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精選19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內容 四大發(fā)明
重點領域 語言
相關領域 社會
活動目標
。薄⒘私馕覈糯乃拇蟀l(fā)明,知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的名稱及其作用。
2、通過分組答題培養(yǎng)幼兒大膽講述的能力。
。、激發(fā)幼兒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四大發(fā)明的名稱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難點:能運用已有經驗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薄⑺拇蟀l(fā)明的圖片。
。、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分組紅綠兩隊、紅心卡片。
活動過程:
一、 分組競賽激發(fā)參與的'興趣:讓幼兒自由擇隊分成紅、綠兩隊,明確競賽規(guī)則。
二、 教師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問題。
1、教師:“這是什么?”“人們在什么時候用到指南針?” “如果沒有指南針我們的生活會怎么樣?”
2、教師:“這是什么?”“什么地方要用到火藥?”“沒有火藥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1、 教師:“這是什么?”“你在那里看見過?”“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印刷?”
4、教師:“這是什么?”“古代的人沒有紙的時候用的是什么?”“紙是怎么造出來的呢?”
三、小組討論:“古代人發(fā)明這些東西他們怎么樣?作為一個中國人覺得怎么樣?”教師小結:“我們的古代人很聰明,創(chuàng)造出了四大發(fā)明,這些東西對當時,和我們現在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也都覺得很自豪,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將來能發(fā)明出更多更有用的東西來!
四、師生共同統(tǒng)計競賽結果,對幼兒的表現給予肯定。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中人物的動作表情,學習用"踢、拍、滾、拋"等動詞進行描述。
2、能發(fā)現圖片中的內在聯系,并根據不同的排列方式連貫地講述。
3、在伙伴遇到困難的時候愿意主動幫助,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學習用"踢、拍、滾、拋"等動詞進行描述。
活動難點:
能發(fā)現圖片中的內在聯系,并根據不同的排列方式連貫地講述。
活動準備:
白紙一張、水彩筆。掛圖《毽子飛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遇到幼兒觀察并講述。
1、教師: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們在干什么?貝貝又在玩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圖一,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描述畫面內容。
3、教師:貝貝把毽子踢到樹上,如果你是貝貝,你會怎么樣?貝貝做了什么?為什么貝貝很著急?引導幼兒根據圖二內容說說,
4、教師:冬冬在干什么?他聽見貝貝哭了是怎么做的?引導幼兒觀察圖三,
5、教師:冬冬幫助貝貝拿到了毽子,你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幫助貝貝拿到毽子的?他對貝貝說什么?貝貝是怎么回答的?引導6、幼兒觀察圖四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將幼兒想出來的步伐以畫夾心蛋糕的方式記錄在白紙上,一層記錄一個辦法。
二、引導幼兒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圖片內容。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梳理圖片內容。
2、幼兒按照教師梳理的順序結合圖片和同伴互相講述,教師傾聽,了解幼兒講述情況。
3、請個別幼兒完整講述故事,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講述,教師和其他幼兒進行評價。
4、討論:你覺得給這個故事取什么名字合適?你在什么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過別人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覺?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三、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圖片重新排序,創(chuàng)編故事。
1、教師將圖片的次序打亂,把新的故事講給幼兒聽,并將新的故事和第一次講的故事進行比較;鼓勵幼兒說說故事的變化。
2、幼兒試一試改變圖片的`次序,看看能不能講出不一樣的故事。
3、集體交流。
活動反思:
本活動讓幼兒了解幫助不是一樣東西,它是一種情意、一種精神;感知"幫助"的多種方式,體驗幫助帶來快樂和感動。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本班孩子通過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表現不同場景下人物的語言。通過多變的方式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就瓿苫顒幽繕恕R彩窃O計這個教學活動的初衷。相信孩子們在今后的生活中,通過實踐會感受到助人為樂的真諦的。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提高感知秋天美麗豐收的景色初步講解詩歌的內容。
2.在看看講講,做做中學習詩歌,感知詩歌的語言美。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字卡:五彩繽紛
2.錄像機(多媒體)
3.三幅場景圖
活動過程:
1.一談話的方式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秋天是怎樣嗎?(農民伯伯在忙著收割,果園里蘋果,桃子,橙子都熟了,有些樹葉落下來,有些變成紅色掛住樹上等等)
2.觀看錄像,讓幼兒感受秋天的雨給大地帶來豐收,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
3.出示三幅圖片(按詩歌的先后順序來出示)讓幼兒根據圖片的內容講述。
出示圖片1師:銀杏,楓樹,田野是什么顏色?水果是什么顏色?菊花分別有什么顏色?(讓幼兒說出各種顏色名稱,并引導教幼兒說出五彩繽紛的字卡)
小結并帶領幼兒朗讀:秋天的雨……雪白的都給了菊花仙子。
出示圖片2師:圖片上的小朋友聞到了什么香味?(教幼兒學菠蘿甜甜的,梨子香香的)
小結并帶領幼兒朗讀:秋天的雨……常被那香味勾住。
出示圖片3師:樹葉聽到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了小朋友,開始冷了,衣裳都穿上厚厚的,那樹上的樹葉怎樣?小動物又怎樣?
小結并帶領幼兒朗讀:秋天的.雨……小動物準備過冬了。
4.學習詩歌
師: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這些都是雨帶給我們的,我們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秋天的雨》
(1)幼兒邊看錄像邊聽老師朗讀兩編。
(2)幼兒跟住老師集體朗讀兩編。
5.結束部分
歌曲《秋天》讓幼兒唱著歌伴隨下退場。
活動反思: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是增長知識的手段,動手動腦是探索發(fā)現的途徑。這次活動課,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性極高,不但知道沙塵暴,更是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兒對觀察到的不能運用比較合適的語言來表達,還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說多教多引導。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大膽表達對圖畫和故事的理解,能連貫說出連續(xù)圖畫的內容。
2、運用想象、預測等方法理解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和結局,體會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標志,知道基本的閱讀方法。
物質準備:
故事PPT、背景音樂、大小圖書、筆、故事圖卡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袋鼠旅行記》圖書,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
1、觀察書本封面及封底,說說你看見了什么?
2、引導幼兒預測故事的內容。
3、教師揭題,理解詞語“旅行”
二、分享閱讀,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組織討論故事前半部分。
1、閱讀第1頁,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小袋鼠看起來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2、閱讀2-6頁,理解小袋鼠的心理變化過程。
。1)觀察小袋鼠的表情,想象它的心理活動。
。2)猜想,小袋鼠這時候會怎么辦?(引導根據畫面判斷小袋鼠的'想法)
(3)運用預測、推理等方法,想象故事后續(xù)內容。
三、完整閱讀,進一步感受圖畫書所傳遞的信息與情感。
1、提出閱讀要求
。1)認真觀察圖畫,根據圖畫書頁碼,按順序完整閱讀(重點是后部分)。
。2)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圖畫書中隱藏的各種標志,并圈出來。
。3)閱讀完后,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或小動物,和同伴小聲交流,說說為什么喜歡?
2、播放輕音樂,幼兒閱讀,教師指導幼兒正確的閱讀方法,和幼兒小聲交流。
3、閱讀結束,教師提問:你在書中找到了哪些標志,這些標志是用來做什么的?
四、師幼分享故事快樂結局,進行梳理并記錄。
。ㄒ唬c擊PPT7-13頁,師幼共同了解故事轉折與結局。
1、閱讀7-12頁,提問:小袋鼠返回原路尋找東西,當它回到公交站時,發(fā)生了什么?小袋鼠分別見到了哪些動物,小袋鼠是怎么和它們交流的?
2、引導幼兒表演故事的情節(jié),使用禮貌用語交流。
3、閱讀13頁,理解“今天過得可真不一般呀!”知道幫助別人,認識新朋友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情!
。ǘ┍砀裼涗洠崂砉适轮饘影l(fā)生的主要情節(jié)。
五、體驗情感,遷移經驗。
1、師幼共同探討:
你們去了哪些地方旅游,都帶了什么東西,有沒有像小袋鼠這樣把東西弄丟了?你們的東西要是丟了,你們會怎么做呢?
2、小游戲:自由扮演各種小動物,乘坐公交車去郊游。
活動延伸:
1、將小書、記錄卡、表演頭飾投放至語言區(qū),供幼兒繼續(xù)操作。
2、收集標志圖放置科學區(qū),提升幼兒認知經驗。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了解圣誕老人、圣誕樹的由來,感受圣誕節(jié)歡樂的氣氛,一
起歡度圣誕節(jié)。
2、了解圣誕節(jié)的吉祥物,知道圣誕節(jié)是外國人的節(jié)日,與中國的節(jié)日“春節(jié)”
進行對比,感受中西節(jié)日的不同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豐富幼兒對圣誕節(jié)的認識。
2、圣誕老人一個,圣誕帽若干,圣誕禮物、圣誕樹一棵(上面掛滿各種禮物),
三、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有一個特別的客人要來我們大四班做客,猜猜看他是誰?
幼(七嘴八舌的):小兔子、小青蛙、奧特曼、圣誕老人~~~
師(出示圣誕老人):誰來了?
幼(興奮的'大聲喊)圣誕老人。
師:圣誕老人來干什么呢?
幼:送禮物。
。ㄊフQ老人的出現激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幼兒高興的跳起來,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圣誕老人打招呼,活動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師:圣誕老爺爺為什么要給小朋友送禮物呢?
幼:因為圣誕節(jié)要到了。
師;圣誕節(jié)快到了,你在哪發(fā)現了圣誕節(jié)?
2、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對圣誕節(jié)的經驗,說說為什么喜歡圣誕節(jié)。
3、圣誕節(jié)的由來
師:你們知道圣誕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圣誕老爺爺又是怎么來的呢
4、播放媒體課件,了解圣誕樹和圣誕老爺爺的傳說。
師:圣誕節(jié)你有收過禮物嗎?都有些什么禮物呢?收到禮物你們開心嗎?
師:今天我也要讓小朋友扮演圣誕老爺爺,把你們準備的禮物送給你的好伙伴好嗎?送禮物的時候要和你的好朋友說一句“圣誕快樂”
4、邊放音樂,讓幼兒扮演“圣誕老人”發(fā)放禮品,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活動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仿編散文,并通過說說、畫畫、敲敲等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2、體驗仿編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熟悉散文。
2、雨傘、塑料盆、鐵桶若干,沙錘、碰鈴、三角鐵、園舞板若干。
3、粉紅、綠、黃色彩紙若干、繪畫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
仿編散文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表達。
活動難點:
根據雨滴唱歌句式進行仿編。
指導要點:
多欣賞散文中雨滴唱歌的四句,了解其寫作結構,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活動過程:
1、隨配音散文自然地、有感情地朗讀。
2、欣賞雨滴唱歌的四個句子。
。1)教師帶領幼兒念一念。
。2)體會和討論四個句句有什么特點。(教師幫助幼兒歸納)
教師小結:這四句讀起來有節(jié)奏、押韻,每一句前面都有象聲詞,那是小雨在每一句中都有重復。
(3)引導幼兒熟悉它的句式。
那是小雨跟誰在干什么。
3、仿編詩歌。
(1)提問
小雨還會落在哪里呢?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它在干什么呢?
引導幼兒進行聯想講述:小雨落在馬路上,會發(fā)出咚,咚,咚的聲音:小雨落在池塘里,會發(fā)出叮叮叮的聲音等)
。2)引導幼兒仿編。如:咚、咚、咚,那是小雨在馬路上打鼓。叮、叮、叮,那是小雨在和小雨玩游戲嘻。嘻、嘻,那是小雨在舔小朋友的腳丫等。(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即興畫圖譜表示出來,引發(fā)孩子創(chuàng)編興趣。)
4、分組畫畫、說說。
(1)雨滴會落在哪呢?請幼兒把有關小雨的景物畫出來。
播放舒緩的音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傾聽幼兒的作畫意圖。
。2)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自由說一說。
。3)各組推選代表在集體面前說一說自己仿編的散文。
。4)欣賞散文中的四句,發(fā)現自己仿編散文的不足,看看我們的散文哪些可以編得更好些,誰發(fā)現仿編的散文哪些地方可以修改。
(5)師幼共同補充、修飾、美化仿編的散文。
。6)配樂完整欣賞仿編的散文,并加入幼兒的內容。
老師把小朋友聽過的雨聲編進這首散文詩里,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欣賞吧!
5、尋找生活中的小雨樂器。
。1)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敲一敲可以發(fā)出像小雨一樣的聲音?
。2)出示(搖沙錘、雨傘、塑料盆、鐵桶等)教師:聽!誰來學學這個聲音!好象小雨落在了哪里?(引導幼兒找到匹配的樂器,并進行演奏)
6、結束。
小雨音樂會幼兒分四組進行演奏(分別拿著:沙錘、碰鈴、三角鐵、圓舞板)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當小樂器,發(fā)出像小雨一樣的'聲音, 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小雨在唱一首多么有趣、多么動聽的歌呀!
評價要素:
能否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仿編,積極投入地參與到說說、畫畫、敲敲等活動中。
活動建議:
1、把自己的在課堂中的繪畫,仿編的詩歌與同伴交流。
2、情景繪畫:聽雨。教師為小朋友們提供畫紙和彩筆,請幼兒畫出自己聽到、看到和感受到的下雨的情景,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3、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各種大自然的聲,并在區(qū)域活動中, 投放各種樂器道具,讓幼兒自由敲打出各種聲音的音效。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體驗交流的樂趣。
3、了解傘的用途、使用方法,拓展幼兒對傘的想象和體驗。
活動準備:
1、將各種各樣的傘布置在活動室內。
2、下雨的音效;課件。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
引導幼兒傾聽下雨的聲音,談一談下雨了怎么辦。
2、感知傘的多樣性。
。1)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傘?
引導幼兒談談生活經驗中傘的大小、顏色、功能、用途。
。2)請幼兒觀察活動室內的傘,并找一把最喜歡的傘撐開,和朋友談論:你是怎樣把傘撐開的?你想用傘干什么?
(3)幼兒自由交談。
3、通過課件拓展幼兒的'話題。
(1)邊觀看課件邊談論:還有哪些新奇的傘?你喜歡哪一把傘?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談話。
。2)教師簡單小結:傘很漂亮,有很多顏色和圖案,還有很多可愛的造型傘、折疊傘、自動傘。傘可以遮陽、蔽雨、擋風。
。3)拓展幼兒對傘的想象:如果森林里小動物們也有一把傘,那會是什么樣的傘呢?
4、游戲:快樂的太陽傘。結束活動。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語言活動:聽別人說話
活動目的:
1、能安靜地聽別人說話。
2、能注意聽別人對自己說話并作出回應。
活動準備:
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點名。
引導語:今天老師來點名,看看哪些小朋友來了。
教師點名,故意說錯兩三個幼兒的姓名,看看幼兒的反應。
提問:剛才我念錯了幾個小朋友的名字,是哪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2、游戲說說老師說的話。
玩法:將幼兒排成幾個縱隊,教師輕聲對每組的第一個幼兒說一句簡短的.話,要求第一個幼兒輕聲傳給第二個幼兒,一直傳到最后,由最后一個幼兒說出來?纯茨膫隊說得最正確。
3、你說我聽。
引導幼兒兩三個一起自由交談,注意提醒幼兒要安靜地傾聽別人說話,當別人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說話的人,不能隨便插嘴或打斷別人的話。
4、我說你做。
教師布置一些任務給幼兒,如把紅色玩具放到玩具筐里、把黃色玩具小狗拿給xx等,引導幼兒傾聽并完成任務。
說說做做。幼兒自由組合,由一個幼兒提出任務,其他幼兒聽到后完成任務。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語言活動:春天
活動目標:
1、能用語言、動作大膽表達對春天美麗景色的感受,進一步掌握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語言和意境的美,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初步學習仿編,知道仿編的方法,體驗仿編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大膽表達對春天的美麗景色的感受。
活動難點:
初步學習仿編,讓幼兒體驗仿編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已經與幼兒交流過對春天的感受。
2、三本春天的大書。
3、歌曲《春天在哪里?》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
(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大膽描述春天的美麗景色,使幼兒進一步掌握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溫暖的春天,春天有很多的秘密,你發(fā)現了哪些?(幼兒自由表達)
2、逐本出示春天的.書,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對春天美麗景色的感受,理解詩歌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師:我也特別喜歡春天,所以就把春天里最美的景色寫在三本書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彩色的書:(引導幼兒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春天多彩的景物)觀看封面:為什么說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呢?(幼兒自由想象描述)觀看內容:書中哪些內容是小朋友自己說出來的?哪些內容是小朋友們不知道的?(嘗試用詩歌中的語言進行表達,為仿編打基礎)師生共同有感情的朗誦第一段詩歌。教師提供幫助(圖片、動作、聲音、口型)出示會笑的書:為什么說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呢?誰笑了?怎樣笑的?
師生共同有感情的朗誦第二段詩歌。
引導幼兒討論:這兩本書中的頁數有什么不同?第一本書每一頁說了幾句話?(一句)第二本書每一頁說了幾句話?(兩句)(幫助孩子理解詩歌前兩段的不同表達方式,為仿編打基礎)出示會唱的書:為什么說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呢?誰在唱?怎樣唱的?
師生共同有感情的朗誦第三段詩歌。
。2)引導幼兒完整觀看春天的書并在教師圖片、動作、聲音、口型等形式的幫助下共同朗誦詩歌。
。3)游戲:哪些圖片不見了?(引導幼兒逐步脫離圖片等完整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編兒歌。
(1)師:春天還可以是什么樣的書?小朋友可以用像詩歌里一樣好聽的話把美麗的春天編成書。
。2)幼兒自由討論,并模仿詩歌中的語言描述春天。鼓勵幼兒大膽仿編詩歌。
。3)交流與分享:請幾名幼兒朗誦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歌。
4、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鼓勵幼兒今后繼續(xù)把自己對春天的感受用其他辦法表達出來,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喜歡看圖講故事,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
2、學習用恰當的詞描述不同的表情和人物對話。
3、能完整、連貫、清楚地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4幅,幼兒小組講述圖7幅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引入,引起幼兒看圖講述的興趣。
引入:一天,天氣真好,小兔和小動物們約好了一起去森林里玩。走著走著,發(fā)生了一件事。
二、出示前三幅圖,教師引導幼兒整體觀察。
(一)以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學習動詞:蹬、跳躍、蹦跳等
提問:
1、誰先來說說你看到些什么?
2、這是什么地方?圖上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二、圖三,根據小兔的神態(tài)變化,引導幼兒分析人物心理活動。
1、小兔這時是什么表情?為什么會有這種表情?
2、為什么它過不去?這時它會在想什么呢?
(三)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大膽猜想、表達,發(fā)散幼兒思維。
師:看,小兔這時是什么表情?為什么它又這么高興?
師:誰來猜猜小兔想到了什么辦法?
(四)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細節(jié),嘗試描述角色的神情和對話。
提問:
1、小兔想到的是什么辦法?看上去像什么?(直升飛機)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小兔、長頸鹿、袋鼠它們現在是什么表情呢?猜猜看它們都會說些什么呢?
三、引導幼兒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片。
師:現在誰愿意先來試試完整連貫地講講這四幅圖?
四、幼兒分組連貫講述,自編對話,同伴分享。
師:剛才小朋友都觀察的`很仔細,說得很好,現在請大家在小組里把這四幅圖完整地說一說,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說的這個故事,好不好?說的時候歐老師有三個要求:
(1)每個人都來輪流說,其他人要認真聽。
(2)說的時候要大聲、完整、連貫,讓別人聽明白。
(3)說的時候還要用上剛才我們學的好聽的詞、小動物心理想的和它們的對話。
五、集中交流分享故事。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嗎?”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2、大膽猜測故事內容,較完整表達出鳥與人類的關系。
3、萌發(fā)對大自然的關注之情。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難點:
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提問:你們知道鳥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嗎?
師:小朋友講了那么多鳥與我們人類的關系,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關于鳥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吧。
二、分段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
。1)老爺爺希望家門口有什么?他做了什么?種了幾棵樹?為什么?
(2)老爺爺年紀大了,只種了九棵樹就種不動了,他該怎么實現自己的愿望呢?
2、看圖猜測故事內容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老爺爺為什么要做鳥窩?
。2)有幾只小鳥飛來了?你覺得小鳥能幫老爺爺實現愿望嗎?為什么?
3、看圖驗證結果。
提問:老爺爺的愿望實現了嗎?你認為是怎么實現的?
4、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到最后。
提問:老爺爺的.愿望是怎么實現的?小鳥是怎樣幫助老爺爺實現愿望的?
三、看圖完整欣賞故事。
一次提問:如果一開始老爺爺沒有做鳥窩,小鳥會來嗎?
小樹苗是怎么長大的?
老爺爺為什么能實現愿望?
你能為故事取個題目嗎?
四、與幼兒交流。
提問:鳥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小結:小鳥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們能幫助人類傳播種子,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
五、幼兒自由看書嘗試講述故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借助故事中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掌握故事的情感線索。
2、意識到其實做自己是最好的,最幸福的,最快樂的。
3、大膽積極地參與討論活動,體驗做別人的感覺。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插圖
2、投影儀一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小朋友,如果你有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本領,你想變成什么? 老師帶來一個好玩、有趣的故事叫《想當太陽的小狗》,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初步感知,了解故事內容
。ǘ、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提問:(1)、故事里的小狗想當什么?(太陽)太陽答應了嗎?(答應了)
。2)、小狗當了太陽后,為什么他又變成了烏云?
。3)、后來小狗還變成了什么?為什么?
(4)最后小狗怎么又變回了自己了?為什么?
。ㄈ、進一步感知小狗(格林尼)的形象。再次提問: 故事中的格林尼為什么想當太陽?格林尼一共經歷了那些變化?最后他決定變成什么?格林尼認為當什么最好?
教師小結:故事中的格林尼是一只愛幻想的小狗,他想做太陽,做了太陽又想做烏云、風、小土堆、水牛、繩子,什么事物最強大他都想做,可最后還是變回了小狗。
(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一談,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狗格林尼,你想變成什么呢?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的經驗,通過交流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
(五)、延伸活動: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講述《想當太陽的.小狗》的故事。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懂得借助工具能使麥子變成面粉,并知道許多食品都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的。
2、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麥子變成食品的過程。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小石磨一臺,面粉一袋。
2、布置一個食品品嘗會,有餅干、饅頭、面包等面粉制成的食物,供幼兒品嘗。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小螞蟻想讓麥子變成什么?
――為什么媽媽說要讓它們先變成白白的、細細的?白白的細細的`是什么呢?
――怎樣才能讓麥子變成面粉呢?
――小螞蟻們想了什么辦法讓石磨飛快地轉起來了?
――借助風車和石磨,麥子可以變成面粉,面粉可以變出許許多多好吃的東西。
二、理解麥子變成食品的過程。
――啟發(fā)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麥子變食品的過程。
――你知道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面粉做的嗎?
三、面粉食品品嘗會。
――引導幼兒品嘗一些面粉食品,并自由說說這些食品的顏色、形狀、味道。
――說說這些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
活動建議
1、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請幼兒觀看石磨磨麥子的過程,如沒有麥子可用糯米替代。讓幼兒親眼看到從顆粒狀到細末狀的變化過程。
2、在區(qū)角活動中可投放石磨、糯米、小米等材料,讓幼兒學習操作。
附故事:花瓣兒風車
一群小螞蟻,扛著許多黃澄澄的麥子,嗨呦嗨呦往家走。螞蟻爸爸、螞蟻媽媽抬著一只裝滿麥子的大籮筐,他們開心地說:“麥子,麥子,神奇的麥子就要變成……”
麥子會變成什么?小螞蟻們又蹦又跳地嚷著:“要變成軟軟的!”“不,要變成脆脆的! ”“我說會變成香香的!”“我想讓它變成甜甜的!”螞蟻媽媽微笑著說:“等一等,你們說得都對,可是,先要讓麥子變成白白的、細細的……”
螞蟻爸爸搬來了一臺小小的磨盤!肮韭÷,咕隆隆!”磨盤轉起來啦!“咕隆隆,咕隆隆!”螞蟻爸爸推不動啦,螞蟻媽媽接著推,小螞蟻們都爭著來幫忙,他們的力氣太小啦,哼哧哼哧拼命推,磨就是不動!小螞蟻們急得直冒汗!
螞蟻爺爺說:“麻雀家有架老古董,它會吱吱嘎嘎地轉,麥子就會變成好多好多的面粉,可有趣啦!”一只小螞蟻說:“我知道,那是風車!”其他小螞蟻都叫起來:“快,我們快去找風車!”小螞蟻們全出門兒找風車去了。
可是,到哪兒去找風車呢?小螞蟻們看見了一朵美麗的花,花瓣兒好像風車上的風葉。小螞蟻們把花兒扛回了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風車”安在磨盤上。風兒呼呼地吹來了,花瓣兒風車轉起來了,磨盤也轉起來了!風小的時候,螞蟻們就鼓足了腮幫,一起用力吹氣,花瓣兒風車越轉越快,磨盤也越轉越快。“咕隆隆,咕隆隆!”好多好多雪白的面粉磨出來了!
白白的面粉變成了白白的大饃饃,脆脆的餅干,還有又香又甜的面包……小螞蟻們吃得真香啊,點心里還有一股花兒的甜味兒呢!
活動反思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能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并以語言、體態(tài)、表情等積極肯定每個幼兒獨特的表現和創(chuàng)造;顒舆整合了語言教育、情感教育和社會性教育的目標:如提供給幼兒自由寬松的交往環(huán)境,鼓勵幼兒大膽地自由表現等。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欣賞童話故事,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傷心、快樂的不同的情感。
2 使幼兒懂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快樂的。
3 學習作品中的對話:“大象,我的小花傘借給你,給你的 擋擋雨”。
4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欣賞并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學習對話。
活動準備:
圖片:小猴 大象 熊 烏龜 兔子 大樹 傘若干。實物小傘一把 傷心與高興的表情圖 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傘,引入課題。
提問:這是什么?什么時候要用傘?你們喜歡下雨天撐著傘在雨地里走來走去嗎?可是有一只小動物一點也不喜歡下雨天,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欣賞童話,教師演示教具。
提問:大象以前喜歡雨天嗎?為什么?為什么大象沒有傘?下雨了,大象不愿呆在家里,可是沒有傘怎么辦?小動物看見了是怎么說的?
幼兒練習對話,表現出小動物的熱情及大象煩惱的語調。
提問:大象用朋友的傘了嗎?
后來為什么又用了,大象那么大,這些小動物的傘肯定不夠,他們想出了什么辦法呢?后來大象還討厭下雨天嗎?
三、再次欣賞故事,感受傷心和快樂的不同情感。
1 欣賞童話,帶問題去聽:大象沒傘時的心情及有了大樹傘后大象又是什么樣的心情?
提問:下雨天,大象沒傘時,心里感覺怎么樣?是什么樣的表情呢?(出示表情圖,幼兒模仿)
在平時遇到什么事情會讓你傷心難過?
2 大象有了大樹傘心情是什么樣的`?送傘的小動物心情是怎樣的/為什么高興?(出示表情圖 模仿)平時你遇到過什么高興的事?讓幼兒知道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快樂的。
四、 師生共同戴頭飾表演,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活動反思:
幼兒語言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交流中發(fā)展起來的。多樣化的語言教育活動,有利于促進幼兒口語的發(fā)展,語言技巧的提高,情感的培養(yǎng)。介于這種情況,開展了此次活動《送你一把傘》,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 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感受故事中樂于助人的情感。 初步懂得適合自己的東西并不一定適合別人的道理。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2.學習詩歌,并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乘涼,草叢,樹林,池塘。
2.課件:聲音—知了,青蛙,蟈蟈。
活動過程
一、開釋部分:
出示照片:乘涼.引導幼兒發(fā)現,這是夏天的情境。
教師:小朋友看看照片上有什么?這些人穿著什么樣的衣服?
他們?yōu)槭裁匆诖髽湎鲁藳瞿兀?/p>
教師:在夏天里,你聽到過什么美妙的聲音?
二、中間部分:
1.分別播放:知了,青蛙,蟈蟈的聲音,引入詩歌
2.教師朗誦詩歌,幼兒欣賞。并提問:
為什么叫夏天的歌呢?詩歌里說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3.欣賞圖片,學習詩歌。
(1)草叢
夏天的`歌,在哪里?(在草叢里。)
誰在草叢里?它是怎么叫的呢? (蟈蟈在草叢里“蟈、蟈、蟈”地叫)
。2)樹林里
誰在大樹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 (知了在大樹上“知了、知了”地叫。)
(3)池塘
誰在池塘里?怎樣叫的呢?
。ㄇ嗤茉诔靥晾锕具晒具山校
4.師幼用問答的形式學習詩歌。
第一遍:幼兒問,教師答。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蟈蟈蟈,在綠色的草叢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知了知了,在密密的樹林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在太陽帽里,在小花傘里,在甜甜的冰淇淋里,在小娃娃樂呵呵的笑聲里。
第二遍,教師問,幼兒答。
5.多種形式,激發(fā)朗誦興趣。
幼兒分成男、女兩組互問等。
三、結束部分:
引導幼兒思考:夏天的歌,還藏在哪里?
活動反思
通過照片導入,幼兒很快掌握了詩歌大意,通過多種形似的朗誦,幼兒能夠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并能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練習繞口令,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關(guan)”,“夸(kua)”,“瓜(gua)”,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通過看圖文以及輪流接念的方式學習繞口令。
3、樂意參與游戲活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標記:西關隊、東關隊、夸、關、瓜各若干。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學習繞口令,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活動難點: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
交代規(guī)則:老師把“關”字說給一排的第一個人聽,一直往下傳,傳到最后一個人時大聲念出,若念對那全體幼兒就跟著練習發(fā)“關”字的音。(同樣的方法練習發(fā)“夸、瓜”字的音)
2、學習繞口令。
(1)教師朗讀繞口令。(提示幼兒聽一聽繞口令中有剛才我們傳字游戲中的哪個字)
(2)繞口令講了些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3)教師帶領幼兒朗讀繞口令1~2遍。
3、繞口令游戲。
(1)分組開展游戲。
將小朋友分成“東關隊”、“西關隊”兩隊,采用輪流念繞口令的方法,進行游戲活動。(提示幼兒念繞口令時,聲音響亮、清楚、正確的一隊就添上一個瓜,如果說錯了,就不給瓜。最后,數一數、比一比,哪一隊的瓜最多,就是勝利的生產隊)
。2)教師和幼兒扮演角色,輪流接說繞口令,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
教師:西關隊種冬瓜
幼兒:東關隊種西瓜
教師:西關隊夸東關隊的西瓜大
幼兒:東關隊夸西關隊的冬瓜大
(3)分組一對一開展游戲。
分別請兩隊的`幼兒,一對對地輪流接說繞口令。
教師和其他幼兒評判,教師分別在黑板上添畫冬瓜和西瓜。
教師帶領幼兒數一數“東關隊”的西瓜和“西關隊”的冬瓜數量,評出勝利者,并給予掌聲獎勵。 交換生產隊,游戲重新進行。
4、小結。
你發(fā)現這個繞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關、夸、瓜)
教師小結:原來繞口令是由許多讀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詞組成的句子,念起來較拗口,念快時容易念錯,只要我們平時多多練習就會讀得又快又準又好。
附:【繞口令】
瓜兒大
西關隊種冬瓜,
東關隊種西瓜。
西關隊夸東關隊的西瓜大,
東關隊夸西關隊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
西瓜大,冬瓜大,
今年的瓜兒個個大。
活動反思
繞口令對于孩子們來說,接觸的非常少,但它特有的快節(jié)奏的朗誦,使幼兒非常的感興趣。在活動中,我發(fā)現小朋友都表現的很認真,整個活動下來基本上能夠把繞口令朗誦下來。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感受老師對自己的準確性關心和愛護,從而更加尊敬老師。
2、能大膽地連貫地介紹老師對小朋友關心之處。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掛圖“老師的眼睛”
活動過程: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學習的內容。
2、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聲音,朗誦一遍詩歌。
3、啟發(fā)幼兒回憶并講述教師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對小朋友的關心、愛護、鼓勵幼兒大膽地、連貫地講述。
4、教師的對話的方式,讓幼兒講出詩歌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記憶詩歌。
5、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兩遍詩歌(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幼兒,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意義)。
活動反思:
詩歌欣賞不單單是讓孩子們欣賞,更是要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融入到詩歌中,并嘗試對詩歌進行一個簡單的創(chuàng)編。雖然這節(jié)課結束了,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要注意不要再犯同樣的問題。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8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都愛聽故事,好奇心強、喜歡討論新問題的年齡特點。我根據這個時期兒童特有的特質,利用多媒體等手段而設計的。
活動目標
。薄 通過故事和小實驗,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 培養(yǎng)幼兒勇于嘗試的精神,教育幼兒遇事要多動腦筋。
。、 學習詞組:又圓又亮、蹦蹦跳跳、東瞧瞧、西看看。豐富詞匯:倒掛、倒影、撈。
。、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會根據故事的情節(jié)講述故事內容。
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講述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活動準備
1、多媒體電化教學課件
2、投影機及投影片
3、拼圖及底板1套(9張)
4、手電筒四個、4盆清水
5、錄音機及磁帶
活動過程
1、用“找猴子”的情節(jié),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說:“小朋友,你們聽聽今天誰來到我們的電教室了”?“咦,只聽到猴子的叫聲,那猴子哪里去了?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薄霸瓉恚镒泳驮陔娨暀C里面。猴子說,今天要講一個故事給小朋友聽,這個故事叫《猴子撈月亮》!弊層變鹤x兩次故事名稱。
。、 操作電腦講故事
(1)教師講故事,講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撈月亮”時讓幼兒學習“撈”的動作。提問:可以用什么來撈?月亮有沒有撈上來呢?(讓幼兒自由議論,嘗試回答)。
(2)讓幼兒分散嘗試做小實驗——撈月亮。(手電筒的`倒影當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撈工具。)
提問:月亮可以撈上來嗎?為什么?學習詞:倒影
。ǎ常┙處熃又压适轮v完。
提問:故事的名稱叫什么?
故事里有誰?
故事講了什么?
它們有沒有撈到月亮,為什么撈不到?
3、看動畫片,理解故事內容,并豐富詞匯、詞組。重點理解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撈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兒遇到事情要動腦筋想辦法。
提問:你們覺得這是一群怎么樣的猴子?為什么?
。怠 幼兒嘗試操作學具,講故事。(為小朋友準備電腦、投影片和故事拼圖)
低水平:操作電腦,學講角色的對話。
中高水平:(1)按順序排放投影片、講故事。(2)拼圖后,按順序排放圖片、講故事。
6、小結幼兒的活動情況。
7、通過“猴子學樣”的游戲,表演故事內容。師說:“猴子很喜歡模仿別人,我們也來學猴子,看哪個小朋友學最像猴子。”幼兒聽音樂,跳《猴子撈月亮》的舞蹈出場。
教學反思
對于教學活動《猴子撈月亮》,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活動,為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很好地完成語言活動的目標,我合理運用了多媒體手段,精心設計猴子撈月亮的動畫片,讓幼兒通過觀察,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及重點、難點。通過小實驗,讓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學習,探討,理解倒影的特點;顒雍蠖螘r間,我根據幼兒語言及思維發(fā)展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的活動,以鞏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兒都理解到了猴子們撈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時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還需要幼兒對日常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與發(fā)現,我們教師還要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為孩子們以后的活動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與資源。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結合自己的感受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歌的句式特點。
2、愿意大膽表達,學習用合適的詞語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覺,學習仿編詩歌。
3、加深對自我的認識,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心情和感覺的`變化。
4、認讀重點字詞:高興生氣傷心冷熱。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了解一些表達心情和感覺的詞語,懂得它們的含義;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周圍人的表情。
2、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錄音機打字卡大句卡小句卡畫有不同表情和表現感覺的的小圖片有表情或感覺特征突出的照片或圖片若干;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
3、環(huán)境準備。
激昂準備的照片和圖片布置在教室里。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幼兒有序取書或教師發(fā)書
二、感知理解活動
1.交流分享:豐富的表情。
師幼一起觀看各種表情的照片或圖片。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表情,猜想產生這些表情的原因,鼓勵幼兒用相應的詞表達所觀察到的心情和感覺。
2.欣賞詩歌。
教師出示掛圖,播放詩歌錄音,幼兒認真傾聽,感知詩歌的內容。
3.幼兒自主閱讀,教師觀察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根據畫面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回憶所聽到...的錄音,與同伴相互交流,說出詩歌的內容。
閱讀完后幼兒有序收書。
4.集體閱讀,學習描述和感覺的詞語。
教師與幼兒以問答的形式熟讀詩歌。
三、體驗活動
1.教師提問:能說說讓你高興或讓你生氣、傷心的事情嗎?
什么時候覺得累,什么時候又覺得冷、熱呢?那是應該怎么辦?
2.幼兒自由的表達,交流自己的不同感受,體驗不同的感覺和心情。
四、游戲活動
游戲:找朋友。
教師讓幼兒分別選好小字卡和畫有表情、感覺的小圖片,選好后大家邊唱歌曲《找朋友》邊在教室里拍手自由走動。歌曲結束后,拿小字卡和拿圖片的幼兒根據相應的內容配對,成為好朋友。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五、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6-21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0-20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yōu)秀04-24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熱門】11-01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10-03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10-03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10-03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10-03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10-03
大班語言活動《家》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