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實用文檔>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時間:2025-01-16 14:49:58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1

        第四單元 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

        1、最大的幾位數(shù)和最小的幾位數(shù):

        最大的一位數(shù)是9, 最小的一位數(shù)是0

        最大的二位數(shù)是99, 最小的二位數(shù)是10

        最大的三位數(shù)是999, 最小的'三位數(shù)是100

        最大的四位數(shù)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數(shù)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數(shù)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數(shù)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數(shù)比最小的四位數(shù)小1。

        2、筆算加減法時

        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10,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作10,加本位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3、兩個三位數(shù)相加的和:

        可能是三位數(shù),也有可能是四位數(shù)。

        4、加法公式:

        加數(shù) + 加數(shù) = 和

        和 - 另一個加數(shù) = 加數(shù)

        5、減法公式:

        被減數(shù) - 減數(shù) = 差

        差 + 減數(shù) = 被減數(shù) 或 被減數(shù) = 差 + 減數(shù)

        被減數(shù) - 差 = 減數(shù)

        6、口算時: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 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問題中出現(xiàn)“大約”、“約”、“估一估”、 “估算”、 “估計一下” “應準備”等詞語時,都是用估算。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2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1)用表內(nèi)除法計算:先用被除數(shù)0前面的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算出結果后,再看被除數(shù)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后添幾個0。

        (2)用乘法來算除法:看一位數(shù)乘多少等于被除數(shù),乘的數(shù)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1)除數(shù)不變,把三位數(shù)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的數(shù),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計算。

        (2)想口訣估算:想一位數(shù)乘幾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數(shù)的位或前兩位,那么幾百或幾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筆算除法

        1、牢固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步驟與格式,尤其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算式的寫法。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數(shù)的前一位,如果不夠除,再除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到被除數(shù)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不夠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2、會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

        比較除數(shù)與被除數(shù)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數(shù)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數(shù)少一位;如果被除數(shù)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數(shù)的位數(shù)相等。

        3、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

        (2)有余數(shù)的除法: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4、關于0的一些規(guī)定:

        (1)0不能作除數(shù)。

        (2)相同的兩個數(shù)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這個數(shù)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0乘任何數(shù)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數(shù),也最接進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3

        1、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

        2、全年天數(shù):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3、判斷平年、閏年:

        (A)年份能被4除盡而沒有余數(shù)的是閏年,有余數(shù)的。為平年;

        (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盡才是閏年。

        4、比年大的時間單位是世紀,1世紀=100年。

        5、用24時計時法表示:

        (A)上午時間直接讀出鐘面上時間即可;

        (B)下午的時間在鐘面上所指時間的基礎上加上12小時。

        6、時間單位的換算關系:1小時=60分,1分=60秒,1刻=15分,一晝夜=24小時,1周=7天。

        7、經(jīng)過的.天數(shù)的計算分為三種情況:

        (A)頭尾都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

        (B)頭尾都不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

        (C)頭尾算其一: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4

        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長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長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shù)字的末尾添加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shù)字的末尾去掉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5、長度單位的關系式有:(每兩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龠M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谶M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圻M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zhì)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zhì)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zhì)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小技巧:在“噸”與“千克”的換算中,把噸換算成千克,是在數(shù)字的末尾加上3個0;

        把千克換算成噸,是在數(shù)字的末尾去掉3個0。

        7、相鄰兩個質(zhì)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噸1000克=1千克

        倍的認識

        1、倍的意義:要知道兩個數(shù)的關系,先確定誰是1倍數(shù),然后把另一個數(shù)和它作比較,另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1倍數(shù)就是它的幾倍。

        2、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一個數(shù)÷另一個數(shù)=倍數(shù)

        3、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這個數(shù)×倍數(shù)=這個數(shù)的幾倍

        長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的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賹呄嗟取窍嗟。

        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變式:

        ①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陂L方形的寬=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變式: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中括號在數(shù)學中的含義

        在四則運算中,表示計算順序,在小括號之后、大括號之前;表示兩個整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表示取未知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在函數(shù)中,表示函數(shù)的閉區(qū)間;在線性代數(shù)中,表示矩陣;正則表達式中表示字符集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胚呥呥叄喝厡嗟鹊膬蓚三角形全等。

       、七吔沁叄簝蛇吅退鼈兊膴A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墙沁吔牵簝山呛退鼈兊膴A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冉墙沁叄簝山呛推渲幸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尚边、直角邊: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5

        有余數(shù)的除法

        1、余數(shù):在整數(shù)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與不能整除兩種情況。當不能整除時,就產(chǎn)生余數(shù),取余數(shù)運算:指整數(shù)除法中被除數(shù)未被除盡部分。例如27除以6,商數(shù)為4,余數(shù)為3。

        2、余數(shù)的性質(zhì):余數(shù)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質(zhì)(a,b,c均為自然數(shù))

       。1)余數(shù)小于除數(shù)。

       。2)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

        除數(shù)=(被除數(shù)—余數(shù))÷商

        商=(被除數(shù)—余數(shù))÷除數(shù)

        余數(sh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3、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通過平均分一些物體,有時有剩余,就出現(xiàn)了余數(shù)。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23÷5=4(組)……3(盆)

        其中,被除數(shù)23,除數(shù)5,商4,余數(shù)3

        4、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

        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余數(shù)<除數(shù))

        如:23÷5=4……3,其中(余數(shù)3<除數(shù)4)

        5、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

        或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確定的現(xiàn)象。‘可能’,表示不確定的現(xiàn)象。

        2、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說一說。

       、僖欢ǎ禾栆欢◤臇|邊升起,月亮一定繞著地球轉(zhuǎn),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zhuǎn)動,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诳赡埽喝旌罂赡芟掠辏ǹ赡苁窍愕,明天可能有風,下周可能會考試。

        ③不可能: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地球不可能繞著月亮轉(zhuǎn),鯉魚不可能在陸地上生活。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6

        四邊形知識點

        【正方形】

        概念: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正方形既是長方形,也是菱形)

        周長: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

        概念: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長方形。

        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直角,對邊相等。

        周長: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平行四邊形】

        概念: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四邊形,它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正方形、長方形數(shù)屬于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特點:

        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谄叫兴倪呅稳菀鬃冃巍

        周長: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兩條邊的邊長相加×2

        【梯形】

        概念: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

        特點: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周長:上底+下底+兩腰長度

        【等腰梯形】

        概念:兩條腰相等的梯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特點:有一組對邊平行且兩腰等長。

        周長:上底+下底+兩腰長度

        【菱形】

        概念: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行是菱形。

        特點:

        ①四條邊都相等

       、趯蔷互相垂直平分

       、垡粭l對角線分別平分一組對角

        周長:兩條不同的邊長相加×2

        【每個四邊形都有哪些聯(lián)系】

        1、正方形既是長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長方形數(shù)屬于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正方形還是特殊的長方形。

        角的`認識知識點

        1、角的組成: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2、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跟角的開口大小有關系:角的開口越大,角就越大;開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分類,按照角的大小可以分成: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本學期不需要掌握,孩子知道即可,課上講過)

        4、銳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也就是:銳角<90°(角的度數(shù)不要求掌握,了解即可)

        直角:度數(shù)是90°的角叫直角,也就是:直角=90°。

        鈍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叫鈍角,也就是:90°<鈍角<180°

        5、做題時,如果讓畫出一個什么角,畫完后一定要有一個表示角的小標志,即直角是一個直的小折線,鈍角銳角都是小弧線是否標出頂點和邊要看題目具體要求。

        6、做題時,如果具體到某個角上,一定要用∠1∠2∠3等表示,不能只填序號。

        7、在方格紙上畫角時,選定方格紙的一個橫豎線交叉點為角的頂點,另一邊就沿著橫線或豎線畫,這樣畫清楚干凈,而且直角更好畫,不易丟分。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7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5、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6、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7、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10000平方米)。

        8、邊長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9、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10、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長=面積÷寬寬=面積÷長

        11、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1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寬=周長÷2-長長=周長÷2-寬

        13、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14、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15、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16、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公頃、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8

        復式統(tǒng)計表

        1、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lián)系的單式統(tǒng)計表合編成一個統(tǒng)計表,這個統(tǒng)計表就是復式統(tǒng)計表。

        2、觀察、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要先看表頭,弄清每一項的內(nèi)容,再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回答問題。

        兩位數(shù)乘以兩位數(shù)

        口算乘法

        1、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1)把兩位數(shù)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用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與一位數(shù)相乘,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在腦中列豎式計算。

        2、整百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再用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數(shù)的前兩位與一位數(shù)相乘,再在乘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

        (3)在腦中列豎式計算。

        3、一個數(shù)與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數(shù)與10相乘,就是把這個數(shù)的末尾添上一個0。

        4、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先用這個兩位數(shù)與整十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數(shù)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數(shù)字相乘,再看兩個因數(shù)一共有幾個0,就在結果后面添上幾個0。

        如:30×500=15000可以這樣想,3×5=15,兩個因數(shù)一共有3個0,在所得結果15后面添上3個0就得到30×500=15000

        筆算乘法

        先把第一個因數(shù)同第二個因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相乘(積與十位對齊),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

        注意事項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數(shù)看成整十、整百的數(shù),再去計算。

        →(可以把一個因數(shù)看成近似數(shù),也可以把兩個因數(shù)都同時看成近似數(shù)。)

        2、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都要三大步:

       、儆嬎、②比較、③答題!鷦e忘了比較這一步。

        幾個特殊數(shù):

        25×4=100,125×8=1000

        4、相關公式:

        因數(shù)×因數(shù)=積

        積÷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9

        長方形:

        周長C=(a+b)dux2

        面積S=ab(其中a,b為長和寬)

        正方形:

        周長zhiC=4a

        面積S=a×a(其中a為邊長)

        1、已知長方dao形的長和寬求長方形的周長,可直接用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2、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求正方形的周長,可直接用公式: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3、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長,求長方形的寬:

        寬=(周長-長×2)÷2

        寬=周長÷2-長

        長方形的性質(zhì):

        (1)兩條對角線相等

        (2)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

        (3)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4)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5)四個角都是直角

        (6)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

        (7)具有不穩(wěn)定性(易變形)

        (8)長方形對角線=√(a2+b2)

        (9)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得到的四邊形是菱形。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 10

        1、認識整千數(shù)(記憶:10個一千是一萬)

        2、讀數(shù)和寫數(shù)(讀數(shù)時寫漢字寫數(shù)時寫阿拉伯數(shù)字)

        ①一個數(shù)的末尾不管有一個0或幾個0,這個0都不讀。

       、谝粋數(shù)的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xù)的兩個0,都只讀一個0。

        3、數(shù)的大小比較:

       、傥粩(shù)不同的數(shù)比較大小,位數(shù)多的數(shù)大。

       、谖粩(shù)相同的數(shù)比較大小,先比較這兩個數(shù)的高位上的數(shù),如果高位上的數(shù)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4、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記憶: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則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較大的三位數(shù)是位999,小的三位數(shù)是100,較大的四位數(shù)是9999,小的四位數(shù)是1000。較大的三位數(shù)比小的四位數(shù)小1。

        5、被減數(shù)是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退位減法的運算步驟:

       、倭胸Q式時相同數(shù)位一定要對齊;

        ②減法時,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6、在做題時,我們要注意中間的0,因為是連續(xù)退位的,所以從百位退1到十位當10后,還要從十位退1當10,借給個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兩個三位數(shù)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shù),也有可能是四位數(shù)。)

        7、公式

        和=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

        數(shù)學的概念

        數(shù)學概念是人腦對現(xiàn)實對象的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zhì)特征的一種反映形式,即一種數(shù)學的`思維形式。在數(shù)學中,作為一般的思維形式的判斷與推理,以定理、法則、公式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而數(shù)學概念則是構成它們的基礎。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數(shù)學概念,是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運算技能、發(fā)展邏輯論證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前提。

        0的基本概念

        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而是正數(shù)和負數(shù)之間的一個數(shù),且為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分界線。當某個數(shù)X大于0(即X>0)時,稱為正數(shù);反之,當X小于0(即X<0)時,稱為負數(shù);而這個數(shù)X等于0時,這個數(shù)就是0。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歸納09-02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知識點08-14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08-20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08-25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知識要點歸納09-01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六單元的面積知識點歸納09-13

      有關三年級科學第四單元《磁鐵》的知識點梳理與歸納09-15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知識點歸納10-22

      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08-20

      用戶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