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国产欧美另类,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mall id="qpqhz"></small>
  • <legend id="qpqhz"></legend>

      <td id="qpqhz"><strong id="qpqhz"></strong></td>
      <small id="qpqhz"><menuitem id="qpqhz"></menuitem></small>
    1. 念奴嬌·洞庭春晚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時間:2021-08-03 14:10:58 我要投稿

      念奴嬌·洞庭春晚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念奴嬌·洞庭春晚

      念奴嬌·洞庭春晚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宋代辛棄疾

        洞庭春晚,舊傳恐是,人間尤物。收拾瑤池傾國艷,來向朱欄一壁。透戶龍香,隔簾鶯語,料得肌如雪。月妖真態(tài),是誰教避人杰。

        酒罷歸對寒窗,相留昨夜,應是梅花發(fā)。賦了高唐猶想像,不管孤燈明滅。半面難期,多情易感,愁點星星發(fā)。繞梁聲在,為伊忘味三月。

        譯文

        洞庭春喝得比較晚,洞庭湖的春天也來得晚,舊時相傳大概就這樣,但確實人間物之絕美者。收拾瑤池的時候,把她從瑤池移到朱欄這邊來的,是傾國仙姝?梢酝赋鍪彝馍l(fā)陣陣的香味,使黃鶯隔簾而語,姑射仙子,玉肌冰骨,潔白如雪,令人神移。月夜下的姿態(tài),怎能不使狄仁杰避讓?

        酒宴歸來,對著寒窗,仿佛記起昨夜乘醉賞花,梅花應該正在開放。猶如楚襄王夢見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賦高唐一樣,久久不能忘懷,不管燈的明亮或者熄滅,如此美好晤面恐難以后再難遇見了,然而多情之人易于傷感,以致為愁而鬢發(fā)斑白。猶如聽了韓娥的歌聲,舜的音樂,縈繞腦際,經久不忘,甚至達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癡迷境地。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前后闋各四仄韻,一韻到底,不甚拘平仄。

        洞庭春:又為酒名。這里也指洞庭的春天。

        尤物:舊稱絕色女子。亦指物之絕美者。

        瑤池:神話中稱西王母所住的地方。

        龍香:指龍涎香。

        人杰:當指狄仁杰。

        高唐:宋玉有《高唐賦》。

        難期:難以實現。

        星星發(fā):斑白之發(fā)。

        繞梁聲:即馀音繞梁。

        忘味三月:《論語·迷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極言《韶》樂之美。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于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或二年。作者罷官,一直在帶湖家中閑居,春天一個晚上獨自飲酒微醉,聞見花香,思念故人,因此寫下這首詞。

        賞析

        這首詞是詠梅的,主要是用擬人手法描述所詠之物,也是在抒發(fā)對佳人的思慕之情。

        詞開頭三句寫其美,寫其給人的總體印象。劉后村詠梅詩說:“世間尤物難調護,寒怕開遲暖怕飛”(《全芳備祖前集》卷一)作者說他所詠之物“舊傳恐是,人間尤物”,使用“尤物”二字,一方面說明它是“物之絕美者”,另一面也暗示出所詠之物為梅!笆帐啊倍鋵懫鋪須v。辛棄疾在《瑞鶴仙·賦梅》詞中稱梅有“瑤池舊約”,而在《念奴嬌·題梅》詞中又說:“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惜”,均說梅同瑤池有密切關系。此處與之同意,言其所詠之物是從瑤池移到朱欄這邊來的,是傾國仙姝,進一步暗示他吟詠的`是梅。

        “透戶”三句寫其特點。一是如姑射仙子,玉肌冰骨;二是特香,可以透出室外,使黃鶯隔簾而語,令人神移。結尾二句言其為花妖。一方面照應“瑤池傾國艷”五字,另一方面寫其有迷人的魅力,進一步揭示其無與倫比的美色。

        “酒罷”三句追憶昨夜所見。如果說“月妖”二句是寫花避人,而過片三句則寫人憐花,詞的意脈似斷而實續(xù)。言昨夜晚間,痛飲洞庭春,意欲一睹“月妖真態(tài)”,但他避而不見,及歸對寒窗,仿佛記起昨夜乘醉賞花!皯敲坊òl(fā)”,點明所詠之物為梅,使人豁然開朗,醒明了題旨。

        “賦了”二句寫昨夜賞梅給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猶如楚襄王夢見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賦高唐一樣,久久不能忘懷,而“不管孤燈明滅!笨梢娖涓星楹蔚葘W,而他對梅花之美又是多么神往。

        “半面”三句宕開一筆,言如此美好晤面恐難再逢,然而多情之人易于傷感,以致為愁而鬢發(fā)斑白。結尾二句寫其印象之深刻,猶如聽了韓娥的歌聲,舜的音樂,縈繞腦際,經久不忘,甚至達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癡迷境地。

        這首詞看似以人擬花,其實也很可能又以物擬人,借梅花寫其意中人,故詞中所詠之物與人若即若離而又不即不離,達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藝術上達到了極高境地。

      【念奴嬌·洞庭春晚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念奴嬌·過洞庭》原文及翻譯賞析09-10

      念奴嬌·梅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08-17

      《念奴嬌過洞庭》全詞翻譯賞析02-27

      念奴嬌辛棄疾翻譯11-17

      辛棄疾念奴嬌賞析10-02

      《念奴嬌·天南地北》原文翻譯及賞析10-15

      念奴嬌·天南地北原文翻譯及賞析09-24

      《念奴嬌·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8-25