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泊樵舍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2-06-10 15:47:17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泊樵舍原文及賞析

        原文

        漲減水愈急,秋陰未夕昏。

        亂山成野戍,黃葉自江村。

        帶雨疏星見,回風(fēng)絕岸喧。

        經(jīng)過多戰(zhàn)艦,茅屋幾家存?

        譯文

        河水暴漲水流更加湍急,秋云密布未到黃昏天已昏暗。

        亂山中到處是野戰(zhàn)的兵營,江村里飄落的黃葉片片。

        稀稀落落的雨中遙見顆疏星,呼嘯的旋風(fēng)吹過高高的堤岸。

        所過之處有那么多戰(zhàn)船,所剩無幾的茅屋若隱若現(xiàn)。

        注釋

        樵(qiáo)舍:樵夫家。

        漲減:指上漲的洪水已退。

        未夕昏:不到傍晚天已昏暗。

        野戍(shù):軍隊野外的駐扎地。戍:軍隊防守。

        回風(fēng):旋風(fēng)。絕岸:高崖絕壁。喧:大聲叫。

        經(jīng)過:所經(jīng)之處,所過之處。戰(zhàn)艦:大船。

        幾家:沒有多少家。

        賞析

        首聯(lián)“漲減水愈急,秋陰未夕昏”所寫之景,實際是交待詩人之所以“泊樵舍”的原因:曾上漲的洪水雖正在消退,但水勢卻比洪水上漲時還要湍急,故不宜行進(jìn)。這一句不僅寫出“泊樵舍”之由,還有其耐人尋味的言外之意,即間接反映了洪水上漲時水勢亦甚“急”可以想見其造成的災(zāi)害不小。此時,洪水消退當(dāng)然是好事,但因“愈急”卻造成航程的艱險,使人產(chǎn)生擔(dān)憂不安之感。后句寫天空籠罩著秋天的陰云,未至傍晚江面已一片昏暗,亦不宜盲目行進(jìn),同時這句又形成令人精神壓抑的氛圍。這兩句之景雖旨在說明作者之所以泊樵舍一是水急,二是天昏,但其中流露出的擔(dān)憂不安則為全詩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調(diào)。

        頷聯(lián)“亂山成野戍,黃葉自江村”,乃描寫詩人泊樵舍鎮(zhèn)時遠(yuǎn)望之所見:那新建縣之名勝西山到處是軍隊野外駐扎的營幕,這不僅使風(fēng)景絕佳之地大煞了風(fēng)景,更暗示了社會的動亂不安,以“亂山”稱西山,即增添了亂世之感;于江岸上的村莊中,詩人只見黃葉飄零,這恰如杜甫《春望》寫“城春草木深”一樣,乃“明無人”(司馬光《續(xù)溫公詩話》)矣,即百姓四處逃散,這荒寂的江村顯得異常蕭條。這正是清初戰(zhàn)亂的生動寫照。

        頸聯(lián)“帶雨疏星見,回風(fēng)絕岸喧”,則轉(zhuǎn)寫近處江岸立體空間之所見所聞。仰望天色已晚,閃現(xiàn)出稀疏的星斗,但并未給詩人明朗悅目之感。因為“秋陰”,所以天開始飄灑秋雨,使疏星“帶雨見”;耳聽則覺回旋的江風(fēng),在岸壁間呼嘯,顯得凄厲,回風(fēng)再卷起濤聲,則令人恐懼矣。前句是靜態(tài),后句是動態(tài),靜與動的秋風(fēng)秋雨給人帶來亦是凄楚與不安。

        尾聯(lián)回寫江上之所見:“經(jīng)過多戰(zhàn)艦,茅屋幾家存?”“戰(zhàn)艦”乃官家兵船,與“亂山成野戍”呼應(yīng);“茅屋”是百姓住所,與“黃葉自江村”呼應(yīng)。前句是實寫,“戰(zhàn)艦多”,使人感到政局形勢嚴(yán)重,社會秩序混亂;后句是虛寫,“幾家存”以問句出之,實指“無家存”。兩相映襯,益見形勢動蕩、百姓流離的現(xiàn)實,其中充滿詩人深重的憂慮。

        這首詩寫景采取由遠(yuǎn)及近的視角:先寫江岸“亂山”與“江村”,繼寫“絕岸”,終寫江面,畫面頗見層次,意境顯得深遠(yuǎn)。表面看,這是首景物詩,全詩四聯(lián)皆寫景,其實其“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每一聯(lián)之景都內(nèi)含詩人或郁悶、凄苦或不安、憂慮之情,但并不直露,全蘊藏于具體景物的意象之中,詩之風(fēng)格仍偏于平和。

        創(chuàng)作背景

        順治十八年(1661)詩人奉命守潮西道,轄區(qū)包括臨江、吉州、袁州三州,詩人駐節(jié)臨江(治所今江西清江縣)。康熙六年(1667)乃由水路贛江北上歸里。在途經(jīng)樵舍鎮(zhèn)(位今江西新建縣西北60里)停泊時寫了這首五律。

        施閏章

        施閏章(1619—1683),清初著名詩人。字尚白,一字屺云,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后人也稱施侍讀,另有稱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人,順治六年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舉博學(xué)鴻儒,授侍講,預(yù)修《明史》,進(jìn)侍讀。文章醇雅,尤工于詩,與同邑高詠等唱和,時號“宣城體”,有“燕臺七子”之稱,與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處“海內(nèi)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學(xué)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學(xué)馀堂文集》、《試院冰淵》等。

      【泊樵舍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采樵作原文翻譯及賞析06-27

      采樵作原文翻譯賞析08-18

      晚泊原文翻譯及賞析03-28

      采樵作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4-18

      采樵作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9-30

      《晚泊岳陽》原文、翻譯及賞析02-06

      晚泊岳陽原文及賞析12-23

      楓橋夜泊原文翻譯及賞析02-08

      楓橋夜泊原文與翻譯及賞析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