的積和內(nèi)項的積。

       。3)合作要求

        ①前后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

       、诿總同學寫出一個比例,小組內(nèi)交換驗證。

       、弁ㄟ^舉例驗證,你們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4、歸納

        我們的發(fā)現(xiàn)與數(shù)學家不謀而合,他們也發(fā)現(xiàn)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并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0:3=0:4,可以嗎?3:0=4:0呢?

       。3)比例中兩個比的后項都不能為0。

        6、如果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示范:6:3和8:5

        先讓學生嘗試判斷,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

       。2)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斷能否組成比例可以嗎?(將學生分兩大組,分別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判斷)

       。3)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2、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如果知道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nèi)項的積,你會寫比例嗎?

        某同學根據(jù)“2×9=3×6”寫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寫得?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追問:你為什么寫得那么塊?有什么竅門嗎?(強調(diào)有序思考)

        補問:根據(jù)這個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寫多少個比例?

        3、如果a×2=b×4,則a:b=():();

        如果a:b=4:2,則a=4,b=2。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那么a、b還可能是多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猜猜我是誰?

        6:()=5:4

        延伸:如果把“()”改為“x”就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解比例。

        四、分享收獲暢談感想

       。1)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5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了解比例尺的含義。

        3、運用比例尺的有關(guān)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guān)知識,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畫圖產(chǎn)生疑問、引入新知

        1、畫圖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上新課前先來畫一畫圖,請同學們翻開課堂練習本,拿出尺子。

        請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請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12厘米的線段。

        請大家在本紙上畫一條長1米的線段。(生面有難色)

        師:怎么不畫了?有什么疑問嗎?(本子沒有1米長)那該怎么辦呢?

       。ò1米長的線段縮短后,畫在本子上)(生畫)

        2、引入新知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長的表示(板書)

        師:看來同學們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這些在圖上畫出的線段的長度,我們叫“圖上距離”,而這1米就叫“實際距離”。

        師:但是如果把黑板上的數(shù)據(jù)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線段圖給別人看,別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實際距離是1米嗎??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ò鍟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理解比例尺意義

        師:大家請看笑笑同學就根據(jù)比例尺的知識畫出了他家的平面圖,你看他圖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嗎?同學們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說一說(生思考交流)

        生匯報:1表示圖上距離、100表示實際距離

        圖上的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的100厘米,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師:對,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實際上就等于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生讀一讀

        2、生活中的比例尺

        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見過比例尺?)黃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請同學們看一看(出示各圖,分別讓學生讀出圖中的`比例尺并說出它們表示的意義)

        3、自己寫一個比例尺

        師:現(xiàn)在你們自己在本子上寫一個比例尺,并向同桌說一說它表示的意思

        生匯報

        4、總結(jié)比例尺的特點

        師:我們現(xiàn)在初步的認識了比例尺,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比例尺有什么樣的特點?(生說)總結(jié):是一個比;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tǒng)一的;比例尺的前項一般為1

        三、運用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1、解決第2小題

        師:同學們,笑笑按比例尺1:100畫出了她家的平面圖,他想帶我們看看他的臥室,請大家把書翻到30頁,先請大家量出他臥室長寬的圖上距離是多少吧?(課件)

       。1)量出笑笑臥室的長和寬

        師:你們量出了笑笑臥室長是?寬是?那你們算出笑笑臥室實際的長和寬嗎和面積嗎?(課件出示)試一試,并把你的解題思路寫在練習本上。

       。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

        a: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b: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展示儀展示)

        小結(jié)回顧

        想一想,我們剛才在求笑笑臥室面積的過程中都經(jīng)歷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圖上距離,在求出實際距離,然后才能算出面積)

        2、解決笑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先讓學生討論一下,再匯報方法,然后再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展示儀展示)

        3、解決第4題

        師:笑笑在設計圖時還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吧!

        (課件出示在父母臥室的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標出來。)

        (1)分析題意,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1)學生交流想法。

       。2)學生獨立完成。

        生1:2米=200厘米200/100=2厘米

        生2:200÷100=0。02米0。02米=2厘米

        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的出色,笑笑還為我們出了道難題,大家敢于應戰(zhàn)嗎?

        4、解決第5題

       。ㄕn件出示:笑笑的臥室長4米,畫在圖紙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臥室的長。)

        1、圖上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厘米?

        2、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反饋匯報。

        四:全課總結(jié)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談談自己的收獲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6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常見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學P42例3。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nèi)數(shù)據(jù),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guān)聯(lián)嗎?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C、表中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式

       。2)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與復習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學生討論交流。

        B、引導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guān)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guā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練習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應具備什么條件?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shù)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

       。6)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四、全課小節(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課堂練習

        P45~46練習七第6~11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3、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guān)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guān)系式。

        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7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guān)問題。

        2、提高學生對應用問題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二、教學重點:

        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列出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斷。

        2、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一:找到題中不變的量;

        二:根據(jù)不變的量寫出關(guān)系式;

        三:判斷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ǘ、探究新知

        教學例5: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賳栴}中有哪兩種量?

       、谒鼈兂墒裁幢壤P(guān)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鄹鶕(jù)這樣的比例關(guān)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B.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匯報:

        解:設要捆元。

        30=2018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五.應用反饋課件出示:

        1.教材60頁做一做第2題。(單價乘數(shù)量等于總價,總價一定)

        2.課件上的練習題。

        指名扮演,獨立練習,集體訂正。鞏固新知,訓練解題能力。

        六.課堂小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能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等方法得出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

        2、能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猜想與驗證、觀察與概括的能力。

        4、讓學生經(jīng)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收獲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教學準備:

        投影片、練習紙

        三案設計:

        學案

        一、自學質(zhì)疑

        [探究任務一]比例的意義

        1、投影出示幾組比,讓學生寫出各組的比值,

        二、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教案

        一、回顧舊知、孕伏新知: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比的許多知識,說說你已經(jīng)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識?

        (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zhì)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嗎?

        2、師板書題目:

       。1)4:520:25(2)0.6:0.31.8:0.9

        (3)1/4:5/83:7.5(4)3:89:27

        [評析:開門見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漸進,為新課做好準備。因為這些題目還要用到,所以不惜費時板書——有效的呈現(xiàn)方式]

        二、絲絲入扣,深挖比例的意義

       。ㄒ唬┱J識意義

        1、指名口答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寫上比值。

        師問: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三組比值相等,一組不等)

        2、是啊,這種現(xiàn)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4:5=20:25

        師:最后一組能用等號連接嗎?為什么?

        數(shù)學中規(guī)定,像這樣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板書:比例)

        [評析:通過口算求比值,不經(jīng)意間學生就有了發(fā)現(xiàn),有三組式子比值相等,一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有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像這樣做好新舊知識的完美銜接。]

        3、同學們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內(nèi)容呢?

       。ㄉ穑合胙芯勘壤囊饬x,學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點……)

        4、那好,我們就先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觀察黑板上這些式子,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ǜ鶕(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guān)鍵點板書:兩個比比值相等)

        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shù)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板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學生議一議,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5、質(zhì)疑:有三個比,他們的比值相等,能組成比例嗎?

        [評析: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guī)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比例,學生都能說出比例意義的關(guān)鍵所在——兩個比且比值相等,教師再精簡語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對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在總結(jié)得出概念之后,教師沒有嘎然而止,而是繼續(xù)引導學生議一議,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認識比例,加深了學生對比例的內(nèi)涵的理解。讓學生像一個數(shù)學家一樣真正經(jīng)歷知識探索和形成的全過程,無時無刻不享受成功的快樂!]

        (二)練習

        1、投影出示例1,根據(jù)下表,先分別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shù)和本數(shù)的比,再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可以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完成練習紙第1題。

        一輛汽車上午4小時行駛了200千米,下午3小時行駛了150千米。

        (1)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2)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的比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評析:這兩道練習題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又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一學生對于“為什么”設計到了正反比例的知識,教師也不失時機予以評價,不但使該生興致勃勃,也引得其他學生投來艷羨的目光,生成地精彩!]

        3、剛才我們先寫出了比,然后再寫出了比例,你覺得比和比例一樣嗎?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歸納出:比例由兩個比組成,有四個數(shù);比是一個比,有兩個數(shù))

        4、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板書出示:4:5

        前項后項

       。2)板書出示:4:5=20:25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內(nèi)、外項嗎?

        課件出示:4/5=20/25

        [評析:由練習題中先寫比、再寫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區(qū)別,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稱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5、小結(jié)、過渡: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比例的意義及其各部分名稱,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性質(zhì),大家有興趣嗎?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投影出示:

        你能運用3、5、10、6這四個數(shù),組成幾個等式嗎?(等號兩邊各兩個數(shù))

        2、獨立思考,并在作業(yè)本上寫一寫。

        學生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相機引導并板書:3×10=5×6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還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嗎?(沒有,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還是一樣)

        乘法算式只能寫一個,比例卻寫了這么多,這些比例一樣嗎?(不一樣,因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這些比例式中,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guī)律呢?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比例的性質(zhì)或規(guī)律嗎?

        (3)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guī)律。

       。ò鍟簝蓚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

        [評析:“運用這四個數(shù),你能組成幾個等式”,不同的學生寫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會有多少之別,這里充分發(fā)揮交流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的思考都變成有用的教學資源?紤]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學生會有困難,教師作了適當?shù)囊龑,通過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橫向聯(lián)系,讓學生在變中尋不變,從而探究出性質(zhì)。]

        4、驗證猜想:

        師:這是你的猜想,有了猜想還必須驗證。

       。1)請看黑板上這幾個比例的內(nèi)項的積與外項的積是不是相等?(學生進行驗證,紛紛表示內(nèi)項積等于外項積)

       。2)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師巡視指導。

        師:有一位同學也寫了一個比例,他認為這個比例的內(nèi)項積與外項積是不相等的,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

        板書:1/2∶1/8=2∶8

        眾生沉思片刻,紛紛發(fā)現(xiàn)等式不成立。

        生:1/2∶1/8=4,而2∶8=1/4,這兩個比不能組成比例。

        師:看來剛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前要加一個條件——在比例里(板書),這個規(guī)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評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

        5、思考4/5=20/25是那些數(shù)的乘積相等。課件顯示:交叉相乘。

        6、小結(jié):剛才我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驗證)

        [及時總結(jié)評價,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而且可以讓他們感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樹立學習的信心。尤其是教師的評價:科學家也是這樣研究問題的!更給了學生無上的榮耀!]

        四、反饋提升

        完成練習紙2、3、4

        附練習紙:2、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下來,并說說判斷的理由。

        14:21和6:91.4:2和5:10

        讓學生明確可以通過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兩個途徑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判斷下面哪一個比能與1/5:4組成比例。

       、5:4②20:1

       、1:20④5:1/4

        4、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1.5:3=():4

        12:()=():5

        [評析:習題的安排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第4題中第②題屬于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shù)學的“變”與“不變”的美妙與統(tǒng)一。]

        五、課后留白

        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人高1.5米,影長2米;樹高3米,影長4米。

        (1)人高和影長的比是()

        樹高和影長的比是()

       。2)人高和樹高的比是()

        人影長和樹影長的比是()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為什么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兩個不同物體高度與其影長的比可以組成比例?請大家課后查找有關(guān)資料。

        [設計意圖:數(shù)學服務于生活,在生活中能更好地檢驗數(shù)學學習的成色!“帶著問題離開教室”是新課程的理念,沒有完美的課堂,缺憾不失為一種美!]

        六、全課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ㄗ詈蟮臋C會仍然給學生,學生通過清晰的板書總結(jié)的很到位)

      【《比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正比例》教案03-23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反比例》教案03-27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比例尺》(通用12篇)01-07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反比例》教案設計(精選5篇)07-02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12-29

      小學數(shù)學比例教學反思02-01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復習》教學反思06-27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反比例》教學反思11-17

      《反比例》數(shù)學教案02-17

      數(shù)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