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上問魏征曰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3-05-23 13:33:51 曉怡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上問魏征曰原文及翻譯

        上學的時候,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fā)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問魏征曰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鯀、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鄙显唬骸吧!

        [釋文]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叫明,怎樣叫暗?”魏徵答:“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了解情況,所以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帝舜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驩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被軟禁餓死;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貴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達!碧铺谡f:“好啊!”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解釋: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釋義]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語出]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近義]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用法] 復(fù)句式;作主語、謂語、賓語;用于領(lǐng)導(dǎo)者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征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拓展: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故事

        釋義

        鼓勵人們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這樣才能做個明白人;如果只信一個人的話,就如同在暗夜中一樣,心中無數(shù)。

        出處

        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魏徵傳》。

        故事

        唐太宗時的諫議大夫魏徵,有很高的學識,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諫勸和提出各種建議,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威信,唐太宗對他也相當敬重。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意思是做皇帝的是由于什么樣的優(yōu)點而成為賢明的?又是由于什么樣的過失而使他糊涂的?

        魏徵答道:“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

        就是說賢明的皇帝之所以賢明,是因為能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而有些皇帝之所以糊涂,是因為片面地只愛聽少數(shù)人的話。

        魏徵還舉了兩個賢明的古帝堯、舜為例,說他們因為善于吸取四面八方、特別是下層人民的意見,所以能夠戰(zhàn)勝敵人,保住了天下。又列舉了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煬帝為例,說他們因為偏聽偏信,結(jié)果都不免遭到悲慘的敗亡。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句成語,就是從魏徵的話中提煉出來的。

      【上問魏征曰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武王問太公曰》原文及翻譯06-12

      《問說》原文及翻譯04-11

      問說原文及翻譯06-14

      問禮的原文及翻譯06-30

      論語堯曰篇原文及翻譯06-11

      論語堯曰篇的原文及翻譯05-06

      王何必曰利原文及翻譯12-28

      秦穆公謂伯樂曰原文翻譯06-14

      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